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文

2022-04-12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看,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弱,都和是否拥有发达的教育密切相关。高职教育的质量高低,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关键所在。一、发达国家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概况分析1.发达国家高职教师的入职标准发达国家高职教师的准入门槛较高,标准很严。

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文 篇1:

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机制研究

摘要:我国在推进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培养服务区域社会经济、面向地方中小企业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高职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共同需求。创建完善校企合作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明确规定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在合作中的权利、责任、义务,既是彰显高职教育特色的必由之路,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合作机制

一、国外校企合作机制的借鉴与启示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运转灵活、优势互补的最佳职业教育模式,显示了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在科学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训练方面职能明确分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及优质资源共享的原则,认真研究发达国家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成功经验,科学构建我国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办学机制,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性战略举措。

研究借鉴主要西方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机制,以德国的“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为例。在德国,“双元制”的“一元”是企业,另“一元”是学校,其教学指导思想是:培养一名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必须通过企业与学校两大系统来完成,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间与在企业学习时间之比约为1: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之比大体上也是1:1,在校学习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验实训设备供实验与操作。在企业实训既有理论与技术要领讲授,又有动手操作与总结。德国的“双元制”是世界公认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典范。以美国的“合作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为例,在美国,“合作教育”模式具体做法是:学生入学学习半年后,将在企业的实训和大学的教学以两个月左右为周期交替进行,到毕业前半年再集中到学校授课,最后完成毕业设计类的教学任务。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同企业合作或以企业为主同学校合作的合作教育模式。这种“合作教育”模式使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工作与学习融会贯通,学校与企业利害相关。以英国的“三明治”校企合作模式为例,在英国,这种模式将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学生入学后先到企业实践一年,然后回到学校学习二年,最后再到企业实践一年,即所谓“1+2+1”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1:1。经过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开拓与发展,英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广泛认同和普遍好评。“三明治”模式培养的学生在取得就业机会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以日本的“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为例,在日本,职业培训大多在企业培训机构中进行,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认为企业所需技能不可能在学校中获得。强调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实用性、专业性、职业性”三个方面的实践培训活动。培养学生的工作本领,使其不仅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也能从事技术性组织和管理工作,成为现场工程师。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处的发展环境以及企业的性质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区别,并且发达国家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在选择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时不能简单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而应根据中国国情、区域经济和学校发展定位,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选择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切入点,真正把“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途径。真正构筑起“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校企合作,既是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形成鲜明特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石。

二、我国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共同需求。面向区域经济的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高级技术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用不上的问题,急需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地方政府对发展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渴求,是学校、企业、政府面对的共同困难,正是这些困难使各方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都有需求,有了需求就会产生参与其中的动力。

校企合作应该是双方互有需求、优势互补,在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实现“互利双赢”。从高职院校方面来讲,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将有利于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有利于“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选聘和培养,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实习实训条件,有利于技术先进且体系配套的实训基地形成,既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营造了外部环境,也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从行业企业方面来讲,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将有利于行业企业将高职院校作为自己的培训中心,不断更新、提升企业职工的技术与技能水平,满足企业对职工技术与技能水平提升需要,不断更新、提升技术人员适应社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能力,满足行业、企业越来越高的学历学识、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有利于企业利用高职院校人才、技术、信息优势,将学校智力因素与企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来,共同进行产品开发、项目攻关以及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企业推广与应用新发明、新技术、新创造提供技术服务,真正成为企业科技成果的辐射源,乃至成为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基地与依靠力量。

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职业院校要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进一步扩展和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找准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机制涉及到从学校培养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高职院校以育人为首要目标,追求社会效益,而行业企业则以赢利为第一目标,追求经济效益,如何实现双方目标上的相对统一,最根本的就是要找准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双方利益共同点,体现校内学习和校外工作相结合的市场化运作特色,创建和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实施载体,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明确规定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合作中的权利、责任、义务。既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形成鲜明特色,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关键性战略举措。

参考文献:

[1] 陈解放.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J].中国高教研究,2006,(8):22-24.

[2] 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0):10-12.

[3] 游文明.中德高职教育与企业关系的理性分析[J].职教论坛,2007,(9):36-37.

[4] 王前新.构建高职“学研产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5,(26):19-20.

