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专题训练

2022-09-05

第一篇:高考作文专题训练一

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专题复习训练(大纲版):作文序列化提升 专题一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一 审题——欲渡清溪横古槎

阅卷老师是如何对审题进行判分的

审题的准确程度,直接决定了作文的等级,也决定了考生高考的命运。事实上,在评卷的过程中,审题的准确程度还直接影响着评卷老师对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判分。 那么,评卷老师是如何对审题进行判分的呢?

关键是第一眼。评卷老师有一套作文快速阅读法,即“作文三眼看,看三眼”。第一眼是看审题是否准确,角度切入是否恰当,立意是否明了。若审题错误,再好的文章也要被判“死刑”。

老师的“第一眼”很快很短,不可能反复阅读琢磨你的观点。因此,高考作文不宜写得太含蓄、深沉,故弄玄虚。他们的“这一眼”,一般习惯性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看标题。这是评卷老师了解文章是否切题的一个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步骤。因此,考生拟题时不妨将切题的字眼嵌入其中。

②看开头结尾。因为开头和结尾也是评卷老师寻找观点的要地,所以,开头最好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摆出观点,结尾用韵味无穷的语言呼应观点。

③看小标题。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之效,又可以减少过渡性文字的铺排,从而使主题更集中,重点更突出,简洁又醒目。

④看文章内容是否与标题一致。有些考生审题不细,内容与标题没有内在联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这样的作文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分数。 现场佳作

忧与爱

2012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

我出来打工三年了,今年第一次回家。

我攥着一张最廉价的票根挤进了这趟绿皮车,掺杂忧愁与欢爱,伴着列车的呼啸掠过平原,穿过田野,趟过河流,绕过山川,驶向母亲泪眼婆娑的年关,奔向父亲患风湿病的膝盖,冲向妻儿翘首期盼的身影。

绿皮车实在是太拥挤了,方便面的味道混杂着脚臭的味道实在让人窒息,小孩“哇哇”的哭叫声更是让人心烦意乱,但我却依旧爱着它,它让我归家的心有了着落。

犹记得前几天在各大车站买票时,各式快速豪华列车标出的好处确实诱人,可是那昂贵

的票价却也让我望洋兴叹,家里孩子还等着这笔钱交学费,老父亲还卧病在床,我不得不选择绿皮车,可是这样实惠的选择还能持续几年呢?我陷入忧虑。

夜晚成了呆在绿皮车上最难熬的时刻,疲惫和困意趁着夜色回到了乘客的身体中,人们纷纷打着呵欠,蜷缩着身子以各种姿势昏沉地睡去,买到车票的有的趴着睡去,有的扭曲着身子仰头睡去,邻座女孩映在窗户上的影子也在这暮色中变得模糊,好像在大声呼喊着什么,也许是在喊“回家”。我拿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临行前给儿子拍的唯一一张照片,三年里每每和妻儿打电话,妻子总会告诉我:“儿子又高了,儿子能帮爷爷奶奶做事了。”每每这时,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儿子那张稚嫩的脸蛋。绿皮车虽然拥挤,杂乱,但是却可以让我看见日思夜想的儿子,我深爱着这辆车。

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更多的是洋溢着欢乐,五湖四海的人们都带着对家的牵挂,挂着微笑,纷纷吹嘘比较自己的妻儿,笑声中尽是思念。

绿皮车很慢,它对每一个红灯心生畏惧,又对每一个绿灯心怀感激。它在每一个弯道战战兢兢,又在每一个直道摇头晃脑。它很羡慕身边飞驰的“同类”,偶尔也会担忧一下自己消逝的时候,一如我的担忧。

绿皮车继续行进着,我仿佛看到了儿子的笑容,母亲的身影„„

带着中国复杂记忆的绿皮车在中国大地上行驶了将近60年,今年也许是它最后一次服役。我爱它,它虽然慢,却终究会抵达我的那一站;同时我又深深地担忧着:它消逝了,我,我们又该怎么办?

不知不觉中,我在忧虑与欢爱中到家了。

[得分点评] 本文是一篇以小见大的记叙文,作者紧扣题意的“忧与爱”两个方面行文,是一篇审题准确、立意鲜明的考场满分作文。单从审题分析,文章不仅表达了忧愁、心烦意乱、疲惫困倦、拥挤杂乱、担忧等诸多令人“忧”的一面,也表达了欢爱、深爱、欢笑中的思念、爱亲人爱绿皮车等“爱”的心情,更重要的是这两种情绪始终交织在一起,融合进回家的诸多场景和不同内容之中。事中有情,情含忧爱,正是本文审题准确、扣题严谨的优势所在。 整体看,本文作者通过年关时节乘坐绿皮火车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关注与担忧。文章从一个外出打工三年才回家的农民工的视角,倾诉了对绿皮火车由衷的热爱:票价便宜,让“我”归家的心有了着落,洋溢着欢乐。同时伴随着这趟旅程的还有作者深深的忧虑:会被动车、高铁取代,“我,我们又该怎么办?”爱中含忧,忧中有爱,作者就这样将题意的两个方面不动声色地融合进了富有生活气息的描述之中,角度独到,立意高远,描写生动,语言表达平实有味,通篇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

如何准确审题

审题就是对题目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准确领会其含义,把握住写作方向和要求,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舍本逐末。一篇文章如果在审题上站稳了,这篇文章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写起来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一、审题的关键是准确

审题首先要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题全面、细致地读清楚,同时注意关键字词,把这些关键字词反复咀嚼并仔细揣摩,还要细读命题中的“要求”或“注意”,并把它们全都体现在文章当中。考场上,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审题的过程与构思作文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体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3.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作文命题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用“戴着镣铐跳舞”来形容考场作文可谓形象而熨帖。这个比喻已经形象地告诉大家,考场作文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它有自己的规则,不可能让你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因此,拿到题目后,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另一方面,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审题,使作文题意明确和观点鲜明,完全是能够做到的。

审题年年有,年年有跑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因为考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了一点耐心和细心。因此,审题时一定要端正态度,做到耐心、细心,力求快速、全面、准确。

二、审准两种基本作文命题类型的方法技巧 1.命题作文

顾名思义,命题作文就是命题者给定题目和写作要求,考生只能在这个题目及写作要求的范围内作文,不能变更、置换成其他题目。命题作文的形式有三种,即全命题作文、材料式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这三种命题作文审题时要区别对待。 全命题作文:读透吃透文题

(1)重点分析“题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即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如写作“我想握住你的手”,题眼是“想”,只要表达出“想”的意愿、理由并由此展开文章内容的写作都是可以的,不一定就真握住,所以古往今来的人物都可纳入笔下成为自己写作的对象;假如没注意这一点,不仅会因过于坐实而不利于发挥,而且很可能使作文因此偏离重心。

有修饰成分的题目尤其要注意理解好题中的修饰语、限制词和补充成分,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比如2011年四川卷的“总有一种期待”,“总有”便是题眼;2011年广东卷的“回到原点”,“回到”便是题眼„„写好这些题目,既要统筹兼顾题中词,更要抓住“题眼”,有所偏重。 即便是一个字的题目,也要理解准确后再动笔。

