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核心价值观论文

2022-05-16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社会核心价值观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正确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把握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学十分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别共同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篇:社会核心价值观论文

简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摘要: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内容,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对于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加深对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的理解、提高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对于在全社会开展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立足于以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两者科学内涵之间的关联性为依据进行探析,才能准确、科学、全面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2015年修订版)第八章第三节第二目,与时俱进地将原先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3年修订版)调整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概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列成果的集中体现,是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重要的骨干课程,结合《概论》课的教学内容,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下简称“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对于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加深对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的理解、认同,提高《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理解和掌握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内在关联,对于展开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凝聚强大的正能量,提供理论支持,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共同特性,这是两者之间最重要、最根本的关系,也是两者之间形成其他关系的根基和前提

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两者都姓“社会主义”,所包含的基本价值理念完全一致。从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属性和指向来看,两者都具有这样几个鲜明的共同特性:

一是共同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两者都与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根本价值原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都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两者共同具有的最为重要的特性。具体地说,核心价值体系最直接体现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而核心价值观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

二是共同承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的精神财富、思想结晶、文化基因。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核心内容和精髓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表达,正是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吸收与创造性转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得到升华,是国家振兴之魂。作为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内核”的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深厚的思想资源和坚实的根基。

三是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处于攻坚阶段的进程中,呈现出社会矛盾增多、价值观念多元的特征。再加上西方一些国家和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推行民主输出、文化霸权、宗教渗透和网络信息多元传播等手段,进行西化、分化,使我国在意识形态安全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威胁。在这样的困境中,需要有一种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价值观,构建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提出来了。也正是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实践过程中,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理论创新成果应运而生,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弘扬共同理想,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协作的强劲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服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着共同的基本的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依托,核心价值观依从于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创造性地提出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并确定了核心价值体系包含“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立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再一次明确作出了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首次高度概括地提出了“三个倡导”、“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为什么在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进程中,又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这既表明我们党对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标志着我们党对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做出的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

从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过程、提出的具体时间来看,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和提出的时间在前,核心價值观形成和提出的时间在后,核心价值观是在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一战略任务引向深入的重要举措,这不仅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践行,更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走进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转化为实际行动。

从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体系两者的科学内涵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看,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包含着共同的基本的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根本载体,核心价值观依从于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则是对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高度凝练和抽象概括。

构建核心价值体系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契合的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凝练核心价值观,是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生活基本要求,对核心价值体系作科学概括,用最简洁明了、便于传播、易于践行的价值理念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以增强核心价值体系的实际意义。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就是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的核心”,两者的内容互有交叉、各有侧重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意见》中的这一段话,是对两者关系的基本定位,不仅高度概括了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之间具有相同属性和特质的关系,而且十分明确地强调了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意见》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这里的“内核”与“核心”可理解为同一概念。众所周知,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的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构成化学元素基本单位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细胞核相对于细胞来说,就是其内核,即核心。原子核相当于原子来说,就是其内核,即核心。因而,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贯通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的核心,也充分说明,两者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各有侧重。具体地说,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又不是其中某一个独立的部分,两者的关系紧密相联。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而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把共同理想的内涵凝练为国家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而核心价值观中“三个倡导”、“24个字”的科学内涵,充分展现了当代民族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则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应特别引以重视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灵魂地位,决定着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无论是提炼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还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四、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两者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创新成果

伴随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的推进,我国学术界针对核心价值观问题也在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其研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追究理论的彻底性,是“为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价值观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核心价值体系更完善、更具理论逻辑魅力,也才能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为广大群众所把握。”党中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融入哲学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智慧,高度概括地凝练出“三个倡导”、“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是对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的深入研究,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不仅是对我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升华,也是对从古至今核心价值观的升华。其理论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核心价值体系基本价值理念的凝练更便于传播践行。包含“三个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目标和根本要求,确立了从国家、社会到个人三个层面互相牵连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价值引领。从语言表达的特点来看,核心价值观,可谓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更加符合大众化和通俗化的要求,更便于遵循和践行,具有更强的实践导向性。

