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立德树人相融合的实践探索

2022-09-12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理念之标准, 教育教学全过程与高校思想政治相融合, 为实现高校全程育人, 全方面育人的重要指标, 努力建设我国高等教育新局面。高校教师作为“传道受业解惑者”, 担当培育社会化主义建设者的重要使命。教书育人, 以德为首, 办好高等教育的条件便是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重点工作, 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教育的同时,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落实科教兴国的教育方针,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时期建设的必然需求。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立德树人融合的优势

促进高校学生树立高尚的品德, 有效提升对高校学生品德与行为的教育, 让学生养成优良的品行, 这是高校立德的意义所在。“树人”在立德之上, 教育高校学生努力为国家效力, 做有用的人才。“立德”与“树人”两者密不可分, “立德”作为“树人”之根本, “树人”作为“立德”之目标。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以立德树人作为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工作, 去完成大学生在校的学习任务。高校要以全面发展社会接班人为培养目标, 建设立德树人融入高校思想教育工作, 注重中国传统文化, 落实“德育为先”的行为准则, 将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 大学生道德品质得以提升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于人的道德修养, 有助于人格的完善。实现道德理想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其次便是追求事业。在传统儒家典籍《大学》提到“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在发愤图强的同时, 还要建立崇高的理想, 树立完善的人格, 从而达到理想人格的至高境界。与此同时, 在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积极进取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优良人才便是立德树人之标准, 需要高校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相关的教育。以强有力的目标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 让学生在中华传统教育美德的传承下, 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

(二) 大学生个人“利”“义”的平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大学生如何选择“义”与“利”, 或者如何让义利进行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不乏有其参考。《孟子●告子上》有言“生, 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 舍生而取义者也。”在“义”与“利”的关系的平衡上, 主张以义为重, 先义而后利, 反对见利忘义。他们主要依据个人是国家的一份子, 若国家利益遭受损害, 个体的保障也会消失。因而, 个体利益在群体利益之下,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利与义的观点虽然有所对立, 看似极端, 但是所要提倡的, 对大学生处理“利”与“义”的关系, 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依据实际环境与教育过程相融, 适当做出教育调整, 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 自身行为规范也得到提升, 这便是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从而为中国特色主义道路提供重要理念。包容万物、拥有宽厚品德的厚德载物精神, 博爱大众的仁者爱人精神等等。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优良品德, 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培养高尚的情操, 建立完善人格。

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高校立德树人之根本

(一) 提升师资团队的传统文化素质

通过学习培训, 提升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学习。为了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 高校首要提升的便是师资团队的传统文化素质。高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价值观还未形成, 极易受到外部影响, 高校教师要充分学习传统文化, 以此提升政治理论的水平, 用丰富的传统理念引导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渗入学生思想。

(二) 传统与现代融合, 利用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爱国意识

通过课堂教学,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在高校育人的过程中, 课堂依旧是占据主体地位, 它可以行之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让传统文化与高校立德树人紧密联系起来, 传统与现代紧密相融, 可有效提升学生的信念,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爱国思想。高校学生本就是来自于各个地方, 所以他们的文化以及个人素质都参差不齐, 教师要依据学生特点来引导学生, 去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用优良的传统品质来左右自己的行为, 以此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 开展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可开展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目标, 与高校立德树人紧密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以此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定期举办相关主题活动, 开讲座, 举办竞赛活动, 创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 开展文化培训班, 开展各种相关社团活动。在环境氛围的影响下, 逐步提高自身素质。在轻松积极的环境中, 理解中华美德, 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修养水平。以主题团日、知识讲座、演讲等等活动, 建设院校文化, 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开展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成立传统文史哲艺等领域的学习研究社团及书法、戏剧戏曲、诗词歌赋等相关兴趣协会,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四) 以社会实践活动, 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在高校立德树人实践中, 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 并为其创造条件, 促使其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践行。高校可以组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此让学生全面发展。比如, 参观人文博物馆、纪念馆等, 可在中国传统节日时, 开展系列活动, 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印象根深蒂固, 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以此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 举办历史文化名人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 利于学生在实践中, 深层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层次内涵与现代化意义, 促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者, 并逐步成长为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践行者与先行者。

(五) 有关部门充分配合、重视

中华优秀传统的传承涉及到了国家政策的落实, 需要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 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时, 确保论述与项目之间的一致性, 并且深入掌握其根本。注重加强高校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 以此促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得以传承。

在此过程中, 实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实现高效立德树人的素质教育目标。

(六) 构建完善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体系

首先, 构建健全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科研体系, 利用课堂教学与学术研究相互辅助, 共同构成现代化大学传承优秀文化, 散播文明的主要阵地。其次, 建设具备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管理服务体系, 在高校教育中, 任课教师需要承担传授知识和德育育人的任务, 而学校管理服务相关人员的德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在高校立德树人实践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要求将其理念与高校管理服务体系相融合, 促使优秀道德理念得以在学校管理中充分体现, 以管理服务正确引导学生。

再次, 建构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熏陶体系, 中华传统道德修养理论十分讲究外在环境对人的品性影响。并科学有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在校园环境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以此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三、结语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指导, 弘扬传承中华美德, 以“立德树人”作为目的, 为学生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 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重担,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其民族精神。随着学生道德境界的提升, 民族永远充满希望。

摘要: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的立德树人相融合, 让学生在成为有用之才的条件下, 如何对中国优秀文化进行传承是教育界需要思考的。本文对立德树人的意义进行剖析,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与立德树人其优势, 提出路径探索。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立德树人,教育

参考文献

[1] 陶权.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7, 27 (5) :67-69.

[2] 姚瑶.浅谈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研究[J].卷宗, 2016, 6 (8) .

[3] 陈红梅.高校如何实施立德树人教育[J].理论视野, 2015 (2) :78-8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下一篇: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现状调查及农民环境权益保护对策——以湖北省监利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