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2023-01-12

第一篇:大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设计

※<第一讲大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1、做个心理健康状况测试,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做出客观的评价。

2、谈谈大学生应如何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

3、请谈谈你来到学校的后对大学的认识和内心感受。

4、你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

5、 请阅读《生命列车咏叹调》,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活犹如乘火车旅行,旅途中人们上上下下。在旅途中,不时有意外出现 —— 有时会使人们感到意外的惊喜,有时则给人们带来深深的悲哀。 来到人间,我们登上生命列车,与一些人结伴而行。

原以为父母会永远陪伴着我们。遗憾的事,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在中途的某个车站下车,使我们成为失去爱抚,成为无人陪伴的孤儿。

然而,还会有一些在我们的一生中占据非常特殊地位的人上来。我们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和亲密爱人会登上列车,乘坐列车的人中,有些仅仅在车上作短暂的停留,有些在旅途中遭遇的只是悲伤,而还有人则永远准备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很多人在下车时会给我们留下永久的怀念,有的则悄然离去。以至于我们都没有察觉到他是何时离开座位的。

当发现非常亲密的人竟然坐在另外的车厢时,我们会感到极其惊讶。我们被迫与他们分开。当然,这并不能阻碍我们在旅途中艰难地穿过我们的车厢与他们会合 „„ 但遗憾的是,我们不能坐在他们的旁边,因为其他人已占据了座位。尽管旅途中充满挑战、梦想、幻觉、等待和别离,但我们决不回头。让我们尽可能使旅行决不回头。

让我们尽可能使旅途变的美好,设法同所有旅客建立良好关系,努力发现每个人的优点。

我们经常会回忆起旅途中的某个时刻,和我们结伴而行的人可能会徘徊不定,而我们很可能必须要理解他们,因为我们也经常会犹豫不决和需要别人的理解。

最后,巨大的秘密是我们永远不知道在哪一站下车,更不清楚我们的伙伴 —— 即使他们是此刻坐在我们的身边的人 —— 在哪里离去。我陷入沉思,当我下车离开时是否会抱有怀恋之情 „„

我想会的。与旅途中结识的一些朋友别离将是很痛苦的,但是回想一下旅途的经历,我们会感到欣慰:想到某个时刻列车到达主要车站,伙伴们陆续上车,

当时我们是多么激动;想到我们曾经帮助他们并使其旅途变的更加愉快,我们会由衷地感到幸福。

我们应是这次很有意义的旅途变得平静安稳。这样做是为了当到了我们下车的时候,我们的位置空了出来,但仍能给继续乘车旅行的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第二讲大学生自我意识>

1、自我意识有哪些基本功能?

2、联系实际谈谈当前大学生自我意识存在哪些偏差?如何消除?

3、你认为可以怎样提升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

4、我的自画像。要求运用简洁、得体的的语言或文字勾画出自我形象,包括从心理到生理,从外表到内在,从性格到兴趣爱好。文字描绘越是接近真实的自我则越好。

5、自我意识测量:用15个以上 “我是......”的句子对自我进行描述,然后再评价一下自我评价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6、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学习,你对自己增加了哪些了解?

7、例举你生活、学习中的认知失真事例,进行自我认知改组。

8、对自己做一次自我推销,要求不少于 500 字。

9、 回忆一件曾使你的自信遭受打击的失败经历,按照我们课堂学习中给你的提示,重新对它进行归因。

10、案例分析

麦克阿瑟的故事: 西点军校考试的前夜,麦克阿瑟感到非常焦虑,这时他母亲走过来对他说:“我的儿子,你必须相信你自己;否则没有人相信你;只要你抛弃了内心的怯懦,你一定能赢;尽管你没有把握成为第一,你必须做最好的自己。”当西点军校的考试成绩公布时,麦克阿瑟名列第一,后来,凭着自信,他成为美国著名的将军。

想想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第三讲 大学生人格发展>

1、谈谈个体人格与社会人格的区别和联系?

2、何谓健全人格?健全人格具有哪些特点?

3、试论价值观与培养健全人格的关系。

4、如何矫正人格偏差,培养健全人格?

