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脱贫研判报告

2022-10-06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贫困村脱贫研判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贫困村脱贫研判报告

2018年新建村脱贫摘帽对标核实研判工作的报告

杜交曲镇党委、政府:

根据娄烦县《关于进一步做细做实脱贫摘帽对标核实研判工作的通知》(娄脱贫指[2018]14号)文件精神,依照《山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贫困退出指标解释的通知》(晋脱贫攻坚办[2018]23号)文件具体要求,新建村于2018年8月22日至28日期间,对本村整村退出的13项指标以及贫困户退出的5项指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了分析研判。现将新建村对标核实研判工作的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研判工作成效保障机制

新建村在接到《关于进一步做细做实脱贫摘帽对标核实研判工作的通知》后,立即召集村两委成员召开工作部署会议。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曹建林同志为组长、村委会主任王永鹏同志为副组长、第一书记江洋为副组长、两位成员为组员的对标研判工作组。

由工作组组长牵头,对照《山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贫困退出指标解释的通知》(晋脱贫攻坚办[2018]23号)内容,编制《2018年新建村脱贫摘帽对标核实研判工作方案》。同时,将两委成员按照贫困户居住地距离远近划分包片区域,将入户核实贫困户约束性指标工作落实到人。 在新建村工作部署会议上,向两委成员再次详细讲解了入户核实指标的注意事项,特别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中的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转移净收入等内容区分进行了讲解,再次明确两不愁三保障指标复核内容等。同时安排专人就贫困村退出的13项指标进行重新复核,并将相关资料进行再次整理。

在经过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常态化工作之后,新建村建档立卡人员由原先的31户106人变为23户72人。此次分析研判工作主要是针对目前新建村建档立卡人员进行的。

二、贫困村脱贫退出13项指标分析研判情况

(一)贫困发生率

新建村于2016年底实现整村脱贫,经过2017和2018两年的脱贫巩固,村集体产业逐步转型和做强,运转良好,建档立卡各户均享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扶贫利好政策,各户收入较为稳定。经过此次分析研判,2018年本村村民李爱青由于患有脑瘤进行住院手术,在本年度7月和8月花销较大,存在返贫风险(目前治疗仍在持续,具体花费金额统计存在困难),若按照该户2人返贫统计,新建村2018年贫困发生率在0.8%。满足贫困发生率低于2%的总体要求。新建村贫困发生率指标达标。

(二)集体经济收入 在帮扶单位太原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努力协调下,新建村从2015开始陆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试点项目”万科农家科技小院、粉条加工和粗粮深加工项目。从2016年12月开始,万科农家科技小院已经实现整体打包外租,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年,目前已经累计为村集体增加收入合计6万元(2016和2017年度),由于与租赁方签署合同日期为每年的12月,故2018年12月之前的租金已在2017年12月支付,2019年的小院租金将在2018年12月前支付,所以2018年度的小院进账资金将在12月之前到账。

粉条加工和粗粮深加工项目的基建和设备已经就位,目前正处于操作人员技能培训阶段,该项目投产后将在2018年12月之前预计完成2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任务。

同时,新建村村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经并网发电,该项目并网发电收益将进一步扩充新建村集体经济收入。2018年新建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保守估计在7万元左右。此外,新建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符合有关规定。新建村集体经济收入指标达标。

(三)产业发展

新建村的产业发展一直围绕“纵横两方向、思路两平行”的方式开展,一是发展村集体产业,例如:万科农家科技小院、粉条加工和粗粮深加工项目、村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等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二是发展“家庭小型产业项目”锁定精准扶贫目标实施小型增收项目7个,例如:帮助王存奎发展胡麻油加工作坊1个、帮助曹俊怀和曹俊林发展肉羊合作养殖项目1个、帮助王春奎发展笨鸡散养项目1个、帮助曹福珍发展笨鸡散养项目1个、帮助王存茂发展村级小卖部1个、帮助曹怀俊和郭秀清发展水库鱼粗加工项目1个、帮助曹建林发展种植合作社1个(带动6户贫困户和3户非贫困户)。

同时,通过太原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的单位优势,帮助贫困人口介绍劳动力外出务工岗位,通过务工和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8户。

此外,还实施捐资助学项目5个(结对资金帮扶轻微智力障碍小学生2名、资助研究生1名、资助高中生7名、资助四年全部学费大学生1名、争取山西晋西工业集团定向培养生指标2个);帮助8户贫困户家庭维修渗漏屋顶;开展“五帮一消费精准扶贫新建村”活动等等。新建村产业发展指标达标。

(四)基础设施

新建村紧邻省道宁白线,通村公路实现沥青混凝土铺装硬化路面,具备开通客运班车的条件。但是,由于新建村为库区移民搬迁村,本村仅有约5户居住在村,其余村民一部分搬迁到了下石家庄村,还有一部分搬迁到了娄烦县县城的移民砖混房中,由于新建村旧村常住人口仅为11人,且均有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距离下石家庄村和镇政府的客运班车点较近,没有开通客运班车的必要。

新建村全体村民中,一部分搬迁到了娄烦县县城的移民砖混房中的均能使用自来水,一部分搬迁到了下石家庄村居住的也能使用到下石家庄村的自来水,新建村现有一口120米深井,太原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于2015年帮助村里更换了130米扬程的深井泵和配套设施,新建村居住的几户村民均能做到自来水入户且饮水安全。

新建村动力电和居民用电均能得到保证,互联网接入口设置在村委会旁,实现宽带入村。

娄烦县在2017年启动了危险土窑洞改造工作,本着实施危旧房改造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目的,新建村在2017年共完成了9户土窑洞的改造工作(曹俊林、曹俊怀、曹存林、曹怀俊、郭秀清、曹绪存、尤二巴、王丹、王春奎)。

虽然9户实施并享受了土窑洞改造政策,但是并不意味这上述农户在2016年贫困户退出时所居住的房屋是危房。2016年贫困户退出时具备住房安全这个“三保障”之一的要求,且当时娄烦县住建局均出具了住房安全的证明文件(非《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2016)中的C、D级危房),新建村属于库区移民村,部分村民移民后的居住地距离其生产劳作的耕地很远(虽然是移民村,但农民名下的土地仍在旧村),部分农户为方便农业生产,部分时间仍居住在旧村的原土窑洞中。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为保证部分农户在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期间居住房屋的安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其农业项目增产增收,切实增加其家庭整体收入,激发内生动力,新建村按照程序要求申报并实施了土窑洞改造工程。

例如:贫困户曹俊林、曹俊怀,家庭经济来源为农业和养殖业,在娄烦县城移民东区有移民安置房,但是县城距离其耕地约24公里,在农忙时节根本无法往返于县城和生产生活地,农业生产活动期间只能在旧村土窑洞中生活和居住,但是其真实住房条件是砖混楼房,满足住房安全的条件。

