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诗词赏析

2022-08-19

第一篇:七上诗词赏析14首

苏教版七上诗词赏析 浣溪沙 教学用书原文

浣溪沙

宋代·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书下简评】

溪水尚可西流,谁说人老不能焕发青春?这首词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教学用书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游览清泉寺时,见溪水西流,有感而作。上阕写眼中之景,溪水边兰草初生,松林间沙路洁净,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鸣叫。这里没有市朝的喧闹之声,远离官场的恶浊之气,自然美景和生机令人心旷神怡。下阕即景生发议论:溪水尚可西流谁说人老不能焕发青春?这种议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溪水西流”给他的启发。唐代诗人白居易《醉歌》中有“听唱黄鸡与白日”句,意思是说,黄鸡催晓,白日西落,时光流逝,人生易老。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唱黄鸡”,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苏轼游览清泉寺的时间是元丰五年(1082)三月,所以在词中有“兰芽短”“子规啼”这些景物。当时他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政治上不得意,而且疾病初愈,身体也不大好。这次短途旅游使他的精神重新振作起来,写下这首呼唤青春的《浣溪沙》,体现出他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北宋中期文学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开创豪放词派。追谥文忠。

第二篇:八上18首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诗词赏析

野望 (唐)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这两联诗句。

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跃了起来。这宛如一幅山家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2.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萧瑟怡静的景色而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描绘出了一副绚丽的大江景色。汉阳一带绿树掩映,江水交汇,在明丽的阳光下,看上去分外清晰;江面上,只见一丘沙洲隆起于江心,这就是鹦鹉洲了。眼望着大自然的美景,不由得勾起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2.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诗人描述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愁绪。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

①这句描绘出了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 ②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景象中有线条、有构图、有色彩。

③“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字,表现了它的刚劲、坚毅之美;“长”字,表达出黄河横贯其间给人雄浑的感觉;“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2.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绘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怎样理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①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

②“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 ③“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④蕴含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

1 / 4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①“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 满活力的动态美。

②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

③热情地赞美了早春无限生机的大自然,表达了诗人无限喜悦的心情。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通过描绘一幅色彩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西湖的无比热爱之情。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爱菊,寄予菊花以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东篱”则象征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见”是无意之中看见,它把诗人的视线无意中与南山相对接的情状,不动声色而又极其传神的表现出来,陶渊明以其高洁的情怀、悠然的情趣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忘,怡然自乐。 2.从诗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具有怎样的思想?

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花溅泪;即使听到悦耳的鸟鸣,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这就是“以乐衬哀”的反衬手法。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 (唐)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赏析名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黑云压城城欲摧”用比喻和夸张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 / 4

赤 壁 (唐)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赏析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者借史倾吐胸中的抑郁之气。诗人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定会有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抒发诗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的人生感慨。

渔家傲 (宋)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试赏析“谩”字的妙处。

“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2.全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烦闷的心情,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庭中有奇树 (汉)《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赏析名句“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花虽美,却不能相赠,更增思念之苦。“盈”字暗示女主人公手持花枝,站立了很久,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的情景,表达了一个女子对远行的心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龟虽寿 (东汉末年)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赏析名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诗人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旁,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笔力遒劲,韵律沉雄,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以神龟、螣蛇、老骥为喻,表明万物生死的自然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是进取精神和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赠从弟(其二) (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赏析名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第一个突出了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合起来表现了松柏顽强的生命力。

3 / 4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堂弟的劝勉之意和自己坚贞自守的品格。

梁甫行 (魏)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赏析名句“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以狐狸、兔子的行踪侧面烘托出海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海民生活的凄楚。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海民的贫困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浣溪沙 晏殊 (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赏析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融情于景,伤春的情怀融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自然景物中,含有淡淡的忧伤。对仗工整,声韵和谐,寓意深婉。 2.全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词人听词饮酒的闲适生活和对暮春残景的叹惋惆怅,舒服了春光易逝、繁 华易尽的“闲愁”。

采桑子 (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赏析名句“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以动衬静,以景结情,使得西湖水面愈显得幽静,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审美想象空间,更表现出词人对如同水鸟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追求。 2.全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词人美好的心境、惬意的情怀。

相见欢 (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赏析名句“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用拟人化得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

2.全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登楼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如梦令(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赏析名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两个“争渡”表达了词人急于从迷途中找到出路的焦灼心情,水鸟惊飞,又给词人意外喜悦。

2.全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词人追忆一次十分有趣的郊游,表达了她青春年少时的情趣和心境。

4 / 4

第三篇:中考34首诗词赏析知识点

中考诗词赏析知识梳理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2、 “杨花落尽子规啼”在这首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点明暮春时令,包含着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渲染了凄凉感伤的气氛,衬托了离别的愁绪;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

