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故居调查报告

2022-11-27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曾国藩故居调查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曾国藩故居调查报告

李大钊故居参观报告

红色之旅

——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班级:09文化产业管理 组员:刘颖 2009311242 王翀 2009311249 邹晓慧 2009311256 韦丽萍 2009311262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一、红色背景 ................................................................................................................................... 3

(一)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 3

1.建党初期(1919-1927) ........................................................................................... 3 2.国内革命(1927-1937) ........................................................................................... 4 3.抗日战争(1937-1945) ........................................................................................... 4 4.解放战争(1945-1949) ........................................................................................... 5 5.全面建设(1949-1956) ........................................................................................... 5

(二)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阶段 ....................................................................................... 5

1.第一阶段 ..................................................................................................................... 5 2.第二阶段 ..................................................................................................................... 6 3.第三阶段 ..................................................................................................................... 6

(三)李大钊同志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 ............................................................................... 6

二、红色参观 ................................................................................................................................... 7

(一)东厢房南屋 ................................................................................................................... 8

(二)东厢房北屋 ................................................................................................................... 8

(三)西耳房 ........................................................................................................................... 9

(四)北房东屋 ..................................................................................................................... 10

(五)西厢房 ......................................................................................................................... 11

(六)四方小院 ..................................................................................................................... 12

(七)李大钊廉洁思想展览 ................................................................................................. 13

三、红色历史 ................................................................................................................................. 15

(一)李大钊同志生平简介 ................................................................................................. 15 1.青年学习和新文化运动时期 ................................................................................... 15 2.十月革命时期 ........................................................................................................... 15 3.筹备和建立中国共产党时期 ................................................................................... 16 4.国民革命时期 ........................................................................................................... 16 5.被捕就义 ................................................................................................................... 17

(二)北京李大钊故居简介 ................................................................................................. 17

四、红色感悟 ................................................................................................................................. 19 附注:组员合照 ............................................................................................................................. 21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一、红色背景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的党已经走过了90年艰苦奋斗的道路。今年,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了,随着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日日益临近,我校各种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也越来越多。而我们小组的同学则选择了参观名人故居——李大钊故居来庆祝这个伟大的节日,并通过这个小活动承载我们小组成员对伟大的党同样真挚的祝福。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感慨和感激之情,每个人都在分享着这种骄傲与自豪,而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更需要在分享这种感慨和自豪的同时,多一份自己的感悟,多一份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多一份拥护党的热情。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90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在90年前,中国正处在风雨如磐、长夜难眠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序幕。

(一)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1.建党初期(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2.国内革命(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3.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4.解放战争(1945-1949)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5.全面建设(1949-1956)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阶段 1.第一阶段

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后的北伐战争,使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使农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民获得土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赢得了抗战胜利。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2.第二阶段

建国之初,中国政府在多数地区成功地完成了土地改革。随后,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建立起一批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紧接着,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3倍,国民收入增长58%。1966年至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损失。1978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3.第三阶段

改革开放30年我党取得了八大成就: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GDP增长大幅度提高;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三)李大钊同志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

在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人民取得伟大的胜利,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建党初期,我们的革命先驱为了建党而付出的鲜血与努力是否还被我们所牢记呢?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李大钊同志的墓志铭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从李大钊同志的墓志铭上,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这位伟人不平凡的一生。确实,他的一生也是不平凡的。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李大钊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二、红色参观

李大钊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是西城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1916年夏至1927年春,李大钊在北京工作、生活十年,先后居住过八个地方。在这个文华胡同居住了将近四年,是他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

故居是北京很传统的三合院,进门是李大钊同志的半身铜像,他的身后是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象征着李大钊同志为了中国革命奋斗的一生。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再往里面走,故居共有北房3间,东、西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接待我们的工作人员听了我们的参观原因后很是开心,她主动提出带我们去参观各个房间。

(一)东厢房南屋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房间是客房,也就是东厢房南屋。这里是李大钊接待朋友,交流谈心的地方,它还是革命的同志们的聚会地,翟秋白、邓中夏、张太雷都是这里的常客,在这里不会有任何拘束,大家就在和自己的家里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李大钊同志待人接物都是极和善的。讲解员还告诉我们,李大钊同志经常开完了会议,布置好各项事宜后,就会来这里弹琴唱歌,大声交流,这里常是欢笑声的海洋。革命同志们的友谊可见一斑。

(二)东厢房北屋

出了客房之后我们接着来到了李葆华的卧室,李葆华是李大钊的长子,他的11岁到15岁的年华就在此渡过,虽然只是小小的不足20平米的房间,可是李葆华在这里,在父亲的影响下学到了很多,日后也为中国的革命和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作为90后的我们,能在现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学习,更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是要学一学先辈们这种刻苦的精神。

(三)西耳房

参观完李葆华的房间之后,我们来到了李星华的卧室,星华是李大钊的长女,年龄要比葆华小一点,她这里度过了她的9岁-13岁的生活,不幸的是,刚刚十六岁的星华在1927年就与父母一起被捕了,李大钊英勇就义后,星华就没有继续上学了,为了家庭,她不得不辍学照顾生病的母亲和幼小的弟妹。长期在艰难中生活磨砺了星华坚强的性格。1937年星华从中法大学经济系毕业,后期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工作。在生活的残酷折磨下,星华仍是顽强的挺了下来,这些都与李大钊的教导和以身作则是分不开的。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四)北房东屋

随后参观的是李大钊夫妇的卧室,李大钊的夫人赵纫兰要比李大钊大六岁,所以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然而李大钊夫妇共同生活的二十多年中,在一起最长久的日子就是在这房间中。李大钊夫妻二人关系很好,赵纫兰虽然识字不多,但是思想却很进步,也十分支持丈夫的革命事业,每逢有朋友来家里做客,赵纫兰都会十分热情的招待,所以李大钊对妻子总是满怀感激之情。然而赵纫兰却在1927年和李大钊一同被捕,她护着孩子,在监狱里被关押22个昼夜,受尽了敌人的折磨最后被中共河北省委追认为中共党员。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五)西厢房

卧室之后是西厢房,这里是李大钊同志的书房。书房的摆设很简洁大方。书房有四个大书柜,装满了中文和日文、英文、德文的书籍、报纸、杂志。临窗摆放着一个大写字台和两张条桌,几把座椅。书桌上摆着煤油灯以及一支笔,似乎还可以隐约感觉到有一位伟人曾在几十年前的晚上在如豆的灯光下伏案工作。

