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课程会计学论文

2022-04-26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应用型课程会计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税法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本文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分析该课程的特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院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为税法课程的教学提供帮助。

应用型课程会计学论文 篇1:

应用型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研究

作者简介:胥明琼(1989-),女,四川达州人,成都学院计财处职员,助理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财务会计方向。

摘要:据统计,截至2012年全国有500多所高等学校开设了会计专业,同时,作为专业的会计人才因其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而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需求量。显然,高校如何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课题通过分析会计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设置会计专业实践类课程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研究

一、应用型高校简介

应用型高校指一般的本科院校,主要以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依托。应用型大学具有以下办学特点:一,主要培养本科学历人才;二、人才培养计划侧重教学;三、大力培养和发展应用型人才。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理念可以说是高职学校办学理念的一个延展。在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体系中重点强调对学生行业基本素质、专业岗位操作能力、实际问题分析处理能力的塑造。作为应用型本科大学,其人才培养模式要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特色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目标中尤其要体现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体系建设中应着重体现“应用”,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1]。

二、会计学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理念及设置原则

1、会计专业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

近年来,学者们对应用型会计教学模式众说纷纭。李诗白在谈到高校会计教育改革新思路时认为,会计专业跟其他专业相比,前者对社会实践性要求更强。所以,在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上,要凸显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地位,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放在首位[2]。另一位专家学者胡世强提出了会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应定位于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这种能力有一定的实践操作基础,注重知识的理论教育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3]。

笔者认为,“应用”二字是会计专业教育模式核心的体现,应把会计人才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应用型大学只有对自己的会计人才培养有清晰准确的定位,结合公司实际需求,依据各大企业的岗位设置进行教学,并加大教学力度培养学生会计业务实际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财务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课程设置原则

(1)体现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会计专业实践类课程作为培养和提高应用型会计人才实践操作能力的主要渠道,一定要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2)体现会计学专业的学科知识结构。会计实践课程设计必须反映会计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以确保在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使会计实务教学真正起到对课堂理论的补充及延续深化作用[4]。

(3)反映社会发展所需的会计专业技能。经济越发展,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层次要求也越高,会计实践类课程设置的内容也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更新和创新,才能培养出当前社会经济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三、对会计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的问题分析

1、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没有深刻认识

目前高校中还没有完全形成强化会计实践教学的理念,部分师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对强化实践教学重要性缺乏深层次认识。一些高校对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仍比较短缺、落后,依然采用传统的会计教育方式,不注重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培养,培养出的学生高分低能[5]。大学教育普遍存在“上课抄笔记,下课背笔记,期末考笔记”的一种畸形的教学模式。

2.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时严重不足

各大高校课程设置通常是理论课在前,实践课在后。老师讲课按照课本、课件走,课堂教学多是理论;实习课一般放在最后一学年或者最后一学期,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实习教学流于形式。诚然,在很多的高校会计学专业中,基本上都开设了实践性教学课程,但实践性教学课时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以成都学院08级会计学本科培养计划为例,除选修课程,必修课时2160,实践学时432,总学时2592,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占比为16.67%;然而,除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所占学时,学生所接触的与专业相关的实践课时仅为48学时,占所有实践学时的11.11%,占所有学时的1.85%。

3.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单一、传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开设的实践课程大多是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涉及较少,而涉及财务管理、审计、税收等课程的实习项目就更少,实践教学一般都是会计模拟实验,且手工、电算化分开,学生仅能完成简单的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过程,而且业务复杂程度低,操作不规范,不能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会计实践教学,很多环节还是停留在比较传统的会计模拟实验室水平上,实际上还是以教师、课堂、教材这种“三点一线”的培养模型[6]。

4.考核方式不健全

高校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效果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考核标准,对老师个人的职称考核,一般只看学历和科研成果;而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一般在期末进行,大都以考试的方式进行,并不能检验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高低。很多学生对会计专业应用能力硬性要求认识不够,在学习中注重专业理论的学习,缺乏实践能力锻炼,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平时的理论学习更多是应付期末考试,或者各类考证,对专业实践不重视、不感兴趣。

四、关于推进、落实实践类课程教学几点建议

1.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1)提高教师队伍中实践教学教师的比例。将实践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比例保持l:30左右。随着实践教学教师数量的递增,其教学任务就会有所减轻,教学质量就有保证。

