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022-09-11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 基于网络应用的各种技术层出不穷, 相关理论不断的更新换代。IT业界的发展正在不断地督促着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向着更人性化、更市场化的目标改进。计算机专业在着手教学改革时, 应当以就业市场为导向, 以能力本位的培养观念为依托, 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1]。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就是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所以,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致力于如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 目前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 几乎所有的理工院校都设置了计算机专业, 因此每年都有大批量的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的问题, 在择业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大学生在学校里的所学知识与招聘单位的要求存在距离, 这种情况导致学生总体就业率下降的现实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咎其原因, 这与学校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下述问题密切相关。

1.1 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随着计算机学科自身的迅速发展, 很多知识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及时地根据业界动态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更新教学内容。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大部分专业课程设置仍然还停留在5年或10年前的状态, 缺乏对新技术新理论的引入。这种情况有可能是主观上重视不足引起的, 也有可能是由于师资力量有限等原因造成, 不管怎样, 如果课程设置不能及时反映市场需求, 学生势必很难在激烈的择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1.2 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缺少交融

当前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践环节大都围绕本课程进行设计, 而忽略了多门课程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专业课程设置, 我们发现其中不乏有联系紧密、互为基础课和提高课的课程, 这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思路, 即将多门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组成有机整体, 通过调整、规划和整合教学内容并开设相应的实践环节, 让学生有计划、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完成实践环节, 这不仅有利于整合多门课程的基础知识部分, 而且有利于学生连贯地学习相关知识, 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3 综合性设计型实践教学内容在整体教学中的比重较小

实践环节是理论教学过程的延伸和拓展, 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动手实践,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传统的实践课程内容一般是从验证型的基础实践开始, 逐步提升到设计型的综合实践。但限于学时数和课程自身的特点, 后期的综合性实践往往相对比较简单, 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因此, 提高综合性设计型实践在整个实践环节中的比重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2]。

2 解决方案的探讨

针对上述在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模式,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教学内容的调整

2.1.1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紧跟计算机业界发展动态, 及时更新和调整现有的专业课程设置,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在学校中能及时地把握业界的新技术、新理论, 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近年来随着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 很多针对网络开发的程序设计技术如java (jsp, J2ee) 已经成为很多计算机专业的选修课程, 这就是一种很好的趋势, 其实随着便携式通信工具的普及, 许多基于移动设备的开发技术也应当考虑开设相应的课程, 当然, 这些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 供学生自由选择。

2.1.2 加强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 提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对现有的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时, 注意对关联课程的内容进行集成和优化, 设计出一套难度适中、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多门课程知识融合、与实际工作接轨、可扩展、模块化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3], 并设置对应的实践教学内容。这些实践内容可以分阶段地在多门课程的实践环节中开展, 这一举措能大大提高综合性设计型实践的比重。我们以4门课程 (Java程序设计技术、嵌入式系统、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 为例, 说明怎么样对相关课程进行融合, 其具体思路可描述如下:

(1) 将Java程序设计技术与嵌入式系统相结合。

便携式移动设备的开发是计算机业界研究的热点, 而java语言的跨平台特征使其成为开发嵌入式程序的首选。因此, 这两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充分体现理论教学与业界动态的有机结合。课程配套的实践内容可设置为开发基于移动计算平台的应用系统。选用通用性好的J2ME技术作为实现载体, 以设计实现一款手机游戏为任务目标, 分阶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嵌入式系统与操作系统课程之间的融合。

嵌入式程序设计技术与操作系统教学内容之间的结合能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 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 以“learning by doing”的方式, 对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的工作原理能有深层次的了解, 使得枯燥难懂的理论教学变成一项富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实用性的工作。

通过上面的例子, 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课程融合的经验:

(1) 深刻理解各门课程理论教学的重点、难点, 使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紧密相扣, 做到章节清晰、重点突出。

(2) 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操作能力, 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

(3) 分析相关联课程的交汇点, 提炼出专业课程之间的相通之处, 以实际工作需要为驱动, 以此设计教学大纲。对应的实践内容应该步骤清楚、可操作性强, 并且具有阶段完整性的特征, 不同的阶段可以在不同课程中独立实践。

2.1.3 重视实践内容的合理性与趣味性

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是为了更好地保证理论教学的效果。在我们编写实践教学大纲时, 往往更关注于内容的合理性与完整性, 而忽略了实践内容的趣味性。事实上, 创新精神首先来源于人们对新鲜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人们对于那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往往很容易出现心理边际递减的情况, 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 利用现有的条件和教学手段变换实践内容和形式, 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新鲜感和趣味性, 激发学生深入思考, 为培养创新思维奠定基础[4]。实践教学过程既要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给定信息, 还要帮助学生用探索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尽可能地利用给定信息去获得更多的信息。为此, 应允许学生个性和能力的自由发挥, 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查阅更广泛的知识信息, 促使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然后再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讲解, 对构思独特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让学生体会到被欣赏的快乐。

2.2 师资建设的改革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因此我们对教学队伍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改革观点:

(1) 计算机专业课程科目繁多, 而且大多数课程要求紧跟业界发展动态, 教学内容更新换代速度快, 这就对计算机专业任课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不但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备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能力, 具备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外, 还应根据教师的业务能力、个人研究方向等特点, 划分课程负责专业小组。如: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小组、程序设计小组、网络工程 (包括信息安全) 小组、图像小组等。各课程小组可不定期地组织学习和探讨, 不但便于及时根据业界发展与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大纲的内容, 而且更易于各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的沟通与整合。

(2) 此外, 教师本人学术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除了通过常规培训得到一定的提升之外, 更重要的是从实际的项目中进行锻炼。因此, 学院应当提供各种条件支持和鼓励教师申报科研或教学项目课题。对于没有课题的教师, 应当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业务部门进行实习调研或者参加各种高级研讨班, 鼓励教师到外校进修学习, 同时还可不定期请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业务骨干或领导来校进行教学与科研讲座[5];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指导实践、带领课程设计的能力, 确保及时按照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更新实践大纲。

2.3 考核方法改革

合理的考核方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般而言, 我们不主张采用单一的考核方法, 为了很好地鼓励学生自主的学习、提升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因此, 推荐采用三部曲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考核, 即:试卷考试+实践考核+鼓励加分, 其中实践考核包括:现场考核、规定时间内完成大作业、撰写报告等形式。鼓励加分部分则是对积极组织或参与各种课外开发团队的活动, 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的一种奖励机制, 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多参与团队开发, 并从中自主地学习各种实践经验, 这样才能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有效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 结语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修订应当以市场为指导, 这已经成一种必然的趋势。就业竞争的压力使得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怎样合理设置教学的内容, 有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只有这样, 我们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才能具备更好的发展潜力和应对就业市场需求变换的能力。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明显不能满足业界市场需求的现状, 探讨了计算机专业本科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案, 并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模式, 从教学内容、师资设置、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旨在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 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与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综合应用能力,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王亚杰.挑战与出路:特色型大学的发展之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1) .

[2] 黄陈容, 袁宗福, 杨晨宜, 等.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5 (6) .

[3] 鲍丽薇, 冯建华, 胡事民, 等.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实践教学[J].计算机教育, 2005 (5) .

[4] 陈亨友.计算机实践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时代, 2009 (1) .

[5] 郭霄朋.整体优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11) :68~7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上市企业财务报表重述动因和改善对策下一篇:发展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