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素质论文提纲

2022-09-06

论文题目:银行职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对健康影响的研究

摘要:职业倦怠己成为各行业人士最普遍的职业心理问题之一,它会引发身体不适、增加代谢性疾病患病风险并产生消极情绪,给个人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而员工的健康状况是组织运行和发展的根本,当组织成员的健康受到损害,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工作状态和效率,导致劳动力价值减少并影响组织效益提升与社会经济发展。银行职员作为金融领域中从事服务性工作的特殊群体,工作具有高压力、高风险的特点,随着行业竞争加剧,该群体职业倦怠问题越发普遍。因此,对银行职员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其对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综合防控策略,对预防职业倦怠及其不良后果、促进员工健康有现实意义,进一步对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推动组织良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银行职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从现代健康观的视角分析职业倦怠对身心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工作、人际、个人多层次因素,构建工作因素-职业倦怠-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进一步探究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工作满意度通过职业倦怠对身心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的作用路径。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以促进员工身心健康、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为目的提出职业倦怠防控的综合性对策建议,为银行及相关部门管理者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以2016年6月~12月在长春市某三甲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银行职员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位)、行为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食习惯、运动状况)、自评健康状况、职业倦怠、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工作满意度、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主观幸福感状况等进行调查。运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运用SPSS 24.0、AMO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表示差有统计学意义。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连续性变量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利用中介模型与路径分析等方法验证变量间的作用关系。[结果]银行职员职业倦怠检出率为57.5%,职业倦怠三个维度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情绪衰竭40.6%,玩世不恭29.2%,低职业效能18.1%。职业倦怠严重程度分布情况:轻度职业倦怠占30.6%,中度职业倦怠占23.4%,重度职业倦怠占3.6%。高工作压力检出率为29.2%,各维度高工作压力检出率分别为高工作任务压力41.1%、高工作环境压力25.8%、高人际关系压力10.5%、高管理事物压力23.4%、高自身素质压力14.4%。研究对象高社会支持具备率为66.3%、高家庭支持与高外部支持具备率分别为74.9%、65.8%。高工作满意度具备率为27.0%,高内部满意度与高外部满意度具备率分别为34.2%、3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本科/大专、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分别是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的0.450倍(95%CI:0.269~0.753)、0.389倍(95%CZ:0.215~0.706)。行政人员、管理人员、其他职位职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分别是大堂经理的0.304倍(95%CI:0.149~0.620)、0.262倍(95%CI:0.131~0.521)、0.284倍(95%CI:0.143~0.565)。高工作任务压力、高工作环境压力、高自身素质压力者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分别是非高工作任务压力、非高工作环境压力、非高自身素质压力者的1.661倍(95%CI:1.276~2.161)、4.948倍(95%CI:3.349~7.310)、2.168 倍(95%CI:1.323~3.553)。高家庭支持、高外部支持、高内部满意度、高外部满意度者发生职业倦怠风险分别是非高家庭支持、非高外部支持、非高内部满意度、非高外部满意度者的0.705倍(95%CI:0.504~0.988)、0.635 倍(95%CI:0.467~0.865)、0.605 倍(95%CI:0.452~0.809)、0.728倍(95%CI:0.541~0.979);不同维度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不同。社会支持各维度在工作压力与玩世不恭、工作压力与低职业效能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家庭支持在工作压力与玩世不恭、工作压力与低职业效能间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03、-0.08,置信区间分别为(0.01,0.05)、(-0.11,-0.05)均不包括0;外部支持在工作压力与玩世不恭、工作压力与低职业效能间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07、-0.13,置信区间分别为(0.04,0.10)、(-0.17,-0.09)均不包括0。