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内部审计论文

2022-05-14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单位内部审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与企业相比,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显得相对滞后,亟待我们寻找存在的问题,探求解决之策。从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出发,扼要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解决措施。

第一篇:单位内部审计论文

行政单位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探讨

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为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国家审计署根据《审计法》等有关法律制定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并于2003年5月起实施。自该规定实施以来,我国行政与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行政单位内部审计还很薄弱,对其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基于重庆市规划局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基础上,阐述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对加强行政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庆市规划局是主管全市规划和测绘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目前,重庆市规划局下属事业单位共有9个,具体为: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市规划院、重庆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规划监察执法大队、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规划和测绘档案馆、规划展览馆、机关后勤服务中心。近几年来,重庆市规划局对其下属事业单位均进行了内部审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尽管如此,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存在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反映了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按照规定,重庆市规划局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但近年来规划局一直是外聘审计人员对其下属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也没有设置单独的领导职位和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本来由外聘审计人员进行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很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但规划局有关内部审计的领导工作却是由负责财务的领导兼管,有关具体工作也是由计财处有关财务人员兼职,而财务审计是行政单位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也是审计的重点,这样,尽管是外聘审计人员进行内部审计也难以充分发挥其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保证,行政单位在对下属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时才能有据可依。但规划局由于没有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也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自然也就没有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

(三)审计的内部环境较差 内部审计环境是内部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内部审计活动的基础。不同的内部审计环境将对审计工作产生不同的影响。近年来,尽管规划局领导内部审计的意识较强,也非常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但其内部审计的内部环境仍然较差,主要表现为:一是独立单位之间核算不独立。通过调查了解,近几年规划局在对其下属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时是把规划信息服务中心和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放在一起进行审计的,规划信息服务中心和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本是独立的两个单位,但由于同为一套班子,两单位间的核算未完全独立,因此,对其没有独立审计,从而影响对独立单位的审计效果。二是内部审计法规宣传不够,管理层内部审计意识不强。通过对规划局及下属事业单位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调查,了解到规划局很少进行有关内部审计法规的宣传,并且绝大多数人认为没有必要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和设置相应的领导。可见,当前规划局对有关审计法规的宣传力度还不够,管理层内部审计意识还不强,这将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保证,是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的依据。但目前规划局及其下属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健全,包括人员控制制度、组织控制制度、财务控制制度以及实物控制制度等都不健全,仅有一些零散的规定,这就直接影响着规划局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审计范围和内容不全面 从审计范围看,规划局现在并没有对所有下属事业单位进行审计,只审计了九个单位中的五个,即,規划设计研究院、地理信息中心、勘测院、规划信息服务中心、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并且规划信息服务中心和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是放在一起审计的;从审计内容看,目前规划局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审计仅进行了财务收支及经营状况审计,而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的范围应该包括对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对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对所属单位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或本单位负责人要求的审计事项等,因此,当前规划局对下属事业单位审计的范围和内容都不全面,也就难以全面把握其下属单位的真实情况并进行充分有效的审计监督。

(五)审计重点不突出 一般来说,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审计,应该把未完全独立核算的下属单位以及与上级行政单位往来密切的下属单位作为审计的重点单位;把专项资金、预算外资金、对外投资、固定资产等作为对下属事业单位的重点审计内容。目前规划局的审计恰恰是把完全独立核算的单位作为审计的重点单位,而未完全独立核算的单位、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以及与行政单位往来密切的单位不进行审计或不独立审计,并且从审计内容看,专项资金是规划局下属事业单位的重要资金来源,本应作为审计的重点,而规划局在对下属事业单位审计时却对专项资金的审计不全面甚至不进行审计,同时,在预算外资金和对外投资方面,只进行部分审计,可见其审计重点不太突出。

(六)审计方法简单、落后 审计方法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简单、落后的审计方法将会导致审计质量不高。近几年来,重庆市规划局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主要采用的审计方法有检查、询证、询问、分析性复核等,并且主要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有关凭证进行检查、询问或者复核,属于事后审计。随着现代信息和技术的发展,各个单位的会计工作和管理工作普遍信息化的条件下,各种伪造技术也不断发展变化,其伪造技术水平高、形式多样,仅依靠检查、询问、复核等方法难以达到审计目标,因此,这些审计方法相对来说就显得简单、落后,也将直接影响着审计的质量。

