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2022-04-13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在职业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教育结合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也满足新课改提出的跨专业融合教学要求。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融合还存在很多问题和障碍。文章分析了当前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有效融合途径,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有力的参考,从而不断丰富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

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1:

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让他们欣然接受,自然也成为现阶段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日益发展的教育形势下,深入研究将音乐教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使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音乐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区别和联系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音乐教育的含义

音乐教育是以人为教育对象,以音乐为教育手段和内容,剖析音乐现象,论述音乐原理,用定义、判断、推理、证明等思维手段继承音乐传统、指导音乐实践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人类自身发展的产物,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音乐和音乐教育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产生,并且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本文中所讲的音乐教育是指高校的基础音乐教育,其有别于单纯的乐理知识讲解和音乐技能培训,是以高校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以音乐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功效来提高在校大学生素质能力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目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多采用张耀灿等诸多学者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所作的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按照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陆续下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四有新人,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有用人才和后备力量。

二、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和联系

作为美育重要内容之一的音乐教育,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属素质教育的不同方面,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教育,两者不可相互替代,但两者绝不径渭分明,毫不相干。它们作为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重要环节,它们在素质教育中是相融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共同促进高校学生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侧重点不同。音乐教育主要是从文化艺术审美的层面,侧重于发展个性的教育:通过美的教育,陶冶情操、启发创意,使个体获得感性和理性的平衡协调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从政治的层面,侧重于社会整体性的教育:以共产主义科学理论为思想武器,解决大学生的思想、立场、观点等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精神境地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整体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方法与手段不同。音乐教育强调的是以美的情境感动人,教化人,使大学生主动、自由的成为受教育的主体,在自觉自愿的状态下得到情感的升华、心灵的净化。思想政治教育则不同,主要采用“灌输”的方法,这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可能自发的在人们头脑中产生,必须采用说理与引导的方法,由受教育者外部灌输到人们的头脑中去,因此受教育者成为被动的主体,有时为了保证教育的实施,还会采取强制性手段。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音乐教育是自育与引导的结合,不带强制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灌输与接受的结合,有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二)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内容相融。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是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而音乐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紧密联系。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使人获得审美享受,进而产生对人生、对未来的感悟,并能直接深入到人的深层领域,使心灵在震撼中受到陶冶,得到升华。所以说,音乐从一开始就为它的成长灌注了一个永恒的主题——“以人为本”。

目标相同。音乐教育的价值目标是美,思想政治的价值目标是善。真、善、美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善的内容丰富着音乐美的对象和范围,善在美的意境中升华,美离开了善的内涵也就不再称其为美。可见,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与善常常相生相伴,相互给予。二者都是高校学生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按照美与善的统一要求,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操,塑造他们理想的人格。

情感相通。虽然从性质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理性教育,提倡以理服人,而音乐教育则是动之以情,是一种感性教育。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只是思想认识问题,其中有很多方面也是属于情感的。它要通过语言的疏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其行为向教育者所期望、要求的方面转化。音乐教育正是通过其特有的方式,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在感性形式和趣味培养中包含有丰富的理性内容和人文意向。音乐教育虽然侧重于感性和情感,但其固然离不开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形式法则。

作者:彭纾闵

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2:

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途径研究

摘 要:在职业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教育结合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也满足新课改提出的跨专业融合教学要求。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融合还存在很多问题和障碍。文章分析了当前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有效融合途径,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有力的参考,从而不断丰富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音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音乐课一直以来是学前教育的主阵地,结合当前党中央对青年一代“传承红色基因”要求,音乐课不仅可以承担专业知识技能传授的职责,还能起到思想政治育人的功能。对此,我们应该明确音乐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可以互相融合,可以互相促进,通过找到合适切入点,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一、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看似差距很大,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音乐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洗礼,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巨大。正如一句话说的:“肖邦的作品是藏在鲜花里的一尊大炮”,音乐教育的阵地必须牢牢把握。另一方面,各种课程打破传统界限,实现工作联动也是当前教改的重要任务。对此,信息技术学科已经走在了前列,各类学科借助新媒体手段变得更加直观生动,更加吸引学生,实现教学质量提升。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的融合还是一片蓝海,更值得我们创新思路、努力探索,实现立德树人作用。

