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听课记录

2022-10-23

第一篇:声音的特性听课记录

初二物理听课议课记录 声音的特性

初二物理听课议课记录

《声音的特性》

听了付老师《声音的特性》这节课后,深有体会。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活动为主线,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探究体验熟悉声音的三种不同特征,二是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声音的特征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为合理分化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实验、观察、比较、探究、讨论、练习、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积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快乐,从而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请示讲授本课时,采用探究法、演示法,想要达到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声音的特性. ②.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③.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②.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五、教学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还存在的主要问题的:

1.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强,一方面是由于对物理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熟 练,更重要的还在于平时的自我要求不高,缺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和训练。

2.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不够,缺乏对物理现象观察的针对性和敏锐性,这也说明学生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状况的改变同样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虽然已领会了一些理念,摸索了一些做法,但要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多元目标,实现高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二篇:声音的特性 教案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中的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 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本章及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声现象》这一章的第三节,它紧接着《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讲述了声音的三个特征,是这一章的重点。“了解声音的特性”更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同时有关噪声和乐音等方面的知识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所以本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全面了解声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声音的特征。

②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③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讨论与探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使学生更加热爱物理,热爱生活,热爱 科学,热爱世界。

3、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知道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知道音调与响度的决定因素;由于八年级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容易把声音的大小和声音的高低这两个概念搞混淆,因此,区分音调与响度的概念,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是本节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4、教法选择。

本节课准备采用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归纳总结、指导学生讨论、,指导学生自学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内容同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应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讨论发言。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适当插入,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现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5、学法分析。

指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归纳总结物理知识。八年级学生才接触物理,对物理实验很感兴趣,但缺乏描述和归纳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教师应注意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上课时让学生自己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自己总结物理规律,在脑海中建构本节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6、教学用具。

实物(口琴、泡沫、玻璃板、木梳、音叉、木片、铁片、纸片、钢尺、硬塑

1 料片、旋转齿轮装置、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等);录音机、磁带;电脑;投影仪、 大屏幕;教学课件。

二、教学程序设计:

(一)新课引入

1、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用沾水的泡沫在玻璃板上摩擦,听发出的声音。以小组为单位,说出听这种声音的感受。

2、教师课件演示:

多媒体课件播放四种噪声,让学生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感受。

3、播放录音:

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学生一般会做出如下判断:

赏心悦目的轻音乐优美动听,使人感到愉快,教师此时引出 → 乐音的概念。 繁忙路口的车辆声嘈杂刺耳,使人感到烦躁,教师此时引出 → 噪音的概念。

4、吹奏演示:

教师吹奏口琴的低音部和高音部,让学生分析低音部和高音部所发出声音的不同之处;用大小不同的气力吹奏口琴的同一音节,让学生分析辆次口琴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学生一般会做出如下判断:

吹奏口琴的低音部和高音部时,所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不同。用大小不同的气力吹奏口琴的同一音节时,所发出的声音的大小不同。

5、播放录音:

用录音机播放一段钢琴演奏的和一段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问学生这些声音听起来一样吗?从而引入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至此通过引入,学生已经顺利入课。

6、多媒体课件演示:

大屏幕打出本节课课题《声音的特性》,伴奏音为一段欢快的轻音乐,让学生轻松入课,激发出对新课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 新课教学

1、 音调

(1)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实验探索总结 [教师演示实验]:

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 学生分析:划过时快慢不同,所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 学生总结: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给出频率的概念、单位: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用‘Hz’来表示。

(2)媒体展示有关音调的小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

分析:谁是发声体?拨动快慢对发声体有何影响?声音听起来有什么不同? 媒体展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关于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部分。

2 媒体展示简介人和动物的听觉范围,提高学生的兴趣。

通过阅读讨论,掌握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这里可以让学生列举出他们所知道的事例。例如:无污染驱蚊器能发出人耳听不的高频声音,但能把蚊子赶跑。

[学生分组实验]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 分析: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 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快慢(频率)有关系。 (3)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得出结论。

[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同学上前观察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转动齿轮,请同学注意听用硬塑料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

分析:硬塑料片的振动发声;齿数多,振动快;齿数少,振动慢。

结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 响度: (1)、响度的概念: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响度。 媒体展示有关响度的小实验:

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体验感受]:手摸喉部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时的不同。 [演示] :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或碎纸屑),调节音量观察球(或碎纸屑)的跳动幅度。

