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干部监督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加强干部监督范文

倡导党员干部加强学习专题党课 —— 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

一、为什么要加强学习

第一, , 加强学习是提增强党性修养的迫切需要 第二,加强学习是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第三,加强学习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迫切需要。

第四,加强学习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二、要学习什么

一是突出政治理论性。

二是突出政策指导性。

三是突出现实针对性。

四是突出知识前瞻性。

三、应如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曾非常透彻地分析当前干部学习的四个问题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把增强学习本领排在必须增强的“八大本领”之首位,倡导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党员干部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要履好职、尽好责、带好路,团结

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必须把学习作为自身的内在需求,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投入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增强各项本领,才不会辜负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

一、为什么要加强学习

学习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 -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 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领导干部来说,读书学习既是- -种 人生责任,又是- -种历史责任。只有多读书才能不断提高素质,才能养才气、显朝气、有底气,才能增知识、明事理、长精神,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做到富有激情、昂扬向上、意志坚定、见解超前、视野宽广、头脑冷静,才能做到领导发展、执政为民、造福一方。

第一, , 加强学习是提增强党性修养的迫切需要。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艰巨的任务、宏伟的目标,迫切需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的头脑。这就需要各级党员干部要强化学习,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重大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弓|领新常态,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确保第一个百年奋 斗目标圆满实现,是摆在全党面前的重大任务。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掌握理论彻底、贯彻理论坚决,是攻坚克难、闯关决胜的前提。越是接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越是接近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越需要全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更加自觉地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更加主动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越需要牢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强大思想武器,以主观世界的改造|领客观世界的改造,适应实践新要求、聚焦时代新课题,勇于担当责任、善于创新创造,着力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决策和有效举措,转化为迈向全面小康进而实现中国梦的坚定意志和坚实步伐。

第二,加强学习是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是各项事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党组织的凝聚力、领导班子的战斗力、领导干部的执行力,直接关系到发展战略的落实和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但高素质的干部从哪里来?一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读书学习。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领导干部才能准确理解中央和上级的决策,才能真正有能力做好自己分管范围内的事情。古今中外,即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实践证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整体是好的,在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推动发展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 容忽视的问题。- -些党组织凝聚力不强,个别基层组织软弱涣散, 作用发挥得不好,群众威信不高; - -些领导班子战斗力不强,执行 力不够,缺乏创新进取意识,

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 - -些领导干部 忽视思想政治建设,以干代学,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 -些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做群众工作能力较差。甚至个别领导干部整天忙于应酬,热衷于跑关系,没有心思学习;有的玩风过甚,不屑于学习,工作中吃老本,凭经验。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最根本、最 迫切的办法就是加强学习,通过学习造就一批不仅是行政能手, 也 是专业高手的专家型干部;造就- -批重视理论又能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干部;造就-批勤于思考、心系群众、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干部;造就一批能利用自 己深厚积累进行科学决策,同时又能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好干部。

第三,加强学习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通过多次到国内先进地区、包括我市其他县区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看到了差距,也增强了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些考察中最深刻的体会:科技和人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第一资源,国家、地区、城市之间的竞争胜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 50%以上的 GDP 依赖于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日本和德国虽然是二战战败国,但他们却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在废墟上创造了经济腾飞的奇迹。以色列是一-个沙漠缺水的国家,但却创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美国的硅谷在近 50公里长、17 公里宽的狭长地带,创造了接近于中国四分之一的 GDP。就国内而言,海信曾经 60 小时推出一个新产品,一周 3 个;海尔则是一天一个,两天-项专利。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重视科技、重视人

