诗歌古体诗近体诗

2022-07-29

第一篇:诗歌古体诗近体诗

古体诗译英语诗歌

浅探green英语诗歌古诗译法

著名翻译家,曾翻译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济慈诗选》等作品的屠岸先生说:“要做好文学翻译,需要深刻掌握两种语言的精髓,而这其中,更重要的是掌握本国的语言和文化。因为好的文学翻译要把自己完全投入到翻译对象中,体会原作作者的创作情绪,最终用母语再表现出来,这要求译者必须打下深厚的中文基本功底,领悟汉语言文学的精髓,使之融入血液中才行。”

如格式,韵律和字数,最起码要换成另外一种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有韵律的文学样式,比如按照整齐的格律诗的要求或自由一点的拟古体诗来翻译,一方面可以使整首诗整齐有韵律,便与记忆和背诵,另外又可以保持原诗的风味,古色古香,可以在汉语里保持它原来的韵味。译诗重译味。这个“味”不仅仅是指原诗当中的境界和词语间要表达的内在韵律和节奏,同时还有原诗形式上的韵味,那就是诗句内的抑扬韵律和句末的韵脚规律,即诗歌的外在节奏,同时还有原诗所富含的“古味”。把英语古体诗译成汉语古体诗,正可以对以上所述的各种韵味进行满足,在展示英语诗歌内外韵味的同时,展示汉语古诗的独特魅力。下边举一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例子:

William Shakespeare Sonnets Sonnet 18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en shines,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re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十八首

我怎么能把你来比作夏天?

蕊作践,

打拍子,一起一伏,有高有低。一般是五个音步一个抑扬格(iambic pentermeter)——五步抑扬格。类似于汉语的平仄交替。另外十四行诗前八行(octet)一组,后六行一组(sextet),韵脚有规律可循,不同的十四行诗有不同的韵脚规律,这首诗歌的韵脚规律是:abab cdcd efef gg,最后两句是一个韵脚。想翻译好这样的诗句,要么严格地遵照原诗歌的格式和韵律,要么就按照原诗歌的意境改变格式,成为一种适合中国人阅读的诗歌样式,比如格律诗或拟古诗体的格式。有人考虑把这首诗歌尝试用另外一种形式翻译,那就是中国古诗翻译法,也就是一种整齐的格律诗形式或拟古风体。这样考虑原因有二:其一,如果按照十四行诗的格式翻译,不符合中国人读诗歌的习惯,从感觉上说很别扭,更不用提它的押韵形式和汉语诗歌的押韵形式的不同会给中国人读英语诗歌以别扭感,同时也会给诗歌的正确翻译增加难度;第二,用中国古诗形式翻译,既可以保留原诗歌的韵味、风格,又可以让中国人朗朗上口,便于背诵,也减轻了翻译者受原著韵律和格式上的约束。但同时对翻译者中文古诗功底却提出了相应严格和更高的要求。而对于一个熟悉英语古诗韵律和格式,甚至可以作诗的人来说,这却并不是件难事。一个好的外语翻译者,必须在两种语言上都要下功夫,要充分理解和掌握两种语言的各自特征以及区别,同时不仅仅要能充分理解外语所要表达的,也同时需要能够很娴熟地运用本国语言,从而能够更好地翻译外语。我认为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一个对自己本国文化不热爱不熟悉的人无论如何是翻译不好外国作品的。

诗都已经入乡随俗,变成了中国人文化的一部分。上面那首诗歌green试译为:

美人当青春,婉丽自销 魂。

,天意倩谁询?

green 译)

为了和白话诗歌样式的翻译进行对比,以观其优,他又将其翻译成了新诗体:

green 译)

古诗显得零乱而生涩,不能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形式上的散乱也破坏了原诗应该有的意境和韵味。既然十四行诗产生的年代与中国的历史相对照,也应该属于古代,那么这首诗歌就完全可以翻译成中国的古诗样式,也比较符合当时的风土人情。

W。B。Yeats的诗一首:

He Wishes for the Cloths of Heaven。 Had I heavens’embroidered cloths, Enwrought with golden and silver light,

The blue and the dim and the dark cloths Of night and light and the half light, I would spread the cloths under your feet; But I,being poor, h****e only my dreams; I have spread my dreams under your feet; Tread softly because you tread on my dreams。

; ;

; ;

译)

译)

green将其译成古诗体:

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 ——William Wordsworth 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 Beside the springs of Dove, A maid there was none to praise And very few to love:

A violet by a mossy stone Half hidden from the eye! —fair as a star, when only one Is shining in the sky。

She lived unknown, and few could know When Lucy ceased to be; But she is in her gr****e now, and oh, The difference to me!

