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用语试析论文

2022-04-28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数学教学用语试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数学是一门应用特别广泛的学科,小学低段数学是启蒙亦是奠基,课堂是学习的主渠道,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门艺术。课堂评价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对于如何令课堂评价更有效,各地各年级段的教师也在进行着诸多探索和实践。

数学教学用语试析论文 篇1: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习得课堂的开展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习得课堂的开展构建进行了研究,在文中笔者先对习得课堂的含义与其对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也对实践教学应用中,影响数学习得课堂构建的不和谐因素进行了罗列,最终提出了六点可以实现习得课堂有效构建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习得课堂;教学研究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会将重点放在知识的细节设计上,在教学过程中也较为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思想方法。但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并没有较强的兴趣,教学的内容也集中在教师对于知识方法的传递上,学生单纯地将学习的过程看作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这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够主动,学习效果也较差。正是为了改变这一情况,课题组开展了对习得课堂的研究,尝试着探究习得课堂的创建方法,处理好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引导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核心素养下的习得课堂构建将成为有效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习得课堂简析

习得课堂是指习得教学实施下所构建而来的课堂。习得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自主的利用多种策略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知识与经验。从教师角度,教师根据不同课型设计,从“读、做、教、议、记”中自由选择和组合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大量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获得知识。从学生角度而言,学生对于学习内容进行不断质疑、探究、批评的过程,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二、习得课堂构建对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分析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对其发展和国家社会发展有利的能力,其与具体的学科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对于初中数学而言,其核心素养主要分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个核心素养。习得课堂的构建可以给予学生实际探究的机会,在其中,学生的各项核心素养也将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并且这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探究进行的数学教学,其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促进作用要比传统的教师讲授教学要好得多。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要能尽可能地围绕着核心素养,设置教学,提升习得课堂对于学生主动性的发展作用。

三、影响习得课堂构建的不和谐因素

在实际的教学中,仍存在一些因素干扰了习得课堂的构建,也使得学生的探究学习受到了影响。其中,较为凸显的因素主要为以下几点:1.教师教学理念的不当;2.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当;3.教师教学评价的不当。其中教师教学理念的不当体现在教师教学认知上,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理解仍停留在过去应试教育的层面上,在此影响下,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措施也总是会围绕着知识教学来开展,这使得习得课堂无法得到创建;教师教学方法设置的不当是体现在教师采用的方法上,当前仍有相当部分教师以理论讲授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这使得习得课堂无法得到开展;教师的教学评价包含评价和评测两部分,这两部分存在的单一化构建问题,使得学生无法在探究后得到教师及时的帮助和鼓励,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实现初中数学习得课堂开展的方法

1.结合教学研究开展,调整教师教学理念

教师教学理念的调整,是达成初中数学习得课堂构建的重要前提。前文已经提到过,教师教学理念的不当使得教师的教学过于偏向于理论化,而为了實现习得课堂的有效构建,教师就需要能做出调整,优化自己的教学理念,认识到学生发展和独立探究的重要性。在习得课堂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大量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为了落实这一要求,教师要能改变过去备课环节的任务,将重点从知识的细节设计调整到结合当课的教学内容搜集必要的数学习题上,以此来挑选一些适合学生进行研究分析的习题。而为了达成教学的有效优化,教师也需要能自主的进行习得课堂构建的个性化研究,采用读、学、用的方式去分析当前教学中习得课堂的构建方法。

例如,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可以结合新课标进行研究,探究当前新课标对教师做出的教学要求,按照其对于教师教学认知的规范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修正,分析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就可以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调整。而为了实现习得课堂的构建,教师则需要能查找一些有关于习得课堂的资料,分析习得课堂的内涵和其价值,找到其主要开展方法。这样一来,当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学认识,教学的有效性也就能得到提升。

2.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参与意识

在教学实际中,教师需要能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采用学习任务布置、学习问题提出、学生讨论发动的方法引导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动力。鉴于兴趣对于学生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要能联系生活实际,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着进行分析探讨。