才,特别是突出了领导干部学习成长这条主线,激发领导干部学习动力,提升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氛围。我们在省内外先进地区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面前,历史的优势已经完全弱化,要在新一轮的创业竞争中赢得发展新优势,实现振兴发展,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重新跻身于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强区行列,同样必须牢固树立尊重学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思想。抓好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就 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批综合能力强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各行业的专门人才,进而带领全体人民共同推动我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第四,加强学习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群众看党员,党 员看干部。党员领导干部是"风向标”,- -定程度上引|领着社会的风气和潮流。从净化社会风气,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带头读书学习。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读书承载和维系着中华文明的历史。五千年的历史和变迁,武力的征服却终究无法战胜文化的融合,中华文化之所以千古传承、不断丰富发展而没有中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古人给我们留下了 8 万卷典籍,不断为华夏子孙提供着文化的濡养和积淀。即使我们从社会的细胞家庭着眼,读书也是一个家族兴旺绵长的思想基因。中国的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科学家、文学家、外交家不胜玫举。经研究发现,其家族无论顺境和逆境,一直坚持和秉承流传千年的《钱氏家训》,其中“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正是家族奉行的圭臬。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学习才能净化风气

促进和谐。现在经常讲干部生活圈的问题,其实对任何人来说都-样,如果不能用有益的学习来填满你的业余时间,那必然被那些无益的应酬、麻将等所占用。清代的袁玫曾经发出天下读书人有几的感叹,那么我们一-些同志家中能摆_上几本好书的有多少?能够静下心来读读书的又有多少呢?如果一个领导干部的业余时间,常常是“觥酬交错、麻将声声” ,我们先不谈工作,这样的人怎么能教好子女、带好家庭、和睦邻里,匡正民风呢?在这里我想把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

二、要学习什么

“学习什么”是首先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我认为在学习内容上做到“六多”:即多读哲学,辩证唯物;多读政治,头脑轻醒;多读历史,心静眼明;多读法律,知规守正;多读科技,自觉主动;多读文学,修身养性。我们要从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需要出发,创新学习内容,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具体来讲,我们在学习上要"突出四性”:

一是突出政治理论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个政党要走在 时代

前列,- -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一个领导干部要做好本职工作, - -刻也离不开理论学习。”要把党的重大理论及最新理论成果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特别加强对党章、党纪、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运用科学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领导干部时刻保持政治坚定,头脑清醒,理论素养、思想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不断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 是突出政策指导性。要把各项政策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准确地把握精神实质,并结合实际进行认真研究和思考,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政策,立足我区产业基础和优势,抓好工作落实。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提出全新的发展战略,聚焦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着力做精第- -产业, 做强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等战略思路,这些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和定位无不得益于我们对实际的正确认知,无不得益于对各级政策的深入学习理解和准确把握。

三是突出现实针对性。毛主席曾经说过:“读书是学习, 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如今,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已经确定,学习就要紧扣这些关系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安排,并且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加快城市建设和加强民生保障,对我们来说是挑战、是课题,还有很多领域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索。我们要加强对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民生保障

等方面的专题学习,帮助大家树立工匠精神,增强工业意识,为推动产业发展、特色园区创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突出知识前瞻性。党员领导干部要注重学习最前沿的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做到,辩证唯物地看待问题,头脑清醒、心静眼明地分析问题,创新思维、知规守正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学习的过程真正变为提高认 识、转变观念的过程,变为统- -思想、达成共识的过程,变为科学决策、推动实践的过程。

三、应如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曾非常透彻地分析当前干部学习的四个问题: "一是追求享乐、玩物丧志,不好读书;二是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读书;三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四是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要解决上述问题,在学习上必须做到“四要”。

一要恒。学贵有恒。虽然经济社会正处在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阶段,肩上的担子很重,想抽出整块的时间去读书很困难。但"凡是伟大的领导者都是伟大的读书者”,连毛主席这样管理一一个大国 的领导人都有时间读书,我们怎么会挤不出时间读书呢? -一个人每天总可以抽出个把小时读书的,约 1.5 万字,一月可读 45 万字,一年可读 540 万字,相当于 30 万字左右的书 20 本。这里关键是你能否把读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能否像挤海绵里的水那样挤时间,能否真正做到持之以恒。

