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读后感终稿范文

2022-06-26

第一篇:鼠疫读后感终稿范文

《鼠疫》读后感终稿

读书报告——《鼠疫》

10级 汉语言文学双学位班于 强102123144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他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童年生活交织着严酷的贫穷与简单的快乐,因为加缪自己曾说:“我曾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

加缪在他的作品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不但以自身实力推动了法国存在主义流派的极大发展,还对本国乃至世界无数读者的精神起到了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力,他被尊为“欧洲知识分子的良心。”而《鼠疫》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故事为我们讲述了鼠疫突然毫无征兆地降临到了一座平凡甚至有些丑陋的城市里。开始只是老鼠成批地死去,人们只是感到奇怪但并不恐慌,继续过着忙碌的生活,一心想着怎样赚钱。后来当瘟疫在市民中也蔓延起来,不断地夺走人们的生命,里尔医生坚决要求采取预防措施时,省长、里夏尔等医生仍只是更多的关注这究竟是不是一场鼠疫,好像确定鼠疫与否才是目前最紧要的事情,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人们的生命随时受到瘟疫的威胁。直到瘟疫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政府才迫不得已地宣布了这是一场鼠疫,全城实行封锁。然而,被隔绝起来的市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但不管他们的选择是什么,他们此时都被看作一个集体,要么一起战斗,要么一起死亡。故事大概就是这样,鼠疫中主要是人的心理活动描写比较多,情节不是很强。

《鼠疫》是加缪获得1957 年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提名作,这部杰作以其“简洁、明晰、纯净”的独特艺术风格完美地诠释出了作者深邃的哲学思想。虽然加缪一直拒绝被贴上“存在主义”的标签,然而无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是这流派当中的主力,我们从《鼠疫》当中自然可以看出这一鲜明特色。法国存在主义致力于通过表现世界的荒诞性,来还原现代人生存的真实处境,反映出人在这种状况下的思想情绪、精神危机,以从中提炼出人的本质。因此生存处境就成了他们必须把握的“现象”。在《鼠疫》中,我们能够看见“荒诞”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法国莫里斯布鲁埃兹埃尔曾认为《鼠疫》是一部矛盾的作品。其矛盾又两个方面,一是既认为人类的荒诞处境是宿命的,不可改变的,却又认为人必须勇敢的反抗荒诞,以获得幸福;二是小说的荒诞内容与其载小说形式的传统审美价值之间的一致性。

我总结《鼠疫》中有两条主线反映加缪哲学思想。

一、市民宿命论——荒诞存在主义的展现

加缪在《鼠疫》中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发生在一个小城里的恐怖的灾难,人类在灾难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与卑微,生命又是如此的脆弱不堪。在鼠疫发生时候,有位巡夜老者说:“要是一次地震就好了,一场剧烈的震动之后,人们也就不谈了。点一下多少人死了,多少人活着,事情就完了。但是这该死的瘟疫,就

是还没有得病的人心头也摆脱不了它”

对待市民,我能用的是一串鼠疫发生后他们的心情心情变化来概括。奇怪、担心 死老鼠出现到几百只 震惊 看门人米歇尔的死 恐慌 不信任的惊恐 死亡人数大增 沮丧、沉默流放感无视一切—强烈的生活欲望进入鼠疫境界

进入鼠疫境界时,这境界越是平淡无奇,对他们的影响也越大。没有一个人还有什么崇高的情感,大家的情感同样平凡单调。剩下的人中不是喝喝酒,就是照料病人;不是无精打采,便是精疲力尽;不是把卡片归桂档,就是听听唱片。大家都彼此彼此,已不再挑这拣那的了。鼠疫将辨别优劣的能力一扫而尽,这点可以清楚的看出来。没有人在购买衣服和食物的时候再计较质量,来着不拒,一概接受。

《鼠疫》形象地反映他那个时代的人一些深刻的矛盾。这部小说在艺术风格上也有独到之处,而且全篇结构严谨,生活气息浓郁,人物性格鲜明,加缪坚持个人主义的立场,认为个人应置于一切的首位,是荒诞社会主义的体现;但在发现强调“个人绝对自由”的存在主义并不能解决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矛盾时,加缪终于回到传统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中去寻求解答他一直在苦思冥想的“人类的出路在何处”的问题。

