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经济财税思考论文

2022-04-25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民族经济财税思考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民族地区财政体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是由民族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民族宗教特性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特性决定的。民族地区财政制度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还存在政策、制度、意识等多方面问题,因此,应从多个方面完善、创新民族地方财政制度。

民族经济财税思考论文 篇1:

比较优势理论下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模式选择研究

摘 要:长期以来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都采取无偿支援的方针,久而久之大家潜意识里把这种民族政策导向下的无偿援助看成一种对其他地区的负担,这种优惠政策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也是显而易见的。运用比较优势理论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恰当对待民族地区优势资源的开发及如何合理制定相关财税政策,对树立从政府到地方的正确理念,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族特色企业;比较优势;政策优惠;自我发展

1 发展民族经济现有四大优势

1.1 丰富的人文资源

凉山独特的历史,习俗等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是一种不可在短期形成的无形“资产”。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彝族的服装、食品和手工品等是稀缺资源。

1.2 巨大的市场需求优势

世界多元化发展推动着诸如民族文化等“稀有资源”的亮相。

1.3 国家政策优势

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凉山很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这些具有磁性的“特殊待遇”,使资本入主凉山市场。

1.4 小聚居的特色

小聚居是凉山彝族人口分布的一大特色。凉山地处丘陵地带,地势起伏较大,村落分布较为零星,因此有了小聚居存在。 “小聚居”的特色,适合“小作坊”的运作,大公司方便对各个小作坊分区管理,针对不同“小聚居”的特点分工,发挥内部的“比较优势”。

2 劣势

2.1 观 念 转 变 迟 缓

因为观念转变迟缓而忽视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忽视教育的重要性,观念变得更加迟缓,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正常发展。

2.2 工艺与技术的矛盾

众所周知,商品的价值与其包含的无差异人类劳动成正比。凉山的传统工艺大部分由人工完成,这在讲求机械化大生产流水作业的今天,矛盾凸显:一边是有高产量的设备不能用,一边是供不应求的缺口增大。

2.3 科研薄弱

长期以来,民族服饰科研创新意识淡薄,科研队伍不强,创新型科研人才缺乏。

2.4 产业脱节

各种原因造成的小作坊“各自为政”的局面,成为产业脱节的温床。 产研脱节,各自为战,工艺落后,难以形成批量效应。

3 对凉山地区民族产业发展出路的思考

主要思路:国家通过投资和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人才→各彝族聚居地设小作坊点,对居民进行培训,生产各种地方特色的服饰或食品,手工产品→小作坊点将产品统一交到企业→企业再在海内外进行市场交易。也就是“散户+公司”的模式。

3.1 政府财政投资基础设施

凉山发展经济就要解决交通问题,这需要国家大力支持,为小作坊和企业,企业和海内外市场疏通渠道。凉山地区经济太落后,私人投资成本很大,国家若把一部分无偿转移用于对企业的投资,减少私人成本,必然是一种吸引力。

3.2 税收政策和地方法规

国家对在凉山地区的民族产业企业除了和其他企业一样的税收优惠,还应该有其他的减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逐渐增加税收的征收。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法规,规范“小作坊”的操作,保护散户和消费者的利益。

3.3 模式選择

首先是“公司+散户”型发展模式,各地的小作坊作为大企业的半成品车间;其次是联合发展模式,通过引导成立各种产品协会、建立合作社等形式:如小饰品协会,服装合作社,食品协会等,对大企业统一负责;三是扶持发展模式,对于条件困难的小作坊,大企业要扶持发展,做特别指导。

3.4 货源与市场

财政投入,各种文化班、技能班要办起来,国家和企业要舍得真正的投入。市场,在各地我们会经常看到从事民族产业的小企业,但是影响不大,如果这些企业能和凉山的大企业很好的合作,会达到双赢的效果。再就是和海外的有关企业合作,或者是大企业在海外设立分公司,进行销售。

作者:杨 琼 王水菊

民族经济财税思考论文 篇2:

民族地区财政状况问题及制度创新研究

摘要:民族地区财政体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是由民族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民族宗教特性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特性决定的。民族地区财政制度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还存在政策、制度、意识等多方面问题,因此,应从多个方面完善、创新民族地方财政制度。

关键词:民族地区 财政 创新

引言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分布在全国各地。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民族问题始终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当前,我国民族问题的核心是民族发展问题。但是,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水平低,很难依靠自身力量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跨越式发展。基于此,文章将阐述如何通过财政政策与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促进民族和平共处,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建构良好的民族和谐新局面。

