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感内容范文

2022-06-10

第一篇:医院院感内容范文

xx医院三甲复审内容--院感科

三甲复审全员应知应会核心内容—院感处

一、医院感染的诊断和上报 卫生部2001年印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原则上是按系统分为----12大类

1、院感散发时24小时上报小卡、出院时填报院感调查表

2、暴发出现时立即上报

3、如何追踪检查

二、职业防护用品的使用

1、科室备齐各种防护用品

2、预计到血液体液污染(特别是吸痰和动静脉穿刺等喷溅操作时)是戴护目镜或面罩、穿隔离衣。

三、耐药菌管理

发生时耐药菌感染的病人科室要有报告(黄色告知单)、挂标示(接触隔离)、 单间隔离、物品相对固定、隔离措施

追踪检查

四、医疗废物管理

分五类,常见的有两类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日产日清,做好登记。 针头和玻璃安瓿放入利器盒内。

肝病和感染性疾病科的输液袋、瓶归入医疗废物不得回收; 化疗药物和化学性药物用后的输液袋瓶归入医疗废物。

五、利器刺伤处理

1、局部处理

2、填表登记送感染处签字

3、阳性病人刺伤时注射乙肝免疫效价球蛋白

4、职工保健报销

追踪

六、消毒灭菌与隔离

1、执行新版的《消毒技术规范》

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1、洗手:

洗手仍然是感染控制,特别是预防和控制耐药菌传播的最重要的措施。 重点强调:洗手设施(非手触水龙头等)、洗手方法(六步洗手法)、

洗手指征 、手消毒指征

2、手卫生规范定义

手消毒剂:指用于手部皮肤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包括暂居和部分常居菌数量的抗微生物物质,如乙醇、洗必泰、碘伏等。

速干手消毒剂:指含有乙醇和护肤成分,并应用于手部以减少手部细菌的消毒剂。(凝胶、水剂、泡沫类)

免洗手消毒剂:只取适量消毒液于手心,双手相互揉搓直至干燥,不需外用水的一种消毒剂。 (凝胶、水剂、泡沫类)

3、重点掌握

六步洗手法

1).掌心对掌心搓揉

2).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揉

3).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搓揉

4).双手互握搓揉手指

5).拇指在掌中搓揉

6).指尖在掌心中搓揉

六步洗手法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4、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不同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至清洁部位时、接触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 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前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医务人员的有可见污染物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5、手消毒指征

1、检查、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入隔离病房、ICU、烧伤病房 、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房等重点部门前后。

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检查、治疗 、护理或处理传染性病人污物之后。

5、需要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形式?

答: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应以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注意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以短期培训、业余学习和自学为主,主要有: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学术讲座、远程教育、业务考察、临床进修、实地指导和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的自学等,为继续医学教育提供教材、学术报告,以及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得科研立项、奖励等亦视为参加继续教育。

十五、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名词释义?

答: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每年取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不得低于25分,其中一类学分不得少于10分。

一、医疗事故等级分类: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伤害的其他后果的,具体分级标准参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标准。

二、患者是否有权复印病历,复印病历的具体内容

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患者依照前款规定要求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复印或者复制服务,并在复印或复制的病历上加盖证明印记,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时,应当有患者在场。

三、科室发生医疗事故的处理流程 对医疗纠纷差错和事故处理,医院实行院、科及当事人三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医疗事故和纠纷发生后,按照《医院医疗纠纷处理程序》规定,当事人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汇报并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报告。医疗纠纷先由所在科室负责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报告有关职能部门,复杂的医疗纠纷科室处理有困难时,由职能部门协助解决;对严重的违章、违纪、违诺的医疗过失,由人事处、医务处、监察办、纠风办、法规处共同调查处理,并在12小时内向院领导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科室发生的医患纠纷争议,科主任应根据患方的投诉及时组织调查,查清事实经过,组织科内进行集体讨论,填写《医患纠纷预警报告表》,并于五个工作日将有关调查分析材料报法规处。

四、需要12小时内上报的重大医疗事件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的。

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受到损害的,后果严重的医疗事件。

三、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局)规定的其他情况。

五、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医患纠纷预警机制 医院医患纠纷三级预警制度: 三级预警:医护工作中不存在过错和缺陷,但病人及家属对医院工作不理解或不满者,医疗纠纷隐患严重程度较轻,有演变成纠纷的可能,预计经科内解释协调,问题可以解决,若演变成医疗纠纷,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科室主任、护士长协调自行处理并通报科室成员引起注意的。如病人正常死亡、出现并发症、病情发生重大变化、病危、重大手术、创新技术、重大抢救等。