例如,在进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要能结合实际情况尝试着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活动构建的方式来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在其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道实际的一元一次方程题目,如:根据打折销售这一节的主题构建一个实际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审题、读题,分析等量关系列出题目进行解答。在完成这一部分内容后,教师就可以引导者学生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编撰一些题目或在教师所提题目的基础上进行题目的改编,在改编完成后,再尝试着对其进行解答。这样的题目创编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较为新颖的,其主动参与的动力也较强,而通过编题的进行,学生对于一元一次方程了解程度也会加深,其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就得到了培养。

3.改变传统课堂范式,转换教学聚焦点

传统的课堂范式的教学聚焦于知识的讲解和教学,在如今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学生发展,且也不能开展习得教学。为了改变这一点,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要能尝试着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方法对教学的课堂范式进行调整,将其转化为习得课堂范式,将教学的聚焦点进行转换。

例如,在进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的范式,调整教学的模式。在过去,进行这一课教学时一般是由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方式来进行的,教师的教学过程聚焦于知识内容的展现。而为了确保习得课堂的创建,给予学生探究发展的机会,教师就可以对教学的进行方式进行调整,改为通过引导架构的进行,使学生探究本课的知识,从“如何确定两直线平行”这一问题入手,进行本课内容的分析。这样一来,教学的聚焦点就转向了学生对于本课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4.结合教学实际内容,创设多样教学组合

习得课堂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而在实际的习得课堂构建之中,教师需要能认识到习得课堂的教学灵活性与差异性,并根据实际教学的内容,分析当前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构成,在此基础上,联系习得课堂内容,从“读、做、教、议、记”中选取合适的教学问题方法,创建教学组合。

例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要认识到几何内容对于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素养的培养作用,并使用“读、做、议”的教学组合进行习得课堂的构建。这样一来,在实际对教学中,学生就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阅读,三角形的实际绘图分析,学生有效讨论的进行,达成对本课相关知识内容的探索。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探究情况,灵活地给学生提供教学指导,引导其进行分析探究。

5.调整教学主要方法,实现学生有效探究

教学方法是教师开展教学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需要能明确教学方法调整的必要性,并联系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基于此教师就要能尝试融入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习得课堂的核心是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下所进行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由于初中阶段学生能力发展情况的限制,其自主探究的能力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这样一来,在实际探究过程中,学生就可以通过彼此的合作进行相关知识的分析探究,学生的能力也将在其中得到有效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小组作为学生合作的基本单位,教师能否有效的构建学生小组,也就会对小组合作教学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故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能结合当前习得课堂的构成程度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小组划分。

例如,在“一次函数”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要能明确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应用,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学生小组的构建。在学生小组构建完成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小组构建本课的探究主题,找出其中的探究问题,从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含义、应用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探究。教师在其中要能处理好教与学的联系,给予学生合理阈值内的引导,使学生可以有效地完成探究任务,实现其相关能力的发展。

6.优化学习评价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评价主体的优化是指教师可以拓展评价实施的主体,在过去,教师作为评价的唯一发起者,这使得评价这一偏向主观性的行为其客观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教师自身也很难对所有学生做到评价。而对教学评价主体的优化则是将评价的任务部分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的方法来进行,这样一来,评价的效果在得到提升的同时,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就能得到发展;教学评价的依据是开展教学评价的重要凭依,也可以被称为评价的参照。过去教师开展教学评价,其依据往往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这使得评价不够全面有效,在习得课堂中,学生的行为集中在问题的提出与探究,所以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发展自然也就成为评价的新指标;教学评价的用语则是指评价的语言,在之前,有的教师并不重视评价用语的选择,这使得其在教学评价中可能使用了带有负面性质的语言进行评价,这使得学生受到了影响。而在当前,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就需要能将其重视起来,尽量采用正面语言进行评价。

例如,在完成“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一课的习得学习后,教师就要能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首先,教师要能让学生结合本课的收获进行自评,分析自己是否达成了这一课知识的掌握,明确了平行四边形的有效判定方法。然后在学生自评完成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的互评,相互确认组内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知识的认知,分析谁在本课的学习中表现最为突出。在学生评价完成之后,教师就可以从创新能力发展、解题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发展、知识掌握等层次对学生进行综合而有效的评价。在其中,教师要能注意使用鼓励性的教学语言。

综上所述,习得课堂的构建對于学生高阶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极为有利。为了实现习得课堂的有效构建,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要能从教学理念的调整入手,实现教学课堂范式的转变,达成教学内容形式和聚焦点的有效调整。

参考文献:

[1]盛伟敏.改编试题,变“教之”为“习得”[J].中学数学月刊,2018(04).

