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执法工作探究论文

2022-04-22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工商行政执法工作探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企业扰乱市场的行为频频发生。市场平稳有效运行是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但在我国工商管理部门发展的过程中却有很多问题。

工商行政执法工作探究论文 篇1:

论十九大以后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与大部制改革的融合之道

摘 要:十九大以后,在国家的治理体系上统筹推进内涵式大部制改革,在机构改革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尽管两者在推进过程中交织进行,但是目前对于两者的关系尚没有理清,需进一步探究。通过部门之间的有效归并减少综合行政执法新的机构膨胀问题,通过综合行政执法整合执法资源加大大部制行政执行力度,使二者相互借鉴,不断完善。

关键词:大部制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融合之道

2018年我国开始了第八次大部制改革,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深化国家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在新的时代借鉴过去成功经验,总结新方法和新思路,纠正已经存在的问题,推动本次大部制改革朝着规范、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和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改革,完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减少执法类别。虽然学界对于大部制改革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都有深入的研究,但对于二者的关系鲜有着墨。本文将通过总结十九大以后两者的改革内容和各自优势使二者相互借鉴,寻求两者更好的改革之路。

一、十九大以后大部制与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内容

(一)大部制改革的内容

从总体上看,这是一场以构建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为目标的党政军群机构联合行动的大部制改革。

1.转变以往改革思路,统筹优化职能配置。首先,优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完善决策职能体系的顶层设计。本次改革以优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为突破口,优化党在重大领域的决策职能,为此新建4个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提升了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领导组织地位。其次,协调党政军群改革,协同职能配置。将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的整体职责或部分职责并入党中央有关职能部门,合署办公、合并设立,并协同推进全国人大、政协、武警部队和群团组织机构改革。最后,合理设置地方机构,因地制宜推行“职责异构”。比如,在深化地方机构改革方面,指导思想是在完善维护党中央机构领导和权威的同时,赋予省级及以下机构更多的自主权,确保其在规定限额内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和配置职能,还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适合发展的基层管理体制。

2.重组监督部门职权,完善权力运行机制。本次改革整合监督职责,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的大监督体系,完善经济领域的审计监督,如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和中央审计委员会;改革机构监督体系,构建“功能型”大监管体系,比如建立“大市场—专药品”的监管模式,构建银保混合的金融监管新格局。

3.变革机构管理体制,优化职能内部结构。本次改革按功能归属、因事设职的组织原则,采用相近职权的整合与统一、应时职权的裁并与增设等方式展开。以政府职能优化为中心调整部门隶属关系,明确归口管理,如将司法部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职责整合为司法部职责,将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三峡办职责并入水利部。

(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内容

1.明确改革方向。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全面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放在首位,坚持协同的思想,运用法治方式,把综合行政执法与实现政府治理的目标有效协调起来。

2.构建纵向执法体系。在省一级精简执法队伍,在县一级实现综合行政执法并组建执法队,在乡镇、街道一级派驻执法队伍,并根据实际情况赋予乡镇、街道一定的执法权,切实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难题。

3.加强执法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管理的“网格化”,早日实现“多网合一、一员多用”;健全覆盖全面、服务到民的执法指挥平台,早日实现“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信用、一个网格管治理、一个中心管指挥、一套机制管检查”。

4.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一是规范执法行为,通过完善执法记录、重大决定审核等制度,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二是强化执法监督,健全法律、行政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执法监督机制。三是提升执法能力和素质,通过严格的考试进行资格审查,执法人员必须持证执法。

二、十九大以后大部制与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突出优势

(一)大部制改革的突出优势

1.坚持科学改革理念,转变政府职能。改变过去管理者的理念,真正遵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地宗旨,积极整合政府体系中横向的政府部门、纵向的政府层级之间的行政要素,促进资源合理分配,協调内部互动,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积极探索“大系统”改革机制,合理合并部门机构。在新一轮大部制改革中,首先明确党与政府之间的权责关系,明晰各自的职责范畴,加强党在宏观管理方面的作用,同时给予政府部门充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科学解决党政双轨制对大部制改革的障碍。同时,将职能相近或相似、职责冲突的机构进行合并,上级部门主管决策,下级部门主管执行,有效避免了机构膨胀和人员冗余的问题。