二级预警:医护工作中存在一定缺陷,病人及家属有不满表现,演变成纠纷可能性大或一旦演变成纠纷处理难度较大者。护士长及科主任接到报告应在12小时内上报相应主管部门备案(门诊科室上报门诊部,护理部门上报护理部,住院病人上报医务处),科室应积极消除隐患,化解矛盾,如科室与主管部门不能解决,需交法规处处理。如病人猝死原因不明、术后并发症、病情恶化等。

一级预警:医护工作存在明显过失或缺陷并导致病人出现较严重后果,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所有四级事故内容。科主任和护士长应立即上报相关主管部门(节假日或休息时间上报行政值班室),并报法规处,如科室和相关部门必须积极配合法规处争取把握纠纷处理的主动权。

以上

一、二级预警,科室均须填写《医患纠纷预警报告表》报法规处备案,如情况紧急可口头上报,但事后必须补充书面材料。

科室建立医患纠纷预警通报制度,建立预警登记本,医护人员每日查房交班时,必须将纠纷隐患情况向科室主任、护士长及上级主管医师报告,以引起足够重视,避免或减轻纠纷扩大。

一、责任人:院长是医院第一责任人,保卫处是院责任部门。各部门负责人是部门消防责任人。

二、四个能力:(1)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消除隐患)(2)组织扑救初期火灾能力(扑救火灾)(3)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疏散逃生)(4)消防知识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宣传教育)

三、发现火灾时应该:呼救(告知同班人员救火、提醒病员逃生)、报警(联系院内、外消防力量共同施救)、扑救和疏散。

四、报警电话:1

19、110

院内电话821698

28、82166119消防救火不收费。报警内容: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和电话,后派人到路口迎接消防车。

五、逃生方法:低头弯腰捂口鼻(防止co中毒),顺标(疏散标志灯)急走浅呼吸。注意:(1)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压灭火苗。(2)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排水管等逃生,或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栓在窗框、铁栏杆等固定物上,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逃生。

六、疏散方法:喊话或发出灯光信号(告知正确的逃生方法和逃生路线)、检查(房间有无遗漏人员、受伤中毒不能自己撤离人员)、急救(受伤、中毒人员)消防通道必须畅通,被保卫处下过消防整改的科室请尽快整改,被专家扣分要承担责任。发生火灾追究刑事责任。

七、熟知灭火器位置,会使用灭火器、室内栓(各科室已培训,仍不清楚的请联系保卫处),带电设备需断电后用水灭火。

八、扑救火灾的原则:先救人后救物,先控制后消灭,先重点后一般

九、各科室每班人员要分工:报警人员、疏散人员、灭火人员、急救人员。人员不足时职责可重叠,各科负责人具体分工。每人知道火灾时自己应做什么。

第二篇: 等级医院评审 院感部分应知应会内容

1、“全球病人安全联盟”确定2005-2006年全球病人安全策略主题是什么? 答:医源性感染是威胁病人安全的主要问题。2005-2006年度全球病人安全策略的主题是“清洁的医护才是更安全的”。

2、“清洁的医护才是更安全的”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清洁的手、清洁的设备、清洁的操作、清洁的环境和清洁的产品。

3、医院感染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答: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达到预防和控制病人以及医院工作人 员的医院感染,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4、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由哪些机构组成? 答:(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2)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专职人员。 (3)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5、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有关三级医院的医院感染标准是什么? 答:(1)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2)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1.5%。

(3)医院感染率≤10%。

(4)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6、医院感染的定义是什么? 答:医院感染亦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所获得的一切感染, 包括在医院内感染出院后发病的病人。

7、医院感染分几类?

答:可分两类,即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8、何谓医院感染发病率?

答:指在一定时间住院病人中新发医院感染病例的频率。 计算公式:医院感染发病率=同期新发医院感染病例数/观察期间的住院患 者数×100%。

9、医院感染暴发及疑似暴发的定义。

答:①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 例以上(≥3例)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

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10、本院院感暴发处理流程。

答:本院院感暴发处理流程:临床科室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组织人员调查核实流行或暴发----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同时查找传染源----隔离病人----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1

11、何谓标准预防?

