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教材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3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新教材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这是新世纪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下面,本文就《意见》的几个亮点内容进行简析。

语文新教材教学管理论文 篇1:

立德树人理念下的部编版高中语文课程与教学变革研究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目前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在江苏地区已经推广和使用了一学年。在新版教材使用過程中发现了很多亮点,也遇到了一些瓶颈需要进一步突破。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需要从整体规划方面做好课程目标定位,确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更要与学生学情有机结合,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有效彰显立德树人理念。

【关键词】高中语文;立德树人;课程;教学;变革

从2020年秋季开始,江苏地区新一届高一学生开始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更好地与新课标接轨,适应新高考改革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语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新教材在内容上呈现出很多新特色,但并不是颠覆原有教材和教法,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更好地守正创新,一起探索高中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深度变革。
一、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的课程特点解读

翻开新教材,其中很多内容都是新的,整体结构比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把握新教材的特点。

(一)人文主题立意高

部编版新教材是教育部契合中央要求提出的“立德树人”理念,指引专家教学组对现有教材进行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并有机吸纳一些新文本,在此基础上整合而成的一本统编新教材。新教材的人文主题选取面比较广,整体立意定位非常高。在文本数量上用心斟酌,在内容方面很好地落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统编新教材选择的文章在理念结构、课文选题、内容设计、文采及结构等方面都新颖别致,对教师驾驭教材能力要求非常高。

(二)古文现代文混编

统编新教材在设计上古文内容明显增加,与当前弘扬传统文化的主旋律相符,古文呈现打破了古文单元汇编,向与现代文混编有效迈进,降低古文学习的枯燥感。以必修上册的第六单元为例,有荀子的《劝学》、韩愈的《师说》、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鲁迅的《拿来主义》、黑塞的《读书:目的和前提》等多篇文章。这一单元的每篇文章都反映了“学习之道”,从古至今,从国内延伸至国外,引领学生更好地学会勤奋、借鉴,具备好学风,开阔学生视野,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丰富自我。

(三)凸显“任务群”设计

“任务群”设计在苏教版教材中已有体现,很多教师也都有这方面的教学意识,在部编版教材中这点体现得更加鲜明。例如,开篇第一单元就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的《红烛》、铁凝的《哦,香雪》、雪莱的《致云雀》等。围绕“青春”主题,中外文本有机组合,很好地凸显了任务群学习的核心,使学生可以思辨青春的价值,探索如何为奔放青春而努力进取。在这个单元引入了优秀外国作品,更好地从世界语言文化的视角,让学生学习语言,接受美学熏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四)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教学立足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带动学生思维、审美、文化等多项能力有序发展。着眼于文本层面,考查学生的能力基础,要有效唤醒学生的课堂意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从记忆性学习向理解性思辨有效转变。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师的一个重要工作是引领学生开展辩证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交流,以更好地推动学生自主思考、综合运用,让学生学会运用阅读写作,解决生活问题。

部编版新教材的推广与使用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立德树人全面推进的必然趋势。为配合新高考改革,必须同步进行教法的研究,这不是全盘否定以往的教学方式,也不是生硬地接受新教材,而是需要结合立德树人理念对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做好有效的目标定位,再对教法进行摸索和实践。
二、立德树人理念下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

当前正处于民族文化复兴、人才结构优化和教育改革遍地开花的关键时期。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的一门核心学科,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要为高素质、复合型、预备人才培养而奠定基础。

(一)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高素质人才

时至今日,人们对高素质人才的衡量标准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职场中不同岗位对人才的综合素养都有细致性要求。社会各界对高素质人才的衡量也有一些共性要求。首先,要有远大的志向。学贵立志,“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人的志向表现在对人格修养的追求,也包含做人、做事的目标追求。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树立高远志向,为其终身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其次,要有情。“情”指丰富而细腻的感情,这是学生自我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也指情怀,是一种博爱、热忱、向上的情怀,是学生身上家国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体现。再次,要有丰富的见识。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知识,不是为了记忆,而是要独立思考,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炼出深刻透辟的观点和主张。有见识的人才能分主次、辨是非、知美丑、明善恶。最后,要知行合一。要把远大的志向、广博的情怀和真知灼见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融为学生身体、思维、行动的具体体现。

(二)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阅读、写作等训练,不单为本课程而准备,更能推动学生在多个学科更好地探究发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在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都有所涉猎,对学者的人文情怀和崇高追求产生共情,关注社会前沿动态,理解自然科学的常识等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如《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等文本的引入,都很好地映射了这一目标。复合型人才培养要为学生进行学习应用有效奠基,指引学生进行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综合实践,为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储备能量。

(三)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预备人才

“凡事预则立”,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在新高考改革指引下,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愈加全面,从高一入学开始教师要指引学生学会为升学和继续接受高层次学习而准备,为学生进入高等学府有效奠基。预备人才的培养要为学生终身发展而准备,进入大学需要学生具有优秀的学习成绩,更要求学生在科研、合作、交流、探究中有效融入,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合作进取意识,这些能力从高中阶段就要有效关注并逐步去培养。高中语文的学习要指向学生高阶思维的养成,为学生进行社会层面的适应性学习和为人处世而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审美趣味,为学生未来的炫彩人生而奠基。