教师提问: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主要与那些因素有关?你能否自己设计实验进行说明?(除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之外,其它仪器一律不限,现场没有的可用语言描述)控制时间在5分钟左右,让学生充分发言. 由演示实验和学生可操作实验得出结论: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媒体展示结论: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2)响度和音调的区别

同学们在论述实验结果与分析结果时,都使用了“声音的高低”一词,而没有使用“声音的大小”,可见,同学们是知道声音的高低和大小是有区别的。在此教师强调指出,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3、 音色:

[小游戏]:请出几位同学分别说一句话,其它同学闭上眼睛猜出发言的先后顺序。由学生讲述猜测的理由,教师给出音色的概念。

[媒体展示]:播放毛主席和周总理讲话的声音,看同学们能不能听出来。“闻其声而知其人”就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生生互动活动]:叫一名同学站到前面背对大家,另一名学生在他的身后敲击木器和铁器,让前面的同学判断。

媒体展示结论: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音色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师生互动活动]:用录音机给一名同学录音,再放给他听,听自己的录音觉

3 得变了,而别人却不认为。学生仔细听自己(别人的)声音与录音,讨论原因。

讨论后得出结论:人们听自己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骨导”的方式传递的,听自己的录音和别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由于骨头和空气是不同介质,两种声音音色不同,听起来感觉自然就不同了。

(三)拓展思维

由于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不高,所以,对于一般的学生,教师只要使学生从实验角度理解并记忆大纲所要求内容即可;而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不局限于书本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自由拓展. [多媒体展示习题精选]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讨论后回忆本节都学到了什么,教师补充,使学生对本节所学的知识更加清晰、明确、系统。从知识结构上把握新内容,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五)课后作业

[媒体展示课后作业]

1、用水壶往水瓶里倒开水时,凭感觉就可以听出水瓶中水已满,为什么?

2、到商店买瓷器,妈妈会轻轻敲一敲,听一听声音,为什么? [结束曲播放]

三、教学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体会:

在轻松而又热烈的气氛中,我的《声音的特征》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优美的旋律、精致的课件、多样的活动、丰富的联想、激烈的讨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声音的特征》一节中,教材力图通过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事先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穿插于实验教学之中,通过实践教学的体验,感觉效果不错。成功之处大约有如下几点:

第一,以实验探究为主线,通过音乐播放、乐器演奏、辩音、结束曲播放等环节,让学生在丰富的听觉体验中反复感受,逐步从无意转向有意,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声音的三个特征。

第二,以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讨论等方式由表及里、深化思维,培养合作能力 和理论联系实践、物理结合生活的意识。

第三,以媒体为依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精心备课,理顺各知识点的衔接关系,做到过渡自然、流畅,方法科学、有效 ,语言简洁精练。从始至终,教师都是学生的学习合作者、点拨者、促进者。

第四,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主体的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每个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信念上,还是在认知水平、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等方面都有所得。

第五、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程内容较多,时间较紧。在以后的教学中可适当考虑增加课时。

第三篇:声音的特性教案

1.2声音的特性

引课:

在上节课 知道了声音是怎么传入到我们的耳朵中 以及声音的产生 传播完整的过程

那么声音本身有没有什么值得可以去研究的地方呢? 这节课 我们就来说一下 关于声音本身的一些特点

新课:

学生倾听声音,感觉不同。

提问:这两段音乐中的声音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刚才两段乐曲有什么特点 区别

每位学生分别发言

——黑板列举学生的回答

1、 声音时大时小时强时弱

2、 大小 强弱有差别

3、 高低

调子有差别

4、 不同的乐器发声

老师总结: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不同声音之间有很多差别,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必然与物体的振动有联系,那物体的振动是一样的吗? 很明显 物体的振动是不一样的

那物体振动又有哪些特点呢?

物体振动的快慢、振动幅度(大小)和不同物体振动的方式不同

快慢 大小 方式 那么声音的这些不同特点与振动的这些不同点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究。

首先来研究音调—— 板书:

一、音调

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有的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听起来音调低。 什么是音调?

我们唱歌的声音

和我们说话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同学们 有没有喜欢的歌?