二要精。知识浩如烟海,而人的时间精力有限,读书必须有所选择。要从各自知识结构和工作实际出发,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 么学什么。作为领导干部,要有针对性地选择- - 些经典书籍进行精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提高思想水平、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工作能力、提升精神境界的书籍来读。特别是要重点学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信息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与岗位职责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

三要思。“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学习的过程, 实际_上是一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思考是阅读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是把书读活的关键。书本上的东西是别人的,要把它变为自己的,离不开思考;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要把它活学活用,同样离不开思考。只有把读书学习与深入思考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书本知识真正活起来,为我所有、为我所用。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特别是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联系实际,开动脑筋,深入思考,形成有深度、成体系的思维和能力。

四要行。学习最终的目的还是指导实践。衡量领导干部理论水平高低,不仅看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更要看能不能把所掌握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有效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可以说, 一名 领导干部的水平,主要体现在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复

杂问题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要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我区推动振兴发展、二次创业的实践,没有很多现成的经验可遵循,在哪一个书本里也找不到现成的答案,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学习,在学习中进步,真正把学习实践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加快发展的能力,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思路和工作本领。

第二篇:如何加强对干部的监督

特别是“八小时外”之外的监督问题的研究

秦 鸣

前不久,本人看了一部中篇电视剧《罪域》,感触颇深,此部电视剧在赞扬优秀共产党典范郑毅然的同时,同时也反应了目前反腐倡腐工作的严峻形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领导干部工作之外的社会活动空间在不断扩大,活动方式和内容也日趋多样化。一些社会上的不法之徒抓住“八小时外”的时机,腐蚀拉拢领导干部;而我们的部分领导干部也在工作之余放松了自我的约束,没能挡住诱惑,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八小时外”腐败。近年来,领导干部“八小时外”腐败的问题呈高发多发的趋势,一些领导在“八小时外”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被查处的案例经常见诸于报端。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探索和建立干部队伍管理的新机制,不断延伸拓宽干部监督渠道,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管理,是当前各级组织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八小时外”腐败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所谓“八小时外”腐败是指八小时工作之外,在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发生的腐败行为。具体表现有:

一是行贿受贿,搞权钱交易,获取非法利益。从全国各级纪检部门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来看,很大部分的腐败行为是发生在“八小时之外”。

二是用公款大吃大喝。有的领导干部到下属单位检查工作时吃,同兄弟单位联系工作还得吃,轮流坐庄,相互宴请。虽然国家三令五申整治公款吃喝,但从效果来看,公款吃喝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其开支的数字还有呈几何倍增的趋势。一项调查显示,全国公款吃喝开支,1990年为400亿元,1994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2年达 1

2000亿; 2004年数字已经变成了3700亿元……。

三是热衷赌博和女色。有的领导干部参与赌博,甚至挪用、贪污公款赴境外赌博,或以赌博为名行贿受贿;有的在外拈花惹草、养情妇,包二奶。

四是傍大款、傍黑道。我们有些领导干部专门与大款老板为伍,互相勾搭利用;有的甚至与黑道人物称兄道弟,为一己私利,为犯罪分子充当保护伞。《罪域》中的李子涛常务副市长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五是借机敛财。利用节假日、婚丧嫁娶、生日寿辰或生病住院之机收取钱财,并以形成恶性循环。

“八小时外”腐败发生在“生活圈”、“社交圈”,在八小时工作之外,很多是发生在一对一的情况之下,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监督部门要掌握其线索和证据比较困难,正所谓 “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同时“八小时外”腐败往往与许多私人活动、民间活动混在一起,有所谓人情交往作掩护,具有很强的伪装性和复杂性,在案件检查时,案情界定比较困难。“八小时外”腐败具有很强的节令性,节假日、生老病死、婚丧喜日、调动升迁、重大项目启动之前往往是多发时段。

“八小时外”腐败有损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损于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公信力,危害极大。

