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看世界景美人更美

2023-04-17

第一篇:文明看世界景美人更美

景美人更美——读《草原》有感

今天,我读了《草原》这篇文章,使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看!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小丘上有成群的羊,牛马,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无论在哪里,都是内蒙古大草原的一道风景线。在往远看,看见了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这里不仅景色美,而且人情民俗都很美。草原的主人还很好客呢!

主人拿出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款待我。鄂温克姑娘们唱民歌,我也跟着唱。美妙的歌声荡漾在整个大草原上。接着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

突然,我回过神了。我发现自己正在教室里读课文呢!我下定决心,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把自己的家乡也建设得那么美丽。

初一:陈若男

第二篇:《美人鱼》:周星驰的童话世界

2月8日大年初一,观众期待已久的喜剧大片《美人鱼》上映,这部电影有邓超、林允、张雨绮等优秀的演员,有改编自安徒生童话的美人鱼故事,有大气又不失精巧的特效,这些都足以引起一轮观影热潮,而真正让人们最为期待的是,这部影片是周星驰继2013年的《西游降魔篇》后,耗时3年打造的爱情、喜剧、科幻巨作。《美人鱼》上映15天实时票房累计达到27.51亿元,成为国内电影单片票房排行榜第一名。影片主要讲述了邓超饰演的富豪刘轩地产计划涉及填海工程,威胁人鱼家族的生存环境,林允饰演的美人鱼珊珊被派遣前往阻止,二人在交手过程中互生情愫,刘轩最终因爱上珊珊而停止填海工作,从此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在环保的主题下讲述的爱情故事,却也浪漫而动人,同时融合了多种搞笑元素,又一次实现了周星驰“笑中带泪”的喜剧特点。在《美人鱼》中,周星驰向我们展示了他心中的童话世界。

一、 不变的童真:对人生思考的集中表达

周星驰的每部电影都或多或少的带有自传性色彩,表现出他内心真实敏感的一面。从《国产凌凌漆》中内敛的黑色幽默,到《食神》中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再到自传性色彩浓厚的《喜剧之王》中小人物的奋斗史,周星驰对于电影的把握不断加强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终于在《功夫》中全面爆发,实现了内心深处的英雄梦。而此后的《长江七号》表达了外星人梦和父爱梦(联想到周星驰童年父爱的缺失)《西游降魔篇》,更将对人生的思考扩展到人性上的“大爱”与“小爱”。在电影路上,周星驰不断将自身的经历与电影相结合,以实现自己精神上的缺失、向往,完成一种极真挚的情感表达。在热映的《美人鱼》中,周星驰依然延续这种风格,并将对人生的思考上升到整个社会的高度。通过美人鱼珊珊之口说出:“如果地球上连一滴干净的水都没有,赚再多的钱有什么用呢?”在此,周星驰已经将个人视角转向社会、转向自然,这位不老的少年开始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其他物种的相处。在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公司在向刘轩展示声呐技术在海底造成的影响力时,派出的是日语解说员,而人类高科技对海洋生物的疯狂残害,海面上的血流成河也不禁让人们联想到日本发达而血腥的捕鲸业。影片中安排这种细小的情节意在表明对大自然造成破坏的团队或个人的讽刺,并对保护海洋生物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

在这种人文主义的关怀下,片子的主题应该是严肃的,而星爷的黑色幽默又该如何运用呢?不可否认的是,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但在电影中仍有浓厚的“周星驰式幽默”在情节中得到体现,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这是周星驰不可不提的独特之处,也源于他心底始终不变的童真。在《功夫》中,实现梦想的英雄仍不忘童年的一根棒棒糖和哑女留下的一滴泪,到《长江七号》中可爱的七仔,《西游降魔篇》中出现的儿歌300首,都代表了周星驰孩子一样的心理直接,这种童真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流逝,反而会愈显珍贵。而这两种不同状态很好地结合在影片中,丝毫不显突兀与刻意。周星驰的电影中所描写的现实是最真实最残酷的,他的主角们无一不是挣扎在现实下,或屈服于现实,但内心仍向往纯真、正义、善良、美好的普通人,就像你我一样。不同的是,现实中的我们往往而迫于生存的压力而放弃自我,而电影中的他们却坚定地追求自己真正的内心,这本就是我们所羡慕的生活,也是我们喜爱周星驰的原因。

