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风险成因探析论文

2022-04-20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我国金融风险成因探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当代经济社会必然存在的风险,对于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有利于把握发展趋势,掌握金融市场动态,降低风险发生,使金融行业达到效益最大化。消除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机构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重点、彻底解决的问题。

我国金融风险成因探析论文 篇1: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经济的全球化带动国际金融行业的全球化,这一国际发展趋势极大地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金融行业风险管理。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金融风险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极大冲击。

一、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现状

(一)银行业呆账、坏账的水平居高不下

虽然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数额和不良贷款的比率不断下降,但是这一结果的取得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扩大信贷投放来稀释不良款和不良回扣的。金融风险从本质上没有降低。

(二)信贷投放过快隐藏着新的风险

经济速度加快引起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然而资本和经济账户存在的双顺差,使大量的外资通过多种渠道涌入中国。商业银行不得已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来进行对冲。而且由于长期的债券市场的缺乏,潜在的新的金融风险也集中在银行的系统当中。目前,经济结构不合理,信用状况亦不够完善,公司会计体系不够规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欠缺,风险预防措施不足等都是引起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易升难降的原因。

(三)信用体制不完善,金融体系的透明度差

尽管早在2002年我国就颁布了新的银行披露准则,这使得信息披露水平明显提高。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了信息取得难、查找信息成本高、信用制度难健全。在金融市场上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在短期内仍无法得到改善。

(四)金融体系与当地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很久之前我国就对金融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银行业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中国的封建制度残留的陋习一样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改革成效的,这种特殊的关系扭曲了中央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为此必须做到权责明确。

(五)房贷、车贷风险过高

近年来由于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许多购房者难以一次性支付房款,房地产开发、按揭等业务应运而生,个人住房的信贷风险便潜在的在一段时间内隐藏起来。而且目前的个人信贷保障系统不够健全也是造成这一风险居高不下的原因。此外,车贷近年来也日益增加,人们生活水平高了,都渴望着追求高的生活质量,买车的人也显著增加,可是情况是买的起,养不起,还不起。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适应商业银行运作的内部控制机制

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尽快的建立与现代商业银行相适应的金融产权机构,放权给国有商业银行,使其获得独立的法人地位和经营自主权。银行业和市场其他主体一样,存在很大的竞争。因此,国家没有必要保持着对商业银行100%的控股权,只要保持在国有控股的基础之上,逐步降低国有股权在商业银行股权中的比重即可,从而促进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多元化。放宽对社会资本参与商业银行的限制。另一方面我们要完善权限管理制度。各级分支机构和分行长的权限需要通过董事会的明确授权。并且根据各分行的业务范围特点,建立分层管理的制度。

(二)明晰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是指银行业务的发展和人们对风险不断加深的产物。最初,我们知道,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偏重于对资产业务的管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风险管理的重点逐渐转向对负债的风险管理。后来,单方面的资产风险管理或负债风险管理也不再适用,因此资产的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这一理论强调对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协调管理。再后来,我国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的管理。这一理论是伴随着银行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方面出现的表外风险管理理论和金融工程学等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出现。这些都进一步扩大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现在人们对金融危机的认识加深,意识到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引起的,它同样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三)将潜在的金融风险提到议事日程

我们要想防范金融风险必须看清楚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导致的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尽管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和不良资产之间相互分离,在很大程度上使国有商业银行放下了包袱,但是这位从本质上解决问题的存在。近年来出现不良资产率攀升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其次,资本的充足率比较低,抗冲击能力不够强。因为资本的充足率是国际银行业用来衡量银行业务经营的稳定性的和风险抗冲击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而有些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则呈现下降的趋势,我们不得不为商业银行担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银行信用的降低。最后,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较差,信用制度欠缺。除了央企以外,中小型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虽然大为改善,但实际上并未取得实质上的效果,企业仍然存在着资本金匮乏、经营效益低、负债率高、财务负担重、还款能力差等诸多问题。社会信用制度的缺失使得相当一部分贷款人逃避银行的债务,很多借款人要么没钱还债、要么有了钱也不还债,造成了经营环境差的状况。

