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原文翻译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氓原文翻译范文

氓原文及翻译

篇一:诗经氓翻译及赏析

《诗经》氓赏析及翻译

氓(men g)之蚩蚩(c hi),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q i a n)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s hi),体无咎(j i u)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r e n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t u o)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c u)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xi)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x i)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氓翻译译文:

那人一副老实样,抱着布匹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是来和我谈婚事。我送你到淇水岸,接着又送到顿丘。我不是有意延婚期,是你无人做良媒。请君莫要生恼怒,可定秋天为婚期。

登上那堵坏城墙,盼望你再回郊关。没见你再回郊关,低声饮泣泪满面。看到你又来郊关,我又说又笑心喜欢。你又占卜又问卦,卦辞都是吉祥话。你要驾车快快来,把我嫁妆拉你家。

桑树叶子未落时,桑叶润泽又柔嫩。唉呀,斑鸠啊!不要贪吃那桑椹。唉呀,姑娘啊!不要过分迷恋那男人。男人痴情不会久,轻轻松松可抽身。女人迷恋男人啊,痴情到底难解脱。

桑树终有叶落时,枝叶阽黄凄凄然。自从当初嫁给你,几年苦苦受贫穷。淇水汹涌滚滚流,河水溅车湿罗衫。女方从未出差错,男人却前后行为不—致。男人行为无准则,三心二意不道德。

嫁你为妇已多年,全部家务都做完。早起晚睡休息少,成年累月皆如此。事事满足你愿望,你却横眉又竖眼。同胞兄弟不知情,幸灾乐祸笑开怀。冷静下来想一想,满腹哀怨只自知。

本想和你过到老,到老更令我烦恼,淇水虽宽也有岸,沼泽再阔总有边。热恋时日共欢乐,说说笑笑多快活。信誓旦旦定终身,从没想过会变脸。背叛誓言不悔过,从此分手就算完! 内容分析

《氓》是《诗经·卫风》中较有代表性的—首弃妇诗,写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最终遭受遗弃的全过程,揭露了在夫权制下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的悔恨和决绝。

全诗共分六章。第

一、二章写主人公被“氓”追求,允婚后对“氓”一片痴情并与之结婚。这与后来“氓”的变心并抛弃她形成了鲜明对比,更衬托出“氓”的伪善与薄情。第三章由叙事转入抒情。写自己被“氓”遗弃后的悔意和怨恨之情。后三章回忆自己婚后多年的操劳与被虐待、被弃逐后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最后她选择了与负心丈夫决绝的态度,表达了她的反抗精神。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塑造了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首先是弃妇的形象,她本是一个纯洁、善良的美貌少女,诗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形象地写出了这位青春少女的形象。她爱过“氓”,并且对他一往睛深,”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嫁给“氓”后,她幻想着”及尔偕老”,过上好日子,因而一心持家,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直到“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失去了青春美貌,而此时,“氓”已 变心,对她虐待“至于暴矣”!她孤苦无助却被兄弟讥笑,心中的悲苦无人可以诉说。但不幸的遭遇锻炼了她坚强的性格,悔恨之余,她采取了与“氓”决绝的态度,表现了她的反抗精神。这是一个既令人同情又令人佩服的弃妇形象。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氓”的形象。他本是一个抱布换丝的小商贩,凭着花言巧语博得少女对他的爱,而当他们结婚后,他去口把大量的劳动压在妻子肩上,等到妻子失去了青春美貌,他又狠心地抛弃了她。“氓”的虚伪、薄情与弃妇的善良、痴情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其次,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也很成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桑叶的繁茂和枯黄,比喻自己婚前婚后容貌的变化:又如,“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用斑鸠贪吃桑葚来比喻自己过于迷恋“氓”所导致的不幸。比兴手法的运用使本诗寓意生动贴切,又符合主人公身份。

《氓》是一首有着较强抒情性的诗歌作品。诵读之中,我们仿佛又听到了弃妇如泣如诉的人生悲歌,又能看到她凄婉坚贞的感人形象。

名言

l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2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3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4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更多相关诗经文章:

诗经蒹葭

诗经伐檀

诗经芣苡

诗经硕鼠

诗经氓

诗经无衣

诗经静女

篇二:诗经。氓 原文 翻译与赏析

诗经〃氓 原文、翻译与赏析

《诗经〃卫风〃氓》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

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翻译

无知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

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希望你不要生气,我们以秋天为期。

登上那堵破土墙,面朝复关凝神望。复关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泪千行。

情郎忽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问吉祥,卦象吉祥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把我财礼往上装。

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

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

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自从嫁到你家来,多年挨饿受清贫。

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奸刁缺德行。

做人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婚后多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你的目的一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都讥笑。

静下心来想一想,独自黯然把泪抛。

白头偕老当年誓,如今未老生怨愁。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

头。

回想少时多欢聚,说笑之间情悠悠。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

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 篇三:诗经氓_原文及其注释译文

诗经氓 原文及其注释译文

【原文】

氓之蚩蚩(1), 抱布贸丝(2)。 匪来贸丝(3), 来即我谋(4)。

送子涉淇(5), 至于顿丘(6)。 匪我衍期(7), 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8), 秋以为期。 乘彼诡垣(9), 以望复关(10)。