一、民族地区财政运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经济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双重特征,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与民族经济发展具有一致性的同时,存在着脱节和不一致的方面。因此,要想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须提高中央对民族地区财政支持的效率,目前民族地区财政运行状况存在以下问题:

(一)民族自治地方没有用足用好财政自治权

民族自治地方不要结合地方特点制定财政单行条例以及必要的变通和补充规定。财政自治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专为调整民族自治地方财政关系的地方性民族法规之一,使民族自治地方有关财政自治的有关规定措施化。5个民族自治区至今没有一个完成自治条例的制定。

(二)中央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民族自治地方财力薄弱,中央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西部民族地区地域辽阔,发展水平较低,对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投资硬环境较差。中央应进一步加大对西部民族地区投资的力度,争取将国家财政投资的重点转移到西部民族地区。

(三)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事权、财权模糊

分税制初步划分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权,但在事权方面只对各自的职责范围确立了一个大框架,对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事权划分不合理,资金分配办法不规范,造成一部分财政支出不合理,各级政府支出责任不明确,甚至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另外与事权相对的财权也呈现出极不对应的态势,具体表现在:财权逐渐上移,财力越来越多地集中在上级政府尤其是中央财政。

(四)民族自治地方实施财政自治权以及创新的意识不强、效率低

有些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治意识淡薄,不同程度地存在重自治机关的地方国家机关职权、轻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具体表现如有关财政自治的条款均流于一般化,模仿的程度高,自我创造的程度低,不能反映各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情况。对财政自治权的重要地位认识不清,也常可归因于民族自治地方的有关机关保护个人利益,从而置民族自治地方利益于不顾。另外,向中央争取专项资金时,由于中间环节过多过长,中间费用以及工程项目层层转包各层次扣除,很可能还有挪用,实际上有的转移支付最后到真正要用的项目的流失非常严重。

(五)国家政策“一刀切”的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均采取了“一刀切”的办法,使过去对民族自治地方的优惠政策失去作用。

(六)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够规范和完善

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财政体制以来,税收返还作为一种主要的转移支付形式,西部地区基数低,则其得到的税收返还数额就少,税收返还反而加剧了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此外,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补助作为转移支付的一个内容,几乎覆盖所有的预算科目,重点不突出,透明度不高。

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财政制度创新

(一)、逐步建立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在保障民族地区的财政自治权的前提下,制定《民族自治地区转移支付暂行条例》,逐步建立以因素法为主的转移支付制度。

(二)、在民族区域自治的框架下,继续完善分税制。首先可以考虑修改民族地区与中央政府税收分成比例。其次,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实行“存量不动,调整增量”的政策。同时可以考虑赋予民族地区税收管理权限。

(三)、调整中央政府与民族自治政府的事权与财权。财政分配关系是财权与事权关系的统一结合体,事权合理界定、明确分工是完善中央与民族地区财政分配关系的核心。在中央政府与民族地区政府之间划分事权、分割财权,要切实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使之区别于一般地区。尽量使得民族地区得以实现与其他地区享受基本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四)、建立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保持可持续发展。建议:一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保证资源所在地合理的资源收益权。二是建立“资源开发补偿基金”。

(五)、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在实行产业倾斜政策的同时,继续加大地区倾斜的力度,将西部民族地区现行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再度下调;提高再投资退税比例。

(六)、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民主监督机制。首先,建立财政支出效果评价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财政支出效益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可按照经济效益、社会事业发展效益和生态效益三大类标准来安排。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完善操作规程在监督方面,要规范化、法制化并强化权威性。另一方面,建立民族地区民众参与的绩效评价机制。健全民众参与机制,着力推进评价机制创新。

参考文献:

[1]吴宗金.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王迎春.西部少数民族经济快速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J].税务与经济,2004(2).

[3]张序.民族地区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与完善[J].西南金融,2009(4).

[4],[5]王胜章.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思考[J].思想战线,2006.