3、简析“过五溪”的表达效果。

答:“过五溪”说明被贬之地的荒远、道路的艰难,表现出作者对友人被贬遭遇的深切同情。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答: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抒发了对友人因被贬而远行的忧虑、关怀之情。

二、《望岳》

1、杜甫,字子美,号杜陵布衣、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诗风沉郁顿挫,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 他亦被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

2、赏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答:设问,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突出泰山雄伟高大的山势和绵延不断的气势。

3、请你发挥想象描绘“齐鲁青未了”的景色。

答:泰山横亘于齐鲁大地,连绵起伏,满山苍松翠柏,绿意葱茏,一望无际。

4、请简要分析“钟”和“割”字好在何处? 答:“钟”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大自然人的情感,大自然把所有神奇秀丽的东西都聚集在这里,突出了泰山神奇秀美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割”分割之意。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山南山北的晦明变化,表现了泰山的高峻奇险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5、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运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小”在此处是 “矮小”的意思,它不仅形象地写出可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雄心和气概。)

6、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具体诗句简要回答。 答: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

二是“阴阳割昏晓”写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

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峻。

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

三、《钱塘湖春行》

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魔”“诗王”。 2、“水面初平云脚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 答:春水初涨,湖水才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3、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早春场景。

答: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唱歌,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不停地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争”和“啄”两个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一个“争”字,妙在想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了初春独有的风貌;一个“啄”字,美在写出了燕子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初春时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5、第二联中的“谁家”如改为“数家”,似与“几处”对仗更工整,效果更佳,你认为如何?请说出理由。 答:仅就对仗而言,“数家”比“谁家”更工整,但从表达效果看,“数家”却不如“谁家”有韵味;“数家”用语直白,韵味索然,而“谁家”似问非问,机巧俏皮;故用“谁家”诗歌更富情韵,更彰显了诗人对早春钱塘湖的喜爱之情。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词上加以品析。 答:“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渐欲”写出了野花次第开放,渐渐使人眼花缭乱的情景;“才能”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刚刚萌发的情态,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生机勃勃。 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四、《夜雨寄北》

1、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山,又号樊南生,唐代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2、“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实则精妙,试选任一角度作简要分析。

答: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设想妻子(或友人)思念自己、询问归期,从而更强烈地表达出诗人期盼早日归家的心情。

3、简析诗中“涨”字的妙用。 答:“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4、“秋”字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既点明了季节,又烘托了人物孤寂落寞的心情。

5、请发挥想象,描绘诗歌

三、四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几年之后,诗人和妻子(朋友)终于重逢,在西窗前秉烛夜谈,一边剪着烛花,一边回忆当年在巴山雨夜的所见所感,倾诉浓浓的相思之情。

6、诗中两次写到“巴山夜雨”,请简要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答:使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两次写到“巴山夜雨”,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第一次实写,点明巴山环境,渲染凄凉孤苦的气氛,第二次虚写,写想象中重逢的情景及谈话的内容,营造了一个温馨浪漫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友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王勃,字子安,号文中子,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和“望”字。

答:“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友人的惜别之情。

2

3、为什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会成为千古名句?

答:这两句语言形象而凝练,包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伤感、低沉的情调,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六、《登飞来峰》

1、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临川先生”,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闻说鸡鸣见日升”。

答:虚写,巧妙地展现了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

3、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不畏艰险、不屈服于旧势力、勇往直前的坚定决心,以及自信向上、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七、《泊秦淮》

1、杜牧,字牡之,唐代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体现的画面。 答:轻薄的烟雾和朦胧的月色笼罩着冰冷的河水以及水边的沙滩。

3、简析两个“笼”字写景的妙处。

答:用了互文的手法,两个“笼”字将轻烟、寒水、月光、细沙四种景物和谐的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淡雅的水边夜色,营造了朦胧冷寂的气氛,

4、试简析“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的作用。 答:这一句承上启下,网络全篇。“夜泊秦淮”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近酒家”又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

5、第四句中“犹”字意味深长,蕴含那些丰富的内容? 答:“犹”字意味极为深长,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情况和注定灭亡的命运联系起来,以辛辣的嘲讽,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写作手法角度进行赏析。

答:这两句采用了双关曲笔的写作手法,以台上清唱的“商女”,反衬台下依然沉迷酒色、不思进取的达官贵人的可怜和可悲,从反面着笔,更见讽刺的辛辣,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

八、《游山西村》

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

2、请你说说“足”字好在哪里? 答:“足”,足够、充足,表达了农家待客倾其所有的盛情。赞誉可憨厚农民的热情好客。

3、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这两句既写出可山西村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过,同时又包含着人生的哲理: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不论路途多么艰难坎坷,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因此成为广为传颂的千古名句。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3 答:(1)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5、赏析“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答:运用对偶的手法,通过对乡村祭祀的描写,既表现诗人对古老淳朴的乡土民俗的赞美,也表达了对乡民的热爱。