环境虽然简陋,但是在这里,李大钊主持过党的会议,明确表达党的名称应该是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李大钊接待过文化名人、朋友、青年学生。在这里,李大钊写出的文章,涉及历史学、法学、政治学民族问题、妇女问题以及图书馆建设等,为中国现代文化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建树。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六)四方小院

出了各个厢房之后,我们来到了春意盎然的四方小院,小院中绿树红花相映成趣,门上方一块大匾遒劲的字体写着“李大钊故居”。宽敞干净的院落,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李大钊一样,做事果断不拖泥带水,所以我们再次合影留念。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七)李大钊廉洁思想展览

我们来到了李大钊廉洁思想专题展览馆,这里陈列了李大钊同志的各个时期的书籍,照片,活动事迹,手记,演讲稿等等。讲解员给我们细细解说每个物品在什么时间有什么意义。看到这些物品,我们了解到李大钊同志对工作的态度是多么的严谨,对同伴的生活是多么的关心。那时候虽然他月收入已有几百元钱了,但是他生活依然及其艰苦朴素,将省下来的钱用于革命活动,用于贫困上不起学孩子们,用于吃不起饭的工人身上。他那时身居多职,每天工作都特别繁忙,但是李大钊没有怨言,他觉得能为人民服务是他的光荣的职责,他白天奔波于各个社会活动,晚上就写大量的文章发表到杂志报刊上面,力图从思想上使人们得到解放,得到新思想的滋润。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出了展览馆,我们都感觉是经历了一场洗礼,一场红色的震撼。从卧室到纪念馆,每一处每一物都给我们很深的印象,先烈的思想事迹,为人处世,工作态度,每一处都值得我们现在的人们去学习,去纪念,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中国何愁不能富强,何愁不能完成伟大复兴?

三、红色历史

(一)李大钊同志生平简介 1.青年学习和新文化运动时期

李大钊同志,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七岁起在乡塾读书,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1913年,含愤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在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同时也在这时,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他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他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

2.十月革命时期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李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在1917年到1919年,他发表了许 15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多热情地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他在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随着李大钊同志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3.筹备和建立中国共产党时期

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何孟雄、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建党做准备。李大钊还在北京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4.国民革命时期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4年底,任党的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在他领导下,北方党组织派出许多同志在冀、鲁、豫、晋、陕、内蒙和东北的广大地区开展了党、团工作,先后发动了开滦大罢工、二七大罢工等著名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斗争。1922年,他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与孙中山先生谈判国共合作,并在1924年在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领导工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1925年在孙中山先生北上时和逝世时,在五卅运动中,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北方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他积极地进行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领导改组后的国民党在北京的组织。坚决反对国民党右派。他努力为南方的革命运动培养、输送了大批干部。他坚决支持当时主要在南方一些农村蓬勃兴起、同时也开始波及北方的农民运动,并著文论述开展农民运动和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他也注意在军队中扩大革命运动的影响,对冯玉祥将军五原誓师参加北伐起了重要作用。李大钊同志作为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学者和革命家,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尊崇,名重当世,这是他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多方面革命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人民在天安门举行反对日本等国要求大沽口撤防的大会,并到皖系军阀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竟遭到段政府的血腥屠杀。李大钊同志在惨案发生后,继续领导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北方组织坚持斗争。

5.被捕就义

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他们下令通缉李大钊。1927年4月6日,张作霖的奉军及所谓“京师警察厅”出动数百名宪兵、警察、特务,袭击苏联大使馆以及附近的远东银行、中东铁路办事处、庚子赔款委员会等处。李大钊同志被捕。先后被捕的,有范鸿劼、谢伯俞、谭继尧、杨景山等共产党员,以及邓文辉、张挹兰等国民党左派,共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最后他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

(二)北京李大钊故居简介

李大钊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西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1916年夏至1927年春,李大钊在北京工作、生活十年,先后居住过八个地方。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一家在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今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北院居住将近四年,这是他在故乡之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1979年8月21日,李大钊故居被公布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大钊故居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着特殊的价值。在后宅胡同居住的时期,是李大钊人生事业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也是他异常忙碌的时期。他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领导北方革命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也是名重当世的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学者和思想家。在此期间,李大钊发表各种文章140余篇,文字总量超过33万余字,平均每9天一篇;参加各种会议120次,包括共产党三大、国民党一大等,平均每10天一次会;陪同会见、拜访各界人士30次,讲演30次(不算讲课),到广州、上海、武汉、洛阳、天津等地从事教学和革命活动。当年,许多青年都曾在李大钊家借住,感受过李大钊师长般的关爱和教诲。中共北方党组织的一些重要会议曾在李大钊的书房内召开。

党史专家一致认为,北京李大钊故居是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办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工人运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等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见证。

李大钊所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特点等一系列论述,为中国共产党开创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先例,他的大量论著,有待于我们继续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李大钊自己非常喜欢这处住宅,这里是他与妻子儿女生活在一起最快乐、最开心的地方。李大钊的次子李光华、幼女钟华出生在这里,他的长子葆华、长女星华都是在这里耳濡目染,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2006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市文物局、西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李大钊故居的保护工作,斥资实施李大钊故居居民搬迁、文物修缮工程。

在市、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注下,李大钊故居于2007年5月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80周年之际正式对社会开放。李大钊同志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 18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李大钊同志和其他无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中国革命停止,相反,中国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作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同志的业绩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永垂不朽!

四、红色感悟

值此建党90周年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我们一行四个人有幸参观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的故居,这是一所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特殊价值的居所。通过这一次短暂而又深远的红色之旅不仅仅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一代伟人的生平事迹,更带给我们太多无名的感动与内心的感悟。

追寻着前人的脚步,瞻仰着名人的居所,寻找着历史的足迹,让我们懂得了去尊敬伟人、尊重历史、更让我们懂得去反思自我、提升自我。

“铁肩担正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同志多次书写的对联,这也是对于他短暂却光辉的一生的真实写照。他倾其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领导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在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关心青年的成长,培养了一代革命领袖人物;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领导了北方工农运动,是北方工农运动的伟大领袖;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促成了国共首次合作;提出了党抓武装的军事思想,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提出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为中国昭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但是就是一个值得人们去铭记的伟人在军阀政府的迫害下,英勇就义,当时的他只有三十八岁。

这是怎样的一种革命情怀?这是怎样的一种奉献精神?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坚定信仰?

