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过失的判断标准论文

2022-12-22

市场经济以来, 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导致了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 这其中, 有相当一部分事故是由于人们的过失行为所引发的, 行为造成了损失, 符合了犯罪的主客观要件, 即构成过失犯罪。过失犯罪在现代社会中日趋复杂, 认定难度加大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鉴于过失犯罪的现状日趋复杂, 认定难度加大, 使我们不得不对犯罪过失判断标准的研究重视起来。

一、犯罪过失的概念及类型

我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 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不等同于犯罪过失, 过失犯罪是一个主客观两方面统一的结构, 而犯罪过失是过失犯罪的一个主观要件, 也是过失犯罪刑事责任的要素。刑法理论上把犯罪过失区分为过于自信过失与疏忽大意过失两种类型。

二、过于自信过失的判断标准

过于自信过失与犯罪故意、疏忽大意过失一样, 也是在客观上发生了实际危害结果。过于自信过失的心理态度是行为人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 而且还轻信这一结果不会发生。这种轻信是建立在一定的客观根据之上的。行为人依仗这些条件, 觉得很有把握, 而实际上他是过高地估计了当时的客观有利条件和自身的能力, 以致主客观不一致, 造成了危害结果。

三、疏忽大意过失的判断标准

疏忽大意过失作为一种心理活动, 也是一种在一定主观意识和意志支配下的行为, 这就表明了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作用于客观世界是有认识的, 是有正确认识能力的。[1]疏忽大意过失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观基础是行为人具有应当预见的能力, 客观基础是发生了实际危害结果。其中“应当预见”是确定疏忽大意过失犯罪成立的关键所在。行为人在客观上发生危害结果后, 是否构成疏忽大意过失犯罪要看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应当预见的能力。[2]因此, 疏忽大意过失的判断标准, 实际上就是对是否具有应当预见能力的判断。

四、犯罪过失判断标准的司法实践

( 一) 过于自信过失判断标准的司法实践

过于自信过失犯罪的认定在具体司法实践中, 公安机关可以根据一系列侦查措施, 收集大量有关能证明行为人的行为属于过于自信过失的有力证据。在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后, 法官可以通过对这些大量证据所证明的过于自信过失犯罪进行审查。具体审查为: 1. 证据所能证明行为人对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已经预见到; 2. 证据能证明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一定的技能或凭借一定的客观条件去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 3. 证据能证明行为人在主观上是排斥危害结果发生的; 若以上三点都能有充分证据证实, 那么案件的性质就能准确认定为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 二) 疏忽大意过失判断标准的司法实践

疏忽大意过失的判断标准虽然存在着多种观点, 但在我国对疏忽大意过失犯罪认定的司法实践中还是普遍赞成以主观标准为根据, 以客观标准作参考的观点。笔者认为, 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 对疏忽大意过失进行评定最终还是应该通过客观评价标准来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能够预见、 应当预见的能力比较合适。因为以主观标准为根据, 以客观标准作参考的观点在实践中看似比主观标准说和客观标准说合理, 但是它在实质上仍未摆脱主观思维的控制。这些以主观为根据客观为参考的标准本身都缺乏客观的确定性和具体的可操作性, 这就给任意裁判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实践的结果往往是法官的自由裁判。若是运用客观评价标准来认定案件的性质为疏忽大意过失犯罪, 在司法实践中就大大增加了可操作性, 同时也能排除行为人、公安机关办案人员、法官等人为的对案件真实性认定的干扰。

办案人员可以首先根据行为人的年龄、身体状况、智力水平、知识技能等, 去找社会上与行为人水平近似的同一类人; 在相同的客观环境下, 让他们对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进行重演, 由此得出他们是否具有预见能力; 再以此为标准来确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预见能力。确定行为人具有预见能力后, 再根据公安机关收集的其他证据, 一并有检察机关交给审判机关。法官对证据的具体审查应是: 1. 证据能证明行为人具有预见能力; 2. 证据能证明行为人的行为发生了实际危害结果; 3. 证据能证明行为人是因为疏忽而当时并没有预见到危害结果。若以上三点能得到证据证实, 案件性质就能认定为疏忽大意过失犯罪。这种疏忽大意过失的判断标准在整个司法实践中, 都是一种按照客观标准进行的评价, 很少掺杂了人为的主观因素; 具有可操作性, 更加体现了司法公证, 提高了办案质量, 不枉不纵, 使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按照客观标准说对疏忽大意过失进行认定是一种法律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要:本文以过失犯罪的现状日趋复杂, 认定难度加大为切入点, 引出对犯罪过失判断标准研究的必要性;既而陈述了犯罪过失的概念及两种类型;通过对过于自信过失所持有的心理态度进行分析, 阐明了过于自信过失的判断标准;鉴于疏忽大意过失的判断标准刑法界存在多种观点。

关键词:过失犯罪,犯罪过失,判断标准,过于自信过失,疏忽大意过失

参考文献

[1] [2]杨兴培.论犯罪过失的形式和内容[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3)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雄安新区接壤区县发展路径论文下一篇: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