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贷风险研究论文

2022-05-03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教育信贷风险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互联网金融的方便快捷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然而互联网金融消费不同于一般商品消费,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校园网络借贷平台近些年乘风兴起,填补了大学生这一借贷市场的空白。然而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金融消费群体,相关的教育与保护理论研究发表较少。而随着大学生金融消费者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大学生金融消费者的教育保护研究的内在需求必将不断提高。

教育信贷风险研究论文 篇1:

浅析如何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

【摘要】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而信贷资产业务则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尤其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信贷资产在其总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商业银行要获得较大收益,必然会积极开发与拓展信贷资产业务,在高收益下,也潜藏着高风险,因此,强化信贷风险管理便成为了商业银行管理中的主体内容。本文以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其原因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信贷风险识别、风险计量与控制”等方面分析强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贷风险;风险识别

所谓信贷风险主要是指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实践中,由于各类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贷款的本金与利息无法如期收回,造成商业银行遭受资金损失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还不甚理想,2010年、2011年不良贷款率占有比例都超过1.0%,信贷集中度高,且缺乏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加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与技术缺乏,使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强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是提高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确保我国金融安全中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1.问题分析

信贷资产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在银行的总资产中占有的比例高于70%,因此,信贷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核心内容。为全面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我国相继出台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在规范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流程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营造良好的信贷文化氛围,推动银行贷款支付方式转变为“实贷实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仍然滞后,不良贷款问题依然突出。至2010年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4336亿元,损失类贷款658.7亿元,相较于2009年的627.9亿元,提高了4.9%。2011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有上升趋势,不良贷款比例上升了0.01%。同时,如中国工商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中具有最高比例的不良信贷资产占有率,信贷资产的质量比较差,历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与金融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威胁。此外,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多集中投放于商业企业以及国有企业,信贷资产配置缺乏合理性,增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2.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主要包括操作、市场与信用风险几大类型,要充分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提高其管理水平,提高银行利润与资产存量,首要步骤即是找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原因。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信贷风险产生多由以下原因引发:

(1)利率调整引起。自我国积极推行利率市场化进程以来,进行了多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使商业银行的经营业面临着利率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而言,若利率上调,银行的存款资产及其支出利息也会相应增加,然而商业银行贷款的利息收入却不会增加,从而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收益。同时,上调利率,还可能造成存款人提前支取存款,再以二次存入的方式以获得更高额的利息收入,而对于借款人而言,就会尽可能在为上调利率的时候偿还贷款,不仅减少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利息收入,同时还提高了其负债成本,降低了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利差,提高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2)信用风险。商业银行的经营中,还面临着信用风险,一方面,作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主体的借款人,其个人道德素养、经营能力直接决定着其债务偿还的责任意识与还款能力,若信贷业务办理时,若未进行深入的调查,未充分了解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与信用状况,则会为商业银行造成非常大的信贷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监管力度与经济环境的影响,在银行信贷市场中,借款人的信用管理与市场意识都还相当薄弱,也增强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3)商业银行自身问题。商业银行在处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在贷款调查、审批与审批、发放、监督管理与回收各阶段的业务环节中,若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素质偏低,未实行“信审分离”的方式实施业务办理,内部制度体系、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完善,非常容易造成信贷资产风险增加,资产质量下降,影响商业银行正常运行。

二、强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对策思考

1.正确识别信贷风险,明确风险类型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主要分为市场风险、操作以及信用风险几大类型,要全面提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在其管理实践中,正确识别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类型是其先决条件。

(1)识别市场风险。市场经济环境具有不确定性特征,市场价格是动态变化的,这一市场环境特征,非常容易造成商业银行表内外业务产生损失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利率等风险是市场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识别信贷风险时,若是有银行持有的商品的价格变化过大引发的损失则为其商品价格风险;若是由银行持有股票价格的波动而引发的损失则可确定为股票风险;若由央行进行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而商业银行确定的利率浮动幅度与国家利率调整有很大出入引发的损失,则确定为利率风险;最后,若是在商业银行经营外币与外汇服务中,由于汇率产生不良波动引起的银行损失,则为汇率风险。

(2)识别信用风险。在目前的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信用风险是其最为主要的风险类型,对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识别这类风险的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借款人进行识别。如,在识别个人客户的信用风险时,可从其信用历史记录、个人资产、年龄等信息资料进行全面了解,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对其各项资料应严格核实,确保其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并深入调查其担保方式,避免“假按揭”现象产生,全面了解其收入来源以及偿还能力,全面掌握个体借款人的信用情况。此外,在信用风险的识别中,还应对法人客户、信贷组合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对法人客户的违约记录、财务状况、业务经营范围、有无经营风险业务等进行真实全面分析,了解其盈利能力、经营状况与资产负债情况,对其各类信息等进行全面分析,防止潜在风险的产生。