这些问号一直在我们的脑中盘旋„„其实我们深知,正是这些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革命家才能有我们祖国今天的发展与强大,正是这些默默奉献、牺牲自 19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我的先辈们才能有我们人民现在的幸福与安康。我们要懂得感谢他们的付出,感恩他们的行动,同时也要用他们的一举一动来敦促我们这些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奉献社会的当代大学生。

我们现在是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新的挑战,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来维护祖国的统一,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我们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历史时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我们肩负着祖国人民更多的期望,我们也要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在大学初期,我们很骄傲地向党组织提交了我们的入党申请书,那里包含了我们对于拥护共产党的忠诚与决心,那里充满了我们对于加入共产党的热情与渴望,虽然我们还没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但是我们会在未来的道路中一直以严格的要求要求自己,不以自己的身份为荣誉来炫耀,不用自己的身份来谋取社会地位,而是以一颗平和的心去面对周围的人和事,以一颗热忱的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事,以一颗进取的心去弥补自己的不足,时刻以李大钊同志为代表的先辈们为榜样,继承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发扬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争取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国家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不过是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幸福的年代,我们不曾经历过饥饿的折磨,亦不曾见过充斥着死亡和硝烟的战场,更不曾感受过坎坷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辛酸。或许就是这样的环境让我们养成了只懂享受,不懂付出的坏习惯,我们也成了前辈们担心的一代,但是其实我们90后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会出现在汶川地震的救援现场,给灾区的人民带来生命的希望;我们会出现在世博会的会展中心,为世界各地的人民提供热情的服务;我们会出现在北京奥运会的场馆中,为运动员及教练员保证优质的环境„„我们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希望前辈们相信我们可以扛起祖国的蓝天,我们希望未来可以在我们的手中掌握!

一转眼,就到建党90周年了。虽然90年在人类历史上不过是一首短暂的歌,但,这首歌,是中国人用自己的坚毅和勇敢谱写的。90后的我们,永远是中国的90后,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深爱着足下的每一寸土地,深爱着身边的一切,懂得,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去为祖国奉献!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附注:组员合照

21

第二篇:李济深故居的考察报告

李济深先生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爱国主义者,是明国初期武力统一两广的著名将领,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是中国国名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始人之一,民革中央1—4届主席。而这位伟人的故居就坐落在广西苍梧县大坡镇料神村,建于1952年,有大小房间53间,总建筑面积2010平方米,是一座融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西洋装饰风格于一体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民国初期建筑体。李济深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年以来,全国各地游客仰慕立即沈先生的英名、怀着崇敬的心情到故居来参观旅游。而我们小组也因此把李济深先生的故居作为我们实践报告的研究课题。可是当我们小组几经周折去到那里参观以后却感到有些失望。因为里面除了空荡荡的大屋外,没有什么实质的内容,实物少,图片资料少,而且相关的旅游配套设施也没有,而且

如果我们能把李济深故居这一历史文物保护好,在此基础上去合理并充分开发它,挖掘它的历史内涵和旅游潜力,把二者结合起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李济深故居不仅是梧州的一张靓丽名片,更是广西乃至全国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充分开发李济深故居这一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1.提高了故居的知名度,让更多的游客熟知并了解这一历史文化遗产,从而进一步地体现它的历史文化价值。

2.促进就业,增加居民的收入,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促进旅游业及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旅游业收入,提升旅游业的经济贡献率。

4.由于旅游业是集衣、食、住、行、游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活动。因此,它可以拉动其他行业及领域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商机。

5.提升人们的生活品味,开阔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6.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和低碳社会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7.加深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8.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缩小贫富差距。

9.大大改善基础设施,如交通设施。

针对李济深故居这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也作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改善当地交通水平和生态环境,加强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

2. 提高当地居民的保护环境的意思和思想道德水平。

3. 政府加强招商引资,拓宽旅游市场,推动旅游产品额宣传造势,

4.加强市与市之间,省与省之间旅游文化的交流,丰富发展旅游产业的经验。

5.拓宽产业链,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丰富旅游资源,避免旅游资源缺乏和过于单调。把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民俗旅游等结合起来。

6.完善旅游管理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优化服务态度,保障旅游者的消费权益。

第三篇:曾国藩评价(我眼中的曾国藩)

我眼中的曾国藩

历史似一幕绚烂的烟火,稍纵即逝,却始终萦绕在我们心中,像是音乐,或婉转,或悲戚;像是影像,或宏伟,或俾小。它慢慢汇聚成一条大河,看不见,却流淌在每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骨髓里,于是,我们有了同一种语言,用一种经历,同一种信仰。

历史的过程看似宏伟,却也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而故事的中心永远是人。今天本文的中心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曾国藩。

说起对曾国藩评价,正如辛亥革命中的怪杰章炳麟对所说,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处咎清 议”,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建国后的史学界对他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 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神偶像、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换刽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曾国藩的研究逐步深入,对他的评价也相对客观。随着有关曾国藩的小说和传奇故事的出版,越来越多的人对其产生兴趣,他们希望能透过作家描述的人物形象更多的了解曾国藩的学识、见解和主张,更直接、更清晰、更深入地窥见他的内心世界。 历史是各种复杂因素的有机组合体,历史从物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应该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与环境,从多个角度对曾国藩进行评价。

曾国藩与金田起义

时势造英雄,汉末出了个奸雄曹操,清末出了个忠臣曾国藩。 太平天国起义是清朝由胜及衰的必然结果,只是不早不晚,发生在了曾国藩所在的年代,于是一介书生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走上了自己人生的巅峰。治国、平天下,无数英雄人物的未完之梦,曾国藩做到了,是时代选择了他,而也是他,选择了这个时代,偶然中的必然,这就是命运,这就是历史。

金田起义的历史功过究竟如何呢? 首先,从功绩方面看,第一,极大地冲击了整个封建统治秩序。它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松动了板结的封建秩序。清朝政权从此一蹶不振,中央集权大大削弱。这就有利于新的政治经济的因素的产生。如中央集权的削弱,即部分权力下移,地方督抚则有可能利用这些权力来推动近代化。

第二,太平天国虽然在形式上没有超出旧式农民起义的框框,却显露出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趋向,洪仁歼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和交通业。虽然它只是部分人心中的蓝图,但至少也反映一种趋向,而且太平军在吴淞、苏州等地建立了工厂。世界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历史潮流冲击着中国,在太平天国里也激起了资本主义近代化趋向的涟漪。太平天国的近代化趋向对当时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有影响的。

第三,太平军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太平天国不仅敢于反抗清王朝,也敢于反抗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一百多年来,这种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志。