二、 美人鱼与王子:“去隐喻化”人物改编

《美人鱼》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经典童话故事,美人鱼对王子的爱使她终于化成了泡沫,消失在大海里。而如何对这个经典故事进行重新解构与表达,塑造出别有新意的人物形象,是这部电影面临的巨大挑战。美人鱼是一个非常符合周星驰女性标准的童话人物:她为了爱勇敢、忍耐、奋不顾身,甚至面临着背叛种族的选择。这几乎是周星驰电影里面所有女主角的命运。而林允饰演的美人鱼几乎没有太大的形象颠覆,她纯真、美丽,为了所爱之人可以牺牲自己。女主角的形象较为单一,而《美人鱼》的故事又缺少悬念,使得整部电影面临着“无趣、缺乏互动”的危机。周星驰的解决办法是,在男主角的身上进行改动。邓超饰演的刘轩是“王子”,也确实符合英俊帅气、潇洒多金的人物设定,但作为影片的男主角,他必须是一个“周星驰式”的王子,于是,刘轩成为了影片中众多搞笑元素的担当。除此之外,周星驰还在他身上设置了两个矛盾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其一,刘轩心底的缺陷。根据影片的交待,刘轩幼年受苦,故而长大后疯狂的想要赚钱,只有钱才能给他心底的安全感。所以他精明算计,开发填海工程,无非是被巨大的利益所驱动,而与珊珊相爱后,金钱的诱惑对于刘轩已经不复存在,因为他心底的无底洞已经被爱填满了。爱情对于人物自身性格的转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对于珊珊来说,她敏感地发现了刘轩心底最柔软的那部分,并用自己的真诚感化了他――说到底,不过是最纯情的爱情故事,无需过多的结构,没有复杂的隐喻,有的只是一眼望到底的真挚情感。其二,刘轩形象的“卡通化”。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风格已经深深地嵌刻在他的每一部电影中。而这次“纯爱+环保”的主题似乎不适合用“无厘头”的方式去表达。于是,除了在配角人物上下功夫外,男主角刘轩也被“卡通化”了。当他一脸认真地说出:“我们这样做是不是在破坏环境?”时,观众似乎会有些不解,而这样与其富豪身份不符的台词也频频出现。这再次代表了刘轩并不是一个心思缜密、心狠手辣的人,这与我们上一方面分析的“心底缺陷”也相呼应。本质上,男主角刘轩依然是一个“周星驰式”的男主角,善良与脆弱是其基本的人格特征。在童话故事里,王子与公主的结局都是“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而当刘轩与珊珊在宁静的海边“吃吃饭、喝喝茶”时,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童话般的美好,这就是周星驰想要向我们表达的爱与希望。

