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标

2023-05-18

第一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标

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活动目标及其实现

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活动目标及其实现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活动目标及实现

二、活动内容及选择

三、活动过程及结构

四、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及方法

五、活动中幼儿的体验及行动表现

六、活动中的情境创设及效用发挥 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活动目标及其实现

一、活动目标的意义

二、活动目标的设定

三、活动目标的实现

本话题所要延伸的几个问题: 活动内容及选择 活动过程及结构 教学策略及方法 幼儿的体验及行动表现 情境的创设及效用发挥

一、活动目标的意义

1. 活动目标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向导,是对于幼儿在一定教学活动中学习任务和发展结果的预期性规定。 2. 具有明确的“目标”,是集体教学活动不同其他教育活动形式的标志。 3. 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过程的线索,并直接制约着教育活动的质量。

二、活动目标的设定

1.活动目标必须是适宜的、科学的,是可实现的。

2. 虽然,关于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及撰写,目前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严格规定和固定模式。

3. 但是,基于对组织、开展和评价教育活动的有效指导,为切实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与效果,目标的设计及表述总是存在着某些原则性和规范性的基本要求的。

4. 一般而言,在一个教育活动方案中,活动目标的科学与否,既取决于目标本身的适宜度,也有赖于表述形式上的规范。

5. 基于活动目标设计实际操作的现实,并有针对性地避免某些容易出现的问题,幼儿教师在设计和撰写教育活动

目标时,建议需要切实把握如下七个方面的要点。

(1)目标难易度:难易适中,适于发展水平

★在目标设定中,要确保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以达到教学促进发展的有效性,同时又要考虑不能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既要保证幼儿能够达到或完成目标确定的要求,又要能够避免在低水平上的简单重复。幼儿不能有效完成或轻易即可完成的目标要求均是没有意义的。

如,大班:能够掌握系鞋带的方法。(过易)

小班:体验与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染纸的乐趣。(过难) 上述目标均是不适宜的。

一般而言,目标要确保班级 2/3以上的幼儿可以达到或完成。

如,中班:引导幼儿能够区分自己及他人的左和右。

对于上述目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约一半的孩子不能完成后半截要求。 因此,不妨可以弹性地表述为: 能够认识自己的左右,并学习尝试分辨别人的左右。

(2)目标框架:维度合理,适于完整发展

★目标总是要涉及到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维度,并形成目标的整体框架。目标框架的构建,需考虑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幼儿经验的完整性。 ★借鉴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关于教育目标分类的方法,也是从实际的可操作要求出发,目前比较有共识的看法是,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可以一般地从认知、动作技能(行为)和情感体验这三个维度来进行框架构想,以尽量确保目标指向于幼儿经验的完整获得,而服务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如,某大班半日活动《快乐的中秋节》的目标:

1.了解中秋节是亲人团聚的传统节日;(认知)

2.学习制作月饼的方法,体验做月饼的乐趣;(动作技能与情感)

3.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情感)

★幼儿对于一次相对独立的具体教育活动中的参与经历,往往就是头脑认知、身体动作与心灵情感等身心发展因素的全面投入和整体体验的过程。 ★即便不是综合性教育活动,而偏重于某一个领域的教育活动,依然也需要从认知、情感和行为技能等方面综合设计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目标。即便是单个领域或单个学科的教育活动都无一例外地在所属的领域或学科里促进幼儿学习经验的整体获得。

例如,社会领域的教育活动在幼儿的发展上就是对于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身心经验的整体推动。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都要一分为三地均衡呈现出上述三个维度。在这三个维度中会有某些维度在特定领域或学科的教育活动会更显重要而不可或缺,例如,认知目标之于科学活动,情感目标之于艺术活动,行为技能之于体育活动,就是如此。

★因此,在不同领域或学科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中,目标的设计就需要特别关注某些发展的维度。实际上,认知、行为技能与情感的三维度分类法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确保目标完整性的一般参照。

