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发展内涵

2022-08-03

第一篇:文化引领发展内涵

文化引领 质量立校 内涵发展

——记蓬勃发展的某某市某某学校

近年来,某某市某某学校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质量中心,坚持宏观指导、底层突破、督查落实、突出实效的工作方针,不断强化制度管理、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积极创新工作思路,逐渐形成了“文化引领、制度约束、情感激励、物质奖励、团队创优”的管理模式,打造了一个“风正气顺干劲足,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办学平台,有力促进了学校教育和谐发展。

一、尚高雅文化之气,塑和谐校园之魂

文化是学校的根本,是立校的灵魂,是学校实施品牌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某某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厚植了多彩的育人文化。

在精神文化方面:一是办学理念务实前瞻。“一训三风”、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学生培养目标、校歌、校徽等厚重丰满,共同拓展了学校、干部、教工和学生四个层面精神内涵。二是各种制度规范完善。各项工作责任明确、目标清晰,制度管人,机制管事。三是社团丰富多彩。拥有音乐、体育、美术、文学、手工、科技六大类型的活动社团,且有合理的运行机制。四是育人手段绿色现代。完成了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高效利用校园网,服务教学,弘扬正气。

在物质文化方面:一是基础设施丰厚完备。教学设施齐全,通过某某市标准化学校、现代化学校、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等达标验收工作。二是育人环境和谐优美。校内建筑宏伟壮观,整体布局和谐优雅,被评为山东省花园式单位。三是人文环境典雅浓

1 郁。楼宇、道路、假山、水系、花木等进行了文化建设,形成了立体性、模块化基本格局。一花一草会说话,一墙一壁能育人。

二、扬“三名”工程之帆,走内涵发展之路

“三名”工程即名师、名生、名校工程。内涵发展对学校来说,主要涉及观念、管理、教师、学生和课程五个方面的因素,其中教师和学生作为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实施“三名”工程,是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关键。

在名师培养方面:一是形成了一套适合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机制。二是加强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三是通过月度人物评选工作,推出了一大批思想品德过硬、专业知识过硬、教学经验过硬的教师,纳入了某某学校首届名师培养轨道。在名师培养工作的激励带动下,学校现有320余名教师获某某市级以上各类荣誉称号,有260余人在某某市级以上教学活动中出示过公开课、优质课。

在名生培养方面:一是下大力气抓了尖子生培养工作,引导鼓励尖子生参加全国学科竞赛,提高国内外一流大学升学率。近年有一大批学生脱颖而出,继获得市理科状元“四连冠”之后, 今年高考,尖子生表现依然熠熠生辉,自主招生获重大突破。理科……理科670分以上全省508人,我校有5人; 文科620分以上全省有325人,我校有6人。二是抓了特长生培养工作,通过缤纷大课间、六大学生社团,让学生的爱好特长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发展。本学期,在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31名参赛学生全部获奖,其中某某市一等奖16人;在“圣陶杯”等全国作文大赛中,获1等奖3人,2等奖6人,3等奖14人。

在名校建设方面:一是扎实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积极创造条

2 件,争创山东省规范化学校;二是在办学质量、办学机制和特色发展等方面有显著突破,致力于争取用3-5年时间,打造某某市区域名校。目前,我校已被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某某大学确定为“优质生源基地”,被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确定为教学合作学校。学校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餐饮安全示范单位”“某某市现代化学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等160余项荣誉称号。

三、铸团队管理之剑,凝学校执行之力

团队管理是管理的高层次,是学校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加强团队建设,就是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结成管理工作共同体,荣辱共担,整体推进,提高管理工作执行力。

学校根据自身情况,按照决策、执行、监督三大管理模块,设置了指挥决策团队、高中管理团队、初中管理团队、后勤服务团队、群团综合团队、监督检查团队六大团队。实施分口管理,分权负责,协同作战,将工作全覆盖,实现集体创优。

团队建设推行以来,初步收到了以下效果:一是在执行层面,把干部、教师、学生三股力量拧成了一股绳,把教师和学生两个团队的力量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形成了大张旗鼓抓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在监督层面,将学校和社会各方力量充分利用起来,促进了民主办学,实现了有效监督,合作共赢。三是在决策层面,实现了民主科学决策,从而促成学校人、财、物与时、空的合理搭配,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力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四、立“三本”建设之基,博教学工作之实

“三本”即生本、师本和课本,“三本”工作是教学的“命门”。

3 某某学校立足“三本”,以关键举措,实现教学质的飞跃。

以课堂为本,扣紧教学的关键节点。如果高考是战场,课堂就是演兵场,教学活动就如同沙场点兵,各个环节必须一一落实,才能迸发出师生的精气神,在“合练”中达到预期效果。工作中围绕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突出落实了七个关键节点,即课堂“七要点”: 激发兴奋点,找准切入点,抓住中心点,突破疑难点,理清知识点,培植发散点,明确得分点。

