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2-09-13

1 小学是创新性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

立足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小学数学教学, 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切不可认为小学阶段所教授知识简单, 认为只是个入门阶段, 而忽略了本阶段的重要性。这个阶段不但是教授知识的阶段, 更是一个培养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阶段。鼓励创新是我国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创新教育己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教育是知识创新, 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逐步发展抽象思维, 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采用直观教学, 让学生在感知、操作实物和具体的模型基础上, 使用数学语言进行归纳、类比、猜想、论证或根据已有的事实进行数学推测和解释, 培养学生进行数学的思考等,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有利的。

2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定义及内涵

创新就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所从事的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 其根本特征是变革、进步和超越。

创新能力一般是指发现新事物, 揭示新规律, 获得新成果, 建立新理论, 创造新方法, 发现新技术, 研制新产品等做出新成就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能产生对人类有意义的新成果, 对社会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在学校教育环境中,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学生主体角度看, 主要指的应是个人意义上的创新, 即小学生在自身的心理水平上去创造出一些“前所未有”的东西, 小学生的创新, 就是开发其可能性, 自我的潜在能力这一意义上的创造性, 即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只要是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的,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都可以理解为知识创新。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 重点不仅在形成某方面的专门能力, 而在于形成全面的、综合的基本素质, 在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大纲要求:“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 发展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 而且要学生“会学”——学会思维、学会创造。

3 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新课程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3.1 基于问题学习, 启迪创新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由师生从自己身边所熟悉的事物和社会生活中提出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个人或小组搜集材料、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合作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 向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与社会科技、经济发展且体现时代特色的数学学习内容,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同时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 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趣, 我们就从孩子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法则、概念, 使他们在亲自做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获得就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如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我课前安排学生到附近超市帮助家长购物活动, 并将购物小票带到课堂, 向同伴介绍购买的商品, 同时提出问题请大家合作解决。如“一支钢笔和一个笔记本共用多少钱?”“一只牙膏比一块香皂多多少钱?”

3.2 探究式教学, 实践创新

新课程的总体目标越来越强调重视关注每个人一生的发展, 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但它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我们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习数学“认识活动的一般方法”, 掌握认识数学的一般方法。而“主动探究”正是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 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 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 揭示课题后,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1) 你打算怎样测量圆的周长? (2) 你觉得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3) 你会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你的猜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思考, 作出各种猜想, 并进行验证。

3.3 善待学生思维成果, 鼓励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思维成果的态度很是影响学生的情绪, 他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也有可能压抑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孩子们的思维成果, 或者任何想法, 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即使是非常荒谬的, 教师都不可以有丝毫对学生的轻视, 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得到了别人的尊重, 只有这样, 同学们才会更积极地思考问题, 提出问题。知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大胆质疑。一是要善疑, 提倡理智的、审慎的怀疑;二是要敢疑, 不迷信权威。柏拉图就曾说:“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

3.4 运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加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就是要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 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改善教与学的效果,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要求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数学的教学中。“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 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

摘要:小学阶段虽然是学生人生启蒙的阶段, 学习的知识都是属于粗浅易懂的内容, 但是却是个人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 而数学课程又是一门极富启迪学生心智、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阶段对于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性, 然后对什么是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定义, 并阐述了它的内涵, 最后对在小学数学课中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士琦.数学教育心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6~32.

[2] 夏小刚.汪秉彝.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研 (数学) , 2001 (3) .

[3] 黄朝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 (3) .

[4] 黄建国.浅论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数学教研, 2008 (22) .

[5] 曹卫栋.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J].科学课, 2005 (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对提高油井固井质量的几点认识下一篇:园林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