九、《使至塞上》

1、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人称“诗佛”。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2、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答:比喻、对偶,以“征蓬”“归雁”自比,写出了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苦闷孤寂。

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答:“直” 表现孤烟之高,“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大。这两句极富画面感,营造了塞外“苍茫”“空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情感。

4、请你结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奇丽壮观的边塞景色。

答: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烟,直上高空。绵长如带的黄河边,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照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

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刘禹锡,字梦得,唐代的文学家、哲学家、诗人。人称“诗豪”,世称“刘宾客”。

2、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运用典故,“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烂柯人”暗示自己被贬时间太长,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

3、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示的画面。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4、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比喻,以“沉舟”“病树”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同时也借助自然景色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比现在好。

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答: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客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十

一、《饮酒》

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田园诗人。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答:“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热,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3、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答: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印入眼帘。

4、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 答: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抒发了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十

二、《渔家傲·秋思》

1、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2、 分析“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异”字的表达作用。

答: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突出边塞的秋天与中原的不同;渲染了边塞环境孤寂荒凉的特点。

3、 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答: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门隐隐中透出将士们内心的无奈。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两句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答:这两句包含着作者虽然思念家乡,但是因战事未平,功业未成而欲归无计的复杂感情。

5、 分析“羌管悠悠霜满地”的作用。

答:借边地的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6、请从修辞的角度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所表达的情感作简要赏析。

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表达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十

三、《浣溪沙》

1、 晏殊,字同叔,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被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答:从意象上赏析,“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写的事旧燕归来,表达的事 时光易逝、物是人非之感;

从修辞上赏析,运用对仗的修辞手法,把诗人对时光易逝与物是人非的感慨融于诗句中,“无可奈何”对“似曾相识”,“花落去”对“燕归来”,这样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委婉,具有音乐美。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告诉我们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4、 “小园香径独徘徊”的“徘徊”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和对年华易逝、美好不再的怅惘、伤感及孤独寂寞之情。

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并简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答: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对时光年华易逝难留的愁苦与无奈,但是也从另一个角度警醒后人,应努力抓住今天,不要给自己留下日后的无奈和哀愁。 十

四、《己亥杂诗》

1、 龚自珍,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2、 作者是如何写“离愁”的?

答: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3、 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答:这两句诗以“落花”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5 十

五、《过零丁洋》

1、 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文学家。

2、 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答:运用比喻,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风中的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3、 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答:双关,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既表明形势的险恶,又说明作者境况的危苦。诗歌很巧妙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将昨日的惶恐、眼下的零丁之感渲染的淋漓尽致。

4、 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和甘愿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十

六、《无题》

1、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山,又号樊南生,唐代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2、请简要分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作用。

答:情景交融,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了当时离别的气氛,使人有凄楚的感觉,此时之景也正是抒情者痛苦心境的反映,

4、 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两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 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赏析。

答:内容、情感上,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爱情。

语言、写法上,用比喻表达对所爱的人无尽的思念和至死不渝的爱情。表现了对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成为千古名句。

5、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所展现的情景。

答:清晨,对着镜子梳妆,唯恐如云的双鬓改了颜色,唯恐在和情人还未相见之时便已老了;静静的夜里对着月亮低声吟诵,却觉得此情此景太过凄惨。那心里想着的人儿呀,在哪里呢?

6、 诗中的“改”字与“寒”字,都用的好,试说说好在哪里。 答:“改”字传达出苦情密意,“愁”“云鬓改”极言担心别离日长会使自己容颜衰老,难以取悦心上人,表现了她思念男主人的心情。“寒”字并不只是指所有的月夜都是月光清冷,还指男主人公的心境:此刻,心上人不在身边,倍感孤单,才觉月光寒冷。此二字,把一对真心相爱的恋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十分真切。 十

七、《赤壁》

1、 杜牧,字牡之,唐代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 简要谈谈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倘若东风不给周瑜方便,助他火烧曹营,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成功都是有某种机遇。从而抒发了作者对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的心境。

3、 这首诗歌以“折戟”开篇,以“二乔”收尾,用特殊的写法表达了作者与众 不同的历史观。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这首诗写法上的认识。

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写的却是通过“小人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可谓“以小见大”。

6

第四篇:中考古诗词赏析50首练习

一、《雁门太守行》

1.这首诗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的英勇气概,也表达诗人誓死报国的决心。

2.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压”“开”二字。

用“黑云”作比喻写敌人来势凶猛。“压”形象的写出敌人人马众多来势之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的情态。“开”写出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渲染战争紧张的气氛和危机形势。

3.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争的残酷。 4.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运用典故,“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5.这首诗借助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来抒发情感,具体分析。

