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申论最新热点解析

2023-01-25

第一篇:公考申论最新热点解析

学易解析09年公考申论热点系列:农民工维权

一、农民工现状

1. 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基本素质低,居住、生活条件差,处于城市的边缘;

2. 收入低,克扣工资、拖欠工资的现象屡屡发生;

3. 所从事的行业劳动强度大;

4. 社会保障与福利保障差;

5. 遭受歧视,职业与社会身份背离;

6. 与用人单位签署的劳动合同不规范。

二、成因分析

1. 农民工的风险意识谈薄;

2. 农民工经济承受能力低;

3. 城市农民工市场供大于求,农民工劳动力价值廉价;

4. 农民工自身存在维权缺陷:进城务工和择业主要依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盲目性大,不能借助组织、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普遍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

5. 政府在维护农民工权益方面的职责缺失,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6. 现阶段社会对农民工正当权益存有漠视的倾向。

三、解决对策

1. 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完善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建立农民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制度;

2. 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放宽农民工落户城镇政策,赋予农民工与市民平等的权利;

3. 改善农民工的生产条件,坚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从事煤矿等高危行业主要工种和特种作业的农民工,要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4.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制,保障农民工的政治权利;

5. 改善农民工生活条件,城市公共文化设施要向农民工开放,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立农民工活动场所;

6. 强化政府的监管职责,加强劳动保障监察;

7. 强化新闻媒体的监督;

8. 倡导企业与雇主承当相应的社会责任;

9. 坚强农民工法制教育,提升其素质,引导农民工自己维权;

10.彻底变革视农民工为农民的传统观念,引导农民工向市民转化。

第二篇:2017公考申论热点

垃圾治理

背景链接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世纪之交要出现的垃圾革命。”如今看来,垃圾问题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世界难题”。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垃圾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就环保部发布的《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中提到,去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9.1亿吨,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8亿吨,后者处置率达97.3%。面对生活垃圾逐年增加的趋势,垃圾处理将持续遇到压力。

此外,还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深陷垃圾围城困局,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75万亩。与此同时,我国有近140个城市根本没有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除了堆放,填埋成为另一种选择,但也给土壤安全和水质带来隐患。

2016年7月16日,有网媒报道《苏州垃圾案未了大批上海垃圾疑再现江苏南通》,为此,上海市绿化市容局高度重视,立即责成相关部门主动与南通方面取得联系,并成立调查组跟踪处理。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习近平

[生活垃圾污染的危害]

城市生活垃圾和其它固体废物如果处理和管理不当,其所含有害成分将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和人体,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多方面的危害。

一是对土壤的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和其它固体废物长期露天堆放,其有害成分在地表径流和雨水的淋溶、渗透作用下通过土壤孔隙向四周和纵深的土壤迁移,迁移时,有害成分要经受土壤的吸附和其他作用,进而对土壤中生长的植物产生污染,污染严重的土地甚至无法耕种。

二是对大气的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和其它固体废物在运输、处理过程中如缺乏相应的防护和净化措施,将会造成细末和粉尘随风扬散;堆放和填埋的废物以及渗入土壤的废物,经过挥发和化学反应释放出有害气体,都会严重污染大气并使大气质量下降。

三是对水体的污染。如果将城市生活垃圾和其它固体废物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等地,或是露天堆放的废物经雨水冲刷被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水体,或是飘入空中的细小颗粒通过降雨及重力沉降落入地表水体,水体都可溶解出有害成分,污染水质、毒害生物。有些简易垃圾填埋场,经雨水的淋滤作用,或废物的生化降解产生的渗沥液,含有高浓度悬浮固态物和各种有机与无机成分。如果这种渗沥液进入地下水或浅蓄水层,将导致严重的水源污染,而且很难得到治理。

四是对人体的危害。生活在环境中的人,以大气、水、土壤为媒介,可以将环境中的有害废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摄入人体,使人致病。所以,我们对城市生活垃圾必须做到“日产日清、科学处理”。

[当前我国垃圾治理形势]

一是在政府建设和社会治理方面,政府“放管服”﹑排放者负责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落实不到位,社会资本长期投资愿望和民营企业参与率较低,不能有效推动政府、社会、市场和技术的良性互动。

二是在治理体制机制方面,各地各自为政、画地为牢的情况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垃圾治理的管理职能﹑治理链条割裂,阻碍跨域治理和跨行业治理,阻碍全流程一体化治理。

三是在法规政策方面,存在底线不明、具体要求不全、约束性不够、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缺少全面体现固体废弃物属性和固体废弃物治理要求的法律法规,不能全面、科学地规范和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地加强垃圾综合治理。

[参考对策]

只有把垃圾治理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才能解决这些普遍存在于垃圾治理领域的全国性重大问题。只有全国一盘棋,才能有效治理过度包装、过度消费,治理垃圾山、“垃圾围城”、“垃圾围村”和垃圾跨行政区划偷运偷排等“垃圾病”。

第一,调整“地方自治”政策为“地方负责,跨域合作”政策。修订“谁产生谁治理,谁排放谁治理,哪里排放便哪里处理”为“谁产生谁负责,谁排放谁负责,哪里排放便哪里负责处理”。明确区域合作机制与监督规范机制,明确项目的选择原则、选址基本方针、融资建设模式、安全卫生防护标准、规划评价与社会参与办法。鼓励结合区域一体化、都市圈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和城乡服务一体化发展,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区域内垃圾治理基地、园区或设施。

第二,明确政府与社会的分工协作。政府要树立互动的治理理念,简政放权,做好“放管服”,保障政府、企业、公众良性互动和共治。落实排放者负责原则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群策群力,促进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排放和回收利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型垃圾治理方式,支持垃圾治理全程一体化PPP模式的示范,增强治理服务供需双方的能动性,均衡治理服务供给与需求,吸纳社会资本长期投资,提高民营企业参与率。

第三,深化体制改革。整合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职能和建筑废弃物、工业垃圾、农业垃圾、生活垃圾、污泥、医疗垃圾等垃圾治理的管理职能,归口到一个部门统一行使。同时,建立发改、国土规划、财政、环保、建设、工业、能源、物价、科技等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第四,实施全程综合治理。要推动从产生到处置的全程治理,明晰源头减量与分类排放、收运、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和填埋处置5个治理环节及其处理主体、对象、目的、时间、场所和方法等治理要素,形成先源头减量和排放控制,再到物质利用、后能量利用和最后填埋处置的分级处理与逐级利用的层次结构和整体协同规律。要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以废治废、变废为宝”原则,整合产业链,推动综合治理。

第五,进一步完善法规政策。要全面体现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全面提出固体废弃物全程、多元、综合和依法治理要求。界定垃圾排放权与处理权,明确治理服务的分配方式。明确排放费的收费办法,制定垃圾处理的财政补贴与经济激励办法,制定生态环境补偿办法。制定治理规范、生产标准和服务标准,促进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处理。出台市场开放、竞争与管理办法﹑投融资管理办法,实施市场准入和退出标准,鼓励协同生产,增强行业竞争性,维护社会秩序、效率、正义与公平。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示例]

1.垃圾分类需创新治理思维

2.垃圾治理须跨越“最后一公里”

[精彩开头示例]

1.一段时间以来,类似垃圾偷倒入江、跨地区偷倒等事件不时见诸报端,某种程度反映了一些地方在垃圾处理问题上面临的窘境。事实上,垃圾处理已经不单单是环境问题,更是治理问题,措置不当会引发“邻避困境”。在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的同时,做好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必然要求。

2.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总量和种类也在逐渐增多。由于村民文化程度偏低、环境意识普遍不强,垃圾随意倾倒现象随处可见。尽管有些地方对农村垃圾问题进行治理,但成效并不明显。如何持续、有效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减少农村环境污染,是建设宜居新农村中应该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精彩结尾示例]

1.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是一个系统问题,需要系统解决,要站在城乡差距拉大的大背景下,着眼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从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留住人才。只有这样,广大农村才能青山绿水常在。

2.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每一代人都是后代人地球权益的托管人,必须以负责任的心态更加积极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要基于人们的行为动机和现有的社会环境,构建全过程、多环节的垃圾分类工作体制,形成政府、社会与市场合作互动的工作机制。

论网络直播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近段时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直播越来越流行。那么,什么是网络直播呢?它其实是指利用视讯方式进行网上现场直播,可以将产品展示、相关会议、背景介绍、对话访谈、在线培训等内容现场发布到互联网上,利用互联网的直观、快速,表现形式好、内容丰富、交互性强等特点,加强活动现场的推广效果。

那么,网络直播有没有好处呢?答案是肯定的,它传播范围广,不受时空限制,网络所到之处都可享受此种服务,而不必考虑传统媒体的直播节目受限于设备条件的问题;另外,网络直播的可交互性也是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通过收看网络直播节目可以适时地发表评论,和其他网民或专家进行讨论,还不必担心因观点不同、言辞激烈而发生斗殴。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在在网络直播中存在的问题。首先,直播平台的运营成本较高。一个是高昂的宽带成本,在线人数每达到百万人,直播平台每月仅带宽费用就至少要花掉3000万元左右。随着直播用户越来越多,宽带运营成本必将持续增加,导致越来越多的平台资金链吃紧。而且对于网红主播的资金投入较多,拥有知名度的主播带有巨大的影响,是各大平台争抢的对象,各大直播平台也会陷入“挖角之战”。这更无形之中让网红摒弃了忠诚度,所以直播平台耗费巨资培养出的网红常常被对手挖走,导致人财两空,这无形之中让整个直播行业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其次,网络直播的内容参差不齐。网络直播平台面临严重的内容风险问题。当前直播平台,一些所谓网红和美女主播为吸引粉丝,有时会以低俗、媚俗、庸俗等内容大打擦边球,利用涉黄、涉暴、甚至涉毒等内容哗众取宠,满足用户的猎奇心理。虽说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了观众,但无形之中营造了一个不良的社会风气。