三、 大团圆结局:不变的人文关怀

周星驰的电影都是大团圆结局,这似乎是不变的定律。《喜剧之王》中的尹天仇经历了无数的冷眼与嘲讽,最终也没能得到想要的角色。但他与柳飘飘终于走到一起,自己的街头表演红红火火;在《功夫》中,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如来神掌重出江湖,童年好友感人相认;在《长江七号》里,七仔为了救勤劳的父亲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而最终“七仔舰队”热热闹闹的重回地球„„星爷的电影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过程的曲折与结局的圆满相结合,在情节的发展中,主人公饱尝人间冷暖,为自己的目标不懈奋斗,让人感到无比辛酸的同时也激发了“邪不压正”的正义感。在现实社会中,并不是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而星爷在电影中给了主人公一个圆满的结局,表达了他对生活的乐观与肯定,也给了电影外的观众一个美好的希望,由此体现出电影中不变的人文关怀。与其相似,在《美人鱼》中,这种人文关怀依旧贯穿全片。第一,环境保护的社会主题。星爷拍环保的主题让人们大跌眼镜,因为这个主题太大了。星爷最擅长的是拍底层小人物的悲喜命运,拍“草根”得心应手的星爷没有因循守旧,而是将视角投向了人与社会、人类与其他物种。在影片中,星爷多次运用特殊的情节设置来表达引人深思的主题。当人鱼阿龙拿着狼牙棒打向被绑的刘轩时,相信了刘轩的承诺,憨厚的说“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阿龙相信了不断伤害他的人类,但人类捕杀人鱼群时第一个砍杀的便是阿龙。于此类似的对比性情节设置比比皆是。人鱼长老对鱼群说道:“人类凶狠、残忍、暴戾,对人鱼族赶尽杀绝„„”而当人类的船只驶向扑杀人鱼的路上时,若兰说了同样的话:“人鱼凶狠、残忍、暴戾„„”通过此类情节的设置,星爷意在让人们反思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态度,对待其他物种的态度。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生命体应该怎样和谐共处,是影片留给我们的深思。第二,纯洁美好的爱情主题。周星驰将珊珊与刘轩之间的爱情拍得浪漫唯美。有人对二人感情的发展表示怀疑,他们不过一起吃了一次鸡,一起去了一次游乐场,便如何产生了深刻的感情?对此,我们反观周星驰电影中的爱情,就会发现,爱情便是情节发展的原动力。“周星驰电影广为人知的风格是‘无厘头’式的搞笑,属于典型的后现代叙事方式,即对一切神圣元素进行颠覆。在他的电影中,几乎颠覆、亵渎了传统的一切宏大叙事的神圣性,把旧有的神圣之物从神坛上拉下来,亵渎、嘲笑,再踏上一只脚„„但是,爱情在周星驰的作品中,却每每显出她美好动人的一面。”[1]在《大话西游》中周星驰有对爱情经典的表述:“我的意中人是一位盖世英雄,他会踏着七彩祥云来娶我”以及“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如果给这份感情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这两句爱情名言在星爷今后的电影中被很好的实践着。在《美人鱼》中,珊珊为了刘轩背弃了整个家族,在人类疯狂的追杀中险些丧命。而刘轩赶来救珊珊时,身中数箭,依然一步步的抱着她走向大海,展现在观众面前的背影是真正的“盖世英雄”。星爷好像总是跟世俗社会反着来。抛弃教条、结构经典,用嬉笑的方式表达愤怒,从喜剧中诠释悲情。现实社会中的爱情面临重重困境,人们对爱的信任与理解也正在被社会的洪流瓦解,而星爷却用最纯真的美人鱼的故事让人们继续相信爱情、向往爱情,在现实社会情感的荒漠中寻求到一丝抚慰。刘轩对若兰的婉转求爱置之不理,而去追求与珊珊的柏拉图式爱情,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现代社会物欲横流的一种反击。

周星驰是长不大的老男孩,他的心底有一个永远的童话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他教会人们如何生活、如何成长、如何去爱,当周星驰遇到《美人鱼》,童话便不仅仅是童话,更是一种笑中带泪的美好期待。[2]

参考文献:

[1]张向辉,刘宏志.后现代情感荒漠中的爱情救赎――谈周星驰电影中的爱情[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5(Z1):93-94.

[2]高明哲.论周星驰喜剧电影的人文关怀[J].剧作家,2011(4):172-173.

第三篇:景村镇林业站创建县级文明单位工作总结

景村镇

林业站

洛景林发[2011]9号

洛南县景村镇林业站

关于创建县级文明单位工作总结的报告

县文明办: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我站两个文明建设水平,加快林业产业开发力度,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我们严格按照创建工作规划的具体要求,积极组织实施,已全面完成创建目标任务,林业产业开发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⒈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我们积极抓好单位的队伍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建设和创佳评差等一系列具体活动,全面提升了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政治理论水平,单位的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本站已经造就了一支思想素 - 1 -

质高、业务能力强,内外形象好的林业干部队伍。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有效,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名列前茅,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单位。

⒉林业工作成效显著。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绿色陕西,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陕南农业强县和生态立县的总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干杂果核桃经济林基地建设工程”“东桑西移工程”、“千里绿色长廊建设工程”等有利机遇,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示范带动,合理规划,科学发展”的产业发展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着力打造“洛桑”“洛果”名牌,积极开展林业新技术的培训、推广工作、先后完成三大战线造林86.5公里,栽植杨柳100余万株;建设洪箭路景村沿线万亩核桃林带,完成良种核桃栽植7000余亩,点播核桃6000余亩,景丰村、脱岭村、余砭村、八一村、刘涧村、明星村等一批千亩良种核桃基地村相继建成;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完成良桑栽植3500余亩,建成齐坡村千亩良桑示范基地,余砭村、盈丰村、高河村等一批蚕桑推进村年实现养蚕650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抓产业基地建设的同时,我们狠抓森林管理不放松,通过宣传政策,群防群治,从严打击、预防火灾等有效办法,确保了森林资源的安全。2011年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全镇共完成了19.5万亩的林改任务,发放林权证5000余本。