(3)识别操作风险。在商业银行内部的业务经营过程中,由于员工的素质、信贷流程、系统问题等因素,使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面临着操作风险,在这一风险的识别过程中。商业银行内部员工的风险意识、业务水平以及人员配置失当都可能引发上也能银行损失。基于此,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商业银行应积极组织内部员工的教育培训,并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等,鼓励信贷人员进行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积极了解实施经济与国家政策,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风险。此外,在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过程中,计算机设备故障、外部监管因素等,都可能在成数据信息质量风险。

2.重视信贷风险计量,明确风险层次

在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实践中,应在充分识别银行风险类型的基础上,强化贷前与贷后的风险计量,确定各类风险的风险系数,分析其风险程度及其对商业银行经营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从而明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重点,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在信贷风险计量时,一方面,在计量贷前风险时,应在贷前的客户申请信息的调查与核实的过程中,全面分析此项贷款将可能为银行带来的风险,实施贷前的风险计量处理,分析客户的信用等级,以此为依据,对此项贷款的风险程度进行判定,在判定过程中,若运用r表示贷款方式的风险系数,而L则表示客户自身信用状况对应的风险大小程度,以S表示此项信贷项目的信贷风险度,则在计量中,可运用:S=L×r的方式,进行风险计量,其中客户自身信用状况对应的风险大小程度在0-1范围之内,以用户信用等级评分为基础,确定其风险程度,其中,若客户信用等级为A级,其对应风险程度则在0.2-0.4之间,B级则处于0.5-0.7之间,C级在0.8-1之间。同时,根据客户的贷款方式,如抵押、担保贷款等对应的信贷风险程度,确定风险系数。此外,S数值也在0-1范围内,若S>0.5,则为高风险贷款项目,在贷款业务办理中应慎重选择是否接受贷款,若接受,贷款额度应控制在何种范围内,才利于信贷资产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在计量贷后风险的过程中,应结合贷款类型如正常类、损失类等,对其权重系数与风险程度进行分析,在计量中,若用G表示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度,而R、H分别表示权重系数与信贷风险度,则可用G=R×H的方式,进行风险度计量,当G>0.5时,则信贷资产则为高风险资产,在风险控制中,应对此类资产进行严格控制与监管,使银行的损失减小的最低。

3.强化信贷风险控制,提高信贷收益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中,在识别与计量信贷风险的基础上,应根据信贷风险的分级,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信贷风险控制。在信贷风险控制中,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风险控制:

(1)制度完善。在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中,应结合信贷业务办理的要求,积极建立独立的审批、发放、回收与监管机构,实行“信审分离”,将集中的权利分散,积极推行“一人一岗”的制度,避免商业银行内部问题产生的操作风险。同时,结合国家政策规定,优化贷款业务流程,实现贷款额度、期限、审批程序、担保方式、投放结构等的合理限制,并集中从“调查、审批与监督”三个层面进行贷款业务审查制度的完善,从质押担保、抵押担保、信用担保等层面进行担保方式完善,避免信用风险产生。此外,在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中,还应积极推行档案管理制度,强化客户档案管理,确保客户档案中贷款基本材料、审查核实资料、监管文件等齐全,减小信贷风险,提高商业银行收益。

(2)实施信贷风险等级管理。在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中,应以信贷风险计量为主要依据,并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明确划分,如A级信用的客户,又可细化为A1、A2、A3三个级别,从而建立起信贷客户信用评级体系,等级越靠后,表明此类客户的违约概率就越高,则其对应的信贷风险也就越高。那么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应充分重视对该类高风险贷款项目的管理,合理设置此类客户的授信额度,确保贷款业务操作都处于授信额度范围之内。同时,还应优化信贷资产管理,加快高风险信贷资产、不良资产的剥离,并对坏账与呆账进行及时核销,防止信贷资产质量恶化,全面降低信贷风险。

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强化其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降低信贷风险,对于增加商业银行的收益,稳定我国经济意义重大。在信贷风险管理中,首先应在全面了解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正确识别信贷风险类型,并强化风险计量,确定风险程度,再次基础上,强化制度建设,对信贷风险进行全面控制与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实现信贷风险的全面降低,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彦超.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价值工程,2010,29(29):39-40.