二、为集体利益反抗者形象——加缪思想发生转变的标志加缪和萨特两者荒谬意识重大区别在于萨特强调行动,而加缪老在犹疑不定。他们都反对虚无,宣扬反抗,然而加缪的反抗和萨特的反抗是不同的,加缪的反抗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即不在于你怎么做,而在于你怎么想,有点精神胜利法的味道,但这种办法使反抗成为一种绝对可能的东西。在他的小说中,除了《鼠疫》外,行动几乎没有什么意义,《鼠疫》被看做是加缪思想的转变。

其次,真正能够代表加缪理想的,是塔鲁、里厄和朗贝尔等一批勇于反抗的鲜活人物。他们并非什么拔高的英雄,正如里厄所说:“人类的得救,这个字眼对我说来太大了。我没有这么高的精神境界。我是对人的健康感兴趣,首先是人的健康。”

故事的主人公是里厄医生,同时在作品的最后,里厄承认自己就是故事的叙述者,他坚持着以一个客观见证人的语气来做记录。他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关心人们的生死,关注他人的幸福,并且在鼠疫这场灾难中献身于自己的事业之中,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在一开始,里厄就能用理性来分析灾难,他甚至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危与远在他乡身患重病的妻子,他想的只是怎样能挽救人们的性命。他在无形当中反抗着这个荒诞的社会。

塔鲁向里厄提出组织志愿防疫队的计划。为的是让那时城中的那些冒着生命危险的人说,他们要确定的是:他们是否已被卷入鼠疫,以及应不应该同鼠疫作斗争。从此,斗争的同道者被组织起来开始行动。

老卡尔斯特满怀信心,使出全部力量,就地取材制造血清。最后鼠疫消失也不知是否是这血清的功效,但医生们采取的种种措施的确使鼠疫遭到了围攻。

市政府的一位年老的小职员格朗。朗格一生中都在追求着自己能作为一名作

家而出名,他一直反复研究着一句话:在五月的一个美丽的清晨,一位苗条的女骑士跨着一匹华丽的骝牝马的花丛中穿过树林小径……幻想着有一天出版社的人对他“脱帽致敬”,我想应该是他对前妻的思念。现在也进入了鼠疫队的工作,担任秘书。

较上面这些人,更应该提到的战士是朗贝尔。这个年轻的记者为了采访而偶入奥兰城,当鼠疫爆发被困此城之初,他一心只想着如何离开这儿去和未婚妻团聚。因为对于身为异乡客的他来说,这座陌生的城市并未与他有过同呼吸共命运的交集和重叠,他不过一个偶然的过客,甚至和此城的人都未曾有过深入的了解和来往。所谓的“共同利益”于他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如果要因之而抹杀个人的幸福,无疑是对人道主义的背叛。就如书中所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值得人们为了它而舍弃自己的所爱。”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当真切地体验了此地民居的甘甜苦辣、亲眼目睹了塔鲁、里厄一行人的勇气和无私,尤其是得知里厄同样与妻子默默忍受着离别的无奈与凄楚之后,他的内心开始一点点犹豫、面临着前所未有过的挣扎。在最后也是仅有的一次逃生机会迟迟而来的时候,他选择了留守,投入到鼠疫防疫队里来。

在这座城市中,尽管每个人的观点不同,但对生活的希望、对生命的留恋却是共同持有的。在鼠疫的笼罩下,加缪不再像在《西西弗的神话》中那样只是一味地强调个人的命运,因为“个人的命运已不存在了,有的只是集体的遭遇,一边是鼠疫,一边是众人共同的感受。”因此,才有了那样一群以里厄医生为首的反抗者。作为反抗的英雄,他们不再只是关注个人的安危与命运,而是努力找寻克服鼠疫以拯救大家的办法。就如塔鲁为了斗争鼠疫而最终献出了生命,就是这些勇敢的个体解救了了整个奥兰的市民。这就不同于局外人那么逆来顺受,事不关己,可以看做是是加缪思想的转变标志。