3.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机构的作用。大部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要完善自身以外,还需要通过其他方面的改革来进行配套的支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机构的作用就是其中之一。首先要提升社会组织承接政府权力的能力,其次要根据客观条件和实际需要增加社会组织的数量,适当降低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

(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突出优势

1.处理好体制与机制的关系。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相关机构并组建综合执法队伍,赋予相关执法机构相应的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还探索了综合执法队伍的管理方式,提高执法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促进了各部门和各执法队伍的协调有效执法。

2.处理好各领域与基层的关系。在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组建综合执法队伍,实现一个部门一支执法队伍。在基层,整合相关机构的相近或相似的职能设立综合行政执法局,实现基层执法的便民化和服务性。

3.处理好上级部门与下级部门的关系。逐渐减少执法的层级,把执法重点放在基层,省一级主要负责宏观指导和组织的协调工作,一般不设执法队伍;县一级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但也只设一个执法层级。

三、十九大以后大部制与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借鉴之道

目前大部制和综合行政执法的改革成效相当显著,为避免出现类似于以往的各种问题,大部制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可以利用对方的优势,消减各自既存的缺陷以形成更大的制度合力。

(一)大部制改革的部门合理归并对于综合行政执法的机构膨胀与权责交叉问题的借鉴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从未间断,一直在不断建立执法局、执法队伍,这也许对于执法效果来说是好事,但新的执法队伍便需要新的执法编制与人员,极易导致新的机构膨胀、人员冗杂。而大部制改革一项很重要的措施就是部门的有限合并,比如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合并,坚持一类政府事务原则上一个部门负责,或者部门不变动,将一个部门内与其他部门之间存在的交叉职能归入其他部门,但不能笼而统之地进行归并,否则背离了部门归并的初衷。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进行过程中由于机构调整引发的其他体制不顺问题也急需解决。比如甘肃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在宣传、公安、工商、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实行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但其在省级以下统一执法,市区两级分别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这时就会有一个问题:甘肃省文化部门在省一级各部门仍然分离,省以下综合执法,这对于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与各机构的协调存在明显的问题。如果结合大部制的做法,进行部门之间的有效合并,实行决策权与执行权相分离,上级部门负责决策,下级执法机构负责执行,这一问题便得以解决。

(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执法资源整合对于大部制改革的缺乏执行力问题的借鉴

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一直是大部制改革的弊病之一,可以考虑通过综合行政执法的方式整合执法权和执法机构,一方面降低执法成本并提升执法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执行权与决策权的适度分离,使决策部门与执行部门分工合作,从而提升执行力,以更强的执行动力促进执行效能的转变。

我国行政系统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有的是不同部门分别专管,有的是在内部机构之间不同机构专管,所以我国下一步的探索趋势是进行集中决策,将相近事项的决策权集中到一个部门,避免政出多门的情形。在设置执行机构时,横向上形成大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将相近的执行权进行集中;纵向上,减少执行的层次,使执行机构扁平化,尽量实行一级执法,比如深圳的“行政三分制”模式就是典型的例证。在权力运行方面,我国的政府结构问题包括纵向层次与横向部门的机构不合理,如决策机构规模过大、执行机构过于庞大分散、监督机构不独立等。在此,大部制改革可以考虑设置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局,一级执法为原则,二级执法为例外,一级执法主要指县(区)执法,可往乡镇驻派综合执法机构。

四、结语

十九大以后,大部制与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虽现在取得喜人成绩,但其自身均面临难以消减的问题,希望提出的融合之道对于降低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机构膨胀和强化大部制改革的执行力度方面是有价值的,早日实现“决策权上移、执行权下移、监督权外移”和决策集中化与执行专门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石佑启,黄新波.我国大部制改革中的行政法问题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75.