以学生为本,下足导学的实战功夫。教学工作,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会,会是为了用。在高中学段,检验教学的最终标志是决胜高考—展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学工作要取得良好效益,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功能,就必须在导学上下足功夫。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方面举措,即导学“三讲”。一是讲“实”。所谓“实”,是指学生课堂导学“三落实”,即过程落实、时间落实和知识点落实。二是讲“巧”。所谓“巧”,是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使用“巧劲”,使学生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三是讲“好”。所谓“好”,是指做好学生学习氛围塑造和情绪心态调整两方面的工作,最大限度唤醒和培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以教师为本,完善助教的外围举措。教学工作,学是主体,教是主导。教师的“导功”如何,责任心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科教学的成败,是保障教学工作的决定因素。因此,完善助学的外围举措,就是要让所有教师尽快地成功、成才、成名、成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助推教学向更高的台阶迈进。工作中,主要开展了以下四方面活动,即助学“四教”。一是“能教”, 通过基本功大比武和“三课”评选活动打造教师教学上的硬功夫。二是

4 “会教”,通过以师带徒和多样培训,更新教学理念,修补了教法“短板”。三是“实教”,所谓“实教”,就是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教出成绩,教出成效。四是“乐教”,通过缤纷大课间、幸福一节课为教师“续航”增力。

“三本”工作的深入落实,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今年高考,我校创新班全部学生超过自主招生分数线。其中理科“千里行创新班”学生平均分 642分 ,超自主招生线 127 分;文科“国农创新班”学生平均分591分,超自主招生线 62 分。普通班达线齐头并进,本科达线创历史新高。今年参加高考学生1316人,本科达线1194人,达线率90.73%。无论文化课的理科还是文科,无论一本还是二本,我们学校均超额完成教体局下达的任务数。

质立而文随,本立而道生。面对教育变革新挑战,某某市某某学校将继续坚持文化引领、质量立校、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拼搏向上的团队精神、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向着更高更优的教育理想迈进。

第二篇:校园文化引领乡镇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考

——“华中师大禄丰县教育管理干部提高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

禄丰县旧庄小学蒋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 引领 乡镇学校 内涵发展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华中师范大学禄丰县教育管理干部提高研修班”学习。聆听诸多专家的教诲,尤其对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叶显发副教授《学校文化建设与内涵发展》专题感受颇深。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构建“文化育人”的管理模式起到极大的引导作用。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健康人格养成的重要力量。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学校,规模小、校点分散、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不完善„„校园文化如何引领乡镇学校内涵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怎样进行探索和实践?

结合在华师的学习和我校的实际,我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

一、什么是校园文化

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只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创建与引领显然是不行的。

比如:在墙壁上写写画画,让墙壁“说话”;在校园里做一做宣传栏,扩大对外宣传,重视“宣传广告”之类的“可视性”文化,忽视了校园整体规划、校园绿化、美化亮化等环境文化;在教室里挂一挂名人名言,激励学生;在制度文化建设上,追求“高、大、全”,忽视了制度的“严、实、准”;在精神文化建设上,注重组织“热热闹闹”的活动,忽视了师生个体精神层面真实的需求。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无可厚非。但是校园文化不仅包括物质文化,还有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具有良好校园文化的学校,一进入校园就让人感觉到“书香味”。比如: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张弛有度的墙体文化、精神饱满的教师团队、严慈相济的管理方式、活泼有序的学生活动等等,这些都是校园文化的体现。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探索

1、加强物质文化创建,塑造优美舒心的育人环境。实践证明:优良的校园环境会对师生行为产生正面的影响力,这是毋庸置疑的。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破窗理论”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所以在干净整洁的环境里,一般都不会有人扔下垃圾;反之亦然。

在物质文化创建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宏观上从校园布局规划、科学合理的分区入手,做到“大处着眼”;中观上从墙壁文化、宣传栏、绿化美化、班级文化等方面入手做到规范有序;微观上从垃圾桶的布置,一张桌子的摆放,一片绿化植物的修剪都做到整齐美观,这就是“小处着手”。

乡镇学校很少有富余的资金进行“大手笔”的环境改造,但可以从细微处做起,营造一种“简而不陋”学校物质文化。

例如:我们的宣传栏里,是教师阳光的笑脸和个人的“教育感言”,目的是激发教师对教育的热情;楼道上,悬挂的是学校集体活动和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办公室里,写的口号是:“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以此激励教师提升团队凝聚力;整容镜上的提示语是:“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学校”,警醒师生慎言慎行;班级文化栏里,是师生亲如一家的合影,营造师生和谐友善的班级文化„„

