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因素内部控制论文

2022-05-04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道德因素内部控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会计工作处于各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沿,会计人员身处财经的关键地位,会计信息的失真也日益突出,违规违纪现象层出不穷,所以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道德因素内部控制论文 篇1:

基于审计质量视角的审计行为体系研究

摘要:本文认为,审计质量是审计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审计行为与审计质量的基础。从审计质量视角而言,审计行为是动机、个体行为专长、个体独立性三个基本要素的函数,动机体现为源自内在需求的满足性、环境给予的机会以及审计师对待被审计单位的关系与态度;行业专长应当包括审计师专业技术资格水平、心理能力水平、专业教育水平、经验以及努力程度;独立性应当包括职业道德、物质因素、精神因素以及制度与环境因素。这些要素进一步细分,构成完整的审计行为体系。

关键词:审计质量 审计行为体系

一、审计行为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 一 )审计行为和审计质量内涵 (1)审计行为具有主观性特征。主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计行为完成的主体是个人,因为心理、意识以及个人的能力差异而有所不同;在具有相同专业水平的情况下,因为环境的影响也会导致主观判断的差异。二是审计行为具有动机性。目标的不同使审计师必然面临不同的行为动机选择,自私性和完全理性的博弈,使其追求效益的最大化。(2)审计行为具有专业性。审计行为过程充满了有效地判断和决策,需要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较少的判断干扰以及较高的心理素质,以减少其面临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丧失的风险。(3)审计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审计行为基于个体特征为基础,由于环境、利益以及道德等约束,必然对审计个体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使审计质量也会有所不同。显然,不确定性来自于审计师的表象特征和潜在特征,表象特征主要体现在对学历、经验以及专业水平方面;潜在特征更多地通过心理、动机以及努力程度等因素得以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审计行为并不等同于行为审计。行为审计是行为科学在审计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是通过对审计活动中各种行为的分析和研究,使其不断合理化、科学化,最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工作质量的一门审计学科,它体现如何针对行为进行优化提高的过程。可见,审计行为的研究更为基础。审计行为的实施必然产生审计质量控制问题。审计质量内涵的描述争议颇多:一种观点认为审计质量是审计产品的最终表现,应以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来衡量审计质量,如审计意见类型就是审计质量(谢志华,1999)。另一种观点认为审计质量是审计师提供的合理保证水平或可信度,如DeAngelo (1981)将审计质量表述为审计师发现被审单位会计系统中某一特定违约行为并对已发现的违约行为进行报告或披露的联合概率。具体而言:审计师能够发现会计报表存在的错弊(审计质量的技术性特征);审计师能够报告已发现的会计报表错弊(审计质量的独立性特征)。有相同观点的还有Simmunic和 Stein(1987)、彭桃英(2005)等。汪军(2005)进一步拓展了审计行为过程,认为审计质量最终是审计师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审计投入和独立性等的联合乘积。从过程角度而言,审计质量其实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ISO9000认为“质量是满足明示的或者隐含的要求的程度”;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可见,质量有三个要素:固有特性、要求、满足的程度。其中,固有特性指具体、特定事物“质量”中“质”的表征;要求是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满足的程度是对具体、特定事物“质量”中“量”的确定,后一个要素把前两要素连起来并对结果的一种确定。现代质量的内涵已深化到生产过程,产品是过程的结果,过程的质量决定了产品的质量。从系统管理观点来看,生产体系管理的要素是过程,如果过程本身质量好,组织结构与制度也充分发挥优势,体系就能控制过程,确保过程长期处于良好状态,从而达到高的质量标准。因此,审计首先是一个服务过程,过程控制是高质量审计的保障,两者辩证统一;其次,审计质量需要体现信息相关者需求的满足程度,并体现审计行为过程对质量要求的保证程度。审计行为不但能够准确反映出被审计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审计行为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盈余管理并发现和报告这些情况,使其在有效的监管范围内。审计师一方面需要按“要求”的标准(审计准则)进行规范技术;另一方面,又需要对技术的执行保持必要的独立性(形式和实质独立);最后,审计服务需要审计的固有特征,即审计师提供服务的专长性。