★在设计和撰写活动目标中,更不要把这三个维度作为活动分条表述的依据,这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幼儿发展的逻辑。机械式地按照三个维度把活动目标分而述之的做法,将不利于教师灵活而开放地设计教育活动的目标。从可操作的角度,活动目标独立成条的依据只能是相对独立的关键事件。

正如上例中“学习制作月饼的方法,体验做月饼的乐趣”这一条目标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事件,而既含行为技能学习也含情感体验的经验内容 。 (3)目标要有侧重:突出关键经验(环节),避免面面俱到

★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方案的文本中,分条呈现的活动目标仅在条目数量上一般就是2—4条,而且需尽量简洁而明快。一次具体的教育不可能承载过多的发展目标,必需要有所侧重,要有针对性地突出某些关键经验和核心的学习任务。

★单就针对具体的教育活动而言,活动目标不可能超出幼儿在一次教育活动中全部经验获得的范围,但也绝不是幼儿在活动中一切可能的学习因素和发展经验的全部罗列。

★面面俱到的目标就是分散的,是没有聚焦的,对于教育活动过程的指导价值也是缺失的。

★目标设计要突出核心的学习任务和关键的活动经验,这需要综合考虑教育活动设计的主要教育意图和领域内容的侧重,以及拟展开的活动具体过程和环节等因素。

 例如,某中班组织一个故事名为《好心的小蛇》的阅读讲述活动:教师开始并没有告诉幼儿故事的名字。先是利用课件向幼儿逐页呈现一个故事绘本。课件呈现的每页画面均隐去了下面简单的文字。故事中有蚂蚁、小鸡、小兔等小动物,要过一条由两个峭壁对峙而形成的河沟,是一只小蛇用身体搭起一座桥,帮助小动物们一个一个地通过了河沟,并躲避了后面一只狗对于他们的追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看图并分析画面的内容。最后,老师引导幼儿假定自己是这个故事的作者,试着给每页画面配上简洁的文字。在老师适当的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孩子们根据画面的内容一一配上简洁

的文字(河;桥;蚂蚁过桥;小鸡过桥;小兔过桥;等等)并一一与原作者所配的文字进行对照。最后再引导孩子给这个故事起个合适的名字。

在这个教育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活动目标是:

1.能够认真观察画面,学习用简洁的文字表述画面的意思;

2.愿意跟随老师一起讲述,体验看图说话的乐趣;

3.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并尝试给故事命名。

上述这个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是比较准确而有针对性地反映了活动过程的主要环节,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核心经验,以及教师所要突出的教育意图。  倘若这个教育活动的目标也将引导“学习帮助别人”的道德发展以及“遇到问题多动脑筋”之类的指引性内容加了进来,尽管这些内容也是这个活动可能存在的教育作用,却既不能突出这个教育活动的学习重点和关键经验,也可能会导致目标的偏离。

(4)目标要具体:突出针对性,避免空泛笼统

★对于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所设计的目标也一定应当是具体而有针对性的。笼统而空乏的活动目标既不能体现对于特定具体教育活动的有效匹配,也不可能在一次教育活动中实现,同时也丧失对于活动效果进行评判的参照价值。

例如,某中班活动《白白的牙齿》的有一条目标:“养成保护牙齿的良好习惯,能坚持早晚刷牙”。  很明显这个“习惯”的养成仅在一次教育活动中是

不能培养起来的,自然也不可能实现。单就这条目标而言,宜调整为“了解保护牙齿的方法,懂得早晚刷牙的好处”。

再如:故事教学活动《小熊让路》有一目标:“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并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 该目标缺乏对于该具体活动的针对性,而且又因语焉不详,把“仔细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合并在一起而显生硬。

 基于该教育活动的实际过程,可以表述为“能够仔细观察图片,并能较完整地表述出画面呈现的情节。”

★为避免目标确定的发展任务过于宽泛笼统,目标设计在表述上可尽可能追求能够呈现出幼儿可感知或可目见的行为表现以及活动情景与对象。

在小班音乐教育活动《喂小鸟》中,其目标有:

1.培养幼儿听音乐的变化做不同的动作的能力。

2.能大胆演唱歌曲,体验歌曲中美好的情绪情感。

可以说这是可以作为任何有表演和演唱环节的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的。

上述目标而如果能够突出出具体的行为表现,即可调整为:

1.能够根据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变化,表演小鸟飞、吃食和大风搏击等动作。 2.有表情地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鸡妈妈和鸡宝宝之间爱的美好情感。

显然,修改后比原来就更显具体。

(5)目标表述角度要一致:尽量立足于幼儿角度

★活动目标的表述或者是从教育(教师)的角度,或者是从幼儿的角度,至于从哪个角度并无严格的限定。 ★但作为一个教育活动的目标,每个条目的目标表述应保持一致的角度为宜,这是保证目标设计在形式上整齐统一的需要。

 例如,中班音乐教育活动《尝葡萄》的目标是: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热情、活泼的风格;

2.启发幼儿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出丰收时人们的喜悦心情;

3.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典型动作:进退步、交替步、托帽位等。

 很明显,上述3条目标在表述角度上不一致,前两者是教师,最后一条则是幼儿。

★关于目标的表述角度,目前在幼儿教育界正逐渐趋于认同于从幼儿的角度。其原因在于,从幼儿的角度表述目标,可在形式上体现出以幼儿发展为中心的活动设计意识,

★尽量从幼儿的角度去表述,从现实的可操作性上,也便于目标所确定的发展任务的具体化。

 类似于:

提高幼儿观察的能力,教给幼儿比较的方法。

培养幼儿帮助别人的意识和习惯。 发展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等。

 这些目标表述方式,如果改为从幼儿的角度进行表述,则更容易使得目标具体具有针对性。  可以更改为:

能够仔细观察,区分出两张图画中的不同。

懂得帮助别人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道理,产生想去帮助别人的意愿。 尝试与同伴协商,一起制作菊花,体验合作的乐趣,等。

(6)目标的纯粹性:避免把手段或途径混合于“目标”中

★在撰写教育活动目标时,需要避免在目标表述中出现“通过„„”、“在„„中”等诸如此类的句式,这些

句式不是目标恰当的表述方式。实际上,这是把属于教育活动“手段”或“途径”的内容混合于活动目标中。

如:

“通过染纸活动,体验染纸的乐趣,表达同伴间的友爱”;

“在观察、操作、品尝和交流中,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述能力”。等

这些目标表述方式,虽然交代出了目标实现的具体背景或依托,有利于避免目标的空泛,但却是丧失了活动目标在逻辑上的纯粹性。

★在一个教育活动方案中,“活动目标”就是目标,而“活动过程”才是真正表现或呈现活动的手段、途径及情境的适宜平台。

(7)确保目标条目之间的独立性: 避免彼此之间的意义重叠

★教育活动的目标一般是分条目而列述的,这既是为了呈现目标内容的不同层次或维度,也是体现幼儿经验要点的清晰分布,而使人一目了然。 ★分条列述的目标在其各自所呈现的事件及其意义需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彼此之间要避免意义上的交叉或重叠。

例如,某中班教育活动《夸济南》的目标如下:

1.通过观赏趵突泉、大明湖的风景图片,初步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2.引导幼儿在看看、说说中,培养认真倾听和说话完整的能力。

3.知道济南名胜,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该活动目标中,且不说存在着表述角度不一致、手段与目标混合等问题,在目标1和目标3之间内隐地存在着意义的重叠,即“观赏趵突泉、大明湖的风景图片”和“知道济南名胜”对于幼儿发展的实质意义是重复的。 

基于该活动目标存在的问

题,可修改为如下内容,则显得更为妥当:

1.知道济南有趵突泉、大明湖等风景名胜,初步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2.能够认真欣赏济南的风景图片,并能够尝试完整地讲述图片的内容。 3.理解儿歌《夸济南》的内容,并能有感情地朗诵。 3.活动目标的实现:

★目标设定的是否适宜得当,表述是否科学、准确、规范,是可以直接反映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理念的。 目标适宜是考察目标实现状况的前提和基础。

★目标实现与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是教学活动质量与效益的核心标识。

★目标的实现,就是: 在认识上:

“从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盲目到明确” 在操作上:

“从不会到会”,“由尝试到熟练”,“从模仿到创造” 在体验上:

“自肤浅到深刻, “从无意到有意”,“从欠缺到丰富” ★目标的实现,取决于:

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及幼儿关键经验的获得;

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高质量的互动;

活动环节上的层层渐进与节奏上的适宜与清晰;

幼儿身心因素主动参与和积极投入的程度;

教师有效的启发与引导,特别是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

“教”在多大程度上适合着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学习方式;

良好的环境与材料的提供与保障,等等。

一、关于活动内容及其选择 1. “活动内容”主要指向幼儿的经验过程和参与行为的情节。以经验为表述词的话,有主观经验,也有客观经验。 2. 活动内容的选择:

(1)以幼儿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为起点。

(2)活动内容以所要实现的目标为标杆,也就是所选内容必须承载目标。 (3)活动内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层次性和连续性。

(4)内容呈现的先后顺序要符合幼儿认知的顺序或规律。

(5)内容必须是精选的,清晰的,有意义的,而不是拖沓的,无意义的。 (6)内容应当是具有童趣的。 (7)内容主要是通过感性行为可以体现出来的,而不应当是抽象的。

二、关于活动过程及其结构 1. “活动过程”是指教学活动的整个进程及其各个层次的步骤或环节。 2. 活动过程表现出不同的结构: 人际互动的关系结构:

(1)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关系结构。 (2)幼儿与幼儿的互动关系结构。 活动环节之间的关系结构: (1)纵向的层进性或渐进性结构。 (2)横向的并列性结构。 另外,需要特别关注:

幼儿探索学习(做-动)和接受学习(听-静)的关系结构

教师关注幼儿与被忽略幼儿之间的比例关系结构。

三、关于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1. 关于讲解(解释) 2. 关于演示(示范) 3. 关于提问——开放性的,或封闭性的

4. 关于提示(要求) 5. 关于回应

6. 关于教学辅助手段 (人或物)的运用

教学中的方式方法均为技巧, 态度与立场:尊重

鼓励、支持、真诚、包容

允许幼儿有自我愿望满足和需要得到

表达的机会和权利。 教学方法:

1.直观法:观察,演示,示范,范例,欣赏等

2.口授法:讲述,讲解,谈话,描述等 3.实践法:练习,操作.游戏,表达等

四、关于活动中幼儿的体验与表现 1. 幼儿的体验与表现为集体教学活动质量与效果的评判提供最根本的参照依据。教学活动的好与差,不取决于教师自己的“表演”。

2. 幼儿是积极的、投入的、感兴趣的,就一定是好的教学活动。

3. 幼儿基本是在老师的“压力”和一再要求下,即便有配合的表象,也是被动的。其教学效果也是打了折扣的。 4. 幼儿在教学中受教师的感染力、亲和力的影响,受活动内容的趣味性所激发,而投入而专注,才是最好的。 5. 幼儿在教学中是否主动,是否喜欢,是否快乐,不能以行为表现上的单纯兴奋(其实是躁动)来评判。

6. 好的教学活动,未必是孩子兴奋的跳与喊,幼儿思维的静静参与和情感的深入体验,是教学活动有效而深刻的一种基本表现。

7.好的教学活动,幼儿应有兴趣性体验、成就感体验、自主性体验、游戏性体验、感动性体验。

五、关于活动中情境创设及其效用发挥 1.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具有强烈的情境性特征的。

2. 适宜的情境创设对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意识,具有明显的效果。

3. 情境创设必须确实为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和目标的实现而服务.

4.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融合或承载着教学活动的内容或者幼儿学习的内容.以便于幼儿在与情境互动的过程中,自然获得教学内容的传递.