(2)鼓励会计专业老师到外任职,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优化会计专业教师内部结构。为使教师的理论知识与会计工作的实际相结合,更好的指导学生实践学习,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的财会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有关部门调查研究,鼓励老师到企业任职。主动聘请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的人员到学校任教。

(3)加大对实践教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2.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实训方式,能够让学生熟悉企业会计工作环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会计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应用型高校应积极在校外建立学生实验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会计工作氛围中得到成长和锻炼,扎实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同时,应用型高校应该与会计行业加强沟通交流,充分利用各自拥有的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和行业资源的互补。高校还可以与会计毕业学生流向最多的、最有代表性的企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建立健全“校企联合”模式,根据行业要求对学生进行高标准的定向培养。

3.加强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协调和衔接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源于总结。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更需要在实践中逐步积淀。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至为关键,但是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合理安排好各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各种实践教学手段,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只有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才能更好的实现实践教学体系各层次各环节的衔接与协调。

4、构建科学的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1)提高会计实践课程课时比重。过去的专业实践课时比例一般为10%左右,应将会计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提高到30%以上。

(2)创建多种学科、多种实践考核方式相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会计实践课程设置内容应包含会计专业相关学科,不能只包含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应加强会计综合模拟实验、专业岗位模拟实验、顶岗实习、设计毕业论文等多方面的会计实践课程设置。实践成果考核涉及实践报告、实践论文、实验成果等多种方式。

(3)利用校外和校内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在完成会计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后,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到企业进行4周左右的时间实习,老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

(4)设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实践内容。以成都学院会计专业为例,应在实践课程体系中,增设专业岗位模拟实验和岗前实习,学习内容不局限于课堂,真正让学生发散思维,加深对会计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表4-1会计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体系课程名称实践地点上课学期实践方式考核方式课程实验专业实验室课程所在学期单项集中随课程考核寒暑假社会实践校外组织/实训基地每一学期单项分散实践报告学年论文校内/校外大二—大四单项分散实践论文会计综合模拟实验专业实验室大三上学期综合集中实验成果专业岗位模拟实验专业实验室大三下学期综合集中实验成果岗前实习实训基地大四上学期综合集中工作能力毕业实习校外组织大四上学期综合集中实习报告毕业论文校外/校内大四下学期综合集中论文5.建立健全新的考核机制

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师,考核标准不能单纯依靠学历、科研成果,应将学生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效果反馈、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就业成绩、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等各多面因素纳入考核评定范围;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也不能只从期末考试的分数上,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应用型高校”是各大高校为明确自己的办学目标、特色,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结果。不同特色的应用型高校,对会计学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也不同;但就目前企业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和要求来看,高校培育的会计人才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之间的确存在很大的差距,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作者单位:成都学院计财处)

参考文献:

[1]李长雨.应用型本科教育考核模式多样化的探讨[J].科园月刊.2010,(21):100-101

[2]李诗白.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现代会计.2008,(6):48-50

[3]胡世强.高等会计教育目标与会计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2009,23(1):25-28

[4]徐晓俊.初探会计学专业综合试点改革实践课程设计[J].知识经济.2010,(24):160-160

[5]王晓军.地方高校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3):115-117

[6]王珍.基于应用型培养模式下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决策探索.2010,(10):50-51

作者:胥明琼

应用型课程会计学论文 篇2:

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税法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本文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分析该课程的特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院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为税法课程的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税法 教学 改革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办学特色,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学学期采用三学期制,理论教学2学期+技能实践1学期。会计学专业作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重点专业之一,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融合学生成才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还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税法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学分为4学分,共计60学时,并且税法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中的电子报税模拟实验相关联。根据学院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税法课程的特点,从税法课程的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入手,并结合电子报税模拟实验等课程提出改革建议,以改进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學生对税法及企业纳税相关知识学习的兴趣。

