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生态高效课堂论文

2022-04-28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语文生态高效课堂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核心素养下对教育教学阵地——课堂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要求课堂不仅要充满质量和效率,还要有着较强的互动性、体验性、合作性和生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转变提升教学理念和方法,着眼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进行教学情境设置、探究性问题设计、生命情怀关注。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高效——生态”课堂构建进行分析和探究。

语文生态高效课堂论文 篇1:

生态高效课堂学科特征研究

摘 要:“构建生态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是举全校之力进行科研攻关的校本研究课题,是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自立项以来,全校各大学科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实践研究,各研究小组围绕开题报告中提出的生态高效课堂特征研究的分级目标,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生态高效课堂各学科的特征属性,既为进一步实践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又为后续的教学实践明晰了方向。

关键词:高中;课堂教学;生态高效;特征研究

一、“构建生态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背景介绍

“构建生态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是湖南省桃源县第一中学举全校之力进行科研攻关的校本研究课题,是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自立项以来,学校300余名教师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实践研究与理论探讨,在生态高效课堂的建构实践中逐渐摸索明晰生态高效课堂各学科的特征属性,先后撰写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专题论文,分别荣获湖南省教育科研一、二等奖,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生态高效课堂学科特征研究与之前开展的基本特征研究两者间是统率与从属、设想与印证的关系:一方面,基本特征作为一种理论设想,为各学科的生态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提供理论假说;另一方面,学科特征又从实证层面印证、发展、丰富基本特征相关假说,形成一个局部与整体、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为了课题后续研究的需要以及同行借鉴的方便,现将生态高效课堂学科特征作一些必要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生态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作出更加明晰合理的表述。

二、生态高效课堂学科特征研究综述

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江献忠撰文认为,生态课堂是课堂内人与环境相互依存、良性循环的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关注人性,突出发展,充满活力,是学生成长的乐园;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自然和谐的对话过程。高效的中学语文课堂是在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审美、素养的养成方面能够相对高效的课堂。

江献忠老师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属性出发,认为生态高效语文课堂具备四大特点。

(1)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不在于培养人运用和驾驭语言的能力,而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增强人的文化底蕴——所赋予的教育终极目标的生态性。从这个角度讲,语文教育只有以人为本,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出发来思考问题、设计教学,才能获得重大发展。

(2)语文教学过程具有的生态性。江老师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将语言介入学生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才能收到效果,同时由于人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依托于人的生活。这种生命化的学习,高度关注人的文化性,包括人性、道德、价值、文化传统、人存在的意义等方面。

(3)教学效果评价具有生态性。中学语文教育的使命是把学生从低层次的知识之学中解放出来,把学生从狭隘的升学压力与世俗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依附、盲从和定势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习俗、传统、群体压力中解放出来。为此,我们必须重视语文课堂的生态性,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坚持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和语文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的特点,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质使语文课堂成为真正培养“人”的课堂。

(4)生态语文课堂结果的必然高效性。生态语文课堂强调“以生为本”,主张在课堂的生态场中,通过老师的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自由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生态高效课堂,使学生充分活跃生命、释放活力、舒展灵性。

江老师的结论是,只有生态与高效完美结合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生态高效语文课堂。

教科室主任、数学高级教师方煜老师对数学生态高效课堂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关于生态高效课堂的相关论文中指出,对数学课堂的审视不能仅仅从教师、学生、教材等出发,而应该从生态化的角度进行,着眼于学生的生命发展,使课堂成为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并且认为数学生态高效课堂中的学科本质特性表现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文化、数学课程等诸多层面。在具体构建与特征体现方面,方煜老师认为一堂真正的数学生态高效课堂应该具有以下特征:①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数学生态高效课堂成为“生动”的课堂。②教师要善于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数学生态高效课堂成为“收获”的课堂。③教师要善于营造生态环境,赋予课堂生命活力,使数学生态高效课堂成为“发展”的课堂。方老师用了大量微型案例来支撑他的观点,我们不妨以第三点为例来领略一下他的论述风格。