5、随意找到四个你的熟人,问他们对你的印象如何,确定你是否喜欢他们的回答,判断你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留给别人的那种印象。

6、确定一下,如果你是一名演员的话,愿意扮演什么角色,以及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角色。

7、选择任何一个你所崇拜的人,列出他身上那些使你崇拜的特征和品质。

8、把第二和第三综合为你自己所选择的性格。

9、改变你的形象、行为、个性中你所不喜欢的东西,强化你所喜欢的东西。

10、去表现你的新个性。

11、案例分析:阅读“2011感动中国人物——无臂钢琴师刘伟”材料并认真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1)刘伟主要具有哪些人格特征?他的这些人格特征是如何形成的?

(2)刘伟这些人格特征与他成为感动中国人物有什么关系?

12、人格测量:使用16PF人格测量量表进行自测,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针对自己在人格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自我完善方法。

13、大学生活的变化有哪些?这些变化给你带来了什么影响?

14、针对大学生活的变化,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15、大学生人格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有哪些?你认为应如何完善自我人格?

※<第四讲 大学生学习心理>

1、你的学习动机是什么?你是如何归因的?

2、如何根据自己的学习类型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

※<第五讲 大学生情绪管理>

1、何谓情绪?影响情绪的因素有哪些?

2、举例说明你平时是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3、大学生情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有哪些?如何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

5、思考“长寿老人的快乐秘诀”。

6、请描述一下你最近一次较大的情绪反应,是什么事件引发你的情绪变化,你当时的情绪与行为反应是怎样的?你是如何评价诱发事件的?如果换个角度看这件事,是否会有不同的情绪表现?

※<第六讲 大学生人际交往>

1、人际交往中需要掌握哪些基本的交往技巧?

2、大学生人际交往有哪些主要的功能?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良好的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4、如何理解这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

5、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有哪些?

6、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通过测量,了解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并进行客观地评价。

8、如何理解“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句话?请举例说明。

※<第七讲 大学生恋爱心理>

1、爱的能力有哪些?

2、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主要有哪些?

3、大学生应该怎样塑造良好的性形象?

4、健康的两性交往需要开发和运用哪些个人技巧?

5、爱情在生活中究竟占有什么位置?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恋爱?

6、什么是文明恋爱?试指出校园中恋爱不文明的现象。

7、爱情在生活中究竟占有什么位置?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恋爱?

8、什么是文明恋爱?试指出校园中恋爱不文明的现象。

9、某些高校提出“谁恋爱,谁负责”,恋爱采取实名登记制,你对此有何看法?

※<第八讲 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1、结合亲身经历,谈谈你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时会采取的心理防御机制。

2、讨论:请写出近一年来遇到的对自己影响最大的10次挫折,并标明当时的反应方式,然后按反应强度和持续时间长短排序,客观分析这些反应方式在应对挫折时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探讨个人应对挫折的最佳方式。

3、做课后的承受挫折自我问卷并进行自我分析。

4、什么是压力?如何理解压力源?

5、挫折对大学生有哪些影响?

6、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应对压力与挫折?

7、 我最近一次遭受的挫折:

时间:地点是:我遭受的挫折是:

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我发现 :

内部原因(主观原因):我的能力:

我的努力:

外部原因(客观原因):事情的难度:

运气:

※<第九讲 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

1、测试自己更适合哪种职业。

2、怎样的规划大学生涯才有价值?

※<第十讲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1、请谈谈你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2、如何做才是珍爱生命?

3、纸笔练习:

作为生命的个体,你的存在,会给人带来哪些快乐和幸福?请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因为有了我”的意义,并尽量多的填写。

因为有了我,;

因为有了我,;

因为有了我,;

因为有了我,;

„„„„

4、体验活动:

假如您得了绝症,并且已经被医生宣布医治无效,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请您做如下工作:

(1)写下自己临终前的感受;

(2)列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3)为自己写悼词,作为自己一生的简单总结。

第二篇: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心理班会设计方案

一、〖活动主题〗:

《珍爱生命,修养心灵》

二、〖活动背景〗:

5月25日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就是“我爱我”的意思。每个人最应该爱的就是自己,但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正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与社会上的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普遍的一种心理状况是对未来的迷茫,与之而来的是各种心理问题。