( 二 )审计行为和审计质量的统一 审计行为和审计质量相互促进。卢文彬等(2003)认为审计质量的两个主要特征是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其中专业胜任能力指注册会计师发现财务报表中错误和问题的能力,而独立性则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报告发现财务报表中问题和缺陷的意愿。审计质量需要通过审计行为过程得以实现,审计行为是审计质量保障的重要方面;高质量审计需要高水平的行为保障,而高水平的审计行为会不断优化形成更强的质量控制水平。此外,审计行为涉及审计师个人的激励机制和制度措施,有利于审计质量的“人本”建设;有利于完善审计工作和提高审计执业效率与效果。

二、审计行为质量控制体系

( 一 )审计主体行为的体现 Watts和Zimmerman(1981)、DeAngelo(1981)的研究中更多的关注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与独立性,其中审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是审计师职业特点的体现,是会计服务的特殊需求所在,从而体现审计师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专业能力。专业胜任能力被认为与努力程度、技能和能力等因素有关;独立性是审计质量的灵魂,体现为形式和实质独立两个方面,是质量“要求”得以落实的关键。理论上讲,审计师的独立性越强,对外报告审计问题的倾向越大,审计质量也会越高。独立性体现出审计师的抗压能力,一是源自自身的心理、道德、经验的抗压力;二是源自外界的法律与环境、人际关系、经济利益的抗压力。关于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认同审计师行业专长能够提高审计质量,即审计师的行业专长能够提高市场绩效,如Beasley和Petroni(2001);Carcello和Nagy(2002)等;常成(2008)认为行业专长水平与审计质量显著正相关。多年来关于审计行为体系的研究不断深入,如王于飞(2010)从审计主体角度指出,审计主体行为研究是审计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绩效与审计主体动因、审计主体心理、审计主体能力的关系表达为:审计判断绩效=f(动因,心理,能力),其中动因包括内在需要和外在影响两个方面;审计主体能力包括审计人员的经验和知识、行业审计专家效应;心理则包括审计行为主体判断过程中的启发式捷径与偏差 、审计行为心理过程分析 。王建新(2007)对卡瑞塞的欺诈理论进行描述,卡瑞塞认为当动机、机会和理性程度三个因素归在一起时,进行欺诈的倾向就会出现。在一个人真正进行欺诈中,三个因素的每一个都是必要的且相互关联的。这就是著名的“欺诈三角理论”。

( 二 )审计行为的环境影响 王媚莎和谢飞(2009)认为有限理性下审计行为影响因素应包括审计行为的外部环境限制(包括但不限定于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以及社会体制的发展和变迁)、审计人员的内在能力的限制(包括个人智力、技能和经验)和审计人员的多样化动机限制。汪明(1998)认为,社会审计行为是社会审计行为主体在审计目标的驱动下,由外部环境刺激和内部控制相互制约和作用做出的现实的能动活动,社会审计行为可以表述为f 的函数,即f(审计目标,审计环境,审计行为动机)。由此可以发现,基于审计质量角度,审计行为体系表现为专业能力、独立性两大基本要素,由于审计师的个体行为特性,行为过程决策体现出个体行为的动机、内外环境提供的机会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理性选择,机会可以包括正向和负向两个方面,从个体而言,就会由于环境的宽紧使审计师面临不同的心理特点,从而依靠独立性和专业能力把握;而理性程度则体现审计师自身能力与环境的综合,如经验、教育程度、道德等约束以使行为处于更合理的状态。本文认为,从审计质量角度,可将审计行为的上述研究拓展为:审计行为=f(行为动机,个体行为专长,个体独立性)。三者缺一不可,互为补充,其中:“动机”是个人主观行为特征的体现,好的动机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前提,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少的外界干扰,并不意味着没有欺诈和犯罪。同样,具有好的动机和较高的素质与能力,却不能够抵抗内外压力,也不能够有高的审计质量。

作者:孙永军 史延飚 任秀梅 丁莉娜

道德因素内部控制论文 篇2:

论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会计工作处于各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沿,会计人员身处财经的关键地位,会计信息的失真也日益突出,违规违纪现象层出不穷,所以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职业道德;诚信;内部控制;监督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这是朱镕基在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给所有会计审计人员提出的工作要求。当今,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广大会计人员职业态度是端正的,职业表现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高的,但是仍然存在着一部分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欠缺和失范现象的发生,导致会计造假、信息失真等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因此,本文就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提出粗浅的建议。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含义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既是会计行业在职业活动中的规范,也是会计行业对社会所应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会计职业道德强调的是“会计职业”的道德,重在“职业”二字。它要求会计职业在确定、计量、处理和传输经济信息要可靠、相关和有用。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则重在强调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从内涵上讲,应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会计本身的客观规律(会计技术、会计方法、会计程序等),二是会计职业对会计工作的客观要求(客观、公正、公平、可靠、相关、有用等),三是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的德行(职业良心、职业品质、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理想、职业作风等)。只有将会计人员的品德、职业态度、职业理想与会计职业紧密地结合起来,才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二)会计人员道德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加强会计道德建设的目标,是为了促进会计人员不断追求崇高的会计道德观念,达到更高的会计道德境界,塑造出高尚的会计道德品质,从而在从事会计工作的时候,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勤俭理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体来说,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会计行业“四有”新人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反腐倡廉,进而有助于形成全社会的廉洁之风。