答:标准预防即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接 触这些物质时都需要进行隔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液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液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12、何谓手卫生?

答: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3、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定义。

答:①洗手: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②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③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科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14.为什么要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答:通过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可直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30%-40%。特 别是耐药菌株的医院感染,绝大部分是通过医务人员手进行传播的。

15、洗手六步法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擦;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替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

(4)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替进行;

(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5个手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心搓揉,交替进行。

16、在临床工作中哪些情况下应洗手(指征)?

答:(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 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前; (5)接触患着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17、何谓职业暴露? 答: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等工作中,意外被病 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被用于病人的锐器如针头、刀片及其他利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

18、职业暴露后如何报告处理?

答:(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告保健科,由保健科进行登记。

2 登记内容包括暴露时间、科室、姓名暴露方式及部位、暴露源类型、处理方法等。

(2)根据暴露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定期追踪观察并记录。

19、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哪些? 答: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HIV、HBV、HCV、梅毒等。

20、医务人员接触病原体时,其防护措施有哪些?

答:(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防渗漏的口罩和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21、经血传播性肝炎(HBV、HCV、HIV)的隔离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1)普通病房的住院病人中若有乙肝、丙肝、爱滋病人,应实施床边隔离,护理、检查、治疗病人后,用皂液流水洗手或手消毒。病人用过的物品(如病床、床上用品、床头柜、餐具、便器)均应彻底消毒。

(2)手术室应设隔离手术间或手术台,产房应设隔离产房和待产室。 (3)操作前后均应用皂液流动水充分清洗双手,操作时戴口罩、手套、护目镜。

(4)各项医疗操作时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尽量采用一次性。可重复使用的要严格消毒灭菌。

(5)对血液污染物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6)医护人员严防利器损伤。

22、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措施如何? 答:(1)用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然后用0.5%的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禁止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报告保健科,同时留取病人血液本底资料,保健科会组织院内专家组进行风险评估,然后决定是否采取药物干预等随访追踪措施。

23、如何避免锐器伤?

答:①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 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②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

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③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④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伤。

24、医疗废物分为哪几类? 答: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和 药物性废物五类。

25、如何对不同传播途径的疾病进行隔离与预防? 答:①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它途径的传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3 ②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③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④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⑤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⑥ 建筑布局符合相关规定。

26、隔离标志有哪些?

答: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27、本院目标性监测的多重耐药菌(说出5个)(英文简称和中文全称)。 答:①MRSA: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②VR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③ESBLs: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④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⑤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

28、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答:①对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医疗 机构和医务人员。

②对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该慎重经验用药。

③对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该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④对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

用,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29、多重耐药菌如何判定?

答:①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本院微生物报告单上示:MRSA+ ②VRE:

耐万古霉素 + 肠球菌

③VISA/VRSA: 万古霉素中介/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④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介导多重耐药菌肠杆菌科细菌:

包括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等,主要产生于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即肠杆菌+本院微生物报告单上示:ESBL+ ⑤多重耐药株(MDR-AB及其他多重耐药菌):细菌对

1、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定、头孢吡肟)

2、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美洛培南)

3、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4、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5、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等5类抗菌药中的3类及以上药物耐药。

30、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通过什么传播,应采取什么隔离措施,有哪些? 答: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①尽量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同种病原菌者置一间。

②加强手卫生。接触病人前后、诊疗护理前后应进行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 染时,应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③戴手套。可能接触病人的伤口、溃烂面、粘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

4 排泄物时,应戴手套。脱手套后,须进行手卫生。

④穿隔离衣。预计与病人的感染性物质接触时,需穿隔离衣,离开时脱下防 护用品,并进行手卫生。

⑤病人物品专用。一般医疗器械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应专用。不能 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每次使用后须消毒。

⑥环境消毒。病人周围的物品表面、地面每天清洁消毒(用含氯消毒剂 500mg/L)。

⑦他科检查告知消毒。病人去其他部门检查或转科时,应向接受方说明接触 隔离措施,用后的设备表面须清洁消毒(用含氯消毒剂500mg/L)。

⑧限制探视。并嘱探视者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⑨解除隔离: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均未查出该病菌,方可解 除隔离

31、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患者使用过的器 具和用品和一般患者使用有的诊疗用品应如何处理?