这首诗几乎句句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他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借此来书写守边将士浴血奋战的英勇气概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二、《望月有感》

1.这首诗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苦。 2.赏析“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诗人以“千里雁”“九秋蓬”作比,像“千里雁”一样吊影自怜;像“九秋蓬”一样飘转无定,形象生动的写出兄弟手足离散,天各一方,飘转无定,孤苦凄惶,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3.尾联“垂泪”蕴含的丰富情感。

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既是因为兄弟离散、家庭不幸,也是因为整个时代的灾难和痛苦。高度概括而有深刻的揭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4.尾联运用“明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尾联运用明月这一意象,描绘了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画面,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情感。

三、《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1.本诗表达诗人无罪遭贬的怨愤和前途迷茫的愁思以及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2.首联赏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运用对比,“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3.颔联表达的思想情感“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了主人公的孤独、寂寞、惆怅之情。

残年”

3.“过尽千帆皆不是”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心境? 表达诗人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满怀希望和憧憬的主人公在等待的过程中极度失望、落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寞之情。

4.颈联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六《渔家傲 秋思》

“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和高度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自1.上片写景,描写塞下的秋景;下片抒情,抒发边塞征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形,同时委婉人热爱国家,思念家乡,壮志难酬的感慨。 的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迷茫的愁思。借景抒情,2.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虚实结合,抒发诗人恋家恋国,不忍离去,同时又深感运用典故“燕然未勒”,表现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但更渴前途迷茫的愁思。 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四、《登楼》

3.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互文,表明将军士兵引因功业难成,有家难归而哀伤流忧,以及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泪,含蓄的表达了对朝廷腐弱,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感。

4.词的意境悲凉壮阔。 2.首联抒写哪几种情怀?

七《江城子 密州出猎》

A作者客居他乡对自己遭遇的伤感;b看到国家多灾多1.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作者踌躇满怀的英雄气难而对国家的忧虑,

概;下阕抒情,表现词人壮心未已、渴望报效国家杀敌3.描绘颔联的画面,并说说所蕴含的感情。

立功的英雄本色。 登楼远望,锦江两岸蓬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玉垒2.赏析“千骑卷平冈”

山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表达对祖“千骑”指人数众多,“卷”极言走之快,写出猎者情绪国山河的赞美以及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高昂,精神抖擞的状态。

4.赏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3.赏析“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来”来临之意。指锦江两岸蓬勃春色铺天盖地而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烘托锦江春色逐人的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亲射虎,看孙郎”运用典故,突出词人年纪虽不小,表现是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变”变化之意,指古今世仍有少年的狂气。

事如浮云飘忽起灭,一字双关,使人浮想联翩。表现诗“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希人对民族历史的追怀,也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思。 望朝廷象重用魏尚一样重用自己,表达渴望为国御敌立5.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议登楼所功的壮志。表达含蓄,委婉。

想,说说表达的内涵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运用典故,表达表明对大唐圣朝气运久远的自信和美好祝愿以及对“寇自己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盗”的蔑视。

八《武陵春》

6.赏析尾联“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上片写词人所见所闻,借“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咏古讽今,运用典故,运用后主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国家流”抒发思念丈夫的无限哀伤之情。下片采用夸张的比统治者重用宦官而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局面的担忧,喻,抒发内心深重的愁情。

运用诸葛亮的典故,抒写诗人空怀济世之心而苦无献身2.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之路的伤感。 运用夸张比喻,化实为虚,化抽象为具体,语言新奇,

五、《望江南》

曲折生动而又巧妙自然,把“愁思”夸张到连船都承载1.赏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不动,渲染哀愁之深重。

“独”字传神,准确地表现了女子独自一人等待丈夫归九《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来的孤独寂寞之情。 1. 本词基调雄壮高昂,上阕描写军旅生活,表达建功立2.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

业,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下阕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抒这句描绘了夕阳的余晖淡淡的洒在江面上,连绵不尽的写壮志难酬的悲愤。

水静静地向东流去。既写景又写情。“脉脉”用拟人写出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战场生活。夕阳被感动地深情望着水面。“水悠悠”以水喻情,表现

营造了一种奏乐吃肉的豪迈热烈的生活氛围。

3.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运用比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一个杀敌报国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

4.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是词人最高理想,抒发词人一生的事业和抱负,表达自己率师北伐统一南北的爱国激情。 5。赏析“可怜白发生”

,由雄壮到悲壮,抒发无尽的感慨。表达渴望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揭示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 十《商山早行》

1.全诗紧扣一个“早”字,抒写早行之情,寄托羁旅奔波之苦,黯然思乡之情。

2.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运用“列锦法”,仅用十个字却连缀了六种景物,抓住有特征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形神兼备的渲染了商山凌晨荒寂、萧索的情景;借景抒情,写出无限的旅愁羁苦。意境苍凉,情感寂寞凄苦。 3.赏析“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照”,照亮之意。既暗示了在早晨“枳花”颜色的亮白,又富有动感的传达出黑暗的“驿墙”也被照亮了,衬托拂晓前的暗,突出出行之早。