2、强化制度文化建设,营造规范有序的教学环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作用就是“定规矩”。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提高执行力的前提是师生对制度的认可。

例如:我校在涉及教师利益的履职考核、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分配、职务晋升等关键制度上,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提交教职工大会无记名投票通过。站在依法、公平、合理角度设计制度,从起草、修改到定稿都广泛征求教师意见,不搞“口袋里卖猫”。教职工对制度有意见很正常,修改、引导、寻求“最大公约数”就可以了。在讨论制度时候,大家都“没有意见”其实就是“最大的意见”。反之,如果制定制度搞“暗箱操作”,即便通过了、执行了,可能会失去了广大教师的支持与拥护。制度的执行上,我们的理念是:只要领导带头,就没有执行不下去的制度。

比如:学校传统的《考勤制度》中有一项是“高考陪考假”,因与上级要求发生冲突而修改。执行新的考勤制度后,有一名班子成员有子女参加高考,但领导严格执行新的考勤制度。广大教职工理所当然地也会执行学校颁布的其他制度。再如:乡镇学校教师无偿加班工作是司空见惯的事,为了引导教师合理处理工作与家庭事务,所有教师每学年给1天“公假”冲抵日常加班,这样的制度既不违反法规,也合情合理。

3、依托精神文化建设,构建仁爱和谐的工作环境。“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古人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足见学校领导在团队精神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校长对学校的领导,更重要是思想上的引领。领导的作风会对学校的校风产生影响;学校的校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风;学生的学风将影响到社会对学校的评价„„

在学校里,小到一个师生间友善的问好、一个严肃的会风、师生文明的排队用餐习惯、教师用心的作业批改、一个甜美的微笑等等都是学校精神文化体现。“工作中严肃认真,生活中团结活泼”是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原则。如若学校领导在工作中“搞团结”那就是不履职;在生活中“搞严肃”那就是高高在上,目空一切。对待工作失误的同志,单独进行中肯的交心谈话,他会感受到学校的理解与期盼;对待为团队争取荣誉的老师,不妨在大会上当众表扬,他会感受学校的认可。“表扬的话要大声说,批评的话要小声说”这也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体现。

学校的精神文化还体现在管理中的和谐与仁爱。例如:在一次正常的教师考核中,有一位教师对扣分情况有意见,找到学校“反映问题”,情绪颇为激动。虽然当时开学工作很忙,但我用心地倾听了近半小时,倒上一杯热茶,递上一块纸巾„„本以为很棘手的问题,但稍加引导,这位老师平静了,也想通了。试想,如果当时作为学校领导也情绪化,甚至给老师扣上个“无理取闹”的帽子,我想结局肯定是相反的。

总之,校园文化在学校内涵发展中发挥的是“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既要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还要重视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更重要的是重视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让校园文化引领学校、教师向着“正能量”的方向发展,努力实现“以德治校”的目标。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的精神家园”,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乡镇学校的内涵发展将会别有一番天地。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色,不必追求“整齐划一”。和谐的校园文化引领学校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这何尝不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2016/7/13

第三篇:打造作文特色,引领内涵发展

兴化市实验小学 顾兴国

兴化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里下河地区最具典型意义的水乡。水的灵动、文的浸润,孕育出施耐庵、郑板桥、刘熙载等文化名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化文学创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涌现出一批有成就的作家、评论家,如马春阳、毕飞宇、费振钟、王干、顾保孜、庞余亮、刘仁前、顾坚、刘春龙、钱国怀、张学诗、王锐、顾维萍、周飞等四十余位。兴化这一文学现象引起了我国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被称为“里下河文学现象”而加以研究。这是一笔文学财富,也是丰厚的教育资源,无论是对于当代的文学创作,还是对于兴化的学生,影响都将是深远的。兴化又是江苏省高中生作文大赛十连胜县市。万丈高楼平地起,城区小学作文教学功不可没。实验小学作文教学有着良好的渊源,在本地有较大影响,历来师生读书氛围浓,因此,舞文弄墨有较浓的氛围和基础,我市省现场作文大赛特等奖、一等奖获得者中实小学子占一半以上。实小已经在作文教学方面取得不少成果。历年全市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实小一枝独秀。作为全国小学作文教改实验学校,我们的老师树立了大语文观、大作文观,将“快乐作文”作为学校特色来倾力打造,承担了“快乐作文”实验课题的研究,倡导“快乐生活、快乐体验、快乐作文”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作文特色创建12345机制,奏响了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交响乐。