二、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难点

(一)教师对于思想政治音乐教育资源不了解

音乐虽然是无形的,但是音乐教育资源实际上到处存在,教师由于本身素质限制,对于各类资源并不了解,更谈不上有效利用。在教授音乐课程时,仅仅对于其中的红色内容一笔带过,对于相关历史背景和社会影响不了解。同时,近年来红色旅游兴起,很多地方政府新开发的教育基地都是免费开放。部分红色歌曲,例如《南泥湾》、《微山湖静悄悄》、《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等都有着丰富的现实载体,如果授课教师能充分利用现实红色教育基地,把课堂搬到校外,效果更显著。

(二)教育主体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主体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二是学校。从教师层面来说,很多教师满足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对于新添加的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会存在排斥甚至是逆反心理。部分新任职教师由于能力所限,完成更多任务可能会感到疲惫不堪。在学校层面,大部分学校还没有跨学科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实践,还习惯于老路子、老模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想当然地认为是思政老师、辅导员的责任。

(三)缺乏考核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类似于群众工作,不是一项技能培训,无法进行量化考核,教学成果更是难以科学定量分析。在现实中,思政考试成绩也不能和学生具体表现相关联,例如,部分“双一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考试成绩优异,但最后走上了违法犯罪甚至出卖国家利益的道路;部分学习较差学生却可以见义勇为、维护集体乃至国家利益。对于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没有具体的考核指标,究竟效果怎么样,无法衡量,无法根据教学情况进行反馈,“教不教一个样”的直观感觉,更加深了教师的不重视心理。

(四)教育对象思想素质多元

中国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西方社会遏制中国的一个手段就是“和平演变”,尤其是在思想层面“演变”年轻人。职业院校的学生虽然具备了最基本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为薄弱,部分人可能被网上的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所“洗脑”。例如,部分学生可能单纯羡慕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生活方式,可能对于历史上的“三大改造”、“土地革命”存在怀疑态度。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十送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红色音乐教育,可能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甚至当面争执。

(五)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缺乏创新点

十八大后,对于青年思想引领,党中央非常重视,要求“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对此,各级政府、组织都有过工作创新。例如,团中央开发健步走APP,带领学生重走长征路。部分地市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让青年现场感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波澜壮阔。而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实际上还存在滞后,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更好一点的是大家一起看影音资料,还停留在背诵课本上的知识点的水平。

三、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融合的途径

(一)探索实践“党建+思政+音乐”人才培养模式

音乐教育更多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貫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的建设为政治保证,以思政教育为价值引领,以专业课程为建设主体,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专业相结合,用理论体系引、专业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音乐体系养,通过挖掘音乐课程内蕴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伦理规范、艺术和人文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炼音乐作品内在的红色基因和思政元素,实现音乐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进而构建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多方协同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二)创新开展小剧场思政课堂展演,搭建了音乐课程思政建设平台

小剧场最早源于话剧运动,因其参与度高深受学生欢迎,同时与音乐教育息息相关。虽然是在较小的观演空间进行的演出,但其观演模式还是传统镜框式舞台结构。在教学中可以借鉴并拓展了小剧场的综合性功能,搭建了符合音乐专业教学、舞台演出和艺术实践的音乐小剧场。思政教育理念融入音乐专业课程教学以后,需要一个既能开展教学,又能及时体验舞台演出感的空间。小剧场的实验性、探索性及空间设计为音乐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创设历史情境,引导想象力的绝佳平台。音乐小剧场的成功实践,也辐射并深刻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为校园文化增添了音乐实践基地、舞台演出的实训场所。