答: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这三种特殊感染 病人用过的器具和用品,先用双层黄色塑料垃圾袋封扎再放入专用密封容器,容器外面做好标记运送至供应室,经供应室人员专门处理(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分钟)后再进行常规清洗消毒灭菌流程;一般患者使用后的诊疗用品由供应室回收至供应室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32、如何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答:(1)选择手术者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选择手术者术前的感染应得到诊断和控制。

(2)术前有潜在疾病应给予正确处理,如糖尿病应以控制,营养不良者应予以改善,以提高病人的抵抗力。

(3)做好病人术前皮肤的清洁准备,避免皮肤破损。

(4)手术室严格无菌操作。

(5)规范围术期预防用药。

(6)保持伤口引流通畅,注意对伤口的观察。

33、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对术前备皮有哪些新的要求? 答:(1)避免不必要的备皮(剃毛),除非毛发在切口部位。 (2)备皮方式:采用电动剃毛或剪毛。

(3)备皮时间:手术当日,最好术前即刻备皮。

34、如何预防下呼吸道感染?

答: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对卧床、昏迷病人要加强护理,定 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于呼吸机、超声雾化器,以及氧气装置等与呼吸系统吸入性治疗有关的一切器具都要采取严格消毒措施。医护人员给病人检查、治疗、操作前应认真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接触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时,采取隔离措施。

35、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医师)、血培养留取时机? 答:①预防措施:留置导管时应采用大无菌单、操作时应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戴外科手套;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部位穿刺、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则,每天评估置管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小时内更换导管。

5 ②血培养:采血时机:应于高热、寒战初期尽快采血为最佳时机;应在抗生素使用之前采血。

36、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护理)、血培养?

答:①护理:应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但多汗、渗血 明显患者宜选无菌纱布。定期更换敷料时间:无菌纱布2天,专用贴膜7天,如出现敷料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输液管不宜更换过频,但输血及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后应及时更换。

②采血方法: 保留导管:采2套血(需氧和厌氧),外周和中心静脉各1套,每瓶10ml。 拨除导管:采2套血(需氧和厌氧),外周静脉(不同部位)共2套,

每瓶10ml。再加上导管尖端5cm送培养。

37、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 答:①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

A) 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 B)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

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C) 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低的品

种。

②给药方法:

A) 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

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B)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第

2剂。

C) 清洁手术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48小时,

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清洁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情延长。

D) 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38、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基本原则(5大原则)。

答:①采取血液、脑脊液或穿刺液应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采取大便、肛拭子 等标本时,也应置于灭菌容器内。

②应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

③盛标本的容器须先经灭菌,但不得用消毒剂或酸类处理。 ④尽快送检。

⑤有些标本要注意采集时机和部位。

第三篇:口腔医院等级评审病房院感检查主要内容[范文]

等级评审病房院感检查主要内容

1.科室院感小组:(1)成员组成(2)监控医师、护士等院感小组人员职责(3)本科室重点环节与高危因素(5)院感小组开展哪些工作 2.传染病管理:(1)埃博拉培训情况(2)传染病分几类(3)甲类哪几种(4)上报时限(5)首诊负责制(6)接诊流程

3.医疗废物:(1)感染性、锐器分类准确(2)登记记录无间断(3)放置无外露(4)不要在诊室 内外堆放医疗废物袋(等待物业专人收集)(5)护士协助(粘标识)交接物业专人回收人员(6)局部血迹的处理(先清除局部后消毒)(6)专项负责人:严格检查监督本科室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细节落实

4.环境卫生学监测:(1)手、物表、空气的采样方法(2)判断标准(3)不合格怎么办? 5.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6.消毒隔离:(1)开启日期、有效期(2)紫外线灯监测、保养记录、累计时间登记(3)无菌操作

7.手卫生:(1)手卫生设施、速干手消毒剂配备及正确使用情况(2)抽考2人六步洗手法,计算洗手正确率(3)查看2名医务人员在接触不同病人时,是否洗手或手消毒,计算手卫生依从性