她住在阒无人迹的地方,

她的情郎?

你我已隔世相望?

green翻译:

Loves Secret ——William Black

Never seek to tell thy love, Love that never told can be; For the gentle wind doth move Silently,invisibly。

I told my love, I told my love, I told her all my heart,

Trembling,cold, in ghastly fears- Ah! She did depart!

Soon after she was gone from me, A traveller came by, Silently, invisibly: He took her with a sigh。

——威廉•布莱克

green古诗译法翻译如下,四字一句,简洁明了,和谐悦耳:

The Rubaiyat of Omar Khayyamn,菲茨杰拉德Edward FitzGerald译本)里部分段落green翻译如下:

Talbot版)

But bring me Wine; for words I do not care; I have thy lips, and all my Heaven is there; Bring wine to match thy cheeks; my penitence Is full of tangles as thy clustring hair。

A Book of Verses underneath the Bough, A Jug of Wine, a Loaf of Bread,-- and Thou Beside me singing in the Wilderness -- Oh, Wilderness were Paradise enow!

:

I some times think that never blows sored The Rose as where some buried Caesar bled; That every Hyacinth the Garden wears Drop tinits Lap from some once lovely Head。

杜宇血中来。

: Ah, with the Grape my fading Life provide, And wash my Body whence the life has died, And in a Winding sheet of Vineleaf wrapt, So bury me by some sweet Gardenside。

:《庄子》“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green英语诗歌翻译的一点体会,作为本文的结束:

的音乐。语言不同,则韵律不同。英文讲轻重音,而汉语尚有平上去入,音乐讲究都来米发,故汉语之音乐性远较英语为强。英语如幽咽泉流冰下难,汉语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显语言特性之文体,一诗如一人,而所谓译作,人之相片、画像。故曰:译诗则诗亡。”

珠不能搭积木,克隆式的翻译注定会失败。译诗一定要灵活,要把握原作者的感情,要做到“传情达意”,而不是死抠字眼。”

该是什么样。译诗的美,必须体现汉语的美,而不是(也不可能是)外语的美。”

翱翔在语言之上的。”

如一些绝佳的诗句就很难翻译成相应的英语诗句:

连诗化的散文都不能翻译。比如:

蕙草可织,园桃红点,流水碧色’、‘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等等,都是不能翻译的。” 的情绪与欣赏价值,就都在字的运用上。一旦某一个字不在了,整个的美也就消失了。”

使用英语诗歌中国古诗翻译法就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这是一种荆棘之路,尽管筚路蓝缕,但却值得探索。

后记:人类的所谓进步,无一不是以牺牲过去作为代价的。

第二篇:网海诗社庆周年征文集锦(古体诗、近体诗)

22010年11月1日,一个平凡的日子却记录了“网海诗社”走过的非凡的一年。有泪水,有欢笑;有相聚,有分离;有挫折,有发展;有失误,有成效。。。在欢庆“网海诗社”成立一周年之际,我们由衷地感谢全体社友为诗社的发展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的艰辛!感谢曾经为诗社做过奉献的友人和老师!感谢支持诗社的网站和同仁!

过去留给昨天,未来就在明天。诗社发展到今天,俨然已是森木一片,可抵风雨,拒霜寒,笑傲蓝天!让我们意气风发团结一心,为迎接诗社灿烂的明天尽情讴歌吧!七律 诗社周年庆文/关山遥网缘聚友汇其间,海纳百川卷巨澜。

诗意成诗抒雅韵,社员结社谱新篇。

一心向往唐塘去,周至习研宋苑前。

年有华文传盛世,庆歌豪迈动霜天。七绝 网海结缘文/关山遥网海结缘志向同,

书山共浴宋唐风。

笔耕一载千山绿,

诗社花开四季红。七律.贺《网海诗社》成立一周年文/霜轻携手诗园漫展情,畅游网海任君行。胸怀华夏千山绿,目览神州百卉红。壮语冲天铺锦卷,诗香入水舞蛟龙。雷霆平地惊风雨,且看横空跨彩虹。网海诗社周岁感言水少网海诗社庆周年, 一路走来兴正酣。