其一,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八小时外”腐败虽然发生在工作时间之外,但伴生的是八小时内的权利寻租、暗箱操作和损公肥私等,腐败分子以权谋私,权力进入市场,直接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给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埋下巨大的隐患。

其二,损害群众利益和公共利益。腐败分子假借公权之名而行私权之实,将公权变成了为个人和小团体谋取私利的工具,必然会损害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

其三,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领导干部是党和政府形象的代表者,

百姓是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来认识和评判党和政府的。因为朝夕相处,干部是廉是贪,群众看得最清楚,他们最痛恨也是发生在身边的腐败现象。所以,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的腐败行为,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其四,败坏社会风气。腐败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腐蚀性。领导干部的言行往往会成为普通百姓效仿的榜样,领导干部八小时外利用公款大吃大喝、奢侈浪费,必然影响周围的群众,在社会上形成一股追逐奢靡的不良风气。正因如此,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

二、“八小时外”监督的现状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推进,“八小时外”的腐败现象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全会上就曾强调:“对领导干部工作时间内的表现要监督,工作时间以外的活动也要注意。”各级党委、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些制度,以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外” 的监督和管理。

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对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的监督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监督意识还不够强。有些领导干部缺乏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认为“八小时外”是私人空间,别人管不着;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也不够,有的还有思想顾虑,怕侵犯隐私,怕打击报复。

二是“八小时内”监督不力。“八小时外”腐败,其根源在“八小时内”。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权力运行不规范,不透明,必然导致权力向“八小时外”转移,这是“八小时外”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

三是制度不够健全,落实不够到位。虽然目前干部监督的制度有不少,但对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的规范管理还没有形成比较具体、全面、系统的规定,在制度和监督上仍然存在盲点;加上现有的一些制度操作性差,落实不到位,监督没有实效。

四是监督渠道不够广。目前对领导干部的“八小时外”监督主要还是依靠党内监督,而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及其他方式的监督作用发挥不够,特别是没有发挥好群众监督的作用,而他们对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的表现是最有发言权的。

三、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的对策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增强自律意识,使领导干部“八小时外”不想腐败。党员干部在八小时以外违法违纪,说到底是因为党性不强、觉悟不高造成的。我们应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以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接受监督的意识,运用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促使他们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八小时外”自觉抵制腐败。

二是创新管理机制,规范权利运行,让领导干部“八小时外”不能腐败。和“八小时内”腐败一样,“八小时外”腐败的根源仍然是领导干部手中过于集中的权力。因此,要解决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的腐败问题,首先就应该建立和完善内部权力制衡机制,通过合理分权,以权力来监督权力,以权力来约束权力,科学制衡权力过大的问题,以规范权利的运行。其次是要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措施,把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纳入法制化轨道。对现有制度要制定实施细则,使之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如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领导干部家庭财产报告制度、干部任前公示制度、考察预告制度等。通过落实各项制度,规范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使他们在“八小时外”,没有腐败的机会。

三是畅通监督渠道,形成监督合力,使领导干部“八小时外”不敢腐败。

(1)拓宽渠道,强化社会监督。发挥监督作用,多渠道了解和掌握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的生活、社交情况,将领导干部臵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疏通监督渠道,建立网络监督平台,聘请“八小时外”监督员,设立举报箱,逐步建立一个覆盖面广、渠道畅通、反

应灵敏的干部监督信息网络。

(2)改进方式,强化组织监督。改进监督方式,强化监督手段,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开展到哪里,组织的监督就延伸到哪里。同时将干部的选拔、考评、监督向“八小时外”延伸,将考察的范围扩大到领导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把“八小时外”的表现作为考核、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要多方联动,纪检、组织、公安、新闻媒体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建立监督信息交流制度,及时掌握和制止领导干部违法违纪行为。同时实行诫勉谈话制度,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领导干部,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应及时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做到早提醒、早教育、早纠正;对党员意识淡薄和有轻微违规违纪行为的,进行劝勉、告诫、教育。