三、〖活动目的〗:

(1)帮助同学关注心理问题

(2)提高同学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3)使同学对未来充满激情,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今后的每一天

四、〖活动流程〗:

(-)班主任主持第一部分班会

第一部分:班主任以播放一个关于母爱的短片由孝敬之道出发,开始班会。

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一来到世上就被父母当成掌中宝呵护着,认为父母给儿女做牛做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明白父母对自己的希望和期待;他们总觉得父母唠叨、麻烦,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却从来不会从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懂得体谅父母生活的艰辛与劳累,从而在心理上对父母的感恩之

情越来越淡。如果连对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感恩,那他的心理又怎能做到健康。

第二部分:通过一些心理小故事,让同学们对生活上的一些事有了另一个层次的了解。

通过“塞翁失马”等哲理性小故事让同学们懂得“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不要为了一时的福祸而骄傲或悲伤。使同学们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的挫折。

第三部分:如何调节心理压力

给出心理咨询专家为提供的两种训练方法:

一、分析压力产生的原因,找出排除它的方法。当你感到有情绪压力时,找一个自己所信任的人,开怀倾谈一次,或是邀几个亲朋好友去聚餐一次,或去观赏一部电影。寻找最近自己在生活中处理成功的一件小事,给自己奖励,买一件礼物送给自己。在休闲时,进行体育活动,但一次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运动不要过猛,做到细水长流。如压力已造成身体的不适(如心脏作痛、大量出汗、不眠、肠胃消化功能下降等),要认真对待,及早进行健康检查。

二、将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遭到压力的原因用一张小纸条写出,然后对每个压力想出三个不同的点子来对付它,可以与友人和信赖的人商量。不要将所有重担和责任背负在自己一个人身上,要信赖他人,做到责任分担,学会同他人合作。对自己要求不要过高,记住一首赞美诗中的七个字:“只要一步就够好”。勇于决断。错误的决断比不决断或犹豫不决要好。决断错误可以修正。不决断或犹豫不决会导致压力的产生,有损身心健康。要有充分的睡眠时间,损失的睡眠时间要补足。运用幽默、微笑来调节情绪,用自我催眠和深呼吸等方法来放松身心。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你的自信心。

(二)班长主持第二部分班会

第一部分:心理短片欣赏

《人为什么要活着》、《自行我路》

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走一遭,就只因为这一个字——梦,人类因为梦想而伟大。鸟类飞翔靠翅膀 人类飞翔靠梦想。如果一个人在梦想的天空里,既没有看见过天使,也没有看见过恶魔,那么他将无法真正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第二部分:心理诗歌欣赏

《生命的呼唤》

„„

我不感兴趣

你在哪里生活、和谁一起,

我只想知道当所有外在的一切都背离消失,

你的内心是否还有什么可以支撑你;

我只想知道是否你能和你自己的心在一起,

在无尽的空虚里,你是否能真的喜欢这个唯一的伴侣••„„

„„

第三部分:学习交流

邀请07届优秀学长学姐为我们提供学习指导并进行学习交流

第四部分:班主任班长总结发言

1. 一个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很重要,我们一定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

才不会在生活中失去方向。压力是可以变成动力的,只要我们有信心。在即将到来的四六级考试和期末考的复习中,希望同学们可以静下心,投入到学习中。通过和学长学姐们的交流,我们一定要吸取他们宝贵的经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向他们看齐„„