遥遥千里芳邻近, 济济一堂佳友贤。

诗词歌赋收眼底, 喜怒乐哀展屏前。

漫道来年花正好, 姹紫嫣红春满园。七律--庆祝网海诗社一周年盛日 (新韵) 文/湄子金秋桂子漫飘香, 喜庆周年共举觞。

笔纳清词文焕彩, 笺生丽句墨书章。

放歌世纪风云远, 策马今朝意气扬。

诗社深谋筹大志, 张帆网海向东航。七绝.贺网海诗社周岁文/雪之魂网海行舟笔墨新,诗心所向慰奴臣。今逢诗社添新岁,砌玉雕龙整一春。奴臣:源于国学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必有 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而得。祝愿网海诗社锦上添花在水一方网聚贤才陶品性,海藏志士赋佳篇。

诗承先圣开奇境,社颂风流尉大观。

锦绣前程缘努力,上天揽月笑依然。

添香润墨酬今世,花竞幽芳醉百年!九张机--相遇网海诗社求实一张机,茫茫网海初相知,周年作赋九张机。相见恨晚,知音难觅,情重最珍惜。

二张机,梅花点点雪难欺,孤灯静影潇洒去。空留遗憾,满怀怨气,实等似心急。

三张机,流丹枫叶舞清池,唐塘有意余晖释。彤彤满地,佳人心喜,居士亦痴迷。

四张机,山村水少绕亭西,卓玛随动含春目。琵琶轻奏,君听一曲,携手莫离离。

五张机,墨指含香世间稀,馨香一缕嫣尘里。飘散草野,娇羞无语,芸静映冰肌。

六张机,一方云白话声低,深情款款亲朋戏。宛如仙子,回眸一笑,欲语又迟疑。

七张机,梨花雪韵景堪奇,天蓝间里凌寒立。雄鹰断翅,翱翔几许,难入世间泥。

八张机,关山白玉荡尘涤,竹芯摇曳动天地。人生凡路,闲观飘絮,宏志与天齐。

九张机,隔屏已似有灵犀,喜逢网络生辰聚。讴歌咏絮,鹏程梦境,唯愿有佳期。七律 赞网海诗社草野而水惟能下海能容,儒雅疏狂一室中。

韵较古今歧可合,群分轩轾趣相同。

授渔不识求鱼面,解渴应怜凿井工。

他日文章昭著处,毋忘诗社度春风。贺网海诗社成立一周年作者/清水芙蓉增智心一载春风化雨霖,诗园绿树已成森。青松傲骨托华盖,翠柳柔肠弹碧琴。翰墨飘香歌雅韵,楹联对仗谱清音。相交网海欢心悦,受教群朋增智心。友谊长诗社群英步宋唐,骈文高雅著华章。娇娥举酒邀明月,才子横书展辉煌。舞墨豪情奔宇宙,乘舟惬意赏苏杭。知音际遇幽琴抚,律曲绵延友谊长。唐宋游网海清风入雅楼,群朋墨宝乘悠舟。春观新绿迎花绽,秋赏金黄喜果收。十月旌旗阆苑锦,今秋瀚海彩霞稠。周年庆典知音醉,诗社横书唐宋游。七律--庆网海诗社建社周年文/陌生落笔临摹古宋风,佳人才子意融融。

诗词联袂多潇洒,书画结合更窕婷。

师友箴言勤勉励,网海诗社几多情。

鹏程万里书山路,互助相帮渡险峰。七律--网海诗社周年志庆文/咫尺天涯网络精英美誉扬,海风击浪写华章。

诗词素雅人痴醉,社会平安国富强。

周岁同心昭皓月,年关共勉耀朝阳。 志存远大千秋颂,庆愿高台万古长。(注:最后一句高台指网海诗社)七律--庆诗社周年纪念文/蓝天网络空间锦绣藏,海涛汹涌蕴情长。诗文相伴温馨过,社友轻吟暖寸肠。成就不骄勤自勉,立足新颖不偏强。一番辛苦芬芳觅,年底逢春喜庆扬。七律--庆网海诗社一周年文/心雨秋月迷朦秋水涟,情衷网海四十天。

愁将苦句吟心底,喜把豪联写社端。

挚友言诚评漏弊,良师笔暖润毫篇。

今朝共咏周年庆,更有新诗胜去年。 七律--网海缘文/疏雨潇潇岁莅金秋兰讯传,欣闻雅社庆周年。枫红菊艳晴川秀,墨馥弦幽素韵绵。怡览三期平仄调,浅题一阙拙疏篇。休将挚切逐流水,且盼明朝网海缘。藏头七律--网海诗社基年庆典文/疏雨潇潇网络欣逢聚一堂,海寰齐贺乐歌扬。诗林撷趣辞风雅,社友邀樽祉语祥。基业繁荣臻夙愿,年华妙彩汇奇章。庆云绾梦蟾宫醉,典逸芳名冠四疆。七律-贺网海诗社成立一周年