紧抓一条主线

这条主线就是增强学习的作文意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作文是一种表达,是人的一种需要。因此,我们认为,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

这种意识包括表达意识、真话意识、发表意识、读者意识、应用意识。

我们的学生不是缺乏生活,而是缺少发现;不是缺少体验,而是缺少表达的意识。我们的老师不是缺少智慧,而是缺少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作文的意识。

去年,笔者去了四川考察了一个星期。少了一个管头,学生肯定很开心。课代表发短信询问星期天作业,我给她回了短信:就写一篇作文——语文老师不在的日子。回来后发现,

就连后劲生的作文也写得让人感动。期中考试,我们班爆出了不少冷门,六个一百分,其中有三个平时成绩中下等的学生破天荒地考了100分,而平时有数学王子之称的刘扬只考了89分,一下子滑到了34名。这个话题理所当然成了当天日记的素材。大多数题目是《咱们班的特大新闻(新闻人物)》,也有以《冷门》为题的,写得都很生动。

叶老曾说: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作文也是如此。作文教学要致力于良好的作文习惯的培养:一是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二是多观察、多思考、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三是多阅读和积累的习惯;四是多练习多修改讲究写作卫生的习惯。

“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有了良好的作文习惯,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习作水平也就能够得到不断提高

建立两个机制

1. 建立学科内外,即作文与其他学科相互交融有机整合的训练机制。“渗透”与“整合”成了作文建设的主题词,“沟通”与“挖掘”成了作文课题研究的主途径。与数学结合,在生活中用数学,丈量、测绘、统计,在作文中写生活;与科学融合,让花鸟虫鱼进入学生的视野,让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品德与社会》携手,参观、调查、采访、实践,获得习作的第一手材料。与音乐、美术融合,听音响作文,剪贴、制作作文等等,沸腾的体育生活以及综合实践活动,那更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我们认为作文教学正是实现学科间知识贯通、技能整合的有利契机,不仅可以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素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需做个有心人,你就会拥有写不完的生活素材。

2. 建立课堂内外即课内与课外、校内校外整体连动的训练机制。

我们的口号是“课内得法,课外练功”“敞开写作门,拓宽练笔路”,树立大作文观,多管齐下,促进学生作文素养的提高。

课内得法,即从教材规定的作文训练中得法,从阅读课上研读的课文得法;课外练功,一是读写结合课外练笔,二是将习作(主要是日记)纳入学生家庭作业来布置,要求语文老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以课外阅读与课外习作为主,强调正本清源,删繁就简,不做额外试卷不用额外资料,就是练习册也可以不做。目前,写日记是我校学生课外作文的主要形式,学生的日记不受题材、时间、篇幅的限制,抒发真情,放飞思想,精彩纷呈。我们的日记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日记素材统一指定与自由选择相结合。好作文往往是课外写出来的生活作文。展览的学生个人作文专辑,大部分都是学生课外习作。

构建三个序列

一是内容序列:叶老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我们积极推行了生活化作文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热火朝天的校园生活、五彩斑澜的自然生活、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这样的内容序列,让作文“跟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走进”了源头活水的生活。具体做法是以社会为背景,组织学生观察生活,激发灵感;以活动为媒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增加阅历;以实践为依托,组织学生体验生活,写自己欲罢不能的事,让生活为作文营造一方沃土,让生活浇灌作文芳草地,用生活的色彩装扮作文,用生活的情感营养作文,力求使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情趣,流淌出生动的生活语言,呈现出向上的生活心态。

二是形式序列:即游戏作文、实验作文、活动作文、素描作文、看图作文、材料作文、想象作文、应用作文、话题作文、交际作文、英语作文等形式。这些作文形式对作文有特别的催化作用。这样的作文做得多了,对作文的兴趣也就有了,更重要的是运用文字的基本功自然而然得到了锻炼,孩子们再也不用害怕作文了。

三是方法序列:即观察的方法、思维的方法、表达的方法等等。没有方法指导的作文训练注定是高耗低效的,因此我们特别重视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表达方法的指导。以观察景物为例,一是多角度地观察,如上看、下看、近看、远看,变换各种角度;二是有顺序地观察,如从前到后,从里到外,或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次序有层次地进行观察;三是动静结合地进行观察,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四是调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其实,观察对象不同,观察方法也不同。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只有通过有指导的观察实践才能得以保证。

