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和书法的论文

2022-05-16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语文教学和书法的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厚重历史的积淀,是一门艺术。从书法史的演变中,能体现时代的变迁。但不论在哪个阶段,书法临摹都是学习书法中不可或缺的阶段。临摹并非仅为照形复制,书法临摹体现了一个人的品性和德行,不能仅追求形合的相似,而应该体现背后的情感,要学习前人的书法思想,注入情感。

第一篇:语文教学和书法的论文

孔子学院的书法教学和传播活动评析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汉语热”的兴起,孔子学院抢抓机遇,快速布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闪亮品牌。全球孔子学院开展了大量汉语教学和文化活动,中国书法日益成为最具特色的亮点版块,受到国外各階层学员和受众的广泛欢迎。总体而言,孔子学院的书法教学和文化活动尚处于起步阶段,以普及传播为主,在书法师资选拔培训、书法教材开发利用、书法活动策划和开展等方面亟待提高。通过对孔子学院书法教学和传播活动进行梳理研究,有益于总结经验,更好地推动中国书法走向世界,从而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中国书法;海外教学;孔子学院;孔子课堂

从2004年开始,中国在借鉴英、法、德、西等国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截至2015年底,已在全球134国建立孔子学院500所、中小学孔子课堂1000个,形成了广覆盖的规模布局。12年来,累计注册学员500多万人,举办中华文化交流活动10万多场,受众6000万人。

孔子学院作为综合文化交流平台,已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作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推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文交流、促进多元多彩的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①

中国书法是孔子学院百花园中最亮丽的风景之一,以其特有的笔情墨意与戏曲、舞蹈、武术、中医、茶艺、美食等,受到孔子学院外国学员的热烈欢迎,成为他们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通道。书法活动贯穿于孔子学院教师的选拔培训、日常教学、文化活动等各个环节,梳理孔子学院的书法教学和活动现状,有助于为孔子学院开展其他艺术门类活动乃至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有益借鉴。

一、书法教师岗位需求及选拔培训

具有书法特长的汉语教师受到孔子学院外国学员的欢迎,孔子学院总部在进行教师招聘时,根据外方和岗位实际需求,在招聘条件中对“书法”等特长素质进行了明确说明和规定。

(一)孔子学院汉语教师的岗位需求

以《2016年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外派教师招聘简章》为例,2016年共招聘教师岗位1189人(汉语教师主要来源为国内大中小学在职教师),以604组发布岗位需求,其中提及书法特长要求的有320处,占总数的54%。从区域来看,各大洲对书法需求的占比(书法需求岗位占本洲总岗位比例)依次为大洋洲75%、欧洲58%、非洲58%、美洲52%、亚洲46%。

(二)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岗位需求

以《2016年汉语教师志愿者报名的通知》为例,2016年共需志愿者岗位4902人(汉语教师志愿者以国内大学在校学生为主),以532组发布岗位需求,其中提及书法特长要求的有382处,占总数的72%。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书法特长需求比例最高,其他分别为:民族乐器372处,占70%;舞蹈360处,占68%;武术319处,占60%;绘画304处,占57%;摄影247处,占46%。

(三)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的培训要求

在2014年发布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大纲》中,“培训课程与课时”部分明确要求包括“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等四个模块,总计300课时,中华才艺占24课时;“课程大纲”部分指出,中华才艺可从中国结、国画、书法、剪纸、太极、武术、中国舞蹈等课程中选修三门。总部定期在北京、上海、大连、厦门等师资培训基地开展教师赴任前培训,从本地高校邀请书法专业学者和书法家进行专业培训,保证派出人员掌握基础书法技法,赴任后可以开设初级的文房四宝鉴赏和书法体验课程。

目前,书法专业人才的占比不高,2015年孔子学院总部向125国派出汉语教师2372人,其中以汉语教学为主的师资为2279人,占96%,武术、艺术(音乐、书画、舞蹈)、职业技术和中医类教师为93人,仅占4%。师资专业结构最高的三类为外语类36%、中文28%、汉语国际教育18%,艺术类专业比例仅占2.4%。