4.“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点明思乡的主旨。 十一《卜算子 咏梅》

1.上片写梅花的遭遇,下阕托梅寄志,表达坚贞自守的傲岸节操。

2上片点明梅的怎样的生存环境?体现怎样的品格? 3.从艺术手法上赏析本词。

托物言志,以梅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托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 4.赏析“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表现词人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荒僻、残破、苍凉、冷清、凄凉的生存环境,渲染其不幸遭遇,烘托其顽强,高洁的品格。 十二《醉花阴》

1.上片写秋凉情景,寄情于景,表现词人孤寂无聊,思念无边的愁绪。下片写重九感怀,集中些黄昏后的愁绪。 2.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直抒胸臆,“消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暗含凄冷之意。以“瘦黄花”自比,写出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表达自己的离别之恨,相思之苦。 十三《己亥杂诗》 1.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用“浩荡”写离愁,用“白日斜”烘托离愁,用“天涯”对离愁加以映衬将抽象的愁绪形象化,表现了愁绪的悠长绵远。

2. 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有情之“落花”化“春泥”抒发报国之志,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然关注国家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十四《登飞来峰》

1.“浮云”寓意是眼前困难,障碍挫折等,喻指奸邪小人。

2. 赏析“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虚实结合,写出自己在高塔上看到旭日东升的情形。借景抒情,表现诗人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为后面一轮抒情做铺垫。

3. 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借景抒情,表明自己站得高望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十五《无题》

1.这是一首以相思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全诗以“别”为诗眼,描写别离的伤感和别后的思念,表现诗人对所爱之人执着而缠绵的强烈感情。

2.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从内容,情感上赏析)此诗表达诗人对所爱之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B(从语言写法上赏析)以“蚕”“蜡烛”为喻,并运用谐音,“丝”和“思”谐音,暗指相思,烛泪比喻相思之泪,比喻诗人的思恋到死才停止,表达对爱情的无比坚贞。

现在用这句诗来比喻默默地无私奉献的精神。 十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这首诗赞美京城长安的早春景象。 2.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运用比喻,抓住初春,写出春雨润滑细腻,春草极淡极少,若有若无的特点。

3.赏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将“早春景色”与“盛夏景色”作对比,突出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

十七《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1.这首诗表达诗人强烈的怀才不遇精神苦闷和显示诗人雄壮豪放的气概。

2.赏析“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出发”

“蓬莱文章”赞李云的文章有建安风骨,“小谢”指谢眺,李白以小谢自比,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3.赏析“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览”用夸张手法,富有强烈的表现力,抒发是人的远出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群山生命和意志;大抱负。

“怒”既交代黄河的咆哮,有交代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4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险要,两个字用拟人修辞传神的写出潼关凶险的地势。 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愁绪形象化,新奇而独特,表现愁3.赏析“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思的绵长和难以排解。 都做了土”

十八《杜少府之任蜀州》

写怀古伤今,由眼望而心伤,“都做了土”形象的写出战1.首联即事写景,点明送别之地和上任之地。气势雄浑祸造成的深重灾难”

开阔,为全诗奠定了乐观开朗的基调。

4.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望”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表达了这一句点明主旨,揭示历代王朝无论兴亡,最终受苦遭对友人的惜别中之情,同时也为下文对离别时的乐观积难的都是老百姓的残酷现实。表达作者深深地忧国忧民极态度做铺垫。

之情。

2.颔联言送别之情。二人俱在异乡为官,送别是别中之二十一《水调歌头》

别,意愈悲而情更切,但发语却旷达洒脱。 1.词前小序,交代写作缘由,引出下文。

3. 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上片问天,写词人欢饮时的想象,表达词人对美好的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寓含哲理。这句诗一扫离生活的追求;下片问月,写无眠是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别诗情感悲伤,基调低沉的特点,显得昂扬乐观,给朋抒写积极乐观的情怀,表达美好的祝愿。

友以安慰和鼓励。

3.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尾联以劝勉友人作结,尤显情深意长。 抒写自然社会常有之事,表达词人豁达的胸襟。 十九《行路难》

4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诗表达诗人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以及坚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空间的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信自己的人生抱负一定会实现的积极乐观精神。 之苦的人们的祝愿,表达词人乐观的矿大胸怀。 2.赏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二十二《过零丁洋》

以 “金樽清酒”“ 玉盘珍羞”描绘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1.这首诗表达诗人大义凛然的高尚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气概,体现诗人为祖国为民族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 3.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拔剑四顾心茫然” 2.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连续运用“停”“ 投”“ 拔”“ 顾”四个动词,写出诗以“风飘柳絮”比喻“山河破碎”,以“雨打浮萍”比喻人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抑郁之情。

