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心灵导师学生管理论文

2022-04-16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职心灵导师学生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高校学生管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但是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与校园环境、大学生人数增长迅速以及高校管理机制存在着许多问题,都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与挑战。借鉴美、英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经验,在学生为主体、高校社会工作管理与依法治校三方面提出了建议。

高职心灵导师学生管理论文 篇1: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融入信息化管理是高职院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用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学生管理的信息具有及时性、便捷性和有效性,渠道更为畅通,各项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民主,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的联系,达到了资源共享。本文结合个人工作实践从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职;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校领导对信息化管理缺乏足够认识或重视不够。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将主要精力投入在招生数量上,忽视了教学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导致学生规模逐年扩大,直接影响了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特别是影响了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由于有的学校领导的教育管理思想比较传统,没有把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放到首要位置,这样不利于改革模式的创新。

第二,在信息化管理中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使用率不高,学生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偏低。他们不能很好地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或者是掌握信息技术能力不够,严重影响了管理工作,直接降低了管理的工作效率,阻碍了学生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发展。

第三,对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源不能实现共享。由于各校的学生管理一般都是两级管理,但是上下级各个部门间的管理要求不一样,使得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和开放,也严重影响了信息化管理的全面建设。

二、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一)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改变了传统学生管理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高职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的各种信息也成倍增长。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工作量易重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影响了学生管理部门对学生信息的及时掌握和分析,也使得管理人员终日忙于向各职能机关报送数据等重复性繁琐事务工作,工作效率低下。而目前通过系统的网络化来管理,部门间实行了数据对接,实现了资源共享,提供给各部门统一的办公平台,避免了工作重复,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二)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有利于优化学生管理流程,促进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化

许多高校,特别是一些新合并或新建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规章制度尚未健全,容易依照旧有经验办理学生事务,流程欠缺规范。信息系统的介入管理,学生在办理日常事务时就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根据信息系统所设置的适合自己学校的固定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申办,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老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做出及时的审批,依此程序大大缩短了学生的办事时间,优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管理系统的应用带来了老师与学生交往方式的改变。通过信息系统中的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直接交流思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而且在管理系统上进行聊天具有隐蔽性,可以满足大学生不必与老师面对面而达到正面交流的需求。用一个代号、一个化名,可以在系统上和老师进行交谈,既可以推心置腹,又可以抒发情感、交流思想,让腼腆、不善当众表达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能够更深入、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四)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有利于档案的记录和保存

传统的学生档案管理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纸质卡片形式进行管理。随着时间的积累,学生档案的数量不断地增加,这就给学生档案的保管和查询带来许多不便,使得大量学生档案中许多信息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这种流程既增加了工作量,又浪费了资源,而且容易造成档案损坏、遗失。如果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网络资源,就可以瞬间实现对学生档案的提档,既能保证档案资料的瞬时传递,也能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如果高校的学生工作还处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对学生工作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是基于网络和系统管理来实现查询、统计、分析、保存、交流并辅助决策。建立统一的学生管理数据库,能够将从学生管理、统计、分析、保存、交流一直到决策支持等一系列的功能变为可能,设计相应的软件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一)提供多元化在线服务

通过软件提供在线心理测试。系统为学生、班长、学生会、和辅导员五大用户群开辟心灵鸡汤模块,提供在线心理测试。大约十几套电子版心理测试题配上优雅的背景音乐,由系统随机抽取,动态查询辅导员、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进一步的了解,而辅导员在了解自己的同时,更可以通过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系统向辅导员提供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和整个大学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趋势,也向学生工作书记提供辅导员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发展趋势,科学详尽的设计便于辅导员用户群及时获得危机预警,进行危机干预,有效地预防危机。系统设置了“我最信赖的人”的功能,当个别学生发生危机时,便于辅导员可以第一时间找到突破口。同时,心理问卷可以定期更改、输入个性心理项目,在线心理测试版块完全可以组合成学生个性测试。

(二)大学生生涯规划电子版

由于现实的生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学生们的生涯规划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不断趋于成熟,系统设计完整的大学生涯规划流程,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系统的规划,分别从意向专业、意向导师、设计自我的公关形象等方面规划学生自己的大学生活。为学生用户提供信息化、电子化的生涯规划的同时,系统也专门为辅导员用戶提供查询功能,让辅导员们能够及时了解学生们的理想和志向。

(三)沟通使网络不再虚拟,真正实现学生工作进网络

设计系统为各类用户群设立个性化的站内信息库和投诉/建议专区,最大限度地实现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沟通可以选择匿名,也可以留名,这样的设置不是因为网络是虚拟的,而是因为系统希望能够传递学生和辅导员的心声,希望能够传递真实的信息。所以个性化的沟通模式使得网络不再虚拟,并且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工作进网络。