(3)加强教育,强化家庭监督。家庭是监督的基础,领导干部八小时外发生的一些细微变化,家庭成员特别是配偶最易察觉,我们应因势利导,加强对领导干部家属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多关心、过问领导干部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做到常吹廉政风,多敲枕边钟,促使领导干部自觉抵制腐败;同时也要求他们不向领导干部提出违纪违规甚至违法要求,做到在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成为领导干部的“贤丈夫”、“贤内助”。监督部门要保持与领导干部家庭的经常性联系,接到反映领导干部八小时外违纪违规的反映,在查实后要及时向领导干部家属通报,引起家属们警觉和重视,做到防患于未然。

总之,我们在完善制度、加强教育的同时,必须综合运用好群众监督、组织监督、家庭监督等手段,形成监督合力,约束我们的领导干部,使他们“常存廉洁之心,常去贪欲之想”,这才能保证领导干部无论在“八小时内”还是“八小时外”都能行得端,走得正。

第三篇: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工作

针对当前干部监督工作中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做到突出三个重点,把握三个环节,发挥三方面合力,加大监督力度,制定监督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将干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从而规范干部的管理,打造勤廉、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

(一)突出重点,确保干部监督有的放矢

1、对重点人员实行重点监督。各单位党政"一把手"、即将离职的领导干部、管理人财物等重要岗位的干部,他们是干部队伍中相对特殊的群体,由于位置特殊、情况特殊,他们的心态各有侧重,个人价值取向也有所不同,极容易在人生的道路上失去航标。因此,必须将他们作为监督的重点对象来管理,尤其要将"一把手"作为监督的重中之重,实行经常关注、重点监督,常敲警钟,引导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领导干部应有的价值取向。

2、对重点工作实行全程监督。在党委换届、重点项目建设、城市拆迁等重点工作中,要进行全程监督,保证工作的公正、透明、规范。要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和大额资金的使用这"三重一大",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避免国家、集体利益遭受损失。特别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要依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看是否真正坚持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和标准,是否

严格遵守了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和纪律,克服和解决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从源头上杜绝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现象。

3、对重点时间实行专项监督。特殊的时刻不仅是领导干部容易滋生腐败的重要时段,而且是领导干部抵制腐败的思想松懈时间。每年的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是送礼、收受现金、公款吃喝风等高发期,要通过明察暗访,聘请社会监督员加强监督。另一方面,要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要求领导干部在岗位变动、职务升迁、购房建房、子女升学、婚丧嫁娶等个人重大事项时,及时向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汇报有关情况,防止领导干部借机敛财。

(二)把握环节,确保干部监督不留盲区

1、坚持在事前的警示教育上下功夫。干部监督,重在教育,关键在预防。对容易出问题的关键环节,要从中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打招呼,及时提醒,预先防范,把隐患发现在实施之前,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每年通过政策宣传、案件剖析通报会、法制宣传日、签订廉政承诺书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开展警示教育,帮助广大干部克服盲目心态和侥幸心理,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道德防线。

2、坚持在事中的制度监督上下功夫。"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要始终将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干部监督的重点,制度建设要立足于干部监督工作实际,着眼于健全完善监督制度体系,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用制度的硬性要求对干部实行刚性监督,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促进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定了的制度就必须坚决贯彻执行,而且要始终如一,而不仅

仅是把它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要把制度执行情况作为干部业绩评价与考核、考察的重要内容和依据,积极营造有利于制度严格执行的良好氛围,强力推动制度落实。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发挥组织协调的职能,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

3、坚持在事后的问题查处上下功夫。只监督,不处理,只能造成监督流于形式。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绝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姑息迁就;对违反制度规定的必须从严从快追究责任。在监督中对发现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要通过函询、谈话等形式进行批评教育;对违反党纪党规的行为,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予以查处,达到查处一个案件,健全一套制度,教育一批干部的目的。