作者:张嘉琪

民族经济财税思考论文 篇3:

建设中巴经济走廊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建设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在“一路一带”建设中的使命和战略研究》(No.201510378185)

摘 要: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自古便是我国西北要塞,古老的西域文明和多民族文化更为新疆的发展增加了软实力。中巴经济走廊是从新疆喀什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建设的公路、油气和光缆通道,新疆显要的地缘位置,丰富的能源和资源,巨大的发展潜力,决定了新疆必将成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先导和枢纽。新疆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桥头堡”和重要的战略要地,国家财政政策的支持,有助于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推进我国经济与贸易“向西开放”,加强中巴两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

关键词:中巴经济走廊;一路一带;新疆

一、新疆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1.古老的西域文明

西域文明以独特的神韵吸引着“胡风”的仰慕者远赴边疆,共同开发和建设祖国的西北边陲。新疆这片荒芜而繁华的热土上,留下了回鹘人、羌人、匈奴人、突厥人......在此驰骋的足迹,楼兰古城、喀喇墩古城、丹丹乌里克等遗址里精美的壁画和古物,诉说着神秘的故事。从族群部落到胡汉一家,族群和迁徙,宗教信仰的变化,历史朝代的更迭,新疆这片炽热的土地始终是华夏子孙繁衍生息的乐园,多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大舞台。新疆以团结和睦发展、开放交流融合为主流,形成了西域文明。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吸收了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中国三大文明古国的优秀成果,再加上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西域文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新疆更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新疆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从西汉匈奴到唐朝西域,再到清朝准葛尔,无不在争夺这块资源宝地和战略屏障。

2.能源和资源宝库

新疆位于板块结合处,横跨巨型成矿带,新疆辽阔的地域和复杂的地质条件,造就了新疆丰富的矿产资源。新疆的矿产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易于勘探和采掘。据统计,中亚地区已探明的32个成矿带中有16个成矿带中包含新疆,我国已经发现的138种矿产资源中,新疆也都有发现。

新疆矿产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储量巨大,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新疆矿产约占全国矿产种类的80%,有41种矿产居全国矿产储量的前10位,其中位于首位的高达6种,居于前五位的达到27种。新疆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一般矿产,还拥有稀有金属和黑色金属矿等珍贵稀有的矿产,如钠硝石、皂石、蛋白土、福镍矿等。新疆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中亚多国的重要纽带,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建成,新疆将成为世界资源和能源的主要通道。

3.瓜果之乡

新疆深居内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新疆因远离海洋,四面环绕着高山,降水稀少,再加上新疆土壤中富含细小的沙粒,沙粒比热容很小,在充足的阳光照射下很快升温,夜晚又迅速降温,温差较大,因此新疆瓜果积累了丰富的糖分,使得新疆瓜果特别甜。干旱的气候条件,使瓜果中的可溶性糖慢慢增加,增加了瓜果的甜度。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悠久的瓜果培育技术,新疆瓜果自古就享誉全国,在世界上也有较高的声誉。近年来,在党中央和新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新疆特色瓜果的保鲜技术、干果加工技艺大大提高,促进了新疆葡萄、红枣、哈密瓜等特色农产品的飞速发展。

新疆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瓜果之乡,更是许多动植物生长的天堂。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交汇处,东西方动植物品种繁多,随着丝路贸易的繁荣发展,西域的食物和药材也逐渐进入中原地区,其中包括苜蓿、小茴香、无花果、胡豆、巴旦杏、胡椒、石榴、葡萄等。新疆的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啤酒花、烟草,新疆棉花以色白、绒长而闻名中外,是我国长绒棉的主要种植基地。

二、新疆在“一路一带”建设中的战略目标

1.东西方沟通的桥梁

新疆显要的地缘位置,丰富的能源和资源,巨大的发展潜力,决定了新疆必将成为“一路一带”建设的重要先导和枢纽。古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西至东罗马君士坦丁堡是中国与欧亚各国重要的贸易通道,东西方文化传播的重要的桥梁。古丝绸之路促进古代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对于推进中华文明走向欧洲、中亚、非洲具有重要的贡献。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扩展范围,形成新的经济合作发展经济区域。新丝绸之路在国内主要包含了新疆、甘肃、宁夏、青海、陕西五省,还扩展到重庆、四川、内蒙古等省区,北线沿新亚欧大陆桥,中线以石油天然气的运输管道为主,南线以跨国公路为主。新疆和甘肃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独特的地域条件,使其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

“一路一带”贯通亚欧非大陆,连接活跃发展的东亚经济圈和经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经过亚欧大陆中部广大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沿线城市为支撑点,以重点经济产业园为合作平台,共同建设畅通的运输路线和互利共赢的经济贸易区。国际丝绸之路主要包含中亚、南亚、中东欧三个地段,沿线国家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交通、能源、通信、金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互利共赢合作机会,尤其对于新疆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新疆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挖掘新疆巨大的发展潜力。新疆与中亚在文化和习俗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有利的地理位置更为新疆建设成新丝绸之路的枢纽奠定了基础,尤其是新疆霍尔果斯和阿拉山口为代表的经济口岸,依托出口贸易迅速发展。