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11)。 以尔车来, 以我贿贿(12)。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13)。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14)。 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15)。

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16), 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17)。 女也不爽(18), 士贰其行(19)。 士也罔极(20), 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 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21), 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 硒其笑矣(22)。 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 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 隅则有泮(23)。 总角之宴(25), 言笑晏晏(25)。 信誓旦旦(26), 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注释】(1)氓:民。蚩蚩(chi):笑嘻嘻的样子。(2)布:古时的货币,即布币。贸:交换。(3)匪:非。(4)即我:到我这里来。谋:商议,这里指商谈婚事。(5)涉:渡过。淇:河名。(6)顿丘:地名。(7)衍 (qian):过,拖延。(8)将:请。(9)乘:登上。诡垣(guiyuan):毁坏了的墙。(10)复关:地名,诗中男子居住的地方。(11)体:卦体,咎言: 不吉利的话。

(12)贿:财物,这里指嫁妆。(13)沃各:润泽的样子。 (14)耽:沉迷,迷恋。(15)说:同“脱”,摆脱。(16)徂(cu):去,往。 (17)渐(jian):沾湿,浸湿。帷裳:车饰的帷幔。(18)爽:差错,过失。 (19)贰:差错。(20)罔极:无常,不可恻。(21)遂:安定无忧。 (22)硒(xi):大笑的样子。(23)隅:即“湿”,河名,指漯河。泮(pan):岸。 (24)总角:古时儿童的发式,借指童年。宴:逸乐。(25)晏晏:和好柔 顺的样子。 (26)旦旦:诚恳的样子。

【译文】

小伙走来笑嘻嘻, 拿着布币来换丝。 不是为了来买丝, 借机找我谈婚事。 谈完送你过淇水, 一直送你到顿丘。 不是我要延婚期, 是你没找好媒人。

请你不要生我气, 定下秋天为婚期。 登上残破的墙垣, 心中念你望复关。

遥望不见复关影, 低头伤心泪满面。 望见复关心中喜, 喜笑颜开话不断。

你又占卜又问卦, 卦象吉利没恶言。 把你大车赶过来, 我带嫁妆随你迁。

桑树叶儿未落时,

好姑娘啊好姑娘,

女子沉迷于爱情,

从我嫁进你家门,

我作妻子没过错,

当你妻子整三年,

生活安定无忧愁,

静心思前又想后。

淇水虽宽有河岸,

忠诚盟誓都明白,枝叶繁茂色泽润。不要痴情迷男人。想要脱身不可能。三年吃苦又受累。你作丈夫差错多。终日忙碌活全干。你却粗暴又专横。独自悲愁心哀伤。漯河再阔也有边。哪知从此已改变。小斑鸠啊小斑鸠,男人沉迷于爱情,待到桑叶飘落时,淇水浩荡滔滔流,男人心理不可测,起早贪黑操家务,亲兄亲弟不知情,当初相约同到老,从小一块同游乐,过去时光不留恋,不要贪嘴吃桑椹。

想离开时可脱身。 颜色枯黄落满地。

打湿我的车帷幔。 三心二意没品德。 没有哪天有空闲。

总是拿我作笑柄。

到老尽是愁和怨。

有说有笑心喜欢。

一刀两断不再谈!

第二篇:《氓》原文及译文

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

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第三篇:《诗经》氓赏析及翻译

氓(men g)之蚩蚩(c hi),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q i a n)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s hi),体无咎(j i u)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r e n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t u o)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c u)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xi)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x i)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氓翻译译文:

那人一副老实样,抱着布匹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是来和我谈婚事。我送你到淇水岸,接着又送到顿丘。我不是有意延婚期,是你无人做良媒。请君莫要生恼怒,可定秋天为婚期。

登上那堵坏城墙,盼望你再回郊关。没见你再回郊关,低声饮泣泪满面。看到你又来郊关,我又说又笑心喜欢。你又占卜又问卦,卦辞都是吉祥话。你要驾车快快来,把我嫁妆拉你家。

桑树叶子未落时,桑叶润泽又柔嫩。唉呀,斑鸠啊!不要贪吃那桑椹。唉呀,姑娘啊!不要过分迷恋那男人。男人痴情不会久,轻轻松松可抽身。女人迷恋男人啊,痴情到底难解脱。

桑树终有叶落时,枝叶阽黄凄凄然。自从当初嫁给你,几年苦苦受贫穷。淇水汹涌滚滚流,河水溅车湿罗衫。女方从未出差错,男人却前后行为不—致。男人行为无准则,三心二意不道德。

嫁你为妇已多年,全部家务都做完。早起晚睡休息少,成年累月皆如此。事事满足你愿望,你却横眉又竖眼。同胞兄弟不知情,幸灾乐祸笑开怀。冷静下来想一想,满腹哀怨只自知。

本想和你过到老,到老更令我烦恼,淇水虽宽也有岸,沼泽再阔总有边。热恋时日共欢乐,说说笑笑多快活。信誓旦旦定终身,从没想过会变脸。背叛誓言不悔过,从此分手就算完!