音乐教育以小剧场为平台,把课程思政“小课堂”与学生成长“大舞台”统一起来,将思政教育融入声乐类、演奏类、音乐史、音乐教学论等主要课程,推进了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发挥了协同效应。以“百年党史教育”为主题的课程思政示范课观摩交流,汇集了《演唱主科》、《民歌模唱》、《歌剧片段实践》、《钢琴教学法》等核心课程,通过小剧场,将党史教育、“四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和红色基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潜移默化、如盐化水般地完成了国情教育和主流价值熏陶,把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自然渗入课程方方面面,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拓宽主渠道,丰富“三全育人”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教育行业的基本遵循。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精神,自觉地把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要求作为音乐专业教师的自发要求,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能力的综合素养。音乐专业教师自觉地担负起课程思政主渠道的传道者,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按“六个一”的基本要求,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让每一专业课教师成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践行者。

(四)以红色为底,唱响新时代最强音

音乐教育以红色为底,从百年党史文化汲取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与价值意蕴,为课程思政建设擦亮底色。习近平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的光辉历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下形成了最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精神谱系、优良传统和不同历史阶段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并积淀结晶出中共党史文化。在百年党史教育中,音乐专业教师充分感受到党史特有的价值导向功能、資政育人功能和激励功能。《游击队之歌》《黄河大合唱》《绣红旗》《在希望的田野上》《走进新时代》《不忘初心》等一首首红色经典曲目中“音乐党史”蕴含的思政资源和红色基因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力价值引领和教学支撑,极大地提高了专业课程思政的思想性、学理性和针对性,提高职业院校学生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江唯.基于实践型教学的高校钢琴课程教学内容与形式改革创新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4)31-32

〔2〕盖庆武,新时代高职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M].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9:101.

〔3〕毛敏.幼师钢琴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教学实践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11) :71-7275.

〔4〕张潇蕾.思政视角下师范院校钢琴课程的改革路径[J].中国文艺家,2020( 10):173-174.

〔5〕黄细英.幼专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思政路径探析[J].中国文艺家,2020( 08) :52-54.

作者:郭胜男

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3:

浅谈马克思关于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阐述

【摘要】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音乐对“最终实现人的感觉特性的彻底解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的基本音乐思想、马克思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阐述以及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三方面内容论述,提出研究音乐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意义和价值,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探索的重要课题,也是音乐教育创新改革的重要契机。

【关键词】马克思;音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音乐教育作为有效的形式和途径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塑造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来说,马克思认为音乐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探讨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当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来讲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的基本音乐思想

马克思关于艺术实践活动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论述,可以从其关于物质生产活动的认识中得出。

(一)马克思关于艺术实践活动的阐述

马克思说明了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其他一切的活动都受到生产活动的支配而进行,例如政治、宗教、科学、艺术等,他指出:“在社会主义的人看来,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马克思还说道:“自然科学却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人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做准备,尽管它不得不直接完成非人化。”

马克思批判了唯心史观中只重视精神力量而忽视物质生产作用的论点,并且进行了详细说明,他指出:“宗教、家庭、国家、法律、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马克思认为艺术生产是一种包含着审美特性和人文追求的特殊生产活动,创造审美价值是艺术生产的最终目的;在艺术生产中,艺术家将自己对于人类世界的思想感情以艺术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反映了艺术家的独特审美思想,同时又起到审美大众的作用。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话表明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最终夙愿。而艺术实践恰恰对于人的自我实现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具有深刻意义:“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作为一个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二)马克思认为音乐具有“感性的丰富性”

马克思认为音乐具有“感性的丰富性”或“丰富性的感觉”这样的特点,而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又恰恰是感觉的丰富性的基础:“只是由于人的本质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总之,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出来。”

“马克思认为,在对象化活动中,对象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在音乐艺术实践中,音乐艺术作品恰恰作为确证和实现人的个性的对象,促进和生成着人的感觉的丰富性。这种感觉的丰富性发展成为人的个性的现实内容。”