在论及第三个特征时,他这样写道:“回归‘原生态’,这是数学生态高效课堂教学的宗旨,即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赋予生命的价值,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使他们在实践中实现知识‘再发现’‘再创造’。要营造高中数学生态高效课堂环境,就必须在课堂教学的‘三体’——教师、学生、数学知识与能力及课堂教学目标的‘三维’之间建立起一种具有适度张力并相对稳定的结构关系,教学各要素间的整合才能使和谐发展成为可能。例如:《三角函数恒等变换》一节内容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几何、向量等多种方式来探究两角和的余弦公式,体现了公式的一种自然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生和相关数学知识就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当公式形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公式进行变形、推广等再探究,看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多。笔者在教学中就尝试了这种做法,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几乎所有的三角公式都由学生推导出来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三角公式,如万能公式等也都成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感觉收获了很多。”

在论文结尾处,他这样展望构建数学生态高效课堂实践研究的前景:“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理念,全面、客观地剖析数学课堂,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生动起来、高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育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二英语备课组组长周磊老师带领全组通过一个学年的努力,在英语生态高效课堂的建构方面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认知体会。他们认为,当前英语教学存在的费时低效、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现象等问题,根本在英语课堂生态失衡(Ecological imbalance)所导致的时间、精力、人力的极大浪费。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变革的方向,就是要真正把课堂看作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运用生态学的思想去审视普通高中英语课堂,以寻求影响学生英语能力发展的各要素间的和谐之道,促进课堂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信息、情感交流,使课堂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发展的状态;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去研究英语课堂,以促进学生主体身心的和谐发展,让课堂充满和谐、怡人气氛,为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条件;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去构建和管理英语课堂,为学生的终极发展创造优良课堂生态环境。

在开展英语生态高效课堂特征理论研究的同时,她和她的13位小组成员积极开展实证研究,就校内外师生做了大量问卷调查,进行专项访谈,对调查中的各项数据指标进行统计整理,发现传统英语教学现状及突出问题,分析英语课堂生态环境各要素的特征及其功能。归纳起来主要包括系统整体性、动态开放性、协同变化性、系统共生性、可持续发展性等五大特征。

周老师和她的研究小组是在生态系统特性方面走得最远的研究团队。就他们的理解而言,英语生态高效课堂是一个较为稳定的系统,系统内各要素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保证系统内各要素间的平衡发展,教育系统才能不断持续发展。

高二历史备课组组长夏友刚老师在《历史生态高效课堂内涵及其本质特征初探》一文中指出:历史生态高效课堂具有生成性、生态性、开放性。夏老师认为,历史生态高效课堂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历史生态高效课堂应该是具有生命气息的课堂,它既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求知欲,也能比较充分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动态生成的特征,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活力。

历史生态课堂的开放性表现在,教师可对教学时空、教学组织形式进行调整,甚至可以把课堂生态环境延伸至家庭和社会,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采集生活教学实例,重组教材内容,充分挖据教材中的创新教育因素,给传统教材以活力,使学生在实践交流中学习历史,体会到过去的事是今天的历史,今天的事是明天的历史。“历史”就在身边,感受到历史学的无穷魅力。学会运用历史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对于生态高效课堂的前景,夏老师满怀憧憬,在他的心目中,历史生态高效课堂的形成就像是一个有机的链条,链条上是生命不止的循环。在这个循环系统中,学生和教师共同获得的是欢乐、收获、信心,是生命的自由高效成长。

高三地理备课组组长乐晓球老师更多从当前地理学科课堂的现实困扰的角度,对构建地理生态高效课堂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她认为,学生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目前普通高中地理教的是学生为了高考彻底地沉沦于知识之学,既缺乏起码的地理视野,又缺乏起码的学科兴趣,更谈不上所谓的地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实际能力。有鉴如此,中学地理老师必须简“练”放权,把地理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为学生思维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有条件的学校、老师甚至不妨大胆开展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把地理教学与当地地理实际联系起来,善意将地理概念与原理与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领域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从而形成地理教育教学的信息生态链。通过各种形式,开放地理课堂,把地理教学延伸到社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自然。