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国家追求的价值目标的表述更明确。作为核心价值体系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代表和体现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共同愿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就是我们全民族的奋斗目标,是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在核心价值观中处于最高层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确立為国家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科学内涵的凝练表达,使其更简洁、更具体、更直观,更具有包容性和亲和力。

三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反映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拓展使其内涵更全面。荣辱观,是现实社会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个人观点。“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原则的具体化,解决的是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问题,主要体现的是公民个体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操守问题。“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的是社会个人行为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所做出的行动,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核心价值观中处于基础地位。但核心价值观不仅规范了公民个体的道德规范,即“私德”,还规范了以国家和社会为主体的“大德”和“公德”。“德”对于个人、民族、国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也就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由此可见,核心价值观不仅拓展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而且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科学内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

[2]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1).

[3]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记者.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访清华大学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潜涛教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

作者:王方根

第二篇: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正确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把握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学十分重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别共同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行初中思想品德课、高中思想政治课中都有关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价值及价值观的教学内容,相当部分教师在学习了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后,能自觉地把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精神要求渗透到教学中去,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混为一谈的现象较为普遍。其实,两者是既有共同点又相互区分的两个不同概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相互区别

1.内容不同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十八大报告用这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2.范畴不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一個内容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刻的科学体系。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行动遵循的准则。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而凝练,不仅展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新认识,而且让社会公众找到核心价值观里的“主心骨”,为多元时代凝聚思想共识指明了方向。

3.地位作用不同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它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更加精炼,易于普通百姓理解,更易于转化为行动。按照十八大要求,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社会生活中居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领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及构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就会迷失方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具有许多共同点

1.本质上的一致性

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体现,它们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存在基础和重要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发展和演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所依托、无所寄寓。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高度概括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基本方向和基本特征,引领和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2.目标上的一致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而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没有灵魂,就会显得庞杂、分散而不集中、不精练。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有将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制度安排和实践运动提供科学、完整的价值合理性依据。

3.发展上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体系,其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充实、加强和提升的过程,因而对于“核心”这个概念应当有更深入的理解。一方面,“核心”要坚持、要加强,要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另一方面,“核心”与非“核心”的内容,既要有所区别、不能一概而论,又要相互统一、相辅相成。除了“核心”部分外,还有许多外围的、非“核心”的部分,也属于社会主义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的范畴,并且有些也会不断融入、充实、提升到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中。因此,只有用发展的观点、开放的观点,才能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丰富、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科学、更加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要重视“外围”部分,又要重视“核心”部分,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实践,又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提升。

三、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共同点和不同点,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更是促进教师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

作者:王龙和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核心内容解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24个字分别从国家制度层面、社会集体层面与公民个人层面概括了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创新,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觉与文化自觉。“三个倡导”采取的是一种开放性的表述方式,更易于被人民群众所记住,更易于融入社会生活,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并没有明确“三个倡导”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三个倡导”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提供了基本遵循,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不断丰富与发展的开放体系,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笔者尝试以“三个倡导”为基础,初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核心内容”。

一、概述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与探索,是我们党有效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提出的一种理论呼声,是维护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解决主导价值观失范问题的切实需要,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内在要求。在当代中国,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一般是从其概念界定开始的。早在1998年薛汉伟提出了《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概念中的地位》、1990年王锐生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的价值和价值观》等开启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的先河。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取得不少研究成果。[1-5]

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处于统领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是一种社会制度长期秉承的、相对稳定的根本价值准则,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6]有学者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背景下社会所形成的主导价值观或者价值观体系。大家通常说的“社会主义主旋律”、“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实际上就是指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价值观体系。这里的价值观体系就是以理论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形态出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论与系统。[7]其他学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自己的观点。[8-9]结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居于核心地位、代表社會主义前进方向、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彰显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主流意识、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观念或体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和科学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统一,是历史继承和现代精神的统一,以及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如果离开了这些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与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其珍贵的思想资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重自强、重和谐、重爱国、重伦理、重民本等思想资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当然,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和谐理念、爱国情怀、自强精神和包容思想等,我们要大力弘扬使其构成中华民族具有生命力、感召力的思想基础,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缺乏民主、法治、实证科学等不良传统必须舍弃。