所以,对网络直播的规范和约束就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可以对网络直播的主播进行实名认证。通过登记个人的详细信息,并进行严格核查的方式,让网络主播实名制,从而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如果涉及到毒赌黄等问题时要加强管制,可以对这些主播进行教育,并有必要的话列入黑名单,从而来规范我们的网络直播。

其次,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在前不久,新浪、搜狐、优酷、百度等20家网络直播平台共同发布了《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而近期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发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等。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来规范互联网直播。比如可以规定直播发布者在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时,都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对互联网新闻信息直播及其互动内容实施先审后发管理等。

再次,直播产业化。我们可以把直播将演变为一个产业,产业链布局越齐全、调动资源的能力越大、平台可承载的内容和功能越多,则越容易成功。除了传统的游戏、唱歌、吃饭等直播,可以转变为直播+电商、直播+体育、直播+在线教育等形式,将我们的直播变得越来越多且趋于成熟和更加有教育意义,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提升食品安全的“整体水位”

必须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不断提升食品安全基准线

一根根五颜六色的胶带,捆住了生鲜蔬菜,却让甲醛超标10倍;超市里的活鱼,一方面是新鲜,另一方面可能有禁药残留„„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隐含着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问题,媒体曝光再次触动了人们紧绷的神经。

应该说,这些年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而且,从现实感受讲,“舌尖上的威胁”离得越近,人们的忧虑就会越大。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再到“瘦肉精”“皮革奶”„„这些原本应该出现在化学课堂、化工车间或者科学实验室的专业词汇,却成了人们熟知的“常识”。据统计,食品安全已连续5年位居中国最让人担忧的十大安全问题之首。

食品安全问题,应该和群众期待对照起来看。品牌企业的信誉、监管规则的完善,是建立公众信心的关键因素。遗憾的是,近年来有许多大品牌在这个问题上得了负分。2017年1月1日起,台湾康师傅解散,这是从“油品事件”发酵以来的延续。近些年,上海福喜食品大量采用过期肉,一时间让不少快餐店噤若寒蝉;石家庄三鹿集团的牛奶,一度让中国奶业一蹶不振;南京冠生园的过期月饼,让节日的餐桌多了谨慎和担忧„„品牌企业的质量失守,无疑会让人对监管缺位产生更大的忧虑。

无论从安全性和安全感的需求来讲,食品安全工作都不能有丝毫放松。总书记日前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这是对具体工作的要求,更是对群众呼声的回应。

食品安全的整体水位,需要全社会涵养,但其解决之道,绝不是人人背诵安全口诀、人人成为食品专家。从治理角度讲,还是要以最严的监管体系来托底,在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严格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程序、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等方面下功夫,踏踏实实筑牢最基本的安全线。

食品安全保障,没有完成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诉求,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有没有毒、有没有害,而是延伸到对健康、环保理念的追求。事实上,为了应对各种新的食品化学污染物、致病微生物带来的新挑战,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也在不断升级。201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加强婴幼儿乳粉监管,从每个季度抽样检验公布一次改成“月月抽检、月月公开”;国家卫计委印发《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体系,制定、修订30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将形成近1100项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涵盖2万项指标,基本覆盖所有食品类别和主要危害因素„„从满足群众期待的角度讲,只有从细从严抓好监管体系建设,才能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的基准线,以食品安全形势的持续改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只有时刻保持“紧而又紧”的态度,才能让人们紧绷的神经逐渐舒缓,让食品安全的水位不断提升。

发展旅游产业助力长远进步

【范文展示】

发展旅游产业 助力长远进步

古有文人骚客在西湖游湖划船、诗情画意,今有游客面对高价门票感叹“玩不起”;古有苏东坡体恤民意利用资金治理西湖,赢得百姓爱戴,今有地方政府短视思维,违背景区公益属性,盲目涨价;这些鲜明的对比都体现了当前景区发展思路上的偏差,即片面强调门票经济,不注重旅游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长此以往,损害的不仅是游客的利益,更是地方的长远发展。因此,景区应摒弃“门票经济”理念,走旅游产业化之路。

发展旅游产业,可以为社会稳定提供助力。频繁发生的景区欺客宰客事件,往往先由自媒体深入发酵,再引起传统媒体的广泛关注,在此期间,谣言横飞,无端猜测满地,对游客、商户、景区等均造成不良影响,有些地区甚至被列为游客旅游黑名单,声誉扫地,商户生计困难,影响舆论的友善和谐,以及社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部分商户诚信经营意识不强,景区管理不到位等,但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发展理念过于短视,单纯依赖“门票经济”支撑财政收入,而忽略了旅游业相关行业的开发,商家没有良性健康的收入来源,为谋生计做出诸多失信行为也就在所难免。因此,要想再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应走旅游产业化之路。

发展旅游产业,可以为产业转型增添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党的执政理念向生态发展的倾斜就启示地方政府应摒弃过去向资源、向环境要GDP的执政理念,重新树立生态为主的理念,充分挖掘当地生态资源,打造生态旅游,将旅游产业这一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成为未来经济新的增长极,进而带动我国产业的转型和升级。纵观国内旅游知名景点,盲目涨价保持过去发展模式引起公众非议者有之,但也有以海南、深圳等为代表的景区,积极维护和培育旅游经济的发展,促进旅游产业化效应集聚,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孰优孰劣,一看便知。 发展旅游产业,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总书记曾经说过:“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西部人民对于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条件的呼声应该被地方政府所倾听,所重视。然而,当前大多地区只顾提高景区门票价格,满足当地政府和景区少部分人的利益,,无视百姓想要借着景区优势资源,发展住宿、餐饮等周边行业的呼声,最终发生种种欺客宰客、坑蒙拐骗等旅游乱象也就不足为奇。这看似影响的是游客的短期利益,实则影响的是百姓对于政府的信任感,以及最为重要的,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所以,发展旅游产业,振兴当地经济,呼应百姓心声就应该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一要事。

教育惩戒亟须厘清边界细化规则

背景链接

2017年2月,青岛市政府发布地方性规章《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该《办法》提到,“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情节严重的,视情节给予处分。学校的惩戒规定应当向学生公开。”据了解,这是全国或地方教育性法规中,首次提出“惩戒”的概念。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在《大教学论》中写道:“树木如果不去常加修剪,它们便会回复到它们的野生状态。”完整的教育,既包括赏识教育,也包括惩戒教育。重提教育惩戒,源于不时发生的中小学欺凌和暴力事件。尽管一张张照片、一幕幕视频令人惊诧不已,但目前的教育和法律体系却都无能为力。无论是刑事处罚,还是治安管理处罚,都难以覆盖这些未成年人群体。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也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这种规定虽然保护了肇事学生的受教育权,但无关痛痒的批评教育却为他们继续欺凌施暴埋下了伏笔。

将教育惩戒权纳入了学校管理权限,这是一项有益的探索。虽然在上位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惩戒权,但在我国各类法律法规中都明确定位了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的权利。原则上来说,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每个学校都可以采取各具特色的教育方式。但是,教育惩戒是一个敏感话题和领域,处理不好的话,容易演变成体罚或变相体罚,碰及社会公众的敏感神经,将涉事学校和教师推上风口浪尖。因此,目前亟须要做的,不是仅提出教育惩戒的概念,更要厘清边界、细化规则。要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教育惩戒的边界在哪里,学校和老师到底可以采取哪些合法的手段来惩戒学生。

[对策措施]

总结,在设置惩戒手段时,要结合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既要保证教育惩戒措施合乎法度、行之有效,又要使惩戒措施与过错程度相当,坚持持适度原则。在细化惩戒措施时,我们可以吸取国外成熟的经验做法,结合社会认知和接受程度,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为结果,因地制宜予以实施。

教育惩戒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这是一切教育惩戒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制定实施教育惩戒细则过程中,既要以法律来保障惩戒的顺利实施,又要防止为了惩戒而惩戒,防止滥用惩戒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家长也应参与。仅仅是明确惩戒范围等内容还远远不够,让家长参与到惩戒之中,似乎是破解惩戒被当成体罚或者变成体罚难题的重要思路。让社会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让家庭扮演应有的家庭角色,两者合璧,或许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教育的提升以及社会的进步。

第三篇:2014公考申论热点

2014公考申论热点:2014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十大热词 每年“两会”,行政首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是重头戏,也是考生重视的申论文章写作素材来源。现任政府首脑李克强以讲话通俗、富有个性魅力著称,其2014年所做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也体现了这一语言风格,既有官方文字系统之内的严谨表述,也用了不少具有个性色彩的新词。这些新词经过媒体热炒之后成为万口争传的社会流行“热词”,也成为考生都想引用的申论写作资源。如何用好这些时政热词,借助领导言论的权威效应为文章踵事增华,而不至于画虎不成反类其犬呢?