高一物理备课组组长罗淑华在题为《高中物理“生态高效课堂”的探究》的文章中写道,课改的不断深入,呼唤一种“以人为本,全面育人,长足发展,实践创新”的新型教育模式,而物理生态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有利于引导我们在关注课堂效果、效率的同时,关注课堂上师生的生命状态,使课堂上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升、情感的体验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主动需求,彻底改变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高强度、高负荷、高消耗学习的不良现状。物理组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外延的角度展开,具体包括环境的生态与高效、教学理念的生态高效以及教学活动的生态与高效。他们坚信,虽说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具体情况不同,教育对象在更新,教学条件的限制,每个人的见解也会有差异,但生态高效的课堂理念一定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对于生态高效课堂,高三生物备课组组长刘洋老师是这样定义的:生态高效课堂是关注学生的独立人格、讲究学生自身的“生态平衡”和“生态保护”,体现了学生个性的率真自然的生态课堂、幸福快乐的生命课堂、充满活力的生机课堂、注重体验的生活课堂以及自主创新的生成课堂。各教学要素的和谐平衡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是其根本特征,探究性学习是生态高效课堂的主旋律,课堂资源的有效生成是生态高效课堂的灵魂。刘洋老师倡导生成性与体验式教学,以期让知识回归生活,让教学回归学生。

以上所述,不过是“世外桃源”里几百位一线老师富于理想色彩的务实探索及其收获的点滴。作为生存于高考夹缝并屡创佳绩的一所普通省级重点中学,这样一种课堂教学改革,因为其实验性、前瞻性以及超越由教育的社会从属性所带来的局限性的努力而令人肃然起敬。

三、生态高效课堂基本特征的整合与重新界定

生态高效课堂是在影响课堂教学诸要素的生态整合基础上,取得在知识传承、社会化、个体发展、社会发展各项教育功能上的高效能、高效率。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种自然、人文、开放、多元的新型教育模式。在生态高效课堂中,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创造性,教学策略的多样性、开放性,学习效果的生成性、发展性等终极价值理念将得到最大限度的重视和最大限度的强化。

接下来,我们将在生态高效课堂学科特征作整合的基础上,对生态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作出一些更具合理性的调整以及更加明晰的表述。

1.生态高效课堂是自由、民主、平等的人文性课堂

生态高效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生存状态、生命质量、生命成长,追求的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即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分层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以过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能建立在民主、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不断地成功和进步之上。

喧嚣尘上的功利教育错误地把学生时代仅仅看作人生的一个准备阶段——它的全部价值似乎只是为将来走上社会做准备,并以未来的名义无情地剥夺孩子们的童年和青春——而不是它本身,那是对学生生命阶段性存在的扭曲与异化。

卢梭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不是强行把一些能力从外面放到人这个容器里面去,这些能力在人性中本来就已经存在了,教育只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它们正常生长。对于卢梭的这个观点,杜威做了进一步的阐发,他认为生长本身就是目的。那些谋职之类的东西当然不是不要,但它们不是生长的目的,只要学生生长得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些东西自然能够解决。所以,我们应该摒弃用狭隘的功利尺度来衡量教育,而应该用人性的尺度,看教育是否使学生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了健康生长,包括同情心、好奇心、思考和感受的能力,等等。换一种说法,也可以说是人生的尺度,教育应该为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怎样才算打好这个基础呢?非常简单,就是看受教育者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幸福而有意义。用生长的眼光看,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价值,每个阶段的价值都应该得到实现。如果说,人的内在禀赋的生长就是教育的实质,那么,教育就要为这个生长提供外在的自由,在生态高效课堂里就是思想和言论的自由,教育者要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宽松、宽容的环境,使学生达到这种有尊严的自由。

课堂民主的实质是对学生主体存在的尊重。对此,阿克顿说得非常简明:民主的实质,就是“像尊重自己的权利一样尊重他人的权利”(阿克顿:《自由与权力》,商务印书馆2001年出版,第373页)。民主的生活方式,意味着自由、平等、多元、宽容、妥协、协商、和平等观念浸透于课堂的每一个角落,体现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

民主的课堂,意味着对每个学生主体的尊重,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尊严、思想自由、精神个性、参与欲望、创造能力,等等。充满民主教育理念的课堂,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能力与潜力的无限信任,意味着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与个性,意味着在师生是在探求知识真理道路上志同道合的同志和朋友,意味着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意味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民主课堂是建立在师生人格平等基础上的课堂,是以师生积极交流对话生成为主的课堂,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课堂,是充满生命幸福与人性光芒的课堂!”正如李镇西所言,理想的教育应该成为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成为对学生进行民主精神的教育,成为为民主社会培养公民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的确是教育进程的必然,这也正是教育先行战略理念的印证与体现。