三、《鼠疫》是一本寓言式的小说

当然《鼠疫》也是一本寓言式的小说,这是第二个观点。“鼠疫”也并不仅仅指一场可怖的瘟疫,而且有多重更深刻的含义。首先,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毁灭性的恶时,所作出的种种与道德相关的不同的选择,有逃跑,有逃避躲避,有积极战斗,有宣扬宗教思想的言说者等等,“鼠疫”在这里代表的是一种“恶”的象征。而且,这是一部二战期间写成的小说,此时的法国正处于被占领的时期。加缪创造这样一部小说,正是想表达他对战争的看法。因此“鼠疫”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法西斯势力。鼠疫,意味着痛苦、流亡、死亡、分离、恶势力等,而正是这些构成了人们的命运。

《鼠疫》带给我最大的启迪便是,人既然活着,就不能没有灵魂,不能只是从早到晚忙着挣钱,而忽略了最可贵的感情,不管是亲情还是爱情。其实,奥兰城不也正是代表了我们现在生活的城市。人们每天忙碌,不对任何有关自己生活之外的事情抱有幻想,更不用说理想了,早已被生活所磨灭,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所以正是像加缪所说的:“每个人都患有瘟疫,无人能幸免。”虽然我们作为个人无力改变这种现状,但是我们可以像里厄医生一样,去蔑视这一切,这也是一种反抗。人的本质和价值是自己进行选择的,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这一切,去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第二篇:《鼠疫》读后感

浅谈《鼠疫》

李小诗 200900610080

加缪在《鼠疫》中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发生在一个小城里的恐怖的灾难,人类在灾难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与卑微,生命又是如此的脆弱不堪。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心情十分沉重与压抑,不禁由此想到了电影《2012》。这部电影似乎触及到了人们内心中对于灾难的真正恐惧,虽然与电影大红大紫已经时隔两三年之久,但是电影中的许多片段早已深入人心,甚至使得许多人都对世界末日深信不疑。我想,致使人们恐慌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世界上的灾难确实越来越多的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旦灾难真正降临,作为人类的我们,到底还能做些什么呢?

阿尔贝﹒加缪是法国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童年生活交织着严酷的贫穷与简单的快乐,因为加缪自己曾说:“我曾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他的作品是荒谬的,却有深刻的内涵,充满了对自由、对人生的反抗精神。而《鼠疫》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故事为我们讲述了鼠疫突然毫无征兆地降临到了一座平凡甚至有些丑陋的城市里。开始只是老鼠成批地死去,人们只是感到奇怪但并不恐慌,继续过着忙碌的生活,一心想着怎样赚钱。后来当瘟疫在市民中也蔓延起来,不断地夺走人们的生命,里尔医生坚决要求采取预防措施时,省长、里夏尔等医生仍只是更多的关注这究竟是不是一场鼠疫,好像确定鼠疫与否才是目前最紧要的事情,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人们的生命随时受到瘟疫的威胁。直到瘟疫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政府才迫不得已地宣布了这是一场鼠疫,全城实行封锁。然而,被隔绝起来的市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但不管他们的选择是什么,他们此时都被看作一个集体,要么一起战斗,要么一起死亡。

故事的主人公是里厄医生,同时在作品的最后,里厄承认自己就是故事的叙述者,他坚持着以一个客观见证人的语气来做记录。他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关心人们的生死,关注他人的幸福,并且在鼠疫这场灾难中献身于自己的事业之中,是一个人道主义者。这一点与《局外人》中的主人公是很不同的,莫索尔有的只是对世界上所有的一切的冷漠。在一开始,里厄就能用理性来分析灾难,

他甚至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危与远在他乡身患重病的妻子,他想的只是怎样能挽救人们的性命。我想,里厄医生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他是不信仰宗教的,甚至是反对宗教的。在最初发生鼠疫时,帕纳鲁神甫在布道中声称,恐怖的鼠疫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是为冥冥之中的神明意旨服务的,他一正言辞地说:“我的兄弟们,你们这是罪有应得!”从这可以看出,神甫坚信人类有罪和上帝的伟大。但当里厄和神甫共同目睹了一个小男孩在死前遭受的痛苦的折磨后,里厄终于正面的对宗教信仰进行了蔑视,他对神甫狠狠地说:“啊!那个孩子,他是少是无辜的,您很清楚这一点。”以及“我到死都不会去爱这个连孩子都要遭受折磨的世界。”里厄的这种对宗教的厌恶反应,其实正是加缪对于宗教的观点。加缪认为,宗教是一种自我欺骗和消遣形式。