二、中外合作机构书法支撑能力

(一)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建设

2008年以来,孔子学院总部根据语言教学和文化推广需求,在部分特色高校和省教育厅等设立了一批汉语国际推广基地,截止到2015年底共36所,其中高校基地32所,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机构基地4所,比如,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2008年),河南省教育厅少林武术基地(2008年),湖南省教育厅汉语言文化传播基地(2009年),湖北经济学院中华饮食文化培训基地(2012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修与体验基地(2012年),首都体育学院武术培训与研究基地(2012年),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师资培训基地(2013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基地(2014年),中央音乐学院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2014年),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传播基地(2014年),中央美术学院孔子学院中华美术传播与体验基地(2015年)。

目前,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已经覆盖了中医、武术、音乐、美食、茶等门类,并已在中国最高美术学府——中央美术学院建立了中华美术传播与体验基地,可以重点向孔子学院传播中国画、书法、建筑、雕塑、设计等艺术,充分发挥名校名师资源优势。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建立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科学教育体系,王镛、邱振中等名师招收书画印创作研究、书画比较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副院长徐冰先生作为蜚声国际的当代艺术家,多部代表作以文字、书法为主题,如《天书》《新英文书法》《地书》和《汉字的性格》等,让西方观众通过书法的载体领略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魅力。

(二)中方院校开设书法专业情况

据中国文联发布的《201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2015年报告未提及此数据),截至2014年,高等书法教育开设书法专业的院校已达107所,其中本科院校89所,具有书法硕士研究生点的院校50所,具有书法博士研究生点的院校15所,每年培养书法专业人才数千名,为中国书法的技艺和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参与承办孔子学院的国内高校达210多所,其中承办数量前3位的高校为北京外国语大学(21所)、北京语言大学(17所)、厦门大学(16所)。在这其中,既开设书法专业也承办孔子学院的高校有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郑州大学等46所院校。

(三)外方院校书法支撑能力

当代以来,在林语堂、蒋彝、王方宇、张充和、方闻、傅申、熊秉明、毕来德、雷德侯、柯乃柏、白谦慎等中外书家和学者的努力下,中国书法在西方的传播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1]。目前,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2007年)、美国密歇根大学(2009年)、美國哥伦比亚大学(2009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2014年)、英国伦敦大学(2005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2009年)、德国海德堡大学(2006年)、瑞士日内瓦大学(2010年)等已经建立了孔子学院,为孔子学院的书法教学和文化活动本土化、高端化、学术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孔子学院大力实施的“孔子新汉学计划”,可以加大对书法篆刻等传统艺术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海外书法研究水平,培养更多通晓中国书法的汉学家。

三、孔子学院举办的书法活动

孔子学院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数万场,受众上千万人,书法教学和活动成为最受各国学生欢迎的项目之一。孔子学院总部曾于2009年拍摄八集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2012年在联合国总部举办了“企盼和平”书画展,并发掘了潘基文、诗琳通等一大批外国政要书法爱好者,对中国书法海外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助推作用。在此,我们以2015年欧洲地区孔子学院交流材料(年度总结)为例②,通过各孔子学院开展书法教学和组织开展的各项书法活动为例,透视全球孔子学院书法教学和文化活动的现状及特点(见表1)。

由表1可见:

?誗2015年欧洲155个孔子学院的年度交流材料中,明确举办书法相关教学和文化活动的孔子学院共有107家,占69%。其中,开设书法课程占41%,举办书法体验活动占40%,举办书法展览和赛事占13%,举办书法讲座占6%。

?誗开设书法课程和举办书法体验活动是主要形式,讲座、展览、赛事相对较少。书法课程主要是选修课,面向社区和中小学校等各个层次;书法活动以体验为主,受众面大但相对层次较低。

?誗书法展览(共8场)的层次和水平较高,比如2015年9月,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中国汉字与书法:历史与演变”书法作品国际巡展,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河南省安阳市人民政府、中国文字博物馆、北京外国语大学、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的书法家言恭达、韦斯琴、胡秋萍、聂成文、刘颜涛等代表中国书法较高水准的书家进行了现场创作。汉字与书法国际巡展先后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引起了热烈反响。