“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爱因斯坦语录》,杭州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119页)从这里,爱因斯坦将民主与平等联系在了一起。《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没有学生喜欢老师一味地训诫和说教,他们期望着老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这样才能有利于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与交流。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的学生才会享受到美好的教育,我们的课堂才称得上是生态的课堂,我们的教育事业才可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2.生态高效课堂是生态优化、和谐共振的共生性课堂

“教育生态”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侧重于各种教育生态环境及其构成要素对教育生态系统和作为教育生态主体的人的影响。我们提出的优化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整合教学生态要素的基本内涵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宏观调控课堂内外各种环境要素,架构以创设平衡、共存的教育生态环境,创建和谐共存、主体发展的运行体系,使教育要素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以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使之处于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有利于师生身心发展的最佳状态。

教学要素的优化整合导向各要素间的和谐共振。所谓共振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在共振频率下,很小的周期振动便可产生很大的振动,因为系统储存了动能。生态学认为,一个物种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其他相关生物也发生变化,这种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关系即为协同进化。这种协同进化正是多元共存、和谐共生的结果。共生是建立在对生命关怀和对异者接纳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对话和理性竞争,达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理想生存状态。

在共生理念引领下的生态高效课堂致力于扭转忽视生命特性的工具取向,尊重师生生命活动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强调理解、对话与合作,构建符合共生理念、以共生性为典型特征的新型课堂。这样的课堂,一方面是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并存与和谐,另一方面是教学各要素之间的整合与重构,即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心相印、情情相通,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出教师乐教善教会教、学生乐学善学会学的场效应。

共生性课堂既面向全体又注重个性差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能结构。生态学认为,不同的生物对周围生态环境和各种生态因子有着不同的适应范围。在适度的范围以及多元化的处境下,生物个体往往可以得到最佳发展。生态高效课堂正是遵循并发展了上述原则,要求高度尊重每一位学生个体,全方位地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但不去雕琢适应教育的学生,而是去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去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方法和成功之路,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

生态高效课堂遵循着生态平衡规律,即各个因子和谐、平衡才能发挥各组成要素的正常功能,并由此产生整体功能的放大效应。这样的课堂绝对是可以想象的,而且是必须有的。

3.生态高效课堂是多元与异质、开放与生成的发展性课堂

哲学家马尔库塞用“单向度”这一概念,指出“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中,整个社会无一例外地只存在单一的价值取向、单一的判断标准”,并用“单向度的人”来指那些“一味地肯定与维护社会现实,丧失了合理批判和反思能力的人”。在发达的现代社会里,在人们的职业、身份、生活方式尤其是思维方式等方面,越来越多“单向度的人(一元化的、同质化的)”,极度匮乏与这一趋势“逆生长”的“多向度的人(多元化的、异质化的)”。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生态高效课堂的发展性特征集中体现在:

(1)形成的而非终结的。生态高效课堂强调主体性及生命价值性,强调师生的双主体性。也就是说,除了教材是预先设定的以外,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与强有力的生成性。这种生成性不仅指向过程,甚至也指向教学结果的开放性与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2)多向度的而非单一向度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简单化、“极权化”倾向,学生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基本丧失个性价值及基本的话语权。这种追求答案的唯一、确定、规范的教学评价机制,极大损害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际上,哪怕仅仅从常识的角度出发,我们也深知这个世界其实是多元、多向度的,单一向度的教学机制实质上是对教育本质的反动。从这样一个教育角度来说,我们希望在教学评价中引入“多向度”这一概念进行必要的价值思考与价值评判。就生态高效课堂而言,其评价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评价的标准是多元的,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

(3)发展的而非增长的。在理想层面上,生态高效课堂应该是以全面发展为指向的渐进课堂,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实现知识量方面的简单累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以知识的增长为主要目的,强调以奖惩等功利性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而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直面学生发展的环境差异与速度差异,承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存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生态高效课堂重视知识的生成性与目标的发展性,主张把教学活动参与者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诱导出来。

