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2022-05-14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随着电算方法的普及和专业培养目标的显著变化,传统桥梁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亟需改革。本文探讨归纳了其中的共性问题,并结合桥梁工程方向现状与发展趋势给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第一篇: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谈提高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质量

摘要:毕业论文写作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在选题、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若干改进措施。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高职院校;论文质量

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在选题上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某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2008届和2009届的专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写作情况做了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论文选题的范围分布得比较均衡,但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选题过大。例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创新探析”、“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等选题,其内涵和外延都较广,类似的选题甚至连硕士生和博士生都无法独立完成。论文选题过大将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地研究选题,加上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可能会通过简单的拼凑去完成论文,使论文质量下降。

2.选题重复。例如“集团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初探盈余管理动因及利弊分析”、“浅析企业盈余管理及其识别”、“浅析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初探”、“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动因及治理研究”等,这些都是有关盈余管理方面的论文选题;与“职业道德、会计信息失真”和“应收账款管理”有关的两类题目选中的频率特别高,人数在两届学生中变化不大,这些学生的文章内容也大同小异。而具体财务操作方面的选题较少,且集中在会计电算化方面。这是因为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较窄,对会计专业知识在实践环节中产生的问题很少加以思考。大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都是在校学习,很少有机会进行社会调研,写作论文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图书馆里的相关文献,相似选题过多将导致学生论文内容雷同的几率增大。

3.选题的时代性不强。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人员、总务行政人员等影响。外部会计环境角色主要包括购货方与销售方、银行工作人员、工商税务工作人员等。世界性金融危机在近十多年来应该算得上是比较重大的宏观经济事件,其对会计的影响不言而喻。但是,在2009届会计电算化专业专科毕業生论文的众多选题中仅有一个选题与金融危机相关。此外,目前关于这次危机的可参考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不愿意或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这样的论文,以致很少有学生选择这类选题。

二、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1.研究思路老套。从调查结果来看,有80%~90%的毕业论文都是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述的,这种思路的优点是简单明了、结构完整。其缺点是中规中矩,对所论述的问题只是泛泛而谈,很难写出深度,也无创意可言,难以提高论文质量。

2.实证研究不够。调查结果显示,在2008届和2009届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中,采用实证研究的仅占15%,大多数论文采用的是案例研究,只有极个别学生能提出研究假设,综合运用财务管理、会计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基础知识,从实践中收集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属于规范研究,基本理论叙述的内容偏多。随着网络的发展,基本理论的相关资料无须实际调研就很容易取得,此外,难以评价理论性文章的优劣,使得这类论文容易通过审核,这些因素都使大多数毕业论文成为口号式作品,没有任何创新。

三、影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

1.专业训练不足是制约论文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在对所学课程进行融会贯通、具有较强写作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但是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课考核以试题考试为主,部分学生存在“考一门,忘一门”的现象,这种考核方式使许多学生无法真正学到专业知识,无法具备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能力。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开设或很少开设专门的论文写作课,虽然有些高职院校在论文写作前会安排几次专题讲座,指导老师也会就“如何写论文”作简单的指导,但不少学生在写作时仍感觉到很多困难,但又不知如何展开研究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么大段抄袭,要么需要指导老师单独指导。

2.就业压力大,分散了学生精力是造成论文质量下降的重要客观原因。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通常较大,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由于毕业论文成绩对学生就业并没有直接影响,因此,很多学生将主要精力都放在求职上,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完成毕业论文。造成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写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学生缺乏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认为文章是“抄”出来的,致使毕业论文成为东拼西凑的“杂文”。

3.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论文质量。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固然取决于学生的写作态度和能力,但在这一过程中,指导老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和精力投入的程度将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有些指导老师对理论课程的教学十分精通,但对相关的实践课程教学却不熟悉,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论文规范条文尚不清楚。有些指导老师平时很少写论文,实践经验也较少,缺乏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素质和能力,无法指导学生撰写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有些指导老师不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觉得没有必要将精力投入到论文写作的指导上,平时疏于对学生的严格管理,从选题到指导学生写作直至交稿都流于形式,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无法得到细致的指导。