二、具体措施

⒈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所上成立了由站长为组长,全体干部为成员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活动的开展,并确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各司其职,按照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认真实施,要求全站干部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扎实工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产业开发,为洛南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⒉强化基础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抓好创建活动基础管理的同时,积极开展多层次教育,树立单位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全体职工和党员干部中,大力开展“三带一创一争当”活动。教育每个职工要以林业职业道德为核心,塑造一流的林业职工形象为目标,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职工。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社会活动,正确引导职工树立我爱林业、奉献林业的价值观。单位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名列前茅,多年来,无一人违纪、违规。单位配齐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购置了办公设备,维修了房屋、硬化美化了办公环境,,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设立了政务公开栏和行政监督岗。

⒊精神文明建设带动林业产业大发展。多年来,我们抓紧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景村镇林业产业的飞跃发展。在抓紧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林业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及培训工作,积极协助政府抓好林业各项工作,景村镇各项林业工作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林业站职工学习敬业精神进一步

以加强,先后在《中国园艺文摘》、《中国北方农业》、《现代种业》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6篇,特别是2010年景村镇林业工作获县政府奖励五项,林业站工作被县政府奖励一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林业局考核为全县林业站系统第一名、镇政府综合考核第一名。2011年镇政府被省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奖励为先进乡镇,天然林保护工程被商洛市政府评为先进乡镇,林业站职工孙继民被商洛市林业局授予“全市十佳林业职工”的关荣称号。几年来,我站各项工作名列前茅,成绩突出,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主题词:林业站创建文明活动总结抄送:镇党委 、林业局(档二)

第四篇:洛南县景村镇林业站创建县级文明单位工作规划

(2011—2013年)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我站两个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景村林业工作水平,不断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提升我镇林业产业开发力度,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扎实有效地完成上级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开创全镇林业发展工作新局面,经林业站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在我站开展创建县级文明单位活动,并通过以下创建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林业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有责任、内外形象好的林业干部队伍,通过扎实开展创建县级文明单位活动,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为推动我镇林业产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为加快洛南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目标任务

2011年度:我们在景村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文明办的具体指导下,完成以下目标任务:

1、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 - 1 -

指导,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决定》,号召全站职工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创建活动。

2、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各项林业决策、决定,加强业务学习,明确任务,夯实责任。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每个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水平,积极开展“三带一创一争当”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发展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全面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4、建章立制,不断完善单位内部机制,使单位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5、完成:①、千里绿色长廊林带建设19.8公里,坡耕地退耕还林3200亩,荒山造林460亩。②、干杂果经济林基地建设良种核桃栽植6000亩、核桃点播5000亩、核桃高接改造1万亩。③、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及千户养蚕示范工程,完成良桑栽植1000亩,养蚕示范户200户,实现养蚕400张。④、完成林权制度改革。⑤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确保20万亩森林资源安全。

2012年度:巩固上年度创建成果,再接再励,进一步查漏补缺,加大创建力度。

1、进一步认真组织全站职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文明程度,全面强化对创建活动的认识,继续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文明单位创建

活动。

2、继续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强化考核,积极开展创优评差活动,极大地调动职工积极性,切实做到单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3、积极争取资金,全面改善办公条件,加强文明单位硬件设施建设,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4、完成以下目标任务:①、千里绿色长廊建设查漏补缺,迎接省上验收。②、干杂果经济林基地建设良种核桃栽植6000亩、核桃点播5000亩、核桃高接改造1万亩。③、良桑栽植1000亩,新建标准化养蚕室100间,新增养蚕示范户100户,实现养蚕800张。④、完成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建成镇林改信息网络。⑤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确保20万亩森林资源安全。

5、2013年度:

1、继续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切实把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产业开发的各项工作中去,进一步夯实责任,转变工作作风,确保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2、全面建立和完善单位各项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3、进一步改善党员及职工文化娱乐活动办公条件,购置文化娱乐设备,积极开展职工文化生活,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