4.生态高效课堂是师生身心愉悦、生命美好的高情商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制于所谓知识的客观性,教学过程难免表现出客观、客套、刻板。教学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情绪体验指数极低甚至接近于冰点。而生态高效课堂教学则是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强化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创造潜能,充分领略求知的乐趣、生成的乐趣、发现的乐趣、创造的乐趣。

生态高效课堂既是学生生成与发展的大舞台,也是教师生命焕发的主要场所,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牧歌田园。生态高效课堂为师生成长而教,为师生成长而学,以创新的方式促使学生养成不断进取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责任心,造就学生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生态高效课堂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理想田园。在这个田园里,老师智慧地耕耘,在学生的成长中实现了自己的职业价值,升华了自己的事业情感,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既成就了学生的精彩,更收获了自己幸福而完整的人生。

生态高效课堂的特征界定,为构建生态高效课堂的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生态高效课堂,令人期待。

参考文献:

[1]徐 瑞,刘慧珍.教育社会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美)杰拉尔德·G.马尔腾.人类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郝志军,等编.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当代国外教学理论(修订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4]范国睿. 教育生态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高 文,徐斌艳,吴 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6]金春平.走向数学生态课堂:特级教师詹明道数学教育思想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7]李炳亭.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

[8]赵 徽,荆秀红. 解密高效课堂.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作者:刘正明 方煜

语文生态高效课堂论文 篇2: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高效——生态”课堂构建探微

摘 要:核心素养下对教育教学阵地——课堂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要求课堂不仅要充满质量和效率,还要有着较强的互动性、体验性、合作性和生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转变提升教学理念和方法,着眼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进行教学情境设置、探究性问题设计、生命情怀关注。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高效——生态”课堂构建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高效——生态”课堂;构建策略

1、“高效——生态”课堂的基本内涵

高效课堂主要指的是能够有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或课堂教育教学取得良好质量和成效的课堂,即在45分钟的有限课堂时间内容,让学生获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课堂是否高效往往不是由教师输出多少教学内容而决定的,而是学生吸收、内化多少内容、构建多少知识内容体系来衡量的。生态主要指的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生存生活状态以及生物同环境之间、生物同生物相互之间的紧密相扣、高度关联的关系。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在于“关怀生命、以人为本”,着眼于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以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有效发展、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态课堂之中学生发展追求的是主动的、生动的,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生态课堂强调和倡导民主,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人格和想法给予充分尊重,努力让学生对自我存在的价值进行科学认知,在课堂上教师同教材、作者、学生之间开展平等自由的对话,学生则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之中进行发展和提升。“高效——生态”课堂强调课堂既有教育教学的实际质量效果,也有教育教学形式契合学生学习需求,提升学生课堂活跃度。

2、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高效——生态”课堂构建策略

(1)强化宽松和谐课堂环境氛围营造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维理念,教师要注重将丰富的课堂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留给学生,借助多样化的方法、技术和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提升课堂上学生展示自我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所喜闻乐见、便于参与、易于接受的课堂,才能够真正将生态的氛围创造哦啊和呈现出来。基于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化课堂练习的精准化设计、教学情境的精细化创设、教学流程的精密化衔接,让课堂既活泼生动,又充满质量和效率。比如,在进行《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搜集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对当时白色恐怖的场景和画面进行播放,将当时的时代背景充分展示和渲染出来,之后让学生进行文章的通读,在学生初步认知了解文章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发地组成几个小组,让各个小组的学生努力借助散文化语言对文章的故事梗概进行复述,特别是让他们对文章中的人物心理、肖像、动作、景物和环境等描写方式进行关注和重视,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充分展示自身的才华,兴高采烈、争先恐后地投入到文章故事情节的描述之中,实现了对文章主题主旨的有效认知,深化了基于文章中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把握。这样的课堂强化了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之间的互动,不仅有着较广的参与度,而且形式非常活泼,能够收到理想的、高效的课堂效果。