[2]  張利兆.综合行政执法论纲[J].法治研究,2016,(1):146.

[3]  石亚军.大部制改革:期待、沉思与展望——基于对五大部委改革的调研[J].中国行政管理,2012,(7):52.

[4]  邓小兵,孙祯锋.简政放权理念下大部制与综合行政执法的融合之道[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18,(34):1.

[5]  李克强.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职能提效能——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9.

[6]  魏蒙蒙.关于当前转变政府职能中简政放权的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6.

[7]  王德颖,向忠顺,林樾.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国家行政学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座谈会综述[J].行政管理改革,2012,(7):94.

作者:宫丽华

工商行政执法工作探究论文 篇2:

新时代经济背景下工商管理发展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企业扰乱市场的行为频频发生。市场平稳有效运行是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但在我国工商管理部门发展的过程中却有很多问题。

关键词:新时期经济;工商管理;发展策略

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企业需要强化自身工商管理能力,积极探索工商管理发展策略,才能为自身在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保障。但工商管理发展策略的形成,需要工商管理部门的支持,所以,在市場经济环境下,针对我国工商管理探究发展策略,需要结合企业与工商管理部门的现有问题,采取对应解决措施,助推工商管理发展。

1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工商管理发展中的问题

1.1  工商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和体制机制不完善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相比于西方起步较晚,工商管理的体制机制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从工商管理的机制上看,对企业工商管理往往缺乏执行的强制力,对" 囤积居奇"等扰乱市场的行为监督处罚不够,这既与对相关企业的登记及监督缺失有关,也与市场调查等必要管理机制缺失有关。而内部控制的不完善则表现在财务监督管理的不到位上,这使得国有企业内部资产核算常常与实际情况不符,超出预算管理范畴的支出往往也不了了之,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数不胜数,国有资产流失不仅影响工商管理部门的形象,也增加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负担。

1.2  工商管理人才结构失衡

我国经济发展是“两条腿”走路,一条靠企业自身积极进取,另一条靠政府部门如工商管理等政府部门对企业进行协调监督。但由于工商管理需要较为专业的知识水平和管理经营,不仅要了解企业经营者、市场消费者还要对当地相关产业的配套基础设施等社会资源有所掌握,这些对工商管理高级人才的要求使得我国工商管理部门高级人才严重缺失。另一方面,工商管理部门需要与众多企业打交道,内部存在较多的初级管理人员,初级管理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人才结构失衡问题更加突出。中高级工商管理人才的不足使得工商管理部门重点为大中型企业提供完善的服务,而无法顾及到大多数小微企业;而负责小微企业的工商管理人员又存在素质不高的问题,使得很多好的政策会联合多部门以一刀切地形式强制执行,伤害了小微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感情,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市场经济深化改革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1.3  工商管理的执法力度不足

我国工商管理部门有在市场中进行行政执法的权力,是我国工商管理部门发挥协调管理作用的重要管制手段。但在以当地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总目标下,我国工商管理的执法效果不佳的现象在部分地区较为普遍。部分地区工商管理执法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处罚干预的目标多以小微企业为主,对大中型企业不仅处罚难干预难,还存在监督难检查难的问题。使得工商管理执法的震慑和管制作用很难被社会认知。第二,进针对大中型企业进行工商管理执法时常常会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由于大中型企业能够为当地提供大量税收和工作岗位,为了维护企业在当地的形象,减少企业的损失,维护税收来源,进一步削弱了工商管理部门执法的权威性,加大了执法难度。