孔子学院的书法教学和活动等,立足本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针对中小学生的入门体验课程,也有针对成人的专业展览;既有面向大中小学生和广大社区民众的选修课程,也有针对大学生的学分课程;既有单独的课程设置,也与茶艺、绘画、古琴、围棋等科目进行融合。书法通过其独特的笔情墨致,以及抽象线条背后熔铸的独特民族特点,成为一张中华文化的闪亮名片,日益在中外高层互访和民间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书法海外传播的建议

中国书法走出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就国家层面而言,应将书法纳入“大外交”“大外宣”战略,建立“走出去”国家机制,整合各方资源,统一规划指导,分步骤组织实施。书法界同仁应该积极开展海外受众对中国书法接受和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书法与跨文化传播及公共外交研究、书法与文化和创意产业研究等基础工作,增强传播的针对性。孔子学院联系中外院校开展合作交流的方式,决定了其开展书法教学和活动的方式和层次,孔子学院要充分发挥桥梁的作用,将国内优秀的书法人才、作品和故事推介出去。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孔子学院书法教学和文化活动现状,也反映了中国书法“走出去”的发展现状。当前,国内书法高等教育缺乏对海外传播的足够关注,尚未建立与“走出去”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缺少能够将中国书法讲好、传播好且具有国际视野的策展人、书法家、学者。在书法“走出去”的过程中,适用人才培养是根本,加强协作是重要保障,创新传播形式是关键。

(一)适用人才培养是根本

1963年,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书法专业。1998年,首都师范大学设立第一个以书法为研究方向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书法学科建设已有50多年的历程。在书法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外语基础好、熟悉跨文化交际、懂得传播学的书法人才。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加大培养外向型书法人才力度,并提供对外交流的实习机会,比如赴各国孔子学院任教等。打造一批具有深厚文化根基、书法功底和国际化视野的书法人才队伍,是中国书法“走出去”的根本保障,是孔子学院开展书法教学和文化活动的“源头活水”。

(二)加强协作是重要保障

中国书法“走出去”,需要相关机构群策群力,实现资源整合,打造全球性品牌。孔子学院要充分发动中方院校的积极性,在书法教材开发、师资选拔、专家巡讲、专业巡展、活动策划等方面寻求专业支持,充分联系、发掘、利用外方合作院校书法资源,利用全球布局优势,大力开展书法普及工作,并逐步提升书法教学和文化活动的层次和影响力,利用全球“孔子学院日”等契机,打造“世界汉学家书法研讨会”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书法展” “全球孔子学院书法联展”等品牌活动。

中国书法家协会作为国家级专业书法组织,现有团体会员35个,个人会员8000余人,下设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根据《中国书法家协会章程》中的规定,其具有“积极开展对外书法文化交流,建立发展同各国书法艺术组织、书法家的友好关系,推动中国书法走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风貌,加深国际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文化安全、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世界和平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任务,应做好书法“走出去”事业的引领工作,联络国内相关部门,召开中国书法走出去高峰论坛等,探索与孔子学院、海外文化中心、侨校等平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定期组织书法家、学者赴海外开展书法交流活动。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在海外设立文化中心,近10年发展迅速,影响力和辐射力与日俱增。仅2015年,就有巴基斯坦、布鲁塞尔、新加坡、坦桑尼亚、新西兰、斐济6个中国文化中心揭牌启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总数已达25个。海外文化中心与孔子学院相比,覆盖主要国家和地区,可以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国家艺术基金应该加大对书法跨文化传播专门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先进“走出去”案例。各高校应加大各院系的资源整合,孔子学院的承办工作主要集中在外事处、交流处、国际学院、外语学院等部门,学校应鼓励书法院、美术学院等书法专业师生积极参与,提高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

(三)创新传播形式是关键

传播书法必须根植中国传统,不能一味“迎合”,过度追求笔墨装饰效果、视觉冲击力、展厅效应、图像性和符号性,甚至搞书法行为艺术,否则将最终丧失自我。中国书法固有的“现代性基因”本身具有其他艺术媒介难以企及的包容空间,这或许对国际化背景下中国书法如何发展有所启迪[2]。在大赛、展览等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必须努力创新传播形式和路径,借助互联网、电视等传播媒介,抓住国外受众的关注点、兴趣点,实现书法传播的本土化。中国书协在海外举办的“汉字之美”“中国书法环球行”等创新品牌活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李斌权先生致力于将中国书法与音乐相结合,在海外举办了多场书法音乐会,让西方观众在恢弘的交响乐中,看到了中国书法音乐般流动的节奏和舞蹈般变化的造型。