2. 当我们曾经只是一个单纯的高中生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大学梦,有些人

实现了,有些很遗憾的出局了 但他们是去追寻另一个梦了,在座的各位已经体会过了实现梦想的喜悦感,那么现在你们的梦想又是什么?我们除了需要梦,还需要一起实现梦的朋友。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中提到这样一句话:“已过中年,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朋友们活着。朋友无论在何时,都是我们远行万里的鼓励者和送别者。”和你朋友们一起去追梦吧„„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该课程教学的体会和见解,为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新模式提供参考。[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 教学模式 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重大变革时代,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有坚实的知识技能,而且需要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实现自我的价值。时代为年轻的一代提供了无数自我展现的舞台,同时也给予了他们新的压力和挑战。高校作为培养国家栋梁的摇篮,无疑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虽然他们的生理趋于成熟,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过程中。面对生活环境中的种种问题,许多人因处理不当而陷入焦虑、失望和困惑之中,严重者甚至表现出偏激或异常行为。同时,在自身心理、生理发展过程中,内在体验的剧烈变化又加剧了他们的心理负担。有关资料表明,大学生目前的心理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据笔者所在高校2006年和2007年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测试结果显示,7%的大学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强迫、恐怖、敌对、偏执、人际关系紧张等情绪困扰和行为偏差。诸多的例子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和治疗,将成为他们人生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 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一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不同的层次,这就决定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也是多层次的,一般可分为缺陷矫正、早期干预、问题预防与发展指导三种。干预和矫治工作由于多数是以个别咨询或小组咨询的方式进行,常常耗时较多,且目前学校的心理咨询人员紧缺,这种方式的开展范围明显受限。问题预防与发展指导是面向大多数或全部的学生的,如果开展得力,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而且可以减少严重心理问题或疾病的发生率,使咨询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指导上。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既可以减轻学校咨询人员不足的压力,又可以作为发展性辅导的渠道之一,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的健全,为今后适应社会,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疑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

随着国家、社会和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各高校逐步有计划、多样化地开展起来,一些有师资条件的师范院校率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了学生的,学生对此抱有很高的期望。然而,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更为恰当还缺乏相关研究,课程的开设在很多学校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学校授课教师非专业人员,照本宣科,没有联系实际,无法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教师固守“传授-接受”式的教学模式,依然扮演学生人生旅途中的领路人的角色,忽视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教学内容理论化,课程定位出现两个误区,要么把心理健康课定位在心理学课的轨道上,要么定位在思想品德课上,根本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另外,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虽有诸多版本,但高水平高质量的较少,很难满足教学和学生的需要,如果单一选择某一教材并严格按照教材内容教授,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面临的局面尴尬,迫切需要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摸索出相对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1.教学理念的转换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成长的潜能,只要人际环境健康,他就能有效发挥自身的潜能,积极成长。在个体心理咨询中,咨询人员必须具备这样一种积极的人生观,才能有信心指导来访者去思考自己的问题并最终解决自己的困扰。咨询师对来访者是指引者的角色而不是领路人甚至是上帝。“助人自助”是心理咨询的最高宗旨,即帮助来访者解决当前的心理困扰的目的在于使求助者触类旁通,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应用咨询中所学到的新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模式来合理应对新的问题,从而达到自助的目标。在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中,教师也应树立“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以指引为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在课堂教学中只要能营造平等轻松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适宜的外部条件,学生多数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教师在关键环节上加以指点,促进学生从问题和讨论中领悟,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健全人格的塑造”一课中,先通过“气质量表”的测量让学生对人格有一个感性的接触,并引入对人格类型的思考。之后,教师简单地介绍有关人格的组成、类型和表现。再分组讨论,就每个学生测量所得的气质类型与自己日常表现联系起来,从而使大家对不同的人格类型有较为形象具体的理解。最后,通过“理想自我自画像”的活动,启发大家对理想中的自我的思考和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如何纠正缺陷、优化个性的方法和途径。下课前,教师再进行总结。对于个别性格特别内向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关注,可以参加到该组的活动中,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应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接纳和关怀,逐渐放下防御心理,真实地表达内心的体验,对那些个性内向的学生而言,这无疑是艰难而重要的一步。因此,课堂集体教学应结合个别关注,才能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实处。

2.教学内容的选择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的健全。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学知识,而是培养他们理性的思维和合适的行为模式;是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系统的心理学理论的讲授。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以系统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的做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应用性材料为主。如“异常心理现象”一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异常心理现象的表现。假如通过讲授各种症状的表现或者定义来完成教学,学生势必感到非常抽象。如果通过个案分析,对正常与异常的症状进行鉴别,或者通过观看心理电影,对其中人物的各种表现进行点评和分析,结合声觉和视觉的共同作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纳的效果必然大相径庭。