向污染宣战

原话为: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带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口号式表述,铿锵有力,有一定视觉冲击力。

向贫困宣战

原话为: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表明持续推动扶贫攻坚、创新扶贫方式的决心和意义。

权力清单

本届政府的新概念,为落实简政放权的一项制度改革措施,对审批事项建立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从原则上给各类经济主体和社会主体松绑,以兑现“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克强思想”。简政放权

这是新一届政府公开场合讲话、文稿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相关词还有“政府自我革命”。其重点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摆正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削减政府权力,而实际进行削减的是行政审批权。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审批事项精简在持续进行中,“简政放权”这个词仍然会热相当一段时间。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类似表述还有向改革要动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全面深化各领域的改革,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等。这是改革决心的宣示,红利、活力、动力和壮士断腕、背水一战均是李氏常用语,围绕改革这个核心,这些语句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在需要讲改革的时候就可以引用。舌尖上的安全

同时提出了一个严守、三个最严,即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餐桌上的污染,舌尖上的安全,两者并称,又是政府首脑对社会流行语的一项贡献。

看不见的手。报告原文为: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出现在去年工作总结部分,也是李克强一贯经济思想和政府转型理念的宣示。类似表述还有去年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对申论考生的启示在于,虽然改革和转型是共识,对市场的无形之手要放开,但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也不能放弃,仍然要用,只是要用得更好,由“错位”到“归位”,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服务等方面运用得更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合理区间

在政府工作报告经济政策部分,李克强提出: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这实际是对“底线思维”的正式诠释。在经济层面,底线思维被用做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目标保持经济合理运行,而合理的区间就是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加防通胀的上限,是说经济增速和就业率不低于下限,通胀率不高于上限,在这个区间运行就是合理的。底线思维的具体含义是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以万全之策来应对风险、保障底线。所以,报告还给出了对策选项,即做好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确保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行稳致远。财政、货币和产业、投资等政策储备就是政府手里“最好的准备”。了解这点,对于理解底线思维、预见本届政府的政策风格是十分重要的。

一池活水:

报告原文: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话讲得有较强语言魅力,为考生的文字表达做出示范。

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是新一届政府施政中遵循的一种新思想,在此次报告中没有直接提到,但“底线”二字出现了3次,包括民生方面两次提到,兜住民生底线,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其用意在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经济方面提到,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目的是确保金融安全。还有一点并不明显,却更加重要,即明确把经济增长率定为7.5%,这是政府施政思维的最深刻体现——中国要用发展的方式来解决各方面遇到的问题,决不允许经济失速——如果说“深化改革”、“向改革要动力”等等属于弹性的姿态展示,“守住经济增速底线和社会安全底线”则是刚性的原则表态,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可言。事实上,本届政府在政治上、社会管理和言论管理上也采取了遵从底线思维的管理方式,一旦触及底线必然强力反制,如严惩****。因此,把握底线思维,是认识习李体制实质的关键,这不仅是李克强总理个人的思想而已。这是本届政府第一年工作和第一份工作报告给予外界最重要的信息。

2014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热点:严惩一切暴力恐怖犯罪

“最高法通过多种媒体直播社会关注案件庭审,济南中院通过微博全程直播薄熙来案庭审,取得良好效果。”昨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报告透露,去年各级法院直播案件庭审4.5万次。今年,重点工作包括严惩昆明“3·01”暴力恐怖袭击群众等一切暴力恐怖犯罪等。

1 解决审判权行政化问题

【报告摘要】 按照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原则,推进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解决审判权运行中的行政化问题。

【解读】 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关于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一是要建立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二是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审判委员会主要研究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推进完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或审判委员会直接审理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制度,建立审委会委员履职考评机制。三是明确四级法院职能定位,确保审级独立。

目前,审判权运行中的行政化具体表现是:判审分离,审者不判、判者不审,审判工作内部层层审批,上下级法院之间的个案请示报批等情形。这些情形会导致权责不明,错案责任追究难以落实,还会影响审级独立。

2 司法管辖探索区划分离

【报告摘要】 认真研究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试点方案,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

【解读】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实际上是从体制机制上确保法院能够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重要举措。

目前,在一些地方的基层法院,存在着当地党委、政府对法院的司法干预问题,也叫作地方的司法保护主义,这对当地的司法公正影响很大。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后,地方法院可以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也可以有效减少当地对司法的干预。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是总书记对深化司法管理体制改革做出的重大部署。这个部署属于深层次的司法体制改革,涉及面很广。据我了解,目前最高法正在对这一重大改革进行相关调研,并确定适合的试点省份,通过试点为全国范围统一改革提供经验,今年会推进这项工作。

第四篇:2012公考申论热点资料(学生专用)

2012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专题:

一、政治部分(7)

1.建设服务型政府

*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践行这一宗旨的最好体现。 * 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无疑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更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和文明的必然选择。

(1)建设服务型政府面临的问题

一是有些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官本位”思想严重,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对待百姓生、冷、硬;二是政务信息不透明;三是政府机关办事无根据,主观色彩严重;四是有事无人管。

(2)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对策

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内容;建立公开、透明的行政体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环节;依法行政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保证;确定责任、明晰各部门负责范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措施。

(3)相关新闻

替谁说话

河南郑州市须水镇西岗村原本被划拨为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土地被开发商建了别墅和楼中楼,记者对河南省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进行采访时,遭到质问:“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一时间,“替谁说话”事件成了全国公众热议的焦点,被网上称为“最牛的一句话”。

评论:“逯军事件”所代表的政治立场是否具有某种普遍性,如果是,那就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要严肃查处。 逯军说出把党和群众利益严重对立、具有严重的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问题的言论,这样的干部是如何上到如此高的位置、主管如此重要工作的,似乎也有追究责任的必要。逯军把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说成是“闲事”,而郑州市委组织部一位干部竟称这是逯军个人的行为,组织部也管不了。如此看来,我们有理由认为,当地的“官场生态”是否真的出了问题,需要上级部门认真研究。

2.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有什么样的指挥,就有什么样的演奏,有什么样的考核评估,就有什么样的干部行为。 * 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

(1)错误政绩观产生的原因

一是主观原因,即某些领导干部对政绩观认识的偏差。二是客观原因,就是当前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存在问题:(1)指标设计过于偏重经济发展的内容;(2)考核内容比较随意;(3)包含项目过于繁杂。

(2)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对策

一是解决好“政绩为谁创”的问题,做到执政为民创佳绩,把群众意见作为考评干部的重要尺度;二是解决好“创什么样政绩”的问题,做到科学发展求真绩。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来创造政绩;三是解决好“靠什么创政绩”的问题,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切实做到转变作风务实绩;四是解决好“如何考核政绩”的问题,做到科学考评量政绩。在考核班子和干部上,既重视“硬件”,更重视“软件”;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在指标体系的设置上,要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能片面地用经济指标考核干部;在经济指标的设置上,要既重视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又重视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在评价标准上,既要看数字,又不能惟数字,坚决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

(3)相关新闻

荒山绿化

富民县勤劳乡梨华村村民杨先生自家房背后老首山上刚被关停的采石场,数千平方米的裸露山体全部被人用绿色油漆喷刷了一遍。这个被当地村民讥笑成替大山戴“绿帽子”的“绿化”工程,让当地村民迷惑不解。“10多名工人整整喷了20多天,油漆桶都拉走一车。这些钱用来买树苗搞绿化,可以栽满几座山了!”组织实施此次“绿化”工程的富民县林业局,为山体“换新装”的行为可谓费力不讨好,被当地村民质疑为目光短视的“面子工程”。

评论:“美容”毕竟不同于美容。如果花着纳税人的血汗钱,且不惜牺牲集体和群众的利益,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甚至为了“形象”、“政绩”而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混淆视听,千方百计隐瞒和封锁本地发生的失职、失误、腐败的事件真相。这样的“美容”,就像赵树理笔下的三仙姑一样,“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结果只能是让人感到恶心。

3.行政问责制

* 行政问责制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民主政府的一个重要途径。

(1)行政问责制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实践尚处于摸索和试点阶段,健全行政问责制,从根本上防止权力滥用和行政不作为,切实提升政府执行力、公信力,仍是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一是职责不清和职能交叉问题,使得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过程中责任主体难以明确。推诿扯皮这一行政过程中的痼疾,正在从事前的行政行为实施环节,延伸到事后的行政问责环节。

二是问责制度实施过程中还凸显“六重六轻”现象:重行政问责,轻法律问责;重内部问责,轻外部问责;重执行问责,轻决策问责;重事故问责,轻日常问责;重应对问责,轻预防问责;重形式问责,轻结果问责。

三是行政问责制相关的配套制度尚不完善,制约了行政问责制的推行。信息的不对称,导致问责主体不能充分有效地了解行政行为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公众不能及时、准确了解行政问责程序。问责制度作为现代行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和行政公开、依法行政等相关制度共同发展,互相推进。

(2)推进行政问责制的对策

一是合理配置和划分权力、明确职责。当前我国党政之间、行政机关之间、正副职之间的职责划分不规范,职能重叠现象严重。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多头监管模式”是造成监管不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行政管理改革,明确机构的职能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否则,责任人难以确定,最终有可能使问责制归之无效或不公平,导致责任虚置或责任追究不到位。

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和健全监督。官员问责是一种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而让问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社会各界包括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不可缺位。真正的问责制不应当是强化官僚制,而是要强化官员对人民的服务质量与责任。只有政府透明、政务公开,才能把政府及官员置于公众监督之下。负责任的政府应当加强信息公开,方便人民群众和舆论监督,才能使问责不成为“内部解决问题”的姑息行为。

