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的影响论文提纲

2022-08-27

论文题目:“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摘要: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转向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转向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来自于要素配置改善和技术进步,这又与制度变革息息相关。税制改革,尤其是“营改增”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变革,它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有何影响,中间的作用机制是什么,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研究课题。这对于全面评估“营改增”的政策效果,继续完善税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营改增”改革是我国增值税改革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此项改革于2012年1月1日率先在上海展开试点,随后在北京、浙江、江苏等八个省市逐步推开。“营改增”的政策取向在于“促进产业分工优化,拉长产业链,带动制造业升级”。但从已有研究来看,对“营改增”的政策效应评估集中于服务业,少有研究关注到对制造业的影响。在“营改增”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中,也并未揭示其中介机制。因此,本文聚焦于制造业,探究“营改增”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提出其作用机理。本文提出,“营改增”通过统一税制,会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消除之前因税制差异带来的服务价格扭曲,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依此提出假设1,“营改增”将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营改增”提升企业全要生产率的作用机理,提出了“营改增”会产生创新效应和分工效应。本文认为,“营改增”后,制造业购买服务产品允许抵扣,会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放松企业内部融资约束,激励企业自主创新,产生创新效应;另一方面,“营改增”畅通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税收抵扣链条,将消除服务产品的市场价格扭曲,降低服务产品的相对价格,密切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联系,促进分工合作,产生分工效应。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2和假设3:“营改增”通过促进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进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营改增”通过促进制造业企业分工深化进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验证假设,本文采用2009-2014年制造业上市企业的经营数据为样本,借助“营改增”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以先行试点的九个省市的制造业上市企业为处理组,其他省市的制造业上市企业为控制组,构造双重差分模型,对上述理论分析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发现,“营改增”推动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升了4.72%,验证了假设1。在中介机制检验上,本文发现,“营改增”能够产生创新效应和分工效应。“营改增”使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显著提高了0.58%,使企业的一体化程度显著降低了3.6%。并且,借鉴温忠麟等(2014)提出的中介机制检验方法,发现自主创新和分工深化是“营改增”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机制,验证了假设2和3。本文进一步考察了“营改增”对不同类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由于非国有企业具有更强的税收敏感性,“营改增”对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比国有企业高2.45%。由于企业效率提升路径会受到企业规模和研发能力的影响,本文依据各行业企业规模和研发强度的中位数将企业划分为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和弱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实证结果发现,“营改增”对大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比小型企业高4.9%,对弱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要强于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基于实证研究,本文也为进一步的税制改革和企业效率提升提供了一定建议。“营改增”改革的核心在于消除重复征税,畅通增值税抵扣链条。因此,在后续的税制改革中,仍需进一步推进增值税改革,完善、畅通增值税抵扣链条,降低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同时,为建立减税政策的长效机制,并考虑到企业的异质性,应推行制度性和结构性减税政策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发挥税收激励作用。最后,企业在面对减税政策时,需要规范自身经营管理模式,积极调整自身经营战略,通过加大研发创新或分工深化以更好地获取政策红利。

关键词:“营改增”;全要素生产率;税制改革;专业化分工

学科专业:国民经济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图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

(一)“营改增”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

(二)“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三)“营改增”对企业分工的影响

(四)“营改增”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五)“营改增”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六)“营改增”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二、现有文献的总结与评价

第三章 制度背景与理论机制

一、制度背景

二、“营改增”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三、“营改增”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

(一)“营改增”的创新效应

(二)“营改增”的分工效应

第四章 实证设计与分析

一、模型选择与说明

二、数据说明与变量选取

(一)数据说明

(二)变量选取

三、描述性统计

四、平行趋势检验

五、基准回归分析

六、中介机制检验

七、稳健性检验

(一)PSM-DID模型

(二)安慰剂检验

八、异质性分析

(一)“营改增”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影响

(二)“营改增”对不同规模企业的影响

(三)“营改增”对具有不同创新能力企业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贸易依存度结构分析论文提纲下一篇:拼音教学方法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