(2)强化探究性问题的科学化设置引领

核心素养下要求教师要以教学内容的特征和学生的实际学情为依据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努力将探究性的问题设计出来,帮助和引导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中进行学习的实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文章阅读理解思考之中。教师可以按照“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原则将学生氛围若干个学习小组,并让他们坐在一起进行学习小组和学习场的构建。之后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性问题的设置,让各个小组的学生紧紧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质疑、交流、思考和塔伦,在参与和分享中积极思考探究,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比如,在《故都的秋》一文的教学中,在完成分组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①在记叙秋景中,作者描绘出的五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是按照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展开的?②如果将文章的题目换为“北京的秋”是否可以,有什么不同?③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渗透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学生就可以围绕上述三个有着较强统领性、思辨性的题目进行认真思考、交流、探讨、碰撞,从而深化对文章知识内容的认知与理解,更好地掌握阅读之中的有效方法,实现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持续发展提升。

(3)强化生命意識和人文关怀的关注重视

生态课堂的一大特点就是对“人”进行思考,对生命的意识进行灌输和渗透。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强化教材中生命素材的充分挖掘,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本质意义和丰富色彩。比如,在进行《我与地坛》一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史铁生的心路历程进行关注:在最灿烂的季节,在命运捉弄下,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双腿残废、脾气暴躁的人,在即将成功之时母亲却永远地离他而去了,可谓人生之大不幸。在文章之中作者基于生命、生死的思考由很多,最后提出了人生最为关键问题是怎样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司马迁遭受腐刑仍然笔耕不辍、真实记录历史,张海迪身残志坚、以自身的实际行动鼓励和激励着几代人与命运抗争,勇往直前的故事,这样的教学延伸能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强化学生生命意识的发展提升。

3、结语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化“高效——生态”的构建,要强化宽松和谐课堂环境氛围营造,强化探究性问题的科学化设置引领,强化生命意识和人文关怀的关注重视,让课堂成为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坚强阵地。

参考文献

[1]钱静芳.关于有效构建生态语文课堂的几点思考[J].语文天地,2015(11).

[2]赖国强,张炜斌.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4).

[3]杨莹.构建语文“生态课堂”的案例举隅与理性分析[J].语文教学,2015(7).

[4]赵湘君.多措施建构高效生态课堂[J].新教育,2017(28).

作者:朱诗康

语文生态高效课堂论文 篇3:

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内涵、特征与要求

开展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内涵、特征与要求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入理解、领悟和把握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理念、实质和途径,构建高效语文生态课堂,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等,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内涵

要全面、客观、准确和历史地理解与掌握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内涵,有必要对其诞生和发展的历史作一简单的回顾。20世纪初,生态学已成为一门初具理论体系的学科,其思想、原理和方法被广泛运用于众多科学领域,产生人类生态学、社会生态学、行政生态学、文化生态学、教育生态学等学科。西方国家对“教育生态学”研究比较早,美国教育学者沃勒于1932年在《教育社会学》一书中率先提出了“课堂生态学”的概念,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前院长克雷明于1976年在其专著《公共教育》中首次明确提出“教育生态学”这一术语,并列专章进行探讨。而我国对此研究起步较晚,直到1990年我国大陆才出版了第一本由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吴鼎福等人合著的《教育生态学》。将“教育生态学”思想、原理和方法运用到语文学科教学,便产生了语文生态学。用“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全面而系统地研究语文课堂教学,在国内最早见于1998年出版的曹明海主编的《存在与发展——语文教学生态论》。之后,学界同仁为构建语文生态课堂纷纷做出了艰辛的努力。虽然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但是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方面目前仍处在发展阶段。

对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概念、内涵和特征的界定,目前语文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这里的核心词“生态”,“生”是活着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意思;“态”是指形状、状态、样子。从这种意义看,“生态”可以理解为焕发生命活力的状态。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理想境界,即让具有生命活力的教师和学生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地自由地生长和发展,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就是师生生命的充盈与完整,即师生人格的完整、个性的发展和情感与兴趣的满足。因此,笔者认为,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是指中学语文教师在充满生命活力状态的教学场所里所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换言之,就是中学语文教师在特定的教室里,充分发挥教师、学生、文本、环境等教学因素的作用,通过合作探究、平等对话、互动交流等多种手段,营造一种互动开放的、生命体验的、自然生成的、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为提升语文素养、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等而开展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是焕发学生生命活力,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合格公民。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还应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语文、热爱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