(四)辅导员绩效考评与学生的综合测评相结合

本系统大胆地把学生综合测评的评审项目与辅导员绩效相联系,辅导员的每一项绩效评估项目的分数取值都来源于所带班级学生的综合测评项目。将学生的个人利益同辅导员的综合测评及绩效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侧面督促辅导员为学生投入更多的服务、教育和管理。与此同时,本系统对辅导员的心理和生理进行评估,并将系统筛选后的部分信息导入学生工作书记的预警库,以便学生工作书记及时对辅导员的状况做出反馈,提供科学的综合评价。当然对于辅导员绩效考评的量化标准、指标体系的建立,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学生有关信息真实性的获取,决定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成败,学生管理工作系统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辅助工具,将对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其信息的获取,对于危机事件的应对产生重大的作用。学生工作的信息化将大大缩短工作周期,通过系统权限的设置达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工作软件毕竟是一种载体,是辅助工具,它不是学生工作的全部。

参考文献

[1]韩庆万.高校教学运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与实施[J].现代教育科学,2009.

[2]吴东兴.浅谈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中外企业家,2009(22).

[3]王宝泉.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4]姚祖军.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作者:杨宝航

高职心灵导师学生管理论文 篇2:

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与途径探究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但是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与校园环境、大学生人数增长迅速以及高校管理机制存在着许多问题,都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与挑战。借鉴美、英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经验,在学生为主体、高校社会工作管理与依法治校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问题分析;策略探究

高校学生就是高校的主体力量,是高校的灵魂,因此对于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就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转型,高校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也势在必行。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育人的质量,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必须要跟上社会的发展,坚决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要真正立足于学生主体的发展,不断探索有效的模式与途径,增强高校学生素质,建设和谐校园,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一、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复杂的社会环境与开放的校园环境增大了管理难度

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环境与以前相比已大为不同,尤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变化、就业方式的转变等等,直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心理、价值取向等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差异性。现代大学生独立、阳光、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竞争意识,但是拜金思想、享乐主义、自私心理等负面现象也给大学生们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我国加入WTO之后,与不同国家与民族的交流增多,外来的文化、习俗与观念对大学生有很大的冲击力与影响力。网络的普及增加了大学生生活的丰富性与获取信息的快捷性,但众多的不健康信息也抵消着高校对学生的正面思想教育。另外,高校的办学理念正逐步走向开放性,高校与社会的交流互动在增多,校园的环境受到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总之复杂的社会与校园环境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了更高的难度。

(二)在校大学生人数激增加大了管理难度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十分速度,尤其是1999年实行大学扩招以来,高校在学生的数量逐年攀升。数据统计,2015年为止我国高校在校生达到4018.1万,是1978年的13.89倍,自新世纪以来年均增幅接近12%,在校生人数居世界第一位。高等学校数量达到2845所,居世界第二位。一方面,大众式教育带来了人数的激增,大学生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地域性差异日益凸显,特别是“独生子女病”快速增多,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带来的心理落差、为人处世的困难、不会交流引起的心灵孤独等等都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另外,学校扩建,增加分校,特别是高校市场开放,后勤进行社会化运作,出现了在校生校外居住、宿舍区社区化发展的现象,生活管理逐渐物业化,管理人员中“社会人”增多。这都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目前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存在众多问题

第一,缺乏理论支撑。一些高校的管理仍倾向于沿袭性管理,约定俗成、凭经验、凭感觉式的传统管理模式还部分存在,缺乏创新化、规范化。第二,管理定位不清。高校管理工作不是简单的维稳工作与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要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高校管理的目标,要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但也不是过多的约束管理,只强调学校的权威控制与学生绝对的服从,那只能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与人格独立。第三,管理队伍缺乏专业性。有的高校选拔管理人员只看工作热情与奉献精神,忽略了工作能力与实际效果。同时对管理人员的管理与培训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管理队伍水平较低,不具备专业化。

二、国外高校管理经验借鉴

(一)美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美国是高等教育十分发达的国家,在国际教育市场就占有30%以上的份额,仅2015年我国就有30.42万学生留美,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所借鉴。第一,美国高校提出明确的学生管理观点,即学习是当务之急(SLI),学生事务管理部门的管理方针与制度完全体现以人为本,工作重心就是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和发展。第二,制度的权威性与柔性相结合。各高校制定了严格且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如宿舍管理就分类出9种之多,并严格执行。但对于违纪的学生在处罚上具有柔性,不以处罚为目的,由家长、教师、专家,甚至有牧师与社工共同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第三,专业的服务型管理模式。首先美国高校都设置了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专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心理心、教育学的专业人才,管理理论与水平很高。其次管理职能部门进行标准化细分,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健康等等各方面都能给予指导与服务。