(一)文/风花雪月网络平台撰锦章,海书雅句远流长。诗连友谊千家赋,社接韵律万里扬。成就骚人扬国粹,立随墨苑溢芬芳。周逢盛世秋光好,年庆吟坛硕果藏。七律-贺网海诗社成立一周年

(二)文/风花雪月网系豪情吉日欢,海添墨韵创华刊。诗魂欲抚青山秀,社誉将除险径难。成果千篇弘国粹,立言九鼎壮骚坛。一分付出半分获,年过春来起巨澜。七律--贺网海诗社成立周年文/静影沉璧网接九派聚书狂,海纳百川日月长。诗诵千秋情溢彩,社结众友笔生香。成功有梦歌神韵,立志追贤著雅章。周载吟侪逢盛世,年轮转就赖唐塘。七律---贺网海诗社成立一周年

(一) 文/楼楼祝语缠绵寄韵填,贺辰华诞正周年。

网牵四海文人近,海纳五湖墨客欢。

诗醉风花秋景美,社亲雪月赋笔端。

周时携手华章撰,年岁并肩莫等闲。七律---贺网海诗社成立一周年

(二) 文/楼楼网海诗群才艺高,五湖四海卧英豪。

联诗雅趣屏前醉,曲赋闲情键上敲。

霜雪周年收战果,贤才千百会蓝桥。

成城众志齐心力,独领风骚誓比高。藏头诗--庆贺网海诗社成立一周年文/散步的云热情洋溢友联欢,烈酒飘香扑笑颜。 祝愿心歌声撼月,贺词春雨满空间。

网缘牵手你和我,海韵遂风轻抚弦。

诗句滔滔冰玉落,社员跃跃展心篇。

周严韵律求真谛,年会躬揖心地宽。

庆幸今生逢此遇,典藏记忆在心田。

圆成盛事应称赞,满苑奇葩绽丽嫣。

成就珠玑遗后代,功标文史矗珠巅。庆丰收文/似雪梦兮金秋十月丹桂香,

诗社华诞庆丰忙。

紫陌黄菊稻翻浪,

硕果累累掬满乡。 二辛勤耕耘奏华章,

披星戴月夜未央。

尽心尽责办诗社,

国学普及共徜徉。网海扬帆文/沙漠源泉词风酣畅卷尘烟,墨雨殷勤润芷兰。

旭日升空暄四野,雏鹰振翅跃中天。

春秋不腐鸿鹄志,冰雪难侵松柏颜。

净土一方腾网海,宋唐神韵再扬帆。七绝--恭贺网海诗社周年庆文/江南笑笑生

(一)诗社周年庆贺忙,

鸿儒聚首翰墨香。

菊花酒谆藏诗韵,

桂子糕甜润华章。

(二)风雨兼程度一秋,

骚坛网海唱和稠。

书香翰墨传诗意,

聚首鸿儒竞风流。庆祝网海诗社成立一周年

作者:故乡的云

山高木戏禽,水阔蛟龙临。

四海高朋聚,九州网友钦。

曲当知己舞,诗向会者吟。

风雨同舟度,诗坛响妙音。网海仙境——贺网海诗社成立一周年文/幽兰静雅 风萦柳陌,薄露沾衣。烟水亭边,踏一叶扁舟,涉水而来。淡月斜照,轻卷帘幕,呵手试看,兰舟之外,花影浮动。凝伫,青山雾绕,云烟袅袅,树木郁郁葱葱,翠竹疏影斑驳。朦胧之中《网海诗社》进入眼眸。

莲步暗移,携好奇而去,轻叩琉璃,欣逢绝世仙地,妙不可言。唐宋风韵,明清流烟,扫花网水光潋滟,新浪网润然生彩,腾讯网清逸飘香,网海三群鹤立,光芒四射。四绝之地,高客留连,临水弹奏,清音起落。青山有声,草木吐绿;百鸟生情,云烟意醉;花娇妩媚,明月照人。诸仙洗阙心颜,引千古论今,丹青泼墨,平平仄仄化为缕缕清风,至山水佳处。忘却尘世之烦,觅灵山之气,淡逸情愫飘洒,快然闲适。 世外桃源,书墨飘香,玲珑诗句,纤尘曲调,醉我心肠。浮萍逝水,灵魂如斯,归于何处?流年之间,将缱绻的记忆慢捻,低吟,或疏离,或淡定,汇成一湾溪流,形成水韵,一任心底的沧桑,生命的感悟,消成一绢清丽词曲,和着弦音凝成一抹水影沉思。心寄予云山流水,万种深情续丹青画碧野山川,醉语薄篇。沧海云烟,岁月浮华,絮舞天涯,梦影一曲,醉卧于此,坦然!编辑:网海诗社编委:关山遥 唐塘 水少 霜轻 白玉蒙尘 守望卓玛 求实 在水一方 湄子 雪之魂 天蓝水蓝 蓝天白云