[2]贾炜.初中数学程序性知识的习得研究——以“三角形”为例[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6(18).

[3]王强.初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习得刍议[J].江苏教育,2016(51).

[4]徐祗林.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5(11).

[5]马金锋.简论导学互动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活教育,2016(1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9年三明市初中“壮腰”工程研究专项课题《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习得课堂范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XKTC-1932)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第五中学,福建 大田366100)

作者:陈吉标

数学教学用语试析论文 篇2:

试析小学低段数学有效课堂评价的策略

摘 要:数学是一门应用特别广泛的学科,小学低段数学是启蒙亦是奠基,课堂是学习的主渠道,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门艺术。课堂评价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对于如何令课堂评价更有效,各地各年级段的教师也在进行着诸多探索和实践。本文将从教师意识、评价主体等多角度试析小学低段数学有效课堂评价的策略,以期在小学低段数学的教学中可以有更多的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惠及莘莘学子。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课堂评价;方法策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低年级阶段的教学启蒙更被看重,小学低段即1~3年级是学子们培养好奇心、建立自信心的关键时期,是教育中的重点所在。《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强化有效课堂评价意识,在实践中探索和提高,评价将越来越行之有效。

一、 强化意识,课前预设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课堂的展现形式也在越来越多元化,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早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输出,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授课是否精彩,与课堂评价是否运用得当密切相关,教师必须增强合理运用课堂评价的意识。课程教学改革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不是单一的,主要的就是看能不能培养学生和激发学生的新思维,能不能以学生为中心,能不能形成知识的共鸣,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更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学生学会了、会学了是主要的。因此,有效的课堂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能保护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欲。

以往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课堂评价方面,教师运用略显青涩,方式方法和策略上都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比如说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上的评价语言单调,总是几句耳熟能详的言辞,或者泛泛评价,无针对性。无效、机械的课堂评价不能调动小学低段学生的参与意识,更无从谈及因材施教、循序诱导。教师先强化了使用有效课堂评价的意识,再进一步通过课前预设做到优化课堂评价用语,是有效课堂评价的策略之一,将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教师课前做好充分评价准备,做好评价预设,在课堂上将会避免太过被动。

故而,教师在备课时,仅仅对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是不够的,还应对课堂评价也进行充分的课前预设,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反应,精心设计评价言辞。小学低段数学知识网络明确,结合自己的或借鉴他人丰富的课堂经验,教师在备课时要思考针对某一知识点或其他引导性教学内容,学生会提出怎样的问题,不同的问题教师应进行怎样有效的评价引导。还要就自己即将提出的问题,思考学生将会怎样回答,不同的回答怎样进行差异评价等。只有教师进行了精准、到位的预设,课堂评价才会变得更加精彩。

二、 承认差异,平等对待

千人千模样,万人万思想。《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创造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众多的学生在发展上必然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每一名学子,在评价时平等对待。所谓平等对待并不是说统一评价,而应是用心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的同时,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提升学习的能力和素养,应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要区别使用即时评价和延迟评价。即时评价能第一时间肯定学生的闪光点,但是不能忽略有学生表达不清晰、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情况,教师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再达到目标。针对不到位的回答,教师也不能完全予以否定,可采用延迟评价的策略,面向学生再进行补充设问,通过点拨引起其深入思考,最后明确认识,再予以评价,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学习过程。故而在进行课堂评价时,教师要理论结合实际,灵活把握时机,区别使用即时评价和延迟评价,令学生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建立自信。

其次,结合使用智力与非智力评价。对于课堂中的问答,学生的回答或解决方式不可否认是智力因素的直接反映,但智力并不是能否学好数学的全部因素,如若教师在课堂上仅作智力性评价,而不关注其背后的非智力因素,将无法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比如当教师问及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是否注意到了涉及单位换算的情况,其中的换算规则是什么?”如果学生回答得很条理,并以生活中的1小时是60分钟等案例作例证,此时,若教师仅评价:“你回答的很条理,果然头脑聪明!”那么其他学生怕是可能只羡慕他的天资聪颖。但若教师这样评价:“老师发现你很注重将所学联系生活實际,并细心地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回答时又很有逻辑性地分条作答,真棒!”这样,令其他同学看到的就不仅只有天资,更学到了优秀离不开自身努力的道理。智力与非智力评价有效结合,能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素养。