第三,建立自下而上、由公民到政府的真正有效的问责制度,并贯穿到日常的行政管理中去。要使问责制度常态化,并成为悬在每个官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让官员提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民本意识,切实依法行政,心有忌惮,减少乱作为、不作为。同时也要防止大量被问责官员风头过后异地为官的制度化安排,让问责制在构建官员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有效机制中发挥作用。

(3)相关新闻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问责启动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目前已造成34人死亡,191人受伤,12人情况危重。在事故现场救援紧张进行的同时,问责业已迅速展开。铁道部党组24日决定,对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分管工务电务的副局长何胜利予以免职,并进行调查

4.政务公开

* 政务公开是推进依法行政和优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更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迫切需要。

(1)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开信息不真实;二是公开信息不及时;三是公开错位;四是公开内容简单、流于形式;五是公开手段落后。

(2)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对策

一是提高政府领导干部 “阳光意识”。政府官员要树立“阳光意识”,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信息公开的目的是促进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是完善信息公开实施细则等基本制度。以国务院《关于施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为依据,加快制定各级政府和部门信息公开实施细则以及具体的实施办法。

三是进一步把握“公开”与“保密”的尺度,加强信息公开,同时,强化保密管理,运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为信息公开与保密提供保障,切实提高发现和查处泄密隐患、泄密事件的能力。

四是完善信息公开管理机制。建立一整套的信息筛选和发布机制,建立相应的归类查询制度。在政府网站上,以专栏的形式,将群众急需的信息及时地向外发布。政府部门还应加强调研,到基层群众中了解群众最想知道的信息,建立与群众的经常沟通机制。同时,在信息提供中应该强化服务意识,把它当成一种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的服务。

五是完善政府行政行为过程公开。目前,政府信息公开主要集中于结果公开、程序公开,而对过程公开基本上没有涉及。社会公众所期望的信息公开涉及面更宽,如官员财产情况,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处置过程等。应加大对于重大公共决策,过程的公开,及时公布“正在调查、讨论、审议、处理过程中的信息”。如举办新闻发布会、在各种会议地点提供市民旁听席、开展意见征求会等。

六是进一步强调公民参与。各级行政机关必须按法定的重点范围主动公开为公民、法人等政府信息申请提供便宜服务。如果政府部门不依法履行信息公开的义务,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举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途径予以监督和追究。

(3)相关新闻

三公经费公开

3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在2009年和2010年大幅压缩的基础上,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作出决定,公开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情况,进一步明确中央各部门要公开本部门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

进入6月,众多中央部委步科技部后尘加入“三公”经费公开行列,“三公”经费公开也成为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最为热议的话题之一。

5.廉政建设

*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党建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 党风廉政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 (1)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监督机制不健全;二是问责程序不到位;三是有些党员干部价值观缺失。 (2)廉政建设的对策 一是健全制度环境,制度环境既包含体制层面的内容也包含具体制度的内容,二者需要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具体制度要公开、透明,比如重大议题的提出要公开,具体决策的执行过程应公开,结果到底如何要有一个明确的反馈。这些环节都真正的公开透明,才能对腐败起到一个遏制的作用。加快反腐倡廉法制化进程,制度是保证。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斗争,必须逐步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当前应分层次有步骤地推动制度建设,对于现有的制度规定,不完善的要完善,制定实施细则。要在加强实体制度建设的同时,使制度规定便于操作,真正管用。

二是加强价值观教育。一方面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加强党员价值观的教育,只有社会环境和党员价值观建设的互动才能逐渐改变我国腐败高发的现状。

三是着力于监督的全方位,强化对权力运作的监督制约。监督是关键,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强化监督制约,要突出监督重点,增强监督的针对性。首先,领导干部要树立“监督就是爱护”的意识,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其次,对领导干部监督制约的核心,是对权力运作的制约。再次,要特别重视整合信息资源,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对公共决策过程和程序的事前 、事中监督。通过全方位的监督,保证权力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3)相关新闻

“三最”女贪官

辽宁省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原局长罗亚平在任职期间,利用掌管征地款、动迁补偿款等机会,贪污受贿3000余万元,另有折合人民币3000余万元的财产无法说明来源,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12月20日以受贿罪、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审判处罗亚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据悉,罗亚平不仅刷新了辽宁官场贪腐犯罪涉案金额的纪录,而且其案被中纪委领导批示为“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民间因此称她为“三最”女贪官。

6.群体性突发事件

* 暴力的终点永远是暴力,如同那句名言:由剑得到的亦将因剑而失去。但是我们在谴责暴力的同时,亦应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暴力。

(1)群体性事件原因分析

一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源性因素,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的调整、分化、组合。 二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经济性因素,绝大多数群体性事件是由于公众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或漠视,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或是由于当地政府的公共政策失误或基层干部的不良工作作风所致。

三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文化性因素,群众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弱、法制观念较淡薄。

四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政治性因素,政府的决策偏差、干部的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 五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体制性因素,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健全。 六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启动性因素,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 (2)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一是要把着力点放在准确判断事件的性质、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切实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上来,靠法律、靠政策、靠政治优势解决问题。

二是领导干部要到一线指挥,面对面地与群众对话,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

三是要高举维护群众利益、维护法制尊严、维护社会稳定的旗帜,把握先机,争取主动,依法果断处置,防止事态扩大。

四是要始终贯彻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的原则,文明处置、依法处置、防止矛盾激化。

五是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六是要在第一时间把真实、准确的信息全面地让媒体知道,并借助媒体力量披露事件真相和细节。

(3)相关新闻

石首事件

2009年6月17日,湖北省石首市永隆酒店厨师涂远高坠楼死亡,警方在永隆大酒店6楼的宿舍进行了检查,发现了一封写在电信缴费单上的遗书。遗书的大致内容为自己悲观厌世,警方排除他杀,初步认定为自杀。警方要把涂远高的尸体带走火化,未得到家人同意。经历了长达8天的“护尸”行动后,在政府与家属签订了免责协议后,家属们终于同意将涂远高的尸体火化。

评论:网络时代,想要隐瞒重大突发事件几乎不可能。今年的石首,在长达80个小时

内,警方对青年厨师涂远高的非正常死亡未能给出令家属和公众信服的解释,却强势要求家属立即火化尸体;官方的新闻发布语焉不详,终于酿成比瓮安事件更为严重的社会危机,政府陷入极大被动。

7.依法行政

* 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

*推进依法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保证;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是政府建设和反腐败的重要举措。

(1)存在问题

一是执法分工不清,责任区分不明;二是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低,法律意识不强;三是监督机制不到位;四是政务公开流于形式,没有完全实现阳光操作。

(2)依法行政的对策

一是把普法工作作为保证依法行政的根本性措施来抓;

二、狠抓执法队伍业务素质建设,夯实依法行政基础;三是完善监督机制,扫除监督盲区;四是大力推行政务公开。

(3)相关新闻

钓鱼执法

09年10月14日,上海市浦东新区,18岁男子孙中界开着公司车因好心意外搭乘一名乘客,不料这名乘客竟是上海交警队“钓鱼执法"的工具。孙中界也因“非法营运”遭到罚款。他回公司后又遭到同事等指责,为了表示自己清白一怒之下便自断小指,并上诉法院。直到10月26日,上海浦东新区终于迫于舆论压力做出了判决。10月26日中午,浦东新区人民政府通报关于此事件的处理意见,认为有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使用了不正当取证手段,10月20日公布的结论与事实不符,向社会公众作出公开道歉。

二、经济部分(6)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十二五”规划的又一个鲜明特点,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

第一,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三,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新形势下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第四,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决定性基础,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因此,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顺应党心民意,符合时代潮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胜利前进。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 在当代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指要在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优化升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分配合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历史转型。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来看,要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转型,就必须实现五个历史转变。

第一,必须实现从注重增长速度的高速经济增长到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适度、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历史转变。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保持足以稳定和促进我国现代化发展所必要的适度的快速增长,不再不惜代价地追求与以往类似的高速经济增长。必须在经济适度增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改革30年来所获得的经济、体制成就,尽快转向整个经济社会的科学化发展。

第二,必须实现从外需带动型经济发展到内需拉动型经济发展的历史转变。必须充分认识这一转变的内涵和意义,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的优势,利用众多人口所形成的市场规模和结构转换所带来的极其巨大的增长空间。

第三,必须实现从技术引进依赖型经济到自主创新支撑型经济的历史转变。必须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积极推动原始创新、应用创新和高端创新,激励与引导自主创新,举全社会之力为向自主创新经济转变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四,必须实现从资源高耗型经济到资源节约型经济的历史转变。必须以降低发展资源成本为核心,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必须把节约优先和效率为本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核心,必须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炭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必须将节能、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重点,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必须将保护环境、保障安全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要求。

第五,必须实现从生产能力提高型经济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型经济的历史转变。必须加快产业升级,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尽快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积极推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不同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

(3)相关新闻

鄂尔多斯的奇迹

我国内蒙古西南部的鄂尔多斯,曾经是“老、少、边、贫”的典型地区,风大沙多,干旱少雨,沟壑纵横,现如今却是一个工业大市、绿色大市、畜牧业大市和文化大市。在中国社科院2008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增长竞争力排名第

一、效益竞争力名列第三。

当山西、陕西等毗邻地区提出大规模整合煤炭资源,探讨如何走出“粗放经营、矿难频发、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怪圈的时候,鄂尔多斯早在3年前已经成功完成这项“大动作”,在规模化、节约化开采上迈出了实质性新步伐。