有理由相信,中国书法以其绚丽多姿的笔墨呈现,以及所承载的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必将直挂云帆,通达四海。

注释:

①习近平出席英国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讲话,见2015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

②每年12月初召开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之际,每所孔子学院均提交年度交流材料,孔子学院总部印刷成册内部交流。

参考文献:

[1]毛万宝.论中国书法的国际空间拓展[G]//当代书法创作暨中国书法如何走向世界——国际论坛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3-8.

[2]于冠华.符号学视角下的中国书法“现代性”[J].中国书法,2016(2):183.

编辑 李广平 校对 吕伊雯

作者:尹冬民

第二篇:书法临摹的方法和技巧分析

摘要: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厚重历史的积淀,是一门艺术。从书法史的演变中,能体现时代的变迁。但不论在哪个阶段,书法临摹都是学习书法中不可或缺的阶段。临摹并非仅为照形复制,书法临摹体现了一个人的品性和德行,不能仅追求形合的相似,而应该体现背后的情感,要学习前人的书法思想,注入情感。书法临摹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儿,要持之以恒地探索其中的奥妙,深化理解,从优秀的作品中积累经验。本文以为学习书法提供建议为主,从多个方面探索书法临摹的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书法;临摹方法;技巧

引言:

书法临摹是进行书法创作的基础,想要提高书法水平,就需要进行必要的书法临摹。书法临摹首先要明确书法临摹的目的,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心态,最后需要探寻正确的临摹方法,由浅入深地学习书法。其中掌握书法临摹的方法和技巧是重要的环节,要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思考,把从临摹中的体会实际应用到书法创作去。但临摹并不意味着照搬照抄,在学习优秀创作者的同时,要及时总结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锻造个人的书法风格,不断坚持下去,做到真正地学习和领会。

一、书法临摹内涵

书法临摹与书法相伴而生,学习书法都要进行临摹。早期的书法是指运用笔法书写的过程,在民国时期才将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从字面意思上看,临摹有两个部分,临就是仿照,摹就是确定范本的过程,摹是临的基础和前提。直到初唐时期,摹的技术达到高度发展的水平,例如《兰亭序》的临摹,人们大多都使用黄蜡纸,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冯承素的作品,后来因种种原因,“硬黄本”技术失传。到宋代,“双钩法”又成为了临的重要方法。受不同的时代环境影响,主流的书法临摹方法都有所不同。但是无论哪种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领会书法家的气韵,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二、书法临摹的重要性

首先,要明确书法临摹的目的。临摹是进行书法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大量的临摹有利于扎实基本功,初学者书法的成熟。其次,书法临摹有利于修身养性,磨炼意志。临摹的环节较为枯燥,并没有太多繁杂的过程,主要就是要静下心进行大量练习,经过不断地练习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和创作思想,继而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不断提升理解能力,可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水平。“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诸如此类的古文都在强调书法者应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艺术涵养,字如其人说的就是通过字体来辨别人的性格。通过书法临摹能让人不断思考临摹的正确方法,在某一角度上看,思考书法技艺就是在思考人生的问题,经过长时间地、持之以恒地锻炼,看待世界的角度会变得多样,考虑问题就能够更加全面,综合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因此书法临摹的过程是持续长久的,学习书法也必须经过临摹的锻炼。

三、分析书法临摹的具体方法与技巧

(一)进行书法临摹之前的准备阶段

书法历史悠久,是前辈们为后代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财富。书法的类型有很多,选择合适的临摹对象并非一件易事,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选择。首先要确定临摹的书法类型。要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法风格。先从了解作者开始,然后从众多书法作品中挑选出感兴趣的作品。之后再考虑自身的能力,临摹作品的难度,综合分析考虑后确定临摹的作品。