2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工商管理发展措施研究

2.1  提升工商管理意识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工作效度,转变工商管理人员工作思想,重视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升工商管理工作认知度,端正态度,开展有效工商管理工作模式,促进我国企业工商管理整体工作质量的提升,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例如,企业可以制定相关考核制度,为员工工商管理意识提升提供了保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工商管理工作的支撑,以此强化自身竞争实力。而工商管理是企业员工需要具备的重要职业技能,有助于员工个人素质提升,可以推动企业发展。因此,企业加强工商管理工作,需要针对培训工作制定考核制度,使员工能够对培训内容进行有效吸收,提升员工学习工商管理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管理者是工商管理培训中的被培训人员,也需要受到考核制度的限制。

2.2  培养工商管理人才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工商管理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撑,因此,强化我国工商管理工作,需要培养工商管理人才,提升工商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例如,工商管理部门需要对现有人员进行专业能力的加强培训,各级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干部职工进行多形式多渠道的教育培训,考虑员工工作需要,根据员工需要,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创新教育等知识,丰富工商管理培训内容,规范工商管理人员工作行为意识,使工商管理人员对工商管理工作有效地熟悉与了解,培养其敬业精神。在加强工商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前提下,各级部门需要对部门内部人员结构情况,针对性地提升老同志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丰富年轻同事的市场监管经验,提升工商管理队伍整体专业水平,使其有效应对新经济形势下的市场监管工作,推动我国工商管理高效发展。

2.3  健全工商管理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完善工商管理监督法规,让工商管理人员有法可依。工商管理部门要在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监督管理工作不断的细化法规,让法规更具有操作性。同时要淘汰和剔除模糊的规章制度,变更不符合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法律规范。其次,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运用法律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工商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完善检举投诉平台的方式,让全民参与到监督和管理工作中,创建第三方监督平台,破除政府保护主义。破除地方保护主义,能够让企业获得平等的权力,进而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

2.4  提高工商管理执法力度

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有利于市场的公平公正,使得市场经济能够实现平稳运行。针对我国工商管理部门执法力度不强的问题,应要求我国有关部门增强对相关法律的制定,让部门的执法有法可依,有规矩可循,要树立相关行政部门的执法威信,减少地方政府部门对行政执法的干预。在相关法律完善的基础上,还要对市场主体的责任进行明确,把扰乱市场的处罚情况对社会公布。要进一步提高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以检查,抽查,审查等多种形式对有过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重点监督,以树立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威信。

3工商管理中的价值型企业发展趋势

价值型企业发展趋势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现代企业发展中的利益最大化目标是基于财务角度而提出的,这一发展目标将企业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上,忽视了企业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在价值型企业当中,企业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发展水平,同时也需要将社会责任融入到工商管理当中,通过制定节能减排管理措施、水土保护管理措施以及扶贫措施和教育支持措施等,使企业发挥更多的社会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针对企业工商管理薄弱、工商管理人才缺乏、工商管理体制落后、内控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采取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升工商管理意识、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健全工商管理体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等措施,实现我国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发展策略的有效探索,进而结合我国新经济形态的背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罗伟杰.分析新经济形式下工商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及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7(04).

[2]   段冰.浅析网络经济时代工商管理的发展策略[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7).

[3]   崔炬.新时期背景下提升工商企业管理有效性的方法[J].经济研究导刊,2017(36).

作者:汪丹丹

工商行政执法工作探究论文 篇3:

基于服务型政府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模式创新

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治理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治理的政府模式。本文深入分析了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其深层原因,并积极探索基于服务型政府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模式的创新路径,以进一步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文化市场;行政执法

一、服务型政府的时代意蕴

政府本质上是社会与公民普遍需要的一种工具,在现代社会,政府如果能够适应与满足社会的普遍需要,能够服务于公共利益,就是有价值的;否则,就是无价值的,其存在的合法性就会受到怀疑。服务型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以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为指导,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内,使政府由过去的控制管理为要务转变为以传输服务为要务,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从行政理念上看,服务型政府的治理逻辑中,政治生活是全体自由平等公民共同的事业。公民的公共需求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政府不过是一个具有高度权威的公共行政服务组织,必须尊重行为人的主体资格和自主权利。弗雷德里克森曾援引戴维马修斯的话说:“政府是公众集体行动的工具。政府是公共的财产。”[1]政府只有对公民的公共需求做出积极回应并通过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满足公民公共需求,才能证明其合法性,赢得公民的公共认同和支持。政府的权力存在于民意之中。公共利益是政府利益的本质,确保公共利益的增进、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是政府管理的根本宗旨。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求各级政府和官员树立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的行政理念和人民利益至上的行政思想,使政府权力重新回归社会。