(2)吃透比喻义,领悟题目寓意。审题时,这类题目不能光看命题词的字面义,需透过字面意义恰当领会其内涵,学会由“实”而“虚”,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相匹配的意义,写作时做到紧扣题目。比如“收藏阳光”这道命题,其中的“阳光”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阳光,也可以理解为帮助个人成长、进步的某种动力、希望、信心和关爱等;如果审题时只关注自然界的阳光,作文就很难深入,也不大好落实“收藏”的词义。再如“弯道超越”,题目喻指“利用或抓住机遇,超越对手、自我”,写作重点应落在“超越”上,但如孤立地谈机遇与挑战,或直接将“弯道”等同于困难、挫折,写出诸如《不向困难低头》《十字路口的选择》等文章,都是偏题而失分较重的。其他如“找回童年”“绿色生活”等,其中的“童年”“绿色”都不能局限在固有词义上理解。

(3)除要注意以上两点,关系型命题作文还要注意辩证思考,不可厚此薄彼或顾此失彼。由于这类题目至少涉及到两个方面,审题时应先逐个理解透彻,再考量二者关系,从中找出一个能够兼顾两方面的立意进行作文,只有这样才能符合题目要求,也才是题目应有之义。比如2010年北京卷作文要求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作文,题目中的“星空”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的是一种未知的世界、神秘的世界、理想的世界,“实地”象征着一个客观的、现实的世界。二者如果只注重一个方面,显然容易走向极端,所以,这个题目实际上需要阐释的是理想和现实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人要有理想,要追求理想,

另一方面又要求真务实,实践实干,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文章可以先说“仰望星空”,也可以先说“脚踏实地”,但最后都应合起来阐明二者的相互关系,这才是写作该题的要领。

材料式命题作文:结合材料限定题目范围

由于材料式命题作文事先会提供一段或几段材料,然后才给出具体作文题目,因此,写作时要将材料的含意和题目的意思结合起来考虑,统筹兼顾,从而确定题意指向和写作范围。例如2012年江苏卷作文就是一道典型的材料式命题作文。前面的三则材料同题目“忧与爱”呈现的是“分—总”的呼应关系,而且属于同类互补,涵盖古今中外。如果能抓住第三则材料,也就是罗曼·罗兰话中的“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这一关键句思考,该题写作的角度及审题立意的重心自不难把握。因为“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一句完全可以理解成上面两段材料的概括和过渡,“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不正是孟郊和艾青诗意的提炼?弄清了三则材料的内在关系以及材料和题目的对应,作文要努力的方向也就豁然明朗——围绕“生命因忧患而伟大”分析阐述或叙事抒情,应该就是符合题意的写作。

由此可知,题目中的“忧”与“爱”之间应该是一种因果关系,而不是并列、对立关系:因为热爱,所以忧患;因为爱的沉痛,所以忧患深重。“忧”只是一种表象,“爱”才是实质;“忧”里体现着“爱”,“爱”中满含着“忧”。由此自然带来的问题是,怎样爱和为什么爱,作文说清了这个问题,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了。

再如2011年浙江卷,也是一道典型的材料式命题作文,在提出“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之前,有两段比较长的阅读文字,如果没有耐心只看标题“我的时间”来写作,可写的内容就太宽泛了,而题目要求作文的前提是“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所以弄清两段文字材料的基本意思——时间在变化,所有成功者的成功都难以复制;时间都是具体的,在属于自己人生的时间里把该做的事做好,人生才有价值——作文才不会跑题偏题。

材料式命题作文必须避免的倾向是只看题目不及其余,不少不合题意的考场作文往往把材料抛在一边,只对着题目作文,这是不符合出题宗旨的,所以很难切合题意。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假如材料真的毫无意义,出题人也没必要费力写那么一段文字了。 半命题作文:“自由”不等于“随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当然在于补充完整一个恰当的题目。由于考生对题目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所以这类题目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相当大,但这决不等于“随意而为”。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不少考生面对这类命题通常会按照同样的思路去补题,造成“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或拟题过大,难以下笔,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更不易写出真情实感。甚至有的文章脱离文题,我行我素,造成严重失分。所以,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很大程度上就成了补题的艺术。不管怎么说,

都要先思考所给出的题目词(字),由此再在补题上下功夫,应遵循“细察隐含信息,做到具体明确,力求新颖别致”的补题原则。察明已命好的半个题目和要求中的“隐信息”,在自己熟悉的基础之上,力求“陌生化”,以避免雷同,补充后的题目最好能以小见大,切忌大而空,给自己出难题。 2.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构成,在2012年的高考考场上它占有绝对优势,对这类命题形式的审题理应引起足够重视。其特点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或话题,写作题目或话题的确定,要完全靠考生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

材料是命题者给出的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按形式分为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题目或话题的确定,完全靠考生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考生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或某个方面来写作,否则,视为跑题。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在于深刻地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主要方法有:

(1)从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

(2)从分析原因入手。阅读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的角度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3)从作者的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可以从此入手审题立意。

(4)从辨析关系入手。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析这些关系,有利于审题立意。 上述方法不是单一的,有时要综合。

审题示例 (2012·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 “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 根据材料作文的一般思路,要由果溯因来进行审题。修船工的无意举动挽救了船主孩子们的生命,细节体现精神,反映了他做人的本质。补漏洞是一个看似无意的

分外之举,而这恰恰体现了修船工的敬业精神和道德素养。从这一角度,考生可以写“职业道德”“人格素养”“责任心”“品质”等;也可探讨“分内与分外”这一辩证话题,来反思当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些唯金钱是图的不良现象等。

也可以从船主的角度立意。材料中船主知恩图报,在当今社会中更具有教育意义。要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不让做了好事的人寒心,甚至承担风险,承受舆论压力。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是可以涉及的话题。

这一则材料适合写作议论文,简要分析材料,突出修船工的行为,从而引出论点,再结合现实展开讨论,重点是探讨这种精神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尤其是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精神和品质予以明确。要体现思辨性,行文有条理。

以下两个作文题,都可以从多角度立意。应该如何审题?请列出你对题意的理解,写在后面的横线上(不必完成全篇)。

1.请以“是你拨动了我的心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最好是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请以“燧石的联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立意提示

1.写这道命题作文,对题目的解读是关键。就本文而言,有三个词语至为重要:

一是“你”。“你”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写人,可以实写,写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写心灵的碰撞、情感的沟通;也可以虚写,写历史上的某位名人,写读书的感悟、思想的升华。物,可以是某个物件,也可以是某篇作品,但是,不管写什么,都要以“物”为媒介拓展引入,来表现认识的加深,抒发人生的感悟。

二是“拨动”。这里的“拨动”,是“感动”“触动”还是“震动”?应该说都未尝不可,但以前两者为最佳。显然,“拨动心弦”,应是内心真挚情感的一次充溢,是个人思想认识的一次升华。因此,“你”宜以正面、积极的人和物为主。

三是“我”。题目明确规定“拨动”的是“我”的“心弦”,这个“我”就是写作者本人,因此在写作过程中,首先要交代“拨动我的心弦”的原因,材料要相对详细,然后突出“拨动心弦”后的感受,也就是人生的感悟相对要具体,而不能蜻蜓点水,点到即止。