在唱歌时有没有觉得唱不下去的时候

此时觉得这个音怎样? 太高 唱不上去

在这里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就叫做音调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那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演示简单实验:

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注意方法:控制唯一变量 实验表明: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就低。

通常我们用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2、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 ,就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用f表示单位是赫兹(Hz),简称赫。

如:物体在1s的时间里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蝴蝶翅膀每秒振动约5次,则蝴蝶发声的频率是5Hz

3、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高,音调高,听起来就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4、超声波:高于20 000 Hz的声音。

超声波特点:能量大,沿直线传播。 超声波能量可以集中在某一方向上发射,例如超声波金属探伤,超声除垢,B超,超声波粉碎肾结石。 次声波:低于20 Hz的声音。

次声波特点:传播的距离远,而且不容易被吸收。科学家可以通过仪器监测,预报自然灾害的发生。

人耳感受声音频率的范围(听觉范围):20Hz—2000Hz 这两种声音,人是听不到的。却可能在猫、狗等动 物的听觉范围内,所 以有些灾难发生前,在人类毫无察觉时,猫、狗就已经警觉地听到了。

5、 音调与波形

波形图(低音形状疏松,高音形状紧密)。

提问:我们知道蝴蝶飞来飞去,靠的是翅膀的振动,蜜蜂、蚊子也是,但我们听得见蜜蜂、蚊子的嗡嗡 声,却听不见蝴蝶的声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读图:同学们读课本动物发声和听声的频率图。

老师提供数据:蝴蝶翅膀振动频率5〜6 Hz,蜜蜂、蚊子翅膀振动频率400〜600 Hz。

学生回答:蝴蝶翅膀振动频率不在人耳听觉范围 内,而蜜蜂、蚊子翅膀振动频率正好处在人耳听觉范围 内。所以我们听得到蜜蜂、蚊子的嗡嗡声,却听不见蝴蝶的声音。

有经验的养蜂员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可以知道 它们是飞出来采蜜,还是采好了蜜飞回蜂房。因为蜜蜂在不带花蜜时,翅膀每秒钟振动约440次,而带花蜜时发出的音调低些。

提问:为什么有些声音在人们毫无察觉时,猫、狗就已经警觉地听到了? 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 Hz〜20 000 Hz (其中最敏感的频率是3 000 Hz;老年人的听觉会衰退;20 Hz是听觉下限〜20 000 Hz是听觉上限) 人的歌唱声约为男低音的60 Hz到女高音的500 Hz,通常男子说话声的频率为95〜142 Hz,而 女子说话声的频率为272〜553 Hz。所以说女子声音 的音调比男子的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女子声音比男子的尖。

二、响度

(1)乐音有音调高低的不同,也有大小强弱的不同,声音的强弱是人而对声音强弱的一种主管感觉,通常用分贝dB表示响度的大小。80分贝伤人耳,100分贝感到震耳。

(2)响度:人耳能感受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3)探究:响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

同一把尺子 ,伸出同一长度,不同的振动幅度 响度不同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 有的振动的幅度大,响度越大 振动的幅度小,响度小 振动的幅 度是用振幅这个物理量来表示的,振幅就是振动物体偏离中心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越大,振动就越强。

学生活动: 分组试验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

① 钢锯条的1/2伸出桌外轻轻拨动; ② 将钢锯 条的1/2伸出桌外用力拨动,使其振动发声。

观察: 钢锯条两次拨动时,振动幅度情况和发出声 音的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振动的振幅大,声音大;振动的振 幅小,声音小。

结论:我们把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响度跟物体 振动的振幅有关。 (4)响度还跟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系。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弱。

(5)声音的强弱还与传播方向有关

学生感受:手摸自己的喉咙,对比感觉一下轻声说话与大声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幅度情况。

(6)不同振幅声音的波形。

三、音色

在大自然中,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有各自的不同 特点。风吹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小溪流水发出轻 快的潺潺声,北风呼呼声,百鸟欢鸣。

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或者说 具有不同的声音品质,这种品质通常叫做音色。

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正因为各种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音色,我们才可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同样一把尺子 钢尺和塑料尺发声的音色不同 说明音色和材料有关 三角尺和直尺音色不同 说明音色和结构有关

四、乐音和噪音

1、 乐音,悠扬悦耳的声音;乐音的振动波形是有规律的

2、 噪声 ——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物理学中把发声体无规律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

3、 噪声的危害:妨碍工作学习休息,影响效率和身体健康

4、 噪声的控制:三条途径——a控制噪声源

b控制噪声传播途径

c保护受噪声的影响者

课堂小结

1、音调 音调有“高低”之分。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 响度有“大小”之分。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乐音与噪声

板书

声音的特性

一、

二、

三、

一、声调:声音的高低

—— 频率

二、响度:声音的大小

——

振幅

三、音色:发声体的区别

—— 材料、结构

第四篇:声音的特性教案13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特性。

2.理解影响声音三个特性的因素。

3.通过亲身体会得出人耳听到的声音的范围,体验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二、重点难点:

重点:1. 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三、学习活动:

(一)体验与思考:

聆听与感受:

试唱乐谱1.2.3.4.5.6.7.i。仔细听别人唱,然后自己唱出来。感受两个现象:

1. 从低音叨到高音 叨各个音有什么不同?