由于人类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的思维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心理活动必然也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因此,在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实际,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必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每次的教学中,结合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选择教学内容,而不是根据某一本教材照本宣科,那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时代性比任何其它课程都要明显,而教材的更新远远跟不上学生思想变化的步伐,因此,教师应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动态,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接触到的永远是最新的知识和信息。这样,才能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发挥发展性指引的作用。

3.教师素质的要求

心理健康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并非专业理论的传授,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临床实践的经验,在教学中通过案例,尤其是结合学生身边的事和人,对学生熟悉的或相似的经历进行剖析,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并能融会贯通,把这种分析问题的能力迁移到以后的生活中。

另外,教师的人格特征、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无疑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可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为一生的榜样。因此,担任本学科的老师要求人格是健全的。教师不仅要不断充实知识,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完善自己的人格。

四、结语

笔者在心理健康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不断修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深切体会到现代的教育应改变传统的观念,教学不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而应与时俱进,不断思考探索适合本学科的新方法,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靳媛,孙丽岩,杨晓云.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新范式——群体教学[J].教育科学,2001,(6):60-62.

[2]杨心德,曾样春.案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5,(5):93-95.

[3]王小清,卢健健,谢泽源.大学生心育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与单一化效果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6,14(3):345-347.

第四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策略论文

论文摘要:体育锻炼能促进大学生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耐挫力,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提高校体育教学的系列策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促进作用,力求稳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教育;教学策略

伴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革,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将面临更多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因素导致的困惑、矛盾和冲突,极其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十分紧迫,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深入探求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笔者结合体育教学实践经验,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切入点,不断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策略模式,从而通过体育教学的途径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的提升。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生理机能,而且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学生面对来自社会、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经常会出现学习困难、环境适应性不良、人际交往紧张、恋爱困惑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焦虑、羞怯、闭锁、抑郁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更有甚者发展到轻生自杀的局面。根据部分高校新生入学心理测评结果统计显示,大约有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有轻生念头、自信缺乏、怀疑自己有心理问题等方面的人数明显增多。同时,心理健康不良已经成为大学生辍学和退学的主要原因,据北京市16所大学调查,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阻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严重影响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不足。在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一直备受关注的是大学生的生理健康,重在培养和挖掘大学生生理素质方面,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学目标作为体育课程的附属功能,体育课教学缺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视。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强调运动技术水准,通过动作讲解和示范的模式开展简单的教学,忽视高校体育课对修心养性、锻炼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欠缺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到体育课教学环节。

(2)大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锻炼认知偏执。部分大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锻炼重视不足,在认知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认为体育课和体育锻炼只是单纯修满学分的需要,不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即使是参加体育运动也是怕脏怕累怕吃苦、担心训练动作不标准被讥笑,宁愿留在教室、图书馆看书或宿舍上网娱乐,特别是部分女学生抗疲劳挫折的能力差,锻炼的积极性弱,经常寻找和编造借口逃课等。大学生忽视了体育锻炼.对减轻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的积极作用。通过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使人转移负面的情绪,达到并实现心情愉快。

3.体育教学通过系列社会化活动训练,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以个体或群体形式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学生以相互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方式开展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容易形成特定的社会化环境氛围,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供契机,为大学生适应社会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篮球和足球比赛中讲究的集体协作和默契配合,能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深化。

4.体育教学通过促进运动中的自我体验,推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信心的树立。体育教学通过相关运动项目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正确自我认知,包括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评价等,使自己对自我能力素养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在正确认知自我的基础上,才能不断修正自邑的认识和行为,主动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心理品质和能力素养,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自信心和提升自我效能感。

5.体育教学通过情绪调控方式方法的讲授,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通过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各种体育手段来合理宣泄情绪的方式方法,如心理调节训练法、激励调节法、自我宣泄法等,让学生及时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来宣泄调控负面的情绪,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品质。

二、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切入点的高校体育教学策略的思考

1.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始终贯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始终坚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理念贯穿到体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体育运动不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塑造学生优良的综合素质,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体育教学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重点突出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2.塑造体育教师优良的心理品质,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体育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体育教学技巧能力,而且要求体育教师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教师优良的心理品质使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成为可能,为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奠定了基础。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稳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提升教师的心理品质。相反,体育教师不健康的心理情绪将直接破坏课堂心理环境,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使体育教学的心理健康功能失去真正的内涵。