再例如:贫困户曹绪存,单身离异,其与母亲尤二巴以及两个未成年孩子共同生活,经过两年的精准帮扶,其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国家标准,医疗和教育保障政策落实到位,虽居住土窑洞,但未发现结构构件处于危险状态,依据简明易行评定方法,2016年脱贫退出时,县住建局均出具了住房安全的证明文件(非《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2016)中的C、D级危房),但是其院落杂乱无围墙,窑洞内脏乱差,门窗漏风,房屋使用功能不完善。根据该土窑洞建造年代较远,房屋年龄过长的实际情况,为了方便其生产生活,完善土窑洞使用功能,延长窑洞使用年限,改善老人和孩子居住环境,申报并实施了土窑洞改造工程。 所以,新建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实施,并不是因为农户住房安全彻底无保障,而是本着事实就是,立足改善民生,从本村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农户特殊情况,践行习总书记6•23讲话精神,综合考虑评判而开展的。

新建村通村公路实现硬化指标、饮用水安全指标、住房安全率100%指标、通动力电和通互联网指标均达标。

(五)基本公共服务

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做到了应保尽保,并严格按照要求履行相关程序。目前,新建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24户26人。

新建村60岁以上贫困人口能够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领取率能够达到100%。

新建村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了100%。 由于新建村大部分村民已经搬迁到了下石家庄村居住,所以大部分村民在下石家庄村生活,与下石家庄村共同使用一个村级卫生室,下石家准村级卫生室有合格的村医,且新建村也配备了村医,按照“双签约”要求定期开展入户问诊工作。

新建村适龄儿童学前入园率达到100%。义务教育方面有一户特例,本村村民曹俊怀的儿子曹艳刚处于义务教育适龄阶段,由于曹艳刚患有智力障碍,无法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其与父母在新建村共同生活,享受低保。除了患有智力障碍无法入学的曹艳刚外,新建村无因贫辍学的学生。

三、贫困户脱贫退出5项指标分析研判情况

(一)人均可支配收入

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的总和除以人口数的指标计算要求,新建村对建档立卡人员的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了再次复核,同时对2018年的目前可以测算的收入进行了基本统计。

经过2018年动态管理常态化工作后,新建村建档立卡人口变更为23户72人。对这23户进行入户研判后,对截至目前的家庭收入组成、结构、收入情况等进行了测算,具体内容如下:

(1)王建亮(3口人)。其工资性收入为护林员(10000元/年),同时空闲时在村周边打零工补贴家用,从2016年开始能够得到村集体收入的分红(实物分红),转移收入包括库区移民搬迁补助2400元,冬季取暖补贴约200元,退耕还林补贴约700元,新农合以及大病医保补贴约740元,儿子王杰享受雨露计划等,2018年王建亮住院治疗有医疗支出,但是新农合医保报销了约95%。人均收入能够稳定达到高于国家贫困标准。

(2)曹存虎(4口人)。其工资性收入为在县城周边打工(装修和刮家),其女儿曹艳芮在太原某诊所务工有部分工资收入。该家庭从2016年开始能够得到村集体收入的分红(实物分红),转移收入包括库区移民搬迁补助3200元,冬季取暖补贴约200元,退耕还林补贴约545元,新农合以及大病医保补贴约990元,儿子享受雨露计划等。人均收入能够稳定达到高于国家贫困标准。

(3)曹福虎(4口人)。其工资性收入为在县城周边以及古交煤矿打工,其财产性收入有部分土地享受土地流转收入。该家庭从2016年开始能够得到村集体收入的分红(实物分红),转移收入包括库区移民搬迁补助2400元(其爱人赵建平没有库区补助),冬季取暖补贴约200元,新农合以及大病医保补贴约740元等。人均收入能够稳定达到高于国家贫困标准。

(4)王存奎(2口人)。该家庭从2016年开始能够得到村集体收入的分红(实物分红),转移收入包括库区移民搬迁补助1600元,冬季取暖补贴约200元,退耕还林补贴约1400元,新农合以及大病医保补贴约496元。帮扶单位帮其发展胡麻油作坊,年经营净收入约6000元。人均收入能够稳定达到高于国家贫困标准。

(5)曹茂治(4口人)。其工资性收入为在东山景区打工收入,其女儿曹艳桃由帮扶单位介绍到太原某公司工作有工资收入,儿子曹艳宇在太原务工有工资收入。该家庭从2016年开始能够得到村集体收入的分红(实物分红),转移收入包括库区移民搬迁补助3200元,冬季取暖补贴约200元,退耕还林补贴约1197元,新农合以及大病医保补贴约990元等。人均收入能够稳定达到高于国家贫困标准。

(6)曹茂忠(2口人)。其工资性收入为妻子李会利在策马焦化厂打工。该家庭从2016年开始能够得到村集体收入的分红(实物分红),此外小额贷款分红款为3000元每年,转移收入包括库区移民搬迁补助1600元,冬季取暖补贴约200元,退耕还林补贴约1684元,新农合以及大病医保补贴约496元。同时,产业方面种植部分谷子和马铃薯。人均收入能够稳定达到高于国家贫困标准。

(7)曹国刚(4口人)。其工资性收入为在古交市打工收入。该家庭从2016年开始能够得到村集体收入的分红(实物分红),此外小额贷款分红款为3000元每年,转移收入包括库区移民搬迁补助3200元,冬季取暖补贴约200元,新农合以及大病医保补贴约990元。人均收入能够稳定达到高于国家贫困标准。

(8)闫顺生(3口人)。其工资性收入为在太原市区打工收入。该家庭从2016年开始能够得到村集体收入的分红(实物分红),此外享受小额贷款分红3000元每年,转移收入包括库区移民搬迁补助2400元,冬季取暖补贴约200元,退耕还林补贴约1878元,新农合以及大病医保补贴约900元等。人均收入能够稳定达到高于国家贫困标准。

(9)王永建(4口人)。其工资性收入为儿子2018年参加工作加入中国中铁建设集团工作,有工资收入。该家庭从2016年开始能够得到村集体收入的分红(实物分红),此外还享受小额贷款分红3000元每年,转移收入包括库区移民搬迁补助3200元,冬季取暖补贴约200元,新农合以及大病医保补贴约990元。人均收入能够稳定达到高于国家贫困标准。

(10)王春奎(2口人)。该家庭从2016年开始能够得到村集体收入的分红(实物分红),此外还享受小额贷款分红3000元每年,转移收入包括库区移民搬迁补助1600元,冬季取暖补贴约350元,退耕还林补贴约516元,新农合以及大病医保补贴约496元。同时其爱人还享受低保收入。帮扶单位帮助其发展笨鸡散养,增加收入约为10000元。人均收入能够稳定达到高于国家贫困标准。

(11)郭存海(2口人)。其工资性收入为在村周边打工和女儿工作工资收入。该家庭从2016年开始能够得到村集体收入的分红(实物分红),此外还享受小额贷款分红3000元每年,转移收入包括库区移民搬迁补助2400元,冬季取暖补贴约200元,退耕还林补贴约2400元,新农合以及大病医保补贴约740元等。人均收入能够稳定达到高于国家贫困标准。 (12)曹俊怀(5口人)。其工资性收入为在村周边打零工(帮助别家盖房子)以及其儿子曹艳峰在北京打工的工资。该家庭从2016年开始能够得到村集体收入的分红(实物分红),此外还享受小额贷款分红3000元每年。养殖肉牛并种植马铃薯和谷子。转移收入包括库区移民搬迁补助4000元,冬季取暖补贴约350元,退耕还林补贴约418元,新农合以及大病医保补贴约1240元。其妻子和儿子患有残疾,2人享受低保。人均收入能够稳定达到高于国家贫困标准。