2. 大声唱和小声唱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声音的音调指的是上面哪个不同?声音的响度是指上面的哪个不同些?

总结一下: 音调是指 。响度是指 。

声音为什么会有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

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呢?

有的振动 ,有的振动 ,有的振动 ,有的振动 。

振动是怎样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调的呢?下面我们来探究:

(二)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材2-2-1)

猜想与假设

请大胆猜想:

进行实验

1. 先分组实验,思考后回答问题

A.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音调,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

B.将橡皮筋放在提前设计好的木板上,并能调节松紧程度。

用手轻轻拨动后,分别体验一下橡皮筋所发出的声音特征有什么不同?

总结:声音的音调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播放录音: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

讨论: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2.观察不同音调的波形图(教师演示):

高音调的波形更________一些,声音的频率高;低音调的波形更___________一些,声音的频率低。

3.阅读教材P33最后两段,回答:

A.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____Hz到____________Hz;

B.人们把高于20000Hz声叫______________;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_________;

C.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一般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要大,如:猫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_____到___________Hz;狗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_________到____________Hz,海豚能听到声的上限是___________________Hz。

第五篇:声音的特性-课后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选择一个正确的选项)

1 、下列与物理知识相关的说法,其中正确 的是(

A、两人朗诵同一首诗歌,听众很容易分辨出各自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一场大雪过后,会感到外面安静,是因为雪内部多孔疏松,可以把大部分声音吸收掉 C、根据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制造了电动机,这一发现促使电能的大规模应用 D、列车站台设置一米宽的黄色警戒线,其道理是: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大

2 、开大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是为了( )

A、增大声音的响度B、提高声音的音调C、改善声音的音色D、减小噪音

3 、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

4 、下列关于音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同一音阶中的“1”比“5”音调低

B、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C、两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调有可能相同 D、电视的音量旋钮是调节音调的元件

5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禁止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C、声音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 、当喇叭里响起“我爱你,就象老鼠爱大米…”的歌曲时,王丹和李明不约而同的说:“是杨臣刚唱的”.他们的判断是根据歌声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7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震耳欲聋”来形容人说话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都有可能

8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次每秒.人们把低于20次每秒的声音叫次声波,把高于2000次每秒的声音叫超声波.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次每秒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次每秒

9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小 C、可用噪声监测设备来消除噪声污染 D、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10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的凹凸不平,主要是为了减弱声波的反射 11 、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如果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就无法分辨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12 、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

) A、音速B、音调C、响度D、音色

13 、我们不看到同学,但能辨别出是哪位同学在谈话,主要是(

A、每个人说话的音色不同B、每个人说话的响度不同C、每个人说话的音调不同 D、每个人发出的声速不同

14 、2009年9月27日硚口师生在海校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用精彩的节目庆祝祖国的60岁生日,其中有民族乐器二胡、古筝独奏,也有西洋乐器钢琴、萨克斯独奏,你能辨别它们是因为它们的(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乐不同

15 、在中华恐龙园暑期纳凉晚会上,男低音放声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16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音调、响度和频率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7 、向一个空的暖水瓶中灌水时,瓶中的空气柱振动会发出声音,随着空气柱由长变短时,空气柱发出的声音的哪个特征会明显发生变化(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无法确定

18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B、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 C、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响度不同

D、居民区附近的高速公路两侧装有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9 、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是一种波

B、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D、超声波常用于医学上的辅助诊断

20 、小明利用文具盒内物品进行了如下探究,其中结论不正确的是(

) A、钢笔在纸上写字,应用了滑动摩擦

B、弹拨钢尺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是因为钢尺振动快

C、塑料三角板和毛发摩擦后能吸引碎纸屑,说明三角板带电 D、橡皮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橡皮是绝缘体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事业编面试题型分类下一篇:适应初中生活教后记

热门文章

声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