工作满意度各维度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各维度间的中介效应均显著。内部满意度在工作压力与情绪衰竭、工作压力与玩世不恭、工作压力与低职业效能间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14、0.35、-0.26,置信区间分别为(0.10,0.20)、(0.29,0.41)、(-0.33,-0.19)均不包括0;外部满意度在工作压力与情绪衰竭、工作压力与玩世不恭、工作压力与低职业效能间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19、0.46、-0.10,置信区间分别为(0.13,0.25)、(0.39,0.53)、(-0.18,-0.03)均不包括0。社会支持、工作满意度在工作压力与情绪衰竭、工作压力与玩世不恭、工作压力与低职业效能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2、0.04、-0.01,置信区间分别为(0.01,0.03)、(0.02,0.06)、(-0.03,-0.01)均不包括 0,表明链式中介效应显著。银行职员自评健康较差、一般、较好的比例分别为11.7%、50.9%、37.4%;不健康生活方式检出率分别为:吸烟21.3%、饮酒38.9%、饮食不规律14.1%、晚餐过饱29.6%、口味偏咸36.3%、缺乏运动73.5%;焦虑情绪检出率为17.1%,抑郁检出率为31.4%;主观幸福感得分为4.34±0.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情绪衰竭者自评健康较好的可能性是情绪衰竭者的2.022倍(95%CI:1.568~2.606);玩世不恭者饮食不规律的风险是非玩世不恭者的1.908倍(95%CI:1.314~2.770);情绪衰竭者晚餐过饱的风险是非情绪衰竭者的1.466倍(95%CI:1.101~1.952)。情绪衰竭、玩世不恭、低职业效能者发生焦虑情绪的风险分别是非情绪衰竭、非玩世不恭、非低职业效能者的3.298倍(95%CI:2.284~4.762)、1.622 倍(95%CI:1.155~2.278)、1.763 倍(95%CI:1.232~2.523)。情绪衰竭、玩世不恭、低职业效能者发生抑郁情绪的风险分别是非情绪衰竭、非玩世不恭、非低职业效能者的3.495倍(95%CI:2.538~4.813)、1.766倍(95%CI:1.299~2.400)、4.086 倍(95%CI:2.958~5.46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情绪衰竭、玩世不恭、低职业效能显著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P<0.05)。社会支持调节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抑郁的后半路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效应值为0.03,置信区间(0.01,0.05)不包括0。采用路径分析法,以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工作满意度为自变量,情绪衰竭、玩世不恭、低职业效能为中介变量,自评健康、心理健康(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构建变量间的关系模型,结果显示:工作压力正向影响情绪衰竭(β=0.521,P<0.001)与玩世不恭(β=0.251,P<0.001);社会支持负向影响玩世不恭(β=-0.081,P<0.01),正向影响低职业效能(β=0.215,P<0.001);工作满意度负向影响情绪衰竭(β=-0.180,P<0.001)、玩世不恭(β=-0.418,P<0.001),正向影响低职业效能(β=0.201,P<0.001)。情绪衰竭正向影响心理健康(β=0.419,P<0.001)、负向影响自评健康(β=-0.318,P<0.001)、主观幸福感(β=-0.376,P<0.001);玩世不恭正向影响心理健康(β=0.080,P<0.05)、负向影响主观幸福感(β=-0.079,P<0.05);低职业效能负向影响心理健康(β=-0.442,P<0.001),正向影响自评健康(β=0.078,P<0.01)、主观幸福感(β=1.286,P<0.001)。按职位分组进行多群组路径关系比较,在不同职位研究对象中,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工作满意度通过职业倦怠对身心健康、主观幸福感的作用路径有差异。[结论](1)银行职员职业倦怠问题突出。文化程度较低者和大堂经理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更大,高工作任务压力、高工作环境压力、高自身素质压力是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高家庭支持、高外部支持、高内部满意度、高外部满意度是职业倦怠的保护因素,不同维度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不同。(2)社会支持和工作满意度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间存在中介作用,工作压力既对职业倦怠有直接影响,还通过社会支持、工作满意度间接影响职业倦怠。(3)职业倦怠对自评健康、心理健康、生活方式、主观幸福感有负向影响。情绪衰竭是自评健康的危险因素;玩世不恭是饮食不规律的危险因素,情绪衰竭是晚餐过饱的危险因素;各维度职业倦怠是焦虑、抑郁情绪及主观幸福感的危险因素。(4)社会支持可缓解工作压力对抑郁情绪的影响。不同工作特征通过职业倦怠对身心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的作用路径有差异;工作压力主要通过情绪衰竭间接影响身心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主要通过低职业效能间接影响身心健康和主观幸福感;工作满意度主要通过玩世不恭间接影响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不同职位职员中,工作特征与职业倦怠、身心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关系有差异。(5)避免过高的工作压力、提高员工社会支持水平及工作满意度有利于降低员工的职业倦怠水平,进一步是促进银行职员身心健康、提高其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途径;有关部门应结合多层面因素制定职业倦怠的综合防控策略。