会计工作处于各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沿,会计人员身处财经的关键地位,在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环境影响下,其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会计推崇职业道德,是现代人本管理和行为科学的必然发展与要求。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加强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机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亦相当迫切。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及成因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

1.会计信息失真。在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的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市场竞争的更加激烈,企业、政府和公众对公开、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有着更为强烈的需求。然而,近几年来,我国“银光厦”事件,美国“安然”事件等为代表的会计诚信危机,使会计行业面临着“诚信危机”的挑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已是国内外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道德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由于缺乏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往往难以抵挡各种诱惑,不能坚持准则,在处理会计业务时经常为他人所左右,不能公平地对待利益各方,甚至通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编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使会计行为偏离了既定的会计目标,经常以牺牲国家利益换取局部利益乃至个人利益。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的意识日益淡薄,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扭曲。

3.利益驱动,诚信缺失。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法制观念,通过收入不入账,虚报冒领等手段,故意伪造、编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将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转移到个人手中,侵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少数会计人员丧失会计职业道德,借工作之便违法犯罪。有的会计人员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编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监守自盗,利益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一些严重违法法制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反映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会计队伍中确有一部分人会计职业道德沦丧,走上法制的道路。

4.有法不依,法律意识淡薄,业务水平低下。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会计人员不能做到熟悉法规、依法办事,遵纪守法意识淡薄,唯领导命令是从,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以及财务规章制度,就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有的会计人员缺少会计专业基本的业务素质,业务知识贫乏或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业务素质低下,在工作中得过且过,缺乏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的精神。

(二)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1.屈从领导的压力被迫作假。有些领导的职业道德水准低,为了自己的政绩授意指使甚至强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一旦违背他的旨意,会计人员就面临下岗,炒鱿鱼的困境。因而,有些会计人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2.缺乏健全的法制环境。会计职业道德是依靠会计从业人员自觉自愿地执行,依靠社会舆论和良心来实现,是非强制性的,其执行力较差,需要会计、法律、规范予以保障。我国现阶段有关会计的法制并不健全,相关法律对违法会计行为的制约缺乏强制性和操作性,客观上不利于制约违法会计行为的滋生蔓延。更为严重的是,在会计人员抵制违法会计行为需要法律保护时,法律没能给予足够的保护,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缺乏强有力的支撑。

3.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在我国现阶段的会计教育体制中,很多教育机构只重视学生会计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其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的教育。会计职业道德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纳入会计学科体系,职业道德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在面临实际工作时无所适从。目前会计犯罪有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这与会计学历教育中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有关。

4.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有的单位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领导和审计部门无视违法违规的行为,对违法违纪的现象只惩以小戒,使得造假事件频繁发生,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5.利益驱动的低成本。会计造假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取得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政策倾斜、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单位的领导和高级管理人员、主管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都可以因为“增加业务”而得到更多的收益,单位职工也可以因为"效益好"而多拿工资奖金。目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正处于买方市场,为了占有一席之地,有些会计师事务所违背职业道德,出具虚假报告。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原因。

三、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危害

(一)危害社会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诚信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信息质量和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只有会计提供的数据真实可靠才能保证决策,执行、统计和决算等部门的正常运转,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导致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的大量流失,各项经济指标失真,而且扰乱了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国家的方针制定,助长了贪污腐化之风,使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减弱了投资者的信任度

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过审计的会计报表,会计报表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三)危害会计人员本身

会计人员不遵循职业道德,轻者不得从事会计行业,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职业道德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是生存的基础,失去了诚信,会计师就失去了一切。

四、加强与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对策

由于造成会计人员道德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标准也应当采用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规范性防范,以法治假,追究责任

1.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典及有关监督约束机制,将有关民事赔偿法律纳入有关会计立法中,同时强化实施。