四、提高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1.确定论文选题时要考虑周全。在确定毕业论文选题时,指导老师应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所拟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二是所拟论文选题是否具有可行性,论文选题的大小、难易程度应与学生所掌握的理论基础相适应。三是在拟定选题时应避免毕业论文选题过于集中,限制了学生选择的范围。四是所拟论文选题应做到与时俱进,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应该多涉及国家会计政策的变革和经济领域改革对会计的影响等问题。

2.论文的写作应注重规范研究和实证究的相互结合,鼓励学生联系实际会计问题。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大多数是理论研究,结合实际的情况主要还是对在文献、网络或其他资料中查找的案例进行有限的分析。有少数学生会结合自己实习或工作的单位的实际问题来撰写论文,指导教师对于此类同学应当大力鼓励。学生在实习工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或工作单位正在进行的项目和论题相关,有助于学生搜集第一手的数据,直接进行调查研究,且因和学生正在从事的工作直接相关,更能调动学生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兴趣,研究成果也更具实践意义。

笔者所带2009届毕业论文中,有一同学所选择的论题是《作业成本管理的研究》,她所实习的单位正好在其实习的部门进行作业成本法的试运行工作。该同学就结合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比较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异同,论述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条件、实施步骤及需注意的问题。由于该同学亲身参与,有切身体会,所以论文内容充实,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其他选择类似论题的同学东拼西凑的论文相比,该同学的论文明显质量更高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会计专业的论题几乎都和企业实际有关,如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等等。学生如在实习或工作时,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并搜集相应的数据资料,将使论文的撰写进行的更为顺利。

可见,如果学生的论文选题可以和其工作或实习的某一部分联系起来,能够明显提高论文质量。学生能言之有物,对研究更有兴趣,更愿意深入思考,写出的论文也具有实际价值。因此,学校和老师都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实习阶段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使得论文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3.提高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高职院校应积极组建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论文指导老师团队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组建这样的论文指导老师团队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整合和提升校内资源,制订师资培养计划,加强青年老师实践性环节的锻炼;二是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从会计师事务所所和企业聘请同专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员担任论文指导老师。

4.加强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工作。第一,要制定规范毕业论文质量的标准,保证毕业论文工作有序进行。尤其是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的管理,学校论文管理者应对采取一定的措施,如与学校文印室或校外的文印社等联系,将格式调整和装订等工作,交由专门机构和人员去统一完成。使得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能从格式调整等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论文结构、内容本身。将时间都用在对论文的撰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而不是花费大量时间去关注字体、字号等论文形式的问题。第二,要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控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对论文指导老师的考核。在学生收集资料和初稿撰写的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一般要求每周一次),了解其写作情况。第三,在论文答辩过程中,要注意提高论文答辩的质量。老师需成立答辩小组,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通过答辩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作一个合理的评价。答辩是毕业论文考核环节的一种常用手段,也是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客观评价,严格把关。对于参与答辩的评审老师,应当采取背靠背的形式,指导教师与自己所带学生不安排在同一答辩组,保证论文的评分更加客观和公正。每组答辩的学生不宜过多,答辩时间的安排也不宜太紧张,对论文答辩质量作严格要求。

参考文献:

[1]林叶.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应采用课题研究模式[J].財会月刊:理论,2007,(9).