2.燧石之被发现,标志着人类社会向文明前进了一大步;同理,真理之被发现,也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作为中学生,认真咀嚼马克思这句名言,将会得到怎样的启迪呢? 首先,它必须是“燧石”,否则,即使受到多么“厉害”的“敲打”,也绝不会“发射出”一丁点儿火花。这就像“母鸡可将鸡蛋孵化成为小鸡,却不能将石头孵化成为小鸡”的道理一样。其次,虽为“燧石”,却必须要经受“敲打”,而且须“厉害”,才能使“发射出的光辉灿烂”。这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是相同的。 由此可知,马克思这句名言至少包含了两个为人们所熟知的哲学道理。但它不是抽象的,而是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意蕴深远的。这样的命题,对中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可以唤起我们亲切的回忆和丰富的联想,适于纵横引申,并能有效地检验我们知识贮存的多寡和明理层面的深浅。

这里命题者的意图很明显:希望学生能大胆创新,仔细体悟马克思这句名言所隐含的信息,通过自己的文章,表达出更新更深的哲理。例如,为一块“燧石”因无人识别被弃置一旁的命运而哀叹,进而对人才的被埋没而惋惜,热切呼唤“伯乐”出现;又如,对真理的渐进性说出自己的看法,从而提出“敲打越厉害”的物件必须相应地更新换代,敲打的技法也应随之更新。

第二篇:高考作文巧妙开头专题训练宝典

一个漂亮的开头常常有先声夺人之势,一般来说,当老师改卷时,只能粗略看过作文的部分,能够引起他们注意的就是开头、结尾和大概的结构安排、情节设置。面对那么多的考卷,千篇一律的开头让改卷老师觉得索然无味。怎样创造出一个吸引人的,与众不同的开头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告诉大家,一个好的开头是怎样炼成的。古人说 “凤头豹尾”, 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有人说: “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 ,这些都说明了作文开头的重要。精彩的开头能一下子就打动评卷老师的心。怎样写出一个漂亮的开头呢?且听我们慢慢道来:

1、 引用名句,起点高远。

[例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犹如浩瀚无垠的大海,哪有水源穷尽的一天?惟有以百折不回的毅力,勇往直前,方能采撷到知识果实。

2、 巧设比喻,形象生动。

[例文]

像微风拂过竹叶,像碧波轻吻着海岸,像明星装饰着天幕,像冷雨滋润着土地。你的出现仿佛一道闪电划破了凝固的空气。

3、拟人上场,趣味盎然。

[例文]

嘿,大家好,我叫把握,与自信等人是胞兄胞弟,我们共同支撑着人的大脑活动与精神。你们可不要小瞧我啊,我的存在很重要呢。

4、 排比造势,气势磅礴。

[例文]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对人以和,待人用善,待人和善。

5、 巧妙设问,引人深思。

[例文]

团团黑黑的硝烟还围绕在你的身边吗?轰隆的飞机还盘旋在你头顶上的那一片天空里吗?哦,伊拉克女孩,你那双纯洁的双眼噙着泪水,你无助的眼神充满了恐惧。你在想什么?

6、情意深切,生动感人。

[例文]

虽说雁过无痕,岁月无声,而白驹过隙的光阴却在生命的每一个空隙里不着痕迹的流动。流年的浪花总是涤荡在渺远的心际,水波涟漪般徐徐荡开,风中花瓣样轻轻坠落。是什么促使我们的忧伤、快乐、悲痛、幸福化作丝丝雨露„„在静谧的夜里发起一轮轮的攻击?

7、题记开篇,揭示主旨。

[例文]

就在蔚蓝变得紫红的那一刹那,也预示着无情的黑夜即将代替这片美丽,但我仍然坚信:无情的黑夜也是慷慨的!——题记

8、开门见山,入题快捷。

[例文]

老师,你那双眼睛啊,时而深沉,时而明快,为我的进步欢迎,为我的消沉而不安,我的一切,无需开口便从您的眼神中得到满意的答复。我就是在您这双眼睛注视下,由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读完初中„„

9、描形绘神,过目难忘。

[例文]

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初二学生,个子较高,脸型圆圆的显得有些胖,一对不大不小的眼睛上横卧着两道浓眉;血色不多的嘴唇经常抿着,下唇常有比上唇突出的倾向,显出一幅永远也不服气的样子,黑发理得短短的像个男孩子——这就是我。

10、暗含伏笔,扣人心弦。

文章开头叙述一些使读者一见字句便知主人公后来境况的一种方式,比如要写一个不幸的母亲,开头便可这么写:

[例文]

25岁时,一场不幸的车祸,夺去她亲爱的丈夫的生命,留给她的是无尽的痛苦和两个年幼的孩子。

11、欲扬先抑,别有洞天。

作者要达到称颂主人公的目的,开头便极力贬低主人公,说他这也不行那也不是,然后一百八十度转弯,从相反的方面,揭示出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品质。此种写法,即欲扬先抑式。

[例文]

我从小就恨我父亲,父亲也同样恨我。

12、对比映衬,言此为彼。

开头运用对比手法,陈述与主人公截然不同的情状,来衬托主人公某方面的优良品质的写法。

[例文]

美在哪里?有人说美在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是她的眼睛;有人说,美在溪流中,飘落的花瓣是她的泪珠;还有人说,美在峡谷中,清晨的雾霭是她的面纱„„美,在人们心中,是圣洁无瑕而又虚无缥缈的。但就在不久前,一个女孩的出现,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美的真谛。

13、由物及人,巧埋线索。

如果你要写的那篇文章里,有一个和主人公和事件紧密相关的物品,可以成为全文的线索,也可以在设置开头时巧妙地由物及人。开头写作者看到一件与所

叙主人公有关的物品,睹物思人,从而引起下文对主人公事件进行叙述的一种写法。这种写法在追叙昔人往事时用得很多。

[例文]

每当我看到白嫩嫩的方块豆腐的时候,那位卖豆腐的小姑娘的身躯,就会从我的记忆深处跃现出来。

14、语音出场,先声夺人。

指开头写出主人公说的一句能表现主人公性格或心理特征的话,紧接着下文便是主人公出场从事的内容,即先声后人的写法。

[例文]

“求求您,大爷,卖给我一束玫瑰吧。”

这是一个小作者在写一个钱不够而极想买一束玫瑰的小女孩时开头运用的写法,语音简洁却把小女孩迫切买花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15、渲染气氛,酿造情绪。

文章开头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一处特有的环境或景物,渲染出一种与主人公心情或命运相关的所特有的气氛。这种写法,即渲染气氛式。

[例文]

又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早晨,我的心情也像这天气一样沉闷,孤零零的走在由学校家庭两“点”所确定的“直线”上,雨点虽然不大,可也快把我的衣服淋湿了。我讨厌这天空,也讨厌这单调的生活,低着头两眼不厌其烦地盯着两只不停移动的脚尖„„

总而言之,记叙文开头写法很多,平时练笔的时候,不妨对着同一个题目,按照我们传授的方法多做几个开头,这样,好的开头慢慢地就炼成了。(冠华作文网)

=============================================

到此不妨继续关注:

关注:湖9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大力纠偏高考话题作文写作导引 高考话题作文的“话”中奥妙高考话题作文的制胜宝典 高考作文个性化立意四大法宝高考作文巧妙开头专题训练宝典 高考作文材料处理和运用高考作文借鉴:经典范文欣赏