曾国藩镇压了作出这些功绩的太平天国,当然是有罪的。但也不能把曾国藩的罪过扩大化。曾国藩作为清政府的督抚不能自主,这同林则徐、左宗棠等镇压农民起义无区别。

太平天国除了有上述功绩之外,也有它的过失。

第一,太平天国没有给农民带来解放,只是换了某种名义把农民仍旧束缚在封建剥削制度下。

第二,太平天国也没有使农民得到政治上的自由,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农民政权。太平天国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却又建立起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专制的统治。封建主义加上神权主义,便形成了太平天国的特权主义,在农民政权中,造成了它的特权阶层。洪秀全天王就踞特权的顶巅。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所谓“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并不意味着农民得到了多少政治自由。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代表或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天朝田亩制度》中这种平均主义蓝图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的思想在实质上乃是带有反动性的。 第四,太平天国不加分析地反对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当时和后世社会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为了巩固清朝封建统治。如果说,两个政权,清王朝与太平天国都是封建政权,我认为消灭哪一个都是一样的。巩固哪一个也都是一样的。太平天国既然已经转化为封建政权,甚至还加上了神权统治,我们就不必因它源于农民,就予以特殊同情。镇压太平军的湘军士兵又何尝不是源于农民呢?所以只能看政权的性质。这样一个标榜空想的平均主义的封建主义加神权主义的专制腐败政权,如果统一了中国,难道能比腐败的清王朝好吗?谁好谁坏这要由历史来选择。而历史的选择是假曾国藩来实现的。正是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实现了中国重新统一与重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任务,其历史功过是不言自明的。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化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近代化运动。而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倡导者、最早的实践者正是曾国藩。

曾国藩是引进西方科技的带头人,是引进西方近代文化的倡导者。“第一个上奏提出‘师夷智以制船造炮’者是他;第一个造出轮船者是他;第一个派人出洋购买成套‘制器之器’者是他;第一个提出‘官督商办’者是他”。第一个上奏促成容闳实现派遣留学生计划的,也是他。他率先筹设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军事工厂——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与李鸿章共同创办江南机器制造局,办起了中国第一家大型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厂。

曾国藩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近代化。在曾国藩的主持下,江南制造局不仅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基地,而且又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扩散中心江南制造局设立翻译馆,大量翻译西方科学技术书籍,这些书籍不仅为培养我国近代科学技术人才作出了贡献,而且对近代思想界也有相当大的影响。江南制造局一创办,还附设了一机械学校,培养生产技术力量,开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先河。1872年,曾国藩还采纳容闳的建议,派幼童到美国留学,揭开了我国向西方派遣留学生的历史。此举推动了中国的对外开放、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近代化,以及新式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

曾国藩促进了我国的海军建设。曾国藩在世时,我国的近代海军虽然还未形成,但近代海军的发展壮大,他是有谋画之功的。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对中国近代化运动,不仅有发轫、首创之功,而且还使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曾国藩在学术、道德、文章等方面的成就

曾国藩的学术思想既带有浓厚的封建伦理道德色彩,又具有强烈的经世致用精神,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一“, 从理到礼”的学术思想。曾国藩虽一生信奉程朱理学,但其理学思想并不囿于程朱理学的“天理人欲”之辨,而是将“理”具体化为“礼”,由“天理”转向“经世之礼”。他认为“礼”是一种“经世之礼”和“治世之术”,即“礼治”。他既表示要“恪守程朱”,又主张确守“仲尼之本旨”,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将人们的思想控制在“古礼”之中,使人们死心塌地为清王朝卖力。

第二,“汉宋兼容”的学术思想。曾国藩认为,“笃守程朱,不废陆王”不失为治学的好办法。在历史上,汉学与宋学曾经是对立的两个学术派别,曾国藩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提出了“不废汉学”的主张,要求两派“克己和众”,扫除门户之见,以此融会汉、宋之学。尽管曾国藩兼容汉宋之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政治服务的需要,但这种扫除门户之见的学风在学术上无疑开创了一代新风,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第三,“以文为道”的学术思想。曾国藩在“文”、“道”关系的问题上,提出了“文以载道”的主张,从而强化了“道”的政治性。

曾国藩家训中道德思想以孝为基本核心,包含居家美德、个人道德修养、交接之道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道德体系,这有助于形成一个公平正义、诚信互爱、简朴清廉、忠义有孝的社会环境。对现代化进程中公共道德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所以曾国藩在学术、道德、文章等方面的成就是超越前人的,对前人的思想有积极地融合、发扬与舍弃,并对现代文化的产生发展有积极作用。

曾国藩,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第四篇:曾国藩

学号:2009130197 学号 姓名:韩朝相 姓名 韩朝相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中国近代史课程文献笔记书名:<<曾国藩传>>,作者:易孟醇,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曾国藩传>>这本书,在上高中的时候已经读过了,前两天又复习了一遍,对曾国藩又是 一番敬佩! 这本书大概论述了曾国藩一生的功与过. 探究了其内心的历史负荷与无奈,评价其文 化史上之地位. 里面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 重点记述其镇压太平天国革 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深刻透辟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 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 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和主要特征,作用;同时,历史地科学 地实事

曾国藩传读后感 书名:<<曾国藩传>>,作者:易孟醇,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曾国藩(1811--1872 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 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 十级,37 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 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 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 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传》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其 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 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 深刻透辟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对后世的 影响;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 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和主要特征、作用;同时,历史地科学地实 事求是地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 最具有争议的大人物之一。肯定之言,誉其为完人,谓其“立德、立功、 立言三并不朽”,谓其成就”震古铄今”,成孔子没后二千年来《春秋》 经世之义之惟一“解人”。否定之言,则谓其为“吾祖民贼”,“民族罪 人”,谓其愚诚而不顾“民族大义”。呜呼,如此大誉大毁之人,求之中 国历史,能有几人乎?求之世界历史,又能有几人乎? 观点鲜明精当, 见解深刻独到,资料丰赡翔实,分析雄辩有力,观念新颖,视野开阔,是 中国近代史研究和历史人物传记创作上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曾国藩 无疑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誉之则为圣相,谳之 则为元凶。毛泽东青年时期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则更 是终生奉之为楷模。作为一位被儒家思想熏陶了许多年的知识分子,曾国藩 年轻之时变特别重视自身的修炼,他自己日记中的一句话就是“不为君子,变 为禽兽。”在他的字典中,只有这俩中人,禽兽,或是君子,作为一位儒家的 知识分子,曾国藩当然不能忍受自己当一个禽兽,于是变事事以常人不能理解 的苛刻方式来要求自己,这样也使的他在很多方面都修养很高。 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了成不了大事,太刚了则会折断。 刚不是蛮横,而是敢于进取,柔不是痹弱,而是虚心谦让。做人应当坚挺,之 后才是立志、明强、慎独、勇毅、谦虚、习劳。自身的努力加外在的机会,最 终成就了曾国藩.每个人品评历史人物总是纵观其一生,评论其功过,比如曾 国藩最后大战太平天国,一统湘军等等。但是对于我来说,我不是评论员,也 不是历史学者,己的资历就读书、修身这两点就够我学之一生,受之一辈了。 坚忍的读书规矩,严格的修身要求成就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曾国 藩,这的确不是常人可实现的!受自身生长环境影响,我也自认有追求、有要 求的人,可是,面对这十二读书规矩,面对这五字修身,除了汗颜就是觉醒! 许多东西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读书、修身真的是一种自我君子境界! 10 软件嵌 20100508126 周晓宇