4、完成良桑建园1000亩,科管6000亩,养蚕1000张;核桃建园5000亩,核桃科管100万株;加强科技培训,举办

培训班10期,培训农民1000人次。

5、落实二期天然林保护工程措施,实行严格的森林资源分类管理制度,实现林区平安稳定。

6、强化措施,加强管理,全面完成产业开发和创建活动的各项目标任务,力争通过县级文明单位标兵的达标验收。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成立以站长为组长,全体干部参加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实行目标责任制,分项包抓,任务具体到人,责任明确;二是在全体职工中大力开展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争当时代先锋的“三带一创一争当”活动,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三带一创一争当”活动,发展入党积极分子,使全站上下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三是把创建活动始终贯穿于产业开发每个阶段,坚持两手抓不放松,使产业开发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强化基础管理,为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保证。在抓创建活动基础管理方面,教育每个干部职工要以林业职业道德建设为核心,以塑造一流林业职工形象为目标,做一个有理想、有知识、学科学、守纪律、懂技术、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职工,从抓干部职工的行为规范、岗位规范和林业行业道德规范入手,采取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大力开展参加各种有益活动,正确引导职工树立我爱林业、奉献林业的价值观,

努力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3、树立良好形象,为两个文明建设创造条件。一是与时俱进,以无私奉献精神为主线,开展多层次教育,树立单位良好的社会形象。二是加强宣传,主要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技术培训,服务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来展示单位两个精神文明方面取得的成就,为创建活动创造条件。

4、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为两个文明建设提供动力源泉。一是强化理论教育,增强干部职工工作自觉性、主动性、预见性和科学性;二是教育职工解放思想,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加强政治业务培训,大力开展文体活动,对职工进行系统教育,要求全站职工遵纪守法,团结互助,讲究公德,人人争当行业模范,奉献社会,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不断加快两个文明建设。

5、及时向上级组织汇报,取得工作上的支持,以促进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参加有益社会活动,不断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活跃气氛,增强凝聚力,培养职工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组织落实

为了扎实搞好创建活动,圆满完成产业开发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此,站上成立了由站长为组长,全体干部为成员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

活动的开展,并确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各司其职,按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分步实施,并要求全站干部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扎实工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蚕桑产业开发,为洛南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洛南县景村镇林业站

二0一一年三月十日

第五篇:人美诗更美

——浅谈翟永明与她的诗歌

在近日的阅读中,我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个名字:翟永明。这一情境,也如她曾在一首诗中描述的,“没有开头,没有结尾/但她觉得一切很熟悉,像读自己。”(《夜境》)中描述自己诗歌的感觉。女诗人翟永明在中国诗坛一直是一个神话和传奇,她的诗歌、她的容貌、她的情感、她的游历,都是这个神话和传奇的组成部分。

诗歌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多样的表达充塞了各种场合。人们常常困惑诗歌创作的本源,但无论诗歌作何方向发展,它独特的声音及语言的感觉一定能保留其特别风韵。于是,我们能在诗歌当中找到精神依托,它也仍然可以充当精神栖息地的角色。

在中国现代诗歌界,翟永明已经作为具有独特自我表白的女性诗人,被广大读者接受。特别是她的早期诗歌代表《女人》已成为极富女性特征的作品,备受评论界关注。本文则以组诗《女人》作个案研究,简单谈谈她的诗歌表达方式。

一具体而内在的个人表白

翟永明在八十年代出现在诗坛时,她所面对的是一个诗歌内部的纷争在一定程度上让位于文化或意识形态纷争的时代;她所面对的一类读者,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群在“懂”与“不懂”之间东张西望的骑墙者,或者极端的各执己见者。翟永明获得关注,即指她的组诗《女人》在八十年代中期的发表,其重要的意义———有可能是从今天来看更为清晰,是以“个人的声音”对于汉语诗歌传统

的延续和伸展。

翟永明在随笔《阅读、写作与我的回忆》中,谈及她自印《女人》组诗时的心理状态,把自己的愉快解释为“印数仅为20 份的《女人》却只能撒向我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我从未想到过它有一天会成为正式的印刷体,在当时,我只想送给我那些正在写作的朋友们,以及满足自己的一点点成就感”„1‟,在她以一种期待朋友阅读的创作心态中,有理由相信,诗人的主体意识已经大大地偏离了公众性的美学目的,而指向她强调的“无限的少数人”。诗人这一姿态和写作取向在徐志摩、冰心、穆旦和一部分的何其芳与冯至等人那里有所体现。也许,诗歌的发展,只有在清理了复杂声音状貌的历史构成之后,才能建立起相对清晰的频道,使我们得以倾听到一颗颗独特的诗歌心灵歌唱的声音。个人的声音, 在翟永明诗歌中表现的是具体而内在的个人。首先,我是否正在消失? 橡树是什么? (《臆想》)注意到这一句递进性的提问是有理由的。其中的“我”不会是朦胧诗人们的大写的主体,“橡树”也不复是一种女性的文化身份对应物, 这一对应物在舒婷的诗中被阐释为两性平等的直观意象,尽管我们不难看出,在《致橡树》里,舒婷依然遵循了性别文化中传统的两性特征(如刚/柔等因素)的设臵。而由20 首短诗组成的组诗《女人》中,主体“我”的诞生有一个艰巨的过程,而且这一主体的涵义本身也复杂得多———有趣的是诗人将此诗的标题定为“臆想”,颇具反讽性。“我”不是在一开始就已确立了的自明的主体,而是经历了痛苦的反复质询和求证,才成为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成为与诗人自己的内在性叠合的个体,并由这一个体发出了她自己的独特的声音。具体的个人的涵义还在于,她不愿成为任何一种观念可能设臵的对象,成为被审视与观看的“他者”(The