(四)建立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机制

首先,注重成因分析。金融风险之所以会形成,大体上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社会原因。经济的震荡,行政的干预,社会的冲击,信用的滑坡,金融方面的投机以及治安的影响。第二,银行内部的原因。体制的连带,经营的粗放,工作的失误和管理的失控以及道德风险。

其次,强化组织领导以及责任机制。我们要从大力宣传金融法规,定期分析研究和制定应急的方案等方面来进行强化。

三、控制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法律对策

健全金融法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大商业银行金融监管的力度,规避政府的不当干预

我们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构建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风险监管机制。政法要明晰自己的任务,健全法律的框架,加强金融机构的法制教育,此外我国的《人民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等多部法律都确定了金融分业经营和管理的法律基础。

(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

通过参股和控股等多种手段积极并稳妥地完成全部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这一措施有利于商业银行决策的大众化、科学化;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的自主化;并有助于建立起一个与市场和国际环境适应的自我约束与管理机制。

(三)完善信贷制度和债转股制度

首先,们要明确债转股三方法律关系及资产管理公司在法律上的地位。其次处理好贷款的分级担保的问题。此外,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和由国家控股的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所以,对我国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及由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实行强制担保的制度不失为一项好的措施。只有这样我过的信贷制度和债转股制度才能得到改善。

四、结语

伴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金融企业经营的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此导致的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我们面临这种经济局势,必须冷静应对,采取有效措施来规避金融风险的发生。从内外两方面切实改善目前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存在的现状。商业银行仍然是我国的银行业乃至整个的金融业的骨干力量,其经营机构的数量、资产规模和业务范围都居首位,因此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金融风险,对于我国的金融业甚至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商业银行的核心价值是管理金融风险,只有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使金融风险降到最低,那么商业银行的核心价值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王健.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现状及其对策探析[J].2009(5).

[2] 魏许莲.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金融风险[J].2011(46).

[3] 张帆.浅议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防范[J].2010(07).

[4] 何兆飞,张琳.控制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法律思考[J].2008(09).

[5] 蒋图标,曾鹏,黄宗远.中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防范[J].2007(23).

[6] 何自云.商业银行的核心功能:管理金融风险—兼论商业银行的[J].2011(12).

[7] 刘毅,郑凤旺,李丽华.从金融风险看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改革[J].2007(12).

作者简介:王恕(1979-),女,天津,天津市红桥区职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金融。

(责任编辑:唐荣波)

作者:王恕

我国金融风险成因探析论文 篇2: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与消除研究

【摘 要】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当代经济社会必然存在的风险,对于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有利于把握发展趋势,掌握金融市场动态,降低风险发生,使金融行业达到效益最大化。消除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机构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重点、彻底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和消除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和内容

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整体市场的一种系统性风险,这种风险不能通过分散投资加以消除,因此又被称为不可分散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即金融市场上存在的风险,即指在金融行业的经营和操作中由整体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对金融价格所造成的影响。比如在黄金交易所的管理当中,就很重视系统性风险,所以在管理部门安排上会严格的设置专业的风控部,即风险控制部门,在风险控制部门中会有专业的分析专家用专业的知识去观察系统性风险的波动,对每日的均线和日线走势和整体状态都会做细致的分析,同时也会时刻关注国内和国际的情况信息。通常来讲系统性金融风险也会包括政策风险、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汇率风险等,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金融行业的整个系统产生影响,所以如何识别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对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作出的判断,而消除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降低经济损失、控制市场经济全局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经济周期波动等因素对金融市场的打击是极其严重的。任何金融产品和经营活动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每个金融机构所承担的风险几乎是均等的,这种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不是常发生的,尽管发生的概率比较小,但是一旦发生,对整个金融行业的打击将是很难弥补的。除了对罕见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要提高防范意识之外,主要的精力要放在常见的几种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引發元素上,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达到综合防范和治理。

