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社团角度谈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于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成立25年的发展研究

2022-09-13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教育环节, 是高等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走出校门, 在实践中成长成才的一种重要形式, 也是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实有效途径。自8 0年代初期以来, 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发展,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正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成立于1 9 8 4年, 至今已经有2 5年的历史, 是目前东北林业大学众多社团中唯一面向大学生的学术理论研究型团体, 层次覆盖本科生和研究生, 以“打造东林浓郁学术氛围”为宗旨, 突出林业经济学科的特色优势, 启发并引导学生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拓展学科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培养大学生尤其是本科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在过去的2 5年发展过程中, 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从结合自身条件出发, 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在学生团体中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道路。本文基于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 (以下简称林研会) 作为案例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对其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 从中获取高校社团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宝贵经验, 为进一步推进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中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与指导。

1 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优势

学生社团是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团体。在学生社团中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者往往是学生个人, 也可能有一些专家教授参与其中, 起到指导作用。学生社团中所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应是顺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提倡的, 并能起到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结合林研会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 学生社团中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相比较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以下的优势。

1.1 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性更贴近现实

学生社团中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由学生根据其感兴趣的问题, 在具有一定认识与了解基础上自主地做出选择, 因此, 活动更能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以林研会为例, 该学生团体为对林业经济感兴趣的同学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为充分激发协会会员研究的积极性, 该协会根据林业经济研究方向来划分课题研究小组, 现已基本形成了林业经济与政策研究小组、产业组织发展问题研究小组、森林旅游研究小组等六个问题研究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其中的研究小组, 对该领域问题作深入的研究。实践证明这些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课题更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也更加贴近社会现实。

1.2 社会实践活动的连贯性更持久更自然

1.2.1 连贯性的持久属性

学生社团所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持久的, 一个课题的研究需要进行多次的实地考察。例如, 林研会所开展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改革问题调查”社会实践活动, 该活动持续近三年的时间。活动调查期间, 会员走访了大、小兴安岭林区的相关林业局和相关森工企业, 收集了大量数据资料, 对两地林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2.2 连贯性的自然属性

学生社团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连接自如的特点。首先, 一个课题研究所包含的各个调研活动都是紧密相联, 每一次实践活动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自然联结作用。其次, 活动的目的性明确, 无需动员, 维系了社会实践的持久性。比如国有林区改革问题中森工企业改革与林区社会改革, 两个改革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彼此互相促进。林研会根据两个改革之间的关系, 制定出可以有效衔接的社会实践方案, 保证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

1.3 实践活动的效果更加明显, 反馈机制效果突出

1.3.1 社会实践活动意义深远

林研会所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以及学生个人的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从社会意义层面来看, 林研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能够发现现实存在的问题。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 及时进行总结并对问题提出可行性调整方案, 同时备案记录作进一步深入探讨。会员还利用一些方便快捷的交流工具, 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反馈给相关林业局和森工企业。

从学生个人角度来看, 对学生能力的塑造更全面、更实际。在社团社会实践活动中, 学生自由沟通, 广泛交流, 拓宽了交往的渠道, 对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促进作用。同时, 在社团组织内部和公约的约束下, 使学生容易形成勇于负责的习惯。通过翻阅资料、现场调研、请教老师, 提升了自主学习与研究的能力。在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的同时, 也增强了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1.3.2 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更新, 对教学体系的发展有更深远的促进作用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协会成员发现, 有些理论知识已经不能适用于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 因此有必要进行改革。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机制, 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新的理论进行书面总结, 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并将一些促进教学体系改革的意见以书面形式交给学院领导。

1.3.3 使学生社团之间的优势得到了互补,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各社团组织之间加强沟通, 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有利于改善学校的校园风气。良好的校风必然会促进学生的学习, 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 在学生管理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林研会经常与其他学生团体进行经验交流活动, 在交流的过程中, 对社会实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实践表明, 学生对以科研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最为感兴趣, 这也充分体现了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势。

1.4 社会实践活动更能发挥学生的专业性

学生团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能积极调动专业积极性, 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 结合学科优势解决学科实际问题。林研会在活动筹备阶段, 聘请专业教师进行延伸辅导, 以求对问题能有正确的认识。活动结束后, 会员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自行撰写专业论文, 选择性地刊登在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的学术期刊《林业经济探索》上。

1.5 社会实践活动更能发挥激励作用

学生团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激励作用具有范围广、影响深、接受快的特点。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对参加活动的社团学生具有激励作用, 此外, 还可以利用社会实践交流会形式影响到更多的同学, 将一些新的想法和理念传达给身边的同学。这样以点带面的激励作用, 也能够吸收一些优秀的学生加入到社会实践工作中来。

2 制约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的因素研究

2.1 社会实践活动的资金制约

学生社团普遍存在则力不足的情况, 使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的强度有限, 活动质量得不到保证, 这已经成为制约社团发展的一个瓶颈。以林研会为例, 由于有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 在资金上有一定的保障, 但所提供的资金仅能维持一个课题所需的经费 (以一学期时间为计算依据) , 那么这就不得不放弃其他优秀的课题, 同时资金的多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进度。客观的来说, 像林研会这样由院领导支持的社团还是少数, 大部分社团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资金的困扰, 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大部分停滞在计划阶段。