一、税法课程的特点

(一)税法课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

税法课程单从教学体系看是独立的,但是从知识体系看税法知识和会计学专业其他课程衔接比较密切。税法虽然是法学的范畴,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讲解一些法律法规条款,但是税法与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经法规、经济法等专业课程密切相关。根据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会计学专业课程开设规律看来,基础会计等课程是先导课程,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原理、会计核算方法后,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和税法课程,所以学生在学习税法课程前对会计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在税法课程中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是重点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会计相关知识对税法课程加以理解。但是税法课程在很多知识点的讲解上与会计知识又有不同,比如企业所得税会计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会形成纳税差异,要进行调整,而税法则是将纳税差异的原因予以详细分析,所以税法的学习可以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巩固。在财务会计、财经法规、经济法等课程中都涉及很多税法的知识点,并且在学生初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等专业证书考试的过程中,税法知识占据的比例都非常高。所以,税法不是独立的学科,而是与其他知识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

(二)税法课程知识体系构成复杂,法律规定更新快

税法课程的知识点构成复杂,一般的税法教材会涉及到税收征管体系、增值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其他小税种,涉及到的知识点不仅多,而且很多税种之间的计算和规定完全不同,学生要系统掌握税法的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难度。税法的规定是非常严谨,结合企业业务的复杂性,涉税核算也是非常复杂,比如增值税、消费税它们之间既有关联,但是也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增值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是增值税销项扣减进项加上进项税额转出,但是销项、进项、进项税额转出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是非常复杂的;消费税要根据不同的征税对象有不同的计算方式,还要根据不同生产方式有不同的组价方式,整体看来税法课程所包含的知识体系非常复杂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有些知识点还需要记忆法律规范。企业电子报税的知识点和税法理论知识的区别也比较大,需要结合税收征管原理理解理论和实际的区别与联系。

目前税法课程是融合了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的综合性法律体系,除了目前的《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车船税法》外,其他绝大部分属于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法律形式,政府部门在促进经济水平发展过程中,对说收法律体系有了较大的改革,比如“营改增”从试点到2016年5月全面“营改增”的改革,消费税征税对象、税率的调整等,并且税收征收管理方式也有较多的调整,很多税法所含的知识点与现行税收征管体系有很大的出入,这些都影响税法课程的教学和学习。

二、税法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税法教材内容落后、教学内容与岗位差距大

教材是组织教学的前提,也是学生课后复习的基础,但是近几年随着税制的改革,新税法的更新具有适时性和不定期性,加上高校教材编写和征订的特殊性,税法教材的内容要落后于最新的税法规定。虽然在给学生授课过程中按照最新的税法进行讲解,但是学生课后学习有诸多不便。

目前,税法教材内容设计上是独立的,以讲解单独讲解不同税种的税收基本理论、税法规定以及应纳税额的计算,知识点之间具有独立性。这种课程设置的特点可以将主要税种的知识点讲解完整,但是缺少实际涉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式的讲解,另外在电子报税业务中也无法涉及到企业整个会计期间的涉税业务,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差距较大,学生在校期间缺少所学内容与工作实际过程相结合的机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涉及到涉税业务的处理,不能够准确把握,或者处理不恰当。

(二)教学资源不完善

教学资源是教学过程中借鉴或累计的有效资料,不仅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规范,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虽然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各种教学资源,但是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还不能满足相关的需求。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荐,有很多的微课、慕课、资源精品课、共享课程的开发,但是由于税法课程的特殊性,目前可借鉴的资源存在少、旧、难的特点。首先,针对应用型本科的税法课程的教学资源比较少,无论是在任课教师教学参考层面还是学生自主学习层面,可借鉴学习的资料都比较少。其次,因为税法的不断改革变换,很多网络资源更新不及时,可参考的资料不适用现行税制特点,给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一定的误區。最后,最新的税法资源往往是一些针对考证的教学资料,这些教学资料因其考试的特殊要求,教学内容都比较难,一般学生难以理解,并且还缺少实践性,教师就教学过程中也无法有效借鉴。

(三)教学方法单一

学院税法理论课程教育采取大班型理论授课方式,班级人数一般在100~150人,并且受课程学时和知识点的限制,教师采用多媒体+PPT授课形式进行讲解和分析。在授课过程中,一般教学安排使按照税法的要素内容进行逐一讲解,偶尔加上一些计算性的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的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处于被动地学习状态,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税种要记忆的规范性条文比较多,内容很枯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缺少活跃性。比如在讲解企业所得税具体扣除项目的标准的知识点时,不同的规定多达十几条,很多学生都无法准确掌握。而在在电子报税实践环节中,只是将理论中的案例与具体报表填制结合,还是采用单一的教师讲授,学生将过程进行演示,还是以任课教师为主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

