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服务导向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

2022-09-10

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 明确要求“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扩大优质课程的覆盖面, 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 职业教育承担着实践育人的重要任务, 更加强调人才培养的专业技能特征, 以专业服务为导向的实践创新有效增强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精准性和育人功能, 如何进行形势与政策教学创新, 加强时政理论知识学习、实践问题关注、社会价值引导,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专业服务导向的形势与政策教学特征

职业教育以培养专业技能水平较高, 综合素质较强的职业化人才为教育目标, 凸显育人的专业技能与服务社会功能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有效创新之处。

(一) 以专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设置具备精准性特征

专业为导向是课程设置环节的重要选择, 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质, 结合教学大纲有效的分类教学, 教研室分类研讨课程内容与教学实践手段, 贴合每个班级实际, 符合学生专业发展需求, 将职业教育的特色融合进来, 按层次解决学生对时政信息接收的差异性, 较强的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特色, 发挥课程的精准育人功能。

(二) 以服务为导向的教学实践要求具备社会性特征

服务导向反映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属性, 将实践育人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成为沟通社会时政信息与课堂学习的桥梁, 将学习体验、技能实践、服务社会相结合, 将研究的实际问题应用到工作实践中, 结合实习与就业, 拓展广阔的实践平台, 使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社会性发挥出来。

二、职业教育中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 课程较强的理论性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下降, 育人功能减弱

《形势与政策》课程兼具较强的理论性和实时性特征, 理论性强使学生的接受度下降, 结合较强的时政新闻又能有效地迎合大学生对信息的巨大需求,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普遍存在学生感觉枯燥, 兴趣度下降的现实问题, 时政课也往往缺乏对课程大纲与学生兴趣之间的有效结合, 探索结合专业实践教育的时政教学路径, 能够有效解决学生的兴趣下降与时政需求之间的矛盾, 有利于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 教学手段缺乏创新导致课程指导实践的作用不强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主要停留在“教”与“学”的传统方式, 使得教学能力目标不能重复实现, 理论课教学服务于专业实践的效果不足, 学生对于信息的巨大需求早已随着时代的变迁成倍的增长, 如何满足学生对时政知识需求, 改进学校传统理论的教育手段, 成为摆在时政课教育面前的巨大挑战。

(三) 师资配备不足, 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亟待增强

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视程度决定了专职教师的配备不足, 专职、兼职授课教师, 辅导员和心理指导老师, 都成为时政课教学任务的承担者, 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 尤其对班级学生专业的结合程度不深, 影响到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因此, 应充分调动已有教师对时政信息的获取, 并定期进行研讨与学习, 充分激发教师队伍的积极性, 进行专业与理论相结合的创新教学。

(四) 考核方式的单一性, 使得时政课教育流于形式

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论文、卷面考试、课堂讨论等单一的考核方式, 教学过程较为传统, 然而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仅仅是理论的简单获得, 教育环节也应扩大到实习、就业、专业应用以及服务社会的层面, 对考核方式应进行多元化的扩充, 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持续的跟踪与多方面的评价, 使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不简单的流于形式。

三、专业服务导向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创新的思路

根据当前高校特别是职业教育中, 形势与政策课程开设与教学的现状, 探索有效解决其中矛盾的创新教学方式, 通过专业服务导向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创新, 在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内容选取、知识与实践考核等方面凸显专业实践与精准育人特色, 创新的教学思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强调形势与政策课程与职业教育的精准育人功能

“精准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路, 是专业导向的育人方向, 是职业教育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 以学生专业选择为导向, 以时政信息获得为载体, 创新精准化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任务, 选择任课教师对精准授课全程指导与监督, 将时政课程大纲与授课内容结合, 渗透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理想信念教育、就业创新意识培养、综合素养实践等多元化能力目标, 按专业分类, 选择主题式育人方案, 设计分类化实践要求, 完善专业与理论结合的考核方式。精准育人方案需要推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制度化、系统化, 继续完善师资与配套体系。

(二) 将课程内容的时事性与实践育人的实践性相结合

《形势与政策》课程区别于其他思政课程, 内容具有较大的广度与深度, 涉及国内实时消息、国际重大事件等, 授课部分的选择要兼备时间与育人效果的双重目标。因此在授课方法上, 要紧紧围绕课程的时事性特点与实践育人的创新路径, 最大限度地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灵活多样的育人优势, 在创新教学手段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创新专业服务导向的专题项目教学

成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研专题, 完善课程师资, 包括专兼职教师、辅导员、心理辅导等多方面教师队伍, 专题小组进行专题选择、课程管理、任务监督、进度研讨、实践考核等环节, 按照课时要求设定主要教学专题, 按照大纲与专业的不同, 合理侧重教学任务, 立足于学生的专业与技能特长, 分解教学实践任务, 提高时政的接受度, 安排实践活动任务, 定期完成实践考核与反馈, 提高教研小组的教学实效性。

(四) 实现专业分类的教学研讨与考核

以往的理论教学侧重于学生的出勤、作业、论文和卷面考试, 以专业服务为导向型的教学创新, 突出教学过程的研讨和教学结果的考核, 建立由任课教师、辅导员、实习导师、社会就业方等多方面组成的多元化考评体系, 不仅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 还包括对教学团队、学生效果反馈的多重评价, 创新教师评价机制, 结合实习与就业实践, 定期组织进行实践督导与效果评价, 企业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对师资和实习环境进行反馈, 定期召开讨论会, 及时掌握任务进程, 提出考核与评价建议。职业教育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出发点, 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 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品德、政治素质并重, 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视程度, 因此完善专业分类的教学探索势在必行。

四、结语

职业教育需要更多的信息化手段以创新教育教学路径, 使学生能够与时俱进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通过专业服务导向的创新探索, 使其发挥实践的指导作用, 充分体现教育的社会化与精准化, 强调形势与政策的服务社会功能, 结合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双重育人目标, 因而探索专业服务导向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创新思路势在必行。

摘要:当代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理论知识的获取方式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 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创新应与时俱进地解决学生对时政信息的需求与对理论课程兴趣之间的矛盾, 在职业教育中建立专业服务导向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体系, 强调专业实践与服务社会在时政课程中的作用, 试图分析课程教学环节存在的实际问题, 以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创新思路。

关键词:专业服务,形势与政策教学现状,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夏依丁·亚森.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 (10) :204-205.

[2] 韩冬.网络媒体环境下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 (16) :167-168.

[3] 李霞.微媒体语境下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优化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 (1) :61-6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探索大学英语课堂学生参与度的新模式下一篇:低碳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