(13)王存牛(2口人)。其工资性收入为在策马焦化厂打零工收入。该家庭从2016年开始能够得到村集体收入的分红(实物分红),转移收入包括库区移民搬迁补助1600元,冬季取暖补贴约350元,退耕还林补贴约690元,新农合以及大病医保补贴约490元,王存牛有残疾享受低保和残疾人生活补贴等。人均收入能够稳定达到高于国家贫困标准。

(14)曹绪存(5口人)。其工资性收入为家庭成员曹旭清在水库塌岸治理工程中务工工资收入。该家庭从2016年开始能够得到村集体收入的分红(实物分红),此外还享受小额贷款分红3000元每年,转移收入包括库区移民搬迁补助3200元,冬季取暖补贴约700元(2户低保),退耕还林补贴约1110元,新农合以及大病医保补贴约1240元,老母亲和女儿享受低保,低保收入共约6456元等。人均收入能够稳定达到高于国家贫困标准。 (15)曹怀俊(4口人)。该家庭从2016年开始能够得到村集体收入的分红(实物分红)。农业产业种植玉米和豆角等。转移收入包括库区移民搬迁补助3200元,冬季取暖补贴约200元,退耕还林补贴,新农合以及大病医保补贴约990元,儿子曹晓凯享受雨露计划等。帮扶单位帮助其销售部分水库鱼增加家庭收入。人均收入能够稳定达到高于国家贫困标准。

(16)郭秀清(2口人)。其工资性收入为丈夫曹成俊在外打工收入。该家庭从2016年开始能够得到村集体收入的分红(实物分红),转移收入包括库区移民搬迁补助1600元,冬季取暖补贴约200元,通道绿化960元,新农合以及大病医保补贴约490元,郭秀清享受低保收入约2136元等。人均收入能够稳定达到高于国家贫困标准。

(17)曹宝珍(2口人)。其工资性收入为在县城周边打工收入。该家庭从2016年开始能够得到村集体收入的分红(实物分红),转移收入包括库区移民搬迁补助1600元,冬季取暖补贴约200元,退耕还林补贴约759元,新农合以及大病医保补贴约490元等。人均收入能够稳定达到高于国家贫困标准。

(18)曹存林(3口人)。其工资性收入为在太原周边打工收入和其女儿在太原务工工资收入。该家庭从2016年开始能够得到村集体收入的分红(实物分红),此外还享受小额贷款分红3000元每年,转移收入包括库区移民搬迁补助2400元,冬季取暖补贴约350元,退耕还林补贴约1107元,新农合以及大病医保补贴约740元,其享受低保收入约4572元等。人均收入能够稳定达到高于国家贫困标准。

(19)闫亮生(3口人)。其工资性收入为帮扶单位在太原某建筑工地帮助其介绍的门卫岗位工资收入,以及其妻子在太原务工的工资收入。该家庭从2016年开始能够得到村集体收入的分红(实物分红),此外还享受小额贷款分红3000元每年,转移收入包括库区移民搬迁补助2400元,冬季取暖补贴约200元,退耕还林补贴约788元,新农合以及大病医保补贴约740元。人均收入能够稳定达到高于国家贫困标准。

(20)曹俊林(2口人)。该户原先5口人,2018年动态管理工作中将没有供养关系的人员剔除。其工资性收入为帮扶单位帮助其儿子曹艳军在某钢结构厂介绍焊工工作的工资收入。该家庭从2016年开始能够得到村集体收入的分红(实物分红),转移收入包括库区移民搬迁补助1600元,冬季取暖补贴约200元,退耕还林补贴约1691元,新农合以及大病医保补贴约490元。帮助其与曹俊怀发展合作养牛项目等。人均收入能够稳定达到高于国家贫困标准。

(21)李爱青(2口人)。该户所有家庭成员没有劳动能力。该家庭从2016年开始能够得到村集体收入的分红(实物分红),土地流转费用690元,转移收入包括库区移民搬迁补助1600元,冬季取暖补贴约350元,退耕还林补贴,新农合以及大病医保补贴约490元,户中2人享受低保收入共约7584元。2018年其入院做脑瘤手术,除了新农合医保报销外,个人购买不能报销的药品花费了一部分资金。该家庭人均收入能够稳定达到高于国家贫困标准,但考虑到今年由于手术等增加了家庭负担,可以适当考虑为该户开展社会募捐和第一书记扶贫资金救灾救济,减少其药品购买等环节的花费。

(22)王丽军(4口人)。其工资性收入为王丽军在外地务工工资收入,经营收入为其妻子在县城自主创业卖鸡蛋灌饼的收入。该家庭从2016年开始能够得到村集体收入的分红(实物分红),此外还享受小额贷款分红3000元每年,转移收入包括库区移民搬迁补助3200元,冬季取暖补贴约200元,新农合以及大病医保补贴约990元,儿子今年考入中专将享受雨露计划等。人均收入能够稳定达到高于国家贫困标准。

(23)曹开俊(2口人)。该家庭从2016年开始能够得到村集体收入的分红(实物分红),转移收入包括库区移民搬迁补助1600元,冬季取暖补贴约350元,退耕还林补贴约1002元,新农合以及大病医保补贴约490元。户主妻子享受低保,其低保收入为4356元。其子女在临汾工作,子女孝顺,赡养关系良好,有部分赡养收入。人均收入能够稳定达到高于国家贫困标准。

(二)安全饮水

新建村现有一口120米深井,太原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于2015年帮助村里更换了130米扬程的深井泵和配套设施,新建村居住的几户村民均能做到自来水入户且饮水安全。

搬迁到下石家庄村和县城的新建村村民,均能够实现自来水入户,饮水安全。新建村所有建档立卡人员23户72人安全饮水指标达标。

(三)义务教育

经过入户再次核实,除了村民曹俊怀的儿子曹艳刚无法参加义务教育外,其余适龄孩子均无因贫辍学的情况发生。

本村村民曹俊怀的儿子曹艳刚处于义务教育适龄阶段,由于曹艳刚患有智力障碍,无法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其与父母在新建村共同生活,享受低保。

(四)基本医疗

新建村所有建档立卡人员均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且均参加了大病和意外伤害保险,能够做到重大疾病有救助。

(五)住房安全

新建村所有建档立卡人员中,有18户居住在下石家庄砖混结构平房或者县城砖混结构楼房中,5户居住在旧村土窑洞中(其中曹俊林、曹俊怀、曹怀俊3户人家在县城均由移民砖混楼房,但是为了方便开展农业产业,这3户人家在农时长时间在旧村的土窑洞中居住),5户的土窑洞均进行了土窑洞改造并且经过了县有关部门的验收。新建村所有建档立卡人员住房安全指标达标。

四、新建村脱贫退出研判工作结论

新建村按照上级要求,严格依照有关文件进行了详细研判,23户贫困户(72人)5项指标均能够达标,各户能够做到稳定脱贫,从2016年脱贫退出以来,脱贫巩固方案明确,脱贫巩固措施得当,脱贫巩固政策落实到位,脱贫巩固成效良好。贫困村脱贫退出13项指标经过严格审核再次研判,均能达到标准要求。