“一方面,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来说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对他来说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这就是说,对象成为他自身。对象如何对他来说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另一方面,即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音乐才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毫无意义。”马克思的这一观点表明了对于人掌握音乐意义来说,“音乐感”即人的本质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指出对于塑造和培养人的“音乐感”来说,音乐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进而也说明了音乐对“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马克思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阐述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和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积极的有利的作用或者影响。通过分析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对于研究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以及音乐教育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包括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两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二者的关系是,个体性功能是社会性功能的基础。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l生功能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说明:

(一)个体生存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首先包括个体生存功能,在引导人类个体遵循客观规律、服从生存原则以便求得更好的生存状态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其首先具有生理需要,其次才有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不言而喻,人的基本需要是高层次需要的基础。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问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在马克思看,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物质生活满足人的自然属性,精神生活满足人的社会属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物质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日益充裕的情况之下,人对精神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愈加强烈,而人正是通过追求精神生活而超越自身,从动物性存在不断提升为人的社会性存在,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和自我发展的层次与境界。

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人的精神世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帮助人们树立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追求社会和个人的功利性、物质性的需要,而人特有的反思品质,又会使人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生命与某种精神世界的内在联系,并努力建立这种联系。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促使人的这种反思的重要力量,也是这种反思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个体发展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塑造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发展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为人们引导政治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超越性本质决定了它要运用启发、动员和教育多种方式,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面来。

第二,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和帮助人们理解认同社会规范,遵守践行社会规范。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通过肯定和褒扬一定的社会行为来引导和激励人们,另一方面通过否定和批评背离一定的社会行为,对人的行为的约束和限制。

第三,激发人的精神动力。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邓小平说:“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马克思主观点,一方面承认物质决定精神,同时强调精神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它通过各种各样的精神激励的有效方式,比如民主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奖惩激励等方式,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l生和创造性,为人们参加社会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四,塑造个体人格。一般说来,人格是指人的性格、品格和资格的综合。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性、开放性、速变性和复杂性日趋增强的社会,人们只有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就在于塑造个体健全的品格,使受教育者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康的人格。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不受限制的即自觉自愿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正如马克思反复强调的:“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不受阻碍的发展”等,所谓人的个性是指个人所特有的思想品质、性格、情感、自我认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人的个性和才能的多样化发展,或言之全面发展,就是指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在个体上实现综合统一。

(三)个体享用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主要是从精神方面而言的,它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并从中获得满足、幸福和快乐,从而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这一功能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每个个体的客观要求,更是一定社会中个体生存、发展和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

三、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个体生存、个体发展以及个体享用三方面的影响作用。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首先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自身不仅作为可以满足社会审美需要的一种优秀审美对象而存在;最重要的一点,音乐家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进而创作出了音乐作品,在这里也就包含着着个人精神世界最美好、最深刻的思想感情、智慧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感,所以,同时也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培养审美个体,陶冶情操

音乐教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美感渗透到人内心之中,直接而有效地深化和丰富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在意志上鼓励人们自发地积极进取,指引人们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激发人们热爱生活,引导人们处于理性角度考虑问题。

(二)培养个性,加强自我发展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培养,这样才能符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培养个人的个性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重点关注的。音乐教育使得个体在审美感受中可以尽可能多地获得并表现出自身独一无二的内心思想感情。这种独一无二的感情就是个体个性直接反映的产物。

(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音乐教育具有培养主体崇高的理想、良好的行为和优秀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将爱国主义寓于音乐教育中,使得健康、高尚的情绪和情操溶于音乐作品之中,通过特殊的旋律、节奏等音乐表现形式,引发人们相应的情感内涵,使其产生强烈的爱国、爱党、爱民族的真情实感。具有高尚美好感情的音乐作品,人的内外品质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四、结论

当前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核心理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来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其必须围绕遵循的根本原则。音乐教育也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而存在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具有不可或缺的特殊潜质和功能价值,因此,探求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音乐教育的自身价值,是当今教育发展中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杜静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安全维护邮政计算机网络论文下一篇:奥地利学派竞争理论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