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走近孩子

2022-08-14

第一篇:走进孩子走近孩子

走近孩子 走进童心

我对遥远逝去的童年知之有限

所以我将允许儿童来教导我我不是圣人有时也会犯错

所以我将容忍孩子的错失之举我并非全知

所以我无需强求孩子如此我需要爱与被爱

所以我将对无邪的孩子开放自己我喜欢被表扬的滋味

所以我会肯定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我需要安全的庇护

所以我也要为孩子们撑起一方晴空我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

所以我认可孩子们一切个性张扬的举动

我害怕孤独无助

所以我将以善良亲和温柔之心

轻触弱势儿童的内心世界我是成熟的大人常渴望童真再现

所以我会永保一颗不老的童心

与其同行走近孩子

走进童心

一起感受阳光的明媚

一起承受风雨的侵袭

孩子伴着爱成长

我携着童心相随

第二篇:“走进校园,走近孩子”校园开放日活

动总结

为了增强学校、家长、教师之间的沟通,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学校的管理与发展趋势,了解孩子在校学习和活动情况,凝聚学校、家庭之间的管理智慧,强化学校特色建设,推进学校“真教育”向纵深发展,结合学校实情,我校于11月12日举行桐林小学“校园开放日”活动。

一、开放课堂。

本次开放日活动,学校六个班级六位老师向家长开放课堂,走进课堂,与自己的孩子共上一课,近距离地接触孩子和孩子的老师,聆听任课老师的课堂教学,观察自己孩子课堂上的表现,感受课堂上激情四射的智慧火花,家长们表示,这种感受是新鲜的,更是了解自己孩子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同时教师们生动活泼、有趣新颖的教学方式获得了家长们的高度评价,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让家长们对学校充满了信心。

二、家校座谈,举行期中家长会。

向家长汇报了开学半学期以来班级的情况,就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进行了近距离的沟通,并对学校、家庭如何合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轻松而热烈的交流氛围中,家长们对如何尊重和关爱孩子,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达成了共识。

三、参观校园。

家长会过,各班组织家长参观班级、校园文化建设和各功能教室,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环境。

四、校长接待日。

林荣荣校长走近家长身边。就学校建设、学生发展、家校联系等问题与家长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家长对本次“校园开放日”活动点评,填写反馈表,肯定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也为校园的进一步建设提出看法。

第三篇:来自星星的孩子――走近儿童孤独症

一、我园情况简介

苏州市高新区文星幼儿园地处苏州市高新区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真武路,座落于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旁,东临古运河道,听寒山钟声,毗邻秦代的遗迹“秦馀山”、春秋遗迹吴王墓、真山庙。沐千年人文历史,伍数里苍翠葱郁。

二、案例与分析

在我们温暖的文星大家庭里有位“小天使”,他看起来与普通孩子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他不同寻常之处。他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缓、行为重复刻板,活?有巳し段Ь哂邢灾?的局限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视力却不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甚至连家长也无从解释。没错,他就是人们常说的“星星的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让我们一起走近星星的孩子:

浩浩:5岁、儿童孤独症 语言发育迟缓

浩浩是我们的“沉默天使”他从小班入园起就没有说过话,只会在自己高兴时偶尔发出模仿动物的叫声。经过故事讲述,我们发现浩浩特别喜欢小兔子,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浩浩终于会喊“兔兔”了。接下来的一周里,我们观察到浩浩经常在美术角里一遍画一边喊兔兔,运笔果断,笔法老练,“小兔子”的五官比例把握得相当到位,对于被遮挡住的肢体也能很好地处理前后关系。随后我们在美术角里相继投放了多种动物图片甚至延伸到生活用品图片,此鼓励浩浩继续通过绘画来建立自身与外界的联系。

分析与措施:

对于浩浩近似冬眠的这个短暂“无语期”我们感到很困惑,我们将对浩浩自入园以来的所有观察记录以及所有的绘画作品汇集在一起后进行比对分析,我们发现每一次新的名词以“图画”形象呈现在他面前时就是一次刺激,而每一个新的刺激都有一个适应周期,在这个周期过程中浩浩通过绘画和指读对这个名词信息进行反复确认。每个新名词(绘画作品)重复十几篇甚至多达三十多篇,但所有的绘画作品在最后都无一例外的被黑笔以螺旋线涂抹,(我们在一次活动签到表填写时注意到,浩浩的爸爸在填写错误时会用螺旋线涂改,在后期的家访中我们了解到,这是浩浩爸爸的一个书写习惯),宣告着这个名词已经基本掌握甚至“审美疲劳”。从小班下学期开始我们发现浩浩的绘画作品重复的数量开始减少,认识新名词的进度也开始随之变得越来越慢。而后期手工作品“饽饽”对浩浩所起到的刺激效果,再一次建立起了浩浩与外界的联系,他终于再次拿起画笔,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刺猬跃然纸上……