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恰恰是立德树人、治学求知和终身发展的有机结合,语文教学要为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而服务,要关注学生的长远耐久性成长,助推学生能站到更加广阔的平台上成就自我,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彰显更为全面的立德树人理念。
三、部编版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对策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是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来组织单元学习的。其中的人文主題是播种于学生心底的“信念种子”,它与新时代高中学生人格和精神成长的需要相契合,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具备责任担当,激活学生的文化自信。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是将种子的成长与外部学习环境有机融合,让学生去经历阅读、汲取、成长、思考、突破、创新等多个过程,使学生成为更加乐观的个体。在部编版教材呈现的基础上,如何借助教师的“精耕细作”使其“饱满绽放”,成为教师思索的重点。

(一)坚持互动教学,构建良好学习氛围

新高考改革下,语文语篇整体解读难度大大提升。从传统模式下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过渡到现在情境学习、学问思辨相融合、思维导图细节串联等。学生要应对的学习任务愈加多种多样,学习难度大大提升,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退缩心理。教师要走进学生,与学生开展有效的互动,坚持教师讲解引导,尊重学生自身主体性价值,让学生及时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诉求。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与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互动,将新课程“以学定教”的理念有效落实。

关注学生对文本知识掌握情况,要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优化教学设计。尤其是针对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首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让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尝试解决问题。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探究过程,给予有效的方法指导,引领学生突破发展性问题,获得更高的成就体验。其次,教师再重点讲授一些比较困难的综合性问题,以有效的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更好地尊重了学生自身的主体性价值,教师的引导可以起到很好的点拨价值,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

(二)重视阅读的实施、推进和评价落实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开展大量阅读。除了单一文本的阅读外,要有效落实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等。尤其是在整本书阅读的推进过程中,教师要淡化对学生的指导意识,引领学生自主投入文本阅读中去,更好地品味和发现。引导学生反复读精彩段落,引领学生进行对话讨论,增强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意识。

在阅读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同步引入量化评价方式。通过阅读评价的落实,更好地诊断学生阅读参与情况,形成对学生阅读的个体评价和整体评价,方便教师进行技能方面的指导,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量,显著提升阅读技能。大量阅读包含了自主性阅读,让学生浏览一些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历史、科学等相关的书籍。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开展有效的学习交流,更好地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

(三)扩大教学资源服务学生学习发展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已有的授课经验可以为教学落实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在教学新语篇时,要进一步扩大教学资源储备。首先,结合新教材出现的经典文本,教师要能熟读中外与作品对应的一些文学作品赏析和名家评述等,更加娴熟并贴近学生的认知需求,调用自身知识储备。其次,教师要能熟读与中学语文教学相关的美学、哲学著作。如王国维、钱锺书、冯友兰、钱穆、朱光潜等作家的经典作品,对提升教师的美学认知,丰富哲学研究视角,从美学哲学角度解读文学作品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最后,教师要进一步研读语文教育名家的一些著作,如叶圣陶、夏丏尊、周有光、王力、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等教育名家的一些著作,对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很好的作用。

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网络资源获得更加快捷的教研支持。例如,中国教研网、教育部官网、教育部基础教材发展中心、预课网等很多优质网站,对扩大教研视角,帮助教师储备教育资源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重视创作实践,给予学生成长动力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思维活跃,进取意识强。学生对基本的学习方法已经有效掌握。教师必须重视提供平台,让学生积极进行创作实践。例如,部编版教材中出现了“家乡文化生活”这一特色单元,主要让学生记录家乡的人和物,针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开展调查,积极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指引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在语文教学落实的过程中,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更好地打造特色课程,让学生开展广泛社会实践。

立足校内,让学生参与一些校园文化建设,如校园的墙面文化等的布局,还有学生艺术节、交流活动、展示活动、比赛活动、问答活动等,都是让学生开展创作实践的重要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积淀素养,发展能力。辐射城区,可以让学生走进当地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宫、文物纪念馆、文化展览馆、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等进行特色实践,并举办丰富的创作实践和展示活动,给予学生更加强劲的成长动力。

总之,部编版教材使用对江苏地区而言是一项新尝试,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研学一体的心态。进一步优化目标定位,面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将教学与教师培训、自主学习、社会综合实践有机结合,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推动课程实施和教学管理更好地落地实践。

参考文献

[1]蒋建军. 高中语文开展专题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20).

[2]李煜晖,李倩.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9 (3).

[3]王青娟. 由新课程标准把脉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新趋势[J].中外交流,2019(30).