第三篇:原创古体诗

思钓台之一

无言卧立两难安,白襟如雪水如芒。 两岸彩歌浊酒故,江东明月照愁长。 陶郎乱弃金方玉,安可青桑换酒尝? 三吴甲卸沉浮日,放翁也敢叹篇章!

思钓台之二

亭台出浴百云羞,碧烟如洗诉离愁。 此中归羽如相问,啼歌泣血望九州。 浮生六记清白历,顺风相送吾流求! 平生固有中华姓,贼倭安可计长谋?

神玉赋

东海有神玉,撼潮动三津。 龙衔玉树至,明月照烟云。 朝霞及日履,暮览鱼人啼。 本是玲珑木,何求凤凰栖?

山晨

青山乍秀醒时分, 竹层海海与人闻。 不晓林中笛何处? 邻家小童牧牛深。

忆夏琛

提壶叹叙夏花间,不闻蔓密踏歌前。 我笑素荷不竞艳,低声切切把鱼怜。 碧烟千里晴方好,窈窕倒映波光倩。 待到重阳人再会,定端好酒等君闲!

霸王

放眼江山豪情满, 江东自古多才郎。 若考成败多枚举, 霸王焉可叹乌江?

思友

经年言志与西追, 白马长啸展凌眉。 天涯海角离别处, 今植杨柳盼君归。

叹虚生

轻罗雨泪怜红豆,采撷难顾此情垂。 但寄相思于何处,半山秋水半山霏。 杜鹃无悔南归意,断肠离歌泣为谁。 甘为君研三生墨,君可画我半世眉?

乡愁

但闻北风萧萧过, 不见长江滚滚流。 登高白头独望远, 自端浊酒叹低愁。

夏之晨

望舒婉转洗辰梦,羲和俏浴彩云湾, 渔人轻与萍儿点,愿早提鱼把家还。 伴有佳歌晴美卷,晨风笑岸羡小郎, 若堪此生安如许,管那夏暑与冬寒!

夏之恋

池城七月无限好,下渡白桥换柳裳。 妙目平天谈曙雀,秋浦踏墨画莲忙。 朝茶坐看夕行雨,慢写诗歌笑紫棠。 更有卿颜如暮槿,倚声伴我到梦乡。

夏之枫

菱芽嫩俏百荷间,红榴唤倦鲋鱼肥。 望却青山如浸墨,笑羡苍林伴柳回。 燕雀不闻晴初好,自顾平凡指画眉。 暗把碧芽荫满路,不教浔汩做纷飞。

咏荷

北院莲池新雨后, 沉鱼无意彩云羞。 无穷碧叶争余艳, 缘来只道敝荫绸。

风声小雨

远山本无意,无意知我心。 梦里入春风,春风吹碧萝。 古木根已死,已死可重活? 朝霞无限好,好后又黄昏。

汇景桥送陈辰

万家浊酒对黄昏,满亭清絮浅离人。 举杯明月皆愁韵,莫道梨花又消魂。 春风几度斜阳路,秋蝉何至梦中云。 人生处处是知己,遍闻庐州尽识君。

洲头望长江

春分满城絮,夏至遍塘荷。 渔长惊飞羽,笛舒羡太虚。

杂诗三首

其 一

提壶斟南绣,执笔叹白头。 晨帆升远际,夕阳落晚舟。

其 二

佳期何望止,风雨又相知。 山川浮沉日,落花肥瘦时。

其 三

竹庐皆云鬓,幽院满棠心。 莫问君何往,把酒洗愁琴。

七 夕 七 首

其 一

又上穿针夜,兰月尽相思。 年年悲寒晓,岁岁惹红丝。

其 二

恩缘盼七巧,慧鹊绣锦桥。 举杯斟泪水,醉月对思谣。

其 三

真心谙四世,柔情定三生。 不怨天河老,何须羡红尘。

其 四

彩脂添倩影,花衣唤素琴。 云深归忙鹊,彩桥话良音。

其 五

寒风瑟瑟寄秋雁,茫水遥遥盼紫绢。 良宵匆匆难尽意,岁月迢迢又一年。

其 六

佳期不度人间冷,夕阳无处下黄昏。 欲付真心与云汉,彩桥飞梦会良人。

其 七

望尽银河争华发,三生白头叹晚秋。 但停杯影空入月,不知天上几多愁?