[2]闫大广.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管理[J].价值工程, 2010,29(16):44-45

[3]陈曦.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成因与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09,(4):233

[4]朱奕昕.中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0):286

[5]马博.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浅议[J].现代经济信息,2009,(17):76-77

[6]侯春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探讨[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1,(9):21

[7]石纬林,张宇,张娇娇等.商业银行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经济纵横,2013,(6):97-100

[8]陈尧.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探讨[J].商业时代,2012,(4):54-55

作者简介:

鲍大红(1970-),女,籍贯:山东肥城人,本科,中级经济师,工作单位: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肥城市支行财会运营部271600,主要研究方向:金融、财务、信贷

作者:鲍大红

教育信贷风险研究论文 篇2: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校园网贷消费者的教育与保护

互联网金融的方便快捷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然而互联网金融消费不同于一般商品消费,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校园网络借贷平台近些年乘风兴起,填补了大学生这一借贷市场的空白。然而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金融消费群体,相关的教育与保护理论研究发表较少。而随着大学生金融消费者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大学生金融消费者的教育保护研究的内在需求必将不断提高。因此,该项研究也具有很高的现实紧迫性。本文使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深入研究校园网络借贷平台领域针对大学生的教育与保护,明确各利益主体在资金匹配时的权责关系、利益分配,有助于金融监管的理论发展与完善,增强大学生对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甄别能力,同时也让互联网金融能够在各方监管下更加健康地发展。

1.研究背景

(一)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异军突起

2009年7月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各大银行均陆续停止了大学生信用卡的审批,大学生市场一度形成了一种前景良好但市场空白的局面。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一些如针对大学生分期信贷的新兴网络创业公司则立足大学生群体异军突起。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2015年中国大学生在校人数达到3700万,大学生互联网消费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且一直处于增长态势。因此,在大学生信用卡折戟后不久,互联网信用贷款开始瞄上了大学生市场。

(二)大学生互联网金融教育待提高

大学生在使用网络信贷的同时忽视了自己的还款能力,网络借贷最终引发金额暴增到期难以还款的事件屡有发生,投资机构与借贷的大学生都成了受害者。因此对于大学生的金融知识教育以及其合法权益的保护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大学生金融知识教育问题也应早日提上日程。

2.研究意义

关于互联网金融网络借贷的风险管理,众多学者发表了较多的观点,所选取的角度多为政府部门,解决方案也多为应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则,对网络借贷平台进行监管与整顿。虽然有些学者对于金融消费者的教育与保护也偶有涉猎,但是并没有第一手的数据支持,研究多依靠现实案例,针对的群体也是全体金融消费者,其中也包括基金理财购买者,研究不够深入。此次我们进行研究,针对天津地区本科大学生网络借贷消费者的特定人群的教育与保护措施,现实案例与调查问卷同时分析研究,依托于真实数据,使得研究更具有真实性,同时也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行金融与教育保护更具有可行性。

二、大学生金融消费现实分析——基于大学生网贷现状和风险分析

1.大学生金融信贷消费现状

根据融360(一家大数据搜索金融网络服务公司)统计,有将近六成的大学生网络借贷平台在2015年兴起。2013年是大学生消费分期平台的元年,此后进入爆发期。仅2015至2016一年内,网络借贷平台迅速从30家增至百家左右。

在如此繁多的大学生分期借贷平台中,大体包含了三类互联网信贷。一类是京东、阿里这样的电商巨头,通过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提供学生分期信贷;一类是P2P借贷平台,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普惠金融;还有一类则是创新型互联网金融公司,比如大学校园中常常耳熟能详的“趣分期”等。以下是从三类互联网信贷中选取代表性借贷平台,对于他们在针对大学生信贷时所采用一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网络平台借款时需要缴纳一定的服务费,一些平台及时借款人提前还款仍需全额缴纳,并且逾期需缴纳逾期费用,按日计费,如果大学生对金融和财务方面没有意识,极有可能出现“利滚利”的情况,陷入无法还款的恶性循环。同时,平台对于大学生借贷的门槛是很低的,加上审核手续方便,无需首付,不少大学生在资金1.研究背景

(一)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异军突起

2009年7月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各大银行均陆续停止了大学生信用卡的审批,大学生市场一度形成了一种前景良好但市场空白的局面。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一些如针对大学生分期信贷的新兴网络创业公司则立足大学生群体异军突起。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2015年中国大学生在校人数达到3700万,大学生互联网消费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且一直处于增长态势。因此,在大学生信用卡折戟后不久,互联网信用贷款开始瞄上了大学生市场。

(二)大学生互联网金融教育待提高

大学生在使用网络信贷的同时忽视了自己的还款能力,网络借贷最终引发金额暴增到期难以还款的事件屡有发生,投资机构与借贷的大学生都成了受害者。因此对于大学生的金融知识教育以及其合法权益的保护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大学生金融知识教育问题也应早日提上日程。