“身世浮沉”生动形象的写出国势和自我的艰难处境,4.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两句运用比兴,以自然气候变幻无常来象征世事难料,3.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以道路的艰险来象征人生无常,仕途艰险,表达诗人苦惶恐滩头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里身陷元虏,闷的心情。

可叹孤苦伶仃。一语双关,概括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4.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历,巧借地名,表现对艰难时局的忧惧和对眼前出境的运用典故,引“吕尚”“伊尹”的事例,表达诗人渴望得慨叹,表达诗人的忧愤之情。

到得到明君的重用,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心情。 4.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直抒胸臆,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运用比喻,表现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尽管现实不垂史册。表达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诗人的民如人意,前途渺茫,但是诗人仍然坚信自己的人生抱负族气节。 总有一天会实现。 二十三《赤壁》

二十《山坡羊 潼关怀古》

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有感于晚唐统治者荒淫腐化,1.这首小令吊古伤今,揭示无论如何改朝换代。最终受不思进取,而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苦受难的都是劳苦百姓的深刻道理,表现作者对人民疾2.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当磨洗认前朝” 苦的同情和对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的愤慨。 从叙事开始,借一件古物引起对前朝人的概叹。 2.赏析“峰恋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怒” 3.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潼关的雄险的地势。“聚”既写

“东风”既指自然的东风,又指成功的机遇。运用议论,

假使东风不助周郎,那么双方胜负就将换位,历史将要重写。以小见大,深刻警醒,表达作者深刻的忧思之情。 二十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首诗表现诗人对自己被贬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诗人的坚定和乐观精神 1.赏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巴山楚水”指出被贬地方边远荒凉,“二十三年”指被贬时间长,表达被贬的无限辛酸凄楚和内心的愤懑不平的的情感。

2.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运用典故,“向秀”“王质”两个典故,借典喻情,表达对旧友的怀念和隐含对旧友受迫害的不满,又表达因人事全非而生惆怅之情。

3.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画面:大江之上,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原意:是以“沉舟”“病树”作喻,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4.本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有所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

二十五《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赏析“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卧”前用“僵”道出是人老年迈的境况,“村”前用“孤”,表明诗人与世隔绝的状态。“僵”“卧”二字写出诗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的凄凉出境。前后两句两相照应,对比鲜明,突出表现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乐观豪迈的精神状态。

2.赏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采用间接抒情方式,“风吹雨“既是自然环境的描写,也象征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岌岌可危。虚实结合,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梦付诸梦中,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十六《秋词》

1.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开篇采用对比,表明秋色胜春朝,表达诗人乐观积极的情怀。

2.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云鹤的形象,借景抒情,抒发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二十七《送友人》

1.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赏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青”“白”结合,色彩明丽,“横”写山的静,“绕”写水的动,动静结合,形象的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3.赏析“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孤鹏“比喻远行的友人,形象的写出了此地一别后有人就要像蓬草那样万里飘泊的命运,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4.赏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诗人巧妙的运用“浮云”、“落日”作比,表达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5.赏析“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尾联,“班马鸣”用典,抒发与朋友难舍难分的情谊。 二十八《黄鹤楼》

1.这首诗抒发吊古伤今之感和游子的乡愁。

2.前四句主要写诗人登黄鹤楼的凭吊之感。情思与自然结合,从而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空寂寥落感。深寓了古人不可见之感,展现诗人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 3.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极写黄鹤楼远处之景,反衬凄清之情,烘托孤寂的思乡之情。“芳草”比喻愁思,“萋萋”形容愁思浓郁。 4赏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情景交融。“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抒发归思难禁的愁绪。 二十九《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这首诗是开谒诗,反映孟浩然不愿终老山林,希冀为世所用的急切心情。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但语言委婉。

4、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采用夸张写法,“蒸、撼”形象的描写了洞庭湖壮观景象,显示洞庭湖的气势和声势浩大。

5、赏析“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语义双关,既无舟渡湖,又说无路仕进。

6、赏析“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巧用“临渊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暗喻自己虽有意出仕,却无人引荐的心情。委婉含蓄的表露诗人渴望出仕求官,渴望被援引的心情。 三十《早寒江上有怀》 1.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 2.赏析“木落雁难度,北风江上寒”。

首联写景起兴,落叶飘零,大雁南飞,站在长江岸边,吹来阵阵北风。睹物伤情,引起客居思归之情。 3.赏析“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颔联写望乡之情。“隔”透露出思乡之情“ 楚云端”既现地势之高,又现仰望之情。 4.赏析“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情景交融,夸张的写出诗人因思乡而泪流干,淋漓尽致地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