里厄除了是一个反神论者,同时还是一名积极的反抗者,他在无形当中反抗着这个荒诞的社会。在作品当中,我们可以从多处地方看到,有人将里厄称之为英雄的时候,他本能的是拒绝与反抗,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一位英雄,他只是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只不过是应该做的,是他的职责所在,而没有必要使之上升到英雄主义的高度。加缪在书中写道:“是的,如果人们确实坚持要指出他们称之为“英雄” 的榜样和模范,如果这个故事一定要有一个这样的英雄的话,那么作者就推荐这位无足轻重和甘居人后的人物。此人有的只是一点好心和一个看来有点可笑的理想。这将使真理恢复其本来面目,使二加二等于四,把英雄主义正好置于追求幸福的高尚要求之后——而绝不是之前——的次要地位。”而这位人物只是市政府的一位年老的小职员格朗。我想加缪之所以将朗格视为英雄,是因为朗格一生中都在追求着自己能作为一名作家而出名,他一直反复研究着一句话,幻想着有一天出版社的人对他“脱帽致敬”。从中我们能看出加缪把英雄主义置于追求幸福的高尚要求之后。

当然,《鼠疫》是一本寓言式的小说,“鼠疫”也并不仅仅指一场可怖的瘟疫,而且有多重更深刻的含义。首先,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毁灭性的恶时,所作出的种种与道德相关的不同的选择,有逃跑,有逃避躲避,有积极战斗,有宣扬宗教思想的言说者等等,“鼠疫”在这里代表的是一种“恶”的象征。而且,这是一部二战期间写成的小说,此时的法国正处于被占领的时期。加缪创造这样一部小说,正是想表达他对战争的看法。因此“鼠疫”在某种程度

上也代表着法西斯势力。鼠疫,意味着痛苦、流亡、死亡、分离、恶势力等,而正是这些构成了人们的命运。

《鼠疫》带给我最大的启迪便是,人既然活着,就不能没有灵魂,不能只是从早到晚忙着挣钱,而忽略了最可贵的感情,不管是亲情还是爱情。其实,奥兰城不也正是代表了我们现在生活的城市吗?人们每天忙碌,不对任何有关自己生活之外的事情抱有幻想,更不用说理想了,早已被生活所磨灭,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所以正是像加缪所说的:“每个人都患有瘟疫,无人能幸免。”虽然我们作为个人无力改变这种现状,但是我们可以像里厄医生一样,去蔑视这一切,这也是一种反抗。人的本质和价值是自己进行选择的,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这一切,去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第三篇:《鼠疫》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由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写的名字叫《鼠疫》的书。它主要讲的是:在一个叫奥兰城的城镇里,一位名叫贝尔纳.里厄的医生从诊所出来的时候踢到了死老鼠,不久那里就发现了鼠疫。

本来医生发现了鼠疫,也知道鼠疫的危险性,他完全可以逃跑,可他却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如果他走了,整个城镇就会恐慌。医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天职让他冒着生命危险留了下来。最后,经过医生的努力和市民的配合,最终战胜了鼠疫。

2020年鼠年春节,我们也面临着类似的传染病,虽然这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先发生在武汉市,但短短一个多月就扩散到全国各地,感染者达数万人。情况跟鼠疫描述的很相似。在这危险的时刻,我们的医生也挺身而出冲锋在第一线,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可能被传染的危险,勇敢地跟病毒作斗争,守护着无数病人。现在科学的进步也为抗击传染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方法,最近不断传来病人康复出院的好消息。我们相信有这么多专业的医生和专家,伟大的中国人一定能打赢这场阻击新冠病毒肺炎的战“疫”。

第四篇:《鼠疫》读后感1000字

418班 赵若菡

死亡,一个严肃而不得不面对的话题,任何人都逃不脱的命题。也许,我们一生所有的修行,都在为好好的面对死亡做准备。当今人的奇怪之处,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过。

我佩服加缪总能在小说中有哲学的思考和追问,用一个揪心的故事来提出思辨性的主题,这大大增加了文学艺术的深度。加缪是“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可读《鼠疫》我完全没感受到荒谬,故事真实入骨啊。