二、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对策

根据规划局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了解决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要做好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而要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内部审计法规的宣传学习,不断提高管理层的内部审计意识。提高管理层的内部审计意识是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思想保障,也是重要的内部审计环境。行政单位要有计划地向下属事业单位有关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宣传有关内部审计法规或者组织集中学习,以不断提高下属事业单位有关管理人员的内部审计意识。二是独立单位要严格进行独立核算。行政单位的下属事业单位,只要是独立单位,必须严格进行独立核算,这样才能进行独立审计,也才能更好地进行审计监督。三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作为行政单位必须要求下属事业单位健全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人员控制制度、组织控制制度、财务控制制度、实物控制制度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二)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按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应该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独立于其他部门。与之相对应,还应设置独立的领导岗位,改变由财务负责人兼管内部审计工作的局面,同时,在确定领导岗位时,要在符合《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情况下,明确规定审计领导岗位的职责权限,领导人员必须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审计领导工作。

(三)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 内部审计人员是行政单位实施内部审计的主体,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状况是决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从业务素质看,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财会知识、审计知识、法律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财会工作、审计工作的操作能力,并且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从思想素质来看,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是思想觉悟、道德水平高,责任感、事业心强的人。行政单位要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从几方面着手:一是要严把内部审计人员进入的质量关。行政单位在招聘、引进或调入内部其他部门人员时,要录用那些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较高、责任感和事业心较强、为人正直的人。二是加强对在岗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与学习。近年来,财会制度、审计制度、财经政策等不断变化发展,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四)扩大审计范围,明确审计重点 从重庆市规划局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看,审计范围窄,审计重点不突出。作为行政单位要做好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应该扩大审计范围、明确审计重点。从审计单位范围看,其审计范围应该包括行政单位的所有下属事业单位,并把全额拨款单位和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以及与行政单位往来密切的事业单位作为内部审计重点单位;从审计工作范围看,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审计应包括所有应该审计事项,并且把财政和财务收支审计、领导任期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预算外资金审计以及对外投资等作为审计重点。随着内部审计制度的健全与完善,还应把经济管理和效益审计作为审计重点。

(五)完善并创新审计方法 完善合理的审计方法是保证实现审计目标的途径,也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手段。我国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常用的审计技术方法主要有审阅法、盘点法、核对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分析法、鉴定法以及计算机辅助审计法等,从审计工作的时间看,有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目前,从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看,使用的审计方法简单、落后,直接影響着其内部审计质量。不同的审计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审计事项,因此,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应该根据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审计事项采用不同审计方法,并且多种审计方法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作用,同时,随着会计、管理等信息化及计算机辅助审计法的应用,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各种审计方法,尤其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六)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自《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实施后,内部审计得到了各个单位广泛重视,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同样也得到了各行政单位的重视,但通过重庆市规划局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状况可知,一些行政单位由于没有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也就没有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行政单位要做好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内部审计制度。行政单位制定科学的内部审计制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即制定内部审计制度要以行政单位管理的需要为出发点;制定内部审计制度要以内部审计的职责定位为理论基础;制定内部审计制度要以审计规范为法律依据;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要以内部管理制度为基础和核心。作为行政单位制定的内部审计制度必须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任务、审计权限、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内审工作的程序等方面内容,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规范》,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2]赵建华:《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江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审计研究》2007年第2期。

[4]李世谦:《借鉴IMF内审经验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中国内部审计》2005年第4期。

[5]熊志红:《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财政监督》2008年第5期。

[6]计镇海:《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刍议》,《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8期。

[7]孙晓妍:《刍议内部控制环境与审计的关系》,《财会通讯》(综合)2008年第1期。

(编辑 熊年春)

作者:陈本凤 刘小晶 蒋世明 袁媛

第二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研究

摘 要:与企业相比,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显得相对滞后,亟待我们寻找存在的问题,探求解决之策。从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出发,扼要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解决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1 对内部审计的基本认识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其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从该描述可知,第一,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活动。所谓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之外,因为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一个职能部门,故其独立性是一种相对的独立。客观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保持客观的精神状态,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自主判断、分析问题。第二,内部审计是一种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保证服务是内部审计中的一项传统职责,是为了提供对组织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独立评估而进行的客观审查包括财务、经营绩效、合规性、系统安全、责任履行等。咨询服务是内部审计人员利用自身对本组织情况较为熟悉的独特优势,建立与客户服务有关的作业,包括顾问服务、程序设计及培训等。第三,内部审计目标应该与所在单位的目标高度一致,其职能定位应该服务于单位的目标。