新建村村委会

2018年8月28日

第二篇:2019年第一书记脱贫攻坚贫困村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统一安排,今年开始,自己结合“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制定,先后多次深入自己联系的X镇X村,通过走访入户、座谈交流、征求意见、宣讲政策、等方式,就X精准脱贫工作进行深入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辖X个社

X户X人,流域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亩,人均X.X亩,退耕还林X.X亩,产业以马铃薯、玉米、药材、蔬菜、草牧和劳务为主,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X元,属建档立卡贫困村。

全村现有五保户X户X人,低保户X户X人,其中一类低保X户X人,二类低保X户X人,三类低保X户X人,四类低保X户X人。

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户X人,其中,因病致贫X户X人,因学致贫X户X人,因残致贫X户X人,缺劳力X户X人,缺技术X户X人,缺资金X户X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X户X人,其他原因致贫X户X人,截止目前尚未脱贫X户X人,贫困发生率X.X%、较X年下降X.X%;X—X年累计脱贫

X户X人,X年计划脱贫X户X人,X年计划脱贫X户X人,X年计划脱贫X户X人。X年全村可实现脱贫摘帽。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严格程序识别定准对象。严格对照到户X项指标、到村X项指标,通过逐社逐户走访调研,确保对象识别精准、建档精准。

二是严格政策标准摸清底数。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贫困线标准和“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对申请农户进行“过筛式”调查核实,做到建档立卡家庭收入测算准、家庭情况核查准、致贫原因分析准、数据信息采集准、扶贫对象识别准。

三是严格责任落实。按照“一户一策一干部”的要求,对驻村帮扶队和镇村干部实行包社、包户、包人的“三包”责任制,确保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人。

四是严格精研细酌精准定策。驻村帮扶工作队和镇村干部逐户开展贫困人员核查,不断完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逐户制定脱贫计划及措施,建立精准扶贫台帐,实施贫困人员有退有出的动态管理。

(二)强化帮扶措施。

一是抓特色产业培育,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先后注册成立了X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X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按照“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采取土地托管、订单种植、产品回购、散种统销的经营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药材和蔬菜产业,X年,全村种植黄芪X多亩,示范带动药农X余户,成功注册了“金源鲜”蔬菜类商标,带动群众发展旱地蔬菜种植X多亩,农民从马铃薯、中药材、蔬菜产业收入比例逐年提高。

二是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安全饮水方面,投资X万元对X户农户实施了供水入户工程,全村常住人口接水率达到X%,贫困户接水率达到X%。动力电方面,争取项目资金X万元,实施电网改造X公里,全村动力电实现全覆盖。道路建设方面,争取项目资金X万元,硬化通村道路X.X公里,筹资X万元,新修砂化道路X公里,实现了建制村通硬化路,社社通农路。危房改造方面,筹资X.X万元,实施贫困户危旧房改建X户,易地搬迁安置农户X户X人(其中贫困户X户X人),插花安置贫困户X户X人。

三是抓公共服务提升,助推社会事业发展。严格落实教育扶贫特惠政策,为X名接受学前、高中、高职和大学的贫困家庭学生落实免保教费、免学费和书本费、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等扶贫政策。

严格落实健康扶贫优惠政策,建成X平方米标准化村卫生室,配备专业医师X名,巩固提高参合比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X人,参合率X%;积极落实建档立卡户住院报销提高X个百分点和大病保险降低起付线政策,贫困户住院报销X人次、报销X.X万元;申报大病救助X户,发放大病救助资金X.X万元。积极与区图书馆加强对接,争取社会力量捐赠图书X余册,价值X.X万元。

(三)健全扶贫机制。

争取精准扶贫贷款。积极衔接精准扶贫专项贷款,X—X年为X户贫困户办理发放贷款X万元。

成立资金互助协会。X年,在帮扶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筹集资金X万元,成立了X资金互助协会,按照自主发放模式运行,发展会员X多人。X年,争取扶贫资金X万元,对互助协会进行注资,协会累计向农户办理互助资金贷款X万元,有效解决了群众发展资金制约问题。

加强市场主体带动。按照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新型经营主体走、新型经营主体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跟着市场走的“四跟进”模式,争取扶贫资金,培育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积极探索“田保姆”土地托管模式,建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购置大型机械X台,以“半托和全托”型两种模式提供土地托管服务,带动贫困户发展。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利用互助资金协会贷款占用费,提取X%的比例为公益金,用于村内公益事业。围绕中药材、蔬菜、马铃薯、玉米等产业,组织成立农机服务队,开展生产、技术、销售等服务,提取服务费用,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探索开发利用集体经营的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创办集体经济实体,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三、贫困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支撑不强。

一是良种意识不浓。缺乏技术支撑,农户对马铃薯种植和牛羊养殖的品种重视相对不够,存在杂、乱质量不高的问题,且由于主要劳力大多数为在家X岁以上老年人,缺乏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产业经济效益不明显。

二是种类多,规模小。X主要以种植马铃薯、玉米为主,辅以种植中药材、蔬菜(主要种植旱地辣椒)等经济作物和小麦、胡麻、豌豆等口粮作物,种植种类多,规模相对较小,养殖主要为牛、羊、猪等畜禽,且大部分为生活自用,经济效益不突出。

(二)基础条件较差。

X属山区村,山大沟深,地形地貌陡峭,立地条件差,道路交通、引水入户等基础施工难度大,目前虽然已解决了通村道路硬化和

X%的农户自来水入户问题,但由于地理条件原因,农户过于分散,还有X户X人未接通自来水,四、五社未通砂路,X户X人出行不畅,另有X户仍然居住在危旧土坯房中,基础设施仍需加强完善。

(三)内生动力不足。

X贫困人口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全村现有丧失劳动力和无劳动力的贫困户X户,占总数的X.X%。部分贫困户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信心不足,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干部急、群众不急的现象普遍存在。加之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成为了常年居住的主力军。

(四)缺乏技术支撑。

X劳动力总数约为X人,占总人数的X.X%。为增加收入来源,中青年劳力基本都外出打工,且大多数文化程度低,掌握技能少,外出务工大多数以建筑工地为主,下苦多挣钱少。

四、脱贫打算及意见建议

(一)增强脱贫“内源动力”。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发挥镇村干部及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优势,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苦熬不如苦干”“崇尚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消除“等、靠、要”的思想。

一方面组织部分贫困户代表走出家门,到全区已经成功脱贫的村、贫困户代表实地参观学习,学习他们的发展理念,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激发活力。

一方面做好对群众的正面宣传、教育、培训和引导工作,动员贫困户抢抓近几年党和国家全面帮扶政策,不断提高信心和决心,比产业发展、比自我增收、比自我变化,进而调动贫困户自我发展、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组织一些自力更生、辛勤劳动的致富带头人典型和靠励志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典型,让他们到贫困村介绍发展理念,交流致富经验。帮助贫困户转变观念,增强信心。

(二)提升增收致富能力。

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联合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发展马铃薯、中药材、蔬菜、牛羊养殖等市场相对稳定的产业。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根据实际情况和就业愿望,开展厨师、家电、电焊、家政、种养等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对有一定就业技能,但就业困难的,通过推荐引导就业。对有创业愿望的,除进行创业培训外,从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实行免费培训和推荐就业岗位。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结合当前农村“三变”改革,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优势,从村情实际出发,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农村“三变”改革与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帮助贫困群众增收增效。

(三)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切实加大水、路、房等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