8.感染病例:(1)本科室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对高危患者有无保护性隔离措施(2)科室与院感科材料(3)感染病例登记本(4)医院感染、耐药菌病例登记本(5)院感相关知识学习培训记录,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活动记录(6)院感质量自查及持续改进记录。(7)感染病例处理措施(8)感染暴发隔离措施(9)病房院感监控医师、监控护士配备及岗位职责履行情况(10)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情况(11)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等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等

9.多重耐药菌:(1)常见多重耐药菌前5种(国家规定)(2)临床分离前五位病源微生物名称、前五位多重耐药菌名称及其耐药率(3)医院感染及暴发流行上报时限及程序(3)耐药菌防控、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防控医疗废物分类及处置、手卫生、消毒隔离、职业暴露防护等院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1.现场查看:科室布局、对高危患者有无保护性隔离措施、手卫生设施、速干手配备、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落实情况、病房医生、护士的配备及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情况、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置情况、1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2.各类登记:医院感染登记本、耐药菌登记本、培训计划、培训记录、科室院感小组活动记录、自查持续改进记录、紫外线灯维护保养剂累计时间记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登记本、医疗废物登记

3.现场询问:随机询问监控医生、护士配置及岗位职责、随机询问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核心制度(制度汇编)、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手术切口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感染性腹泻)、本科室重点环节与高危因素、临床分离前五位病原微生物名称、前五位多重耐药菌名称及耐药率、医院感染及暴发上报时限及程序、耐药菌防控(细菌耐药性及多重耐药菌监测管理制度中)、医疗废物分类及处置、手卫生、消毒隔离、职业暴露防护等院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本科室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中)。查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等

4.检查运行病历:了解医院感染调查表填写、1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医院感染诊断、有无漏报、病原菌送检等 5.追踪检查

追踪检查之一: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选取医院感染病例(没有感染病例可模拟)→追查科室相关登记与上报程序记录→询问管床医师相关知识→了解是否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报告程序、时限→医院感染管理科核实指导记录→核实医院感染汇总数据准确性→医院有无相应的制度和报告流程→主管部门监管记录→与医疗质量挂钩资料。

追踪检查之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处置:选取医院感染病例(没有感染病例可模拟)→追查科室相关登记与上报记录→询问管床医师相关知识→了解医师是否掌握医院感染暴发相关概念→医院感染暴发演练相关资料→暴发预警及处置预案→医院领导小组会议记录→医院感染管理科调查、分析、处置记录→终结报告→医院有无报告卫生主管部门→医院相应的制度和培训。

追踪检查之三: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管理:选取MDRO病例,询问管床医师相关知识→了解医师是否掌握MDRO概念、报告程序→追查科室相关措施的落实→暴发预警及处置预案→医院有无相应的制度和培训→主管部门监管记录。

追踪检查之四: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防控:抽取手术部位、导尿管等相关病例→查病区医院感染登记报告本→询问床位医师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检查病历记录中有无相应处理措施→追查科室相关措施的落实→查医院是否有相应的规定→查职能部门有无监管记录。

追踪检查之五: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选取Ⅰ类手术切口病历(抽查x份归档病历,统计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现场询问管床医师相关知识→了解医师有无培训,是否考核合格和授权→有无培训制度及落实情况→查看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是否规范→有无监管记录→科室对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追踪检查之六:人员培训:查看近1年医院感染培训计划→随机抽查其中一项内容→考核培训人员→对培训相关知识是否掌握→追查医院有无相应的制度和培训考核→相关培训资料。

追踪检查之七:环境物品清洁管理:查看科室环境、物品等→询问保洁人员相关知识→了解是否掌握清洁程序、消毒剂使用、浓度配置等→追查科室相关措施的落实→医院有无相应的制度和培训。

第四篇:院感培训内容

医院感染管理

(培训内容)

一、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职责明确

二、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三、统计指标:

医院感染率≤6%;医院感染漏报率<10%;I类切口感染率≤0.5%;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达100%

四、医院污水与污物管理

1、医疗废物按国家有关规定分类收集,密闭运送; 一次性用品,医疗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生活垃圾按规定分类收集。

2、包装物与容器符合国家规定,外标识明确; 医疗废物用黄色有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包装物。

3、医疗废物交换登记内容完善,登记资料齐全;有签字记录。

4、医疗废物暂储存设施及设备符合国家要求,暂存放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医疗废物由专人及时收集,专车密闭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处,不得露天存放。

①、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②、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③、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④、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⑤、易于清洁和消毒; ⑥、避免阳光直射;