三、 主体多元,共同参与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教师也越来越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高的发展。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共产党的优秀作风,在小学低段严谨的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开展可以令学生广泛参与的课堂评价。就以往长久而言,评价的主体一直是教师,殊不知不可忽略的是在课堂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相对而言,学生也应成为课堂评价的主体。

学生参与进课堂评价中,首先,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脑思考的能力;其次,参与课堂评价亦是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有利于促进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从而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牢固掌握知识;最后,课堂上不再仅是教师点评,也有利于学生学会倾听和思考,提高辨析能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小学阶段学生认识水平还比较低,所以课堂评价不能全然放手于学生,还必须注重教师的参与和引领,进而做到课堂评价主体多元,师生共同参与。

学生参与课堂评价的方式也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以是自评也可以是互评,此时教师的评价任务也并未减轻,可以根据学生的评价方式和内容,站在更高梯度作二次评价。学生在自评时发现问题,老师也应予以表扬和鼓励,令其在此后的学习中更加自觉地自我检查,并及时解决问题;同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后,教师的适度评价可以引导学生择其贤者而从之,其不贤而内自省也,善于去发现同伴的闪光点,并加以学习,并避免出现类似错误。课堂评价主体多元、共同参与的策略可以使教师在学生面前更具有亲和力,使同学们之间形成互相学习的氛圍,也可充分体现课堂的民主性。通过多元的课堂评价,一方面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使得教师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 褒贬有度,营造氛围

课堂评价时做到褒贬有度不仅是令课堂评价行之有效的策略,更是课堂评价的原则。小学低段学生正是树立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各方面的认知能力还有待增强,故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发挥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做出评价时必须注意褒贬有度,表扬时不可随便敷衍,批评时也应把握分寸。

首先,在给予学生表扬性评价时,一定要真诚且具有针对性,切忌仅泛泛评论“真好”“真棒”等,应该更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情感,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予以激励性评价。如:“你的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啊!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为班级的小老师了!”“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别欣赏你这点!”“你今天进步真大!老师感到特别高兴!”因此,激励性评价可以是对正面的反馈信息的肯定,也可以是对进步的激励。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学生具体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使他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并坚定正确的努力方向,通过不懈坚持更进一步。

其次,课堂上并不是只需要表扬和激励,过度的夸奖容易令学生盲目自大,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失去面对挫折的勇气。因此,对出现的问题也不应进行过分地回避和粉饰,面对不同的问题,给学生适当的批评和建议,也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为学生参与课堂评价做好中正的引导。但也要注意批评不能是简单粗暴或者全面否定的,可以注意采用建议性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并告诉其应该怎样做或怎样做更好,以引导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五、 结语

课堂评价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促进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另一方面是令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各方面素养。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合理利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有效课堂评价的策略,才能进一步促进数学教学,令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更多收获。

参考文献:

[1]李春.小学数学有效课堂评价的策略[N].科学导报,2019(2).

[2]刘海英.关注即时评价 支起有效课堂:刍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策略[J].学周刊,2018(21):85-86.

[3]李晓敏.浅谈小学数学低段课堂激励性评价用语策略[J].明日,2019(7):363.

[4]黄水洋.充分发挥课堂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的运用[J].新作文:教研,2018(10):190.

[5]段新平.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93.

[6]唐黔梅.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练习的策略[N].科学导报,2019(2).

[7]滕云.课堂评价需做到四个结合[N].江苏教育报,2019(3).

[8]刘昌华.有效评价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N].黄冈日报,2019(4).