(四)学生学习能力差距大

税法课程是安排在一些基础会计课程之后开设的,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会计核算认知和能力,但是经过对学生的了解发现有些学生相关知识学的比较扎实,并且学习能力比较强,税法知识学的也比较好,也能够融会贯通,也有些学生基础较差,加上自我约束能力欠缺,使税法课程学习效果不理想。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差距较大,知识水平掌握不统一的情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兼顾每个学生,有时为了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无法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掌握。学生学习能力的差距在实践教学环节也能体现出来,有些学生能够很快掌握相关实践内容,并加以运用,有些学生却对一些案例不知从何入手。

三、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增强师资力量

1.教学环节增加教師到企业挂职锻炼。教师进入企业挂职是丰富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重要途径,学院针对专业整体发展组织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挂职锻炼,但是因为教师挂职锻炼受时间、业务要求的限制,很多教师只能进行时间期限比较短的挂职锻炼,并且无法系统掌握企业涉税业务。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增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安排,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增加教师到企业挂职的环节,以挂职锻炼代替教学工作量。

2.发挥校外专业技术人才指导作用。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提高专业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校企合作学院可以掌握大量专业型人才应用于税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引用校外专业人才,发挥其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的指导作用。首先,为了提高校内理论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以让校外专业人才指导校内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其次,发挥校外专业技术人才接触企业实际的优势,参与到校内教学资料的编写。最后,参与对税法课程教学评价的环节,由专业技术人才对学生税法课程和报税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以评价学院相关课程教学质量。

(二)自主编制教学资料,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

虽然高校教师编写教材需要耗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图书出版时间滞后,教师可以在选用适当的参考教材的基础上,编写校内流通的教学资料或案例习题集。在校内流通的教学资料以教师实际授课内容为准,并且结合相关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税法知识,并针对企业实际处理方法进行编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最新的税法规定进行及时修正。学院还可以组织教师加强和校外企业针对涉税业务,共同编制税法课程教学案例集。

(三)丰富教学资源

丰富教学资源的途径很多,结合学院现有资源,税法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利用校内教学改革的契机,学院给老师提供的教学改革机会很多,任课教师可以针对税法课程的现状进行改革,改革过程中可以建立富有学院特色的教学资源。二是利用同类院校、同类专业、同类课程的资源,学院可以与其他院校开展跨校资源共享,共同开发税法课程的教学资源,将区域内相关课程的优势发挥出来,共同促进税法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合理的教学资料编写,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后,改进教学方法的环节中,可以有效发挥教学资料的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开发一些企业涉税案例分析课程,由学生在学习具体税种之前进行分组学习和讨论,然后再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学习最新的税法知识,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改革对哪些课程由影响,对企业的什么业务有影响。在有针对大班型课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增加学生参与课程的过程,让学生自己理解、讲解、编写案例。税法课程教学还要改善理论与实践技能课程独立的现状,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的统一在一起,在理论讲授的过程中增加实际业务的处理,以提高学生对企业涉税业务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

(五)改进考核方式

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使教学目的实现,还能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动力。学院税法考试逐渐实现了教考分离,但是学生应对考试还是以短时间的记忆为主,缺乏长期的过程性考核。通过建立学生专业学习能力评价数据库,将学生大学期间学习的专业课程学习评价指标细化,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共享型数据库,以便各科教师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共同努力。

四、总结

税法课程对应用型本科会计学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对学生以后的考证和就业非常重要。提高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要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既能掌握税法中枯燥的理论知识,还能掌握企业实际涉税业务的处理,为学好其他相关课程打好基础。税法课程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不断进行。

参考文獻

[1]叶金育.知识整合视域下的财税法教学:一种体系化的分析[J].财政经济研究,2016,(3):85-90.

[2]杨焕玲.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民营科技,2016,(12):189-189.

[3]王燕.税法课堂教学方法浅谈[J].会计教育,2016,(15):119-120.

[4]唐欣,康健.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地方院校会计实践教育改革探析[J].财会学习,2016,(1):253-255.

[5]钟花.高职税法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探索与实践[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98-102.