当西部其它地区为人才大规模流失而慨叹时,鄂尔多斯短短几年内建起4个博士后工作站,两个自治区特色产业人才基地,吸纳区内外高校毕业生两万多人,培养造就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优秀人才队伍,建成了全国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和国家羊绒标准化基地、煤液化基地、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实现了生产要素从低端向高端、从要素流出区向要素流入区的跨越。

鄂尔多斯发生巨变的奥秘,就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好字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改善和生态良好的多赢局面。

2.节能减排

*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1)节能减排的原因

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资源供给紧张,环境污染加重,直接影响到投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2)节能减排的对策

一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要强化技术创新,组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将降耗减排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

(3)相关新闻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 6

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共识与探索,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评论:在即将到来的“低碳”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其实,“低碳”是一柄锐利的双刃剑,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抓住机遇,转“危”为“机”。

3.扩大内需

* 拉动内需即提升国内消费需求和提高国内投资需求,简单讲就是提高购买力和提高政府支出。

*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

(1)扩大内需的原因

一是金融危机造成企业和个人资金不足,购买力下降,社会产品积压,社会总供给大大超出总需求。

二是资金不流通,银行无法提供贷款,企业得不到资金运转,无法获利。国家没有税收,财政收入减少 。因此拉动社会需求,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相平衡,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需要。

三是农村作为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有待于开发。

四是适度消费有利于增加就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对策

关键是增加收入(有钱花)和完善保障(敢花钱),具体措施:

一是调整分配结构,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要确立均衡共享的模式。 二是政府要加大社保、教育、医疗等民生之需,加大社保的投入。

三是优化创业环境,特别是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让更多的就业者变成创业者,要通过扩大就业,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四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更多高消费能力的中产阶层群体。

五是把城镇化作为扩大消费的重点,创造更大的市场需求。

六是培育新型的消费文化,完善消费的引导机制。 (3)相关新闻

家电下乡

从2007年12月开始,山东、河南、四川3省进行了财政补贴家电下乡产品试点工作,对3省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含冰柜)、手机3类产品,比照出口退税率,给予销售价格13%的财政补贴,以达到拉动农村消费,帮助农民改善生活质量,减少贸易顺差、促进家电行业健康发展的目标。2008年12月1日,山东、青海、河南、四川、内蒙古、辽宁、大连、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广西、重庆、陕西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开始推广家电下乡。试点的三省一市执行到2011年11月底,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执行到2012年11月底。从2009年2月1日起,其余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家电下乡工作。

评论:家电下乡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和贸易政策的创新突破。

4.国企改革

*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的有益探索,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

(1)国企改革目前面临的问题

一是认识上的不足。小平同志曾经就改革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认识的过程,提出“摸着石头过河”的论断。

二是既得利益主体的阻碍。既得利益主体主要有三个,一是作为生产者的企业职工,二是作为经营者的企业领导班子,三是作为所有者的政府相关机构。

三是配套改革跟不上。广大国有企业职工之所以抱住企业不放,不仅仅是一个就业的问题,还要考虑住房、养老、医保等许多方面。

(2)国企改革的对策

一是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关键是要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政策,保证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

二是在继续推动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深入研究改革的动力来源和阻力风险,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政策,完善管理者的激励与补偿办法,以最大的努力落实改革保障政策,消除困难群众对改革的困惑心理;

三是在改革的规范和监管上加强力度,让更多的职工代表参与企业决策,保证程序公正、手续完备、真实操作,促进国企改革转制成功。

(3)相关新闻

限薪令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国企高管收入与职工和其他社会群体收入的差距是公众热议的话题,2009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尽管没有美国版限薪令“50万美元”这样的具象规定,但这份被称为中国版限薪令的文件首次明确规定国企高管基本年薪与上年度中央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相联系”,绩效年薪根据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确定,以更为变通的方式规定了高管薪酬的上限。

5.资源能源

* 能源资源战略事关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远大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既是缓解能源资源供求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1)建设资源能源节约型社会的原因

一是供需紧张,我国能源工业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二是能源发展和能源保护存在深层次的矛盾; 三是能源效率低制约能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策 一是加快推进节能减排。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要加快制定和完善节能减排的规划和标准,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要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综合运用法律手段以及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明确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全面促进节能、节材、节水、节地以及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

二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对外磋商机制,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机制建设;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监测与考核指标体系,在现有污染排放物监测以CO

2、SO

2、固体颗粒物等指标为主的基础上,扩大污染排放物监测面。强化目标责任机制,保障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途径。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加快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等政策,大力推进重点领域的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循环经济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

四是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要求。要通过加大生态保护执法力度,保证生态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提高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恢复成本。同时要加快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资源损失与环境破坏。

五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要逐步淘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传统落后技术,加快开发绿色低碳技术,构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科技支撑体系。要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重点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努力突破节能减排的技术瓶颈。同时要大力推进技术产业化。

六是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保障。要积极推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快制定和完善土地资源、水资源及各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护法。制定针对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法律法规,为惩罚严重浪费资源者和破坏环境者提供法律依据。完善产权法律制度,规范和理顺产权关系,引导各种主体的行为。

七是转变观念,培育绿色文化。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保证。一方面政府要树立节约意识,在决策和规划中珍惜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优化组合;另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引导合理消费,反对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

(3)相关新闻

新能源战略

科技部权威人士在3月30日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透露,科技部“十二五”能源战略将把支持重点放在新能源产业上,具体包括智能电网、煤基清洁燃料、风电、太阳能四大领域。

6.建设创新型国家

* 科学技术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创新是解决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的根本途径。

*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

一是中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就意味着从改革开放开始,直到2020年,中国要连续40年保持7%以上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本和科技进步。根据测算,如果能够在今后继续保持40%的投资率,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必须由当前的39%提高到60%,否则就不能够完成在2020年翻两番的目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是非常困难的。

二是中国人均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供应严重不足,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以后,面临着越来越紧迫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在较短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是在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各国的经验表明,只有靠科技进步,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出路。

三是在全球化进程当中,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国际竞争压力。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生产的手机不得不付出价格的20%,计算机价格的30%、程控数控机床价格的40%的专利费用。

四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不断弱化。因此,中国的产品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在国际竞争中的压力越来越大。从这几方面考虑,我们没有别的出路,只有一条路,就是通过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对策

一是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二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 三是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五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3)相关新闻

知识产权保护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各行业的发展目标。然而,转型中的中国企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在本土,山寨品牌泛滥,“走出去”,又遭遇国外知识产权障碍。那么,中国应如何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要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中,报告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管理能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评论: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世界知识产权制度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特别是近些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或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运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专利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三、文化部分(6)

1.网络建设

*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随之生成,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 当前形势下,经济社会正加速转型,网络文化发展十分迅猛,切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已成为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网络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安全问题;二是诚信问题;三是低俗问题。 (2)加强网络文化管理的对策

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

二是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三是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四是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五是要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

(3)相关新闻

网络监督

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胡锦涛总书记于2008年6月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

网络监督的作用,积极作用在于,第一,网络监督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第二,网络监督有助于促进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第三,网络监督有助于提供腐败行为线索,打击违法犯罪。消极作用在于,第一,由于网络监督的匿名性,网络监督所提供的线索往往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甚至有“网络暴力”,侵犯他人合法权利等情况;第二,网络监督具有很强的偶然性,是一种非常规监督;第三,网络监督虽然具有广泛性,但不是平均抽样,代表性需要打一定的折扣。

做好网络监督规范引导工作的措施在于,第一,要积极引导,依法规范。要重视和支持新闻媒体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和建设性监督。对于网络监督,也应该按照这个方向加以引导和规范,把握网络舆情的正确方向,注重网络监督的社会效果。第二,把握重点,讲究艺术。一是要加强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多从正面提出希望和建议;二是要加强对党纪政纪执行情况的监督,促进干部队伍廉政建设;三是要加强对侵犯群众利益行为的监督,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四是要加强对不良社会现象和社会风气的监督,弘扬社会正气。与此同时,还要讲究监督艺术,把握网络舆论监督的主动性。第三,加强研究,形成机制。虽然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但是与网络管理、网络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专门针对网络监督的法律法规还是空白,管理机制建设还没跟上。要加快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努力实现网络监督与政府监督监察制度的对接。

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的好处在于,方便信心查询,提高办事效率。借助“人肉搜索”,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和集体智慧,通过人碰人、人挤人、“一呼百应”的方式,人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信息查询,迅速得到想要的结果。同时可以净化社会空气,方便草根监督。“人肉搜索”可以揭露社会丑闻,还原事实真相,维护社会道德秩序。“虐猫事件”、“华南虎事件”、“辽宁女事件”均是网民自发揭露丑恶,还原事实真相的典型案例,其中的大部分事件当事人没有触犯法律,但受到了社会道德的谴责。但它的弊端也不容忽视,“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网民在进行道德谴责的同时难免会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在人肉搜索的参与者中,追求精神刺激、恶意中伤者也不乏其人。

