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新理念

2022-11-24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事实上, 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 应试过程中, 还是课外积累中, “阅读”都是语文活动的第一关, 也是最基础和关键的部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人们常常会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 就是虽然从整体上看语文教学效率不高, 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能尽如人意, 但每个学校、每个班级中总有少数语文尖子生。问他们成功的经验, 大多回答得益于课外阅读。

1 广泛的阅读

语文的阅读, 就象生命的增长一样, 它是潜移默化的, 又是时刻在改变的, 其实, 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 所有知名的学者、作家, 都在青年时代有过大量的自由的阅读。曹雪芹“披阅十载, 增删五次”, 完成一部《红楼梦》;司马迁早年曾遍游南北考察风俗搜集史实传说。后继父职任太史令, 得观于密室, 博览宫藏典籍, 受腐刑著出《史记》;柏杨将研习“二十五史”作为日课, 耗时八载。还有许多作家都是通过大量阅读走上写作道路的。而且, 不论在哪一方面卓有成就的作家, 他们都有酷爱读书的一面, 且涉猎较广。

毕业于四川资阳中学的任羽中, 当年获全省文科高考第一名。他著文介绍说:“要广泛涉猎, 努力拓宽知识面。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一点点东西是绝对不够的……特别应该多读那些看似对考试无用但都已有定评的经典著作, 水平的提高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而成的”可见任羽中优异的高考成绩的得来某种程度上是得益于每天雷打不动的阅读。同时, 大量的阅读还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发生学习困难和形成差生 (现称有特殊需要的群体) 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书, “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然而, 学校教学论里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性:在学生出于兴趣、出于认识的需要而阅读的材料总量中, 要求学生以识记为目的而学习的材料所占比重越大, 他学习起来就越困难。”正因为“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 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

2 真实的阅读

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一种真实的阅读。所谓真实的阅读, 就是它既不需要像语言学习那样在阅读后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和形式、语言特色、写作手法等的分析讲解, 也不需要像一般阅读能力训练那样在读后做各种阅读检测题。真实的阅读首先是真实的, 它首先满足的是人天性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心理, 是一种不存在些微功利性的最自然的求知状态, 是读者为需要而阅读, 为兴趣而阅读, 为获取未知信息而阅读, 为实用而阅读, 它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 是整个文章的原始状态而不是被肢解后的人为状态, 是读者心灵深处对文章精髓的认同而不是死记硬背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 是一种与作者进行自由的心灵对话的阅读。其次, 真实的阅读是实践的, 是一种真实的实践。它不同于为提高阅读技能而进行的阅读训练, 也不同于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进行的写作训练。真实的阅读不应该整节课让学生绞尽脑汁去了解作者的立意谋篇、写作意图。应该让学生自己走进文章中去, 让他们在阅读中有自己的疑问、发现, 有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体验, 有自己切实的人生感悟与心灵升华, 这时, 再如果有教师精辟的点拨, 这样就会使学生获得智慧启迪。第三, 真实的阅读是大量的。只有大量的自由的阅读, 才会使学习者的语文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我们发现, 好多不管是语文水平高的还是语文水平不高的学生, 对课外阅读都是兴味盎然, 但对上语文课就远不及此了。这是为什么呢?这都与我们呆板的训练有关。这种训练实际上压抑了孩子们的天性, 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摧残了他们健全的人格发育, 伤害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这种训练使孩子们享受不到阅读和学习的乐趣, 是一种失却自我、忘却人性的功利方式, 它追求的只是标准、结论、统一的答案。《人民教育》上刊登, 教师问六年纪几个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们不喜欢上什么课呀?”学生们几乎是齐声回答“语文课”。他们说“语文老师每节课都从生词讲起, 然后就是分析课文, 归纳中心思想。老是这样, 没劲。”“刚发新书时挺新鲜的, 爱不释手, 可老师在课堂上讲得我很糊涂。”——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教师的悲哀、阅读的悲哀吗?所以《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虽然必要的分析是不可能完全回避的, 关键在于, 我们是不是把它作为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来看待的。只要我们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 尊重学生的个性反应, 以学生个体作为阅读主体, 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作出自己的评价, 畅谈自己的生命体验, 自由地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这样, “课内的海明威”是可以和“课外的海明威”一样精彩的。

3 生活的阅读

阅读应该是一种生命的滋养, 应该象生活一样扎根于我们的生命空间。首先在教学中要必须坚持“大语文”的教改方向, 坚持语文的阅读和社会生活的结合, 使语文阅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 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和社会实践活动。”其次, 要坚持让学生在课外有大量的真实的阅读。《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并明确规定“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语文教学中, 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 还应大幅度增加阅读量, 扩大阅读面,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 (《新课程标准》) 。这其实和“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一基本理念是一致的。第三, 在增加课外阅读量的同时, 也要大幅度增加课内的阅读量, 并让真实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阅读体系, 让它成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手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 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 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 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 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说, 把阅读教给学生, 就是对学生心智的一种解放, 广泛的阅读, 真实的阅读, 生活的阅读恰恰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解放。

摘要:《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中,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 应该是一种真实的阅读, 一种大语文方向下的阅读, 一种生活的阅读。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阅读

参考文献

[1] 张文海.现代阅读教学新论[M].语文阅读教学与研究, 2001 (2) .

[2] 曾祥芹, 韩雪屏.阅读教学丛书.序[M].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2 (6)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基层武装部长角色论文下一篇:中国传统木板年画对版画创作的影响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