高考阅读:中国古典诗歌的情感氛围高考话题作文素材:小与大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生与死高考话题作文素材:轻与重

高考阅读:中国古典诗歌的情感氛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梦想的翅膀 高考作文:例解历史名人素材的灵活应用高考作文材料处理和运用 高考作文个性化立意四大法宝高考作文巧妙开头专题训练宝典 高考作文三大新趋势

-----------------------------

[相关专集]

高考语文备考资讯汇编02

09高考备考资讯汇编(068)09高考备考资讯大全高考作文创新招术大全高考高分作文决胜方略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点拨高考作文辅导(专集)

作文写作技巧大汇萃01作文写作技巧大汇萃02

高考攻坚:家长助考全攻略高考备考策略、方法、技巧

========== 更多信息在:备战09高考

第三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古诗鉴赏专项训练(一)(大全)

古诗鉴赏专项训练

(一)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注:鞚(kong),马笼头。

(1)词的上片中“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句写得饶有情趣,请简要分析。(4

(2)词的下片描写了怎样的一个人?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点 绛 唇

林 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 ①林逋,北宋有“梅妻鹤子”之称的隐逸诗人。②金谷,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后荒芜。

(1)全词突出写一个“乱”字,请结合诗句作具体说明。(4分)

(2) 这首词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上阙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①。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②。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④。

[注释] ①城阙:宫城前两边的楼观,这里代指京城。②翻:通“反”。③风枝:风吹动树枝。④羁旅:客游他乡。晓钟:报晓的钟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故人相逢的环境的。(4分)

(2)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情?如何表现的?(4分)

第 1 页 共 14 页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咏示客

陆 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 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 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②, 客来苦劝摸床棱③。 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释:① 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 箝纸尾: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⑴诗人在首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作用?(4分)

⑵有人说在尾联“笑”字里可见放翁的眼泪。请结合全诗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4分)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

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子由①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②已死成新塔,坏壁③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②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③坏壁:是残破的墙壁 (1)这首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颔联表达了诗人何种人生态度。(4分)

(2) 颈联和了子由所怀的“旧”,“旧”具体指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第 2 页 共 14 页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初见嵩山

(宋)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①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①赖:依赖,凭借。②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1)诗的第二句写嵩山的出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公认的全诗最精彩的一句,特别是“清瘦”二字更是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清瘦”这两个字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第一句所描写的骆氏亭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写这种环境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写诗常通过时空之“隔”,表达情意的“难隔”或“不隔”。据此分析第二句中的“隔”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的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第 3 页 共 14 页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流萤:即飞来飞去的萤火虫。传说腐草化萤。 清人孙诛评价此诗道:“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二字逗出情思,使通身灵活。” (1)“卧看”二字逗出了怎样的情思?试作简析。

(2)前三句是怎样为情思的逗出“层层布景”的?试作简析。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作一赏析,写一段鉴赏文字。(不超过80字)(6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简析词首“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分)

第 4 页 共 14 页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⑴诗里的“凉”字有何妙处?试作赏析。(4分)

⑵“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游赏心亭①

王硅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②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注]①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②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 (1)“城压沧波到海门”中的“压”字非常有表现力,请赏析。(4分)

(2) 从全诗看,作者为什么“怅然”?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夕阳楼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⑥世自悠悠。

①“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4分)

第 5 页 共 14 页

②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

17.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移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2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此诗是孟浩然四十岁时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不第,还襄阳之际,留别王维之作。 (1) 首句中“寂寂”二字,含义丰富,试加以分析。(4分) 答:

(2)“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被认为是全诗的重点。试分析这两句表达的内容和感情,并联系全诗,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答:

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宫怨

李益

露湿晴花春殿香, 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 共滴长门一夜长。

【注】昭阳:指昭阳殿,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得宠时所住。 长门:指长门宫,是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后所住。 (1)、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这对表达宫怨这一题旨有何作用?(4分)

(2)、试从修辞角度分析后两句的妙处。(4分)

2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4分)

第 6 页 共 14 页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独坐(节选)

夜 深 唐 王维

宋 周弼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①。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②。

[注]①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②兰桡(rá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 (1)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4分)

(2)“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独自”二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2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4分)

2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的“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4分)

2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

第 7 页 共 14 页

具体分析。(4分)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4分)

2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1)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答:

(2)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

(3)根据诗歌内容,说说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自己怎样的心情?(分)

答:

2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还荆州

唐 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

(1)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情感的?(4分) 2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柴侍御

丹阳送韦参军 王昌龄

严维

流水通波接武冈, 丹阳郭里送行舟, 送君不觉有离伤。 一别心知两地秋。 青山一道同云雨, 日晚江南望江北, 明月何曾是两乡。 寒鸦飞尽水悠悠。

(1)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3分) 答:

(2)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5分) 答:

2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第 8 页 共 14 页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袞① 李商隐

竹坞②无尘水槛③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①崔雍、崔袞(gǔn):是诗人的重表叔兼知遇者崔戎的两个儿子。崔戎对李商隐不仅有亲戚之情,还有知遇之恩。李商隐和崔戎的两个儿子崔雍和崔衮也是情深义重。②竹坞:是竹林环抱荫蔽的船坞。③水槛:指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此指题中的“骆氏亭”。

(1)首句写出骆氏亭环境的什么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2)这首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现这样的情感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

3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流萤:即飞来飞去的萤火虫。传说腐草化萤。 清人孙诛评价此诗道:“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二字逗出情思,使通身灵活。”

(1)“卧看”二字逗出了怎样的情思?试作简析。

(2)前三句是怎样为情思的逗出“层层布景”的?试作简析。

第 9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

1、①这首词描写了一个很有情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眯着眼向沙面窥视;投在沙上的影子也轻轻摇晃,大概是在梦中看见了鱼虾(2分)。词人由宿鹭眯眼假寐的生动画面想像到它梦见了鱼虾,想像合理,极富情趣。(2分)

答案: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位身姿优美、性格开朗的浣纱女形象(2分)。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醇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2分)。

[词的鉴赏] 博山在江西永耒县西二十里,山中有清奇的泉石、苍翠的林谷,还有雨岩、博山寺等名胜古迹,是一处绝佳的风景地。作者闲居上饶时,曾多次去此山游览,并写了多首脍炙人口的记游词。这首描写沿途夜景的《清平乐》即是其中的一首。本词的篇幅虽然很短,但是意境清新,语言淡朴,别有一番幽情奇趣,因此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上阕头二句描写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这里既表现出山道上柳密露浓,景色优美;也表现出行人心情舒畅,虽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

三、四句描写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的一幅饶有幽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看到宿鹭目眯影动,便断定它正在做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它梦见了鱼虾,虽是想象之辞,但又合情合理。词人既能极细致的观察又能极深微的体会,因而写的是如此生动、多趣。

下阕头二句描写在行经溪流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诗意的画面:夜深人静,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丽轻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词人使用的语句极其简淡,却能把环境和人物写得清雅秀洁,风韵悠然。

结尾二句又在前边的画面上绘出了新的情采: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匆匆离去,这真实而自然的描绘,不但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村妇女淳朴温良的心性和略带几分羞涩的天真。