[2]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刘晓红.高职院校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思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责任编辑 陈凤雪]

作者:龙件元

第二篇:桥梁工程方向本科生基于电算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随着电算方法的普及和专业培养目标的显著变化,传统桥梁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亟需改革。本文探讨归纳了其中的共性问题,并结合桥梁工程方向现状与发展趋势给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桥梁;毕业设计;电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42-02

桥梁工程专业曾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其间为国家培养出了大批人才,满足了我国工程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我国桥梁事业迎头赶上并开始腾飞的基石与源泉。自成立至今,桥梁工程专业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子计算机和有限元法的应用逐渐传入土木工程界,大大拓展了结构计算的范围,提高了结构计算的精度和效率。桥梁结构分析的一般模式逐渐走进了基于计算机的新时代,电算方法成为了桥梁工程设计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成为了桥梁工程师必须掌握的重要能力;其二,桥梁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起初仿照苏联窄口径模式,在几十年来的教学与实践中暴露出知识结构狭窄单一、应对复杂综合性工程能力较弱等问题,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将窄口径桥梁工程专业转变为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方向,旨在为培养具有较宽理论基础、较强适应能力、较广专业视野的土木工程专门人才提供更合理的专业路径;其三,教育部于2010年进一步强调了企业在学生培养中的深度参与,强调了高校要按行业标准与通用标准来培养学生,强调了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三点变化,桥梁工程方向(原桥梁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亟待相应的改革与完善。本文因此就新形势下桥梁工程方向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所应实行的改革措施做一些探索。

一、新形势下传统桥梁工程方向毕业设计的一些共性问题

1.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深度有所降低,学生开始毕业设计前的预备知识普遍不足。窄口径桥梁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专注于桥梁工程这一特定结构大类,对工民建、岩土等相关结构大类极少涉及。学生有充足的课时来学习桥梁工程的专业课程,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是较为深入的。为了顺应学科交叉的大趋势,培养具有驾驭综合性工程能力的工程师,在宽口径桥梁工程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所学课程的广度大为增加,在课时总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很多专业课程的规模被大幅压缩甚至全部删除,课程内容已不能够涵盖桥梁设计的全过程,学生能否驾驭传统毕业设计内容存在疑问。

2.传统毕业设计选题差异性小,质量难以保证,无法满足当代人才需求。桥梁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施行窄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时,电子计算机尚未得到大规模应用,限于手算方法及培养目标的局限性,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往往集中于简支梁、连续梁等少数几个桥型,且独重结构设计,对斜拉桥、悬索桥等桥型极少涉及。同时,毕业设计选题之间差异性小。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普遍发现有抄袭、照搬的情况,极大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效果和质量。

3.课程设置滞后于设计行业现状,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电算能力普遍缺失。在桥梁工程专业成立之初,电子计算机尚未得到广泛应用,课程主要关注手算原理与应用,只有极少的篇幅介绍电算原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计算机乃至有限元法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使得桥梁工程的设计方式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今,电子计算机在桥梁工程的设计全过程中都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而与之相应的专业课程却没有相应适时更新,严重滞后于设计行业现状,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

4.评价体系亟待完善,对学生的监督与激励作用不甚明显。传统的毕业设计中,对毕业设计内容的评价一般集中在学生毕业前夕的答辩环节。而在上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招后,高校师资力量与储备较之前有所下降,对于评价体系中的每周检查辅导以及中期检查往往流于形式。在最后的答辩环节中,高校大部分采用公开答辩和小组答辩配合的形式,公开答辩需要同学主动申请。很多同学抱着“只求毕业”的不良心态,只被动参加要求较低的小组答辩。由此可见,传统评价体系在毕业设计全过程都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正向激励,由于学生主观重视不够或自控能力不强导致的进度拖延以及质量低下成为普遍现象。

5.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割离,学生参与度低,内容和质量难以保证。传统的毕业实习往往安排在本科第八学期的前两周。而在这段时间,学生往往忙于寻找工作或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环节,客观上没有太多精力投入毕业实习。同时,由于经费和师资原因,毕业实习地点往往就近安排在学校周边工地,与毕业设计关联度低,难以保证质量。在这样的安排下,学生在本身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更难有较高的参与度。