秋 记 八 首

思亲有感

大风倾山下,秋雨上寒峡。 胡箫催落雁,冷月醉流沙。

雨后上白杨河

寒衣归竹榻,何处海棠花? 遂如秋水愿,城北望烟霞。

观丰收景色有感

乡野金风遍,喜雨汗满天。 相逢忙无绪,丰收大旧年。

咏老骥

美人归兰芷,夕阳未可知。 白琴音正好,何叹岁月迟?

北国忆江南

风雪梨花恨,烟雨岁月闻。 可奏南乡曲,江上正黄昏。

观落花有感

秋荷欢晨晓,杨柳睡丝绦。 可怜花正好,风雨又萧条。

芦洲望江

无言江舟立,芦花遍千里。 何事临秋风,此梦成追忆。

不眠风雨夜

庐寒茶先冷,秋雨伴钟声。 不眠惊风起,萧瑟满池城。

第四篇:近体诗八首

◆教学目的

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在诵读吟味中体会诗歌意蕴的特点。

3、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2、难点: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1、赏读结合,揣摩诗歌的意蕴、风格及写作技巧。

2、诵读—讨论—质疑—答难—领悟。 ◆媒体设计

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准备与诗歌内容相近的风景图片及相关的诗词、资料,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并扩大课堂的容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三百》到堪称百世之师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魏乐府,到多彩多姿的南北朝民歌,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可以说是一个顶峰,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一批大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两河并流。今天我们选读三首唐诗。

二、解题

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今天我们学习的《山居秋暝》和《登高》分别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越中览古》是绝句。

三、研习课文

1、理清文意,整体把握

①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文下注解与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②背诵全诗,理清文意,整体感知。

2、具体研习

①学习《山居秋暝》。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

明确: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B、最后一句中“王孙”指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王孙”意,文下注释中已经明确,学生可据此回答。诗人着力描绘的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泉水、青松、翠竹、青莲正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其中人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正反映了诗人想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侧面反衬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面对这个称心的世外桃源,诗人情不自禁地想留在山中,想归隐了。 ②学习《越中览古》。

A、试回想以前学习的绝句,本诗在结构上与以前学过的绝句,有何不同?诵读时应注意些什么?

明确:一般的绝句,

一、二句为一组,或写景或叙事,

三、四句为一组,或议论或抒情,用现代汉语的方式去划分层次的话,一般是

一、二句为一层,

三、四句为一层,而这首诗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 到反面,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在诵读时,本诗

二、三句间的停顿宜短一结。最后一句,“只今惟有”四字要重读,其后应作一顿,然后徐徐吐出“鹧鸪飞”三字,以示其中含无限感慨之意。读完这句后应当继续沉浸在诗的境界里一小会儿,再作结束表示。

B、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他感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试述作者选取的两个镜头。

明确:李白选取的不是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朝的两个镜头。

镜头一:战士凯旋,大家都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镜头二: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样的美人,就站在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 ③学习《登高》

A、请同学们反复诵读,注意语速的缓急、语音的轻重及句子的停顿,并体会整首诗的意境。 明确:首联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读时节奏感要强,注意表现整个画面的气氛。颔联写远望所见,要读得气势开阔,有包容宇宙之意,“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二语要一气读出,“木”“江”二字要适当延长,有余韵。颈联上句写长年飘泊之苦,“悲”“常”二字要重读;下句写老病孤愁,“病”“独”二字要重读,以加重悲苦情绪。这一联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状况,由沉吟往事说到今日登高之举,基调是沉重的,宜缓缓读出。尾联“艰难苦恨”一语紧承上联,而后以白发增多、酒杯新停轻轻结住全诗,含无限凄凉意于言外,应读得更加缓慢、沉重,让听者仔细体味诗人此刻百感交集的心态。 B、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整体感知了三首诗的内容,初步理解了三首诗的意境,这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四、布置作业