[5] 周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Z].在天津职业教育座谈会上的讲话,2005.

作者:袁太庆 郭德怀 宋锦刚

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文 篇2:

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案例分析

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看,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弱,都和是否拥有发达的教育密切相关。高职教育的质量高低,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关键所在。

一、发达国家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概况分析

1.发达国家高职教师的入职标准

发达国家高职教师的准入门槛较高,标准很严。美国的职业教育教师应取得所教课程的学士学位,能胜任教学工作,并有其技术课程1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教师要有工业、商业、销售方面的最新经验,或有有關专业的实践经验,还要有独立判断与研究的能力。澳大利亚对职业教师的资格要求比较严格。首先,教师要至少在大学或高等教育学院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其次,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取得“培训与鉴定”的四级证书,经过为期1年的培训学习后接受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考核。第三,职业教师具备3~5年的行业工作经历。德国职业学校专职教师必须经过完整的高等教育和职业师范教育,并通过国家的两次考试。

2.发达国家高职教师在职后继续教育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德国各州的法律规定,职教教师要不断进修。德国职教教师有学校内部、地区性和全州集中三种进修方式。每年每位教师有5个工作日可以脱产带薪参加继续教育。美国社区学院每年划出一定的经费供教师进修和培训,并提供国外访问学习的机会,教师还可以参加教学研讨会或课程进修及其他培训,并报销相关费用。日本《教育公务员特别法》规定教师必须不断进行研究和提高修养,教师可以离开工作单位去进修。新任教师每周必须在校内进修两天(每年不少于60天),在校外进修班一天(1年至少30天)。英国建立了高校教师发展局,高职教师可以去那里接受相关的专业进修和发展培训,还建立了一个教与学的支持网络,以帮助教师解决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

3.高职教师科研能力方面

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对高职教师的科研并不是很重视。德国的高职教师教学任务较重,一般每周授课18个学时,而科研任务较轻。美国高职院校每年都要对在职教师进行评审鉴定,其内容包括教学、科研和服务三个方面。科研鉴定则依据其在州、地区、全国或国际会议上作的学术报告、发表的论文、申请到的科研经费及其他学术研究活动进行综合评估。美国社区学院教师的科研工作开展的非常少,他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学。据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统计,1998年教师用于教学的时间为71.9%,用于研究方面的时间占3.8%。英国高职院校学院对教师教学评价比较严格,因此教师的工作也主要是从事具体科目的教学。

二、对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1.提高我国高职教师的准入门槛

目前我国高职教师准入制度不健全,准入标准过低。在我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考试简单,没有针对实际教学能力的考核。一些从企业来的技术人员教学能力差,传授专业知识很吃力。因此,有必要对新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师资格证的基础上,要对新教师进行各个方面的考核,例如,教育理论、专业理论、教学技能、专业操作技能等。教育部门还要完善职教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任用制度。在职教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任用过程中强调学历、教育科研等经历,同时要关注教师的技术性与实践性能力,尤其是专业实践性经历与经验。

2.进一步完善高职教师入职后的培训体系

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应贯穿于其个人专业发展的始终。高职院校应该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机构,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引导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其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国家应该制定高职教育师资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渐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加强在职教师的进修与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国家与学校应该创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从各个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多元培训。

3.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使科研工作成为高职院校急需加强的工作之一。高职学校应鼓励引导教师从事一定的科研项目,达到锻炼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这样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延伸。

综上所述,职教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呼唤着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建设,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建设需要有一个科学、完整、系统的专业发展计划,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学校的协同合作。

参考文献:

[1]韩云鹏.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要求.职业技术教育,2011(35).

[2]粱俊,陈晓光.发达国家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3]高浩.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方式及启示.世界教育信息,2011(9).

[4]高慧云,温艳.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模式的经验和借鉴.高等职业教育,2011(2).

