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课程中的“直接体验”对环艺教学的影响

2022-09-11

对于“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我国的设计专业是持肯定态度的, 但是由于对这个理念理解的偏差, 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的限制, 结果这个理念呈现的是各种状态, 有的甚至只能说是这个理念的“变通”和“改良”, 没有达到这个思想的真正目的。比如, 很多实践、实训课程本应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强调学生动手制作的技巧训练, 却用计算机效果模拟、草图、理论代替了。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骨子里是缺乏“制作”实训对学生创意思维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这种取消或弱化了制作的“直接体验”过程的教学结果, 使学生的设计偏向于“空中楼阁”的想象, 使他们在毕业时候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要重新花很多时间来理解实践与想象的差异, 这种现象在环艺专业上情况比较突出。

1 实训课程是传统设计教学的基础

“理论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艺术与技术的统一的新方式”, 这就是包豪斯 (Bauhuas) 教育思想里对“设计”这个概念的阐述、或者说是要求。包豪斯历时三年半的教学中, 从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到“学徒制”教学模式, 最后再进入有实际工作锻炼 (实习) 的“研究部”, 这个过程, 一直强调学生的“制作体验”, 认为这样才可以创造出既合乎功能又表现作者思想的作品, 达到“功能和艺术的统一”。

与我们相比较, “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仍被很多国外的设计院校延续着, 他们的教学过程, 对学生在设计作品过程中的制作“直接体验”仍然非常重视。这种“直接体验”实际上就是很多优秀设计师成长的基础素质。

例如北欧的艺术设计教育中心赫尔基艺术设计大学, 在教学上最大的特点是教授工作室加工厂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必须从手工木工训练到机械加工、数控加工中心、油漆涂饰的全程训练, 亲自在工厂中完成家具实物产品的设计与制作。

也正是这种培养方式, 使芬兰、瑞典等国家的设计在国际现代设计上名列前茅, 产生了很多国际一流的设计师。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和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学科, 要求毕业生理论与技能结构能适应实际业务, 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作为环境艺术专业的一部分, 室内装潢设计专业高职学生在校获得技能的途径应该有三方面:一是电脑和图书资料;二是实训, 包括社会实训和校内实训。这两个方面相互补充, 其中第二点应该是环艺专业一个占比较大比重的部分。

2 设计素质在实践过程中激发

以环艺专业木工实训课为例, 学生通过从识材、设计、制图、算料、备材到主要凭借手木工工具进行制材加工等的多个方面的学习, 除了巩固材料学等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理解造型与工艺关系的处理, 有创意并解决问题。

其中一个课题是“小方凳的制作”, 这是很普通的一个造型, 要实现这个凳子, 必须掌握锯、刨、凿等技巧, 理解“立一卧九, 不推自走”的传统木工知识, 理解凳子的隼卯结构, 受力结构。规范操作的要求使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养成严谨、细致的制图习惯。

另外一个课题中, 以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为目的, 要求学生设计制作一个艺术造型, 要求使用综合材料, 找到材料之间的平衡点, 找到施工工艺与造型设计的平衡点。做到色彩、造型、材质上的协调。这和包豪斯莫霍利·纳吉的课程设计有很多相似的要求, 学生们在创作期间, 不断的对材料的选择进行思考, 对施工制作的方法进行思考, 对自己的设计图纸进行反思、修改。譬如, 在这个课题中的油漆涂饰部分, 对于自己的作品选用什么颜色, 用什么样的油漆就很考验学生, 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油漆, 有几十甚至上百种;油漆之间的颜色混合效果;设计稿与实际颜色的差异;不同基面上用油漆, 效果不同……各种问题的探索使学生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建立起理性的具有实践精神的思维方式和“敏于行”的设计态度。

3 设计实践中的“直接体验”是激发原创力的源泉

在年轻时期对设计的一些直接体验对个人将来的设计会有很大的影响, 一些优秀的设计师, 本身就是一个技术高超的技术人员。

比如英伦设计的杰出代表Tom Dixon, 他在设计方面的卓越天赋也是在学习焊接技术, 掌握了材料和工具后得到了发挥, 成为伦敦后朋克时代设计师圈的新生力量。

丹麦著名家具设计大师, 20世纪最伟大的家具设计师之一, Hans Wegner, 他为Erik Moller和ArneJacobsen当了整整5年的助手!做的就是最基础的家具加工制作工作。而芬兰现代设计大师Eero Aarnio, 则是在用新闻纸和浆糊作原材料的尝试过程中, 设计出一种适于塑料制作的面貌全新的坐具造型, 并用合成材料反复试制他的新型设计, 终于推出名为“Ball Chair”的看似航天舱的玻璃纤维坐椅, 并在1966年科隆家具博览会上一夜成名。又比如芬兰Iittala玻璃品牌设计师Oiva Toikka, 他本人就是个技艺高超的“玻璃工”, 对玻璃材料的精湛理解和纯熟技艺, 使他所设计制作的玻璃鸟外形优美栩栩如生。正是在吹塑、拉丝、装饰、成型等各道工序的操作过程中, 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无疑, 设计实践中的“直接体验”使这些设计师的创造力源源不断。

总之, 缺乏“直接体验”的技巧训练过程, 我们无法真正培养出高质量的设计人员, 我们应该始终记住“正是在工艺技巧中, 蕴涵着创造力最初的源泉。”同时, 学生在校其间掌握某些技术的操作技巧和技术特征、施工方法等, 也是将来的工作所需。实训课程的动手操作训练是必须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摘要:很多优秀的设计创意都是建立在设计师本人的实践上, 实践能激发设计灵感, 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体验”的技巧训练, 通过对材料、工艺、技巧的直接操作, 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意思维。实训课程是“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最好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制作体验,工艺技巧,造型与技术,环艺专业

参考文献

[1] (英) 弗兰克·惠特福德, 林鹤[译].包豪斯[M].上海:三联书店, 2001.

[2] 温军鹰.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困境与对策[A].见:鲍诗度主编.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集论[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2007.

[3] (英) 弗兰克·惠特福德, 林鹤[译].包豪斯[M].上海:三联书店, 200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素质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下一篇:《会计模拟实验》体验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