内容分析

《氓》是《诗经·卫风》中较有代表性的—首弃妇诗,写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最终遭受遗弃的全过程,揭露了在夫权制下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的悔恨和决绝。

全诗共分六章。第

一、二章写主人公被“氓”追求,允婚后对“氓”一片痴情并与之结婚。这与后来“氓”的变心并抛弃她形成了鲜明对比,更衬托出“氓”的伪善与薄情。第三章由叙事转入抒情。写自己被“氓”遗弃后的悔意和怨恨之情。后三章回忆自己婚后多年的操劳与被虐待、被弃逐后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最后她选择了与负心丈夫决绝的态度,表达了她的反抗精神。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塑造了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首先是弃妇的形象,她本是一个纯洁、善良的美貌少女,诗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形象地写出了这位青春少女的形象。她爱过“氓”,并且对他一往睛深,”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嫁给“氓”后,她幻想着”及尔偕老”,过上好日子,因而一心持家,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直到“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失去了青春美貌,而此时,“氓”已变心,对她虐待“至于暴矣”!她孤苦无助却被兄弟讥笑,心中的悲苦无人可以诉说。但不幸的遭遇锻炼了她坚强的性格,悔恨之余,她采取了与“氓”决绝的态度,表现了她的反抗精神。这是一个既令人同情又令人佩服的弃妇形象。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氓”的形象。他本是一个抱布换丝的小商贩,凭着花言巧语博得少女对他的爱,而当他们结婚后,他去口把大量的劳动压在妻子肩上,等到妻子失去了青春美貌,他又狠心地抛弃了她。“氓”的虚伪、薄情与弃妇的善良、痴情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其次,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也很成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桑叶的繁茂和枯黄,比喻自己婚前婚后容貌的变化:又如,“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用斑鸠贪吃桑葚来比喻自己过于迷恋“氓”所导致的不幸。比兴手法的运用使本诗寓意生动贴切,又符合主人公身份。

《氓》是一首有着较强抒情性的诗歌作品。诵读之中,我们仿佛又听到了弃妇如泣如诉的人生悲歌,又能看到她凄婉坚贞的感人形象。

名言

l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2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3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4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更多相关诗经文章:

诗经蒹葭

诗经伐檀

诗经芣苡

诗经硕鼠

诗经氓

诗经无衣

诗经静女

第四篇:《风雨》原文翻译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古代学者多主张“思君子”说,而现代学者多主张“夫妻重逢”说或“喜见情人”说,认为此诗是一位女子等待丈夫或情人而作的。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风雨》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译文

风凄凄呀雨凄凄,窗外鸡鸣声声急。风雨之时见到你,怎不心旷又神怡。

风潇潇呀雨潇潇,窗外鸡鸣声声绕。风雨之时见到你,心病怎会不全消。

风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鸡鸣声不息。风雨之时见到你,心里怎能不欢喜。

注释

①喈(jiē 皆)喈:鸡叫的声音。

②云:语助词。胡:何。夷:平,指心中平静。

③胶胶:或作“嘐嘐”,鸡鸣声。

④瘳(chōu 抽):病愈,此指的愁思萦怀的心病消除。

⑤晦:黑夜。

鉴赏

蕴涵性的顷刻,包前启后。在情境的选择上,诗篇不写未见之前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也不写相见之后载笑载言的欢聚之乐,而是重章渲染“既见”之时的喜出望外之情。而这一顷刻,正是最富于蕴涵性的顷刻。读者透过这位女子难以形容的望外之喜,既能想见她在“既见”之前,白日的“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和夜间的“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情;也能想见在“既见”之后,夫妇间的“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和“维士与女,伊其相谑”的融融之乐。以少许胜多许,以顷刻蕴过程,这是构思的巧妙。

哀景写乐,倍增其情。每章首二句,都以风雨、鸡鸣起兴,这些兼有赋景意味的兴句,重笔描绘出一幅寒冷阴暗、鸡声四起的背景。当此之时,最易勾起离情别绪。赋景之句,也确成写情之语。风雨交加和夜不能寐之无聊;群鸡阵啼和怀人动荡之思;鸡守时而鸣与所期之人盼而不至,可谓契合无间,层层映衬。然而,正在这几乎绝望的凄风苦雨之时,怀人的女子竟意外地“既见”了久别的情郎;骤见之喜,欢欣之情,自可想见。而此时凄风苦雨中的群鸡乱鸣,也似成了煦风春雨时的群鸡欢唱了。这种情景反衬之法,恰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董斋诗话》)。这一手法,确实不唯见诸《小雅·采薇》,而是《诗经》中诗人的常用之法。

炼词申意,循序有进。诗篇的结构是单纯的,三章叠咏;诗人的易词写景却是讲究的,它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的不同感受。凄凄,指的是女子对风雨寒凉的感觉;潇潇,则从听觉见出夜雨骤急;如夜的晦冥,又从视觉展现眼前景象。易词写景的这种微妙性,姚际恒《诗经通论》曾有精到的分析:“‘如晦’正写其明也。惟其明,故曰‘如晦’。惟其如晦,‘凄凄’、‘潇潇’时尚晦可知。”诗篇在易词申意的同时,对时态的运动和情态的发展,又有循序渐进微妙的表现。关于时态的渐进,姚氏说,“‘喈喈’为众声和,初鸣声尚微,但觉其众和耳。‘胶胶’,同声高大也。三号以后,天将晓,相续不已矣。”民间尚有“鸡鸣三遍天将明”之说;《风雨》的三章相叠,或许正是以此习惯规律为基础的。随着时态的发展,怀人女子“既见君子”时的心态也渐次有进。“云胡不夷”,以反诘句式,语气热烈,言其心情大悦;“云胡不瘳”,言积思之病,至此而愈,语气至深;末章“云胡不喜”,则喜悦之情,难以掩饰,以至大声疾呼了。天气由夜晦而至晨晦,鸡鸣由声微而至声高,情感的变化则由乍见惊疑而至确信高呼。方玉润说:“此诗人善于言情,又善于即景以抒怀,故为千秋绝调。”(《诗经原始》)实当此之谓。