实施砂化路X公里,下大力气解决四社、五社群众出行不畅的问题;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工程,保障群众有安全住房;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积极探索“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新模式,把脱贫攻坚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组织配套建设,提升村级领导班子凝聚力。强化农村党支部和致富带头人培养建设,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新农村指导员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性。

(五)全面落实政策兜底。

从X年开始,对无劳动能力及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纳入一、二类低保,保障贫困户生活,缓解其困难,通过政策兜底脱贫

X

X人。对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的贫困户,通过实施医疗救助扶持,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负担,解决贫困户看病难、治病更难的问题。

实施社会救助、助学帮扶,对因灾、因学致贫的贫困人口进行生活救助和助学帮扶,缓解其实际困难,阻止其再次返贫,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效,完成X户X人的减贫任务。

第三篇:贫困户脱贫X村自查报告()

XXX乡(镇)关于贫困户精准脱贫的自查报告

2015年,XXX乡(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乡(镇)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根据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贫困村出列和贫困户精准脱贫自查验收的通知》精神,我们对全乡(镇)贫困户精准脱贫进行了自查验收,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指标完成情况

2015年初,全乡(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xxx户xxx人,贫困发生率为 %。经过大力实施脱贫攻坚,2015年全年脱贫xxx户xxx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xxx户xxx人,贫困发生率为 %。其中:xxx村脱贫xxx户xxx人……

㈠收入情况

全(乡)镇形成了xxx、xxx等主导产业,通过“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如实写)的模式,覆盖 %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户户均增收 元。据测算,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元,与2014年相比增长 元,增幅达到 %。全(乡)镇低保、五保对象人均保障性收入达到 元,超过国家扶贫标准(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如实写)。

㈡基本生存状况 全乡(镇)贫困户全部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目标,衣食又保障,不存在饿肚子和挨冷受冻现象(如否,填写“不愁吃、不愁穿”贫困户的比例)。

㈢生产生活条件及基本公共服务

2015年初,全共有建档立卡危房户 户 人,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和扶贫搬迁,现有建档立卡危房户 户 人,住危房贫困户比例下降 %。全乡(镇)贫困户人均住房面积为 m。通过实施“安全饮水进万家”活动,2015年全乡(镇)共解决 户 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目前 户 人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安全饮水率达到 %。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通电且用电质量有保证(如否,填写用电质量有保证贫困户的比例)。 %贫困户所在村民小组通公路或砂石路,全乡(镇)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适龄成员入学率为 %;贫困家庭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 户 人,参合率为 %;贫困家庭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户 人,参保率为 %。㈠…… ㈡…… ㈢……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写) ㈠…… ㈡…… ㈢……

2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写)

XXX乡(镇)关于贫困村脱贫出列的自查报告

根据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贫困村出列和贫困户精准脱贫自查验收的通知》精神,我们对本(乡)镇2015年脱贫出列的建档立卡贫困村 村进行精准脱贫自查验收,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指标完成情况

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情况

2015年初,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xxx户xxx人,贫困发生率为 %。经过大力实施脱贫攻坚,目前全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不含返贫人口)。

㈡收入增长情况

目前,该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元,达到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80元)的 %。

㈢产业发展情况

全村形成了xxx、xxx等主导产业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全覆盖。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万元。

㈣基础设施情况

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并正常运作。到乡(镇)集镇已同油路(水泥路),并已/但未通客运班车(据本村实际情况报送);本村共有居民 户,其中通自来水(含集中或分散供水) 户,比例达到 %,饮用水达到饮水安全标准的有 户,比例达到 %;全村无“无电户”/有 户“无电户”,供电能/不能满足居民及经济组织生活、生产需求;已通宽带(光纤)网络,有稳定的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全村80%以上的群众用上了清洁能源(据实报送)。

㈤公共服务情况

符合五保供养、低保条件的农户已实现应保尽保,全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 %;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为 %,适龄少年儿童中未发生因贫辍学现象;建有标准化村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 %;有活动室、图书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广播电视综合入户率达到 %。

㈥住房保障情况

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危房户 户,占 %。符合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危房改造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落实政策帮扶。

㈦组织建设情况

该村有团结稳定的村两委班子,两位班子成员群众微信稿,能够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该村有比较健全的村规民约并执行良好。

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写) ㈠…… ㈡…… ㈢……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写) ㈠…… ㈡…… ㈢……

第四篇:xx乡xx村脱贫攻坚对标分析研判情况汇报

次村乡东庄村脱贫攻坚对标分析研判

情况汇报

次村乡东庄村位于次村乡西北部,距县城20公里处,由五个自然村组成,分别是合尖、东庄、西庄、郭家庄、王家沟。全村共有153户430人,支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20名,其中两名为帮扶工作队党员。东庄村属典型的山区丘陵,耕地面积1230亩,四荒地600亩,林地1500亩,主导产业是沁州黄谷子种植、晋汾高粱、红薯和肉猪养殖。

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117人,其中低保贫困户20户36人,五保贫困户6户6人。2014年脱贫3户18人,2015年5户13人,2016年脱贫1户2人,2017年脱贫6户18人,2018年计划脱贫35户77人,贫困发生率17%。

一、对照前两轮观摩发现问题自查及整改落实情况

(一)产业发展方面。 (1)传统产业项目

今年继续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确保沁州黄、晋汾高粱种植面积稳中有升,沁州黄继续保持在600余亩,其中贫困户29户80亩(沁州黄公司和本地小杂粮企业签订订单);高粱保持在300余亩,其中贫困户10户21亩(晋汾高粱公司签订订单);加强管理现有80亩苹果树(前帮扶工作队支持发展的),其中贫困户14户24.5亩;2018年由襄垣农委帮扶工作队加强技术指导;继续发展红薯种植100亩,其中贫困户10户15亩。

(2)其他产业项目 黄蜀葵产业和肉猪产业

我村积极响应乡党委优化产业结构的号召,推广黄蜀葵种植,目前已种植10余亩,带动10户贫困户种植,每亩可收益1500多元,确保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同时与我村肉猪养殖大户商讨合作机制,通过贫困资金入股分红和代养模式带动全村50户贫困户共同发展。目前已谈好合作方案,该合作社正在组织施工材料,待合尖道路贯通了后立即组织施工。

同时我村还引导6户贫困户参加了“1558”金融扶贫贷款模式,2户扶贫自主贷款。

通过以上产业项目的推进和实施,确保了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产业扶持政策全覆盖。

责任人:宋启富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东、西庄“四好”路路基4.5公里已铺设完成,合尖1.8公里路马上完工,今年还向上申报了街巷道硬化项目,共计7公里。

安全饮水方面。目前东庄村自来水网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檀山村—郭家庄2000米)。

河道及过河道路建设。目前两公里的河道清淤工程马上完工,新华书店帮扶工作队给予7000元购买过河管网。

活动场所危房改造和文化广场建设。我支村两委干部本着花小钱干大事的原则,商讨公开引入一施工队垫资建设。目前工程已进行一半。工程监督和质量由支部委员常留孩和村副主任张进财负责。

(三)安全住房方面。 (1)易地扶贫搬迁

我村“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19户,57人。其中次村集中点9户32人,陡角集中移民点10户25人。目前这两个安置点都在施工当中,10月份全部入住。