3.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和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在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方面: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要适应学生身心的特点,照顾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体育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内容,同时,不断挖掘教学素材中有心理健康价值的内容,通过讲授、示范、讨论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比如,通过设置游戏比赛培养学生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精神等。在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情境方面:可以事先布置好场地,精心设计器材安置方案,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情境感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愉快地投入到体育教学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心态,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

4.实施分层级式的体育教学,协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品格。学生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体育教学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层级设计相应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理运用目标设置法、创设情境法、成功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系列方法,有的放矢地开展体育教学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协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品格,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孤独不合群者可选择参加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赛、拔河等集体项目,有利于逐步改变不合群、不善于交往的性格;急躁易怒者可选择参加太极拳、下棋、长距离自行车或慢跑等缓慢而持久的项目,可培养自控能力,稳定情绪;优柔寡断者可选择参加乒乓、网球、羽毛球、击剑、跨栏、跳高等要当机立断的项目,能帮助确立办事果断的性格。

5.务实体育教学的衔接延升,构筑学生心理健康合力保障体系。要将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共同致力于提升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不仅在体育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而且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要不断巩固课堂教学的成绩和效果,利用课外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实践性特点,培养学生个人兴趣和爱好,展示学生个人优势和才能,整体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要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社会心理健康机构等协作,共同构筑学生心理健康的合力保障体系。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研究总结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培养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技能的主要渠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科学性、目的性和实效性的基本措施和重要保证。只有建设科学、系统、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才能保证大学生心理素质得以全面、系统的培养与提高。特别是在以人为本、教育回归生命化与个性化的今天,心理健康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必备素质,建设科学合理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能够更好地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和现代学校的标志,也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2008年1月,省教育厅张信副厅长亲自召集专题会议,专题布置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我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金宏章的建议,会议决定由金宏章、高铁春负责组织我省骨干教师编写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并通过教师与教材培训、研制和推广多媒体课件等方式,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促进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成果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阵地。然而,一门课的作用是有限的,课程作用的发挥和教学效果的取得,不仅靠一支好的教师队伍、一套好的教材,还要通过严格的教学组织、丰富的教学辅助资料支撑等。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建设数字化教学辅助系统;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分级管理和培训方案。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的编写

编写出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是申报成果的核心内容。在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特征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的

基础上,经课题组主要成员建议,省教育厅张信副厅长亲任编委主任,组织全省骨干院校的骨干教师汇集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编写并交由科学出版社出了规范化、系统化、整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系列共6本,具体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自助读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用书)、《大学生职业涯指导》、《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大学生成功心理训练》。

系列教材的主要特点:

1.体现人性化的现代教育理念,凸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命关怀”特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一种尊重生命主体的教育,尊重生命主体就是尊重生命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活或唤醒主体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尊重主体现有的心理发展状况,尊重主体心理发展的潜力和可能性,充分发挥主体自身的力量,激发主体生命的内在活力。在这样一个前提的引导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内容不应停留在“心理问题”的层面上,更应当强调心理“主动发展”的层面。

2.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活动特征,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成长”的关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充满着生命灵动的教育,她不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简单传递与被动接受,其本身也是心灵润泽、心灵点化的过程,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生心理成长的乐园,也应是其学科特色的实践体现。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既宏观反映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又微观体验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历程,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方法,不仅让大学生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实际的体验中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感受心理成长的快乐。

3.体现心理品质与社会适应的统一,彰显心理健康教育“人与社会和谐”的学科使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是人与自身、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按照生态学的原理,任何一个因子在系统结构中的存在和有效运行,都与其相关因子相联系,都与结构状态和周围环境相联系。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围绕学生个体的内在心理品质展开,因为健康心理是个体的心理状态与演变中的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从生态学的视野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既不能孤立存在,也不能孤立行动,它处于一个复杂关联系统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同时关注大学生的社会生态环境,关注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状态,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结构应当是心理品质与社会适应的统一。