象征的意象,一诗多解。《风雨》的诗旨,今人或主“夫妻重逢”,或主“喜见情人”;联系诗境,前说更合情理。然而,汉代经生的“乱世思君”说,却在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毛诗序》曰:“《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郑笺申发之曰:“兴者,喻君子虽居乱世,不变改其节度。……鸡不为如晦而止不鸣。”这样,“风雨”便象征乱世,“鸡鸣”便象征君子不改其度,“君子”则由“夫君”之君变成为德高节贞之君子了。这虽属附会,却也有其文本依据。因为,“君子”,在《诗经》时代,可施诸可敬、可爱、可亲之人,含义不定。因此,把赋体的白描意象理解为比体的象征意象,就可能生发“乱世思君”的联想;而把“风雨如晦”的自然之景,理解为险恶的人生处境或动荡的社会环境,也符合审美的规律。故后世许多士人君子,常以虽处“风雨如晦”之境,仍要“鸡鸣不已”自励。南朝梁简文帝《幽絷题壁自序》云:“梁正士兰陵萧纲,立身行己,终始如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郭沫若创作于五四运动退潮期的《星空·归来》中也写道:“游子归来了,在这风雨如晦之晨,游子归来了!”从现代接受美学看,这种立足文本的审美再创造是无可非议的;而《毛序》的这一“附会”,也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性的误读”。

第五篇:学记(原文+翻译)

《学记》第一章:化民成俗【原文、解释、译文、解读】 沙月 【原文】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xiao)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解释】 发,发布。 虑,谋划。 宪,法令。 謏,xiǎo,小。 动,触动,感动。 就,接近,亲近。 贤,贤士。 体,体恤。 化,教化。

君子,古代的统治及管理者。 成俗,形成良好的习俗。 【译文】

执政者在发布法律命令的时候,如果能够认真研究思考,发布实施,同时,广求品德高尚有悲悯忧思的人来辅佐自己,那么,是可以产生一定影响的;但是,不足以能够来激发全体民众的向善愿望。

执政者如果能够亲近贤德的君子,关爱贫贱出身的寒士,那么,就足够来激发起全体民众向善愿望的;但是,不足以来教育好全体民众。

执政者如果想让全体民众都能接受教育并且形成为社会风尚,那么,那就一定只有走兴办学校施行全民教育这条路了。

《学记》第二章:教育优先【原文、解释、译文、解读】 沙月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解释】 琢:治玉。

建国,建立国家,制订法律制度。 君民,君长其民。统治百姓。 念,思想观念,观点。 兑,读yuè,通“悦”。

《兑命》是《尚书》中的一篇,传说是殷高宗相傅说所作,共三篇,今失传。

终始,始终,一直。

1

典,经常。 【译文】

玉石(即使质地很好),但是不经过雕琢,是不能成为玉器的;人们(即使本性善良),但是不通过学习,就不能够懂得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帝王,建立国家,制定法律制度,统治百姓,无一不是把教育当作首要的大事。《尚书·兑命篇》说:“君王们一定要自始至终坚持一贯的重视办好学校。”就是这个意思吧

《学记》第三章1:学知不足【原文、解释、译文、解读】 沙月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解释】

旨,美好的味道。 至,最高。 善,美好。 学,学习。

困:贫乏;自己因为不懂道理而办事有困惑。 【译文】

.即使有了美味的菜肴,不去品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道之美;(同样,)即使有了崇高的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能知道它的作用。所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浅薄,只有实际的担任教学工作,才会真正感到新的困惑。 《学记》第三章2:教学相长【原文、解释、译文、解读】 沙月 【原文】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解释】

自反,自我反省。强,加强,增强。 长,读zhǎng,增长。

学学,第一个“学”读xiào,同斆,教导。第二个“学”,学习。 【译文】

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反思,自我反省;教师知道了自己的贫乏,才能不断努力钻研,更新自己,充实自己。所以说:教学的与求学的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尚书·兑命篇》说:“教学的一半就是在求学啊”。大概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学记》第四章:大学之道【原文、解释、译文、解读】 沙月

2

【原文】

.古之教,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成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解释】 家,家族。