总观此词,全篇都是写景,无一句抒情,但又处处融情于景中,寄意言外。从描写月光柳露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从描写浣纱妇女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对淳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

在风景和人物的具体描写上,此词也具有动静结合、形神兼备的妙处。柳密露浓原是静景,但词人却借露湿征衣的动象来表现,比直写其静态美更觉真实多采。沙滩宿鹭亦在静中,但词人却写其睡中之动态,并写其梦中之幻影,使读者不仅可见其形动,而且可感其神动,因而别生奇趣。篇末写浣纱妇女亦能遗貌取神,用“笑背见人归去”的动态美,表现妇女温良淳朴的情性美,真是栩栩如生,呼之可出。

2、⑴园中春色因无主而乱;落花因烟雨飘零而乱;心绪因离别而乱;前路因萋萋芳草而迷离。(4分) ⑵①绵绵不尽的离愁别绪。 ②上片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4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2分,不结合具体诗句的答案说对了也只给1分。)

3、(1)①通过景物描写表现环境,故人相逢在秋天的满月之夜,京城的夜已经很深了。②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环境。秋风惊动枝头栖息的鸟鹊,露草里躲着唧唧鸣叫的寒虫。 (每点2分)

(2)①这首诗描写了和同乡偶然聚会的情景,表现了乱世相逢悲喜交集的复杂心理。②颔联以“还作”、“翻疑”作流水对,叙江乡故人偶集,真是难得,反而怀疑是不是在做梦;③颈联景中含情。④尾联写欢聚对饮,长夜叙谈,并以“畏晓钟”写害怕分离时间到来作结,深刻表达出对同乡聚会的珍惜和友情的深厚。全诗心理描写真切而传神。(每点1分)

4.⑴反衬手法;(2分)用上元(元宵)灯火的彻夜通明,反衬诗人的颓唐潦倒,表现诗人悲从新来的感慨。(2分)⑵白发稀短,老态颓唐,令人唏嘘;官场黑暗,枉直不分,令人愤慨;走东西,就斗升,屈辱难忍;走投无路,只有退隐山林。这笑,是一种无可奈何,是一种愤世嫉俗,是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哀。

第 10 页 共 14 页

(能指出“笑”中隐含的含义,2分;并能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2分)

5.(1)“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2)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

【点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多少年轻女子被掠进皇宫,终身禁锢于宫墙之内,青春活活葬送。这时古代女子的悲剧。古典诗歌中描写宫廷生活的“宫词”,常取此为题材,为不幸的宫女倾诉苦衷。武衍这首宫词,以深惋之笔,借景托情,描写宫女被禁锢的悲哀和渴望自由而不可得的怨恨之情。

6.(1)首句使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2分,设问、比喻各1分)颔联表明了诗人面对飘忽不定(具有某种偶然性)的人生经历、不计较得失的达观态度。(2分,答出“不计较得失”或“达观”“乐观”即可)

(2)往日见过的老僧,同题诗的墙壁。(2分,1点1分)回想往日的艰难困苦,(1分)而今更应牢记兄弟情谊,共勉奋进了。(1分)

【翻译】

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7.【答案示例】

(1)衬托(铺垫)。前两句从作者的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自己的情怀得到短暂的舒展..这样,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给人一种亲切感。(意思对即可)

(2)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既写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景象——山峰峻峭,景象明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气质与追求。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物我合一,可谓造语新奇。(意思对即可)

【诗歌鉴赏】 题为“初见嵩山”,显然既要写人又要写山。作者有意把“数峰清瘦出云来”这一正面写山的句子放在最后,而把自己对嵩山的感情和风吹雨去的环境放在前面作为铺垫,取得

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效果。这正是写景的成功之处。不直露地写初见嵩山时的惊喜,更不直露地表达自己的情怀,而先写只有青山能豁我胸怀,既从反面写出了仕途的苦闷,又从正面写出了“仁者乐山”之意。最后,在刻画山的形象时,特意拈出“清瘦”二字,融入了自己以清峻瘦硬为美的审美趣味,进而深化了诗人的品格志趣,使景中有我。这是写人的成功所在。

8.(1)诗歌首句描写了骆氏亭凄清绝尘(或“凄清雅洁”、“凄清孤寂”)的环境特点。如此环境自然惹动怀友思绪,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作铺垫。(2分,环境特点、作用各1分)

(2)本诗“隔”字是写诗人与友人(崔雍崔衮)在地域上的距离(1分);诗人虽与友人(崔雍崔衮)有重城(高城)之“隔”,但对友人的思念却没有被阻隔,所以,一个“隔”字更显出双方在情意上的相通。(2分)

(3)本诗是怀友诗,而这一句写诗人因旅宿思友而彻夜不眠,(1分)而雨打枯荷的清韵,暂时能慰藉思友之情,(2分)所以说此句是点晴之笔。(或:本诗是怀友诗,雨打枯荷的声音,单调而凄清,更衬出环境的寂寥,(2分)从而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1分)所以说此句是点晴之笔。)

9、(1)(4分)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2)(4分)

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 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10、(1)“卧看”二字逗出了宫女对爱情和自由生活的向往。牛郎织女是中国坚贞不逾爱情的象征,

11 页 共 14 页

他们虽银汉相隔,但仍有一年一度的相会机会,而自己如花似眷却深闭宫中,流年似水。从而表现出对牛郎织女的向往,即对爱情自由生活的向往。

(2)首句:居住环境布景。通过“银烛”“秋光”及因银烛、秋光而变得色调阴冷的画屏三个意象,勾勒出宫女凄凉的生活环境。次句:人物活动布景。通过“扑流萤”这一动作细节,表现出宫女生活的寂寞和百无聊赖。第三句:自然环境布景。通过阴冷的“天阶”和“凉如水”的“夜色”表现出宫女内心的悲凉。

11. 答:(1)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年华渐老、感时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2分,每点1分)

(2)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此勾起乡“念”;由夕阳落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想到自己年华老去,生出无限伤感。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12、(1)从内容上看,是作者远离官场后的生活写照,定下了全词的思想感情基调。(2分)从结构上看,“出红尘”是全词的“诗眼”,统领全词。因为“出红尘”,才有了下文所描写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2分)

(2)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景物的描写,展现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2分),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2分)

13、⑴“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2分);同时也是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将情景融合在一起(2分)。

⑵ 虚写,写的是作者想象的情景(1分)。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1分)。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写出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2分)。

14、(10分) ⑴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⑵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

15. (1) ①“压”字形象地写出了城之高、城之固,突出了城的险峻。(2分)②也写出了水势的波涛汹涌。(2分)

(2) ①前四句是写作者登高远眺,感慨江山依旧,物是人非。(2分)后四句是说如今的统治者不能吸取前朝教训,使作者忧虑而“怅然”。(2分)

参考答案

16、(1)这句运用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手法2分,分析1分,情感1分)

(2)①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②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每点2分)

17、(1)景物有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鸣;手法: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4分)

(2)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

12 页 共 14 页

南宋移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4分)

18、(1)“寂寂”既写出了落第后门前冷落,车马稀疏的景象,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凄 凉、寂寞。(要答出两方面的内容,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