读《曾国藩传》有感 曾国藩传》 摘要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的一种最高理想境界。 “立 德”和“立言”于曾国藩而言,以他的个人努力及发展情形来看,这些似乎都不在 话下。唯有“立功”一项,只有帮助清廷剿灭太平天国起义,曾国藩才有可能做到 集治身、治学、治家、治世、治政、治军于一身,从而达到为师、为将、为相的 所谓“完人”。 关键词:曾国藩;为人处世;交友。 读完 《曾国藩传》 颇有感触, 特别是对于曾国藩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很是佩服。 曾国藩有经国济世的大志,主张积极入世,努力参加到游戏中去;想在游戏中获 胜,就得先参加进去,入了局,就有了竞争的资格,出色的才华才能显露,远大 的抱负才能实现。不少人总是患得患失,喜欢站在局外看热闹,这样的人即使叫 得再欢,最终也只是个看客,绝对成不了主角。 曾国藩从发现李鸿章到把他培养成一个人才, 一直都在给他灌输 “成大事者, 必须勇于任事,挺身入局”的精神。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何尝不是需要这种 精神,在我们想要取得一番成绩时,我们就必须去实践,而不是空想,只有我们 勇于去实践,挺身入局,我们想要取得的成绩才可能实现。只要我们有了这种精 神,就有了百折不饶回到勇气,无论多么难得事都能迎刃而解。 当然,在我们成就事业的时候我们不但要有以上所说的这种精神,我们还需 有志,曾国藩一生事业的起点就是立志,所以他将有“志”视为取得成功的首要 品质,在我们想要成就事业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定好目标,只有有了目标,我们 的道路才能明确,我们就会少走很多弯路,有了目标,我们才能有动力,这样我 们才有更多的机会成就事业。 在交友上,曾国藩的交友方法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正所谓,选择怎样的朋 友,就选择了怎样的人生。曾国藩有一句名言: “凡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 好友好榜样。 ”曾国藩的事业正是在这句话的激励下做成的,好老师是自己进步 的指路明灯,好朋友是则是事业必不可少的帮手。 要交好朋友,诚信无疑是最重要的,如果在交朋友是相互猜疑,两个人都不 会坦诚相待,那么这种朋友不交也罢,只有当朋友之间坦诚相待,才会成为正真 的好朋友。 在交友时,我们要多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人对你有没有用,不是一时 就能看出来的,不过酒肉朋友是什么时候都帮不了你的,曾国藩择交的经验是: 道不同,不相为谋,不是一路的人,不要深交,对志同道合的人,却要广泛结交。 我们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就能相互鼓励,相互扶持,不但学业上能取 长补短,也为日后的事业打下了人才基础,对于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定要深 交,因为这些人不但是能够帮助自己的人,更是一笔庞大的精神财富,他们可以 有更多的优点让自己学习。 这本书给我很多感想的还有曾国藩的自强心法, 曾国藩的性格使得他养成了 不求人的习惯,自己站直可腰,别人便把他当成了可以乘凉的大树,他的一生, 从个人的求自立,到国家的求富强,一直贯穿着自强的思想。 “天助自助者” ,人生就是如此。每个人都要奋斗,靠自己的本领打天下, 有的人之所以能成功,不仅仅是运气好,主要还是自己争气。在我将来要走的道 路中,我会学习曾国藩的这种为人处世的精神,因为这能让我少走很多弯路,才 能让自己更有冲劲,才会更容易成功。参考文献: 曾国藩秘传李鸿章 主编:石斋 中国城市出版社