关键词:银行职员;职业倦怠;工作压力;身心健康;主观幸福感

学科专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职业倦怠问题普遍且存在不良影响

1.1.2 银行职员职业倦怠问题突出

1.1.3 职业倦怠影响银行服务质量

1.1.4 职业倦怠影响银行人力资源质量

1.2 职业倦怠研究的心理学视角

1.2.1 职业倦怠概念的提出与完善

1.2.2 评估工具的开发与修订

1.2.3 心理学角度的实证研究

1.3 职业倦怠研究的组织管理学视角

1.3.1 职业倦怠的组织管理学视角研究概述

1.3.2 职业倦怠与组织中的工作压力

1.3.3 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

1.3.4 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

1.4 职业倦怠研究的健康视角

1.4.1 职业倦怠与生理健康

1.4.2 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

1.5 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

1.6 研究不足

1.7 理论基础

1.7.1 工作需求-资源模型

1.7.2 社会生态学理论

1.7.3 健康相关理论

1.8 研究目的与意义

1.9 研究内容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样本选择

2.1.2 样本量计算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3 研究工具与评价标准

2.3.1 职业倦怠通用量表

2.3.2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2.3.3 明尼苏达满意度短式量表

2.3.4 工作压力源量表

2.3.5 焦虑自评量表

2.3.6 抑郁自评量表

2.3.7 主观幸福感量表

2.4 质量控制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2.5.1 一般统计学方法

2.5.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2.5.3 中介效应检验

2.5.4 调节效应检验

2.5.5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2.5.6 路径分析

2.6 技术路线

第3章 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2 职业倦怠得分情况

3.3 职业倦怠检出情况

3.3.1 职业倦怠及其各维度检出情况

3.3.2 不同人口学特征研究对象职业倦怠检出情况

3.3.3 不同人口学特征研究对象职业倦怠各维度检出情况

3.4 职业倦怠程度分布情况

3.4.1 职业倦怠程度总体分布情况

3.4.2 不同人口学特征研究对象职业倦怠程度分布情况

3.5 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

3.5.1 研究对象工作压力得分情况

3.5.2 不同人口学特征研究对象工作压力得分情况

3.5.3 研究对象高工作压力检出情况

3.5.4 不同水平工作压力研究对象职业倦怠检出情况

3.6 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

3.6.1 研究对象社会支持得分情况

3.6.2 不同人口学特征研究对象社会支持得分情况

3.6.3 研究对象高社会支持情况

3.6.4 不同水平社会支持研究对象职业倦怠检出情况

3.7 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

3.7.1 研究对象工作满意度总体得分情况

3.7.2 不同人口学特征研究对象工作满意度得分情况

3.7.3 研究对象高工作满意度分布情况

3.7.4 不同水平工作满意度研究对象职业倦怠检出情况

3.8 职业倦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8.1 总体职业倦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8.2 情绪衰竭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8.3 玩世不恭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8.4 低职业效能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8.5 职业倦怠及各维度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4章 职业倦怠与其前因变量的间接关系

4.1 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4.2 社会支持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