5.赏析“迷津欲有问,平海路漫漫”

情景交融,烘托作者迷茫茫然苦闷和彷徨的心情。 及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生活的愿望。 三十一《渡荆门送别》

2.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本诗是送别诗,但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却看不到送别国都残破,满目凄凉。“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的是谁。其实作者写的是故乡水送别诗人自己,表达怀实际上是衬托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念故乡热爱家乡的感情。

况。以京城的荒凉破败为全市营造氛围。 2.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写出了船过荆门市所见的壮丽景象。“随”化静为动,将运用移情于物,以物拟人,触景伤怀,抒写诗人有感于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的悲愤之情。 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尽”表达刚从三峡中出来喜悦4.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开朗的心情。这句诗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直抒胸臆,描写诗人思家忧国的忧愁万虑,憔悴不堪的包含长江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地艺术情状,

概括力。

三十五《望岳》

3.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这首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运用衬托手法,以水中明月如镜,衬托江水的平静,以“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天上的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丽。“割”用字极富神韵,形象的表现出高耸陡峭的特点。4.赏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两个字,描绘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巍峨。 以拟人手法,写故乡山水来送自己的万里行舟,表达诗2.赏析“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 写细望之景,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为之荡漾;三十二《使至塞上》

因长时间目不转睛的望着,故感到眼眶似决裂一般。“归1.这首诗写出了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壮阔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仍在网,不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言而喻,期中蕴藏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遣的孤寂之情。

3.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包含生活哲理:站得高,看得远。只有不畏艰险的去攀即景设喻,以飘蓬归雁自比,叙事写景,透露出诗人难登,才能俯视一切的对未来充满自信的雄心和气概。()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

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的誓言,也是诗人不怕困难勇于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以实写虚,融情于景。“直”“圆”二字准确地描写了沙三十六《逢入京使》

漠的奇异景象,表现作者的真切感受。笔力苍劲,意境1.这首诗书写了诗人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强烈感情和开阔雄浑,视野开阔。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豪迈的胸襟。

三十三《归园田居》

2.赏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1.这首诗写出诗人从事劳动的一些切身体会,透露出他写眼前之景,回望归途,长路漫漫。一只鱼泪湿双袖。对躬耕自己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用夸张修辞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做愉悦和归隐的自豪。

铺垫。

2.赏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3.赏析“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写作者在山脚下种豆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盛”与“稀”描写的场面:诗人和使者在路上匆匆相逢,这是一个多运用对比,突出诗人不善种田的情况。 好的给家人捎书信的机会啊。然而预先没有准备好纸笔。3.赏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那就干脆为我捎带一个平安的口信吧。从而表达诗人乐运用对偶,塑造了早出晚归,不辞辛苦,努力劳作的诗观豁达的情怀。 人形象。

4.赏析“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三十七《春夜洛城闻笛》

阐发感叹,表明自己喜欢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1.这首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表达无限的思乡之情。 淡泊名利的愿望。 2.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三十四《春望》

“飞”和“暗”用得好,“飞”写出了出乎听众的意料,1.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操以

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暗”写吹笛人是毫不经意的吹。

“散”准确地表现笛声随着春风传到各处,勾起多少旅人的思乡情思。

“满洛城”运用夸张手法,极写春风荡漾,笛声悠扬。 3.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既是曲名,也表离别之情,是惜别、怀远的象征。表达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三十八《竹里馆》

1.这首诗借景抒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2.赏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幽篁”写清幽之景。“独坐”“弹琴”“长啸”写其安闲自得之状。“幽”“深”二字,渲染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3.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借景抒情,借皎洁的月光来映衬自己的清幽,宁静的心境。

三十九《观书有感》

1.这是一首哲理诗。全是写的是诗人忽然八难懂的书看懂了的时候产生的联想及感受。

2.赏析“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运用比喻,将“书”比作“方塘”,将“塘”面比作镜,“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写出方塘的清澈。 3.赏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头和动力。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写方塘清澈的原因,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妖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四十《浣溪沙》

1.这是一首伤春惆怅,感叹年华飞逝的小词。上片写景思惜,由此触发对美好景物与往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下片以“落花”来象征,以“归燕”来隐托词人流连光景,伤春迟暮的情感。

2.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此联对仗工整,浑然天成。在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中,仍有令人欣慰的美好事物的重现。蕴含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美好的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四十一《泊秦淮》

1.写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想,反映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只顾个人享乐不顾国家存亡的现状的不满与愤恨。 2.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笼”形象的描绘出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以及寒水细沙融为一体的图画,贴切传神的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冷的氛围。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运用典故,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饮酒作乐荒淫无度,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四十二《夜雨寄北》