党,古时500家为党。 术,读suì,通“遂”,12500户为遂。

塾、庠(读,xiáng)、序和学,不同层次的学校。 比年,每年。 中年,隔一年。 校,读jiào,考试。 视,考试。

离经,离,析。分析文意。 辨志:进行德育考查。 敬业,学业勤勉。

乐群,乐,yào,喜欢。同学关系融洽。 博习,学习广博深厚。 亲师,尊敬师长。

论学,讨论学术问题,论证研究心得。 取友,选择朋友交往

小成:初步完成了太学的学业。小成者,致知之功。 知类,有丰富的知识和触类旁通的能力。

通达,洞明事理,人情练达,对事物应付裕如。 强立:原则坚定。

大成,达到了太学的最高境界。大成者,力行之效。 说,读yuè,通“悦”。 怀,怀念,向往。

蛾,读yi,通“蚁”,蚂蚁。

时,适时。术,学习,练习,训练。 【译文】

古时候的学校制度是:在每二十五家的“闾”设立“书塾”,在每五百家的“乡党”设立“庠”,在每万二千五百家的州里设立“序”,在国都设立有太学。 太学每年都从小学招收学生,每隔一年就举行大考,考查学生的成就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阅读理解经书的能力,考查他们是否有正确的学习志趣;第三年考查学生的专业思想是不是巩固,群体生活能否融洽合作;第五年考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广博,学生对于教师是否敬爱,能够主动接受教育;第七年考查学

3

生研讨学问的本领与明辨是非不交损友的能力;合格的就基本上完成了太学的学业了。到第九年,学生具备了丰富的知识修养,世事洞明,坚持原则,达到了太学的最高成就。

能这样发展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以后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这样,国内百姓一定心悦诚服,远方异族也会向往来归附,这就是太学教育的最高成就啊。古书的记载说:“小蚂蚁总是跟着大蚂蚁走”,大概说的就是这层道理吧。

《学记》第五章:太学之制【原文、解释、译文、解读】 【原文】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踖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解释】

始教:每年春季举行开学典礼,向先师致祭。 皮弁,举行礼仪时戴的帽子。 菜,芹藻之类的肴馔。

宵,通“小”,宵雅,诗经中的《小雅》。 肄(yì),练习。

三,三篇,一般认为是《鹿鸣》、《四牡》、《皇皇者华》等三篇歌君臣宴乐上下和睦。 鼓,击鼓。

箧,读qiè,书箱。

孙,通“逊”,恭顺严肃。

夏楚,私塾惩戒过错生的戒尺和荆条。夏,读jiǎ,同“槚”。楚,荆条。 卜,占卜。 禘,读,dì,古代祭祖大礼,通常在农历五月举行,叫作“夏祭”。 游,优游纵暇,发展学生志趣爱好,使学生从容不迫的精通学业。 时,随时。 存,体察。

鬣,读liè,躐,超越。条理,次序, 大伦,基本制度。 事,按制度办事。 志,立志。 [释文]

1.太学开学的时候,官员及师生们都必须身穿礼服,置备芹藻肴馔,祭拜先圣先师,这是为了表示对文化知识的敬重和对师道的尊重;

2.举行致祭仪式的时候,要演练歌唱《小雅》中的三首诗歌,表示学生进入太学读书,就是意味着做官的开始,用这来激励学生立志栋梁前程,暗示学

4

生要珍惜自己的身份和形象;

3.上课之前,都要击鼓召集学生进入教室,肃静下来,打开书箱,拿出书本和作业,让老师检查,教导学生静心严肃恭顺地研读书本,好好学习; 4.太学的课堂上设有惩戒过错生的戒尺和荆条,用来警示学生,使得他们心有敬畏,能够遵守纪律勤奋学习,不敢越轨犯规;

5.没有占卜和举行完夏祭,官员们就不能随意地进入学校重地来视察考核学生,用以表示政府非常尊重学校,以此来安定学生,使学生不致受到骚扰,能够安心按照自己的志趣自我研讨,从容读书;

6.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多多提问启发他们的思考,但不要随意地给他们讲解答案,尽量给学生多留一些独立钻研思考问题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己动脑探寻问题答案;

7.年龄小的学生,要求他们认真听课,有疑难问题要向年级高的优秀学长请教,再由学长集中向老师请教,不要超越学长直接向教师发问。这样做是按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教学的,因为,学习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养成谦逊的好习惯。

这七个方面,是教育教学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制度。

《记》中说:“凡是读书的人,都要按照官员的身份和规则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按照贤士的心胸和抱负来鞭策自己。”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学记》第六章:学有张弛【原文、解释、译文、解读】 沙月 【原文】

太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自焉游焉。夫然后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解释】