面对网民发明的“人肉搜索”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应对,一是开展网络实名制。实名制有利于规范“人肉搜索”行为,减少网络上垃圾信息,增加信息的可信度和网民之间的信任度,“营造更加和谐的网络文化”。鉴于实名制涉及公民自由言论的问题,可能引起网民的反感,可以考虑先在一些规模大、影响大、人气旺的网站推行网络实名制、循序渐进、逐步推开。二是加强对论坛的管理和信息审核。要规范“人肉搜索”行为,净化网络环境,网站本身必须负起网络监管的责任感,严格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和信息审核。三是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人肉搜索”侵权案件的日益增多,建议法律明确对“隐私权”的保护,这样不仅有利于对公民人格权的保护,而且便于规范网络秩序。同时,例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专门规定也应细化,明确规范“人肉搜索”。四是加强培训和宣传引导。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教育网民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和网络秩序;加强对网站的监督和管理,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培训活动,提高网站管理员、论坛版主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水平,避免或减少泄露个人隐私、恶意攻击谩骂等网上不良信息传播。

网络群体性事件

近期“百万级点击率”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如“南京天价烟房产局长事件”、“张家港官太太团出国事件”、“贫困县县委书记戴52万元名表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等等。其中以“史上最牛”、“天价”等词搜索,就会发现“史上最牛的中部地区处级官员别墅群”、“史上最牛的官腔”、“史上最牛的官员语录”、“史上最牛服务通知”、“史上最牛公章”、“天价烟局长”、“天价薪酬高管”、“天价表县委书记”、“天价公款账单”等话题,无一例外都是网上热点。

网络群体性事件特点在于,一是传播迅速。在网络中,由于联系的快捷方便,一个简单的共同话题就有可能在短时期内建立“相对自发的、无组织的”联系。二是更容易产生冲动。网络具有特殊的“匿名性”,网民不需要为自己在网络上的非理性行为承担任何责任,因此更倾向于以道德的名义参与事件的发展,很多人的行为更有明显的群体娱乐特征。三是规范管理方面存在空白。虽然社会群体性事件在法源上还未形成一个从权利的设置、组成到行使、保护、规范的完整体系,但还是有宪法、刑法、集会游行示威法及其实施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信访条例等,以及公安部制定的《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等规章制度进行规范限制。但在网络上,若有集群行为,则不受这些法律法规的限制。

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对策,一是健全法律法规,实施网络实名。二是做好教育工作,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三是使政务公开,政策透明,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四是政府电子政务部门要时刻关注重点社区论坛,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化解、早控制。五是快速反应,厘清真相。

网络低俗文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网络监管的滞后,低俗内容借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大行其道。网络中的低俗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公害”。鉴于这种情况,从2009年1月5日起到2月上旬,国务院新闻办、公安部、文化部、工商总局、广电总局等七部门联手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

这些信息的广泛传播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首先,青少年长期在低俗网络文化环境中成长,容易沉迷于色情、暴力等信息当中,只知感官享乐,不思进取,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理想抱负,不利于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其次,网络低俗媚俗之风盛行,极大地污染了社会风气。传统的社会道德观被曲解、覆盖,人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很容易迷失自我。再次,时下有些网站认为只有含有黄色信息、桃色事件、血腥凶杀的内容,才能提高 11

网站的点击率,由此导致网络媒体的误入歧途。最后,网络的低俗现象也容易诱发社会不安定因素,很多未成年人的犯罪动机就是受到网络传播的低俗内容的影响而造成的。,

网络低俗文化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低俗之风盛行满足了一部分人的社会心理。二是传媒受利益驱动。三是技术条件为网络低俗之风提供了传播渠道。四是当下社会环境的影响。五是缺少法律和技术上的监管。

治理网络低俗文化的对策在于,一是建立贯穿全社会的信息安全预警系统。二是逐步实现网络实名制,不断强化不良信息治理的力度。三是完善网络不良信息的举报与受理制度。四是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净化网络环境。

2.文体遗产保护

* 文化遗产是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上不重视;二是专业人才短缺;三是相关制度不健全。 (2)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

一是切实做好文物调查研究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规划的制定实施工作,改进和完善重大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凡涉及文物保护事项的基本建设项目,必须依法在项目批准前征求文物行政部门的意见,严格执行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

二是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保护。切实抓好重点文物维修工程。提高馆藏文物保护和展示水平。

三是清理整顿文物流通市场。加强对文物市场的调控和监督管理,依法严格把握文物流通市场准入条件,坚决取缔非法文物市场,严厉打击盗窃、盗掘、走私、倒卖文物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国际合作,对非法流失境外的文物要坚决依法追索。

(3)相关新闻

佳士得拍卖

2008年10月,佳士得拍卖行宣布,将拍卖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消息传出后,引发中国民众热议,近百人组成律师团追索。2009年2月24日,法国法院批准拍卖。2009年2月26日,商人蔡铭超拍得铜像,但称因拍品无法入境而不付款。

3.加强公共文化服务

*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原因

一是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十分强烈,而我们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无论在数量、品种还是质量上都与之还不相适应。

二是城乡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享有的文化权益上还存在较明显的差距。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群众文化生活相当贫乏,有的地方低俗文化不断蔓延,农民富裕后享受不到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城里人文化生活虽然比较丰富,但也不平衡,一部分高收入者享受着各种高水准的文化消费,而有的低收入家庭、困难家庭几乎与文化生活无缘。进城务工的农民们,其文化需求也很难得到满足。

(2)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对策

一是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二是我们要建立公共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要通过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

三是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其中把新的科技手段引入到传统文化领域是很重要的方面。

四是要明确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和管理方面的责任,要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到各级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到政府的目标管理,纳入到当地的财政预算。

五是我们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维护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众的文化权益。

(3)相关新闻

北京部分公园和博物馆免费开放

记者昨天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7月1日起,市政府决定再免费开放紫竹院公园等12个公园和6个博物馆。今后,市民和游客游览、参观这些地方不用再购买门票。

据统计,免费开放的12个公园上年接待游客超过2280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1200万元;6个博物馆上年接待游客13万人(次),门票收入60万元。免费开放后,市、区两级财政将给予免费开放的公园和博物馆补贴,以保证公园和博物馆的正常运营和维护。

据了解,此前北京市注册公园169个,收费公园58个,免费公园111个,加上此次免费的12个公园,免费公园数量增加到123个,占注册公园总数的72.78%。市、区文物局及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所属博物馆共51个,收费的49个,免费的2个,加上此次免费的博物馆,免费博物馆将增加到8个,占市、区文物局及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所属博物馆的15.69%。

4.提升文化软实力

*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命题,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一般说来,“软实力”指的是能够影响他国意愿的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和文化的感染力等所谓的软要素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1)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原因

一是发展文化产业对捍卫国家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向起着积极作用。 三是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文化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2)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对策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四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3)相关新闻

电影票房

2010年,美国电影的本土票房达到了106亿美元,是中国国内票房总额的7倍左右,而且全部来自于其国产影片的票房收入。更值得注意的是,在2010年美国全球票房的299亿美元中,海外票房就占了2/3左右,是其本土票房的近两倍。相形之下,2010年中国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尽管与往年相比稳步提升,但仍然只有35.17亿元。数字之间的落差,不仅指向两国影片本土市场占有率的差距,更反映出各自在全球市场表现的巨大悬殊。2011年1月,《纳尼亚传奇3》和《创战纪》两部好莱坞豪华巨制又开始在国内公映。这些美国大片拿走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金钱,更重要的是它在以美国人的意识形态影响着中国的青少年,它正把西方的伦理、道德观念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5.人才强国战略

*人才是强国的根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确立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支撑。

(1)中国人才的现状

当前,我国人才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

一、尖端人才短缺。

二、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三、人才专业结构、产业分布等不合理。

四、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

五、人才机制依然存在诸多缺陷。

(2)建设人才强国的对策

一、要破除妨碍人才队伍建设的思想观念。倡导不拘一格,破除人才歧视。倡导唯才是举,破除嫉贤妒能。倡导用当其时,破除论资排辈。倡导任人唯贤,破除任人唯亲。倡导用当其能,破除官本位,倡导人本位。

二、要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特殊措施,使大批青年人才持续不断涌现出来。

三、要突出人才工作的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

四、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成长、人才流动、人才使用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性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人才发展体制和机制。

(3)相关新闻

中国颁布人才规划纲要

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

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比是人生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因

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

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

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

四、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对策

一、要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运用大众媒体的独特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使人们时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和熏陶,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应该先行一步。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要求老百姓去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百姓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榜样。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

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通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

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倾向,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同时,要在尊重差异中扩大共识,在包容多样中共铸和谐,努力形成团结和睦、万众一心、共创和谐伟业的生动局面。

(3)相关新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这是继我们党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著名论断之后,提出的又一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用的新阐释,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民生部分(8)

1.就业保障

*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途径。 (1)就业难的原因

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在逐年下降(即高增长低就业)。另一方面,劳动力大量供给,即劳动力资料过剩。具体说:

一是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开放的、竞争的、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使劳动力自由流动存在体制性障碍。

二是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匹配,这在大学生就业难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三是劳动就业岗位创造乏力,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不够,对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增加较多就业的公共卫生、城市环保及社区服务等行业挖掘不够。

四是劳动力市场有些政策还没有到位,劳动管理、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滞后,就业领域存在着劳动权益不平等现象。

(2)解决就业难的对策

我国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各级政府通过坚持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协调发展城乡经济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扩大就业规模,努力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

第一,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政府始终将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将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第二,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坚持把发展服务行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方向,鼓励发展社区服务、餐饮、商贸流通、旅游等行业,更多地增加这些行业的就业岗位。

第三,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拓宽就业渠道。注重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特别是就业容量大的私营、个体经济和中小企业。

第四,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增加就业途径。鼓励劳动者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积极发展劳务派遣组织和就业基地,为灵活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