4.2.1 家庭支持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

4.2.2 外部支持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

4.3 工作满意度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

4.3.1 内部满意度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

4.3.2 外部满意度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

4.4 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链式中介效应

4.4.1 工作压力与情绪衰竭的链式中介效应

4.4.2 工作压力与玩世不恭的链式中介效应

4.4.3 工作压力与低职业效能的链式中介效应

4.5 社会支持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间的调节效应

4.5.1 家庭支持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间的调节效应

4.5.2 外部支持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间的调节效应

本章小结

第5章 职业倦怠对身心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5.1 职业倦怠与自评健康

5.1.1 自评健康总体状况

5.1.2 不同人口学特征研究对象自评健康状况

5.1.3 不同工作特征研究对象自评健康状况

5.1.4 不同职业倦怠状况研究对象的自评健康现状

5.1.5 职业倦怠对自评健康的影响

5.2 职业倦怠与不健康生活方式

5.2.1 研究对象不健康生活方式总体情况

5.2.2 不同人口学特征研究对象不健康生活方式检出情况

5.2.3 不同工作特征研究对象不健康生活方式检出情况

5.2.4 不同职业倦怠状况研究对象不健康生活方式现状

5.2.5 职业倦怠对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5.3 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

5.3.1 研究对象焦虑情绪检出情况

5.3.2 不同人口学特征研究对象焦虑情绪检出情况

5.3.3 不同工作特征研究对象焦虑情绪检出情况

5.3.4 不同职业倦怠状况研究对象的焦虑情绪现状

5.3.5 职业倦怠对焦虑情绪的影响

5.3.6 研究对象抑郁情绪检出情况

5.3.7 不同人口学特征研究对象抑郁情绪检出情况

5.3.8 不同工作特征研究对象抑郁情绪检出情况

5.3.9 不同职业倦怠状况研究对象的抑郁情绪现状

5.3.10 职业倦怠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5.4 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

5.4.1 研究对象主观幸福感得分情况

5.4.2 不同工作特征研究对象主观幸福感得分情况

5.4.3 不同职业倦怠状况研究对象的主观幸福感现状

5.4.4 不同身心健康状况研究对象主观幸福感得分情况

5.4.5 职业倦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6.1 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6.2 工作压力对身心健康、主观幸福感的间接影响

6.2.1 工作压力与自评健康间调节的中介模型

6.2.2 工作压力与焦虑情绪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6.2.3 工作压力与抑郁情绪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6.2.4 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6.3 工作压力、职业倦怠与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的路径分析

6.3.1 全人群工作压力、职业倦怠与健康的路径关系分析

6.3.2 多群组路径关系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7章 讨论

7.1 银行职员总体职业倦怠检出率较高,情绪衰竭问题突出

7.2 人口学因素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7.2.1 女性发生情绪衰竭的风险高于男性

7.2.2 不同年龄职员的职业倦怠表现有差异

7.2.3 低文化程度者职业倦怠检出率更高

7.2.4 非在婚者发生情绪衰竭、玩世不恭的可能性更高

7.2.5 大堂经理和柜员的职业倦怠问题突出

7.3 工作及社会因素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7.3.1 不同维度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不同

7.3.2 社会支持影响职业倦怠

7.3.3 工作满意度影响职业倦怠

7.3.4 工作压力通过社会支持和工作满意度间接影响职业倦怠

7.4 职业倦怠影响身心健康及主观幸福感

7.4.1 职业倦怠者自评健康较差且存在不良饮食行为

7.4.2 职业倦怠者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更高

7.4.3 职业倦怠降低主观幸福感

7.5 工作压力等因素通过多条路径作用于身心健康及主观幸福感

7.5.1 工作压力通过工作满意度间接影响抑郁情绪

7.5.2 职业倦怠是工作因素与身心健康、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

7.5.3 职位因素在不同路径中的影响有差异

第8章 职业倦怠防控的对策与建议

8.1 加强职业心理健康促进的机制建设

8.1.1 建立健全职业心理健康相关法律与公共政策

8.1.2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应用扩展

8.1.3 加强多部门合作共同提升职业心理健康水平

8.2 加强社区联系

8.3 支持性环境的完善

8.3.1 组织内部健康的人际关系

8.3.2 促进家庭内部的关系

8.3.3 完善组织环境

8.4 建立职业倦怠防控机制

8.4.1 建立身心健康促进的组织领导小组

8.4.2 建立职业倦怠信息收集平台

8.4.3 职业倦怠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8.4.4 制定职业倦怠的防控方案

8.4.5 职业倦怠防控的措施

8.4.6 干预措施效果评估

第9章 结论与创新点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商业秘密保护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外贸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