曾国藩传读后感 不知道大家读过曾国藩的传记没有,摘记一些紧要处分享一下。 上学的时候教科书上讲他是个镇压革命的刽子手,高中时候很奇怪书店里摆的那么多“国贼”的书,真 的好多呀,还灰糊糊的封皮,宛如历史垃圾的颜色,隐隐还知道和厚黑学搅和在一起,对于国贼和厚 黑本人都很不感冒,出于反感一直没有想过要读。 后来渐渐明白所谓的太平天国运动不过是一场残暴的杀人运动,洪秀全荒淫无耻,他建立的暴政只怕 比满清贵族更加可怕。渐渐改变了看法,也许曾国藩是个值得了解的人物,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 这本马东玉教授所著的《曾国藩本传》。 原来他的本行是个大学士,出身寒微,生性淳朴,自幼苦读,才思聪颖,中举后中进士,勤学不辍, 有人称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理学大师”,而且由于在京颇著清望,得到朝野的一致认可,“十 年七迁,连跃十级”“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如果没有京官以后的对抗太平军,他或者成 就一代大儒。之后白手起家,在八旗兵、绿营兵之外筹建地方武装,初战大败,投水自尽被救起,之后的战事胜多负少,在八旗兵、绿营兵一触即溃 的危机关头扭转了形势,步步为营,逐步压缩了太平军的空间。 但是,因为湘军是“团练武装”,打出湖南以后更加无依无靠,曾虽为中央二品大员,但并无地方实权, 粮饷兵源到处有求于人,官场腐败、彼此扯皮,皇帝又担心他权力过大处处掣肘,几年下来受尽了气, 难以尽述。愤而借父丧委军家居一年半,开始的时候整日漫骂,书中说:“自入仕途,以孔孟入世救 世,对自身的修养严厉酷冷,一丝不苟;对社会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坚定胸怀。持身严谨,奋发向 上,关心国事,留心民情,因而赢得君王信任和同僚的尊崇,十年京官春风得意。正是抱有这种信念, 以一文官而白手建军、治军,5 年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出生入死。但是,为什么皇上反而不信任? 为什么上至枢垣,下至府县,都那么忌恨自己?”心中苦闷抑郁。 后通过阅读道家的著作,大有感悟,发现:“同样为人处事,孔孟主张直率、诚实,而申韩(申不害、 韩非)等法家却主张以强碰强,硬对硬,老庄则主张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 之至坚”,……弱反而能强,柔则是至刚。把老子的言论对比自己过去的行事,他发觉自己处处直截 了当,用的是儒家的至诚和法家的强权,表面上痛快干脆,似乎是强者,结果处处碰壁,实质上是失 败,是弱者。到头来弄得上上下下处处是敌人,前前后后处处是障碍。过去也知道“大方无隅”、“大象 无形”、“大巧若拙”,但一直没有真懂,所以自己的行事恰好是有隅之方,有形之象,似巧实拙,真正 的大方、大象、大巧是无形无象、鬼斧神凿的。“大柔非柔,至刚无刚”,太妙了!读到过里、想到这 里,曾国藩如同从黑夜里一下子走上了光明世界,”…… ……发现了作人处世的“真正”秘诀——“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回想自己,确实是够得上直率、诚实,随着岁月的增长,人确实平和了许多,可是和曾文正公比起来, 显然遇到得挫折还是太少,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思考“大柔非柔,至刚无刚”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啊, 当你肩负数万人的生命,乃至整个国家的责任,当遇到挫败,昨天的部属变成冰冷的僵尸,当苦战几 年的战士饿着肚子苦战凶悍的敌人……没有各方的支持,战场上步履维艰,白白付出很多不应有的牺 牲……其中经历的痛苦我们可以感同身受,非时代纷乱无以成就这位“中兴名臣”,非大挫折、非大挫 折后的反省他无以达到他人生的新高度,以至后世的楷模。 但是,我们一定要经历过那么多苦难才可以明白那些道理吗?引用钱满素为房龙的 《人的解放》 题序: “知识就是力量,但无知同样也是力量。当千百万民众被无知与偏执驱使时,他们干的蠢事还少吗? 虽然人类的经验与思索已经记录在案,本可引以为戒,但历史却仍然不断地在重复自己,这又是为什 么呢?在诸多原因中,知识的不够普及至少也是一种,有多少人能天天坐在图书馆中去研读人类的文 字积累呢?理论玄妙得高不可攀,历史悠久得令人生畏,知识浩瀚得一望无边,理论注定是极少数人 的专利。 书籍是我们人类经验、阅历、挫折、挣扎、领悟的记录,我们不需要亲身经历所有的这些,就可以从 书中领悟一样的东西,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有张力,这是只有人类才能享受到的文明的奇迹!我们 还有什么理由等待呢?赶紧去读书吧!

《曾国藩传》读后感 曾国藩传》 不知道大家读过曾国藩的传记没有,摘记一些紧要处分享一下. 上学的时候教科书上讲他是个镇压革命的刽子手, 高中时候很奇怪书店里摆的那 么多"国贼"的书,真的好多呀,还灰糊糊的封皮,宛如历史垃圾的颜色,隐隐还 知道和厚黑学搅和在一起,对于国贼和厚黑本人都很不感冒,出于反感一直没有 想过要读. 后来渐渐明白所谓的太平天国运动不过是一场残暴的杀人运动,洪秀全荒淫无 耻,他建立的暴政只怕比满清贵族更加可怕.渐渐改变了看法,也许曾国藩是个 值得了解的人物, 一个偶然的机会, 读到了这本马东玉教授所著的 《曾国藩本传》 . 原来他的本行是个大学士,出身寒微,生性淳朴,自幼苦读,才思聪颖,中举后 中进士,勤学不辍,有人称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理学大师",而且由于 在京颇著清望,得到朝野的一致认可,"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三十七岁至二品 者,本朝尚无一人."如果没有京官以后的对抗太平军,他或者成就一代大儒. 之后白手起家,在八旗兵,绿营兵之外筹建地方武装,初战大败,投水自尽被救起,之后的 战事胜多负少,在八旗兵,绿营兵一触即溃的危机关头扭转了形势,步步为营,逐步压缩了 太平军的空间. 但是,因为湘军是"团练武装",打出湖南以后更加无依无靠,曾虽为中央二品大 员,但并无地方实权,粮饷兵源到处有求于人,官场腐败,彼此扯皮,皇帝又担 心他权力过大处处掣肘,几年下来受尽了气,难以尽述.愤而借父丧委军家居一 年半,开始的时候整日漫骂,书中说:"自入仕途,以孔孟入世救世,对自身的 修养严厉酷冷,一丝不苟;对社会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坚定胸怀.持身严谨, 奋发向上,关心国事,留心民情,因而赢得君王信任和同僚的尊崇,十年京官春 风得意.正是抱有这种信念,以一文官而白手建军,治军,5 年来一身正气,两 袖清风, 出生入死. 但是, 为什么皇上反而不信任?为什么上至枢垣, 下至府县, 都那么忌恨自己?"心中苦闷抑郁. 后通过阅读道家的著作,大有感悟,发现:"同样为人处事,孔孟主张直率,诚 实,而申韩(申不害,韩非)等法家却主张以强碰强,硬对硬,老庄则主张以柔 克刚,以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弱反而能强,柔则是 至刚.把老子的言论对比自己过去的行事,他发觉自己处处直截了当,用的是儒 家的至诚和法家的强权,表面上痛快干脆,似乎是强者,结果处处碰壁,实质上 是失败,是弱者.到头来弄得上上下下处处是敌人,前前后后处处是障碍.过去 也知道"大方无隅","大象无形","大巧若拙",但一直没有真懂,所以自 己的行事恰好是有隅之方,有形之象,似巧实拙,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是无 形无象,鬼斧神凿的. "大柔非柔,至刚无刚",太妙了!读到过里,想到这里, 曾国藩如同从黑夜里一下子走上了光明世界,"…… ……发现了作人处世的"真正"秘诀——"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现实意义: 回想自己刚毕业的时候,确实是够得上直率,诚实,随着岁月的增长,人确实平 和了许多,可是和曾文正公比起来,显然遇到得挫折还是太少,没有从真正意义 上思考"大柔非柔, 至刚无刚"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是啊, 当你肩负数万人的生命, 乃至整个国家的责任,当遇到挫败,昨天的部属变成冰冷的僵尸,当苦战几年的 战士饿着肚子苦战凶悍的敌人……没有各方的支持,战场上步履维艰,白白付出 很多不应有的牺牲……其中经历的痛苦我们可以感同身受, 非时代纷乱无以成就 这位"中兴名臣",非大挫折,非大挫折后的反省他无以达到他人生的新高度,以 至后世的楷模. 但是, 我们一定要经历过那么多苦难才可以明白那些道理吗?引用钱满素为房龙 的《人的解放》题序:"知识就是力量,但无知同样也是力量.当千百万民众被 无知与偏执驱使时,他们干的蠢事还少吗?虽然人类的经验与思索已经记录在 案,本可引以为戒,但历史却仍然不断地在重复自己,这又是为什么呢?在诸多 原因中,知识的不够普及至少也是一种,有多少人能天天坐在图书馆中去研读人 类的文字积累呢?理论玄妙得高不可攀,历史悠久得令人生畏,知识浩瀚得一望 无边,理论注定是极少数人的专利. 书籍是我们人类经验,阅历,挫折,挣扎,领悟的记录,我们不需要亲身经历所 有的这些,就可以从书中领悟一样的东西,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有张力,这是 只有人类才能享受到的文明的奇迹!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等待呢?赶紧去读书吧!