首先常见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包括政策风险。任何决策的产生都要经过实践的验证才能够被确切的评价,经济社会的不断变革,会引起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的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会影响到金融公司的利润,在金融经营和交易中也会直接影响到投资收益的变化,另外对于证券交易政策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证券的价格,所以从事证券交易的金融机构会随时随地的关注政策的出台和变动,收集市场信息,及时的做出对策和调整。而政府出台的很多政策和法规也会间接的影响到金融的系统,造成金融风险的存在。因此,经济政策、法规出台或调整,对金融市场的交易和资金的供求关系会有一定影响,倘若影响较大的时候就会造成系统性的波动,将会影响到人们的全方位的生活细节。其次是利率存在的风险,对金融系统性风险也很大,市场价格的变化随时受市场利率水平的影响,利率的提高和降低,都会影响到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和供求方面的环节,所以利率变动的风险也是不可小觑的。再者,将目光移到购买人群上,在金融购买力上也存在着风险。购买力是由购买者,也称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所决定的,消费者有多大的购买力就证明了他有多大的消费水平,但是由于物价的上涨,同样金额的资金,未必能买到过去同样的商品,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去接触金融产品,不去学着理财投资,因为物价的变化导致了资金实际购买力的不确定性,通胀风险的存在,使得消费者无暇顾及投资理财,当然就会降低对金融行业的关注,所以购买力风险的存在,会直接影响金融系统,如果大家都不去购买金融产品,也就是金融产品即将被淘汰的时候。最后,从宏观环境上分析金融市场的市场风险,市场拥有一双无形的手,能够在市场的整体运行中起到一个内部的推动作用。所以任何被称作市场的,都会普遍的存在市场风险,金融市场也不例外。对于投资者来说,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无法消除的,而对于金融机构会想方设法的消除这种市场风险,所以一般金融机构或经营者会采取金融创新、多样化投资组合等方式进行防范,以此来减少系统性金融风险,降低经济效益上的损失。

二、消除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方式

在完全开放的市场机制下,系统性风险的存在可能会威胁金融、经济的整体发展,这样就需要强有力和高质量的金融监管部门采取合理的措施消除和弥补缺陷。这是金融监管者的责任,也是监管当局对风险管理的重要的任务,在内部环境和外部宏观政策的协调下,将整个社会面临的系统性风险考虑在内,同时站在投资者方面考虑其面对的风险,监管者才能够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手段纵览全局。在防范手段上,监管部门可以要求资本充足率达到一定标准,就是要求银行部门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流动资本达到全部资产的规定比例才可以进行相应的金融交易和操作,从而保证流动性资本的风险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监管者也可以尝试针对客观存在的因素进行约束,直接对投资者等的行动做出特定限制。所以依靠金融监管的力量消除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采取外在监管的同时,还要注重对金融风险制度因素的控制,这是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建立健全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问题金融机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另外可以建立一个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的构建要求有专业的技术分析和制定全面的风险控制方案,并依据国际标准和我国实际情况,从微观和宏观等方面综合考虑,设定几个档次的风险概率值和统计数据,落实保证投资者和经营者双向权益的金融体制。最后要大力推进风险补偿制度,完善金融市场退出机制。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是建立金融稳定长效机制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对于任何风险造成的后果,都要采取积极的补偿,才不至于把自身的市场做的混乱。国际经验表明,存款保险制度、证券投资者补偿制度和寿险投保者补偿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能够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为其自身的利益做考虑,在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存款可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我国目前实行的是非显性的存款保险机制,在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过程中,人民银行对个人债务实行保护制度,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国家信用作后盾。针对证券投资者可以建立证券投资风险补偿制度,这一制度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建立的一种针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制度,在国内外的政策采用中都体现了妥善处理赔付问题的优势,这有利于提高投资者信心,保持证券市场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发展性。目前,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大批量设定,长期下去会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中国保险公司越来越多,应该建立投保者风险补偿制度,在有保证的前提下形成规范的保险机构市场退出机制。