(2)这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又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感情。既照应了前四句思归惜别的内容,又是后两句写归隐态度之坚决的依据。(意思对即可。内容与结构各占2分)

19、(1)、前两句境界极为美好。宫花在春晴时正开,花朵上缀着露滴,越发娇媚浓艳。夜来花香尤易为人觉察,春风散入,更是暗香满殿。昭阳宫殿彻夜笙歌,明月无处不在。(2分) 这与下两句所描写的昭阳殿情景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宫怨”题旨。(2分)

(2)后两句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宫漏好像接通了大海似的,水永远滴不完,夜长得没有了期,(2分)强调“愁人知夜长”的愁苦的深切。(2分)

20、(1)(4分)第二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2)(4分)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

21.(1) 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描写的是动景;(2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描写的是静景。(2分) (2) 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

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

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1)王诗和周诗都是

三、四句写“夜景”,这里分析“夜景”的不同,应从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2)“心境”的分析,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或“诗眼”),王诗抓第一句中的“悲”,周诗抓“不闻”“不知”等。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22、(1)以哀景映衬哀情(1分),借伤柳以伤别(1分),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2分)。(4分) (2)结句“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独自一人倚在画船的船舷的画面(2分); “独自”二字,笔力沉重,透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依依惜别的衷情,孤身飘零的苦况(2分)。(4分)

23、(1)作者以甘露寺所处的地势为立足点,描绘了山川的雄伟壮阔。开头写小小的枕头却装着浩然的云气,而由于云气,遥远的千山万峰也近在身边了;低矮的木床下面却响着松涛之声,而由于松声,仿佛千沟万壑的风声也都响在耳边了,这表现了崇山峻岭的雄伟。(1分)至于“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更是突发奇想的神来之笔,以写“银山拍天”浪之大,以“开窗放入”写江之汹涌。(1分)作者正是以这样开阔的境界、宏大的气势抒发作者豪迈、进取的情怀。(2分)

(2)虚实结合。前两句弥漫山巅云气直入枕中是实写,然而这却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这是虚写。在这里,千峰万壑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魂的艺术境界。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技巧2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

24.(1)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4分,每个特点1分,答出4个特点即可得4分] (2)①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诗歌头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4分。答出“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给1分,分析恰当1分;答出“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分析恰当1分] 25. (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4分)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13 页 共 14 页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4分)

26、(1)描写的是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2)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3)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

27.(1)运用想像(虚实结合)。(2分,答“借景抒情”给1分)由眼前景想像荆州、洞庭湖一带的山水美景,流露处对游人一路山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2分)

(2)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1分)再想像将去之处的风光和途中的情景,(表达牵挂之情)(2分),如答“借 景抒发 情”给1分);最后写一别再难相见。(直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1分)

28. (1)两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邻;(1分)自己和朋友风雨与共,明月共睹(1分);虽处异地,情感相通(1分),因此“送君不觉有离伤”。

(2)感情色彩: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2分)

表现手法:王诗“青山”“明月”句,是作者借助想象来抒情;“明月”句是作者运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答出1点即可)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抒情委婉含蓄。(共2分,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

语言表达1分。如关键字书写有误、语言表达不简洁、不到位,比较点不清晰等,不得分。

29、(8分) (1)写出骆氏亭纯净、静谧、寂寥的环境特点(1分),既是客观的环境描写(1分),又曲折地反映出诗人的情绪(1分),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伏笔(1分)。

(2)突出了思念之情(2分),采用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1分),诗人把自己的思乡之情融入眼前的景物之中,秋阴不散正是“思情脉脉不息”的形象写照,单调的雨打枯荷声更增添了环境的寂寥和诗人无法排遣的思念(1分)。

30.(1)“卧看”二字逗出了宫女对爱情和自由生活的向往。牛郎织女是中国坚贞不逾爱情的象征,他们虽银汉相隔,但仍有一年一度的相会机会,而自己如花似眷却深闭宫中,流年似水。从而表现出对牛郎织女的向往,即对爱情自由生活的向往。

(2)首句:居住环境布景。通过“银烛”“秋光”及因银烛、秋光而变得色调阴冷的画屏三个意象,勾勒出宫女凄凉的生活环境。次句:人物活动布景。通过“扑流萤”这一动作细节,表现出宫女生活的寂寞和百无聊赖。第三句:自然环境布景。通过阴冷的“天阶”和“凉如水”的“夜色”表现出宫女内心的悲凉。

14 页 共 14 页

第四篇:高考二轮专题突破训练:材料作文(教师版)

三槐居语文网

2010高考二轮专题突破训练之新材料作文

阅读并全面理解下面的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是编者加的,只是为了便于识别,不代表话题。 1.钥匙与锁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那大锁就啪的一声开了。铁棒奇怪的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啊!”

2.发问的精神

青蛙见了蜈蚣,好奇地问:“蜈蚣大哥,我四条腿走路都很困难,你有上百条腿,走路时先迈哪一条腿呢?” 蜈蚣听后说:“青蛙老弟,我一直就这么走路,从没想过先迈哪一条腿,等我想一想再回答你。”

蜈蚣站立了几分钟,它一边思考一边向前,蹒跚了几步,终于趴下去了。

它对青蛙说:“请你再也别问其它蜈蚣这个问题!我一直都在这样走路,这根本不成问题!可现在你问我先移动哪一条腿,我也不知道了。搞得我现在连路都不会走了,我该怎么办呢?”

3.惯性

有位老农把一头大水牛拴在一个小小的木桩上。我走上前,对老农说:“大伯,它会跑掉的。” 老农呵呵一笑,语气十分肯定地说:“它不会跑掉的,从来就是这样。”

4.真与假

武汉百姓联线2007年元月八日就一家医院承诺9.9元治好感冒一事采访了几位市民,结果没有一个相信;到该医院去看感冒的病人也不多。

5.思想的三态

凡物有三种状态,思想也有三种状态。

气态的思想是风――它是头脑中的过客,自由地来并自由地去,一般不会留下任何足迹纪念或可供考古的文物。气态的思想使人显得活泼乃至年轻,但有时也会使人显得有些漂萍无根乃至朝秦暮楚。

固态的思想是岩石――它是头脑中护灵的门神,捍卫着人生的信念。固态的思想不是每

三槐居语文网

三槐居语文网

个人都有的――在一个世俗功利的社会中,许多人的头脑中并没有守护灵魂的门神。

液态的思想是水――它是头脑中定而无定的河流的活水!液态的思想汩汩地流淌着,乃至不舍昼夜地流淌着,携带着超人智慧乃至创新思想的意志――既不散逸也不凝固的意志。

6.橘子的味道

我喜欢吃橘子,而我父亲不喜欢吃。有时候我们劝他,橘子富含维生素C啊。他就强调说:“再好的橘子我也不喜欢吃,因为我根本就不喜欢橘子的味道。”

我觉得很遗憾,但他的话突然让我有了想法。是的,作为一个橘子,哪怕是再好的橘子,也照样有人不喜欢。这个世界上的人,各人都有自己所爱的萝卜青菜,通往罗马的道路有千千万万条,很多问题,不是单项选择,答案往往丰富多彩。确定的世界是人为制造的,不确定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