社会主义价值思想在诞生之前,同样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空想社会主义价值思想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空想社会主义者如英国托马斯·莫尔等对现存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提出了许多进步的价值思想,他们对和谐、平等、民主、劳动、幸福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了空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虽然空想社会主义价值观在社会主义价值思想发展史上,发挥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性,但它本身也有不可克服的历史局限性。[10]例如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歧视妇女,甚至主张实行公妻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倡导平均主义与禁欲主义等是不成熟的,甚至是消极落后的。

同时,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离不开研究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种批判地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离开这个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达不到应有的高度。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自由、平等、民主为核心,突出个人的主体地位,强调法治与博爱,崇尚人权。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与道德建设都产生了广泛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看到其进步性,也要看到其虚伪性与欺骗性。与封建主义相比,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革命的、进步的、促进人类解放的,曾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但由于处在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之下,其本身就具有唯心性、虚伪性与欺骗性。其民主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其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凸显,个人主义、拜金主义都成为阻碍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自发调节缓和的因素。同时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又以文化扩张和文化侵略的形式席卷全球,将其核心价值观说成为代表全人类利益的普世价值,具有极大的欺骗性与虚伪性,实质上通常将现实的个人利益说成是代表全人类的普遍利益。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当前,我们所要弘扬和构建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因此,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继承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核心的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艰辛探索下逐步形成的。无论是从国际环境、国内环境,还是从党的建设来看,目前培育和践行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当然现阶段仍面临多重困境,主要表现在道德的失落、主流价值观的缺失、价值共识的缺失、公德意识的缺失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到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先后对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行深刻阐释,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三个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应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与社会各界对简洁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盼。“三个倡导”集中反映了国家、集体与个人三个层面的愿景与诉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高度的价值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集中反映。从地位来讲,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从产生来讲,它是在我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引导我国健康发展的价值理念与目标。从功能来讲,它更深层次影响着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思维方法与行为方式。[5]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精神与价值层面的内在规定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全方位的价值诉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懈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也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我国公民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与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的精华,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与价值理念的新发展。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是有机联系、内在统一、密不可分的逻辑整体。“三个倡导”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体现了国家、社会与个人在价值目标的统一。没有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便没有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更谈不上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反之亦然。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核心内容

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更大的包容开放性,其概括只是初步的,还需要我们进行更加深入地凝练、概括。一些学者对此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本文在“三个倡导”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富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核心价值,其典型特点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典型经济特征。公有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必经之途,也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否定了公有制,便否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富强即民富国强,意味着将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富裕不仅包括人们物质生活方面的富裕,還包括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与政治生活方面的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价值,其根据在于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追求与奋斗的价值目标,是鼓舞与激励人们斗志的巨大精神力量以及全国各族人们的共同心愿。

“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价值。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政治特征。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是社会主义追求的价值目标。没有人民民主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这也是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性、反动性和欺骗性所在,是社会主义民主富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原因所在。

“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内在诉求。[11]文明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本文的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相对应,特指精神层面的进步状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表征。党的十八大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了极大冲击,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任务迫在眉睫。因此,我们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升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不断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所以将文明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

“和谐”是我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创新。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也是人类社会一贯追求的社会理想。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并将“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有机结合,使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强调社会主义是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以自由平等为前提,以公正为原则,以富强为基础,以民主法治为保障,并以文明为动力。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交往的最高境界,是自由、平等、公正、民主、富强、文明等价值观的最高体现,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润滑剂与催化剂,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将这层含义充分表现出来。

总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们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与辐射力,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与调节功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格观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忠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科学社会主义,2005(2).

[2]李培湘.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J].科学社会主义,2009(5):71-74.

[3]田心铭.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1):35-42.

[4]黄蓉生,白显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与表达[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2011(11):4-8.

[5]孙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4.

[6]戴木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一[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8.

[7]吴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8(6):92-96.

[8]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07-04-03(09).

[9]徐国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辨微[J].兰州学刊,2008(1):30-48.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8-529.

[11]石国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讲:党员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65-66.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宋英俊

作者:张家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班主任学德育论文下一篇:恋爱心理学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