2.研究意义

关于互联网金融网络借贷的风险管理,众多学者发表了较多的观点,所选取的角度多为政府部门,解决方案也多为应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则,对网络借贷平台进行监管与整顿。虽然有些学者对于金融消费者的教育与保护也偶有涉猎,但是并没有第一手的数据支持,研究多依靠现实案例,针对的群体也是全体金融消费者,其中也包括基金理财购买者,研究不够深入。此次我们进行研究,针对天津地区本科大学生网络借贷消费者的特定人群的教育与保护措施,现实案例与调查问卷同时分析研究,依托于真实数据,使得研究更具有真实性,同时也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行金融与教育保护更具有可行性。

二、大学生金融消费现实分析——基于大学生网贷现状和风险分析

1.大学生金融信贷消费现状

根据融360(一家大数据搜索金融网络服务公司)统计,有将近六成的大学生网络借贷平台在2015年兴起。2013年是大学生消费分期平台的元年,此后进入爆发期。仅2015至2016一年内,网络借贷平台迅速从30家增至百家左右。

在如此繁多的大学生分期借贷平台中,大体包含了三类互联网信贷。一类是京东、阿里这样的电商巨头,通过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提供学生分期信贷;一类是P2P借贷平臺,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普惠金融;还有一类则是创新型互联网金融公司,比如大学校园中常常耳熟能详的“趣分期”等。以下是从三类互联网信贷中选取代表性借贷平台,对于他们在针对大学生信贷时所采用一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网络平台借款时需要缴纳一定的服务费,一些平台及时借款人提前还款仍需全额缴纳,并且逾期需缴纳逾期费用,按日计费,如果大学生对金融和财务方面没有意识,极有可能出现“利滚利”的情况,陷入无法还款的恶性循环。同时,平台对于大学生借贷的门槛是很低的,加上审核手续方便,无需首付,不少大学生在资金不足时会选择使用网络平台。然而各个平台的贷款利率也不尽相同,大学生在网络平台的选择上也应多加之比较和理性选择。由此可见,不同的平台可能导致大学生最后的还款金额具有天壤之别。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现下关于大学生和互联网借贷的案例频发,社会方面也给予了高度关注。

2.大学生网络信贷风险

针对大学生网络分期信贷的需求和现存的问题,主要可以归节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平台风险

中国的网络借贷平台,主要指前文中提到的P2P借贷平台和创新性消费金融公司,缺乏相应的法律监管措施。随着近两年来借贷平台的爆发式增长,不良平台数量也愈加泛滥。但是有不少平台机构处于非合法的灰色地带,缺乏机构监管,借机虚假宣传,引诱大学生上钩。实际从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非法集资活动。平台的合规性是存在一定漏洞。因此大学生在选择借贷平台时,大大加深了此类的风险。

(二)信息不对称风险。

通常境况下在经济学上有个约定俗成的假设,即市场信息是完全透明的,消费者是理性的,从谋求自己最大利益出发进行交易。但实际上,消费者在消费决策方面是非理性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互联网金融存在信息不对称与信息透明度问题,消费者容易被金融机构蒙蔽以致上当受骗。尤其是关于利率、保障金、违约金等相关数据,网贷平台力求模糊消费者的实现。不少上商家为了扩大市场,通过一系列疯狂营销手段,大力宣传低门槛、提升信用额度,导致一部分未清楚具体借贷细节,便茫然借贷的大學生受到利益的侵害。

(三)还款压力过大风险

大学生身处象牙塔中,时间多用于学习。大部分学生每月的收入来源于父母,并无其他固定收入。法律规定网络平台借贷年利率不超过24%,法院给予支持。大学生往往对网络借贷的高利率并不敏感,也没有专业知识作为支撑,过高的借款利息,会带给大学生极大的还款压力。一旦借款逾期,随之而来的罚息、违约金等会造成更大的资金漏洞,最后形成巨额负债,大学生往往心理不够成熟,在面临如此危机与压力的情况下,会采取极端方法解决问题,如自杀,抢劫等。造成了极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四)人身安全风险

许多平台在借款人逾期借款不还后,不采取正常的法律手段,如催促还款、向法庭诉讼等。而采取不正当手段,如索要大学生借款人裸照,声称若逾期不还的话,便将照片在网络上散发,以此为威胁使借款人。有些平台恐吓、尾随、电话骚扰借款人,使其受到人身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

(五)信息泄露风险

在大学生申请网络贷款过程中,平台会要求提交一系列的个人资料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号、学校名称、班级、学号,身份证号、银行账户;还有父母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银行账户信息等。在大数据时代,平台的安全性上可能存在技术漏洞。如果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来进行犯罪,会导致大学生信息泄露。

(六)个人信用风险

现在网上借贷的征信体系相比之前几年完善程度有所提升,许多平台跟传统商业银行有合作关系。如果大学生逾期不还款,会相应的留下不良征信记录。有些平台没有提示;有些平台有说明,但是大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并不完整,还没有个人征信的意识。但不良记录的后果是深远的。