灾害肆虐,人类的无助显得特别突出,人的伟大和无私抗着灾难。这是寓言,至于他的象征意义,什么纳粹主义,我能力有限未能理解。

对一个生活在和平年代、身体康健的人来说,他怎么能对死亡有那么清醒和深刻的认识!原来他学过哲学,原来他得过肺病......读这本书,你能闻到鼠疫的味道,闻得到空气中飘荡着的不安,灾难真是对人类的惩罚和考验,而人,通常是经不起考验的。

这原本是一座普通的城市,如同别处一样,“这座城市既无美景,也没有草木和灵魂,最终似乎让人感到安宁,在这里的人终于可以进入梦乡”“大家没有时间,缺少思考,不得不相爱而又浑然不觉。”

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是头等大事。巨大的冲击下,恐惧控制着每一个人,成为生活的主题情感;你原先牵肠挂肚夜不能寐的事情全都变得微不足道了,保命才是根本。

在“鼠疫”袭击的城池中,里厄医生、朗贝尔、塔鲁、科塔尔、格朗,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不困惑也不叹息,对灾难决不妥协的英雄里厄,想要成为生人的塔鲁,时而动摇时而坚定的朗贝尔,跟鼠疫气味相投的反面人物科塔尔,生活规律而毫无活力,希望活得越久越好的老气喘病患者。积极的、负面的、逃避的、投机倒把的、顽强抗争的,人物是五花八门的。动摇是短暂的。反抗是永恒的。

可贵的是,作者弘扬了灾难中的积极心态。人活得就是一种态度。小说对氛围的营造、故事情节的塑造,人群的恐惧心里和行动,非常到位。他们一开始还在期盼,“他们没有失业,只是在休假”,他们寻求宗教的庇护。慢慢,人也会麻木,人心似乎变硬了。

“最初我们内心逃出来有血有肉的肺腑之言,无不丧失其内涵,变成空洞的词语了,”形同漂泊的幽灵,想要汲取点力量,也只能接受扎根在痛苦的土壤里了。“摆脱这种无法忍受的休息,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想象的空间,重新开动火车,让顽固保持沉默的门铃每小时都重复鸣响。”

鼠疫的传染性不容忽视。自我救赎和压抑,对周围人的怀疑和躲避,商店停止营业了,除了醉汉,没有人欢笑了。所有人都背对背以免相互传染。

灾难结束时,几个月以来,他们每人守护心灵而积存的生命里,现在要在这一天中耗尽,真把这一天当作他们的幸存之日,等到明天,生活本身才能倍加谨慎地开始。

在所有人物中,我喜欢格朗。他很可爱、鲜活、接地气,内心丰富而气质高贵,尽管他不过是个卑微的小职员。“每次提起他写的书,他都羞羞答答。”

他有点实际,又有点看似可笑的理想,他活出了我们普通人最好的生活方式。他对生活充满热情,他爱自己的妻子。

我从头到尾都充满耐心和热情,我想要知道人物的命运。我想要确信好人有好报。

整个城市没有阳光,光芒在英雄的心里。

鼠疫最终结束了,你可以说它是被战胜了,也可以说它自动告退了。

“也许有一天,鼠疫会再度唤醒它的鼠群,让它们葬身于某座幸福的城市,使人们在再罹祸患,重新吸取教训”。

第五篇:《鼠疫》观后感

在灾难中,人们会变成什么样?

如果我把灾难比作一个舞台,那就过于不近人情并且矫揉造作。但我只想表达一个含义,在灾难当中,人会集中爆发出过量的情绪及情感,过量到变形、扭曲,让寻常时的自己感到费解和不安。

可是除了情绪以外,我们还能得到什么呢?