时,时常,常规。时教,按照常规组织教学。如春夏礼乐,秋冬诗书 正业,正课。 退息,放学回家。

居学,在家中完成作业,发展个人志趣。 缦,琴弦。琴瑟等类丝乐,指燕乐 安,熟练地。

博依,广博的掌握修辞技巧。依,比喻。

杂服,各种生活琐事,如衣冠、洒扫、进退、登降、应对、投壶、沃盥、器物等。

兴,提倡。

艺,艺术,技能,文娱活动。

藏,复习功课。焉,代词,指代“学”。 修,潜修新知。

5

息,休息。 游,游玩。 亲,亲近。

师辅,老师及其辅导。 反,违背。

孙,读xùn,通“逊”,谦恭。 时,时刻。敏,勤勉。 厥,代词,这样。 【译文】

太学进行教育的办法是:在规定的时间里学习进行正课,在学生课外休息的时候也会布置各种发展个性的课外作业。

因为,课外不练习操弄杂乐器,课内就不能熟练的演奏琴瑟;课外不广泛的学习一些修辞技巧,课内就不能切实的学好《诗经》;课外不在生活环境中去学习各种杂事,课内就不能全面的掌握礼仪知识。总之,如果在课外不提倡各种娱乐游戏活动,学生就会感动枯燥无味而不会有学习热情去学好正课。 所以,德才兼备的人围绕学习这件大事,是这样做的:无论是在课堂学习的时候,还是在家中复习功课的时候;无论是在课余休息的时候,还是在娱乐游戏的时候,他都会为提高学习效率而努力。 太学这样合理安排了学生的作息,学生才能静下心来搞好学习,亲近师长,愉快的与同学和谐相处,对于所学习的思想理念有坚定地信仰。学生完成学业毕业以后,离开了学校师长,也就不会去做背叛师长,违背原则的事情了。 《尚书·兑命篇》说:“只有严肃的恭顺的重视学业,并且精进不懈的为了学习而想方设法付出各种努力,这样去做了,学业才能有所成就”,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学记》第七章:无效教育【原文、解释、译文、解读】 沙月 【原文】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解释】 呻,诵读。

占毕,同苫,读zhān,管,竹简。毕,竹简,书简。占毕,课本。 讯,告知。

及,急于,追求。 数,同速。

安,安稳,牢固。 使,教育。 施,读yì,给予,教给。

6

悖,违背事理。求,接受,求学。 佛,同拂,读fú,违逆,违背。 隐,病,痛,以……为苦。 疾,憎恨。 益,益处。

刑,成,成功,成就。 【译文】

现在的教师,只知道教学生死记硬背,照本宣科,一味灌输知识,只顾赶进度,认为反正该教的我都教了,听不听是学生的事,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 他们讲课不考虑学生的内心的要求和实际水平,不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不能使学生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展。

他们进行教学的办法是违背教育原理的,学生的学习当然也就达不到学习目标。

因为这样,所以,学生把学习当作痛苦的事情,厌恶学习,怨恨教师,只感到学习的困苦,把学习当作负担,却不知道学习的好处。即使勉强结束了太学阶段的学习,而所学的内容也会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里,教育的失败,难道不是由于教师的原因吗!

《学记》第八章:教成四则【原文、解释、译文、解读】 沙月 【原文】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解释】 1.法:原则。

2.豫:同“预”,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之前。

3.可:适当。有了兴趣和需求,能够接受教育,不反感教育。 4.陵:同“凌”,超越。

5.节:教育教育深浅的次序、程度等。这里指学生实际,包括年龄实际和智力水平以及家庭背景、身体条件诸实际。 6.施:读yì,教育教学。

7.孙:同“逊”,循序渐进,讲究次序。

8.善:进步提高。互相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 9.兴:起,成功。 【译文】

太学教育的原则是:在学生的错误还没有萌发之前,就加以防范教育,这叫作预防性原则;在学生有了兴趣需求的时候,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这叫作相机性原则;教育教学按照规律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不去超越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实际,这叫作次序性原则;大家一起学习,互相观摩切磋,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叫作合作性原则。这四点就是教育教学成功的要诀.

7

《学记》第九章:教废六由【原文、解释、译文、解读】 沙月 【原文】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解释】

扦格:读作hānrú。抵触,拒绝教育。 施:yì。施行。 修:成,成功。

燕:同“宴”,安乐淫逸。 燕辟:聊天言不及义。 废:失败。 【译文】

如果等到罪错发生了以后才去禁止,那么,学生的坏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他会对教育非常反感而拒绝教育,

如果在并不合适的时候强行去进行教育,或者在最佳教育时机错过了以后才去教育,勉强学生学习,那么,学生即使非常勤奋刻苦,学习也不可能成功。 如果教学急功近利,没有科学计划,不讲规律,不是循序渐进,顺应自然,那么,教育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让学生思维混乱而不能取得学业成功。 如果不与同学合作学习,一个人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那么学习疑难就无人咨询,思路就会狭隘,见闻就不广博,学习提高就会有很大的困难。 如果交友不良,与一些品行不端的人结交往来,那么,言行举止就会违背师长的教诲。

如果与不三不四的损友混在一起,尽谈些不正经的事情,就会荒废自己的学业。

这六点,就是教育失败的原因

《学记》第十章:教学三规【原文、解释、译文、解读】 沙月 【原文】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解释】 教,教学。

喻,引导,启发使懂得。 道,同“导”,引导。

强,读作“qiǎng”,勉强,督促。 抑,使……受压制。

8

开,点拨,引发思考,打开学生思路。 达,直接给予现成答案。 和,和谐,师生关系和谐。 易,顺利。 思,独立思考。 【译文】

君子知道了教育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也明白了教育之所以失败的道理,这以后就可以做一个称职的老师了。 所以,称职的老师在施行教育的时候,是善于告诉学生并且让学生明白的。 第一是只注重引导,而不是强行牵拉着学生走,去强迫学生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第二是督促勉励学生,但是不要过于严厉,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思考,使他们丧失自己;

第三是适当给学生以点拨,但是不要直接把答案交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思考。

教师如果只作引导,而并不去逼迫学生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那么,就能够亲和的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让学习过程愉悦和谐起来;