第五篇:曾国藩

曾国藩简评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和普通的镜子不同之处在于:镜子只能照出人的外表,而历史能照出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心灵。所以,对于曾国藩,我们得从他这一个人与当时一整个民族进行展开。因此,评论曾国藩,从其为官做人之风、其为改变世风的努力、其情商、其读书、其人才的识与用、其对外和戎自强六个方面进行。

为官做人之风

其实曾国藩是个“不会”做官之人。李鸿章曾说过一句笑话,说是一个要要是连官都不会做了,那这个人也太没用了。笑话当然只是笑话。既如此,那曾国藩又怎么能在短短的几年里由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做到二品侍郎呢?又怎么可能做到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位列汉人第一呢?那是因为:其一,曾国藩考得好;其二,在那个世风浮躁,人心浮躁,很多人想着的只是如何急功近利,如何暴得横财,捞得高官,而曾国藩则不然!他在家书对他六弟说:“六弟自怨数奇,余亦深以为然。然屈于小试辄发牢骚,吾窃笑其志之小,而所之不大也。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处王之业,而后不黍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淡定不讲为忧也”。①纵观历史,凡有所成就之人,无不志存高远,修身炼性,立场明理,未雨绸缪,厚积薄发。这正是曾国藩“不会做官”而又为高官之最重要因由。正如其言:“自我观之,其致功之处,则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诚实。”他一生的成功,就是他这种脚踏实地的格致修诚的努力基奠而就。而对于现时代的官场,我们国家的官们是品含天宪,指东呵西,前俯后仰,左右逢源,还是可否从曾国藩的为官之道体悟到些什么呢?

世风———解放思想

只有少数最敏锐的思想家能迅速了解时势的变化,从微几之处洞察历史的走向,并且穿透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迷雾。那个时代,我们自然下意识地想到林则徐、魏源。林则徐精神固然可嘉,然林则徐的眼光却不敌曾国藩;魏源固然眼界颇高,然魏源只停留在纸上。曾国藩之所以超出时贤,引领风潮,原因之一便在于其识见卓越,洞察惊人。当林则徐大声疾呼“无可御敌之兵,无可充饷之银”时,曾国藩则认为:“无兵不足深忧,无饷不足痛苦。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前,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丞得。”②所以,对于后期其能在洋务运动中露其龙凤,显其头足便其于此,便基于其解放思想的勇气!所以曾国藩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时时局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世风,因此其一生所为皆绕“陶铸世风”,其时常感叹时势已成鱼烂之势,大小官僚耽于享乐,腐朽麻木,无人肯讲真话,无人肯干实事。正如他的核心幕僚赵烈文深有感慨地说:“老师历年辛苦,与贼战者不过十之三四,与世俗文法战老师不啻十之五六”。③在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另类”的曾国藩犯颜直谏“强项令”,涤肠荡胃,冲决巨人的罗网,以已之力星星之为可以燎原之愿付诸力行,以现世风之纯,民之奋勤,官僚之庸俗尽止。可谓呕心沥血!所以梁启超极赞曾国藩:“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成就震古烁今,一生得力在立场自拔于流俗”“卒乃变举世之风气而挽一时之浩劫,彼其所言,字字皆得

之阅历而切于实际,故其亲切有味,资吾侪当前之受用者,非唐宋以后儒先之言所能逮也”。④这就是曾国藩为当时之世风的努力的体现。

情商

韩非子说过:上在竞于道德,中古遂于智谋,今当争于气力。从道德角度到智谋机巧至强力竞争,人类社会愈来愈陷入丛林的凶险。智商平平的曾国藩,其除却智谋机巧与气力可争外,最重要的是其高情商战略。以情取胜,这是曾国藩最大的奥妙。他说:天之生斯人也,上智者不平常,不愚者亦不常,扰扰万众,朋率皆中材耳。中材者,导之东则东,导之西则西,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所以芸芸众生中,大部分属于智力中等之人,而情商高者往往是成功者。曾国藩在对太平军作战中,屡败屡战,处变不惊,最后终因其高情商的良好心理状态而克成大功。他曾经写过一副对联: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即对他那种坦荡畅怀的高情商心态的最好回应。曾国藩除了重视心态的培养外,其深悟“慎独”,他认为“君子慎独”,因此他的遗嘱四条里的第一条规定就是“慎独则心安”,把“慎独”作为人生四大金针之首度给自己的子孙,所以在我们所知的他的后人中,如曾纪泽等,皆是中国贡献极著之人,不能不说不受曾国藩“慎独”思想的影响。在曾国藩的情商策略中,他认为志为根基,智愚可炼,立志以德;仁德必需,“不仁者不可与久处约”,道之以德,小胜在智,大胜在德,忠、信、笃、敬皆不可缺;性情、个性、性格皆是情商的重要特征,所以曾国藩相人之术大皆于此。

