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背景下英美文学翻译略论论文

2022-11-20

英美文学作为世界文学之林的奇葩, 拥有数量庞大, 质量上乘的众多优秀作品。吸收先进文化, 加强文学交流, 满足读者阅读需求是开展跨文化的英美文学翻译工作的动力与要求。如何进行优质的文学翻译工作, 需要制定详尽科学的计划。以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作为遵循的基本原则, 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做法, 这一原则的内涵, 将翻译工作的“内涵”“技法”“修辞”三个维度统筹兼顾, 可以使翻译工作突破跨文化背景的多重隔阂, 实现阅读过程的通畅与舒适。

一、兼顾地域差异以求“信”

所谓“信”, 在英美文学翻译过程中, 主要指信息传达过程中不出现大的错误和问题, 能够较为准确地将原作的信息准确完整的传达给阅读者。

(一) 建立对称信息保障条件

翻译者虽然将原著中的诸多事物翻译处理, 但是, 许多信息在跨文化的背景指向, 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 许多器具、建筑、自然环境、人文风俗等完全不同, 容易出现“鸡同鸭讲”的尴尬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在翻译的过程中就需要做到兼顾地域差异以求“信”。比如, 在翻译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类似“蓝纹奶酪”“鲱鱼罐头”等, 都是有着丰厚文化背景的词语, 如果文学作品中出现类似的词语, 就需要翻译者将其隐含的意义直接表达给读者以明确原文的含义和想要传递的信息。忽略地域差异, 直接将带有地域文化符号的词语介绍给读者, 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以“阿巴拉契亚山脉”和“密西西比河”为例, 如果读者们没有相应的地理知识储备, 不明白在《Gone with the wind》以及诸多作品中, 它们在美国文化所代表的含义, 对于作品的深刻领悟也就会出现影响。

解决这种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在翻译过程中, 加入备注或者注释项, 对存在明显地域差异的事物, 进行准确的解释说明, 已被读者查询。具体而言, 翻译者可以尝试在每个章节或者每页的页脚添加注释项, 对于前面所述的种种特异事物进行符合原著要求的形象说明或者意象解释, 以确保阅读过程体现出“原汁原味”感觉。

(二) 灵活增加必要说明译文

除了通过注释和说明项这种方式, 翻译者也可以在译文中中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地添加需要解释说明的内容。所谓“信”最终目标还是将原著中的信息真实的传递给读者, 如果连真实性都无法保障, 则后续的“达”和“雅”则根本无从谈起。灵活的增加解释说明词语或者句子, 甚至是段落并非“离经叛道”或者“不可饶恕”的“悖逆之举”, 学术界平时所提倡的“文以载道”, 并没有说“文”必须按部就班, 必须恪守成规。其实最终重要的是“道”的传达, 至于“文”的形式则可以灵活处理, 只要没有出现大的争议和问题, 则可以尝试应用。包括《飞鸟集》的翻译, 出现诸多争议的版本, 但是不能否认每一本都有自己独特价值和作用。

二、兼顾文化差异以求“达”

翻译英美文学的过程中, 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阅读理解困难, 文学作品中许多暗喻的手法, 以及特殊文化涵盖的深层象征意义等, 如果直白的翻译过来, 则无法体现出原文所希望表达的含义, 在信息传递和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精彩之处往往也会大打折扣。所以, 在进行跨文化的文学翻译过程中, 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兼顾文化差异以求“达”。

(一) 文章主题的预先介绍

翻译过程中, 许多文化差异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表现的非常明显, 如果翻译者希望达到较为理想的阅读效果, 则需要在翻译作品中对原著的故事主题, 情节梗概, 人物特点以及体裁设计等进行较为细致的宣讲和介绍,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为读者来了较为明确的阅读理解方向, 找到快速读懂和读通这个原著的方法与路径。这种预先介绍文章主旨内容的做法, 可以采用“序和跋”的方式来完成。比如, 在翻译莎士比亚的名著《李尔王》时, 则可以在序言中将故事的主要线索和表达主旨告知读者, 让读者能够较为轻松的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这对于理解故事中李尔王与三个女儿之间的关系, 以及爱德蒙与高纳里尔之间的阴谋有着融入文化式的理解。从而使得整个阅读过程能够突破文化差异, 变得轻松简单。