⑦、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5、微生物培养物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丢弃前必须高压蒸汽消毒或焚烧;

五、按规定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进行严格的消毒或灭菌

1、根据不同用途选择消毒或灭菌方式,进入人体组织的医疗器械必须灭菌,凡接触人体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

2、能够合理地使用化学消毒剂

2%戊二醛消毒要求20分钟,灭菌要求10小时; 含气氯消毒剂,浓度1000mg/L,消毒时间30分钟; 碘伏浓度为500mg/L,作用时间30分钟。

六、医院感染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1、医院感染管理职能不到位,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能很好的落实;

2、硬件建设不到位;

3、建筑布局十分不合理;

4、普遍广泛地使用湿式灭菌法;

5、消毒措施不规范;

6、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普遍较欠缺;

7、门诊是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

8、医院疫情报告制度陈旧;

9、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不完善;

10、医疗废物无集中处置点;

七、发生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交叉感染有如下途径:

1、发生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交叉感染有如下四种途径: 患者传染医生;医生传染患者;患者和医生传播到器械和物品或床椅里面;这些物品或床椅感染患者或医生。

2、疹疗科室一般工作量大,器械周转快,凡是进入病人身体的器械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如按每人一用一更换需求量非常大,高压灭菌后损耗也大,采用化学消毒灭菌需要的时间太长,所以必须有一定的数量才能周转。增加消毒灭菌的难度。

3、诊疗器械多为含腔器械,形态不规则,价格昂贵,内腔清洗存在问题,这也给消毒灭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4、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与医务人员的手清洗存在隐患。门诊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患者咳嗽喷出的飞沫、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等都可能造成空气污染。

5、大多数医师在治疗期间不戴口罩和手套,戴手套在多位患者之间共用,未能做到每治疗一位患者清洁消毒一次手,存在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危险。

八、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性措施,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损伤的皮肤、粘膜和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平的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

应用于所有病人和所有医务人员,以防止病人之间的传播和病人与医务人员的传播。

1、落实医务人员基础防护措施:操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手套,在治疗前后均应用抗菌液洗手,并做到每治疗一例患者必须更换一双手套并洗手或手消毒。

2、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防护目镜。

3、加强隔离措施:由于有些慢性传染病不可能通过问诊或物理检查确定,在治疗过程中对每一位患者应严格按预防交叉感染原则进行。如对治疗室的空气、治疗台、诊治用品、地面等进行定期定时清洁、消毒。

4、治疗实行一人一用一更换,所有使用后的针头、刀片、锐器类等废弃物放于锐器盒。

5、注重手的消毒:在临床,医护人员的手是传播感染的重要载体。为尽量减少手表面微生物数量,减少交叉感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规范的洗手,用洗手液或肥皂认真搓揉双手及腕部10~15秒,用流动水冲净,无菌纸巾擦干。

6、提倡医师在诊治时戴手套,但治疗中不能用戴手套的手打电话,触摸其它物品。治疗结束时,脱下手套才能书写病历。每治疗一位患者更换一双手套,保障医患双方的安全。

7、改善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方法,器械在每一次使用后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合理地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尤其是中空器械和小器械。

8、每治一位患者之间,冲洗水路20~30秒。

9、凡是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的器械,如拔髓针、拔牙钳、手术刀等每人用后均采用高压灭菌。

总之,医务人员预防交叉感染的最好办法是了解易被感染因素、传播途径,加强防范意识,把每一位患者视为感染带菌者,并采取最好的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

九、医疗感染暴发的处理

(一)、暴发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需要实验室的检查证据)

(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回放(略);

(三)、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理:

1、法律规定: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启动医院感染暴发的紧急预案: ①、证实流行或暴发; ②、查找感染源;

③、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 ④、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⑤、分析调查、上报; ⑥、总结完善、制订防范措施。

十、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控制计划与方案:

(一)临床科室:

1、健全感染管理组织,有专人负责医院感染的监测;

2、临床医生: ①、日常报告散发的院感病例,并及时送标本检查病原体; ②、发现可疑同种和同源感染病例三例以上应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或医务科。

3、病区护士:

①、在日常消毒灭菌、隔离工作的基础上以简易方法测试病室中使用中的消毒剂浓度;

②、检查使用中的无菌物品是否在有效期内,或者有无污染迹象;