二、桥梁工程方向毕业设计的改革措施探索

1.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下,在毕业设计环节大胆下放专业内容。毕业设计环节贯穿第八学期,时间较长,任务较多,学生接受的是前所未有的涵盖设计全过程的系统操练。在此期间,学生难免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自学本身是一个常态化的过程。基于以上情况,可尝试将由窄口径向宽口径模式转变中删减的专业内容下放到毕业设计环节学生的自主学习中,主体依靠学生的自学、互学,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在课程总量大体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确保了毕业设计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精心选题,保证题目的多样化、实际性与时代特征,强调学生间的团队合作。好的毕业设计命题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基本前提。毕业设计题目的拟定宜结合教师近期的工程实践,做到源于真题,一人一题,题目脱胎于实际工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选题应改变以往独重结构设计的窄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思路,可尝试将一实际工程拆分成结构设计、施工、管理、检测、加固等多方面内容,形成选题组群。同一组群中的题目彼此相对独立又有密切联系。学生可结合自身的未来规划自主选题,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有目标地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对今后的求学或职业道路有所助益,积极性从而得到显著提升。组群间的题目存在互补效应,学生在处理自身选题中的交叉内容时积极相互学习交流,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贯彻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在完成真题的过程中往往能激发出学生作为工程师的使命感与成就感,对毕业设计的整体效果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3.强调电算工具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切实提高学生的电算能力。电算是桥梁工程的大方向和趋势,目前在桥梁设计中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桥梁工程方向课程设置应与时俱进。在施行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后,学生一般在前两年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荷载与结构设计原则》等基础课程后,接着在第三年进入桥梁工程课群组后,接着学习《桥梁工程》、《钢与组合结构桥梁》等必修课和一些更有针对性的选修课。但这些课程之间关于计算方面的知识点仍是较为分散的、不成体系的。高校可考虑再独立增设《桥梁结构计算》课程,以强调基本概念原则下电算能力的培养作为主线,以主流电算软件作为工具,将原先各门课程中涉及到的桥梁结构计算知识点进行整合,作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间的重要纽带。通过先前基础课程和《桥梁结构计算》等课程的逐步渗透,学生可逐渐培养起使用电算工具的基本能力,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利用电算工具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应当注意到,电算工具的广泛应用大大改观了设计全过程中的时间分配,工程师将更多的时间投入于概念设计、结构优化等环节,投入于繁复手算的时间大为节省,这也为学生在毕业设计总时间不变的前提下,自学互学因宽口径模式课时局限而在课堂上涉及不多的内容提供了可能。

作者:程进,许骏,肖汝诚,孙斌

第三篇:会计电算化与内部会计控制

2001年国家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原则、内容、方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根据规范第二十六条“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要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要求,将会计电算化与内部会计控制有机结合,适应时代发展,进一步推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这是财务部门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重大举措。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

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也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贯彻经营方针和决策,维护财产物资安全完整,保证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益而制定的一种内部自我协调、制约、检查的控制系统。

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还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在已发现的绝大多数以虚假的会计信息为手段的欺诈事件中,薄弱的内部控制是重要原因之一。

二、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会计数据的处理和审核等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系统的数据处理程序来说,会计人员原来手工操作的原始数据收集、整理、审核、输入等工作,现在都由计算机处理;从系统的组织方式来说,它是传统的会计部门与电子数据处理部门的结合;从查证线索来看,它是肉眼可见的查证线索(如原始数据文件)和肉眼看不见的查证线索(如储存在计算机中的文件和程序)的结合,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操作身份的识别。手工会计系统中,业务人员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因此很容易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如笔迹的识别,岗位分工等。而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原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部分地转变为人与计算机的联系,这就涉及到系统如何识别人的身份以及授权控制等问题。如不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很难防范高科技经济犯罪活动,致使企业蒙受损失。

2、内部稽核的削弱。手工会计系统每—笔经济业务的处理都需要经过多道手续,层层复核,道道把关,具有严格的审核复查机制。使用计算机后,大部分手续由计算机完成,审查、复核等控制被削弱,甚至消失。

3、磁性介质的缺陷。手工会计处理中,会计信息被记录在凭证、账簿、报表等纸介质上,其法律效用被广泛承认。而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信息被记录在磁盘等磁性介质上,不易实现签字、盖章等具有法律效用的手段,而且磁性介质很容易被不留痕迹地改动。