7.追星

据《楚天都市报》3月29日讯:狂追刘德华13年的兰州女歌迷杨丽娟,25日终于同刘德华合影,但她仍不满足,为了圆女儿的追星梦,其父母节衣缩食,四处借钱,筹措路费,甚至卖掉了自家的唯一住房。为了让刘德华单独见女儿一面,68岁的父亲杨勤冀竟然在香港跳海自杀。然而父亲的死并没有唤醒女儿的梦魇,她仍然坚持要见刘德华。

8.重拾信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人间到处是一片废墟。有两个美国人,去访问一家住在地下室内的德国居民。离开那里以后,两个人在路上谈起了观感。甲问道:“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乙说:“一定能。”甲又问道:“为什么回答得这么肯定?”乙反问道:“你看见他们在黑暗的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甲说:“一瓶鲜花。”乙于是说:“任何一个民族,处在这样困苦艰难的境地,还没有忘记鲜花,那他们一定能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

9.由谁领奖

下面是一幅关于由谁领奖的讽刺漫画。

10.永远第一

有个教授做过一项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了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后来,教授语重心长地对新生们说道:“不是说凡事一定要站在最前面,永远第一,而

三槐居语文网

三槐居语文网

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一生中,你们一定要勇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

11.态度与人生

曾经有三个帮助报社誊写文稿的年轻人。第一个沉默寡言,只是老老实实地抄写文稿,错字、别字也照抄不误。第二个则非常认真,对每份文稿都先进行认真仔细地检查然后才抄写。遇到错字、病句都要改正过来。第三个则与众不同,他也仔细看每份文稿,但他只抄与自己意见相符的文稿,对那些意见不同的文稿则随手扔掉,一句话也不抄。后来,三个人的命运各不相同,第一个人一直默默无闻;第二个人成为著名的歌词作家;第三个人则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成为建国的元勋。

12.琴声

苏轼有一首《琴诗》,诗云: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内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那么,琴声究竟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13.安宁

●一个小和尚和一个老和尚下山化缘。老和尚背一个姑娘过了河。小和尚一直不敢问,直到走了20里地,觉得太憋闷了,终于就问了,说师父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师父就神态安宁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把她放下了,你在心里背了她20里地还没放下。”

●所有外在的仪式都比不上一个内心的安宁,你越淡定越从容,越舍弃那样一些看似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也许你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一个人的视力是有两种功能的,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外是向内无限深刻的去发现内心。孔夫子能够交给我们快乐的秘诀就是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均选自于丹《论语心得》

14.创业

以下是“青年创业网”主页上2006年11月发布的部分标题内容。 首次创业失败后:靠50元再创财富 06年11月22日 信心,伴我走在创业路上 06年11月22日

创业:店铺不怕小,生意不嫌小

三槐居语文网

三槐居语文网

06年11月22日

中国式创业最容易犯的100个错误 06年11月21日

创业之初的流浪,让我学会坚强 06年11月21日

网吧——我刚开始创业的痛 06年11月21日

专家称创业投资有捷径可走 06年11月17日 15.留守儿童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留守儿童”已超过1000万。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亲情缺失,他们往往敏感、自卑、胆怯。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妇联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37.9%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临时监护人说心里话。留守儿童在情感上最依恋的还是父母,亲情饥渴现象严重。(2006年12月27日《中国青年报》)

●由于经济原因,外出务工人员回家次数很少,长期分离和缺乏联系使孩子在身心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关心,家长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父母对子女的歉疚往往用物质弥补,子女的亲情缺失导致对家长的怨恨,与家长沟通障碍加深。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许多农村留守孩子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厌世自闭、社会逆反、拜金主义等不良心理。(2005年11月《干部教育培训网》)

16.物质诱惑

有两块蛋糕。有贪婪心的人说:我得马上吃了它,我饿坏了。有感恩之心的人说:我得马上把它送人,比我饥饿的人还很多呢。有涵养的人说:我可以先吃掉一块,然后用另一块去换一点鲜花。有商业头脑的人说:我得先做广告,然后高价卖出去。

17.成功的秘诀

一位禅师,一群弟子。一天禅师要求弟子到河对岸的南山各自砍一担柴。弟子们领命而去。到达河边,突遇山洪爆发,众弟子无功而返。禅师责备众弟子,唯有一人神色坦然。禅师问其故,该弟子曰:我虽没砍到柴,却发现河边有一棵苹果树,因此带回了一些苹果。最后,该弟子成了禅师的衣钵传人。

18.成功与幸福的指数

近日,河北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大学生生活质量调研报告》课题组调查了全国11所综

三槐居语文网

三槐居语文网

合性大学的在校本科学生的人生观,其中对他们的学习“动机”“理想”“信仰”“追求”的相关问卷的人数比率如下图所示:

1、[导写]这则材料我们可以联想到:1.浇树浇根,交人交心;解决思想矛盾,还得从打开心锁入手;2.凡事要讲求策略,按事物的规律办事,不能一味蛮干;3.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2、【导写】多角度思考往往是打开疑难问题思路的钥匙,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可联想到:1. 勇于质疑,勤于思考往往是成功的秘诀。2.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3. 挑战规则,打破常规。

3、[导写]小小的木桩为何能拴住一头大水牛呢?原来约束这头大水牛的并不是那个小小的木桩,而是它自己用惯性设置的精神枷锁。想想看,这个世界,除了自己,还有谁能用一个小小的“木桩”拴住你呢?又有谁能使你超越自我?

4、【导写】透过现象的背后,除了惯势思维作怪外,虚假广告,假冒伪劣,坑骗陷阱„„让人真假难辨,防不胜防,也是老百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社会原因。宕开笔去,还可以关注一下医疗领域之外的类似问题,譬如教育费用、招工招商等等。总之,分析问题时要注意由点到面,举一反三,以增加文章思想的广度和深度。

5、【导写】你的思想是哪一种状态呢?你喜欢哪一种状态的思想呢?你欣赏有哪一种思想的人呢?用文字为我们描述或评点一下吧,注意不要空谈。

6、【导写】以下题目或观点可供参考:①别苛求自己 ②做个自己满意的橘子 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④我努力,我无悔 ⑤橘子的味道

7、【导写】追星没有不可,但应有一个“度”,应让心中的偶像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透过悲剧的背后,不也折射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严重误区么?作为“追星族”的父母们,该如何从中汲取教训,引导孩子从盲目走向理智;作为教育部门和相关媒体,应引导孩子走出追星的盲区,培养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8、[导写]材料主要说明:有了信心,德国人就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这个材料的角度还是比较多的,如信心对个人、民族和国家来说,能够创造奇迹;如一个人总不能永远处在生活事业的顶峰,往往会有低谷的时候,但如果有了信心,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比较好的标题如“只要信心不被打碎”。

9、[导写]从画面看,两只母鸡下蛋,所得到的荣誉却截然不同。左边的母鸡下蛋少,把蛋垒得高高的,获得了高产奖;而右边那只下蛋多,因为不会摆弄,却没得奖。漫画讽刺了社会上存在的实干家不如投机者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可以立意:社会应实施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反对投机取巧的歪风,应鼓励实干的作风,反对只作表面文章,反对形式主义。写作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联系现实:某些领导人为了追求政绩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数字出