(二)英国导师制的管理模式

英国的高校,尤其是著名的牛津、剑桥大学形成了导师制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即大学生入学时都会被指定一位导师,学生与导师会定期的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可以是辅导,或是共同制定学习计划,甚至是一般的谈心。在这样的教育管理模式之下,导师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与解惑。学生学到的绝不仅仅是学术知识,在双向互动的思想与情感交流中,学生会学到导师对学问的探究精神和对生活的处世态度。这样的教育管理模式不讲究导师的绝对权威性,也有强调学生的处处服从,在轻松和谐,充满温情的气氛中,学生的知识、修养、性格与意志都受到了良好的影響,虽在更大的自由空间里,但学生的管理却有条不紊。

三、高校学生管理策略探究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学生管理

高校学生管理要回归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状态,高校要通过多方面的改革与调整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与自主性。第一,学生管理组织结构调整。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赋予学生参与的权力与空间,比如现在高校普通实现的学生会制度、宿管会制度都是由学生为主体,实行自我管理、服务与教育,极大促进了学生主体管理的发展。高校教师只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与咨询。第二,管理内容与制度的改革。学生为主体还要体现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包括日常事务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甚至一些高层管理决策。学生对于学校的管理要有知情权、监督权,能够行使建议权、投票权与表决权。第三,建立校园文化影响机制。要极力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直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学校的教学工作也要与文化建设相契合,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的高校生活形成知识理论与生活实践的完美融合。

(二)社会工作引入高校学生管理

高校开放式办学的大背景之下,社会工作引入高校管理是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一,重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要依托专业的教育与培训,打造过硬的专业高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一方面可以在学校内开放学校社会工作课程,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技术培训,提升社会工作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服务意识。另一方面,极力推进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进程,与政府共同积极地实施职业认证制度与工作岗位定编制度,在工资待遇与职称评聘上给予考虑。第二,建立高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与相应的制度。比如在高校内设立社会工作事务所,推进高校社会工作的规范化,有助于更好的管理与监控。同时,建立机构与相应管理制度,更有利于进行广泛的沟通与联系,充分利用社会专业化人力资源,实现对高校管理人员的有益补充。

(三)实施法治化的高校学生管理

结合“以法治校,科学管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第一,在法律的框架内明确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对学生应该享有权利要以法律的形式给予维护,同时也要明确学生应该遵守什么、禁止什么,确保学生对学校的规定心知肚明。第二,建立规范科学的以法治校工作制度。规章制度要力求完整与健全,要具有严肃性、持久性与可操作性,确保对学生的管理与处罚有章可循,权威且合理。同时也要对高校内的各职能部门、后勤单位,甚至对学生的家长都要有相应的制度管理。让家、校与社会都能权、责分明,真正做到依法治校、依法管理。

参考资料:

[1]李勃.探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困境和出路[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1).

[2]宋辉,康婷.国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与启示[J].辽宁高职学报,2009(06).

[3]赵祥伦.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贵州大学学报,2008(09).

[4]刘扬.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管理的可行性路径分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11(03).

(作者单位:唐山学院)

作者:张頔

高职心灵导师学生管理论文 篇3:

高职院校“导师+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逐步成熟,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及质量,以保证学生管理工作处于正常运转状态,进而为高职院校节约更多开支,文章综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类型,分析“导师+辅导员”模式的优势,就提出具体的操作思路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 导师+辅导员 学生管理工作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已取得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为了满足人才的培养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重心逐步向“导师+辅导员”模式转变。其中,高职院校,又称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涵盖专科及本科两个学历层次,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侧重培养学术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侧重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导师指高等学校或研究机关中,指导他人撰写学术论文、进修及学习的教师;辅导员指从事学生党团建设、心理健康、就业指导、日常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的教师[1]。鉴于此,该文针对高职院校“导致+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类型

1.1 年级辅导员

我国教育部于2006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设立专职辅导员,其人数比例不得低于1∶200”[2]。因此,我国绝大部分高等院校均已设立专职辅导员,实行年级辅导员制度,即同一院系同一年级同一位辅导员管理的制度,一旦年级学生的人数太多,高校以实际比例为主,逐步增设年级辅导员。然而,从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来看,仍停留于粗放型阶段,年级辅导员的人数过少,管理学生的人数过多,管理工作的任务繁重,无法满足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求。

1.2 辅导员+班主任

在实际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一部分院校为了缓解辅导员的工作压力,细化辅导员的工作任务,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逐步发展出“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模式,但是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二者主次关系不明确,责任分工不细致,一旦“辅导员+班主任”的双重管理模式无法发挥其互补作用,不仅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效率,还可能埋下其他隐患,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