内部审计相对于外部审计(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具有如下特点:在审计性质上,内部审计属于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履行的内部审计监督,只对本单位负责;在审计独立性上,内部审计在组织、工作、经济方面都受本单位的制约,独立性受到局限;在审计方式上,内部审计是根据本单位的安排和程序进行工作的,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在工作范围上,内部审计涵盖单位管理流程的所有方面,包括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等;在审计方法上,内部审计的方法是多样的,应结合组织的具体情况,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也可以包括外部审计的一些程序;在服务对象上,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是在本单位负责人领导下进行工作,一般只向本单位领导人负责;在审计权限上,内部审计有审查处理权,但其内向服务性决定了其强制性和独立性较国家审计弱,其审查结论也没有社会审计的社会权威性高。

2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很多事业单位领导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视,认为事业单位财政拨款,业务简单,不需要成本核算,每年都有各相关上级部门来单位审计,没必要进行内部审计。有的对内部审计怀有畏惧心理,持怀疑态度,对内部审计有抵触情绪,甚至不配合。正因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而阻碍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2)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审计是内设机构,是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的工作,因此,内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利益限制和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难免会被削弱。从事业单位审计部门的组织形式可反映出其独立性的弱化:有的单位将审计机构设在财会部门中;有的把审计机构和纪检监察部门合并在一起;有的单位领导既领导财务又领导审计;有的单位审计人员由分管账目的会计兼任。因此,单位的内部审计很难对审计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3)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单一,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目前,多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仅限于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纠正违纪违规事项,实施审计的事后监督作用。但在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单一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拓宽自身的工作内容,才能适应现代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4)审计程序欠科学,审计方式和审计手段落后。审计程序是保证审计目标实现的手段。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程序存在着不规范、太繁琐、程序僵化等弊端。一般地说,审计程序越繁琐,审计成本就越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方式基本上停留在对会计凭证的逐笔审查,分析性复核未得到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使用范围不大,审计实践中更多地使用手工审计,造成审计效率低下。

(5)审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审计业务的需要。审计是需要依靠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判断的工作,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十分高,但我国还没有一套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评价标准与办法,不能科学选用内部审计人员。单位内部选派审计人员时,基本上还是以经验为主,更多地从会计人员中选派。其结果是审计人员缺乏审计技能,职业判断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审计业务的需要。

3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1)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2006年2月28日修订,2006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要积极宣传《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通过大力宣传,提高事业单位领导、职工、财务人员、具体从事内部审计的工作者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法定性的认识,真正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把单位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纳入到内部审计监督之中。通过提高认识,内部审计的经济监督作用才能加强。

(2)建立独立的内审机构,确保内部审计权威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内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着重进行了强调。内审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就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独立性增强又为内部审计有成效地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条件。因此,内审机构应在事业单位中处于较高的层次,它必须是一个独立的、直接隶属于事业单位法人的监督管理机构。目前,国外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内审机构直接隶属于董事会,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内审部门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实践表明,内审部门只有隶属于最高领导,才能较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权威性才能得以体现。

(3)拓宽内部审计业务领域,正确定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落脚点。内审机构一定要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以改善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为目的开展工作,积极开拓审计新领域。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把定位点确立在为单位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促进加强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其各项财务收支行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内审部门要正确地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不能只讲监督不讲服务,也不能只讲服务不讲监督,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而是要把二者统一起来。

(4)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内部审计,是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内部审计自身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强化学习和培训,提高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能力,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新的审计方式,使全体审计人员都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数据库、审计软件、网络等现代技术方法和手段实施审计监督,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科学化。

(5)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也影响到审计耗用的时间和财力。为此,必须抓好事业单位内审人员培训工作,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和后续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岗位培训,增强业务技能,切实提高其综合业务素质;同时,探索审计人员选拔模式,改变凭经验选拔的现状,采用科学选拔模式。在当前缺乏科学、统一选拔标准的环境中,可以尝试委托人力资源机构或高等院校制定一些适用的审计人员选拔标准,明确审计人员應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并对审计人员进行相对科学的选拔与选派。

参考文献

[1]马岚.浅谈事业单位如何科学发展内部审计工作[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4).

[2]李晓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点与难点及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2).