2.2 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制约

学生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形式制约, 主要是交流形式单一、活动形式保守两个问题。

首先, 在交流活动的对象选择上仅仅还处在一种自我寻找的方式, 没有一个合理的平台展示自己的社会实践成果。这种盲目的寻找对象的形式, 也大大降低同学感受社会实践活动深层内涵的机会。其次, 活动领域有些过于狭小, 降低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吸引力。以林研会为例, 由于专注于林业经济这一领域, 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不均衡, 加入到协会中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少;而对一个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需要用到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 这样就制约了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3 社会实践活动的保障能力制约

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 缺少相应的保障机制进行支持, 包括安全保障机制和物品保障机制。

在活动中, 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即所谓的“柔性保障”。这里主要涉及的是:调研地点的情况简介, 野外活动安全事项等。以林研会为例, 在社会实践活动地点选择上, 由于其成员缺少必要的地理情况和生存知识的了解, 不得不放弃研究价值较高但风险较大的地方。

在活动准备阶段, 需制备必要装备, 这是专门进行社会实践的工具, 主要是一些耐用性物品。但是这类物品售价较高, 日常利用率低, 大大降低了活动的可操作性, 降低了效率。

2.4 社会实践活动的保守观念制约

目前高校的许多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是为搞活动而搞活动, 对活动的质量和实效往往关注不够, 属于疲于应付。许多社团的活动缺乏整体策划, 缺少创新意识, 社会实践活动多年一个模子, 内容单一, 形式呆板, 常常是虎头蛇尾;有的社团追求活动形式的华丽和热闹, 搞花架子。

由于学生团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在观念上还存在过于保守的问题, 所以使社会实践的活动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以林研会为例, 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 不重视事前宣传工作, 削弱了活动本身带来的影响, 直接导致事前反馈信息的产生与传达中断,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社团进一步完善社会实践活动本身的能力。

3 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的发展原则研究

学生社团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应该作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关键突破口。笔者通过学生团体的优势分析为基础, 以解决制约因素为思路, 提出学生社团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如何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说是对一门管理艺术的研究, 在管理科学的研究领域分为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 可以说我们的研究由于每个管理者所处的情景不同, 无法对思辨进行归纳、总结, 但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言的, 对于社会实践开展的研究, 笔者仅从科学研究的层面结合林研会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经验, 总结、归纳出基本原则。

3.1 整体性原则

学生社团的社会实践活动建设和开展过程, 应作为全校整个社会实践活动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纳入到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全过程中来。

一是从学生社团角度, 即学生社团开展的社会实践的主题应该与所在院校开展的社会实践宗旨一致, 所开展活动的内容要符合所在院校开展的社会实践的要求, 体现社会实践活动思想与行动整体性原则。

二是从学校角度, 即要从整体思想上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 各个社团利用自身优势, 使有限资源得到优化, 显现整体优势。同时学校要从全局考虑对一些同质同性的学生社团进行适当的整合, 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实践平台。

3.2 特色性与文化性兼容

学生社团的社会实践活动建设和开展过程, 应该突出其应有的特色, 并在此基础上凸显文化内涵。

首先, 从学生社团角度, 充分营造社团内部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学生社团为中心的培养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培养发挥社团的灵活性特色, 加大以特色为基础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品牌建设工作。其次, 从学校角度, 要对学生社团进行适当扶持, 维持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的特长式发展是学校社会实践建设深入进行的加速剂和稳定剂。

在关注特色性的同时, 还要兼顾社团的文化性。即学生社团的负责人应该提升学生社团的社会实践活动层次, 将其引向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社团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时贯彻校园文化的主旨精神, 引导高校大学生在享受兴趣中提升品位, 提升社会实践活动文化品味。

3.3 监督性原则

学生社团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时, 应该体现出监督性的原则,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从学生社团的角度应该严格把握学生社团干部的选拔使用, 启用德才兼备的人次, 并加快社团内部自我约束机制的建设。一个社团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好不好,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团干部的表现。学校应通过培训班、座谈会、研讨会等, 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和技巧, 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二是从学校角度, 即通过有效的规章制度、负责的监督机构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和监督;加大沟通渠道建设;尊重学生社团的自主性, 给学生社团的自身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要使学生社团活动按一定轨迹有秩序、有目的开展, 学校应建立一整套科学而又可行的社团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的科学实施有效地规范社团管理, 有重点地运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可以建立如:《社团管理条例》、《社团注册登记制度》、《社团费用管理制度》、《社团活动制度》、《社团考核奖励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为各社团的健康成长提供制度层面的保障。学校为建立规范有效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 可以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 专门从事学生社团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逐步建立团委指导、社团联合会服务、学生社团自主管理的学生社团。

4 结语

本文的写作是在坚定学生团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作为社会实践开展的一种重要的形式的基础上完成的, 同时笔者也希望作为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 应该发挥出更多的优势来推动高校整体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

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林研会作为研究性社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所以有些经验不能适用于所有社团, 但笔者相信学生社团的大部分经验是互通的、是可以交流的。

摘要:学生社团的社会实践活动已逐渐成为高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的发展优势角度出发, 以林业经济研究会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并在对林业经济研究会发展制约性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应该遵循的一般性原则。

关键词: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全员育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产后出血84例临床分析下一篇:矿建工程成本控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