(2)危房改造

今年按照“四类”人群新的标准要求,乡下达危房改造任务6户,实际需要改造20户,现已与城建局对接,完成危房鉴定,两户已开工建设,一户完工。

责任人:李冬红

(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

卫生室已建设完工,但室内药品和器械不完善,文化广场正在施工。

责任人:常桂英

(五)软件资料方面

对标问题清单,我村的资料方面还不够完善,帮扶工作队已全面排查,逐户逐册排查整改。责任人:常桂英

(六)驻村帮扶方面 目前我村帮扶工作队是沁县新华工作队,第一书记本月变更为田宪东,原书记周礼文退休,工作队长6月1日变更为张栋。该帮扶工作队到我村工作以来,每星村到村最少4天,“五帮”活动明显,捐赠图书、提供资金、联系技术培训、购买贫困户土特产,群众认知度高。襄垣驻村工作队襄垣农委带来5万元扶贫资金,目前正进行入户了解阶段,并积极帮助联系产业。

责任人:张栋、张红峰。

(七)“三容三貌”方面

我村在这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残墙断壁较多,目前我村初步拟定院墙建设奖励办法,8月前修建院墙的户奖励1500元;二是垃圾清运不及时,乱扔乱倒现象严重。目前,我村指定了垃圾清运员对垃圾定期清理,村广播告诫群众将垃圾倒入垃圾池中。

责任人为宋启富。

(八)政策落方面

我村贫困户在政策知晓度方面低,下步由帮扶工作队和驻村工作队加大入户宣传,并在各自然村张贴宣传资料,利用各自然村广播大喇叭进行宣传。责任人:李冬红。

(九)组织建设方面

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能够执行,但会议记录不够全面,我们已经立即整改,责任人为李冬红。

三、对照贫困村退出14项指标、贫困户退出6项指标分析研判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从贫困村退出14项指标来说

一是村级卫生室已建好,但室内药品和器械还不完善, 二是村残垣断壁的治理工程较大。

(2)从贫困户退出七项指标来说,我村目前达到的退出指标有2项,分别是适龄儿童学前入园率和贫困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辍学学生、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正在加速推进的有5项,分别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安全饮水、住房安全率、户容户貌和民容民貌。

总而言之,我支、村两委干部深知今年脱贫任务重,肩上压力大,但正如习总书记的指示:扶贫先扶志。我们有百倍的信心,立下军令状,在乡党委的坚强带领下,确保全面完成今年脱贫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群众切实得到实惠!让东庄村面貌有质的提升!向县委、政府交一份满意答卷!

第五篇:贫困村脱贫计划2

马路村贫困村脱贫工作方案

一、自然条件及资源概况

(一)自然条件

马路村为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德卓乡,位于德卓乡西南面,距乡政府16.5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167户734人,主要居有汉、彝、苗等民族,少数民族人数占总人口数的16%。有村小学一所,教师1人,学生34人;全村总面积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75.3亩,退耕还林700亩,森林覆盖率为66%;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外出务工为主;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4亩;全村年均气温13.4℃,最低气温-3.8℃,年平均日照1208小时,年降雨量744.9毫米,无霜期约150-180天,一年结冰时间35天,气候复杂多变,冬暖夏凉。

(二)资源概况

1、土壤资源

由于受生物气候、地貌组合和人为活动影响,全村分布有黄壤、黄棕壤、紫色土及部分水稻土。

2、植被资源

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原生林不同程度受一些破坏。原始植被演替为以华山松为主的针叶林及落叶栎类植被。全村森林植被主要建群树种有松科、杉科、柏科、蔷薇科、豆科、桦木科、等类型。

3、物产资源

物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荞麦;干果有核桃;中药材有半夏、杜仲、魔芋。

(三)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全村农村电网入户改造率达100%,沼气池建设投入使用成功14口;交通较为落后,现仅有通村公路1条。农村危房改造55户,全村移动、联通、电信、无线信号通讯网络覆盖率达30%,电视网络覆盖率达82%。

2、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1)教育发展:全村有小学1所,现有学生32人,教育质量在稳步提高,教育事业在稳步发展。

(2)基层组织建设:组级组织活动中心1个。

(3)计划生育及卫生: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比降低5‰,村卫生室1个。

(4)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数1100人,农村低保覆盖人数89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5%。

3、生态建设及人居环境状况

全村退耕还林700亩,天然林保护1100亩,人居环境改造(含危房改造、院坝硬化)72户。

4、三次产业状况及经济发展水平

我村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是种植业、畜禽养殖业,盛产玉米、马铃薯、烤烟、大豆、蔬菜、辣椒等。其中种植业以玉米、马铃薯和各种粮食经济作物为主,常年种植蔬菜15余亩,其中辣椒10亩,叶菜、瓜果、根块类蔬菜15亩。养殖业以生猪、蛋鸡、黑山羊、黄牛为主,生猪存栏160头、出栏54头,羊存栏220只、出栏82只,禽存栏840羽、出栏102羽,牛存栏145头、出栏17头,实现肉蛋总产量0.6吨。农业产业化发展稳中有进,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50元。

(四)贫困状况及原因分析

1、贫困状况及原因分析

农民由于没有经济产业支撑,农民经济收入非常低,有点银行存款的农户基本上都是没有改造过房屋的农户,而已经改造过房屋的农户基本上都向亲朋好友借有债务,有些农民还住着木瓦、或土墙、或石木结构的房子,有极少数还住着危房,有人还靠领着最低生活保障费维持最基本最简单的生活。贫困原因主要是观念落后、缺乏科学知识、缺乏支柱产业支撑导致贫困。部分村民小农思想严重,他们商品意识弱,市场经济的观念缺乏,没有产生什么赚钱种什么的生产经营理念,所以仍然以传统的生产方式种植传统的粮食蔬菜产品,而且自给自足的比例占绝大部分,更谈不上形成优质高效的产业。农民由于没有较好的产业支撑,经济收入低,缺乏农业收入,导致产业收入低的恶性循环;农民生产抗风险的能力低,主要是农民没有经济积蓄储备,遇到一点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就灰心丧气,难以重振旗鼓,组织生产自救、灾后重建。农民素质普遍低下,初中以下的低素质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90%左右,并且经过培训的农民又少,他们严重缺乏科学生产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无法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生产出来的产品达不到优质、安全、高效的要求,市场占有率极低。在产业发展上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农民组织化程度极低,没有一样产品形成特色形成规模,形成产业,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支柱。农民虽脱离了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但由于缺乏知识,缺乏投入,缺乏市场经济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就是迟迟迈不进设施农业,装备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大门。

贫困的原因:

1、山高坡陡的地形特征导致交通闭塞。

2、农民文化素质低,缺乏技术。

3、没有项目支撑。

2、主要存在困难和问题

由于我村贫困户较多,多数贫困户都分布在较为偏僻的村角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农民出行较为不便,从而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二是农民的文化基础低,接受培训的人次相对较少,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科技知识严重欠缺,维持生存,寻求发展的路子少。三是经济发展滞后,缺乏农业生产收入。

3、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和发展潜力分析

(1)有利条件

马路村资源丰富,只需投入一定的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就能极大的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增加农民的收入。通过近年来实施的扶贫开发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从而为进一步实施扶贫工程的开展和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不利因素