第五,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确立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的用人主体、劳动者作为供给主体的地位。同时,协调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户籍制度等项改革,改善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客观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六,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植再就业。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实行免征税费和小额贷款政策。为鼓励服务型小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实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和减免税收政

策。为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行再就业援助。为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实行税收鼓励政策。

第七,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预算中安排专门资金,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中央财政专门安排资金,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给予补助。

第八,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政府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发展各类教育与培训事业,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3)相关新闻

念不好书,掏大粪也没资格

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济南大学、沈阳建筑科技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和山东政法大学的3男2女,最终在1102名大学生中脱颖而出,被录取为济南清运队的掏粪工。近日,他们在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二处拜师、上岗。据了解,5人中有两名党员,年龄最小的23岁,所学专业涉及计算机、法学等。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如今已变成活生生的事实。大学生,曾经的“天之骄子”,也许在他们上大学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不会想到,毕业后有一天,他们会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掏粪工。

2.医疗改革

* 医疗是民生之需,身心健康,既是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证,又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1)看病难原因

一是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够合理。全国医疗服务资源80%集中在城市,只有20%在农村。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上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十分薄弱。

二是政府卫生投入不足。2004年,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6%下降到4.5%。在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只占17%,企业和社会承担27%,56%是居民个人承担。

三是医疗保险覆盖面较小。

四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有所淡化。

五是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存在混乱现象。

六是对医疗机构监管不严。各级卫生部门存在重扶持、轻监管现象,缺乏对医疗机构监管的手段。医疗机构条块分割,也是造成监管不力的原因。

(2)解决看病难的措施 基本思路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应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基本原则是,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不能变;坚持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道路不能变。

第一,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认真研究解决医药不分问题,切实改变以药养医的状况。

第二,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适应农民承受能力的农村医药价格管理体系和农村医疗管理体系,加强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第三,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各级政府选择

一、二所综合性医院,收费低廉,财政保证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公益性质。

第四,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严格大型医疗设备购置,防止医疗机构以此乱收费。 第五,开展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第六,加快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建设,提高群众抵御疾病风险能力。 第七,加强政府监管,改进药品、医疗器材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 (3)相关新闻

医患矛盾

产生医患矛盾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法制建设不完善,老百姓的维权意识不强。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将医院推向市场,受利益驱使,医院有了经营性质。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患者也一步一步被推向市场,从內心难以摆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福利性,希

望自己掏钱看病的同时,得到等值甚至超值的医疗服务。四是医疗体制改革后,各方利益重新分配和调整,客观上形成了医保、医药、医疗“三匹马分头拉车”的局面。而“三马分头拉车”把矛头集中到了医院。

解决医患矛盾的对策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国家应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二是加强诚信建设和医患沟通,“钝化”医患矛盾,三是医疗机构要从自身找问题,重建医德。四是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五是改善就诊环境,适当降低费用。六是社会要理解医疗服务是“特殊服务”,而不是普通的花钱买服务。七是继续加大卫生立法的力度,逐步完善卫生法律体系。

3.住房改革

* 李克强同志指出,住房是民生之要,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一直是中国老百姓的美好愿望。

(1)房子贵的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合理因素,如城镇人口增长较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住房需求迅速增加;土地价格上升,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加之商品房品质提高,配套设施和环境改善,商品房开发建设成本增加。但是,也有许多不合理因素。

一是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近年来,银行存款利率较低,股市低迷,社会资金缺乏其他投资渠道,纷纷挤向房地产市场。也有不少境外资金进入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

二是一些地区投机炒作现象严重,投资性购房需求迅速扩大。一些居民基于房价上涨预期,也参与购房投资;或者担心房价继续上涨而提前入市。

三是商品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不足,抬高了商品住房的平均价格。

四是部分城市盲目大拆大建,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带来大量被动性需求。在经营城市的理念指导下,抬高了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

五是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少数开发商及中介机构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通过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虚假交易、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哄抬房价,误导市场预期。

(2)解决买房难的对策 一是坚持遵循经济规律,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实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

二是调控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积极稳妥、把握力度,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法治、加强监管,促进住房价格的基本稳定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调控工作实行供应和需求双向调节、综合治理的办法。

四是调节需求的重点,是遏制投机性需求,控制投资性需求,限制被动性需求,引导合理的住房消费。

五是改善供应的重点,是鼓励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

同时,还要在以下三点上加以注意

第一,要提高认识。稳定住房价格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稳定房价工作的统一政策部署,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二,要落实责任。国务院明确,省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稳定住房价格工作负总责,同时要落实市县人民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要把这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负起稳定住房价格的责任。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措施不力,造成当地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影响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地区,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三,要加强监督检查。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加强对各地稳定房价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对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力的,将通报批评。各省级政府也应当加强对市(区)、县工作的督查和指导,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3)相关新闻

2010年上海房价继续飞涨

在限购令、限贷令打压下,2010年的上海楼市经历了一个典型的调控年,但房价仍在上涨。数据显示,2010年年底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价相比年初累计上涨达4223元/平方米,12月份均价为24176元/平方米,较1月份上涨了21.16%。

4.教育改革

* 教育是民生之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目前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政府投入不足。政府不投入或投入不足,所有压力就全压到学校身上。学校职责是办好学校,教书育人,培养合格人才,却还要承担起筹款还贷任务。

二是教学资源不公平。

三是家长们的期望值太高。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社会用人制度的导向,家长“望子成龙”,相互攀比追逐“名校”,不但导致期望值过高,同时也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许多孩子从一出生,家长就打听上哪个学校,如果自己小区的学校好点,一出生就落户口。如果差点,就舍近求远。这样就有了择校费,而且伴随安全、上下班接送、交通堵塞等问题。

四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五是查处不严,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2)解决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是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抓紧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特别是困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期性困难和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理顺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探索发展教育的新模式;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形成公办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良性机制。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育管理。依法加大教育投入,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同时,继续拓宽筹资渠道,健全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教育。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依法行政。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是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改革与发展,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发展的新局面。此外,还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合理配置教育公共资源,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3)相关新闻

天价择校费

北京晚报3月29日电:一篇题为“北京幼升小中间人开价参考价目表”的帖子,明确标出了近20所小学的“中间人开价”,钱数从3万元至12万元不等,更有人曝出25万元的择校天价。对高额择校费,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家长以捐资助学方式,将钱交到政府财政账户,无法认定为违规;如果钱是交给了中介,可以告中介欺诈;如果钱由学校收取,家长可以直接举报。对这种说法,家长们却不以为然:捐资助学基本都是“被自愿”的,“我们不敢不自愿”。

5.养老改革

*歌德说过,老年时象青年时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他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

*物质是养老的基础,精神是养老的支柱,科学是养老的法宝。要有正确的养老观,开创人生第二春。

(1)养老问题概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公共财政更多投向保障与改善民生领域,养老服务政策法规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格局逐渐形成,服务能力持续加强,惠及老年人范围不断扩大,奠定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良好基础。但是,与日益严

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和老年群众过上美好晚年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国社会养老服务无论是供给总量、资金投入、社会分布、服务水平,还是政策落实、监督管理等方面都明显滞后,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

(2)养老问题的对策 首先,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长期规划。我们提出健康老龄化战略内涵,主要包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

其次,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道路。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 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手段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

再次,积极发展老龄产业。老龄产业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 形成的产业,既包括生产性产业,也包括服务性产业,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

最后,加快完善老年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略,依法治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应是下个世纪老龄工作重要内容。

(3)相关新闻

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

据2005年统计,中国60岁以上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因此,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但中国的问题尤为突出。中国老龄化有四个特点:老龄人口多、老龄化进程快、生产力及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历史欠账较多。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问题包括养老金支付压力加大,医疗费用加大等。

目前中国老龄人口已超过1.67亿,占人口总量的12.5%,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3亿。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于7%,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或老年型国家。有关资料显示,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39年,我国将出现不足两个纳税人供养一个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这被称为“老龄社会危机时点”。近期,来自各方面的研究表明,中国老龄化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多层面带来的冲击空前强烈。

6.调整分配关系

* 分配是民生之源,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现在面临的问题不仅是要继续做大财富蛋糕,而且是怎样分好蛋糕的问题。

(1)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难点

一是利益格局已经形成,既得利益者或特殊利益集团不可能自动放弃在财富分配格局中的优势地位。

二是路径依赖本身也是阻力,很多政策已经实行几十年了,一下把它矫正过来很难。 三是政策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构成了无形的阻力,实践中产生的摩擦带来的抵消作用不容忽略。

(2)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对策

一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消除行政性垄断。对与公共利益无关的国有企业,逐渐减少国家持股比例。加快垄断性行业改革,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促进行业竞争,最终消除垄断利润。

二是强化劳动法令执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推进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扭转单个劳动者相对于资本的弱势地位,形成劳资双方共创、共享企业财富的新模式。还包括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三是政府应出台鼓励政策,创造更多的机会实现充分就业,建立和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为职工劳动报酬的稳定增长提供保障。

四是政府在二次分配领域通过发挥财税政策的收入转移作用,确保财政的公共性和满足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有关方面的发展目标。通过加大二次分配领域的调控力度, 19

将公共支出和基本公共服务的重点,逐步转向城市低收入者和广大农民,更好地满足人民这方面的需求。

(3)相关新闻

慈善事业

四川汶川地震后,社会各界向灾区踊跃捐款捐物,对地震灾区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给与了极大地物质和精神支持。2009年台湾“莫拉克”风灾又一次激发了国人捐款做慈善的热情,短期内募集到慈善基金过亿。近两年捐款总额不断地在刷新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纪录。但是与某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慈善事业还是相对落后。