畅通四个渠道

1.牵手游戏:这里的游戏是个广义的概念,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游戏外,还包括比赛、竞猜、模拟、实验、操作、小品表演等活动。游戏是生活的反映,对作文有特别的催化作用。将游戏的观念引入作文教学,会带来很多好处。课上,做个游戏,素材有了,体验有了,情感有了,倘若这样的游戏作文做得多了,对作文的兴趣也就有了;更重要的是运用文字的基本功自然而然得到了锻炼,孩子们再也不用害怕作文了,再也不用挖空心思搜索枯肠攫取他们认为并不丰富的生活材料了。

2.跟进生活: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令人难忘的事。可是因为我们没有关注生活的习惯,所以很多有价值的事或熟视无睹,或等闲视之,或擦肩而过,难怪学生写起作文来觉得无话可说。其实,学生身边的资源很丰富,如家庭:洗碗大战、约法三章、今天我当家、减肥记事、帮老爸戒烟;社区:市场一瞥、集市小景、遛鸟、较量、我学会了砍价;街

道:红绿灯下、公交车上、算命;学校:热“闹”课堂、三八线、我的同桌我来选、午睡剪影、老师不在的时候、都是恶作剧惹的祸、不白之冤等等

3.走进自然: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并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春风,闻幽幽稻香,摘如雪棉花,钓龙虾,逮小鱼,捉螃蟹,看火烧云,赏水乡的绿色,听花开的声音,观察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目睹蚕儿入眠蜕皮吐丝结茧;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可以说,没有什么比置身于大自然更愉快的事儿了。亲近自然,拥抱自然,领略神奇,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嬉戏,学生就会占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实而丰富的素材,就会收获到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好文章。

4.驰骋想象: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表达内容。如,奇思妙想:汽车展望、我是一朵云、孙悟空上大学;虚拟人生:20年后再相会、假如我是哈利波特;宇宙天空:星球大战、太空历险;奇异发明:健脑帽、智能鞋;未来世界:未来的学校、未来的服装;克隆人生:复制地球、拷贝老爸;神奇旅行:漫游海底世界、火星探险;童话城堡:神奇的魔镜、马虎国奇遇;故事新编:南郭先生后传、叶公好龙新说;创新世界:太阳辞职、耳朵出走、五指大战„„

加强五个建设

队伍建设:我们特别重视语文教师队伍建设,赠阅贾志敏、于永正、管建刚等作文教学名家有关作文教学的专著,印发作文教学改革前沿的理论文章,走出去观摩名师作文课堂教学,组织作文教学沙龙,围绕作文教学指导、修改、评价等环节展开了热烈而卓有成效的讨论,生发了作文教研的头脑风暴。此外还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让每个教师都会做二十个游戏、实验、魔术、小品,解决无米可炊与有米难炊的问题。一系列活动增强了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方面的内功。

课题建设:我们申报并启动了作文课题研究。一是低年级作文早起步研究,二是童诗导写研究,三是作文教学中“真情独感”写作的探索和实践研究,四是创新作文评改方式研究,五是学科教学与习作训练的整合研究。其中,《学科习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将各科教学巧妙地整合起来,提高了习作教学的效率和各科教学的质量,保障了学科教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此外,我们还将作文课纳入校内“情智杯”我最满意的一节课的评比范围,定期召开作文教学经验交流会,承办市小学作文教学研讨会,规定教师每学期撰写一份作文教学论文,精心设计两份生活作文教案,切实提升了教师作文教学的水平。

教材建设:按不同的序列编印适合校情的作文教材。按内容序列,编订四本生活作文教学设计;按年段序列,整理六本作文教学设计;按形式系列编辑10余本教学设计,如《游戏

作文教学设计》《实验与魔术作文教学设计》《活动作文教学设计》《素描作文教学设计》《话题作文教学设计》《交际作文教学设计》《绘本作文教学设计》等,同时建立课件包和资源库,既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也为日后的作文教学实践提供充分准备,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负担。

阵地建设:那就是班有作文园地、组(年级组)有作文之窗(四个年级分别取名浅荷照水、蓓蕾初绽、雏鹰展翅、墨痕流韵,陈列于三个楼层)、校有“作文之星”佳作展览,营造浓郁的“我爱写作文”氛围,此外还办有“蕴华”儿童诗社、“海池河畔”文学社等,各年级组按月出版校报,学校网站开辟了学生习作专栏,并创办了集成少儿学院文学系,以此为依托的“小主持人班”“故事大王班”“小作家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学创作活动,使作文特色学校的创建走上了快车道。

平台搭建:以“快乐作文月月赛”为重头戏,搭建快乐作文月月赛、实小杯作文竞赛、各类公益性征文竞赛等平台,同时,我们还创办了《小作家》月刊,并为个人和班级编辑作文专辑。我们有这个打算,从目前的四年级起,为每个学生建立作文档案,争取为每个学生或者大多数学生出一本或一本以上个人作文集,让作文集记录与见证他们在实验小学的美好时光和成长足迹。