第二篇: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目标的拟写

陈虹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集体教学活动成效如何,能否达到教师的预设目标,和教师的目标设定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拟写适合本次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上好一次集体教学活动的基础。我认为集体教学活动目标的拟写,有以下几个主要要素。

一、活动目标按照三维目标来拟写。

集体教学活动目标的拟写有多种方式,为了老师更好的把控整个教学活动,一般按照三维目标来拟定,分别是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认知目标主要标体现在知识性层面上,比如认识、认知、感知、(初步)了解、获得某某某经验。能力目标强调的是技能上的获得,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能够尝试什么。比如,能够、尝试进行/运用xx,掌握什么。情感目标则是强调情感体验,跟感情有关。比如喜欢、愿意、体验xx情感、感受、欣赏等。

二、活动目标适合本班幼儿。

虽然每次集体教学活动目标的拟定,老师们都按照三维目标的标准来进行,但是,很多时候,都感觉幼儿并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这就和活动目标是否适合本班幼儿有很大的关系,如目标设定的难度太低,幼儿觉得活动没有挑战性,

1 活动参与度就会降低,相反,如活动目标难度太大,幼儿基本无法实现,则会打击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因此,了解本班幼儿的基本情况,制定适合的目标是提高幼儿参与度的重要因数。

三、活动目标具有可检测性。

怎样拟定适合的集体教学活动目标也是老师们比较困惑的问题,记得在一次我上观摩课时,当时我的活动目标的拟定感觉也是按照本班幼儿的基本情况来拟写的三维目标,但是,很多老师都提出了一个问题,我的目标拟写并不好,至少目标没有可测性,直到这时候,我才知道目标的拟写不但要按照三维目标拟写、要适合本班幼儿、更要具有可检测性,只有目标具有可检测性,才能直观的看出本次集体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相应的预设目标、幼儿是否有了新的收获。

四、活动目标的主体明确。

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主体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以教师作为活动目标的主体,即目标以教师达到教学活动的某种目的;另一种是以幼儿作为活动目标的主体,即幼儿通过参与本此活动能达到的目标。在拟写活动目标时,如果以教师作为活动目标的主体,那么在目标拟写时就只能站在教师的角度来拟写,同样如果是以幼儿作为活动目标的主体,那么在目标的拟写时教师只能站在幼儿的角度来拟写,两个目标主体不能出现在同一个活动中。如在开展走平衡的户外活动

2 时,认知目标设为让幼儿知道打开双臂有利于身体的平衡,能力目标设为能在20厘米高的平衡木走10米,这样,目标主体就有了两个,一是老师让幼儿知道打开双臂有利于身体的平衡,二是幼儿自己需要达到在20厘米高的平衡木走10米,当目标主体出现两个时,教师到底是要执行自己的目标还是让幼儿执行自己的目标呢?这样就可能就会导致老师不好把控整个活动,不知道重点在哪里,导致目标的完成程度欠佳。

五、活动目标的遣词用句精准。

在目标的拟写时,尽量不要使用养成.....习惯、培养.........兴趣,因为幼儿不管是习惯或者兴趣并不是一次活动就可养成的,需要时间的积累,并不可能一次活动就可以完成。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集体教学活动目标都适合用以上方法来完成,如有一些活动并不适合设定情感目标,则没有必要生搬硬套,拟定适合本班幼儿的可检测性的目标就可以了。

第三篇:幼儿园美术教学三维目标的设计

温剑虹

一、关于教学目标

w 教学目标:

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预期达到并可以测度的学习结果及具体规格。

注:目标教学是由课程之父拉尔夫.泰勒创导的,也叫“泰勒模式”。

w 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育总目标——各学科课程目标——各年级教学目标——各单元教学目标——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二、三维目标的产生

1、布卢姆创导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将教学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2、美术教学目标分类体系:

技能、认知、创造、情感

3、教育部提出“三维目标”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美术课程标准总目标的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计

w 基本格式:(学生能)了解**艺术语言和特点(知识);用**材料、**方法做(画、设计、制作等)出**作业(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w 示例:

卡通的教学目标:欣赏和了解卡通艺术夸张、变形和拟人化等造型特点;学会用夸张和变形的方法创造一个卡通形象。

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

课程改革提倡的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w 自主学习(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方式):通过自学、讨论先解决幼儿自己能掌握的内容,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内容进行指导。

w 合作学习(相对于孤立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开展探索操作活动,同伴互助合作,学会协商。

w 研究性学习(相对于接受学习):通过幼儿自主观查、探索、分析、想象、创作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w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表述:以**、**(学习、操作、创作、合作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w 示例:

卡通画:通过收集卡通资料,交流、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创作卡通画;并把卡通形象运用到生活中、学习环境中。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

w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并不能单独实现,也不能说教,必须与“知识与技能”或“过程与方法”的活动结合,然后再思考具体的对策以及实施步骤。

示例: 卡通画的教学目标:用自己的眼光赏析和评价卡通艺术作品,感受卡通艺术给大家带来的乐趣。

六、三维目标的使用

例一:

w 大班美术活动:小小运动员

一、尝试运用制作报纸小人的经验,制作出各种运动造型的人物形象。

(知识技能——做什么

幼儿能达成的目标)

二、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各种运动的姿势,自主探索不同的运动造型的表现、设计方法。

(过程方法——怎么做

教师的策略)

三、能主动、愉快地参与创作过程,喜欢运用报纸进行创作的表现形式。

(情感态度——给儿童带来了什么)

例二:

w 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纸浆画》

w

一、认识并了解纸浆画,能大胆运用彩色纸浆装饰画面。(做什么)

w

二、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了解纸浆画制作的步骤,尝试运用镊子和竹签制作纸浆画。(怎么做) w

三、乐意尝试新方法作画,感受纸浆装饰画不同的美感。(情感获得)

第四篇: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阶段目标、内容

(一)谈话活动的阶段目标

1.小班

(1)学会安静地听同伴说话,不随便插嘴。

(2)喜欢与同伴交谈,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话。

(3)能听懂并愿意说普通话。

(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围绕主题谈话,能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

(5)初步学习常见的交往语言和礼貌用语。

2.中班

(1)能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倾听别人谈话,不打断别人的话。

(2)乐意与同伴交流,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说话。

(3)能说普通话,比较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学会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不跑题。

(5)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不抢着讲,不乱插嘴。

(6)继续学习交往语言,提高语言交往能力。 3.大班

(1)能主动、积极、专注地倾听别人谈话,迅速掌握别人谈

话的主要内容,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2)能主动地用普通话与同伴交流,态度自然大方。

(3)能围绕话题谈话,会用轮流的方式交谈,并能用恰当的

语割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同伴分享感受。

(4)逐步学习用修补的方法延续谈话,进一步提高语言交际

水平。

(二)讲述活动的阶段目标

1.小班

(1)能有兴趣地运用各种感官,按照要求去感知讲述内容。

(2)理解内容简单、特征鲜明的实物、图片和情景。

(3)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

(4)能正确地说出讲述内容的主要特征或主要事件。

(5)能安静地听老师或同伴讲述,并用眼睛注视讲述者。 2.中班

(1)养成先仔细观察,后表达讲述的习惯。

(2)逐步学会理解图片和情景中展示的事件顺序。 (3)能主动地在集体面前讲述,声音响亮,句式完整。 (4)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实物、图片和情景的内容。

(5)能积极倾听别人的讲述内容,发展异同,并从中学习好的讲述方法。

3.大班

(1)通过观察,理解图片、情景中蕴含的主要人物关系和思想情感倾向。

(2)能有重点地讲述实物、图片和情景,突出讲述的中心内容。 (3)在集体面前讲话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场合的需要调节自己讲述的音量和语速。