(二) 文化差异的提前讲解

利用序跋的方式来缩小文化差异, 减少阅读困难和障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除此之外, 翻译者还可以将文化差异中的重要内容, 提前告知读者。这种提前讲解与告知可以利用“文化差异表格”或者“阅读指引清单”等多种形式来展示。无论采取何种形式, 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一种简明清晰的方式, 将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做的种种关于文化差异方面的翻译技巧予以解释说明。比如, 在对于季节气候等的象征意义应用方面, 英美文学作品与中国读者间的文化差异非常之多, 关于“东风”理解, 在中国往往代表着希望和力量, 诸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然而在英美文学中, 东风的含义则往往代表着肃杀萧瑟, 希望消亡。这种文化差异一定要加以说明, 以防止阅读过程中出现费解的疑难困惑。

三、兼顾社会差异以求“雅”

跨文化背景的英美文学翻译同样需要遵循“雅”的原则, 其中, 对于“雅”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明显的社会差异, 同样的事物或者语言, 在两种社会体系中, 可能会出现迥异的认识和理解, 而这种差异需要翻译者通过适宜的文学修辞和技巧, 将所需传递的信息通过带有文学色彩的方式, 准确地表达出来。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兼顾社会差异以求“雅”。

许多英美文学作品中都有着关于“龙”的形象, 对于不了解社会文化的读者而言, 可能会将龙赋予中式的含义, 象征着积极的含义, 然而在原著中很可能意思恰恰相反, 带有着明显的负面的色彩。此外, 包括颜色的象征意义解读也存在着这种误解, 比如对于“Blue”的解读, 在某些时候可以直译为“颜色”, 而某些时候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翻译为“情色”甚至是“黄色”类的词语。再比如, 黄色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代表着“皇家”和贵族等身份, 是一种非常高贵的颜色, 但是在英美文学中, 黄色的含义却完全不同。如何将这些具有社会含义的信息准确传达给读者呢?

(一) 强化自身的双重文化理解能力

社会差异导致的英美文学作品翻译难题客观存在,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翻译者自身首先能够完全领会原著中的种种隐喻和潜藏信息。翻译过程并非简单的词句对应就可以完整地翻译出有价值的作品。实际上, 每一部文学作品的诞生都与其所存在的社会生活之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血脉联系”。翻译过程中, 翻译者本身需要对双重的社会文明有着娴熟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 然后才可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信息的传递。事先做好准备功课, 大量阅读有关原著作者的生平轨迹和思想脉络, 是一项必备的工作。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够做到“百战不殆”。

(二) 掌握高超圆熟的语言修辞能力

翻译者除了需要具备领悟双重文化的能力, 还需要利用高超的语言修辞技巧将英文原著的每段词句简明扼要, 清晰文雅地表达出来。东西方的语言修辞方法之间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 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充分研究不同语言体系之下, 对于相同事物的不同描述, 也是翻译者必须具备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也只能通过反复地练笔和不断地探究才能够逐步掌握。

四、结语

跨文化的文学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其中需要克服包括“地域差异、文化差异、社会差异”等多个维度的隔阂, 实际上这需要翻译者自身具备非常精深的双重文化修养, 同时拥有高超的语言修辞技能。开展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时, 必须要保持“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理念, 也就是立足于中方读者的立场, 将西方的文化和信息恰当的传递给读者。

摘要:跨文化背景下翻译英美文学作品需要遵循“信、达、雅”的三原则, 如何结合实际, 将原著的文化主题, 文学艺术以修辞技巧较为完美的展示处理, 是一项专业性极强工作。本文从实例入手, 探究跨文化背景下文学翻译的有效方式, 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美文学,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浩祯.跨文化背景下英美文学翻译策略浅谈[J].英语广场, 2015 (7) :26-27.

[2] 王艳艳.跨文化背景下英美文学的翻译要素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 (7) :356-357.

[3] 张芳.跨文化背景下英美文学翻译的策略研究——评《翻译问题探讨》[J].江西社会科学, 2017 (10) :7-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美国和日本青少年金融教育政策论文下一篇:谈声乐钢琴伴奏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