作文教学特色胜春风,素质教育之花朵朵开。近年来,我校有数千人次学生习作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或发奖,《七彩语文》《少年文艺》等品牌刊物还以专栏报道了我校童诗创作与作文教学的成果。教师有数百人次获全国、省、市作文优秀指导老师奖。上海《少年文艺》授予我校“少年儿童文学创作教学示范基地”。 可以自豪地说,兴化文学现象在实验小学得到传承与弘扬,“快乐生活、快乐体验、快乐作文”的愿景在实验小学成为现实,作文教学催开了水乡璀璨的素质教育之花。

第四篇:引领师生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

你们好,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引领师生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使我认识到,校长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专业化的岗位。和社会上的其他岗位不一样,校长是一个需要专业技能的岗位。俗话说“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担负着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重任。我是一名农村的小学校长,就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也作了一些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今天我从“引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两个方面的阐述一些浅薄认识与大家共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 引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场所,教师是传递文化的媒介,学校不仅有培养学生和促进学生成长的义务,而且还有培养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职责。“一位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批好教师;一批好教师,就能带出一批好学生,办出一所好学校。” 为此,我把引领教师发展放在了学校发展的首位。怎样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我一直以来所思考的问题。 做为年轻的校长,我认为只有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努力为他们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才能让教师在教育之路上走的更远。对于教师的发展我是这样做的。

1、引导教师写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

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教育随笔可以让教师在写自己的故事中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品味着自己教育教学的成败,享受工作的乐趣,并在逐步改进中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所以我校积极倡导每人写教育随笔和教学反思。

2、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我校每学期免费为老师购买几本书,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致青年教师》和《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等等。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做好学习笔记,随时写下心得体会,定期进行读书研讨,只有培养教师广泛阅读和学习的好习惯,才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厚积薄发。

3、搭建平台,提供条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只要有外出培训的机会,我都会让教师参加,让教师有亲历和名师面对面学习的机会,感受名师的教学魅力,并且我校还要求外出学习归来的教师完成三个一:一篇学习汇报、一节汇报课、一份教学反思,这就使更多的教师共同分享了外出培训的收获,使一人的外出学习惠及更多的人,也提高了培训效益。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校位于赵固乡,而赵固乡是中央提名的民间书画艺术之乡,有浓厚的书画艺术氛围。学校的老教师毛笔字都写的很漂亮。同时我中心校在去年成为辉县市书法协会的教学基地,并有书法协会的著名书法家进校园进行书法教学活动,这为我校书法艺术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平台。为此我校就本地特色,注重培养学生书法艺术方面的个性特点。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艺术的熏陶,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发展”,成为我们学校培养学生的一个基本目标。一年来,我们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正是以这样一个目标为动力,以书法艺术教育、经典诵读和阅读为突破口,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品位,打造出我校的特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书法教学上我们是这样做的:

1、加强认识,明确目的。首先通过校会、班会、班级文化来进行宣传。灌输给学生“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理念。

2、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我们成立了 “书法艺术教学”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各年级班主任为书法艺术领导小组成员。

3、普及书法教学。

虽然我校有部分学生写字的确很棒,尤其是陈培海老师所教的班级,学生的书写很棒。但我们明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因此我校首先在全体学生中普及书法艺术教学活动。去年,学校在

三、

四、五年级开展了毛笔书法教学,在

一、二年级开展了铅笔字教学。刚开始的时候看着学生什么也不会,毛笔都不会拿,写字也是用笔在抹,没有一定的章法,我们很是担心,学生还小,书法教学活动会不会取得成功。可是一个月过去了,我看到了学生明显的进步,由原来不会执笔,到能够有有模有样的书写毛笔字。这一进步令我看到了书法教学的希望。

万事开头难,的确如此,一二年级虽然小,对于铅笔的握笔方法还好掌握,难就难在字体的间架结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上。对于三四五年级的毛笔字我也担心有些学生不认真,写不好,也不好好写,没有效果。为此我要求每位教师都来重视学生的日常写字,随时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并及时指导纠正。各科作业也都要求学生把字写工整,写清楚,作业要干净,尽量不写错或者少写错字,不乱涂乱画。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同时教师、学生之间经常讨论把字写的又好又快的方法,对书写潦草的学生,老师要采取措施,及时纠正,把写字指导渗透到每一学科的教学和每一项活动中,使学生的把工整书写形成习惯。