作者简介:周美林,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新源小学。

作者:周美林

数学教学用语试析论文 篇3: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摘 要: 小学数学是通过教材教导小学生数学知识的科目,包括对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图形及长度计算公式及单位转换等一系列知识,为日常生活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几何是研究空间结构及性质的学科,它是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地位等同于代数和分析,并且与之关系十分密切。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几何直观能力包括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数形结合、加强推理能力及对直观探究方法的运用等。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几何直观能力 提高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提升学生通过实物以获得几何图形的能力,并且通过几何图形对实物进行反推。现代教育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和方法。通过培养几何直观能力,学生熟练地在抽象和具象中自由转换,充分掌握数学思维和数学的学习方法。目前提高小学生数学直观能力的方法主要有具体化抽象事物、数形结合、加强推理及运用直观探究四种方法,通过运用这四种方法可提升小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切实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一、抽象事物具体化

数学主要分为代数和几何两大类,因此几何知识一直以来都是数学学习的重点之一,它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虽然不及教师那样完善和成熟,但此时是人生逻辑思维发展与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入几何知识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方法和概念,有利于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同时加强自身对学习的理解和印象,积累经验。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的《统计》为例,统计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好理解,当很多数字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并不能有效地掌握其规律和意义。而统计图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是人们发明统计图的初衷,是为了将抽象的数字组合具体化为一眼就能看出的图像。例如某班40名学生的考试成绩在一张表格里,经过整理,不及格(不到60)有3人,普通(60-80)有21人,优秀(81-100)有16人。如果将这些数据整理成圆形统计图,通过每档占据统计图的大小就能很直观地看出班级的考试情况,如下图所示。

二、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是数学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一般是在中学阶段运用,但在小学阶段也可以作简单的运用。数形结合是将数字转化为某一具体的形状,以培养学生描述问题的能力。根据研究发现,部分小学生难以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以记忆的方式学习数学,但事实上数学主要是强调逻辑思维的学科,仅凭记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据双重编码理论,数学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用语和符号,而这些事物对于小学生来说较抽象,难以理解,只有将其转化成直观的形象才有利于学生掌握[2]。因此在数学教学时,教师应着重思考如果将抽象的符号和用语直观化、具体化,而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就能很容易地解决这一问题。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的《圆》为例,圆是一种图形,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小学数学学习圆形主要是学习通过半径计算圆周及面积的方法。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什么是π及计算公式,虽然学生能理解,但这种记忆性的理解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如果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个圆形图案,并标注出直径、半径及圆周,再通过拉直圆周线对比直径、半径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学生就能直观地理解圆周和直径及半径之间的关系。

三、增强直观推理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直观推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在面对其他问题的时候更从容。直观推理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数学学习者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推理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小学生直观推理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让小学生学会绘画示意图或者线段,更应该将抽象的数字等数据的特征通过图形表现出来。如果只是添加线段,仅仅只是了解图形的局部,并不能了解整体,因此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所以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直观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直观推理的方法,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方法解题[3]。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理解上的问题,充分鼓励学生运用直观推理的方法解决陌生的体型,通过构建几何图形的方式形象、具体、直观地解答题目。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为例,如果要计算一个正六边形的面积,只能通过重组该图形并分别计算多个子图形的方式计算总面积,可以让学生画出正六边形,然后以两条对称边为两条边长在内部画一个正方形,这样正六边形就被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然后学生再求面积,计算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四、运用直观探究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直观探索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成功率。此方法是数学解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起到帮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的作用,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预测结果,因此是一种探索学习的方法,对于学生解题速度和质量的提升都有明显帮助[4]。学生在面对某一具体数学问题时,通常会用自己的思维预判此问题,基本可以理解为对自己的直觉的运用,通过猜想,学生逐渐产生解题的兴趣和欲望,最终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从而找到解题的思路,解决问题。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分数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首先出一组简单的分数加减运算:,答案很简单,学生很快反应。教师再出一组增加难度的题目:这时学生就会显得迷茫,他们会尝试多种方法,但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那就是两数之和相加小于1,因此很轻易地排除计算结构大于1的任何可能性。最终学生会发现,如果设从15里面相继取出5和6,两数相加除以15就是最终结果,也就是同分母法,于是这个问题就能被解答出来。

参考文献:

[1]吴国敏.“巧妙地”培养小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J].教师,2013,(33):88.

[2]袁春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师,2013,(10):18-21.

[3]姜肖.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4):53-53.

[4]张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5,(6):30-30,31.

作者:卢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文世纪之交管理论文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研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