③、换药室有专人管理,防止物品交叉污染;

④、当疑有院感流行趋势,监控护士应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二)、临床微生物室:

1、设有医院感染监控员,每日将阳性结果的病人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如发现某病区同种病原菌感染达以了三株和三株以上者应及时通知院感科,并有记录备查;

3、临床微生物室应积极配合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微生物检测。

(三)、药剂科:

1、按正规渠道采购消毒剂,产品合格,证件齐全。

2、消毒剂首次进入医院之前,应由感染管理科进行消毒效能检测,合格后方能进货。

3、配合医院感染科进行输液反应的调查。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

1、完成日常院感监控任务,掌握各科室、各部位常见病原体的本底感染率。

2、每周至少一次到病区进行院感病例的前瞻性调查,并对病区院感工作进行质控检查;

3、当疑似有医院感染暴发,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4、对高压灭菌锅,使用中的消毒剂、和无菌物品,应每月进行监测并有记录可查。在流行期间必要时可进行重复检测。

(五)、医院行政

1、配备骨干医务人员组成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对感染发生病区的工作进行检查与质控。

2、发生以下情况医院感染科应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 ①感染疫情进展快,一周内不能控制; ②新生儿出现2例同种和同源感染者; ③输液反应超过5例,7~10天内不能控制者;

3、医院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加强管理; ①、必要时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汇报; ②、保证人力实行分组护理; ③、停止某些药物和某些诊疗措施的使用,必要时关闭病房、停诊。

4、疫情发展快,经7~10天本单位流行病学调查未能控制者,应请有关单位协助调查。

5、有恶性暴发趋势的感染疫情,7~10天内不能控制应向卫生部医政司报告,感染控制后应有总结报告上交行政主管部门。

(六)、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1、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应有调查设计,调查结果、流行期的控制措施等记录可查;

2、仔细收集有关资料:

将所需收集的相关资料列成调查表,逐个调查病人。具体内容包括:

①、一般资料:姓名、床号等

②、临床资料:本次感染的主要症状、体征、及诊断依据等。 ③、流行病学资料:感染发生以前1~2周内的暴露史,如输液、导管、尿路冲洗、手术、吸入治疗、输血、特殊器械检查、药物治疗、与其他感染患者接触、可疑食品及饮料、饮水等。

④、实验室资料:鉴定病原体的种类、和耐药性等。实验室资料除了从病例的血液、体液中采取标本外,还应从可疑传染源和传播媒价(包括水、食物、食具、各种诊疗器械、药液、输液及注射器械、与病人密切接触的各种生活用品、密切接触病人的医护人员和陪伴人员的手)采取标本送检。

(七)、发生暴发流行后的工作及处理:

1、分组治疗与护理:

①、已经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所有用物进行预处理,污物烧毁;

②、未感染者,超过感染的潜伏期就出院; ③、有条件的进行保护性隔离(特别是新生儿);

2、进行流行病学史调查,迅速查找传染源。

3、病人、工作人员、密切接触者全面调查;

4、采取大量的标本(环境、物表、手、体液、医疗设备等)

5、进行有效的消毒、隔离工作;

6、组织人员接待、宣传,把自己正在进行的工作及时向上级汇报,并及时告知家属。

7、写出总结报告,上报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

8、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十

一、落实传染病管理

1、有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诊疗护理常规及操作规范;全员熟悉或掌握《传染病防治法》等重要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2、门诊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普通门诊无确诊或疑似的传染病人就诊;

3、医院有控制传染病传播的消毒隔离措施;

4、不得超范围收治传染病人;

5、其他科室收治病人一经确认为传染病应立即转诊;

6、建立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设有专门科室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

7、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100%;

8、具备网络直报条件,有专人负责,并按规定上报;

9、传染病报告人员掌握传染病报告信息的情况;

10、疫情报告卡填写规范、齐全、及时。 十

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

第五篇:院感工作内容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内容

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制度

2、开展医院感染防控、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3、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监测

4、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

5、执行手卫生规范

6、多重耐药菌管理

7、应用感染管理信息与指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8、消毒隔离工作符合规范要求

9、有满足消毒要求的合格的设备、设施与消毒剂。

10、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符合规范与标准的要求,有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的原始记录与报告。

11、传染病管理工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英语演讲文章范文下一篇:雨中的那把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