1、借助练习一的诵读提示,熟练背诵三首诗。

2、思考讨论练习二中的第1题及练习三。

3、找李白的另一首怀古诗《苏台览古》细细品读,与《越中览古》作一比较。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及背诵情况

二、欣赏品味

1、《山居秋暝》

王维诗中有画,试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为例,说说他画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2、《越中览古》

试析对比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另一幅是宫女们个个打扮成花一般的美人儿,在宫殿里恣情欢乐。这表明越王勾践已经把昔日的屈辱和苦难忘得一干二净,而完全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使胜利化为乌有——“只今惟有鹧鸪飞”,就是证明。如此强烈的对比是很能发人深思的。

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 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前三句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3、《登高》

重点讨论情景交融的特点。(略)

三、课堂训练

简析李白的另一首怀古诗《苏台览古》,分析两者,比较手法运用的异同。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题。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显出昔盛今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四、课堂总结

我们学习的这几首诗,千百年来,传诵不绝。对这些文学珍品,课后只要反复细读,还会吸收更多的艺术营养。涵咏于其优美的文句之中,还会有新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试写一首绝句,题目自拟,可以不管平仄,但读来要有一点诗意。

《蜀相》《石头城》《锦瑟》《书愤》《临安春雨初霁》 ◆自读导言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自读程序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理解内容,赏析意境。

诗词之美多美在意境的塑造。所以诗词赏析重在其意境的塑造。自读时在初步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去品味意境。

3、背诵。 ◆自读点拨

1、背景说明

《蜀相》大约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 《石头城》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由和州刺史罢归洛阳,路过金陵,漫游这六朝旧都,目睹金陵残破,联想到敬宗沉溺于声色游乐,写了《金陵五题》,此为第一首。

《书愤》《临安春雨初霁》两首诗为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所写,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两首七律即写于此时。

2、总体内容把握

《蜀相》——以问引起,先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他一边走,一边问路,终于看到了一片苍松翠柏,有人告诉他武侯祠就在那里,这自然使他感到欣慰。接着颔联写入祠后所见,包含着诗人的感叹,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时间已过去了500年,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由此自然转到诸葛亮的才智功业上。颈联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诸葛亮一生功业的最精辟的概括。然而诸葛亮并没有完成他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他慨叹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地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为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石头城》—— 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愤的氛围之中。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看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山川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都城。

《锦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开始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弦?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佳人锦瑟,一工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境,不复成寐,无限悲感,难言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此时,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珠、泪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蓝田山日光煦照,山中玉气冉冉升腾(古人认为事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了。

《书愤》——前四句是回顾往事,首联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接着将恢复之志具体化,瓜洲渡江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但“塞上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壮志未酬,鬓发先斑。《出师表》名传于世,千百年来又有谁能与诸葛亮相比!尾联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自己也会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报国之志至死不移。

《临安春雨初霁》—— 一开始即用一个独具匠心的比喻,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是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官的呢?流露出不得已来京的意思。只身住在小楼之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传来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来到京城,诗人不去结交权贵,却独自呆在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闲居无聊,志不得伸,于是诗人自我解嘲:“我”不会受到京城坏风气的影响,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3、重、难点分析

《蜀相》一诗题作《蜀相》而不说“武侯祠”可知杜甫意在人而不在祠,但诗又分明自祠写起,前四句写武侯祠,为什么呢?这正是难点所在。这是因为诗人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而颂诸葛亮,又是由写武侯祠引入的。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它以首句前二字为题,看似咏物,实乃一篇借锦瑟以隐题的咏怀之作。

陆游是一个杰出的爱国诗人,诗中洋溢着崇高的爱国精神。《临安春雨初霁》中不乏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愤。 ◆自读思考

1、写景总会渗入作者的主观感受,试分析《蜀相》诗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并说出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

2、分析《锦瑟》第二联所用典故。

3、体会陆游两诗的不同风格。

参考答案:

1、这一关是写入祠后所见,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 ,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从“自”“空”二字可以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气氛,含有感伤的意味。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是“自”“空”。

2、上句用《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觉得自己真是蝴蝶了;不久梦醒,又觉得自己还是庄周。这里以庄周梦蝶的典故表现人生的迷惘和社会的虚幻。下句用了“望帝啼鹃”的典故,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让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这句化用典故,表明作者的伤时之感、身世之痛,都只有通过哀思缠绵的诗歌抒写出来。

3、见“重、难点分析”。

第五篇:近体诗平仄规则

〖 简介 〗

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分辨一首诗是古风还是近体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仄。我们对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如古人那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

------------------

〖 规则 〗

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主要又三条:

1、同句交替: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则依此类推。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

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何谓上下联?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

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

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

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

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

仄仄仄平平。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也许你一时还难以明白,那就先别理这些,西风已经将常见的集中格式排列出来放在 下面 供您直接套用即可。

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那么第五个字(七言的第七个字)呢?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至此,近体诗的格律规则基本已经讲完,下面归纳出集中最常见的格式供大家创作时参考。

传统标记平仄的方式很多,根据实践,我采用下面这种平仄标记法来标明每种格式的平仄,这种方法在古籍中最常见,十分简洁易记。

标记方法:应该押韵的位置用“红色”表示。

------------------

〖 五绝 〗

五绝即五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平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

仄仄仄平平

将军夜引弓。

平平仄仄平

平明寻白羽,

平平平仄仄

没在石棱中。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

二、四句押韵。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

平平平仄仄

手可摘星辰。

仄仄仄平平

不感高声语,

仄仄平平仄

恐惊天上人。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3、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听鼓 (李商隐)

城头叠骨声,

平平平仄仄

城下暮江清。

仄仄仄平平

欲问渔阳掺,

仄仄平平仄

时无祢正平。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

二、四句押韵。

------------------

〖 七绝 〗

七绝即七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一日还。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

仄仄平平平仄仄

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辞”字属平声,末字“间”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

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夜读范至能…… (陆游)

公卿有党排宗泽,

平平仄仄平平仄

帷幄无人用岳飞。

仄仄平平仄仄平

遗老不应知此恨,

仄仄平平平仄仄

亦逢汗节解沾衣。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卿”字属平声,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苏台揽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

仄仄平平仄仄平

菱歌清唱不胜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只今惟有西江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曾照吴王宫里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苑”字属仄声,末字“新”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

二、四句押韵。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绝句四首(其三)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个”字属仄声,末字“柳”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

〖 五律 〗

五律即五言律诗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仄仄平平仄

无花只有寒。

平平仄仄平

笛中闻折柳,

平平平仄仄

春色未曾看。

仄仄仄平平

晓战随金鼓,

仄仄平平仄

宵眠抱玉鞍。

平平仄仄平

愿将腰下剑,

平平平仄仄

直为斩楼兰。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月”字属仄声,末字“雪”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

仄仄仄平平

将军猎渭城。

平平仄仄平

草枯鹰眼疾,

平平平仄仄

雪尽马蹄轻。

仄仄仄平平

忽过新丰市,

仄仄平平仄

还归细柳营。

平平仄仄平

回看射雕处,

平平平仄仄

千里暮云平。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劲”字属仄声,末字“鸣”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

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

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

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

平平平仄仄

莲动下鱼舟。

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

仄仄平平仄

王孙自可留。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山”字属平声,末字“后”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平平仄仄平

春去夏犹清。

仄仄仄平平

天意怜幽草,

仄仄平平仄

人间重晚晴。

平平仄仄平

并添高阁迥,

平平平仄仄

微注小窗明。

仄仄仄平平

越鸟巢干后,

仄仄平平仄

归飞体更轻。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居”字属平声,末字“城”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

〖 七律 〗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也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初闻涕泪满衣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却看妻子愁何在,

平平仄仄平平仄

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须纵酒,

仄仄平平平仄仄

青山作伴好还乡。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从巴峡传巫峡,

平平仄仄平平仄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外”字属仄声,末字“北”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仄仄平平仄仄平

锦官城外柏森森。

平平仄仄仄平平

映阶碧草自春色,

平平仄仄平平仄

隔叶黄鹂空好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两朝开济老臣心。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师未捷身先死,

平平仄仄平平仄

长使英雄泪满襟。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相”字属仄声,末字“寻”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酬乐天扬州……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平平仄仄平平仄

二十三年弃置身。

仄仄平平仄仄平

怀旧空吟闻笛赋,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到乡翻似烂柯人。

平平仄仄仄平平

沉舟侧畔千帆过,

平平仄仄平平仄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日听君歌一曲,

仄仄平平平仄仄

暂凭杯酒长精神。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山”字属平声,末字“地”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凤去台空江自流。

仄仄平平仄仄平

吴宫花草埋幽径,

仄仄平平平仄仄

晋代衣冠成古丘。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山半落青天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水中分白鹭洲。

仄仄平平仄仄平

总为浮云能蔽日,

仄仄平平平仄仄

长安不见使人愁。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凰”字属平声,末字“游”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社工个案工作案例下一篇:送给父母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