三、大学生网络金融获取度实证分析——基于天津市大学生网络借贷平台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

1.调查问卷整体介绍

本问卷以天津市大学生为对象,进行发放。拟了解不同个人属性的大学生对网络借贷平台的了解程度、途径以及对互联网金融教育的需要等。问卷题型主要为单选题和多项选择题,且均为必答题,因此问卷有效率高。问卷共发放503份问卷,收回503份问卷,有效数据398份。

(一)问卷题目设置分析

为了探究目前大学生对网贷的认知度及影响认知度的因素,所以在此我们主要对前面的6个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前6个问题及设置问题的目的如下:

述六个问题是之后进行SPSS分析时必要的分析考量。

2.调查问卷具体分析

基于科学性与准确性,我们对通过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在用SPSS分析时,我们把年级编码设为1代表大一,2代表大二,3代表大三,4代表大四;把月生活费用设为1代表0-500,2代表500-1500,3代表1500-2500,4代表2500-3500,4代表3500以上;把对网贷的了解程度设为1代表不知,2代表只听过,3代表了解一些但不会用,4代表了解并会使用,5代表知道并使用过;把性别编码设为1代表男生,2代表女生;把专业编码设为1代表财经类,2代表非财经类。

通过数据的录入及分析,对所取得的样本进行了统计性描述,得到如下表格数据。

通过以上描述性统计表,可以知道,调查问卷学生年级平均数为2.97,由数据也可以看出大三学生比较多一点;月生活费平均数为2.37,即1500元左右,相对比较符合目前天津市大学生的月平均生活费;对网贷的了解程度为3.01,即了解一点,了解程度不足,比较模糊,表明了大学生总体来说对网贷知识的缺乏。

为了进一步探究样本的性别、年级、学生专业、生活费多少对学生网贷了解程度的影响,我们对学生性别、年级、学生专业、生活费多少与学生网贷了解程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及检验。

(一)不同性别间学生网贷了解程度的差异有无

由于学生对网贷的了解程度数据同时不符合正态分布性与同方差性,所以对数据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分析,在此我们是使用曼——惠特尼U检验。

在检验统计表中,Z值为-0.037,p值为0.970>0.05,说明不具有显著性,接受原假设。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生不同性别间学生对网贷了解程度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之前我们对于大学生在网贷方面了解程度普遍模糊不知的判断。虽然在问卷中男生样本量是女生样本量的一半,但是比较仍可以知道男生网贷了解程度略高于女生了解程度。所以,该样本数据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年级、学生专业、生活费多少与大学生网贷了解程度的相关性

年级、学生专业、生活费多少也可能与之有相关性,所以对年级、学生专业、生活费多少与大学生网贷了解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

在控制就读专业及每月生活费的影响前提下,统计分析样本年级因素与大学生网贷了解程度间的相关关系,SPSS得出如下数据:

通过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在剔除学生所学专业因素、月生活费因素的影响下,年级变量与大学生网贷了解程度变量间相关系数为0.171,F检验下p值为0.001<0.05,表明这两个变量间存在着极弱的相关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不具显著性没有意义,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可以得知调查问卷样本的年级不影响大学生对网贷知识的匮乏与模糊不清,再次印证了之前我们对大学生在网贷方面普遍不了解判断的正确性。

采用相同的方法,在控制就读专业及年级的影响前提下,统计分析样本每月生活费变量与大学生网贷了解程度间的相关关系,通过SPSS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在剔除学生所学专业因素、年级因素的影响下,月生活费变量与大学生网贷了解程度变量间相关系数为0.014,F检验下p值为0.014<0.05,表明这两个变量间存在着极弱的相关关系,而这种关系不具显著性且没有意义,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调查问卷样本中大学生月生活费对大学生网贷知识了解程度的高低幾乎没有影响。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我们之前判断的正确性。

类似地,在控制学生年级及每月生活费变量的影响前提下,统计分析样本学生就读专业与大学生网贷了解程度间的相关关系,通过SPSS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在剔除学生月生活费因素、年级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就读专业变量与大学生网贷了解程度变量间相关系数为-0.092,F检验下p值为0.069>0.05,具有意义,但是这两个变量间存在的相关关系极弱。故而,我们可以有这样的结论:调查问卷样本中大学生所学专业对大学生网贷知识了解程度的高低只有极为微弱的影响。这同样说明了我们判断的正确性。

四、结论与对策分析

1.基于问卷调查结论综述

经过分析以上SPSS统计所得的数据,我们能够比较科学地得出结论:

A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对网贷知识的完整清晰准确的认识,而这也是社会上频频出现大学生被网络借贷成功诈骗或陷入网络借贷陷阱的根本原因所在。