三槐居语文网

三槐居语文网

官,数字出政绩的现象;不注重真才实学,只注重面子的现象;注重表面不重内容实质的现象。

10、[导写]这则材料可以转换为话题――“坐在生活的前排”。审读题意:“坐在生活的前排”,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一种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心态。它是“敢为天下先”,它要求自己尽己所能,去争取尽可能好的成绩,去争取成功,但并不奢望自己一定成功;尽了力就没有遗憾,更不会后悔。

11、[导写]要准确理解与把握材料,必需弄清三种不同的为人处事方面的相互区别及其本质。第一种人属于老实办事但缺少工作的主动性或主见一类;第二种人则属于办事认真负责,富有主人翁精神一类;第三种人则属于办事极富主见性与原则性一类。据此,我们可以从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提炼出三种不同的写作话题,比如“为人办事要有主人翁精神”“办事要有主见”“办事要有思想与原则”等。也可以从整体上对材料加以考虑,可以提炼出“态度与人生”的写作话题等。

12、【导写】这首诗给我们以启发,艺术创造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结果,事物间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

13、[导写]写好本题,关键是要注意做到情感真挚。真正写出自身对“安宁”的真切感悟来。因为“安宁”说到底还是一种内心情绪,是一种源自心灵深处的认知,因此,情感越到位,越真挚,文章才越成功。表现在具体的行文中,无论是记叙描写,还是议论抒情,都应该围绕真切感受来写,这也是由中心议题的特征决定的。

14、[导写]考生可以围绕表格内容,理解到创业应该屡败屡战,应该有信心,要坚强;应该从小处着手,重视原始创业;认识到创业也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有时也应该去寻找创业的捷径;认识到IT创业的成与败等等。

15、[导写]材料给的是现实世界不能回避的“留守儿童”问题,可以从全面理解两则材料的角度立意,思考怎样对待“亲情”;可以从“留守儿童”的角度立意,思考“亲情”如何对待;可以从“务工父母”的角度立意,思考“亲情”怎样重构等等,角度可多元。

16、[导写]商业社会怎样对待“物质诱惑”,已经非常严峻地摆在每一个中学生的面前,怎样去面对,意义十分重大。写好本题,可以围绕材料整体立意为“面对物质诱惑”,不同特点的人,态度是不一样的;也可以围绕其中的一个侧面来立意,比如“应该抛弃私心,心怀感恩之心”,可以立意为“面对物质诱惑,也要追求精神生活”,甚至可以立意为“将蛋糕做大做强,值得提倡”等等,充分体现新材料作文的开放性与灵活性。

17、[导写]当代中学生怎样对待成功,以什么方式获取成功,在新课标实施的当下,在素质

三槐居语文网

三槐居语文网

教育的大背景下,已经显得更为多元,本题具有一定的矫正功能。本题围绕材料可以立意为“当人生既定目标遭遇挫折时,及时更改目标,也能获得成功”,也可以围绕“禅师与弟子”的关系来立意,显示出一定的自由性。

18、[导写]考生可以从调查的四个方面分别选点:别让“高薪工作”使得学习带上功利色彩;别让“个人成功”蒙蔽了我们的视野和胸怀;别让“实用主义”降低了我们的人生品位;期待“完美人生”,让生活和世界更精彩。也可以围绕几个角度综合立意,比如“高薪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成功”“个人的成功意识让实用主义蔓延”“摒弃动机和理想的狭隘主义,追求完美人生”“实用主义不可取,完美人格记心中”等。只要是围绕图表信息来立意,都应该是切题的。当然,个别考生可能正面肯定前三个方面的情况,比如“追求高薪有何错?”“高薪工作奠定了完美人格的基础”“只有个人成功才能走向人格完善”“实用主义也可取”等观点,只有言之有理,并且符合人们评价社会的科学、理性的态度,都应该是切题的。

三槐居语文网

第五篇:高考作文训练一

高考作文训练一(范文)

鲁迅——您就是我心中的神

打读书有了自己的见解起,先生您(第二人称)就是我心中的一座神。

先生的率真与真诚,在我读了那些诸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等篇目就感触颇深,今天从您的肖像中似乎找不到这样的影子,那都是社会与生活磨去了您慈祥的那一面,就这一点,到了现在的我是深味这些的。而阿累的《一面》与唐弢的《锁忆》也证实这一点。

现在看到先生您这张相片,我就会想到您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中传出的义愤;看到您这张相片,就会想到您那句“夜正长,路也正长”里的黑夜的沉默;看到您这张相片,就会想到《灯下漫笔》中对中国“乱”多“治”少的无限感慨与悲叹;看到您这张相片,就会想到您杂文中的入木三分,改编小说里的寓意深刻。(排比)

我想,您那冷峻的面容(肖像),只是由于您内心太热!您那近乎尖刻的语言,就如您那竖起的头发(肖像),根根都要顶天立地,要铲除世道的邪恶,捍卫最底层人们的尊严。(比喻)而您那长长的围巾,更是突出了您学者的风范,为师的楷模。

先生虽逝犹存!

无愧天地,快乐之枕

每一个不曾快乐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凤头)

现代人都在寻找快乐,寻觅幸福,寻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安静的天地,怎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幸福呢?我以为能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坦坦荡荡,清清明明,(点题、明确观点)快乐就会如源头活水一样,源源不断,自心里汩汩而出。(比喻) 无愧天地人,就是拥有了快乐之枕。

康德说,(论据一)人世间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是头顶无比深邃的星空,一是人间道德法则。(叙)心灵上有所敬畏,头上放有三尺神明,为人做事就会有所忌惮,不超越做人的底线,不越过欲望的雷池,不践踏人性的尊严(整句、排比),君子勇于慎独严己,才会获得恒久的大安详,觅得人生的大安静,获得人生的大快乐。(议)

东汉名臣杨震(论据二),有人夜半送礼,杨震严词予以拒绝,来人说,这件事没有任何人知道。杨震厉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曰不知?(叙)

杨震,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这就是他一生行事的准则,做人的高标,快乐安详的枕头。(议)

抵御诱惑,不趋炎附势,守住灵魂,砥砺品格;有坚持,有担当,有勇气(整句);以良心为人生之塔,以良心为处世之基(整句),始终坚持人间正气,保持一生清白,恪守心灵的底线,所以在宦官专权吏治混乱的东汉,杨震犹如一脉清流,而他“四知”之金玉良言更是掷地有声,永著史册,警戒后人。(议)

当年路易十五说(论据三),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一个人像路易十五那样思考的时候,他惟一的可能就是成为暴民,现实有人也正如此,他会心安理得地把三聚氰胺混杂在牛奶中卖出,而不屑一顾一个个大头婴儿痛苦的面容,“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绝育黄瓜”、“爆炸西瓜”频频发生,(联系现实、关注生活)这些人,鼠目寸光,只要眼前!竭泽而渔,忘乎所以!良知泯灭,肆意的践踏的正是人性的底线!等待的必将是法律的之剑,快乐也自然消遁隐形!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论据四)善待天地,坚守良知,快乐就永远在。如果每个人躬身自问:怎样才能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或许那就是我们内心真正要寻找的温柔快乐的人生之枕?(以问结尾,引人思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锅炉工技术操作规程下一篇:高考状元成功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