1.3 辅导员+学长助理

在实际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一部分院校为了缓解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分担辅导员的工作任务,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逐步发展出选拨高年级优秀学生干部及党员为助理,形成“辅导员+学长助理”的工作模式[3]。该工作模式仅适用于特殊阶段,例如:校内活动或迎接新生等,有助于获取低年级学生的信任,进一步开展校内活动,能增强助理学生的组织能力及管理能力,但是针对职业生涯规划及學习指导的阶段,助理学生无法发挥其作用,无法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1.4 辅导员+教研室

学分制的任务为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保证课程学习符合教学规律,鼓励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4]。从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来看,大部分院校以发挥辅导员作用为前提,鼓励教研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社会实践阶段,例如:就业实习或顶岗实习等,帮助学生渡过“中转期”,但是教研教师的课时安排不一致,指导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充分发挥教研教师的指导作用,无法切实解决学生的就业压力。

2 “导师+辅导员”工作模式的优势

2.1 细化管理工作内容

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由班主任及辅导员负责,日常教学工作由任课教师负责。任课教师、班主任及辅导员三者间缺乏沟通,任课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课后活动,辅导员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严重背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导师+辅导员”的工作模式合理整合二者的优势,细化学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及职责,保证每一位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思想处于有序化状态,切实巩固教学成果,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2 有利于个性化发展

“导师+辅导员”的工作模式为保证教学双方沟通顺利提供制度支撑。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导师主动转变传统理念,结合学习能力,分年级、分小组、分层次开展教学指导,做好学生的对接工作,以小组指导为最佳,每小组不得超过10人,例如:针对1年级学生,导师开始职业规划指导,了解专业知识所涉及的行业及岗位,明确职业规划的方向;针对二年级学生,导师结合自身研究课题,组织相应研究活动,查资料、做实验,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进入三年级实习夯实基础[5]。同时,辅导员应全面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逐步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定期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及短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提供展示平台。二者共同作用,有助于教学双方共同成长。

2.3 提前明确发展目标

“导师+辅导员”的工作模式能减少学生由高中至大学的“适应时间”,便于解决在实际生活及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即导师解决学习问题,辅导员解决生活问题。同时,该工作模式能提前明确学生的职业规划目标及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快速融入社会环境,持续发展其综合素质。

2.4 发挥教师的能动性

“导师+辅导员”的工作模式能充分发挥二者的作用,弥补原有辅导员工作模式的不足,特别是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导师长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及时处理学生的学习问题,进一步发挥导师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导师的教学及育人价值。

3 “导师+辅导员”工作模式的操作思路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革新,其核心环节为做好新老两种制度的过渡及对接。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心理、个性、学习、生活及思想为切入点,了解其教育内涵,分层分类规划出导师及辅导员的工作范畴,将导师的责任与辅导员的责任纳入工作难点,通过行政考评及干预的方法,确保“学生工作无小事”。

为了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合理量化导师及辅导员的工作绩效,通过构建长效管理系统及分层评价的方法,凸显公正性及公平性。从导师评价的角度来看,按专业成绩及兴趣,将全年级学生分为3个层次,即基础生、能力生及拓展生,一旦学生达到层级标准,视为通过。同时,针对精神品格及心理健康等非量化指标,教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具体情况,通过模糊评价的方法,即将集中与民主相结合,纳入管理教师评估、任课教师评估及其他学生评估,以获取最终评估结果。最后,综合上述评估信息,得出导师及辅导员的工作绩效。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评优与导师及辅导员工作绩效存在着密切联系,学生评优体现导师及辅导员的工作绩效。

总而言之,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导师+辅导员”工作模式能弥补原有两段式教学体制下管理模式的不足,丰富管理方法,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职业素质水平及专业素质水平,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

4 结语

通过该文的探究,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多,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逐步成熟,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加快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变革,综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类型,分析“导师+辅导员”模式的优势,提出具体的操作思路。

参考文献

[1] 蒋维.“心灵导师+辅导员”制度与高职学生管理工作[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4):95-96.

[2] 马香.从辅导员视角谈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学生管理模式[J].科技资讯,2015(25):218.

[3] 杨雪娜.探析新疆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艺术性[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33):107-108.

[4] 袁文刚,汤晓莉.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28-29.

[5] 李书安,刘丽.基于“三导师制”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2):53-54.

作者:曾朝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气设备故障维修分析论文下一篇:农村战略定位经济发展论文


Fatal error: Uncaught [XSException] ../../../../xunsearch/sdk/php/lib/XS.php(2526): Failed to recv the data from server completely (SIZE:0/8, REASON:closed) thrown in /www/xunsearch/sdk/php/lib/XS.php on line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