选择出来临摹对象后,要先仔细观察,观察字体的形状,线条的粗细,以及内部结构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经历不断领会作者的情感和创作意图。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初学书法要遵循先难后易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先练习楷书、隶书,再进一步学习行书。书法字帖的市场存在巨大利润,所以也带来一些盗版作品,迷惑了消费者的选择。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细小的差别就会产生很大的不同。因此购买临摹作品时,最好选择与原版最相似的版本,这样才能有更好的体会。最后的选择还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无论选择哪种风格、哪幅作品,都要通过持续的努力才能看到效果,只有不断的思考才能获得进步。

(二)在书法临摹的实际过程阶段

汉字具有“形”、“音”、“义”三个构成要素,汉字又是书法的主要内容,进行书法临摹必须要掌握书法的字体、结构、神韵。首先就是认识字体。认识字体又要从笔画和线条入手。笔画有简有杂,每一笔的位置和气力都会影响书法的整体风格,线条的粗细变化也能体现书法的层次。笔画和线条的搭配又影响书法的呈现,看似简单,实则内有乾坤,需要反复琢磨撇捺之间的区别,更需要大量的练习来深化体会。

书法的结构不仅是字体的位置排列,也是书法风格的体现,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书法结构有一定的规章,可以从离散、交叉、链接方面分析。要尽量去发现其中的规律,捕捉细微的变化,从动中找静,静中寻动,活跃自己的思维,发现内在联系。

书法的神韵就隐藏在书法的字体和结构中,无论是多变还是静态,都是作者内心思想的体现。书法临摹就要通过观察达到形似,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笔势和笔力,尽量与作者的作品减少不同。在此基础上,应该通过字体结构的变化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神似”的效果。这个过程需要量变的积累,等达到了这一水平,可以再追求书法创造。通过学习他人的长处,总结经验,成自家之风格。

(三)结束书法临摹后的总结阶段

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会发生质变。个人的能力有高有低,有的人能够很快入门,但有的人始终找不到方向,这些都是客观的正常情况,书法临摹的一大目的就是锻炼耐心与坚持。每当结束一次临摹后,都要仔细与选帖作品进行对比,当自己有困惑时,可以请教相关的专业人士,及时发现不足,在下一次的练习中尽量减少错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坚持学思结合,每次练习都要进行总结和改进,久而久之,书法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蕴藏着浓厚的民族精神,值得每个人去学习思考。书法是艺术,体现着深刻的人文情怀,因此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了解背后的历史与社会环境。书法之中有大智慧,需要进行发掘与探索。書法临摹的过程是重新认识自我、增加智慧的过程。学习本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学习书法更加不容易。当有负面情绪时,要静心思考、理性分析,万事开头难,但既然选择了学习书法就要坚持下去,终有一日会品尝到学习书法的甘甜。

参考文献

[1]杨美良. 书法临摹的方法和技巧[J]. 东京文学,2018.

[2]王涵菁. 浅谈书法作品中临摹的层次与方法[J]. 美术教育研究,2018,000(012):27-28.

作者简介:孙中国,男,山东昌乐人,汉族,生于1972.10,副教授,硕士,书法教育。

作者:孙中国

第三篇:关于当代书法创作的思考和探索

摘 要:中国书法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发展至今,流派纷呈,创作格局也日益多元化。伴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书法逐渐摆脱了实用性的制约和束缚,走上了体现美学意义和价值的艺术发展道路,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影响下,更是掀起了书法艺术创作和学习的热潮。现如今,社会和经济的快速良好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品质有了质的飞跃,人们逐渐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方面的追求,对于精神文化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追求,在这样的时代发展背景下,人们对于书法艺术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这为当代书法创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当代书法创作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关键词:书法创作;当代;魏碑书风

中国书法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中国书法举世闻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书法在长期的积累和沉淀中不断发展,在世代更替以及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发扬中不断创新,发展至今,中国书法艺术彰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一、魏碑书风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