作者简介:狄潜,女,1981年生,江苏溧阳人,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

作者:狄潜

语文新教材教学管理论文 篇2:

普通高中将有序推进走班教学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这是新世纪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下面,本文就《意见》的几个亮点内容进行简析。

走班教学: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意见》指出,有序推进选课走班,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指导学校制订选课走班指南,开发课程安排信息管理系统,加大对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师调配、教学设施配置等方面的统筹力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

【简析】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增强学生学习的选择性,这符合因材施教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但这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当前,各地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仍不均衡,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距较大,一些学校还存在校舍设施资源不足、师资紧张和教学组织管理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实施选课走班教学,既要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开展,又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充分考虑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差距,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优化课程:统编教材,强化管理

《意见》提出,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各省(区、市)要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各地完善学校课程管理,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合理安排三年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

【简析】2017年底,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随后展開新教材的编写与修订工作,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各地各校将陆续使用新教材。为确保新教材顺利使用、课程改革深入实施,各地应该从健全新课程实施机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规范课程教学管理三个方面着手,注重教师培训,转变教学方式,进一步加强课程实施监管,强化责任追究,着力提升新课程实施水平。

生涯规划:加强指导,健全机制

《意见》提出,要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注重指导实效,重点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

【简析】高中阶段学生正处在从未成年走向成年、初步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特殊阶段,在学习和考试方面面临更多选择,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为此,各地各校应该根据《意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指导教师培训,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能力。

提升素质:完善体系,科学评价

《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是完善评价内容,强化对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方面的评价。二是健全评价实施,充分考虑城乡学校实际,更加注重发展性评价,强调客观真实、简洁有效记录学生突出表现,并强化实施监管和失信责任追究。三是制订评价使用办法,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和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研究制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简析】综合素质评价是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各地各校应该按照教育部2014年制定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建立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注重考查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与个性特长,科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加强评价结果的运用监管。

(责编 欧金昌)

语文新教材教学管理论文 篇3:

新教材带给我们怎样的文学期待

高中新课改后的第一个轮回的语文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在各种声音中,我们且行且思——在新形势下,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组织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的学生在新教材的引领下最终收获如何,我想这些问题在一线老师的脑海中不止一次的出现过。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在我心中纠结着:新教材对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的学生在三年后能否达到我们期望的高度,能否具备一定的文学欣赏水平和能力。

针对新教材的《语文课程标准》一如既往地强调着“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情操,涵养心灵……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当然,对文学教育,更是在教材内容上有实质性的变化。我觉得最主要的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首先,是必修教材在保留传统的经典的文学作品基础上增加了“名著导读”这一版块,而且这一版块都引起了老师和学生们的重视,老师们都不同程度地引导学生进行了学习。我想,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对于这样的大部头的经典,学生只有了解了,有了兴趣,他们才有全面阅读、深入体会的可能,应该说这一版块是一个尝试性的先导性的文学教育的铺垫,而这对于需要参加高考而无暇阅读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是增加了《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这三本选修教材。用三本书的形式将这三个版块的内容系统地呈现,应该说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对学生来说,为他们的阅读提供了大量的现成的文学作品;对老师来说,“诗歌鉴赏”“散文鉴赏”“小说鉴赏”有了现成的系统的训练材料,平时的教学可以对高三高考复习中的相关内容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我想,只要学生拿起这些书,只要老师们带领他们走进书中的作品,学生必定受到一定的文学熏染,这也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最后,就是在《外国小说欣赏》中增加了“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这八个文学理论方面的内容。有的老师认为这太深了,这是大学里学习的东西,学生接受不了,而且高考的时候不一定涉及;有的老师认为,书都看不完,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些东西……其实老师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也很实际,但是我觉得对高中生的文学教育应该有从阅读实践到理论学习这样一个系统的呈现模式,学生、学校、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趣,可以结合具体的作品深入探讨,反之,可以粗浅地让学生了解。只要你让学生去接触它们,学生就会有感觉、有印象,就会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述变化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于“夹缝中生存”(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超于语文,理科的学习时间多于语文)的现状中感到了一丝温暖,让我们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同时我们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最主要的是面对分量十足的《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我们感到力不从心,按照各自的方式进行教学后又忐忑不安。

对于这三个版块的文学内容的鉴赏,我想我们老师不止一次地讨论过“究竟让学生学习哪些内容”“研究到什么程度”等这些问题,但是我们依然得不出相对统一的结论,原因除了不知道高考究竟考不考外,我想更多的是我们老师面对如此分量的文学作品内心的一种责任。

没有现成的东西来引领我们期待下的文学作品的教学,我们只有用更多的长远的思考来指导我们的教学,且行且思,多一点文学期待,少一点功利。在和同行们交流中,我们对有些问题都有着基本相同的观点,例如三本选修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必须让学生去读,但是老师不一定带领学生深入鉴赏每一篇文章;那八个文学理论方面的常识需要让学生去接触、了解,不能完全舍弃;选修教材处理的顺序需要科学、合理处理——高一的学生不能接触程度太深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最好是先让学生先接触《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

我们在不断思考探索着,上述问题也引起了上级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2011年12月9日至11日在湖北黄石二中举行了“湖北省首届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研讨会”,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共鸣,一些教学理念和方法都能为己所用。

文学的太空是灿烂无边的,面对新教材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它带给我们文学的期待,我们唯有保持作品那样唯美纯洁的心灵,不急不躁,方可让我们的学生在那方永恒的天空中自由、快乐地翱翔。

毛儒仙,教师,现居湖北远安。

作者:毛儒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论文下一篇: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