Other)。这一个体将改变我们进入诗歌的一贯方式,她要求单独的面对,自由的交谈(我也在此意义上理解了翟永明为什么不善在众人前发言的内在原

因。),而这正是诗歌要求于我们的,因为诗歌“永远是面向个人的。即使诗人在同一群人说话时,他也分别同他们每一个人说话。”(尼〃古米廖夫语)又由于诗人首先与之打交道的是词语,是语言,她在同语言交流之后,才达到和读者的交流。在她和语言交谈之中,付出了全部的生命感性和理智的复杂性代价。因而,我们在阅读中能够,而且更清晰地听到的应该首先是她的节奏、顿促的语气和句子长度唤起的呼吸感,是生命的直接感性的流露。

二深思熟虑的随意性表达

在组诗《女人》中,具体而内在的个人的声音首先体现在一种深思熟虑的随意性表达上,尽管包括诗人本人仍在关于它的艺术精到程度上存有自我批评的意见,且时至今日,我们不难得出匆忙的判断:______`*有关它的活力、复杂性和女性主义的意义阐发等等。而对于诗人而言,“仅仅是因为着我在写作中变化和分裂的内心,在这一组诗中,找到了一个可以继续下去的开端”„2‟,这一清晰的表达本身,也包含着诗人对于写作的全部直觉性理解:这组诗与其说不是她最喜欢的, 不如说是她最重要的起点———她一直寻找着、也许在这首诗的写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和自己的表达方式。写作中变化和分裂的内心,是否正是诗人在那个时期的诗歌写作言说方式转化中的焦虑体现? 个人的焦虑也可以理解为时代焦虑的直接回应,但我倾向于把翟永明的自我突破,理解为她与诗歌建立起伟大的命运关联的开始。

在这一意义上,我愿意把《女人》看作诗人的处女作。像当代优秀的小说家王安忆在她的小说讲稿中谈论的:它(指处女作)带有非常纯粹的感性,这种感性没有受到污染,有一种原始人艺术的特征,原始人世界的特征。这种世界就是完全的独立性,没有受到前人的经验和约定俗成的法规的约束和影响,它相当自由,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一下子面临这个世界,他的整个感官都处在张开来尽情吸收的状态。……完全是凭着自己的感受和吸收力在面对这个世界,所以他所吸收的东西往往是第一性的,非常重要。„3‟从这种感性自由性的角度理解组诗《女人》时,我认为它具备了一种完整性,它是“一世界”。无论是在诗人表达的母题方面,还是诗人观察世界的方式和她传达自己的语气、节奏和其它修辞方向上,它都成为了诗人自己的里程碑, 也是当代诗歌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介入了日后被人们谈论的诸多诗学命题的构想:从激情与活力方面理解的“青春性”,从完整和结构意识方面理解的“中年写作”以及从经验的自我忠实出发而构想的“个人写作”和“女性诗歌”等等。

三神秘而具预感性的独白

从具体而内在的个人的声音中,我们听到诗人倾诉她带着神秘的预感的独语:

穿黑裙的女人夤夜而来

她秘密地一瞥使我精疲力竭

我突然想起这个季节鱼都会死去

而每条路正在穿越飞鸟的痕迹

——— 《预感》

自一开始,诗人就把自己的世界完整地呈现为一个寓言性的自足实体。或者说,她与经验世界的关系建立在虚构的修辞层面,这使得她的诗歌更多地像是神话或传说范式的伸延,而这一范式的最大意义却在于一种疑虑和追问视角的设臵: 包括了惊异,恍惚,彻悟,以及洞察……灵敏的短句,果敢的判断,轻灵的收拢,带着近乎哀婉的口气,却又马上关闭自己情绪的伸展,把它收聚为一个