三、走近一点、再近一点

面对这样的孩子,在惋惜之余,我们唯有争分夺秒,在早期给予干预,希望尽可能得教会他们照顾自己的方法,我们正在不懈努力。

(一)星空大家庭

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稚嫩的,星星的孩子更是敏感,在文星大家庭里,老师是妈妈、是朋友,在绿色生命课程的引领下我们用爱为“星星的孩子”筑起一片柔软而安全的天空。走近星星的孩子,聆听他的声音,关注他的兴趣,发现他的特别之处。文星幼儿园教研室通过组织特殊儿童案例分享、交流研讨活动,提升了对特殊儿童的认识,也对当下广获认可的儿童孤独症四大疗法:TEACCH疗法、ABA疗法、RDI和地板时光、感觉统合训练进行了阶段性学习。

此外,我们创设了文之星心理咨询室,在温馨的心理咨询室里有心理诊疗椅、发泄墙、心理沙盘、心理画墙、放逐漂流瓶,我们还配有三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为孩子和家长提供帮助。2016-2017学第二学期,我们以“绿色生命课程”为主线,关爱星星的孩子为抓手,开展了“夏之梦?心理关爱节”系列活动,有幸邀请到省基教处殷亚竹处长和苏州市、高新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前来指导,在全园掀起了一阵关爱心理健康、呵护特殊儿童的风潮。

(二)星星辉映、感恩有你

星星的孩子成年后由于智力发展的限制,无法参加工作,伴随社会发展障碍的孩子甚至无法恋爱建立家庭,他们的生活大都需要依靠父母,如何让这样的家庭不沉沦为灰色家庭,让他们也充满爱意并且一直延续,学会感恩对于星星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观。

因此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怀有感恩的心。我园特开展感恩节,他们们在这里一步一步感受到父母之爱、师生之爱、朋友之爱、社会之爱。同时孩子们也开始了自己的感恩历程:幼儿在感谢关心自己的亲人、老师时,还不忘把自己的爱心送给需要帮助的孩子、环卫工人和失独老人。从学说一句礼貌用语,到为父母亲人献上感恩蓝丝带;为环卫工人送上冬日温暖;为失独老人送上节日祝福,都让大家感受自己爱的表达……感恩活动让孩子知道了他所享受的快乐生活是通过别人的付出给予的,当孩子们感谢别人时,暗示了他们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让他们从小就懂得要爱别人、帮助别人、有孝心,尊重他人和与人能和睦相处。

(三)梦想星空分外蓝

星星坠落的家庭有太多的无可奈何,有太多的不舍,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星星的孩子似乎毫无悬念的输在了起跑线,在许多家长的眼里甚至就永远停滞在了起跑线。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来自英国的德雷克?帕拉维奇尼先天失明并患有严重自闭症,至今仍不会数数,不懂穿衣吃饭。但他竟是一个四岁起就无师自通的钢琴奇才,对所有乐章过耳不忘,被誉为“再世莫扎特”。据悉,德雷克被公认是全球23名自闭症天才之一,不久将推出其首张个人音乐专辑。还有建筑艺术家Stephen Wiltshire、动物雕塑家Alonzo Clemons以及极具数学天赋的“中国雨人”周玮等等,这样的自闭症天才不在少数。他们不仅在某一特定领域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能够自给自足,更让人钦佩的他们步入现实社会的勇气,而这一份勇气的来源正是来自于家庭、社会对他们的接纳,帮助星星的孩子发现自己的特别之处,描绘自己的梦想星空,建构幸福人生。

第四篇:走进孩子的心灵——《读懂孩子》读书心得

走进孩子的心灵

胡玉婷

今年暑期有幸读到了《读懂孩子》一书,书中从有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我的班级管理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作为一名年轻班主任,很容易以老师的权威来压制学生,强迫学生按照要求去做,即使是讲道理,也会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生怕镇不住学生。在大学期间,也接触过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从教之后,也会不定期的翻看这类的书籍,喜欢去看一些案例性的经验。而《读懂孩子》这本书却让我眼前一亮,豁然开朗。作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想法以及想法背后的原因,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回想这几年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学生问题,我很容易站在老师的角度去看待和解决,结果往往差强人意,即使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却说不到学生的心里去,导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反而不领情,让自己对自己产生怀疑。而在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结合自己遇到的问题,去深度剖析,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分析他们问题背后的困境和困惑,惊讶地发现当初自己的一些做法是不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的。