作者:郑小平

第三篇:《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手册》连载——行政单位如何进行监察审计控制?(一)

监督检查及内部审计是行政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内部审计制度,并将其与干部考核、追责问责等机制结合起来,不断强化单位业务运行的规范性,减少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本文对监察/纪检、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进行规范,旨在发现行政单位内控中存在的缺陷,降低违法违纪等风险。

监察/纪检工作控制

(一)监察/纪检工作概述

1.监察/纪检工作内容

监察/纪检工作分为行政监察和纪律检查两项内容。其中,行政监察控制是指,对本局出现的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实行监督检查,并依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理,以维护行政纪律,加强行政管理,促进机关工作人员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纪检工作是指,对违反党纪及党风廉政建设行为实施的检查、调查处理等。

2.监察/纪检工作对象

监察/纪检工作对象包括局所属科室、科级及以下行政公务人员、党组任命的其他人员。

3.相关制度

监察/纪检工作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央纪委《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行政监察法》及相关法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2015年)》;《××局结果查究工作实施方案》。

4.职责分工

(1)主管领导。督促分管科室、单位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抓好分管科室党风廉政建设的考核;审核批准行政人员违纪违法的行政处罚。

(2)监察科。协助有关科室做好干部任免使用工作;负责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局领导交办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受理对党组识和党员违反党纪行为的检举和党员的控告、申诉;做好信访接待,及时组织、督查和办理有关信访事项,防止出现重大违法违纪风险。

(3)协作科室。各科室及二级单位,应强化本部门廉政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并协助监察科完成交办的廉洁从政建设工作。

(二)行政监察业务流程

1.监察立项。根据局党组的部署和单位的工作需要予以立项,其中,属于检查的立项应在区监察局备案;属于调查的立项不需要到区监察局备案。

2.进行初审。属于告诫以下处理的立项,不需到区监察局备案;属于应当给予行政处分以上的立项,需要在区监察局备案。

3.初审核后不需立案。对于违反行政纪律但不需立案的事项的检查,应当遵循以下工作流程:制定检查实施方案,并呈报局党组审批;实施检查前,提前3日将检查通知书送达有关科室和个人;组织实施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检查结束后7日内写出检查报告,呈报局党组审批并做出处理决定;凡在区备案立项的检查事项及局党组决定给予行政处分等处理的,要将检查报告、党组处理决定等资料一同报区监察机关审批备案。

4.初审后需要立案。对于违反行政纪律、需要立案事项的调查处理,应遵循以下工作流程:制定调查方案,并呈报局党组审批;实施调查时,提前3日将调查通知书送达有关科室和个人;组织实施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审理调查结果,审理结束后七日内写出调查报告,并呈局党组审理做出处理决定;对违反党纪法规的,报监察机关立案。

(三)行政监察工作风险评估及应对

1.制度缺陷的风险

控制目标:监察/纪检制度健全,违法违纪得到有效监控。

风险描述:监察/纪检制度不完善、获取违法违纪信息渠道不畅通,可能导致监察/纪检工作无章可循,不能及时发现违法违纪行为,使得贪腐风险继续滋生。

风险类别:违规风险。

控制措施:完善纪检制度及公告检举渠道,明确责任部门,主管书记应监督检查制度执行情况,亲自听取群众意见。

2.举报接待的风险

控制目标:及时受理举报线索,降低单位损失。

风险描述:未能及时、客观、公正地受理和调查举报违法违纪的事件,可能导致舞弊行为泛滥,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及信誉影响。

风险类别:违规风险。

控制措施:对于信访举报或监督中发现的单位党员、公务人员涉嫌违纪问题,应及时向纪委等部门反映,给予正确处理。

3.案件调查的风险

控制目标:检查与调查违法违纪行为的流程规范、态度认真。

风险描述:对检查与调查违法违纪的方案拟定不详细、考虑不周到,或者人员配置不恰当、调查工作不认真等,可能导致冤假错案。

风险类别:违规风险。

控制措施:办案人员要持有高度责任心,事前要拟好提纲,共同研究方案,方案应经过审批,通常配两人同行,堅持实事求是。

4.人际关系的风险

控制目标:检查或调查工作不受干扰,避免出现漏网之鱼。

风险描述:检查或调查过程中可能存在相关人员收受好处,或抵御不了人情、说情的现象,可能导致虚假错案发生。

风险类别:效率风险。

控制措施:相关检查或调查人员应加强自身的廉政建设和道德修养,同时要接受严格监督。

作者:高立法 运乃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豆栽培技术论文下一篇:幼儿健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