从制度层面上,服务型政府的制度产生于对公民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必须依法保证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公共服务行为方式的规范化,实现公共服务的低成本、高效能,实现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协商与合作。

从行为层面上看,无论是行为范围、行为方式、行为效果都要从社会公众需要出发,以获得社会和公众的最大满意度为依归,也就是说,建立服务型政府模式就是要把“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纳入政府职能的轨道,建立真正的民主行政体制。

总之,我们认为,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以社会本位、公民本位为理念,以持久的和良好的激励制度为平台,在政府工作目的、内容、程序和工作方法上用公开的方式给公民、组织和社会提供有效的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政府。

二、当前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一)当前我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文化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要求,现阶段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体制已经暴露出一系列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多头执法与管理缺位并存。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个局原有的执法机构自成体系,相对独立,各有一套管理队伍和执法装备。由于政出多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相关部门在文化行政执法方面职权不明、职责不清,造成有利的事争着上,无利、难管的事互相推委扯皮。这样,不仅导致重复管理,职能交叉,既浪费财力物力,增加执法成本,也存在管理上的脱节和空白,管理效率明显低下。

2.执法主体地位不明确。虽然文化市场稽查队伍初具规模,但是文化市场稽查权还没有能从法律上取得一种独立的地位,同公安、工商等部门的执法权的区别,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一些地方至今仍然是管理与执法一体,没有设立专门的文化市场执法机构。有的地方虽然设立文化市场执法机构,但没有纳入公务员序列,而是事业单位甚至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执法经费没有保障,结果滋生了许多弊端。

3.执法制度不健全。虽然制定了《文化市场稽查暂行办法》,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提供了基本的程序,各级文化市场管理部门也制定了许多有效的执法制度,但是,离依法行政的严格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尤其是《行政处罚法》的实施,对文化市场的执法提出了新的标准,与之相应的处罚制度、听证制度、复议制度等等在文化市场的执法领域还没有来得及建立起来。

4.执法队伍薄弱。文化市场稽查队伍整体素质仍然不高,人员结构不合理,执法人员对法律内在精神缺乏正确认识,如教条主义,法律工具主义,把法律作为创收、谋取部门利益的工具,为罚款而罚款、为执法而执法等;个别行政人员的法治观念较差,依法办事的观念还比较淡薄,甚至还存在着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甚至破坏法制的现象,有的缺乏民主意识等等,同文化市场的执法要求不相适应。

(二)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执法理念不到位。从深层矛盾上探究根源,在于执法理念不到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依法行政的原则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执法实践中,存在”重文件轻法律”和”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律观念。非常容易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故行政处罚行为必须依法实施。

2.文化市场的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是指中央和地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业、事业的隶属关系对人财务管理权限的划分,计划管理的职责以及管理文化事务活动的制度。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是我国文化行政管理体制中一个体系。文化市场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市场体系,它超出了部门和地区的界限,这既是文化市场的本质规定性之一,又是它具有社会进步意义之所在。目前在我国文化市场执法中存在着条块分割,分兵把手的弊端,人为的割裂了统一的市场,造成政出多门,相互制肘,妨碍了政府执法力度和管理职能的实施。