4、通过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彰显书法教学特色

学生练了就得有效果,同时学生的练习也要有动力,为此我们每个班级都有书法展览墙,每天练习的字,都会展览在教室的墙壁上,每学一个新字,练习两到三天后,由班主任挑出最优秀的作品再粘贴到教室外面的墙壁上,每周至少更新两次。从去年开展这一书法教学活动以来,教室内外的书法作品展览成了我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也彰显出了我校的书法艺术教学的浓厚氛围。

在经典通读方面,我校每天早读前是学生经典诵读时间,低年级背诵古诗。中高年级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并在每个学期都开展诵经典比赛活动,以经典来对学生进行道德和行为的熏陶。

在阅读方面,我校为每个班级购买了图书柜,把学校的图书放到班里让学生自由阅读,并把图书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利用晚间在家休息的时间和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对于高年级的同学由教师指点阅读和书写阅读笔记,今年市局又提倡课堂阅读,我们也在尝试进行,我们先利用课堂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的前提下进行阅读,不过课堂阅读还不成熟,我们将继续探索、实践,逐步进行。

总之,教师和学生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点,在这方面我开始做了,但是我觉得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的促进学校的发展。

引领师生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姓名:学校:赵固乡罗召学校

刘 继 霞

第五篇: 《适应教育新常态,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有感

长武县教研室 赵晓东

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活动,是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校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我县有幸接受市教育局的常态视导,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鞭策。 根据视导组程序安排,我们非常荣幸地聆听了三原县龙桥中学校长李爱忠老师为我们做了题为《适应教育新常态,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有感》的报告,现就对报告的理解,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教育要体现新常态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教育更应体现一种新常态。要适应教育的新常态,就必须以壮士断臂之勇抓好学校内涵发展。什么是学校的内涵发展?我以为学校的的内涵发展应该是一种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模式发展的新常态发展,是一种相对于只顾眼前发展的可持续长足发展,是一种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化发展,是一种相对于仅追求片面质量发展的全面质量发展,是一种相对于忽视人的发展而立足于人的发展。反观当下的教育,以争第一制造了多少教育的失败者,以反复考练泯灭了多少学生的创造力,以分数至上压抑了多少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死整蛮缠让多少学生身心受到了伤害,以疯狂的应试让多少贫困家庭雪上加霜,以片面追求升学率让多少教师、多少校长苦不堪言。让学校得到内涵发展,让学校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尊严且更加幸福,让教育生活更像生活,这既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的良知,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的责任和使命。

二、强化学校内涵发展

前不久,教育部同时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和《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两个重要文件。这两个文件对目前的我国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将引领我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和变革。只有通过学校的内涵发展,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鼓励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发现个人的特长与潜能,在选择中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在选择中学会规划未来的人生,才能应对新的变革,才能从目前的过度关注“分”走向充分关注“人”,也才能真正破解当下基础教育发展的难题和瓶颈。开弓没有回头箭,变革关头勇者胜。我们要树立学校内涵发展意识,探求路径,寻找载体,多管齐下,整体推进,全力抓好学校内涵发展。教育质量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永恒主题。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质量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质量的教育更是没有内涵的教育。质量不仅是分数和成绩,它应是全面的质量、绿色的质量、整体的质量。我们绝不能让质量被窄化成为分数,让分数成了唯一,如果仅以“分数”论成败,让学生甚至教师都成了分数的奴隶,这样的质量和这样的教育都是有问题的!2014年3月27日,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指出:“我们要积极发展教育事业,通过普及教育,启迪心智,传承知识,陶冶情操,使人们在持续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认识各种文明的价值,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2014年6月23至24日,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又提出:“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就明确指出了我们的教育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育质量的问题。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灵魂所在。文化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引领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校园是传播文化的地方,是孕育文化的土壤,校园不可没有文化。校园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浸润着学校的每一件物,诉说着学校中的每一件事 ,改变着学校中的每一个人。学校的品位因文化的积淀而个性鲜明,与众不同,校园的生机因文化的点缀而活力十足,蓬勃盎然,教育的生态因文化的润泽而良性互动,绿色健康。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一切问题因文化问题而产生,一切问题又由文化问题来解决。”对于学校而言,不解决好学校文化这个核心问题,学校内涵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文化育人意识,必须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用心用情用智,必须做出符合学校地域风貌和历史沿革,体现学校办学思路和理念,彰显学校愿景和精神的校园文化。书香校园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上所有的问题最终都是校园缺乏书香,都是师生不读书造成的。面对当下教育的喧嚣与浮躁,短视与功利,还有浅薄与虚妄,更多的人期盼教育的改变 。怎样才能改变呢?我以为最捷的路径应该是让我们的校园都成为书香校园。要坚信,一个有内涵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弥漫书香的校园。一个弥漫书香的校园,一定是一个能够让师生过上幸福教育生活的校园。有效课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要素。课堂是撬动教育内涵发展的支点,学生课外的一切问题,都出自于课堂,教育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课堂来解决。学校内涵发展,必须借助于课堂教学改革和有效课堂这个关键要素来助力给力。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生动、活泼而有效的课堂,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质量提升可言,学校的内涵发展也就是一句空话。真正的有效课堂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所有学生都会学,让所有学生都学会的课堂;是课前有期待、课中有创造、课后有回味、师生有成长的课堂;是教师能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课堂生动的课堂;是学讲结合、关系和谐、气氛融洽,质量不错、负担不重的课堂;是教师变地位,教育变简单,课堂变有效,学习变轻松的课堂。课程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因素。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特色的标志。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自己的课程资源,学生没有自己的选择机会,如果仅使用国家的统一课程,仅是刻板划一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如果只注重共性而没有个性,只注重服从而没有自主的培养模式,学生就会千人一面,教师就会停步不前,学校就成为一潭死水,学校也就内涵不起来。社团活动是内涵发展的强大支撑。教育就是围绕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的总和。可以这样说,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没有具体的学生社团活动,就没有内涵的学校,也就没有幸福的教育,更没有孩子的幸福成长。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各种社团活动,让具有相同爱好、相同兴趣的人有机会在一起发展自己的特长,既为学生锻炼展示才能,实现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机会,也成为帮助学生寻找同伴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成长是内涵发展的最终归宿。教育是人学,是人的教育,教育最终将指向于人,也就学生。学生的成长,既是一切教育行为的落脚点和着力点,也是学校内涵发展一切路径的最终取向。当然,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成长,而是作为一个“人”完整意义上的成长,教一个大写的“人”,育一个完整的“人”,比获得一个单方面的高分重要,学生健全的人格、善良的品性、健康的身体,阳光的心态、坚强的意志比拥有的纯粹的知识更重要。为此,学校教育要敢于抛弃那些浮躁的功利性的外在“标签”,回归人性的要求,回归她本该运行的轨道,回归到学生快乐幸福成长的本源。