由于我村贫困户较多,多数贫困户都分布在较为偏僻的村角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农民出行较为不便,从而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二是农民的文化基础低,接受培训的人次相对较少,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科技知识严重欠缺,维持生存,寻求发展的路子少。三是经济发展滞后,缺乏农业生产收入。

(五)发展潜力及主要途径

1、全村村支两委凝聚力、战斗强,干部务实,民风纯朴,有利于向上争取项目并实施好项目。

2、加强村民的文化素质教育,实现扶贫先扶志,改变群众生产、生活观念。重点发展短、平、快产业,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创新完善扶贫开发机制,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

3、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争取一定的项目资金,引导农户实施,切实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大力扶持一部分思想先进具有一定实力的科技示范户,种养殖大户,让这部分人先富,通过示范带动其他人富裕。全村应紧紧抓住本区域的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创新扶贫开发思想和观点、实施扶贫开发工作到村到户、重视科技教育扶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等,促进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能够长远发展,实现全村贫困户、农户脱贫致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 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 总体思路

按照扶贫开发工作“三个基本”和三项重点工作的要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产业化扶贫为主要手段,整合资金,集中投入;以整村推进为基础,统一规划、连片开发、综合治理,扶持一片、见效一片,建设一业、富裕一方。按照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大力打造优势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业发展,实现产业配套,提高产出效益,改革创新投入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具体目标)

1、以提高人口素质为根本,着力提升农户发展能力。

通过精准扶贫开发工程的实施,对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大量改建、修建,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实用技术培训、示范户培育等,到2020年,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使劳动力熟练掌握1—2门以上农业适用技术,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生活技能,提升农户的发展能力。

2、以产业发展为主导,努力增加贫困农户收入。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公司、企业、合作社和大户进行扩大规模生产,优先招收能吃苦耐劳的贫困农民进入大户、合作社的基地生产,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安置。使农户每人每年能增加2000—3000元的收入,从而摆脱贫困,实现增收致富。

3、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应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新修农村通村水泥路、连户路,院坝硬化,改造防渗沟渠、小水窖等,彻底改变农村交通不便,农田灌溉困难的局面,切实改善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4、以生态建设为抓手,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加快土地整治和基本农田建设,着力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以种养结合为基础,种养加一体化开发为重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纽带,实现农业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全程防控,减少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 工作重点

1、重点群体(对不同类型、年龄层次、生理状况、文化结构及民族状况的贫困人口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计)

切实关心贫困弱势群体,摸清贫困程度,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落实“三条保障线”,对不同贫困群体, 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计。

(1)对身体健康,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农民实行劳动再就业技能培训,实施农业产业发展就地就业和努力转移农村劳动力。

(2)对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的中老年农民,加强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提高科技种养水平,增加经济收入。

(3)对身体残疾、弱智的群体,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4)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爱护,让其正常就学和生活。

(四)重点区域

1、全村重点贫困户 按照精准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实施就重点安排在重点贫困户,着力加大扶贫项目的实施。

2、少数民族聚居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加大贫困村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扶贫开发攻坚工作力度,对其特殊的民族风俗与民族文化,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和乡村旅游发展”三同步,大力挖掘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少数民族聚居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建设。

3、石漠化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加强贫困村石漠化治理,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4、易地搬迁扶贫地区

针对本村地质灾害发生严重的贫困村,实行易地搬迁工程,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五)重点产业

1、区域性主导产业及拳头产品

立足小集镇区优势,围绕马路村打造小城镇建设,着力解决城镇化带动发展群众生活需求的“菜篮子”大力发展“果蔬生产,生猪、蛋鸡养殖”产业为我村的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无公害果蔬、生猪、蛋鸡产品为我村拳头产品。

2、地方性特色支柱产业及主打产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乡村优美的大自然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立足我村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发挥地方优势,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发展,这将是我村“十二五”主要的地方性特色支柱产业及主打产品。

3、主要辅助性产业及品种

围绕全村农业产业发展和生产,以“果蔬生产,生猪、蛋鸡养殖”产业发展农副产品初、深生产和加工,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和产品。以乡村旅游发展为主导,挖掘,发展乡村文化,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的产业和产品。

三、重点项目建设内容、投资概算及效益测算

(一) 基础设施建设

1、新农村建设

建设内容:新建通村水泥路并对现有4个村民组的通组路进行硬化、路灯安装、绿化。

投资概算:433.5万元。

2、水利设施建设

建设内容:重点对中坪组、大营组、新塘组、还路组、的人畜饮水工程,安装防旱管网2500米。 投资概算:25万元。

2、电力保障

建设内容:对全村变压器进行增压改造

投资概算:4万元。

效益测算:提升供电能力,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用电,提升生活质量。

3、沼气池建设

建设内容:重点在中坪组、大营组、新塘组、还路组、建设沼气池80口。

投资概算:22万元。

效益测算: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4、农村公路建设

(1)、通村公路建设

建设内容:新建通村水泥路3.9公里。

投资概算:200万元。

效益测算:改善交通环境,节省劳动力,方便农民产品外运,生产生活物资运进,出行,节省时间等。

(2)、村内道路建设

建设内容:村内道路硬化、绿化10.4公里。

投资概算:233.5万元。

效益测算:改善交通环境,节省劳动力,方便农民产品外运,生产生活物资运进,出行,节省时间等。

5、农村危房改造

建设内容:危房改造 20户。

投资概算:60万元。

效益测算:改善农民生活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6、土地整治及基本农田建设

建设内容:土地整治建设50亩。

投资概算:1500万元。

效益测算:提升50亩土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业产出,增加农民农业生产收入。

7、市场建设

建设内容:在中坪组内新建农贸市场。

投资概算:100万元。

效益测算:规范农村农产品交易,促进农村集贸市场有序规范发展。

8、易地搬迁扶贫

建设内容:对大营组42户人进行易地搬迁。

投资概算:250万元。

效益测算:保障农民生命、生产、生活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改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二) 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1、教育发展

(1)、学校及幼儿园建设维修

建设内容:在全村新建幼儿园1所,技术培训学校1所,

投资概算:350万元。

效益测算:不断完善我村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缩小城乡教育环境条件差距,促进区域、社会的协调、和谐与平等。

(2) 、实用技术培训

建设内容:每年进行实用技术培训80人,六年共培训480人。

投资概算:50万元。

效益测算: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创业就业能力,从而促进农民的增收致富。 (3)、示范户培育

建设内容:每年对20户农民进行示范户培育,六年共培训120户。

投资概算:5万元。

效益测算: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4)、劳动力转移培训

建设内容:每年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200人,六年共培训1200人,实现转移就业人数1000人。

投资概算:200万元。

效益测算: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劳动者就业,增加经济收入。

2、基层组织建设

(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建设内容: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个。

投资概算:10万元。

效益测算:拉动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促进农民的增收,按每个合作组织能促进当地农民10户增收,每户每年增加2000元的收入计算,六年内可增加农民总收入1440万元,同时也促进了全村蔬菜产业的发展。