B不同性别间,尽管男生网贷了解程度略高于女生了解程度,但是总体上大学生性别对于网贷认知度不构成差异。

C年级不影响大学生的网贷知识认知度。

D大学生月生活费对大学生对网贷的认知没有影响。

E大学生所学专业对大学生网贷知识认知程度的高低只存在极为微弱的影响。

在如今网络数据及网络金融服务不断发展的时代,大学生要想真正地享受网络金融服务的便捷与实惠,网络金服机构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有丰富充足的有关网络借贷的信息流通与社会,而大学生也应当积极主动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同时网络金服机构也加强安全性方面的管理。总之,网络金融的发展需要多方位的努力与建设。

2.提高大学生金融借贷知识的教育与保护

(一)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保护

大学生在进行互联网金融消费之前,应对自身的还款能力,风险承担能力有正确的认知,认清自己的需求程度,避免存在盲从和攀比心理,综合自身各方面情况谨慎决策,避免出现金融消费之后出现过大还款压力问题,对自身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多渠道多角度了解使用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缩小金融机构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性。作为金融交易的一方,其自身有责任了解自己应尽义务以及所享受的权力,并且要了解权益保护渠道,一旦问题发生,可以将自己损失降到最小。另外,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信用意识,不恶意拖欠,重视自己的信用养成。

(二)互联网借贷平台的自我规范

针对大学生网络借贷金融机构,作为新一领域的新型信贷机构,着眼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以及机构的长远目标,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感。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必须努力完善自己的结构体系,在业务流程、融资渠道,盈利模式等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学习西方国家大学生信贷机构发展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在为大学生办理金融业务的之时,注重考察大学生信息真实性、还款能力、信用程度等方面,这样既能为自身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产生一种保护。

(三)政府机构对于大学生的保护

A加强网络借贷平台监管

在金融产品有较高风险时,金融机构往往会对金融消费者隐匿产品风险等重要信息。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相关规则规定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义务与强制性。因此,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制定相应披露规则,有必要对金融机构采取惩罚措施,强制金融机构披露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重要信息,对金融消费者进行倾斜性保护。通过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加强对金融机构监管、舆论监督等方式使金融机构的利益与消费者利益相容,降低金融机构利用消费者认知错误的可能性。此外,应出台相关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使金融消费者在维权时有法可依。对现有的平台进行筛选,存在问题的金融机构一律整改,并停止金融产品的发放,使金融消费者能够更多了解金融产品的风险,进一步能更好保护消费者。

B政府投入专项资金设立互联网金融顾问

对于非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其了解金融知识的渠道窄,并且很少能正确了解知识含义,在网络借贷平台没有将信息完整披露之时,他们很难了解金融产品的真实情况。因此大学生使用者处在劣势地位,大学生急需一个渠道了解,因此针对大学生网络借贷问题咨询,政府可以投入专项资金,对互联网金融顾问进行补贴,为大学生相关业务提供免费的全方位咨询服务。从这一点,大学生网络借贷群体将减少的信息搜寻成本,能更便捷的了解相关金融产品,在专业知识的帮助下,发生权益受到损害的概率将大幅度降低。因此,政府投入专项资金来补贴金融顾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大学生金融消费权益。

(四)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保护

A加强家庭对大学生的引导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未进行系统的理财灌输,导致大学生无法抵制互联网借贷平台的诱惑冲击,最后进行一些不理性的行为。作为家长来说,他们对风险的识别程度往往要高于他们的孩子,经验也会更加丰富,在金融消费决策上也更加谨慎。因此,家长应及时了解孩子动向,给他们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尤其注重其在大学消费习惯,以及日常开支的具体情况。 在互联网金融未规范之前,及时将了解的校园网络借贷出现的问题与孩子进行沟通,并且了解其使用情况,强调风险意识,更好的引导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念。

B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

高校作为大学生培养的主阵地,应该从各方面注重保护大学生的权益不受侵犯,对潜在问题提前警示,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在新生入学前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做好宣传与教育工作。在相关问题出现之后,应全校加强此类问题学习,在校园微信平台上定期推送相關知识,做好预防措施。

在美国和西欧等经济发达地区,大学生提前网贷消费是一件较为普遍的事情,但是其通常在课程中设置有很多关于消费观的课程。在二十世纪初期,美国逐步探索了消费观教育和教育大体系的关系。在欧洲一些地区,对消费观教育非常具体和细化。瑞典和丹麦早已把消费教育作为独立学科进行系统学习;冰岛则是将消费教育视为生活的培训;在英国,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学生课本中有关于消费行为的明晰化规定。

当下既然国内大学生对于互联网信贷消费的需求逐步提升,各大院校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做法,开设一系列有关互联网金融消费的必修和选修课程,重视高等教育中的金融通识教育,加强对非金融类专业学生的金融教育,让大学生们能够针对网络消费的各种现象培养各种能力,具体包括信息甄别能力、批判能力、管理能力和道德素养等,以便其能够应对分辨互联网借贷中的好坏利弊。