4、系统的脆弱性。手工会计处理中,很容易保证会计业务处理的连续性。但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一旦系统由于某种原因无法运行,就会使会计工作陷入瘫痪。

三、电算化系统信息失真的危害及其分析

1、错误的会计记录。它是指经济业务的记录中存在错误,比如:计价、分类、计算等方面的错误。2、不符合公认会计原则或会计制度的会计处理。它是指会计处理没有遵守会计制度的规定或使用没有得到公认的会计原则。3、经营的中断。是指经营的临时中断甚至企业的倒闭和破产。4、管理决策的失误。是指由于使用不确切或错误信息,缺乏必要信息而使管理者或其他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5、舞弊和监守自盗。它是指利用计算机设备或以计算机为目标进行欺诈、舞弊、盗窃等不法行为。

四、加强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由于电算化会计和手工会计记账系统截然不同,因此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尤为重要和迫切,主要表现在:

1、管理部门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产生的记录依赖性越来越大,而这些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数据处理中涉及控制的职能。

2、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产生的信息日益增多,为确保这些信息得到有效利用,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控制制度。

3、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程序舞弊、记录被毁、计算效率不高,存储资料的安全隐患等情况都源于控制上存在的问题。

五、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内部控制的实施

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内部控制的重点由传统的财务部门转移到电子数据处理部门,控制方式是人工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相结合,并以计算机控制为主。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开发过程的控制。为了防止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出现错误和偏差,必须对系统进行内部控制和审查,使系统的每一项设计合理、正确。

2、组织控制。

(1)部门之间的组织控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可分为两个专职部门:承担系统研制与维护工作的系统开发部门和负责软件日常应用的系统应用部门。这两个不相容的职务之间应尽可能分离,分别负责各自工作职责和应处理业务。

(2)部门内部的岗位分工控制。控制的重点是系统操作组和系统开发/维护组内部的岗位分工控制。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审核员及维护人员的职权是不相容的,必须分工明确,不得兼任。专职系统操作员只能使用经编译并加密的程序,不能再接触系统设计文件、程序流程图及源程序清单,不能兼任会计及审核工作;系统软硬件维护人员不能担任系统操作和会计工作,但可以兼任系统开发工作;会计软件维护必须经过批准并在监督下执行。

3、应用控制。

(1)系统管理员负责整个操作维护组的全面工作,进行岗位分工和操作员权限的设置,管理、监督系统操作,提出软硬件维护申请,参加维护后的软件验收,进行重要的数据维护。

(2)操作员进行会计数据的输入、修改,凭证的汇总、记账、查询、打印,并编制报表、数据备份和恢复等工作。

(3)复核员具有数据的审核权、输出资料的复核权、监督系统的操作权,并能进行系统的维护。系统所有输入数据必须经复核员签字后才允许登账处理,输出资料需经复核员确认签章后才能正式使用。

(4)软、硬件维护人员只能在有关人员的监督下,并经批准后才能实施系统维护。操作日志是系统运行的线索,应由程序自动进行操作登记,建立加密的机内操作日志,监督系统操作。

4、会计软件维护控制。要建立严格的会计软件维护申请、审批、验收管理制度。软件维护必须由专人担任,重大修改必须经过领导审批,在有关人员的监督下进行。

5、数据安全保密控制。各种程序文件和重点数据文件要定期备份存档,便于发

生故障后能及时恢复。不致于造成重大损失。磁介质至少应备份两份,分别存放在不同地点,并应注明备份的时间、版本和内容。程序和机内数据恢复亦须特别慎重,因为恢复本身就是一种补救措施,应防止恢复时造成更大的损失。

6、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主要包括:会计职责划分、操作规程、软硬件管理制度以及相关制度的合法性、适用性、正确性、完整性、真实性等。

综上所述,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建立和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高效性及准确性,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创造更高的效益。

(作者单位:江西交通稽查征费局)

作者:饶 炬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本科计算机毕业论文下一篇: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