(三)发挥合力,确保干部监督齐抓共管

1、发挥党内监督的制约功能,规范干部的决策行为。实践证明,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不仅是对权力的相互制约,而且是对干部最有效、最关键的监督。要引导单位班子对班子成员的合理分工,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力求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落实诫勉谈话和函询等制度,使党内监督成为常态机制。同时加强纪检监察与组织、人事、审计、信访、司法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和合作,整合力量,加强配合,增强监督的针对性、严密性和有效性,建立科学的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形成干部监督合力。

2、发挥社会监督的震慑功能,提高干部的履职能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行风热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的作用,增强监督的实效性;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力度,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让群众最大限度地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使领导干部全方位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下,督促干部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

3、发挥群众监督的辐射功能,增强干部的自律意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通过设立监督工作意见箱、监督举报电话、发放干部监督联系卡等形式,最大范围地掌握了解干部"八小时外"的"生活圈"和"社交圈"的情况,按照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的"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对领导干部工作时间内的表现要监督,工作时间以外的活动也要注意"的要求,重点掌握干部家庭、婚姻和生活作风情况,督促干部不断增强廉洁自律的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接受监督,人人监督他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篇:如何加强基层干部监督管理

近年来,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等等方面成了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对基层干部尤其是村一级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成了一个不是很受重视的话题,而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就先得抓好对基层干部的监督与管理。近年来,由于村级干部都不是专职的使得对他们的管理和监督都成了一大难题。那么要怎样来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监督与管理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 把教育贯穿于对基层干部的管理监督之中,引导和督促基层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两个务必”,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创新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震撼力,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第二、督促基层干部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议事、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尤其是加强“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认真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注意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三、加强对基层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指导和监督。各乡镇党委和纪委要切实加强对各村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的指导。定期对各村支部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情况进行检查,督促领导班子成员针对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搞好整改。

第四、建立健全基层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制度。定期对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作风状况进行了解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措施。

第五、把加强监督与鼓励干部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结合起来。要严格掌握政策,注意把干部政治方向、道德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区分开来,把重大问题与一般性问题区分开来,努力调动和保护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第六、加强对选派的大学生村官任用力度,使基层干部队伍更加年轻化和知识化。大学生村官这支队伍是一支新形势下发展起来的不容忽视的队伍。近几年来各省市都在开展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这项工作,这不仅仅是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为基层组织这块阵地的增添了新鲜血液,为农村带去了希望。

第五篇:如何加强财政监督

财政监督是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的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与监督检查。加强财政监督,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wenmi114.com推进依法理财,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规范财政分配秩序,防止腐败具有十分

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配套措施。

——加快完善各种财经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财政税收管理方面先后制订出台了工商各税、农业各税、关税及财务会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实施财政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这些法规制度在执行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适应经济形势,操作性差等问题,必须尽快加以完善,如对预算资金的申请、评估、立项、拨付、监督、使用等环节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法律规范程序,真正做到用制度约束人,用法规约束行为,依法治财,依法理财。

——加快财政监督的立法工作。财政监督立法工作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政监督的顺利开展和财政监督体系的完善。而且财政监督的职责和权限也无法进行科学界定。强化财政监督工作的当务之急是要加快监督的立法工作。如制订《财政监督工作条例》或《财政监督法》。地方财政部门要认真研究与财政监督工作相关的规定、办法,并积极向当地人大和政府反映情况,争取支持,制订切实可行的地方财政监督法规,例如湖南、河南、辽宁等省已相继出台了地方财政监督条例,使财政监督执法工作有了尚方宝剑,真正做到依法监督,依法行政。

——加大财政监督执法力度。当前,违法违纪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有的甚至还相当严重,屡查屡犯、屡禁不止,成为财经秩序混乱的重要特征。这反映了经济执法体系的执法力度不够,处理偏轻,处罚不力,特别是对违法违纪责任人员的处理力度不够,这种状况的存在势必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后果。财政部门,尤其是财政监督专门机构必须本着高度的责任心,依法监督,切实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的处罚力度,该收缴的收缴,该罚款的罚款,特别是要对违纪事项的处理与对责任人的处理结合起来,对那些违纪问题严重,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人必须依法移送有关部门,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切实做到违法必纠,执法必严,切实提高财政监督权威性和财经法纪的严肃性。