综上所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存在和消除系统性金融风险在战略上,是能够起到调整国有经济整体布局的作用,也是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进而提高国民经济水平,加快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经济能力和综合实力。在落实市场经济的同时努力的发展金融优势,贯彻金融制度下的金融整体的经营标准,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从经营者的经营主动性优势入手,更不可忽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条件,在产生的同时要及时的采取相应手段进行消除,总结经验和教训,鼓励创新性发展,将系统性金融风险降到最小,才不至于影响到整个行业的金融效益,这样在经济发展全局的把握上才能够有效的增加经济效益和国民收益。

参 考 文 献

[1]王春,韩朝亮.全球金融危机中的系统性风险探析[J].商业经济.2010

[2]刘辅忠.系统性风险: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J].深交所.2010

[3]薛建波,刘兰设,刘长霞,李玉.宏观审慎监管: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必由之路[J].金融发展研究.2010

[4]龚明华,宋彤.关于系统性风险识别方法的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0

[5]潘林伟,吴娅玲.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南方金融.2011

作者:张鹤

我国金融风险成因探析论文 篇3:

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视域下房地产过热引发的金融风险分析

摘 要: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为当代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可参照的理论基础,将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与当前的国内经济发展相融合,以独特的视域角度解析持续不断的高房价所引发的房地产过热问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房地产过热产生的原因,继而了解房地产过热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在熟练掌握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的同时,提出缓解房价快速增长的有关政策建议,提出规避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房地产;市场经济;金融风险

一、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视域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分析商品的生产过程、流通扩散环节、社会资本积累等方面,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运动规律中,揭示出“整个价值规律”。可以说,马克思对价值规律的论证,内化于《资本论》之中,贯穿于《资本论》始末,形成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视域。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商品交换必须遵守价值量相等原则。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必须按照商品的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等价交换原则是直接决定整个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础,而商品的价值在马克思看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为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做了进一步解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从微观上来看,劳动时间直接作用于具体的商品上。劳动时间与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的正比,直接决定了商品本身应有的价值量;从宏观上来看,社会总劳动时间决定单个商品的价值。“不仅在每个商品上只使用必要的劳动时间,而且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上。”马克思从宏观意义上,推算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决定单个商品的价值,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由时间决定的价值规律。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要使一个商品按照它的市场价值来出售……耗费在这种商品总量上的社会劳动的总量,就必须同这种商品的社会需要的量相适应,即同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要的量相适应。”商品被制作出来后并不能直接产生价值,仍然要加入必要的各种市场要素,如价格、竞争、供求等。经过市场的运作使得商品与消费者产生联系,最终确定其价值。社会需求程度,即市场会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成品进行一系列调节,最终表现出的价格会围绕市场所赋予的商品价值来回波动。

(三)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后果

商品价格的高低由商品自身、社会价值、消费者等多种因素决定,所以价值规律的产生和运作也由其主观和客观等多种因素造成,自然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最终导致可控和不可控两种局面。

1.价值规律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在可控范围内时,价值规律会产生积极作用。首先,价值规律调节社会资源在整个社会的合理配置;其次,价值规律促进企业和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后,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2.价值规律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当价值规律逐渐成长为具有物的运动形式时,它的发展就会呈现膨胀式扩张、不受控制和破坏自身规律的情况发生,也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首先,竞争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其次,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最后,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当前我国房地产过热的原因分析

“商品可以按照与自己的价值相偏离的价格出售,但这种偏离是一种违反商品交换规律的现象。商品交换就其纯粹形态来说是等价物的交换。”从目前来看,高房价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其受关注度长期居高不下。