4. 体现课堂教学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整体教育与个别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综合效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主教材,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用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物》分别为教师参考和学生自学辅助读物。作为系列教材,其它各本教材及课程是互为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生职业涯指导”旨在帮助大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提高生涯规划能力,“朋辈心理辅导”旨在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并掌握同辈间心理辅导的一般知识和能力,“成功心理训练”旨在通过学习和训练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潜能,掌握一些自我完善、自我开发的基本方法。

(二)探索“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分类管理与培训方案”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无疑是影响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同时也需要掌握和介绍心理咨询方法与技术,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针对黑龙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基础薄弱、人员相对年轻、兼职教师偏多的实际情况,我们把教材培训和教师素质能力培训相结合。根据课题组成员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职责和业务带头的地位,早在2005年我们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要求,大力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同时,先后邀请40余位中外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专家开展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并根据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且程度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心理咨询教师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分级培训,2010年面向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师专门针对新教材开展教学的培训。在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基础上,我们起草了“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分级管理与

培训方案(试行)”。该方案已讨论通过,拟于今年12月召开的黑龙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颁布。此举在全国高校具有先行地位,并标志探索工作被教育厅认可。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教学辅助系统

教学辅导网站本可成为一个优良的教学辅导系统,但是,因知识产权问题沟通的困难与顾虑,某些视频、图片、论著等直接放于公开的网站上还存在某些不便。本课题中所称的数字化教学辅助系统指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计算机操作的教学辅导系统,具体包括:可公开的教学辅助网站、集体研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早期完成的计算机辅导资料系统(曾获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课题组收集整理的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视频资料等。

该部分成果的主要特点是,不仅为统一教学思想、规范教学内容提供样本,也为广大教师提供的丰富的文字和视频资料,进而为丰富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效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成果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保证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知识创新和人才的质量,而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生存竞争最终也取决于人力资源优势。在这种背景下,各国都把注意力指向了教育,教育质量直接决定人才质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和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适应21世纪人才素质需求的最重要内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高低与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一方面决定着他们自身能否在现代社会中立足并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现代化的建设,从而决定着我们国家和民族在未来世界的竞争中能否走在发展的前列。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有助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体系。

我国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主要以专业培养为核心,更多关注的是大学生的专业发展,往往忽略了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成

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盲区。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的建立,能够改变我国高等教育因心理成长缺失所带来的不平衡,建构融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于一体的高等教育的新思路,这也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课题。

(二)应用价值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大学生素质的核心是心理素质,而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的直接体现,建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是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有效实施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大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完善提供帮助。

自我教育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将帮助大学生系统了解、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完善提供客观依据,帮助大学生学会从心理健康的视角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成果的创新点

(1)本项目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系统地、全面地建构起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列入其中),形成了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特色,一方面使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研究走在了前列,另一方面,也直接促进了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2)将教材建设与多媒体课件研制、教学辅导网站建设相结合,建构起了立体化、大容量的教学辅助系统。

(3)分别开展教材培训和教师分级业务培训,将教材培训与教师素质能力相结合,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高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针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2009年8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教育部、教育厅有关领导及同行专家都对本书给予高度评价,教育部思政司杨振斌司长、教育厅张永洲厅长还亲自为本书作序,教育厅学生处、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以发文向全省推广,并于2010年4月举办了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的系列教材培训班,推动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的进程。

1.目前省内已有17所高校使用本教材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他高校多数为2002年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金宏章,任晓萍主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7所高校使用《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9所高校使用《大学生职业涯指导》,5所高校使用《大学生成功心理训练》。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多媒体课件已于2010年4月底举办的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配发全省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辅助网站于2008年已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网站运行,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3.金宏章教授主持编制的“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分级管理及培训方案”已讨论通过,拟于2011年12月召开的黑龙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实施。

4.黑龙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进行着卓有成效的探索并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2009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授予金宏章教授“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就奖”。

金宏章教授作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黑龙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基地主任,他承担此课题任务,始终组织全省骨干高校的骨干教师参加相关工作,能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高度联系大学生现实并结合我省工作实际,该项目的相关研究和探索工作一直受到教育厅和各高校的认可和好评,教学实践效果不断提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规划读后感下一篇:大学素质拓展训练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