教师如果严格要求学生,而并不去强制压抑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那么,就能够让学生自由发挥,个性志趣都能充分发展;

教师如果只加以点拨提示,开启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兴趣,而并不是答案直接交给学生,使得学生学习被动,那么,就能够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习惯了。

能够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热情上进,个性创新,独立研学,那么,就可以算作是称职的教师了。

《学记》第十一章:长善救失【原文、解释、译文、解读】 沙月 【原文】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解释】 失,偏向。 或,有的人。 则,是,就是。

多,贪多务得,不深入钻研。 寡,孤寡浅陋,视野不开阔。 易,变异,见异思迁。 止,畏惧困难,停滞不前。 心,客观心理实际。

9

救,同“纠”,纠正,帮助弥补。 长,读“zhǎng”,增长。 善,优点。 【译文】

谈到学生学习的偏向,有四种类型,教师不可不知道。在学习中,有的学生的偏向是兴趣多样,贪多务得;有的学生的偏向是迟钝内向,狭隘寡闻;有的学生的偏向是急躁外向,没有主见;有的学生的偏向是笨拙拘束,畏惧竞争。这四类偏向的根源是因为学生的客观心理实际不同。教师带班上课,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类型的区别,这以后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引导学生健康的发展他们的优点,帮助学生克服个性上的不足。 《学记》第十二章:语言三要【原文、解释、译文、解读】 沙月 【原文】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解释】 善,擅长。 继,跟随着。 声,歌声,歌唱。 志,心意,意向。 约,简练。 达,明白。

微,含义深奥精微。 臧,善,美好而有意味。 罕,少。

譬,比喻,打比方。 【译文】

优秀的歌手,教人唱歌,只需要起一个头,定一个音,就可以让听歌的人都跟着他一起唱起来;优秀的教师,教人学习,只需要做一个点拨,定一个方向,就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究思辩。

优秀教师的的教学语言,虽然简约,但是却能明白的表达深刻的道理,让学生容易理解;虽然义理幽微,但是却能讲解得浅显生动,能够形象的说明问题,让学生容易接受;所使用的比方很少,但是却能讲解得十分恰当,让学生容易懂得。这样的优秀教师,就能够让学生在他的启发下深入的思考探索下去了。

《学记》第十三章:择优聘师【原文、解释、译文、解读】 沙月 【原文】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

10

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解释】

1至学,至于学。迟钝的学生学习难;聪颖的学生学习易。 2.美恶,学生资质高下。 3.博喻, 4.长,领导。 5.君,统治者。

6.择师,官府选拔教师的人选。 7.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 8.四代,虞夏商周。 【译文】

君子必须了解学生在学习时的难易实际,他们对于哪些知识能力的掌握感到困惑疑难,他们对于哪些知识能力感到简单易学,君子还了解学生个人资质的差异,各人有哪些长处有哪些短处,了解了这些学情以后,君子才能够根据具体实际,从多个不同方面对学生作多方面的启发诱导。能够联系实际从多方面启发诱导学生,才能当好教师。

只有能够当一个好教师的人,才能胜任基层领导的职务;能够胜任基层领导的职务了,才能够做一个统治者。

所以说,做教师,就是学习做国家统治者的一个必由步骤。因为这样,所以选择教师人选是不可不慎重的。

古书上说:“古代圣贤的君王都把教师选拔当作首要任务”。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学记》第十四章:尊师重教【原文、解释、译文、解读】 沙月 【原文】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解释】

1.严师,以师为尊,尊敬老师。 2.道尊,以道为尊,尊重知识。

3.不臣于其臣者,对于下属,却不把他当作下属看待。 4.尸,祭主,执掌祭祀的人。 5.诏,告诉,教授。

6.北面,称臣,行下属礼节。 【译文】

大凡国家统治者要进行更新学习的过程,最关键的在于发自内心的尊敬教师。只有做到了尊敬教师,才能够尊重知识。只有尊重知识了,才能够严肃的

11

认真学习。所以,统治者在两种情况下是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来对待臣子的: 一是当下属在祭礼中担任祭主的时候,那么就不能用对待下属的态度来对待他,要恭恭敬敬的接受祭主的安排;

二是当下属在自己学习时担任教师的时候,那么也是不能用对待下属的态度来对待他,要恭恭敬敬的接受教师的教诲。

按照大学的礼节,教师在统治者面前给统治者传授知识讲解经典,是不需要施行下属的礼节的。统治者在听讲学习时,忘记了自己的君主之尊,而恭敬认真学习,那就是尊敬老师了。

《学记》第15章:善于问答【原文、解释、译文、解读】 沙月 【原文】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解释】 1.逸,轻松。 2.从,随后。

3.庸,酬劳,尊重。

4.节目,树木的关节、根部,十分坚硬,难以砍伐的地方。 5.说,同“脱”,脱离。 6.待,对待。 7.问,问题。

8.叩,敲打,敲击。 9.待,等待。

10.进学,提高学习效率。 【译文】

对善于学习的学生,老师教得轻松,毫不费力,学生却学习得很好,并且跟老师一样轻松,还能对老师教学有方非常钦佩。

对不善于学习的学生,老师教得费力,非常劳累,学生却学得不好,并且跟老师一样劳累,还会对老师严厉的督责心生埋怨。

善于提问的老师,向学生提问好像用斧头劈砍坚硬的木材一样,先从容易劈砍的地方砍起,最后才去劈砍木材的关节、根部;等到这样做的次数多了,难于劈砍的关节、根部就可以得心应手的劈砍开了。不善于提问的老师呢,恰恰与此相反。