(一)房屋作为商品而言,具有商品的原始属性,即人们对于居住的刚性需求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国人的收入有了大幅度提升,生活水平和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对自身居住环境的要求自然水涨船高。“商品在能够作为价值实现以前,必经过证明自己是使用价值。”房屋作为一种商品,已经在现阶段证明了自己的使用价值非常高,这也是产生高房价的基本原因。

(二)城市扩张速度持续加快,引起土地的价格上涨和稀缺

我们对于高房价的讨论,在现阶段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集中在城市房价,当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城市生活所代表的便捷、高质量、多层次的生活也成了现代社会的缩影。

(三)高回报率引发全民投资房产热潮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投资房产是家庭理财的首选。除民间炒房团体外,国内各类大型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先后进入房地产市场,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体系,保值、高回报、热钱快,也吸引银行成为背后的主要推动力,地产投资已然是国内主流。此外,我国房产的拥有率、增值幅度都使房产投资成为家庭投资资金的首选。

(四)过度宣传导致城市居民潜移默化地产生购房需求

“价格可以完全不是价值的表现,有些东西本身并不是商品,例如良心、名誉等,但是它可以被它们的所有者出卖以换取金钱……因此,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具有价格。”以房地产公司为主的过度宣传赋予了商品房更多无形的附加值,也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深入调查和掌握民众心理后,房地产公司利用各种媒体鼓吹拥有住房的种种好处,抬高其无形价值,甚至编造政府的政策规定,煽动民众,使其不由自主地产生买房意愿。

三、房地产过热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

从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视域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房地产业已经超出了一般商品的价值规律,产生出巨大的风险。房价连年攀升,高额房价已经超出一般工薪家庭的承受范围,工资涨幅远远低于房价涨幅,尤其是对刚刚大学毕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高额房价已经成为他们心理上的、发展上的、婚姻上的巨大负担。除此之外,高房價还产生很多其他方面的负面影响,例如影响国民幸福感、影响实体经济运行、抑制居民对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削弱普通家庭的抗风险等等问题,其中最严重的要数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

(一)由互联网经济主导的现代融资体系所带来的社会融资风险

按照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商品的价值一定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比较于其他商品,商品房所需要的必要劳动时间更多,吸引其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更多。

1.对银行资金的高度依赖。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流具有价值大、开发周期长、一次性、风险高、政策依赖性强等诸多风险因素,所以资产是房地产企业的命脉,资金流在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中都显得至关重要,例如恒大、万科、碧桂园、保利等大型房地产企业,其各种销售、管理、基建方式都围绕其资金流来运转。房地产企业资金流的来源大致分为自有资金、银行信贷、社会融资和其他途径。因资金流对房地产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房地产企业一直以整个社会资源为核心,进行“以小博大”的发展模式,因此对于银行资金的依赖度长期居高不下。

2.参差不齐的民间资本进入融资体系。可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也方便了更多以个人、家庭为单位的微型资金流进入融资(集资)体系,不透明性、虚假性、高利贷、监管不到位等复杂问题也随之而生。很多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在遭遇融资难的问题时就会通过社会融资、网络融资的方式补强资金流,一旦有不良资金进入,而房地产企业在购地、施工、销售等过程中发生严重问题,或整个地产项目投资时间过长,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就会发生资金流断裂,从而波及整个地区性房地产行业,引发一连串的社会稳定问题。

(二)以国家调控政策为主的政策性影响带来的金融风险

虽然国家连续出台房屋限购政策和房地产调控政策,但仍旧有些地区比较极端地强调房地产业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过分地依赖于投资房地产开发以期拉动经济增长,形成了所谓的土地财政。

1.政府难以准确掌握调控力度。如果政府调控力度过大,会短时间造成交易量明显下滑的影响,使得部分房地产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足,发生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从而波及银行或其他融资体,引发金融风险。如果调控力度过小,会产生更多漏洞,降低了房地产监管力度,导致违规买地、用地的情况发生,降低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反而会增加进一步的调控难度。