作者简介:郑晓煜(1980.3-),硕士学位,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言文学。

张昆(1976.4-),硕士学位,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学。

王学勤(1981.7-),讲师,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注: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科研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编号:1309008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编辑 鲁翠红

作者:郑晓煜 张昆 王学勤

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文 篇3:

发达国家和地区高职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摘           要]  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通过研究他们的成功经验,尤其是通过研究分析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这些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发展趋势,为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提供思路和建议。

[关    键   词]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启示

一、引言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是相互依存的。世界各国都越来越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虽有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但也都有共同之处。近年来,我国也加快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旨在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培养满足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大量技术型人才。

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拥有健全有力的法制保障

法律对促进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纵观美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法律保障不可小觑。美国政府于1862年就颁布了《莫雷尔法案》,为美国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做出了贡献。之后又相继颁布《史密斯——休斯法案》《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修正案》等,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美国的职业教育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年2月24日,总统奥巴马指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培训是每个美国公民的共同义务。”除此,德国的《职业教育法》、澳大利亚的《国家培训保障法》等均以立法的形式,保障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

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变化,对职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校不能完成职业教育体系的所有任务,发达国家便建立了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如德国主要采用“双元制”模式,要求参加职业学习培训的学院必须经过职业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训来完成学业;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由校內职业教育、企业内职业体系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三部分构成。澳大利亚也建立了较完整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在全国设有专门的技术性和进修性教育学院,把学校教育、成人和社区教育机构相融合;英国政府于1993年开始大力推行职业教育新形式——现代学徒制;美国的职业教育目前至少有57种职教运作体系。可见,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发展体系中注重面广、样多以及多元化的发展策略。

(三)多样化的经费来源

经费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费来源具有多元化、多渠道的特点。

联邦、州政府及企业是德国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日本的教育经费由教育体系和雇主承担,1995年,日本职业教育发展经费占用于人力资源发展总经费的74.3%;美国的职业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有:当地财产税,占学校收入的45%;州政府拨款,占学校收入的18%~20%;联邦政府资助占10%;学生学费占8%~10%。由此不难看出,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资金来源多样、充足。

(四)注重课程体系的灵活性和职业功能性

职业教育旨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术型人才,所以,发达国家始终把课程体系的灵活性与职业功能性放在了重要地位。例如,德国“双元制”为实现高职职业教育目标,把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单元,形成不同模块化的综合课程体系,不强调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注重知识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使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职业适应性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增强课程的弹性,广泛增设选修课数量,兼顾理论与实务。

课程设置围绕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职业功能性。如英国的“三明治”课程,在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同时,许多国家还实施了“通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便学生能适应以后工作的变化,并满足不同职业岗位转化的需要。

三、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为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是,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晚、底子薄、资源和经费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笔者浅析出几点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中一直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中心,不断丰富职业教育体系。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也需要不断推进内涵建设,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认清改革形势,树立新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

不断探索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 积极、稳步实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改变以政府为主导的办学格局,转变为以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职业教育新体制,积极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切合实际的专业发展目标,建立更加符合创新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并制定办学体制转变的配套政策,从而整体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转型。

(二)完善职业教育立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但就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究其原因,我国职业教育的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是一个重要因素,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如在《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中也未从法律的层面规定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比例和投入方式。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健全的职业教育法律保障体系。因此,必须积极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有利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法制环境,使高等职业教育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三)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层次

从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办学水平和层次来看,无疑非常重视高水平和高层次办学。如英国在20世纪初就有多所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且具有和高等学院相同的颁发学位证书的权利,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的平等。进入21世纪,德国已经有了向“硕博”层次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只有学历证书,没有学位证书,社会认同感低。我国职业院校也可以向普通高等院校一样开设职业学士、职业硕士,乃至职业博士试点,以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层次,提高社会认同感。

(四)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互惠双赢

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还是英国的“现代学徒制”,都强调校企合作。我国的职业院校不仅要加强与国内企业的合作,而且还要扩展合作领域,与国际市场接轨。2019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如实行“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工学结合”,为学生实习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该教学模式旨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此外,加强“订单式”教学模式完善学院和企业的“终身教育”服务制度,定期在学院担任兼职督导,聘请企业的技能大师进入学院为老师进行现代先进技术和特色技术的交流,学院还可为教师和企业专家成立“大师工作室”交流平台,以促进校企合作,实现互惠共赢。

参考文献:

[1]赵喜林,曹素萍,邹浩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对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2]王玲启.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J].知识经济,2017(24).

[3]南霁航.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D].长春:吉林大学,2015.

◎编辑 张 慧

作者:潘淑芳 李辉东 许媛 刘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权变理论与研究生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普通高中学校德育工作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