第二,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生态要素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其基本生态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文本和环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自主者、合作者和探究者,在学习中起着主体作用;文本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的内容,是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是教学中的参与者、交流者和互动者,在学习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环境,这里主要指自然环境即教学场所教室,是师生从事课堂教学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四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它们在对立统一中相互作用,从而实现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完成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具体任务。

第三,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以焕发师生生命活力,提升师生生命价值,求得师生共同发展为导向,这也是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中,作为生态因子的学生,其学习兴趣的激发,感情的熏陶感染,生命活力的焕发,生命价值的提升等等,都是其他生态因子即教师、文本和环境等共同参与平等对话和互动交流,即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特征

目前,学界对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特征的概括说法不一,但主要精神实质基本相同。笔者认为,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互动开放性。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民主交流、平等对话的互动过程。作为生态因子,文本本身在内涵上就是一个具有丰富性、多元性和模糊性的开放世界;而师生由于知识储备、生活体验等不同,对文本的理解或解读则存在着多样性、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开放空间;教学环境,对内则具有营造民主、平等、宽容、和谐对话氛围的开放特点,对外则具有课堂向同事、家长、专业人员的开放特点。这些都决定了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具有互动开放性的特点。

2.生命体验性。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是师生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的活动过程。作为学习内容,文本洋溢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也洋溢着作者的生命活力。语文学习的本质就是人本与文本的碰撞,就是师生生命与文本作者、与文本中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与碰撞。在交流与碰撞中,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注重学生生命的情感体验和感悟,从而透视文本生命和作者构想的契合,引起情感共鸣和审美愉悦。课堂上生机勃勃,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师生的生命个性和情感体验都得到了充分的彰显与丰富。

3.自然生成性。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是师生与文本多维互动、自然生成的活动过程。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標,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检查预习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还要引导学生对课前预设的重点、难点问题等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即多维互动。这多维互动交流中的一个个的生成,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平等对话与交流的结果,这样的生成是鲜活淋漓的,自然流畅的,不可预设的,无法复制的,其间充分呈现着学生生命个性与情感体验的全部过程,也充分展示了教师教学的生命活力。

4.和谐发展性。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合作与和谐发展的活动过程。教学中,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角色,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者、合作者和探究者,引导学生参与互动与对话,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处在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互动和交流状态。互动交流中,学生眼界得到扩大,知识得到丰富,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等得到提升,同时教师的教学睿智、教学水平等也在其间得到发展。

三、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要求

1.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教学原则。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满堂灌”,把课堂学习时空真正还给学生,给学生以足够的学习和发展时空,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放手让学生读书、质疑、思考、讨论和探究等,教师要适时启发、引导、点拨、纠偏和归纳,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训练与发展、文化理解与传承、审美鉴赏与创造等能力提升,都是在学生自行读书、自主思考、自由交流和合作探究等开放性教学活动中完成的。

2.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要遵循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规律,贯彻启发点拨、因势利导的教学原则。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从文本具体内容出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循循善诱,逐步提高。教师切忌先入为主、独霸课堂,以自己的解析来代替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悟,语文生态课堂教学追求的就是学生自主质疑问难、自行独立思考、自由合作探究、平等民主对话的过程,教师针对这一多维互动过程中一个个鲜活淋漓的生成,因势利导,启发点拨,通过问题思辨、观点碰撞和思维交锋,共同达到统一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3.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要遵循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贯彻多维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切实更新教育理念,变过去“一言堂”为现在的“群言堂”,变过去教师唱独角戏为现在的多维互动;同时教师要转变自己角色,变过去不可凌犯的师道尊严者为现在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大张旗鼓地倡导课堂教学的民主平等、和諧活泼、多维互动和相融相生,在焕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价值发展的同时,教师的生命价值、教育艺术、驾驭课堂能力等也得到相应的提升、增强和发展。

4.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贯彻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因人而异,长于因题而别,采用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交流等方法,呵护学生稚嫩的思维创新,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思想和公民责任使命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批准文号:皖教秘[2013]435号。课题编号:JG13106)

作者:陈相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哲学教学研究论文下一篇:语文阅读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