魏碑具有雄强质朴的艺术风格,当代书法创作对于魏碑书风的热衷和青睐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风尚、一种潮流。书法家在书法创作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不但是为了探寻独具一格的书风面貌,也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更好地创新并实现实现自我个性的发展。现如今,书法创作进入了快速、繁荣发展时期,魏碑书法在创作空间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自由的创作空间使创作者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能动性,展现出其书法创作的价值,越来越多的当代书法家经过对于魏碑书法不断探索,在继承、吸收和借鉴其精华的基础上形成了个性化的书法风格面貌。因此,魏碑书风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书法家的关注和重视,并成为他们研习的重要对象。北魏墓志书法作品是魏碑碑刻作品的典型代表,其遗存丰富,形式多样,瑰丽多姿,美不胜收,许多优秀的墓志作品不但被很多的书法家研习,也是广大书法爱好者临摹取法的范本。墓志书法风格多样而独特,体态多变,蕴含着浓郁的时代特色,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美学魅力,很多墓志在面世之后便受到了大量的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和青睐,并成为了其临摹和学习的对象。北魏墓志书法在地域丧葬制度和时代书风的影响下,存在着风格雷同的问题,另外,其还存在着书写习气的问题,在庄重肃穆的书写与形式的制约下,其难以较好地将书法的情趣和个性完美表现出来。除此之外,墓志书法在笔情墨意的表现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主要是因为碑刻中的用刀和书写中的用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如果书写者不具备高超的刻工技艺就很容易出现书法的变形走样,甚至是错误。虽然魏碑碑刻作品众多,形式多样,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在书法创作者创作水平和刻工水平的影响下,其在艺术性和书法质量方面依然存在着参差不齐的问题,精美和粗糙并存,糟粕与精华并存,对此我们要对其有相对清晰的认识。原生态的质朴美是魏碑碑刻作品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特征,这与当代书法家所在书法创作中所追求的求新、求异的审美情趣相契合,很多当代书法家对于魏碑碑刻作品的研习都是以对魏碑书法艺术的审美取法的甄别、规律探寻为基础的,他们有所选择地进行取法学习,进而促进自身书法创作的创新。书法爱好者在对魏碑碑刻作品的临习中也要深入思考,在对于其书法精神和书写原理有相对深入的认识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实际的笔力技巧和能力对碑刻书风进行合理的选择,进而提升临习的效果,促进自身书法创作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二、当代书法创作情感缺失的原因

(一)文化的缺失

当代书法创作文化的缺失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情感在文化的滋养下会更加细腻和丰富,当今书坛文化贫乏的现象依然存在。许多书法创作者注重书法创作技巧的训练和培养,却对于自身的学养缺乏应有的重视,不能将学养与技法的培养和提升放到同样的位置上,促进其共同进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技法的培养和提升是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的,而学养却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历练学习以及不断积累、沉淀才能逐渐形成的。因此,很多书法创作者虽然可以掌握高超的书法创作技巧,也可以书写出外表华丽的文字,却难以创作出具有情感内涵的、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

(二)当代书法创作情感实践和研究缺乏

中国书法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已渐臻成熟,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书体书风,同时书体书风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也逐渐显现。伴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汉字结构与笔画所蕴含的情感内涵也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颜真卿创作的《祭侄季明文稿》以及苏轼创作的《黄州寒食帖》这天下三大行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情感肆意汪洋的巅峰之作,其中《祭侄季明文稿》更一篇是“震悼心颜”的书法的情感图谱。古代书法家在创作中注重情感和内容主题的统一,进而创作出了具有深厚情感内涵的经典书法作品。但是在当代书法创作中创作者过于注重传统的形式表现,忽略了情感的介入,书法创作中情感与内容主题相统一的审美意识相对缺乏,也缺少对于当代书法创作情感的实践和研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代书法创作情感的缺失。

(三)书法审美发展滞后

书法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作中追求“以形传神,神形兼备”,历代书法家在创作中也尤其注重书法的神彩和韵味,强调以笔墨处的汉字形体为载体进行传情达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书法审美的发展,使书法审美的发展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书法创作者的情感是以一種相对自由的形式发挥和展现的,书法审美发展的滞后性也使书法形式美与内容美在审美要求方面难以较好地达到统一,造成当代书法创作情感的缺失。部分书法家虽然具有澎湃激昂的情感,但是秀丽的书写形式与平和的主题内容都不能与其情感相契合,难以将自身真实的思想情感融入到书法创作中,书法形式和情感相对立,书法形式美与内容美也难以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当代书法审美发展的滞后性。