三、基于服务型政府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模式创新

(一)重塑政府管理理念,树立全新的服务行政理念

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管理观念的转换是政府转变管理职能、规范政府行为、调整管理方式的首要条件。服务型政府建设就是要使政府公共行政从更多地强调“特殊集团”的意志到更多地强调社会公众的意志;从公共行政活动以政府自身的规则为导向到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依归;从强调公共行政对直接维护政治统治的工具性作用到强调对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性作用;从强调公共行政活动对上级负责到强调对社会公众负责,建立和发展广泛的社会公共责任机制。服务行政谋求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更谋求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发展公共责任机制。[2]将“服务”作为一种精神注入政府职能定位和政府行政之中,使政府成为服务主体,成为平易近人、脚踏实地的服务者。

(二)完善立法是健全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

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实践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法律法规体系。从法规形式上看,它应在文化大法的基础上,制定各种基本文化法律和与各种基本法律配套的文化法规。社会主义现阶段的文化市场建设,急于要制定的基本文化法律之一的是《文化市场管理法》。这一基本法律将对我国现阶段文化市场的性质、地位、作用、发展趋向、目标,文化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管理者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的职责等作出规定。有了《文化市场管理法》,还需制定与其相配套的各种法律规范,这类配套的法律规范,涉及的方面最多,数量最大,是文化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建立高素质文化市场执法队伍

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组织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执法队伍,要坚决惩处法制队伍中的腐败分子,以保证文化执法队伍的廉洁度,要加强法制和完善群众监督机制,发挥舆论优势,发动全社会对文化市场以及市场主体的积极有效地监督。

(四)完善文化市场的执法程序

与西方社会相比,我国由于长期受重实体轻程序思想的影响,体现在执法中重解决实体问题,而忽视对管理程序的规范。因此,要特别重视完善文化市场执法程序法治化建设,以保证执法行为的公正和严肃性,便于群众和有关国家机关的监督。[3]行政程序法治化是文化市场行政行为产生法律效力的必要条件。在具体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实体合法,更要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和《文化部文化行政处罚程序》的规定。

(五)建立文化市场执法责任制

实行文化行政执法责任制是实现文化市场有效执法的重要举措。执法工作的好坏,关键是要有一个促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执法的机制,用机制来约束执法行为。实行执法责任制是这个机制的重要环节。首先,实行文化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文化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明确执法权限和岗位责任,量化执法标准,严明执法程序,制定监督检查考核办法。通过实行执法责任制,增强文化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推动法律正确、合理地实施,从而全面提高文化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水平。其次,实行执法违法追究制度,就是对执法违法的文化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通过查实认定,根据其执法违法的性质和情节,依法追究其相应的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通过实行执法违法追究制度,促进文化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不断提高素质,正确行使权力,防止权力滥用。最后,实行领导负责制,就是各级文化行政机关的领导要对本机关的文化市场依法行政情况全面负责。通过强化领导责任,提高领导对文化市场依法行政的重视程度,防止来自领导对文化行政执法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的庇护、推委等的不当干预。

(六)加强执法监督建设是实现文化市场法治化管理的保障

强化监督是完备的法治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完善执法监督法制,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监督:首先是强化法律监督。要用法律来审查管理部门的执法活动是否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执法,执法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同时,也要依法来观察经营者是否依法经营。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使管理者依法管理,经营者依法经营。使管理工作和经营活动都纳入法制轨道。其次是强化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文化行政执法外部监督体系中的一个基础环节。舆论主体在法律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等舆论工具来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和看法,也就是广泛地、公开地、有针对性地揭露管理工作和经营活动中的缺点,从而监督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改正这些毛病。最后是强化群众监督。文化市场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和经营者的经营活动,都是在社会生活中面对广大群众进行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是否依法办事,群众是最清楚的,因此欢迎群众参与监督。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作义务监督员,请他们出谋划策。实现群众监督有奖制度,设立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使管理行为和经营活动,都受群众的监督。

参考文献:

[1][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张成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7.

[2]蔡立辉.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行政模式的转换[J].中山大学学报,2002,4.

[3]刘玉珠、柳士法.文化市场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石银)

作者:郭 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机场行业战略管理会计论文下一篇: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