C高校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选择网络借贷平台的大学生,很大比例来自于经济较为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还款能力相对较弱,风险也更大,当借钱途径不畅通时,更容易选择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高校应对贫困学生有更多的了解,关注其日常消费状况,此外应针对贫困学生开展短期资金帮扶机制,提供校园工作平台,增加其资金来源,以便减小家庭困难学生使用网络借贷平台的可能性及数额,及时防范出现的风险防患于未然,加强对大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

D建立校园监管机制

高校应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机制,优化高校网络端口设计,主动拦截一些带有非法性质的网站平台,净化校园环境。此外,建立校园网络的管理制度,及时发现问题,优化网络管理。把好在校园内的宣传关,对申请在校园宣传的网络借贷平台要严格审核,严禁一些金融机构未经审核在校园内或者校园网上进行宣传,不允许其开展任何形式的营销宣传活动。

E社会全面普及金融知识

大学生之所以会选择互联网信贷,一方面是因为经济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出于错误的消费价值观,例如拜金主义,攀比主义等。社会应该整改年轻人在这一方面的风气,引导积极向上的消费氛围,也就容易改善互联网信贷消费的现状。政府应制定完整的金融消费者教育体系,定期开展全民金融教育。教育重点是强化公众金融知识与风险意识,最紧要的应是增强人们的风险意识和对非法集资活动的识别能力。政府在部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性互联网金融知识培训,定期向学生免费发放通俗易懂的金融知识小手册,提高其对基本互联网金融知识的认知。同时,社区可以开展一系列互联网金融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接受金融产品和互联网信贷,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候实践教育比书本教育具有更明显的作用和更深刻的意义。

3.未来展望

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不仅仅给广大大学生带来了重大影响,同时也改变了千千万万家庭的投资理念和消费观念。本次研究调查希望通过大学生分析出可靠数据、探索出可行方案来解决互联网金融的一些风险,从大学生身上可以折射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互联网金融知识的匮乏。对于公众进行知识普及、教育保护也是必须和必要的。因为只有让全体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金融、运用金融、享受金融,有效防范风险,人们才会更放心、更积极地参与各种合法金融活动,推动中国金融业的理性发展。而我们也希望互联网金融在将来能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能够针对互联网金融建立起一套更加切实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二则是切实做到普惠金融,能让全民都感受到互联网金融带来的福音。

作者:傅奕玮?范颖岚?陈旻?叶应警

教育信贷风险研究论文 篇3:

试论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也在不断的进行内部的完善和改革,以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农村商业银行改革不断深入,促进了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高速发展,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也成为农村商业4银行急需重视以及整改的重点环节。为了能够使农村商业银行平稳、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进行系统的分析,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管理

一、引言

中国经济的全面增长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也随之增长,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已然成为该银行中重点业务,随着信贷业务量的增加,信贷业务中诸多问题也相继显现出来,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来源于信贷风险管理。基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低利息和散贷等特点,使得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较为困难。由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具有上述特点,导致农村商业银行贷款的周期性风险提升,影响农村商业银行信用贷款的平稳发展,需要对信贷风险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风险管理难度较大

信贷风险管理本身具备不确定性,引起信贷风险的因素较多,市场因素、信贷个人因素、操作失误等因素等都会影响信贷风险管理的决策。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难度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商业银行为了能够提升贷款业务量,其开办的贷款项目众多,其中多数为小额贷款项目,贷款项目种类繁多管理较为困难。其次,农村信用贷款的对象以农民为主,而农业生长周期较长,并且农业近年来产出相对较少,加之农业产量不稳定,种种因素导致农民信贷贷款还款困难,加剧了信贷风险。最后,由于农民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并且农民的偿还贷款能力也相对有限,使之信贷管理难度增加。

(二)不能及时有效的化解信贷风险

信贷风险问题由来已久,是每个银行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商业银行在面对信贷风险这一问题上,一方面应对其进行预防,另一方面应进行信贷风险化解。目前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化解能力较为欠缺,导致农村信贷风险居高不下。农村信贷主要对象是农民,而需要贷款的农民数量较多,加之农村信息传递较为闭塞,使得农村商业银行难以全面的掌握贷款人资金使用情况,在此前提下进行贷款发放,导致较多的农民拿到贷款之后将其用于高风险的投资,一旦出现风险,将面临无法及时还款的情况。而农村商业银行贷款催缴多数以人力进行催缴,在催缴过程中遇到恶意拖欠的情况,只能通过法律的途径进行追回贷款。但是通过法律渠道追回贷款的周期较长,影响资金的回款速度。随着农村信用贷款的业务范围的增加,不能及时追回贷款的案件也随之增高,这种情况下导致农村商业银行的坏账增加,不利于贷款循环性。