——要适时推进各项财政配套改革。当前,几项关键的配套改革措施一是细化预算,要改变过去预算资金分配粗放,经费切块包干和归口管理的状况,在预算编制上,应该把预算具体到项目和单位,以适应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便于监督管理。二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改变过去国库分散支付,将预算资金拨付各部门各单位,由其自主支配使用,脱离财政监督,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支出过程中问题的状况,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将很大程度抑制这种现象的产生。三是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是健全、规范财政支出政策的核心内容。四是坚定不移地推行费改税。政府部门的乱收费,是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经济根源。制度外收入、部门利益的刚化导致部门权力扩张和越位。这必然增加财政监督的难度。

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机制。

财政监督工作必须以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为中心,以理顺和规范财政分配关系为目的,紧紧围绕财政收支管理,拓宽财政监督检查的领域和范围。具体讲,当务之急是搞好以下几个转变:

——由重收入监督转变到收支监督并重上来。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历史的影响,过去财政监督重点大多放在组织收入上,因而很多人把监督检查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一项措施。诚然,通过加强收入监督,可以达到增加收入,防止财政收入流失的目的,但财政支出方面是否正确,资金使用效益如何,有无挤占挪用等等,都关系到财政职能的发挥,关系到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财政监督工作要尽快实现由重收入,轻支出向收支并重转变,逐步建立从财政预算支出的申报,拨付到使用全过程的跟踪监督机制。

——由重事后监督为主转变到全过程的监督。近几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各级财政部门在监督模式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但是目前的监督方法仍然比较陈旧,监督范围也比较狭窄,仍然主要沿用过去的检查模式,主要是进行事后检查,对预算执行中的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因此,财政监督要适应部门预算管理改革,通过对预算收入解缴、征管、入库退库全过程的监督,实行对本级预算支出的申报、拨付、使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跟踪监督,及时发现财政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微观监督转变到宏观监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主要以加强宏观调控为主,因而客观上要求财政监督从过去的重微观监督转变到以宏观监督为主上来,充分发挥财政作为国民收入分配总枢纽的作用,通过对整个财政经济运行状况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并

提出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由突击性监督检查转变到日常监督。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工作的中心是以加强管理为主,因此,财政监督工作也要转变监督方式,逐步由突击性监督检查转变到日常监督上来,立足财政管理,着眼于财政活动的全过程,通过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发现财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完善制

度,堵塞漏洞,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真正形成监督与管理并重,日常监督管理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财政监督工作新格局。

——由对外监督转变到内外并重的监督。过去,由于重视外部检查而对财政内部忽视监督,财政部门也出现了一些违法违纪现象。开展财政内部监督是财政部门内部对权力的一种制约,因此,必须把对外监督转变到内外并重的监督,通过对财政部门内部的监督,可以促进财政政策、法规、制度正确贯彻落实,要对财政部门内部机构预算资金、专项资金、以及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加强自我约束,规范行政行为。

努力提高财政监督效率。

——理顺财政监督与其他监督部门的关系。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目标是一致的,但监督检查的对象、内容和方式方法各有特点,各有侧重,既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但目前出现的交叉检查、重复检查的现象较多,因此,今后财政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监督对象、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方法上与其它监督机关明确分工划清职责权限,互相协调,形成合力,进行分类监督和避免重复检查,共同完成财政监督工作任务。

——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财政监督信息网络系统,保证能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这对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率,及时了解真实、全面的财政信息起积极作用,又是搞好财政监督的基本前提。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新加坡等国在这方面已取得较好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对预算编制资金拨付的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和综合分析,运用软件系统有重点的进行监督检查,既保证了监督质量,又大大提高了监督效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加强履职尽责范文下一篇:金融时政热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