7.生活安全

* 安全是民生之重,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命题。 (1)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

一是食品监管体制不顺,职能重复交叉导致执法交通不高; 二是食品安全检测装备分散,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三是生产经营环境治理滞后,食品安全信用度较差;

四是农产品尚未实施有效的安全准入,现代科学种养技能推广乏力; 五是部分经营者和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不能自觉抵制问题食品。 解决食品安全的对策:

一是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监测; 二是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三是构建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 四是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相关论证;

五是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 六是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七是加强进出品食品安全管理。 (2)药品安全

药品安全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企业缺乏责任心;

二是监管漏洞堪忧,制假售假、虚假广告屡禁不止。 解决药品安全的对策:

一是进一步强化企业作为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二是加强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管理; 三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完善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应急机制,并严格实施药品安全行政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四是增加药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 五是加快完善药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六是深化药品审批制度改革;

七是加强队伍建设,防治腐败行为。 (3)生产安全

生产安全问题的原因:

一是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二是一些地方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存在层层衰减问题; 三是影响安全生产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 四是金融危机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 解决生产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是努力提高执政能力; 二是加快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三是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四是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

五是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 六是加强安监队伍建设。 (4)交通安全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市交通设施与城市交通需求严重失衡; 二是人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三是公交企业普遍亏损,缺少科学合理的财政补偿机制; 四是发展缺少法律、法规的保障; 五是道路基础设施不健全; 六是交通管理手段落后。

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对策: 一是优化公共交通线路;

二是采用先进的公交智能调度技术; 三是发展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体系;

四是建立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开展响应需求服务; 五是财政补偿。 (5)公共安全

公共不安全因素存在的原因:

一是体制转型期内产生的社会震荡;

二是收入差距拉大产生的变态利益需求取向;

三是大规模社会人口流动产生的附带性社会治安问题。 治理公共安全问题的措施: 一是做好“事前预防”;

二是在做好事前预防的基础上,“事后处理”也要公正、及时; 三是各部门在协作与配合的基础上做好监管工作。 (5)相关新闻

我爸是李刚

2010年10月16日晚21时40分许,在河北大学新区超市前,一黑色轿车,将两名女生撞出数米远。被撞一陈姓女生于17日傍晚经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女生重伤,经紧急治疗后,方脱离生命危险,现已转院治疗。肇事者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 2011年1月30 日,河北保定李启铭交通肇事案一审宣判,李启铭被判6年。

8.三农问题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就像温家宝总理讲的:“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1)农民工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存在权益受侵害的现象:

一是一些地方在农民工务工就业的职业、工种等方面,设置了许多不合理限制; 二是企业用工和劳动管理很不规范;

三是劳动岗位极不稳定,报酬难以有效保证; 四是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 五是社会基本保险普遍缺失。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一是解决好雇佣者对进城务工人员随意克扣工钱和拖欠工资等问题; 二是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健康保障;

三是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素质; 四是确立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伤保险制度; 五是确立进城务工人员工资分配办法;

六是帮助建立一个具体的进城务工人员组织。

21

(2)拖欠民工工资问题 民工工资被拖欠的主要原因

一是一些地方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一些房地产项目资金来源不落实,是造成拖欠的重要原因;

二是部分开发商资金不足,盲目立项、开工;

三是施工企业垫资施工,导致总包单位无力垫资又要求分包单位垫资施工的恶性循环,进而造成民工工资的拖欠;

四是包工头为了自身利益多赚利润,故意拖欠;

五是包工头不与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导致民工投诉时缺乏法律依据,另外,不按时发工资也是造成民工工资被拖欠的原因之一。

解决民工工资拖欠的对策:

首先,充分认识解决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重要性。第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第三,是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制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要求。

其次,要采取有力措施,完善相关制度。第一,应该建立一个认定拖欠民工工资的制度。国家应该制定统一的《民工拖欠工资管理条例》,而不是各地自搞一套;第二,要建立民工任职的资质认定,以此遏制我国由于民工进城没有管理造成的巨大浪费;第三,要建立劳动合约的认定制度,通过第三者公证,在法院打官司的时候就具有法律效力;第四,要加强民工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教育,增强其维权意识。

(3)农民增收问题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农民收入问题。目前我国农民的收入状况,总的来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影响农民增收的相关因素主要有:

一是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限制了农民增收; 二是农业经营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农民增收; 三是农民负担居高不下掣肘了农民增收; 四是非农岗位就业不足抑制了农民增收; 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一是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是关键; 二是农业结构调整是必要条件;

三是发展劳务经济,改革户籍管理是必要途径; 四是减轻农民负担是保正; 五是政府加大投入是基础。 (4) 统筹城乡发展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创新。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尽管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农业生产力水平偏低、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化不强的特征并未根本改变。农民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的差距呈扩大趋势。

二是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刚刚起步,无论是覆盖面还是保障水平,都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水利、交通、电力、通信条件较差,目前全国还有2.5亿农民饮水安全缺乏保证,近100个乡镇不通公路,近1万个乡镇不通沥青路和水泥路,约200万户农村人口用不上电。一些地区村镇布局不合理,垃圾处理、生态保护设施缺乏。

四是农民的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尚未得到切实保护,侵犯农民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民土地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护,低价征收征用农民土地、补偿不到位等问题较突出,征地 22

纠纷频繁发生。农民工的权益保障还不到位,农民工工资水平较低,最低生活保障、工伤保险、子女教育、廉租住房等权利缺乏有力的制度保护。

五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相关政策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但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需要下更大决心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切实向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倾斜。在规范转移支付、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强政府支农资金管理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一些涉及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层次改革,如推进大中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形成促进农村土地依法流转的机制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

一是要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

二是要深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理解; 三是要善于统筹,找准农村改革的突破口; 四是要解放思想,大胆试验;

五是要从文教卫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税费体制、社会化服务体系、财政支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等几个方面给予落实。

(5)相关新闻

开胸验肺

在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打工的河南新密市刘寨镇农民工张海超被多家医院诊断出患有“尘肺”,但由于这些医院不是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所以诊断“无用”,因此他无法拿到法定诊断机构的诊断结果。为了证明自己患的不是肺结核而是职业病“尘肺”,最终只能以“开胸验肺”的方式进行证明。2009年8月,河南省卫生厅通报批评诊断出张海超“尘肺合并感染”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对其立案调查。通报称郑大一附院在不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情况下,进行职业病诊断,违反了《职业病防治法》。此举迅即引起网络舆论热潮。

农民工维权历来很难,工伤鉴定更是难上加难。作为弱势群体的他们很难找到维护自身权利的渠道,河南卫生厅问责为张海超“开胸验肺”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是在堵死弱势群体维护自身权利之路。这无助“制度尊严”,惩罚开胸验肺的医院更是自取其辱。

23

第五篇:2012年公考申论热点:湖南城管

央视网消息:

法制日报的报道:长沙城管公示罚款底气何来?说是长沙开全国先河,城管罚款信息和罚没物资流向一律向市民公示。

长沙为什么敢开这个全国先河? 两点:

一、公示罚款能大大减少市民对城管执法的抵触情绪;

二、长沙将老城管人员全部解散,新招城管人员全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收入全部由财政拨款。

不用创收,严格执法,就是长沙的底气。

中国网络电视台综合消息:城管,可以说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他们为什么常常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城管到底怎么了?他们对城市的发展和改观,做了些什么?请继续收看今天的“走基层·长沙城管朝阳中队蹲点日记”。

这一周,该轮着朝阳中队的王涛值巡逻班了。王涛,35岁,是2000年长沙市城管局刚刚组建时,考进来的第一批大学生。今天一大早,我们就跟着他上街了。

李中秋,一名20多年的老城管。他所说的那个时候,是指从上世纪80年代到上个世纪末期。在这10多年间,城管队员的工资福利,几乎都是靠罚款来维持,进入城管队伍的门槛也相对较低。在那时,哪里的城管处罚得越重,哪里城管队员的福利就越好。

2000年,经国务院法制办批准,长沙市成立了一支正式的城管执法队伍,城管队员工资福利不再靠罚款来保障。前几年,长沙市出台了《城市管理条例》,但一直困扰城管执法的根本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这几年,长沙城管部门推出的“首次违章免罚、当场不罚款、罚没物资去向公示”等做法,使城管执法中的冲突少了许多。但尽管这样,还是得不到更多人认可,城管队员王涛觉得有些委屈。

回忆起刚刚入行的那会儿,“公务员、铁饭碗、吃皇粮”,这些令人羡慕的字眼,着实让王涛兴奋了好几天。可没过多久,王涛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

如果不蹲点接触王涛,我们很难想象,爱吃水果的他,在穿上城管制服后,竟然连水果都不吃了。

王涛说,干了11年城管,起早贪黑11年,越是节假日,上街巡查越频繁,就连女儿想和他周末逛逛公园的愿望,至今还没实现。他还告诉我们,中队长胡丹的提包里一直揣着女儿写的信。女儿到底给爸爸写了些什么?我们很好奇。胡丹,军转干部到城管;王涛,大学生考进城管。两人同干城管十多年,委屈过、无奈过,但从来没有放弃过。因为周围理解的声音渐渐多了起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考英语写作必背句型下一篇:高考语文作文必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