(三)信贷风险防范技术落后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较多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提供了技术支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较多的商业银行信贷设备得以更新和完善,贷款业务管理技术化水平也随之提升。信息化信贷风险管理成为信贷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较多的商业银行也是通过利用信息化的管理,减少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发生率,信息技术管理为解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农村商业银行的信息化风险防范技术较为落后,还未能将信息化技术正式应用于信贷风险管理上。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所需的硬件设施以及软件设施不完善,缺乏信息技术风险防范的有利条件。其次,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缺乏正規信息化流程操作培训,不具备独立完成操作流程的能力。最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一直处于粗放式的管理模式,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调整。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得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技术仍处于落后阶段,无法达到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水平。

(四)信贷工作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之所以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相对较高,一方面是由于贷款人素质不均衡导致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不足导致的。农村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选拔相对城市商业银行选择而言,其各项制度以及要求较为宽泛,导致农村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能力相对欠缺,不能够较好的胜任信贷管理工作。不仅如此,信贷业务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担任,才能够解决信贷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而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人员缺乏正规系统的训练,在工作过程中过于重视信贷业务总量的提高,而忽略了信贷质量的提升。除此之外,信贷工作人员还需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在信贷过程中将信贷违约的严重性告知给贷款人,由于农村信贷工作人员在此方面较为欠缺,导致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缺陷。甚至部分信贷工作人员为了提升个人业绩,盲目的进行放贷,从而导致信贷质量直线下降。上述问题都是农村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信贷发展的主要问题。

三、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措施

(一)健全信贷工作管理制度

为了不断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水平,降低信贷管理难度,将信贷风险控制在预期的范围之内,就必须面对当前信贷管理中的各项问题,建立完善的信贷工作管理制度,在制度上将信贷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一一进行详细的规定和解决,提升信贷标准,做到有计划、有目标的放贷。首先,在进行放贷之前应对贷款人的各项信息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备案,并明确贷款人资金的主要用途,防止贷款人随意贷款而到期不还款现象的发生。其次,贷款人在进行贷款之时,必须出示还款能力证明,只有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才予以放款。最后,严格规范贷款流程,将贷款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把控,使贷款者能够了解不及时还款的重要性,通过上述环节的加强,能够有效的降低信贷管理难度。

(二)加强风险控制,提升管理水平

农村商业银行加强风险控制,提升管理水平是解决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首先,农村商业银行应进行责任管理机制,制定详细的管理措施,在信贷管理过程中,根据信贷管理各个环节的重要程度,进行责任管理制度,并指定各个环节的管理负责人,通过职责划分,能够有效的进行信贷风险管理。其次,信贷部门应制订贷款发放、贷款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复查等工作具体实施步骤以及审查标准,不断的从细节上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在审查过程中一经发现贷款人具有严重的信贷不良记录,将终止发放贷款,并取消合作。最后,充分发挥信贷风险审查部门的职能,加强风险审查具体的操作流程,落实审查工作,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

(三)完善信贷风险技术防控能力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之所以相对较差,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商业银行没有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农村商业银行应借鉴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范技术,并加以利用,将其应用在自身的信贷业务之中。在此之前,农村商业银行应首先提升信贷工作人员的科技水平,建立信息技术培训体系,通过系统的培训能够使信贷工作人员正确的使用高新技术。其次提升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着重培养信贷人员的学习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信息技术,进而减少信贷风险的发生机率。最后,建立风险预警系统,贷款人将个人信息输入到信息系统之后,该系统会根据贷款人的综合信息而做出评价,一旦贷款人信息记录超出预定的范围,将启动风险预警系统,通知信贷人员对此进行风险预防。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上升到新的阶段。

(四)提高信贷人员风险意识

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欠缺将严重影响信贷风险预防政策的开展,基于此,农村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该问题的严重性,并着手加强信贷人员的队伍建设。首先,在招聘信贷人员的过程中,提升招聘标准,对应聘者进行相关知识以及技能考核,以此判断应聘者的综合能力。其次,定期对信贷人员开展信贷防范意识教育以及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能够使工作人员增强风险意识,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以严谨的态度面对信贷工作。最后,建立完善的信贷人员激励以及约束机制,确保信贷人员在工作中能够以较好的精神状态开展信贷工作,减少信贷过程中的失误。通过上述环节的展开,能够使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得以提升,进行对信贷风有效控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遇到较多的问题,导致信贷业务发展受到限制。农村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能够借鉴成熟的风险管理经验,结合自身信贷特点,进而制定出符合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措施,以促进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

作者:程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行政执法监督对策论文下一篇:商业银行风险调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