(2)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

建设内容:扩建组级组织活动中心1个。

投资概算:20万元。

效益测算: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

(3)计划生育

建设内容:完善乡、村计生服务设备、设施和队伍建设。 投资概算:20万元。

效益测算:从根本上解决我村计生服务室,有利于为贫困户育龄妇女提供优质的生殖健康保健服务。

(4)村卫生室建设

建设内容:维护村卫生院1个。

投资概算:2万元。

效益测算:改善群众医疗环境,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疾病能及时、有效得到医治。

(5)社会保障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建设内容:每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数达734人。

投资概算:7.7万元。

效益测算:完善医疗制度,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社会和谐发展。

2、农村低保

建设内容:每年农村低保覆盖人数达89人。

投资概算:12万元。

效益测算:确保贫困家庭、贫困人口的温饱、帮扶低保户早日脱贫,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农村养老保险

建设内容:每年农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600人。

投资概算:6万元。

效益测算:确保老年人口老有所养,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升社会福利。

(三) 产业发展

1、种植业

(1)蔬菜种植

建设内容:主要在新塘组、中坪组、还路组、大营组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5亩,主要种植品种以辣椒产业为主导,努力发展大葱、生姜、番茄、大蒜等新、稀、特和外销蔬菜品种。

投资概算:9万元。

(2)干果种植

建设内容:主要在四个村民小组新增面积900亩,主要品种有核桃、板栗等。

投资概算:60万元。

效益测算:预计栽植六年后进入丰产期,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48万元。

(3)中药材种植

建设内容:主要在新塘组、中坪组、还路组、大营组新增面积100亩,主要品种有半夏。 投资概算:25万元。

效益测算:预计六年内可增加农民收入50万元。

2、养殖业

建设内容:新增养殖出栏量0.5万只,主要发展以林下生态肉鸡养殖、肉牛养殖、蛋鸡养殖为主的品种,大力发展羊地生态畜牧业。

投资概算:30万元。

效益测算:预计六年内可增加农民收入50万元。

3、资源型加工业

建设内容:建设资源性加工企业3个,主要分布在我村大营组、中坪组、还路组。

投资概算:300万元。

效益测算:可促进当地农民进厂就业,按促进100人就业计算,六年内可增加农民总收入达300万元。

4、市场物流业

建设内容:建设市场物流企业1个,分布在我村中坪组。

投资概算:10万元。

效益测算:可解决当地40余农民的就业问题,六年内可增加农民总收入达10万元,同时能为发展蔬菜种植提供良好的物流条件,促进我村农业产业的发展。

6、劳务经济

建设内容:六年在全村范围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民400人次;开展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培训农民200人次;转移就业人数100人,扶持创业人数50人。

投资概算:10万元。

效益测算:可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预计六年内可转移就业和创业人数达200人,按转移就业和创业人数每人每年增收2.4万元计算,六年内可增加农民总收入达2100万元。

(四) 生态建设及环境整治

1、人居环境改造

建设内容:民居及环境改造176户。

投资概算:25万元。

效益测算: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有益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2、污染治理

组内垃圾处理 建设内容:主要处理新塘组、中坪组、还路组、大营组和一些人群集居的村寨院落的垃圾,六年内处理垃圾50吨。

投资概算:6万元。

效益测算: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发生,有益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3、环境绿化美化

建设内容:主要在油路两旁、村寨院落、人口密集的住宅小区、农贸市场及企业生产区等,六年内建设5万平方米。

投资概算:30万元。

效益测算:改善空气质量,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4、天然林保护

建设内容:主要涉及中坪组、大营组农民自由的天然林地,六年内对全村1300亩生长较好的天然林进行保护。

投资概算:5万元。

效益测算:建立管理较完善的管护制度,管好天然林,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改善气候环境,实施有序砍伐,增加农民收入;还可进行适量的林下蛋鸡养殖等特种养殖,发展林下中草药材等。

四、保障措施

(一)资金保障

首先是国家拨下来的项目资金必须阳光使用,政府采购,保障资金的安全和专款专用:其次是企业都是良好信誉企业,效益型企业,自己筹资部分不存在困难:其三是该规划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社会事业发展资金,产业化发展资金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资金,国家政策给予支持。

(二) 技术保障

首先是有省、市、县各级专家的支持,其次是乡内各专业部门的鼎力协助,其三是各村组织相关负责人员具体操作,因此平困村脱贫工作有足够的技术保障。

(三) 制度保障

首先是项目资金的使用实行“三专四制”管理;其次是项目资金阳光使用,政府采购,公示群众,民主监督,跟踪审计:其三是规划民主,决策民主,确保扶贫一片,成功一片,实施一种,见效一种。对各生产环节均建立失职赎职追究制。

(四)机制创新

1、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扶贫项目中的种、养殖的发展受市场、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为确保项目实施具有持续性,让更多的贫困户从中受益,项目实施时区政府与受益户签订项目实施协议,项目实施成功见效后实施户按项目投入上交一定比例作为项目风险金。扶贫项目风险金设专人、专户、专帐管理,用于农户生产中不可抗灾的生产救助。并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发展保险机制,进一步降低农业项目实施的风险。

2、工作协同、督促与奖励机制

村、支两委负责作好群众宣传、动员工作,及时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纠纷。各村民小组要落实专人负责项目,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对项目实施好、成效显著的村民小组,以及具体项目实施的人员实施专项奖励。

马路村村民委员会

2014年6月15日

县科协xxxx年度帮扶困难户工作计划(781字)

帮扶对象:XXX帮联人:XXX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政策,根据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的统一安排,我帮联的是什社乡新兴村柏树组刘永锋。为了切实为新兴村村民刘永锋解决实际困难、谋求福利、加快脱贫步伐,让刘永锋一家尽快富起来。我本人于xxxx年3月20日到刘永锋家进行入户调查,现根据刘永锋家中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帮扶计划。

一、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什社乡新兴村村民xx,共有4口人,住房面积150平方米,耕地面积2亩,果园面积3亩,家庭简单适用家用家具及生产用具基本齐全,劳力2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生产经济收入,xxxx年家庭总收入8000元,人均纯收入1500元。

户主杨广兴,小学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良好;妻子李会宁,小学文化程度,身体欠佳,常年多病;儿子杨帆,身体健康,高中在读;女儿杨叶凡,身体健康,初中在读。

二、主要贫困原因

1、家庭主要成员文化素质偏低,接受农业科技和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弱;

2、家庭劳动力少,无固定经济来源,缺少技术,主要靠传统农业种植,打零工维持生计;

3、儿子和女儿上学花费较大,家里负债多。

三、帮扶计划

近期帮扶计划(xxxx年)

1、讲解农村合作医疗医疗费用补偿政策;赠送有关农村农业以及科技致富方面的图书资料。

2、讲解有关双垄沟玉米种植的实用技术,由于今年农资供应较紧张,本人提早联系为其家庭购买磷酸二铵化肥一袋,并帮助其进行春耕生产。

3、帮助指导提高种植、增产技能,确保今年地膜玉米收成良好。

长期发展规划(至2018年)

1、宣传xxxx年XX号文件中,关于扶持、鼓励、引导农户投身农业经济发展的各种优惠、帮扶政策。

2、帮助xxx本人到西峰城区打工,增加家庭收入。

3、帮助其做好3亩果树幼园管护,力争五年后发展到5亩果园,并使其获得收益。

4、帮助其子女完成学业,不定期与其交流,提供一次物质帮扶,为其家庭尽一份小小的心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皮带机安装施工方案下一篇:内资融资性担保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