空间。从句子的长度和词语间断分隔的方式看,可以发现翟永明在写作之初即已明确的节制和分寸感之于诗歌的全部涵义。套用一位批评家的话说:有多少欲望,就有多少语言。而翟永明的语言态度是克制的、保持距离的直觉的把握。更其具体的情绪需要在停顿和词语的分隔中找到意义的伸延,更其复杂的态度需要在整体的阅读和比较中才能找到线索。组诗《女人》的创作为期达一年,它的整体结构性是惊人的,似乎包含了一个诗人生长的全过程,囊括了现代诗歌写作中最足分析的形态感。其中,出发、困阻和克服,像一个古老的叙事模型的诗歌演绎,具有与人类集体无意识累积的神秘构成相关的特性。而这些旋律、这些节奏、这些结构的处理方式,在最大限度上,为诗人后几个阶段的诗歌写作提供了源头和意义线索。一定程度上,诗人此后的写作将是阐释性的,而不再是颠覆性的。

四独白对女性表达的威胁

与此相应的是,翟永明的诗歌自一开始就不是滞留在独白的话语方式上,“独白” 这一词语一直是一种由误解构造出的危险,以致于对于敏感的诗人来说,它威胁了自由的写作。翟永明谈到过,因为惧怕被说成是普拉斯的模仿者,一度时期,在写作中,她对于使用第一人称“我”感到犹豫。独白,本身并非一个具备着价值倾向的词,当它与女性表达中的倾诉欲和被认为的狭窄自我联系时,独白就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同时,它与美国现代诗歌流派中的自白派的关联也促成了它的贬值。然而,在翟永明的被认为是独白性的诗中,一种明显的交流视点来自表达效果的两方面:一是疑问句、肯定句、否定句式的大量存在与一种女中音的音量控制,把她的诗歌带入与这个世界上的具体的每个人交流的位臵之中。这个位臵是边缘性的,从未以一种自我中心主义式的主体分裂方式出现;另一个方面是,在她的诗歌中,与“我”共存于一首诗中的常常有不明指的“你”或旁观式的“她”,同样,镜中人或画中人的视角也体现了这种自我观照中的分离感,分离感的结果往往是一种互现式的自我追问,而非极端性的选择。这些人称的互换和设臵, 表明了诗人一种面对自身时的虚心和面对他人时的谨慎。

五坚定的与女性交流立场

值得注意的是, 在翟永明诗歌中一贯存在着的与女性的交流,或者说一种女性之间的交流部份。在《女人》和《静安庄》时期,她与幻想中及时间中的自我交流,在后来的诗歌中,与母亲的交流占据重要的部份,其中有对于爱、死亡和成长命运主题的触及(《女人〃母亲》、《死亡的图案》),有关于家园皈依的寻求(《十四首素歌》)。在《女人》组诗中,《母亲》一首是最具震憾力的诗篇,它几乎集中了诗人对于爱、死亡、生命成长等等主题的高度敏感性的把握。与母亲的交流还使翟永明的诗歌写作在一开始就已具备了历史感, 她不再是将母爱处理成单纯的博爱或泛爱的普遍性主题,而是把这一主题和其它有关自我主体性获得的母题联系在一起。从生与死的延续性角度重读《母亲》,还使人在记住一些重要诗句的同时,发现翟永明的诗歌主题自身的生长性特征。

岁月把我放在磨子里,让我亲眼看着自己被碾碎

呵,母亲,当我终于变得沉默,你是否为之欣喜

没有人知道我是怎样不着痕迹地爱你,这秘密

来自你的一部分,我的眼睛像两个伤口痛苦地望着你

活着为了活着,我自取灭亡,以对抗亘古以久的爱

一块石头被抛弃,直到像骨髓一样风干,这世界

有了孤儿,使一切祝福暴露无遗,然而谁最清楚

凡在母亲手上站过的人,终会因诞生而死去

由短句组成的长句的铺展, 渲染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取向,与母亲的交流集中了女性个人成长的所有秘密和痛苦,在母亲身上寻求答案并破灭之后,意识到了自身的命运。这是一种含有轮回力量与延伸性的命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文明教师主要事迹材料下一篇: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