三、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有力保障。发展教育,必先发展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所有问题都和教师有关,都与教师的素质有关,都跟教师的工作状态有关,所以发展教师,提高教师的素质既是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所有问题的有效之策,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决定因素。如果没有一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保障,任何教育改革都可能流于形式,学校的内涵发展更不可能实现。因此学校内涵发展要紧紧扣住教师发展这个主题,一方面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积极性,使教师产生对教育、对学校、对学生的眷恋、牵挂,从而让教师真正的提升自己,潜心育人,这样学校的内涵才能够发展起来。 这些年,我们一直致力于学校的内涵发展,但是我们的学校还没有真正内涵起来,离内涵发展要求还相差甚远。 比如,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突破口,通过不懈努力,各个学校都有了适合自己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沿革的校园文化,但所生成和积淀的文化,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是不是真正体现了师生生活、生命、生存的需要?我以为,更多的校园文化还仅停留于形式文化、领导文化、摆设文化、匠人文化和参观文化。比如,构建书香校园,一些学校通过建书架、书壁、书橱,建书角、书吧、书屋,还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师生读书有了条件,有了氛围,然而我们是不是真正地让孩子在读书,是不是真正地引导孩子在读书,是不是在努力培养和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是不是在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呢? 还有,我们构建有效课堂,生成理想课堂,时至今日,是不是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是不是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是不是使学生真正地进入了主动、能动、生动,还有探究、合作、愉快的学习状态?我感觉到,一些学校的课堂要么在浅尝辄止后便盲目概括这样那样模式,要么仅是孩子空间座位发生了挪移变化。对于课程研发,也还属于低层次。一些学校还仅停留于活动课程的开发,还没有立足于学科教学开发校本课程,也还没有立足地域实际研发地方课程、特色课程。就拿一些学校所开展的社团活动来说,是不是每所学校都围绕学生的幸福成长和快乐的学习生活而组织活动?是不是每个学生都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某项特长参与到了活动中?是不是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个性都得到了挖掘和张扬?是不是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自信?我以为,一些学校的活动还仅停留于打打闹闹,唱唱跳跳的层面。

内涵发展,永无止境,内涵发展,永远在路上。让我们本着一种特殊的教育情怀,通过对学校内涵发展的锲而不舍的追求,努力追寻一种有内涵的美好教育,让师生在有内涵的美好 教育中接受最好的自我教育,通过美好的教育和最好的自我教育,改变自己,改变教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维护公司利益心得下一篇:五个过硬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