三、当代书法创作的反思

魏碑书风对于当代书法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许多优秀的魏碑碑刻作品都是值得当代书法创作借鉴、学习和取法的精华,近年来,对于魏碑书风的热衷和青睐已经形成了一种潮流,也掀起了学习的浪潮。但是,在当代书法创作中,无论是书法家,还是书法爱好者,在对于魏碑的学习中都存在着浅俗的浮躁心理,对其的学习仅仅停留于表面,对于魏碑书法的内在精神和笔法原理缺乏深入的了解,自然也难以汲取其精华,偏离了继承与创新的書法创作道路,给当代书法创作风气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当代书法创作要进行深刻的反思,要端正对于魏碑学习的态度,在对其进行深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汲取营养和精华,进而促进当代书法创作的创新。魏碑碑刻作品精华与糟粕并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效法魏碑的当代书法练习者产生错误的认识,其在书法创作中过于注重变形,将汉字写得支离破碎、东倒西歪,书法创作毫无学养和气格可言。因此,当代书法创作要求书法爱好者、练习者要在有所鉴别的基础上效法魏碑书风,自己对其要有相对清晰、独立的认识和了解,学习不是简单盲从,也不是机械照搬,要以鉴别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汲取精华,使其风格特点、美学特征可以在当代书法创作中得到转化和体现。

在一些书法展事中,我们往往会被当代书法作品中技术纯熟、灵动的线条所震撼,但是却不能感受到情感的颤动。当代书法创作中笔情墨意的表现缺乏,笔墨中缺少情感律动的气息,情感的缺失已经成为当代书法创作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伴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书法作为我们中国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也逐渐职业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也呈现出边缘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在现代社会,技术至上的理念甚嚣尘上,给当代书法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使当代书法创作逐渐沦为了纯技术性的操作和表演,成为了一种自以为是的文化“炫技”,以致于当代许多的书法展览、书法大赛等也沦为了书家“炫技”的舞台和展示自身独特技术的场所。殊不知,情感历来是书法创作的源动力。即使一名书法家掌握扎实、精致纯熟的书法创作技巧,具有深厚的书法功底,但是在书法创作缺少情感的融入和渗透,那么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仅仅只是在视觉表现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可以暂时俘获受众的眼球,吸引受众注意力,让受众看到作品华丽的技巧,却难以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缺少了情感和思想的书法创作自然也难以产生打动人的力量。情感是自然的迸发与宣泄,是书法创作中重要的艺术力量,只有在书法创作中融入真挚的情感才能使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可以更好地打动人心,才能完美展现和表达出书法艺术所具有的无限魅力。在当代书法创作中,无论我们怎样对经典书法作品进行反复的临摹和学习,也难以获得身临其境的心理感受,感同身受更是无从谈起,在书法的临写中也无法表达出原作者真实的思想情感。因此,无论任何艺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都要尽可能地融入真实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在展现华丽技巧的同时展现出深厚的情感内涵,更好地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获得受众的青睐和喜爱。

四、结语

魏碑碑刻书法是中国书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也展现着中国书法史的发展历程,对于当代书法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受到了书法家以及广大书法爱好者极大的推崇和挖掘。因此,我们在当代书法创作中要注重对于魏碑书风的继承和学习,在兼收并蓄中实现当代书法创作的创新,进而在新时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书法精品力作。歌唱家只有在歌唱过程中充分融入情感才能唱出心声,引发受众情感共鸣,表演艺术家只有在表演过程中充分融入真情实感才能呈现出声情并茂的演出效果,进而获得受众的关注和青睐。情感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所在,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造型艺术,具有诗与画的韵味和美感,具有舞蹈与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书法创作者在新时期的创作中也要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注重书法创作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在书法创作中融入真情实感,进而创作出更多具有情感内涵的优秀书法作品。

参考文献:

[1]顾涛.墓志书法的价值及其它:以北魏墓志为例[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0(4):13-15.

[2]吕金光.当代书法创作的思考[J].中国书法,2015(23):58-62.

[3]李豪东.从国展看中国当代书法创作中情感的缺失[J].中华书画家,2014(10):97-98.

作者单位:

太原师范学院

作者:张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机电设备评估论文下一篇:我们的互联网时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