2.我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

巴基斯坦在穆斯林世界中有着特殊地位,长期以来中巴关系良好,随着中巴经贸合作的深化,不仅能增进与阿拉伯世界的交流,而且有利于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巴基斯坦与我国有600多千米的共同边界,无论从地域还是政治角度,巴基斯坦对于维护我国新疆的和平和稳定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巴基斯坦距离南疆地区最近,南疆农业培育、农作物改良繁育、农业科技研究等与巴基斯坦的优势产业具有广阔的交流和合作,有利于开拓我国南疆市场。

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是影响21世纪整个世界的重大事件之一。当今世界不确定因素增加,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完成后,中东石油运至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经过巴基斯坦和昆仑山脉,就能到达新疆,为中国原油进口开辟了重要通道,因此,中国原油进口和贸易通道将不再完全受制于马六甲海峡。

3.推进新疆的跨越式发展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路一带”战略的重要补充和扩展,中巴经济走廊的完成将直接打通中国与南亚地区的路上通道。巴基斯坦丰富的人口和广阔的销售市场,不仅为中巴合作提供广阔的合作空间,也为新疆带来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点。新疆喀什作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桥头堡”,已经成为继阿拉山口之后的新疆第二个综合保税区,喀什将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逐步完善进出口贸易体系,发展成中亚国家自由贸易新区交易中心。目前,喀什在以商贸物流为主的丝路产业和文化旅游业等产业,得到了突破性发展。

新疆的外贸易和投资是促进新疆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对外贸易占有显著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是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近年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和交流的深入,新疆的贸易进入新的阶段,新疆政府需要进一步营造有利的边境贸易环境,加强对新疆贸易市场的宏观调控,完善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和相关的财税政策,减少新疆的贸易障碍。

三、新时期新疆财政的创新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尤其随着“一路一带”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极大的推动了新疆经济的大发展。新疆经济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增加了财政收入,另外一方面需要更多的财政支出。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艰苦的生存环境和多民族构成决定新疆财政高成本运行,尤其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需要巨大的财政支撑。新疆地方财政长期以来受历史与现实状况的制约,财政的自给率较低,地方债务风险较大,中央为维护边疆稳定对新疆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手段给予了较大支持,但新疆财政问题依然严峻。新疆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新疆经济发展缺乏自我造血功能,财政收入较少,而财政支出较大。据统计,新疆约有2/3的财政支出要依赖于中央转移支付,新疆财政需要创新。

1.加大财源建设

(1)推进现代农业化和新型工业化

新疆光热资源丰富,是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特色林果基地和天然牧场,新疆发展离不开优势产业。财政要大力支持现代农业,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绿色著名品牌。在棉花和林果园艺业发展上,鼓励和引进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促进新疆种植业由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

新疆石油石化、煤炭、矿产等资源开发型产业已初具规模,具有市场竞争力,国家财政需要支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引导产业集约化发展,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支持大型风电、光伏发电等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有实力的大企业承包境外工程,发展境外产业。

(2)大力发展服务业

新疆服务业是新疆产业结构中的“短板”,也是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新疆依托独特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丝绸之路国际旅游通道有利于与周边国家旅游合作。新疆多民族融合,蕴藏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产品,财政要大力支持特色民族手工业商品化生产,提升生产技术和商品质量,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繁荣发展。

2.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新疆稳定是新疆一切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各族群众都向外美好生活,推动新疆经济发展,让人民群众有事干,有盼头,增强新疆各族人民在市场经济下的自我发展能力,有利于社会稳定。2013年新疆财政安全支出197.22亿元,教育支出532.67亿元,分别占财政支出的5.14%、13.88%,新疆财政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安全和教育的支持力度,改善民生。

参考文献:

[1]王敬文.“一路一带”打开筑梦空间[J].中国外资,2014,(10).

[2]冯浩.一路一带战略下国际通道建设问题的思考[J].综合运输,2014,(10).

[3]刘佳.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J].经营管理者,2014(4).

[4]张哲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机遇与挑战[J].南亚研究,2014(6).

[5]代小红.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几点思考[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2015(2).

[6]蒋旭平.新疆瓜果产业化发展探讨[J].新疆农垦经济,2006(8).

[7]宿白.新疆考古发现与西域文明[J].文史知识,2010(1).

[8]张罗.新疆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时代金融,2013(4).

[9]邓铭兰.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对新疆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1.

作者:吴晨晟 彭金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路职工人文素养论文下一篇:刑事法律援助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