里厄医生说,也许赢得的只是认识和回忆。初看上去很简单,但仔细想想其实做到这两样也很艰难。

她说我无知和傲慢。我感受到刺痛并恶语反击,结果致使我伤了她的心,致使这段亲情再次受到创伤。我生气,气到口不择言,到现在还有些愤怒,但又逃脱不开心中的懊悔和愧疚。因为如果我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那么我承认,我确实存在着自负,傲慢在我身上以不轻易发表言论掩饰,以不参与反驳辩论遮盖,但它始终如同一颗疖子般在我心上长着,稍一触碰便疼痛难忍,乃至恶心发慌和难以遏制的愤怒。

傲慢阻止人去认识。要么是因为觉得该事物本身不用去了解,要么是因为觉得对它的认识已经足够。不论哪种,在一些情况下也许不见得会有什么危害,但要警惕另一些更为危险的情况。

而回忆,我们真的能直面回忆吗?真的能够尽量客观地回忆吗?灾难过后,至少有一些人是更愿意回避这些记忆,甚至全盘否定。就像书里描写的那些贪于解放之后的情欲欢乐的男女一样,他们否定屠杀,否定摧残,否定恐惧和绝望。

那些友情、亲情、爱情的回忆,则是我们难得的财富。

得到认识和回忆,也许真的是也是一种胜利,作为一个人的、某种意义上显得悲剧性的胜利。

而这些人组成的这场战斗,也是一出悲剧性的胜利。悲剧性是因为人们没有战胜鼠疫。而胜利在于人们也没有全部倒下,不论是肉体还是精神。然而这不倒下的含义不在于高深的、伟大的、英雄般的人类之爱,而在于不同的人的追求。

帕纳鲁神父选择了一心一意的相信,他被迫走向死亡,却运用信仰使这被迫变为主动;塔鲁拥有对生命的爱和同情,他观察并试图理解着人们,似乎一直在以一位冷静、出色的观察者形象示人,但其实到最后反而觉得他也同样的迷茫,甚至更加迷茫,因为正如里厄医生所说,他试图追求的是超越人类的、连他自己都不清楚的东西,他看不到希望,所以总不得安宁,所以试图在奉献中去求得安宁。

这类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因为他们透露出的,并非那种大开大合、以一当十的豪勇,或是为理想奋勇向前的坚韧。他们因追求而迷茫、怀疑、苦痛,大多数时候无能为力,但还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就像加缪的另外的文章所讲的西西弗。他们的行为,无论是布道还是做防疫隔离,与他人无多大区分,所以是他们的追求为他们镀上了一层神性的悲剧,而不是他们的所为。

而其他人呢,其他的战士们则更加的朴实。格朗投身在自己的创作上,日复一日纠结着每一个词句(他多具备一位出色作家的苛刻性),即使鼠疫也没能改变他对此的执着,而只是带来了一些干扰。他以公务员的踏实可靠兢兢业业完成了抗争中需要他做的工作,然后继续着他个人生活中的热情。朗贝尔想方设法地要出城去与爱人团聚,他一直反对抽象的观念,认为个人的幸福才构成社会的幸福,但他仍在最后一刻留了下来,他是因为什么大爱或追求吗?不是,而是慢慢感觉到这也是自己的事,是自己应该去帮助的事。奥东法官,这位古板的猫头鹰在失去儿子以后默默去当了志愿者。他没有大爱,也未有笔墨写他对旁人的关心同情,他只是做了觉得自己应该做的事。

这些人,他们不存在超越自身的愿望,如果说帕纳鲁神父和塔鲁是朝着一个未可知的顶点推石头,那么这些人便只是和其他人一起推石头,只看着眼前的石头,可能还会看着身边的人,但他们并不关心顶点。

至于里厄医生,我说不好他到底是哪一类人。他出于生计行医,曾憎恶大自然无情的秩序加诸病人的痛苦和死亡,他明白这秩序不可违逆,但他仍要救治当下的病人,他明白这场战斗是无休止的失败,但他说这不是放弃的理由。他和格朗等的区别是,他知道那未可知顶点的存在,也知道他可能永远都无法到达那个顶点;而他和帕纳鲁神父以及塔鲁的区别是,他让自己只关心石头。

石黑一雄说:“从我的世界观来看,我认为人们无论承受怎样的痛苦,无论遭遇怎样的悲惨经历,无论如何不自由,都会在命运的夹缝中求生,接受命运给予的一切。人们不懈奋斗,努力在如此狭小的生存空间内寻找梦想和希望。这类人始终比那些破坏体制、实施叛乱的人更令我感兴趣。”

茨威格说:“我不愿意站在那些所谓的‘英雄’那边,总是在被征服者身上看到他们的悲剧。”

而加缪的这本书,也是这些理念的集中体现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文艺演出策划书范文下一篇:物流行业的法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