2.政府决策失误引发金融风险。地方政府或大型企业在房地产或商品房用地规划方面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导致空城和“鬼城”的出现,在房地产过热引发的经济泡沫达到一定程度时,这样的规划失败就会放大其负面影响,引发金融风险。

(三)银行的信贷风险

无论是楼盘开发还是个人买房,银行借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资金来源的首选。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是发放贷款,而房地产业信贷规模及利润的诱饵吸引着银行将信贷资金投放到这一领域,房地产的前期开发与销售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双方的需求使这一交易行为顺利进行。但信用风险不同,最突出的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贷款审批的初始阶段和房地产项目销售阶段,此时市场易受行业泡沫的影响。对于项目合法有效性风险而言,房地产项目不仅对资质进行审查,而且审查项目本身是否合法有效,存在较大政策性风险。项目质量风险体现在项目的选址、项目类型和物业配备等因素,楼盘修建所需周期长,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四)“房本位”推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膨胀继而引发金融危机

貸款买房是我国大部分购房者的首要选择。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具有隐蔽性强、暴露时间长等特点,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就是由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引起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容易引起银行坏账,就金融风险而言,主要有欺诈风险、银行存贷期限不匹配风险、提前偿还贷款风险等。“商品价值从商品体跳到金体上……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在中国,绝大多数家庭倾其所有买房,所以房价的任何波动都深深影响到个人,而这种影响通常是巨大的。

(五)房价下跌引起房地产泡沫所造成的金融风险

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报告中称,2018年全国房屋空置率达到了21.5%以上。房屋销售指数的年均增长率比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年均增长率高,这些都说明我国房地产行业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泡沫,存在泡沫风险。高房价非理性上涨,逐渐偏离了房屋的真实价值进而产生泡沫,若任由这一现象自由发展,价格泡沫总有破裂的时刻,房价下跌、房屋贬值、房产缩水等等都将导致资产价值缩水,从而引发房地产金融危机。

四、对于缓解房价快速增长的有关政策建议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设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在十九大报告中,党中央彰显了对房价加强调控的决心,而政策调控对遏制高房价无疑是最关键、作用最明显的。

首先,在应对城市高房价中,一方面需要加强城市规划,避免盲目扩张;另一方面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提高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避免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缓解城市压力。其次,加强房地产行业的金融监管,避免金融泡沫的大量产生,降低由于资金流存在的风险而导致的金融风险。最后,按照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尽可能地降低商品房的附加值,使之逐渐回归租住的实用价值本身和理性的流通比例,让商品房符合一般商品规律,适应和匹配广大人民群众的购买力。

结语

“在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房地产行业也必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何稳定增长,坚决降低房地产行业的金融风险,是各级政府和房地产企业应该重点考虑的。除了政府和企业外,对于我们个人而言,通过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理性看待高房价也非常重要,一方面加深对房地产行业和楼盘的了解认知,正确处理刚性需求和投资的定位,避免盲目跟风投资;另一方面转移投资方向,将经济投资更多地转向个人发展、家庭生活、子女教育、身体健康等方面,让自己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总之,商品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民众,切不可本末倒置,如果一味盲目追求商品的附加值,而忘记商品本身的价值,受到伤害的往往会是自己。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2-716.

[2]  穆子犁.防控房地产金融风险[J].上海房地,2018,(7):32-35.

[3]  郑仁泉,邓小宝.对价值规律理论的逻辑内容和现实意义的认识[J].价格月刊,2007,(6):82-84.

[4]  于亚宁.房地产金融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探究[J].纳税,2018,(1):159+161.

[5]  黄成.商品房高价格的成因、危害以及对策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15):111-112.

[6]  刘欣缘.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浅析[J].价值工程,2019,(7):58-61.

作者:赵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世界贸易组织公共政策论文下一篇:海洋体系行政管理学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