2.明确单位负责人责任。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第一责任人,加大了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所以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二)建立好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体系

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是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它能够有效地维护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确保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是改善单位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策略。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会计人员考核、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防止会计人员在会计日常工作中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还应对会计人员建立考核、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考核、竞争、激励和约束等机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使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业务能力强的人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并全面提升会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强化监督机制

会计监督机制是指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依法查处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的运行。监督机制有会计监督、社会监督以及法律制裁等。

(四)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首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使命感;其次,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会计职业道德的评价体系是会计职业道德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再次,对道德评价结果应使用奖罚手段、示范道德榜样、大众传播媒介等方式,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置于各单位内部和社会公众的督导之下。

(五)净化会计行为环境

会计人员不仅工作在会计领域,更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一个道德意识淡薄,公共意识低下,自我中心突出的社会环境下,不可能营造出高品位的会计职业道德。净化环境,不是光靠会计职业界的努力能做到的,而要依托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尤其是应与法律、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同步,才能建设好会计职业道德。

综上所述,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我们会计人员应该自觉遵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促进整个社会工作质量的提高,使整个单位乃至整个社会的会计工作处于良性循环,从而不断进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地发展。每个会计人员必须从自身做起,不负众望,以严明的制度约束自己,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感召世人。

参考文献:

[1]叶陈刚.会计道德研究[J].职业道德现状分析,2002,(6).

[2]范杰.谈谈会计工作中的道德问题[J].论会计自律机制,2002,(2).

[3]乔宇东.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财会研究,2009,(2):224.

[4]原艳波.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J].职业技术,2008,100,(12):90.

作者:李晓秋,王翀宇

道德因素内部控制论文 篇3: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方法探讨

【摘 要】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也逐渐加强,人们对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省医院精神病专科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发展比较晚,内部控制的方式、制度等都还不完善,因此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效果并不好,这是医院发展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方法

财务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度,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即将医院一些比较零散的财务工作整合起来,实现阶段性的财务管理目标。财务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医院实现良好的发展,能够对医院各种会计活动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能够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避免财务损失,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当前,精神病专科医院的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认识还不足,没有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没有根据精神病专科的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内部控制的风险意识不足,不能将精神病专科的效益与发展相结合,管理制度形式化比较严重,不能根据精神病专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财务内部控制进行修改,结果导致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不够,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率。

2.财务内部控制人员素质能力不高

当前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内部控制人员专业素质能力不高,业务流程掌控不熟练,不能满足当前财务内部控制发展的实际需要,工作人员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算账、报账等工作中,对医院的整体运作流程控制缺乏全程监督和细致的分析。而且由于内部控制的管理手段也比较落后,导致财务内部控制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调整,造成管理效率低下,效果不理想。

二、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方法

1.提高对财务内部控制认识和重视

精神病专科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要得到有效地开展,需要提高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管理意识。首先是医院领导层面,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其次是管理人员层面,应根据主管部门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可执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最后是具体岗位人员层面,严格执行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有关规定。管理层应积极参与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与执行者沟通交流,努力提高精神病专科科室的管理环境。一方面通过经常性内部业务培训和会计继续教育强化执行部门对内部控制的学习和理解;另一方面完善监督手段,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纳入常规有序和有效嵇查,有效促进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位。

2.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更好地促进医院精神病专科的财务内部控制效果的实现,应制定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为内部控制工作提供保障。通过完善制度建设,落实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落实内部受权审批控制,落实收入归口管理,落实预算控制,落实财产保全控制和会计控制等工作。对患者的医疗费用发生情况进行明确,严格按照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进行,保证金额与实际情况相符,避免出现乱收费、错收费的现象,避免出现挪用资金、小金库等现象,影响患者的利益。

3.提高财务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能力

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与内部控制人员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应努力提高财务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能力,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并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内部控制人员的技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应实行岗位轮换制,使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得到有效地监督和管理,提高财务内部控制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使财务内部控制人员能够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保证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地落实。

4.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为保证内部控制运行实效,应加强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从机构职能和信息化管理入手。应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严格遵守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的原则。另需加大医院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管理最大限度发挥监管作用,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避免挪用、贪污、浪费、不实等现象的出现。通过加强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财务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

三、结束语

加强精神病专科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能够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消耗,提升管理效率,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医院的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王梅.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3(12):139-140.

[2]何晓芳.浅析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现代商业,2011.10(27):104-105.

[3]郭世英.浅议如何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15):235-236.

作者:周丽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材单元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