作者简介:康丹(1982-),女,江苏沛县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会计学院讲师,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主要从事审计、内部控制、财政税收等研究。

作者:康丹

应用型课程会计学论文 篇3:

应用型大学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建设探析

摘要:基于当前各级各类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建设模式的雷同,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的建设途径,主要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关键概念、此类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学习目标的定位等方面展开研究,期待探索具有特色的《财务管理》课程建设的新思路。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会计学专业;应用型概念;新思路

引言

《财务管理》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具备较完整的知识结构系统与成熟的授课安排,各级各类高校均以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但是这恰恰也是制约学科发展的掣肘。基于此,本文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层次进行探索,建立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与授课体系,开辟具有特色的《财务管理》课程建设途径。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学习目标的定位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通常是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多样化人才为根本目标。基于此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经济、管理、法律、会计、审计和理财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敬业精神、科学素养和业务素质,掌握会计、财务和审计相关岗位操作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目标定位

依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具体生源情况,《财务管理》课程的目标定位致力于培养了解前沿的财务管理问题与专业发展动向,学习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财务决策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具备财务分析与决策能力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建设的途径

(一)针对学生层次、基于学习产出设定课程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目标旨在引领学生理解企业的财务活动规律,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决策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总结工商企业财务活动类型与特征,学习讨论明晰财务管理的重要概念和原理,善用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思考练习解决企业财务战略与预算、筹资方式与资本结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政策和公司并购重组等财务管理实务问题,储备从事财务管理岗位的基本知识,处理企业各类财务决策。

(二)建设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教材系统

《财务管理》是一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广度的会计学专业课程,需要通过结合实际案例总结、归纳原理,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应突出专业知识内容的完整性、前沿性与实践性,注重新的理财观念与会计准则的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针对每章知识内容要点设计近三年典型案例分析、思考题与练习题,满足《财务管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财务管理》课程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要求较高,所以编写旨在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总体框架和重要的知识点,巩固在教材中所学知识的配套学习指导也是必要的。学习指导应根据教材内容 ,提炼每章学习目标、学习要点、学习重点与难点 ,帮助读者对教材内容融会贯通 ,抓住学习的要点和难点 ,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强化掌握重点知识。练习题应该具有代表性与针对性,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财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部分更注重帮助学生开阔思路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1、处理好全面和重点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要求,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力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解答疑点,使学生在全面理解的基礎上,尽快掌握必要的理论、方法和技能。

2、处理好理论教学与项目分析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上,以基本理论为基点,采用层级互动教学模式,强调案例教学(真实案例和虚拟案例)、小组讨论、模拟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企业理财实务中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坚持“理论-方法-案例-实验”并行,以便使学生能循序渐进,有所借鉴。

3、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微信平台、网站资源结合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使财务管理中晦涩难懂的概念、模型变为生动有趣的多媒体页面,达到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在教学中充分收集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验证财务管理的概念与原理,分析实务数据的缘由,深入研究学科理论。

(四)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提升实践能力

1、建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多元化的用人标准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密不可分。为了提高会计学专业教师的整体实践教学能力,在选聘人才时除了引进有丰富学业背景的高学历人才之外,还应注重选拔具备企业任职经历的高职称人才,拓宽选人的途径,体现选聘教师的多元化。具体措施包括:聘用有企业任职经历的专业,人才担任专任教师,将实践前沿的新技术与用人需求带给学生,与原有教师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聘请其他院校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实现资源共享;聘请经验丰富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者或者优秀的企业家、企业管理人员来校教学讲课或者开讲座,为师生带来最权威、最新的财经知识与理念。

2、校企合作共同带领学生参与专业技能大赛

通过技能大赛途径,构建财务管理学科建设与企业共享的产学研平台,通过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相关的学研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从中汲取实践教学经验。鼓励、支持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

3、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青年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后备中坚,为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以采用青年教师导师制、备课试讲制快速提高他们的授课水平。同时鼓励青年教师进修高学位,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参与科研与教研项目,提升专业休养,实现持续性的发展。

结语

总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财务管理》既是一门发展相对成熟的课程,同时也面临着新型课程建设推陈出新的机遇,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定位,构建具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课程建设系统是具有挑战性的创新探索。

参考文献

[1]郑成.陕西省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2]朱开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 (08).

作者:黄庆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异型钢管工程机械论文下一篇:传统剪纸现代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