总之,曾国藩无疑是一位情商大师,情商,即是他的另一类重要战略。

其读书

从书生到将军,从侍郎到元帅,这都是曾国藩重视读书的结果。曾国藩虽是科举出身,但其能超脱当时观念,经过保守派重重阻隔,最终绵创办洋务,为振兴民族而努力,这也是他入书而出之道。曾国藩读书既深涉《四书》、《五经》等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肌理,又尤推崇《资治通鉴》等治国名著,最值得提及的是,他与时俱进,对翻译西洋书籍尤为重视,他希望通过翻译西方有用之书,使自己有生之年能了解西方。他的儿子曾纪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外交家,他的另一个儿子曾纪鸿则对西方科技兴趣极浓,自学英语,卓然而成一代数学大家。可以说曾国藩是一位典型的“中外合资”的思想集成者,这些皆可归功于他重视读书,重视吸收不同类型与文化的书籍的精华的结果,这也是他后期主办洋务运动而对中国的近代化贡献勋著奠定基础。他说:“成大事者,必先读书;读书是夺天下人之心,为我所用。”⑤所以,从曾国藩关于读书的经历,我们是否有所感悟呢?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识人用人

前面说曾国藩是个不会做官的人,是指其格物致诚的修养。事实上,曾国藩的领导艺术却令很多领导者崇拜之至,其一便是他的识人有术,用人有方,这也是被视为领导者必备的优秀素质。曾国藩的领导艺术最高境界远不止于此,他的培养和造就人才,导致他的幕府人才之盛,无人能比;他知人之明,也无人敢异。他曾给他九弟写信道:“求人自辅,时时不可忘此意。人才至难。”⑥他在日记中也写道:“细思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得人是治事的前提,也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后来容闳请求派幼童出国留学时,曾国藩立即赞成,并约李鸿章一同上奏朝廷,,促成此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赴美,并成立了专门负责此事的

机关。可见,曾国藩的人才思想始终一贯,目的也是为了治事。他不拘一格选才,他说:“卫青人奴,拜将封侯,身尚贵主。此何等时,又可以寻常行墨困奇倔男子乎!”“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千金之剑以折薪,则不如斧;三代之鼎以垦田,则不如耜。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材亦奏神奇之效„„这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宜也。”⑦这就是为什么湘军卓然而成为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山的罕见景观的根本原因所在。

对外——和戎自强

中国文化史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自宋代以来,凡“和”之人,往往被骂为妥协投降、汉奸、卖国贼;而只要为主“战”之人,便会被视为英雄、爱者国。

晚清的政坛,自始就脱不了“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的交锋。曾国藩即属于人们所谓的“主和派”,因此,他同样未能逃脱汉奸、卖国贼的称号。而实际呢?

曾国藩的一生中,对外关系里,最重要的有两件事, 一为天津教案的处理;一为洋务运动的创办。

对于当时的清廷政府,如蒋介石所言:“能战而不战,政府之罪也;不能战而战,亦政府之罪也。⑧正是这咱心态,对于天津教案处置,无论是当时的舆论还是后世的学者都因之归咎于曾国藩惧洋媚外,因此,不惜加于卖国贼之名于曾国藩身上。然而,凭心而论,不管是以当时曾国藩的处境,还是他所采取的相应措施,曾国藩都称得上是民族的良心。对于天津教案,其虽以“和”处之,但于民于国皆是情理于深。“我若与他开衅,他便数十国联成一气。兵虽练得好,却断不可先开衅。讲和也要认真,练兵也要认真。”其又提醒当局道:“兵是必要练的,哪怕一百年不打仗,也须练兵防他”。⑨他的这些和、战两手都抓的措施,既起到震摄洋人的作用,又为谈判提供了必需的筹码。其在此案的处理上,应该说尽到一个中国人职责,说他曲意求和,残民媚敌也是无端之辞,诛心之论,若曾国藩主战,于他个人而言顶多就不过因战败而获得免职,却能赢得一个让社会舆论与后世德治的爱国名声,但最终受损害的却是国家的利益。这是在一个缺乏国力做后盾的情况下的必然结果。天津教案的处理,曾国藩不但没有“卖国投降”,而且显示了不顾个人屈辱而为国操劳的爱国情怀。所以,我们不能盲目肯定他人所做的一切,亦也不能盲目否认他人所做的一切。我们应该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曾国藩的洋务,首先是其师夷智以制夷,“智”而非“技”,所以他是在林则徐、魏源等开明之士的“师夷技以制夷”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他指出:凡附强不附弱,人与万物之情一也,中国与外夷之情一也。以自立为本以推诚为用,当可渐为我用。”具体来说,就是以礼来恢复国人的自信,坚守礼教,内部团结一致,方可立于不败之地,洋人即无隙可乘。其二,曾国藩指出:“师夷长技,夺其所恃。”这正是其积极提倡洋务的核心所在。他对危机的认识远高于国内同识。 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正式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家兵工厂。想到办洋务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1870年,曾国藩召见中国最早留美归国人士容闳,商量选派幼童出国留学事宜。后来,在这些留学中,如詹天佑、邝荣光、梁敦彦等科技专家为近代中国科技作出巨大的贡献。

曾国藩既是洋务运动的提倡主办者,其本人还亲自参与一些具体机器的生产实践;他同时设立翻译馆和印书处,为西方先进技术的掌握减少了文字上的障碍,更重要的是大大影响了近代思想界,给国人带来了世界观的改变。

曾国藩既能发先圣先王之义蕴,以经世之礼学为依归⑩,他的人格的修养、道德自有特殊的造诣,绝非一般史学家、理学家、文学家所能比拟的;他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绝非能以洋务或“主战”与“主和”这词以蔽之;对于曾国藩本人,不能以流俗这评论之,更不能以诸如天津教案等的处置的舆论而足之蹈之;评判曾国藩,也许未来,会朝着我们的讨论不一样方向与角度进程;但是,历史,都会在今天客观地存在;今天,也会成为未来历史的客观存在;历史,因客观而存在!

参考文献:

① 黎庶昌著,《曾国藩年谱》,岳麓书社,1986年 ② 何贻焜著,《曾国藩评传》,新文丰出版公司,1937年 ③ 赵烈文著,《能静居日记》,中华书局,1962年 ④ 唐浩明著,《曾国藩》三卷,岳麓书社,1990年 ⑤ 《曾纪泽集》,岳麓书社,2005年 ⑥ 唐浩明著,《唐洗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岳麓书社,2002年 ⑦ 朱东安著,《曾国藩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 ⑧ 彭国栋著,《蒋介石先生嘉言钞》,商务印书馆,1937年 ⑨ 王继平 李大剑主编,《曾国藩与近代中国》,岳麓书社,2007年 ⑩ 刘绪义《晚清危局中的曾国藩》,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志工部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中国法制史考试笔记

热门文章

曾国藩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