在这本书中,有一章节是讨论孩子“注意”的问题的,值得我去分析和借鉴。

首先我并不否认世界上有超强专注力的人存在,但那绝对是个例,并不适用于大多数人,即使是我们成人也很难专注于一件事情上很长时间,更何况是孩子呢?很显然要求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这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因为3-6岁儿童的“注意”还主要是“无意注意”,因此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这个年龄的孩子本是如此,我们不能违背幼儿生长过程中心理特点,至于那些美不切实际的要求,只会是苦了孩子累了自己。

但是通过观察,班上的孩子在专注力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有一些孩子能比较容易专注完成一件事,而有些孩子需要不断的去提醒,这个存在个体差异,但我们也不能否定环境因素对孩子专注力的影响。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自己去判断什么是重要的,而去中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比如学生在很专心的写作业了,老师突然到班了,就会打断孩子的专注,其实这样做对学生的专注力有很大影响。专家建议孩子在专注于做一件事情时,应该让他做完,其他事情可以稍微推迟。同时我们在一些活动中还需要提供利于专注的环境,让孩子进行活动,我发现孩子在做一些事情时,开始时非常专注,但是当教室里老师开始谈论时,孩子们也开始分心。由以上两点可见环境因素同样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认知与学习方面的大脑发育,男孩和女孩的大脑发展情况不同,导致男孩晚熟。如何使男孩子在小学阶段,健康快乐的成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等;语文阅读的状况分析等等。在品质和能力中,提到了感恩,使我想到我们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懂得感恩,他们理所当然地任认为,家长和老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能够理解周围人的辛苦,反而一味地埋怨自己很苦。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应该考虑和培养的方面。走进孩子的心灵,让他们觉得我们与他们是站在一块的,增进了彼此的信任,那么沟通和交流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了。

第五篇: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引路灯

——读《教育有道,耕心为上》有感

荷塘小学六年级袁洪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拥有心对心的尊重,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假期读了左梦飞、王小凤等著作的《教育有道,耕心为上 ——中小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与点评》,我明白了情绪和情感可以提高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们不懈追求和探索。因此,教师要善于走进儿童心灵,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开展教学。

现代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往往比较脆弱,情感的依赖性比较强。不少学生过于娇惯,很多家长不敢说不敢管,都依赖于老师教育。其实孩子也渴望着自己老师,既是师长,更是朋友,期望与心目中尊敬的老师有朋友式的感情交流。 那么我们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引路灯呢?

一、要有作为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 。爱心——是走进学生心灵的保证,教育是爱的艺术,是心与心的认同,是心与心的升华,是心与心的沟通。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个他要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家,尽管这孩子的品质已经非常败坏,尽管他可以给教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情,教师都要以自己的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这都说明教育需要爱,只有爱,教师才能真正地走入学生心灵。要有责任心的去了解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真正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这样,我感觉学生就会更多地为朋友我来考虑,对于管理班级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平等的尊重与理解学生。

人格被认为是心理学中最复杂问题之一。人格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和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后备力量,为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急剧变化,必须培养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不能有侮辱学

生人格尊严的行为,尤其是对那些品学有缺陷的学生更要关心爱护,深入细致的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使他们健康成长起来,绝对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要经常与他们谈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尊重他们,学生会用心感受到教师强烈的责任心和对自己的用心良苦,会向教师吐露自己的真心话,约束自己的行为,

异,例如,身体素质,发育情况,认知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才能等,都各不相同。教师应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三、课内外渗透德育教育。教育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活灵活现有思维的人,每个学生生长在不同的家庭中,有不同的性格、爱好等,他们之间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教育绝不能象企业的产品那样,有一个流水线,有统一的模子,统一的规格。针对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现每个学生的有点和缺点,有一些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解决,在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人的道德理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灌输一定的思想和观点,并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育是最具人性之美,最具艺术性的工作,要用心灵去塑造心灵,良好的教育对学生一生有深远的、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用爱心去培育心灵;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逐步增长教学技能;在播撒爱心的同时,我也收获着一份份爱的回报。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认为最美的方式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拨动这根心弦,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倾听学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心思告诉老师。通过交流互动,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友谊,从而老师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引路灯

2014/2/2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支教教师工作计划下一篇:组建共青团总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