(4)讲述时语言表达流畅,用词用句较为准确。

(三)听说游戏活动的阶段目标

1.小班

(1)乐于参加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大胆地说话。

(2)发准某些难发的音,初步掌握方位词及人称代词,学习正确运用动词。

(3)在游戏中尝试按照规则运用简单句说话。

(4)养成在集体活动中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听懂并理解较简单的语言游戏规则。

2.中班

(1)在游戏中巩固练习发音,正确运用代词、方位词、副词、动词、连词和介词等。

(2)能说简单而完整的合成句。 (3)能听懂并理解多重游戏规则。

(4)学习较为迅速地领悟游戏中的语言规则,并能及时作出相应的反应。

3.大班

(1)在游戏中学习正确运用反义词、量词和连词等,并能说出完整的合成句。 (2)养成积极倾听的习惯,迅速把握和理解游戏中较复杂的多重指令。

(3)不断提高幼儿倾听的精确程度,准确掌握和传递有细微差别的信息。

(4)在游戏中按照规则迅速调动个入已有语言经验编码,并进行迅速的语言表达。

(四)早期阅读活动的阶段目标

1.小班

(1)喜欢看书,知道看书的基本方法,能初步看懂单幅儿童图画书的主要内容。

(2)能用口头语言将儿童图画书的主要内容说出来,开始感觉语言和其他符号的转换关系。

(3)对文字感兴趣,能在成人的启发下认读最简单的文字。 (4)在活动中以描画图形的方式练习基本笔划。 2.中班

(1)能仔细观察图画书画面的人物细节,看懂单页多幅的儿童图 画书的内容,增强预知故事情节发展和结局的能力。

(2)懂得爱护图书,知道图书的构成,有兴趣模仿制作图画、图

书。

(3)在阅读过程中初步了解汉字的由来和简单的汉字认读的规

律,并有主动探索汉字的愿望。

(4)喜欢描画图形,尝试用有趣的方式练习汉字的基本笔划。 3.大班

(1)能与同伴合作制作图画书,进一步了解图画书的构成。 (2)知道图画书画面与文字的对应关系,开始有兴趣阅读图画书中的简单文字。

(3)积极学认常见的汉字,进一步了解汉字认读的规律,提高观察摹拟的能力,并能注意在生活中运用已获得的书面语言。

(4)掌握基本的书写姿势,在有趣的图形练习中做好写字的准备。

(五)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阶段目标

1.小班

(1)喜欢欣赏文学作品,愿意参加文学活动,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感兴趣。

(2)能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知道童话故事、诗歌和散文是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

(3)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内容或画面情景,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伤口的理解。

(4)在文学伤口原有基础上扩展想像,仿编诗歌、散文中的一句或续编故事结尾。

2.中班

(1)喜欢欣赏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主动积极地参加文学活动。 (2)知道文学作品语言与日常生活语言的不同,进一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3)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情感基调,能运用较恰当的语言、动作、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理解。

(4)能根据文学伤口提供的线索,扩展想象,仿编或续编—个情节或一个画面。

3.大班

(1)乐意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在文学活动中积累文学语言,并尝试在适当场合运用。

(2)在理解文学作品人物、情节或画面情景的基础上,学习理解作品的主题或感受作品的情感脉络。

(3)初步感知文学作品语言和结构的艺术表现特点,开始接触文学作品的艺术语言构成方式。

(4)依据文学作品提供的想像线索,联系个人已有经验扩展想像,并创造性地进行表述。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美术造型教案:秋天的树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知道四季中的秋季有哪些季节特征。

2、让孩子们知道树的成长过程。

3、了解树给了我们哪些帮助。

4、培养孩子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一大张纸, 颜料, 盘子, 干的树叶, 绿茶粉

活动过程 [导入]

1、 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秋天。说到秋天的话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这上面画了什么?

5、用活动纸准备的材料表现出大树的样子。

① 把干的树叶掰成碎片,用绿茶粉或草茶粉代替也可以。 ② 在树的枝干上面图上胶水。

③ 撒上掰好的树叶表现出秋天的树的样子。 [结尾] ①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②总结活动 [出示图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幼儿园开学前自查报告下一篇:幼儿园讲故事比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