1.全诗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含蓄深沉,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采用对比,将“问归期”的满怀希望和“未有期”无限失望对比;“涨”富于动态形象,与“夜雨”“秋池”相照应,既言雨注秋池之象,也现愁思深重之情,突出体现难以解脱的沉重思念和痛苦。

3.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虚实结合,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4.全诗巧用重复构成回环往复使思君之情更加曲折委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四十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这首诗在表达对友人同情和关怀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2.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作者选取“杨花落尽”“子规啼叫两个意象进行描述,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啼鸣凄厉的子规,营造一种悲伤的气氛,更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

3.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直抒胸臆,借助想象,将明月人格化,视“明月”为知己,托付一片真情。抒发对朋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及朋友要去偏远之地的担忧之情。 四十四《过故人庄》

1.这首诗描写了山村秀丽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表达朋友间淳朴的情谊和抒发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2.赏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形象的写出村边绿树环绕,幽静雅致的环境;“斜”生动的写出城外青翠的山峦连绵起伏,显得跌宕淡远。 运用对偶的修辞,近景远景的结合写出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四十五《天净沙 秋思》

1.这首小令,寥寥数笔九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通过对秋天黄昏时的景物描写,表现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思。

2.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作者借助“枯藤”等九种景物,营造了一种凄凉清幽寂寞的意境。

3.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浓浓的思想愁绪。

四十六《钱塘湖春行》

1.《苏幕遮》是一首抒写思乡之情的词作。

1.全市通过对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诗人的2.上篇描写登高所见秋景, 用多彩的画笔绘出绚丽、高无比喜悦和赞美之情。

远的秋景,意境开阔。下片抒发浓烈的思乡愁绪。 2.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赏析“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几处”表明黄莺的数量还不多,突出早春之景,“争”用拟人手法,写出尚少的早莺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情形,此二句,正是反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何以解忧,唯生动的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有杜康”,只有愁无限,夜不能寐,无计可施时,才借酒3. 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浇愁,殊不知“举杯消愁愁更愁”,正是欲遣乡思反更增作者抓住“乱花”“浅草”写出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乡思苦。

出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五十《从军行》

变化,突出春的勃勃生机。 这首诗描写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全过程,抒写四十七《次北固山下》

从戎保卫祖国的壮志豪情。

1.这首诗既写出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

1、颈联“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怀。 画面?分析其表达效果。

2.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抓住早春江湖特有的景象,“平”“阔”“正”“悬”四字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准确生动,“阔”是“平”的结果,只有江水涌涨,江面狂风呼啸,和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这两句分别才变得宽阔,“正”包含风顺和风猛两层意思,“悬”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正高挂之意,是“风正”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的江面似乎与岸相平,船上的人的视野因之开阔,一叶小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舟顺风顺水。读起来气势恢宏,事业阔达,心情舒畅。

2、首联中“照”字用的非常生动传神,富于表现力,请3.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生”说明旧事物中已孕育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照”字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用夸张的手法写外患严重,是说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景中出情。两个字,运用拟人手法,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情势危急,生动传神的把战事紧张的军情传递给读者,着一种自然的理趣,即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仿佛真的看到战火已在眼前一样。紧张的局势,势必会物中蕴含着新事物,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引起诗人的关注,自然而然的引起下文“心中自不平”。四十八《登幽州台歌》

3、赏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直抒胸臆,表明作者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抒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来表现诗人生不逢时、也不愿意做置身书斋的书生。抒发书生从戎保卫祖国的怀才不遇的悲凉压抑和孤独感。 壮志豪情。 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和“来者”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一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3.这首诗体式古朴,文辞凝重与情调的慷慨悲愤、意境的雄浑深远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再者。这首诗直抒胸臆,能深深打动读者,因而千百年来一直不减动人的力量。

3.“念天地之悠,独怆然而涕下”

此句把个人置身于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四十九《苏幕遮》

第五篇:苏教版七上诗词赏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教学用书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代·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书下简评】

诗人如画家设色作画,描摹早春特有的景致: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看有草色,近看却没有。象征春回大地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人们怎能不珍惜早春这一最美好的时光? 【教学用书赏析】

诗的重点是写早春之景,而真正着笔于景的只有开头两句。早春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是什么?小雨中的草色。小雨滋润大地,小草萌动生机。用“如酥”为喻,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全诗最为精彩的一句。草因雨而绿,但初始时不是惹人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以此景描写早春,是再恰当没有的。

后两句转为议论,以对比手法,突出早春的可爱。满城烟柳,景色也很迷人,但总比不上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韩语将此诗送给张籍,也是为了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

这首诗作于穆宗长庆三年(823),当时韩愈官吏部侍郎。诗是送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水部是工部的四司之一,司的首长称为郎中,副首长称为员外郎。张籍在其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员外”。 【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州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作品有《昌黎先生集》。

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毕业实习报告下一篇:学校工作计划12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