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对待问题的解答,就好比和尚撞钟一样。如果,敲击钟所用的力气小,轻轻的敲,钟的响声就小;如果,敲击钟所用的力气大,

12

重重的敲,钟的响声就大;无论轻重,老师都要在从容把钟敲打完了后,还要优游不迫的等待钟声慢慢消失。而不善回答问题的老师呢,恰恰与此相反。 这两点讲的都是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学记》第十六章:善于倾听【原文、解释、译文、解读】 沙月 【原文】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解释】

记问,记,记诵书本。问,提问。只是揣摩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事先准备好答案,而背熟备讲。

必,一定(要等待学生有问题提出)。 其,指代老师。 听,倾听。 力,才力。

语,读作yù,讨论交流。 舍,读作shě,舍弃。 【译文】

只会记诵书本,靠揣摩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事先背好答案,自己没有心得,没有独到见解的人,不够资格来作老师。

一定要让学生思考,提出问题,才组织学生讨论,一定要深入下去,倾听学生的思考;

学生心里有疑难,想问可是又没有能力表达不知道如何提问的时候,这以后老师才在讨论交流中导引学生;

讨论交流中导引了,学生暂时还是不明白,即使暂时放弃,应该是可以的。 《学记》第十七章:循序渐进【原文、解释、译文、解读】 沙月 【原文】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解释】 良,优秀的。 冶,铁匠。

裘,古字为“銶”,上木下刃,穿孔攻坚之器。 弓,弓匠。 箕,箭袋。

始驾,开始学驾车的。 察,清楚,明了。 [释文]

13

优秀的铁匠,一定会让他的儿子先学凿打的技术,在穿孔拼补弥合皮革中,锻炼打铁的腕力和技能,然后再学习冶补铁器,这样就会学得容易一些了; 优秀的弓匠,也一定会先让他的儿子学习用柳条编制箭袋,练习煣曲竹木的技术,然后再学习制作弓箭,这样做起来也就不会太难了;

刚开始学习驾车的小马与驾车的马正好相反,它会先被拴在马车的后面,先适应驾车的环境和道路,练习驾车的技能,以后驾车就不会惊慌了。 有学识的人能够明白这三件事中的所体现出的学习道理,就可以去实现自己做学问的愿望了。

《学记》第十八章:以身作则【原文、解释、译文、解读】 沙月 【原文】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注释】

比,类比,打比方。 丑,齐,推理。 类,类推。

五声,五种音调,宫、商、角、徵、羽。 五色,五种颜色,青、赤、黄、白、黑。 章,同“彰”,明,显著。 治,太平。 亲,亲近。

五官,五种官职,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

五服,五种丧服,斩衰(三年之丧,实际上为两周年)、齐衰(有三年、一年及三月之分)、大功(九月之丧)、小功(五月之丧)、缌麻(三月之丧)。表示五种远近不同的血缘关系。 【译文】

古代的学生对于老师是非常尊敬的,他们总是善于从许多事物的类比中体会出尊师重道的重要意义。

鼓点,并不在宫商角徵羽这五种乐调以内,但是如果没有鼓点来调节,在音乐演奏时,各种乐调就不会和谐;

清水,并没有青赤黄白黑这五种颜色,但是,如果不用水来调和,各种颜色就不会鲜明耀眼;

求学,并不等于就当上了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这五种官员,但是如果不学习不更新知识不与时俱进,国家各行政部门的官员就不能胜任自己的职务,就没有业绩;

教师,并不是你需要遵照五种丧服礼仪去尊奉的亲戚,但是,如果没有教师实施教育进行传承与维护,五服之间的亲戚,就不可能亲密和谐相处。

14

《学记》第十九章:教育为本【原文、解释、译文、解读】 沙月 【原文】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解释】

大,表示程度高。 德,德行。 官,做官。

道,学问,能力。

器,容器,专于一种用途。 信,诚信。

约,约定,契约。 时,时机。 齐,完全相同。

本,教育,尊师重道。 三王,尧、舜、禹。 祭,祭奠。 或,代词。

源,泉所出也,源头。 委,流所聚也,汇集。 【译文】 君子认为,

德行最高的人,拥有多方面的才能,不止只限于能够担任某一个官职; 普遍的真理,包容一切,放之四海而皆准,不止只限于解释某一具体事物; 最守信用的人,不需要订立契约就能够坚守信用;

最懂得因时制宜的人,出入进退,能屈能伸,善于改变自己,绝不会拘泥于某一种选择。

懂得了这四层道理,就懂得去切实的抓好教育倡导尊师重道了。

古代尧舜禹三位伟大的帝王,祭祀江河的时候,都是首先从源头开始,先祭祀河神,然后再祭祀水的归宿,去祭祀海神。

这种做法正是我们所说的重视根本,教育先行的道理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名著导读家范文下一篇:美文励志篇范文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