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023-02-24

第一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更好的掌握文章中重点,更好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以及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更好的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提升策略

教师要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提升教学的成效,就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他们的兴趣爱好,以教材为起点,根据教学条件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在逐渐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的同时需要教师对学生做出相应的指导意见,从而达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语文教学上,语文课堂上的阅读质量是非常重要。它会随着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新,但是阅读质量的提升还是语文课堂上的重要部分。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教师不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语言运用。在语文教学中,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课堂中,一般都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朗读,和课文内容中心思想等等进行讲解,但是这样的就会造成学生没有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学生语言能力的锻炼不足。在这样的教学下,教师的重点只是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没有培养学生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

2.教师不重视指导学生自主的理解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偏小,自主能力较弱,就使教师往往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强加到学生身上,使得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越来越弱,完全不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能够重视起学生的自主能力,就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特点,根据不同特点进行不同教育,让学生更愿意用自己的想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对阅读越来越感兴趣。

3.语文教师对教材不能完全理解。有个别语文老师备课不足,在自己没有完全理解的课文内容的状态下,把片面的理解教给学生,还有部分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参考书内容教学生,没有对课文深刻的理解,导致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答,只是使用传统教学的形式进行授课,没有做到因材施教的,让学生有全面的提升阅读能力。

4.小学教师对于分组教学的精髓没有很好的运用到课堂上。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的进程中,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的教学,部分教师只是认为在课堂上存在小组教学就可以,而没有把实际的精髓运用出来。在课堂的各种问题都让学生们进行小组研究,这样对学生没有帮助,反而让学生失去了兴趣,不在认真进行小组探讨。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培训学生的语言能力,给学生恰当的评价。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进行学生语言能力方面的培养和训练,通过教学中不断地积累和实践,要鼓励学会自主的进行课文理解,学会自己组织语言。此外,还需要教师对学生有客观的评价,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问题的回答进行评价,从而能有效率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当学生们把问题回答很好的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有了满足感,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2.提升学生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力。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理解课文,而且有提出有效的问题,学生才能更好的提升自身于都能力。在学生有了独自理解课文的能力,在通过教师进行提问,就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学生要学会在课文阅读中通过题目来了解一篇文章的中心和重点,要求教师对于学生理解题目进行引导使学生理解课文,使学生自主的参与课堂上课文的教学,通过学生的不同的思维进行不同方面理解课文,让学生更深刻的全面的理解文章,从而高效率的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在收客前进行全面的备课。教师在授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也要对课文进行通读,以自己的角度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内容等,在结合授课教师的角度进行理解文章,找到教学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进行授课,再将对于学生能够提高语言方面的内容提炼出来,找打阅读的突破点,进而完全理解课文。所以教师不能片面的或者利用参考书进行授课,这样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4.深刻理解小组学习的作用,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就是新的教学方法的目的,在课堂上学生的兴趣是特别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的重点并不是教师给学生传授了多少重点和知识,而是要有效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鼓励学生可以自主的不断学习知识,进行理解文章,从阅读中找到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请将的假设,使学生自己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兴趣为前提,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效率的学习能力,更好的解放学生的思维,找到更适合学生个性的、能够提高阅读效率的的语文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课文,加深课文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层面。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让学生重视起阅读对于文章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自主?W习能力,和提高阅读的兴趣,通过学生自主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在实践的研究,充分发挥出在课堂上的优点,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垫江县凤山小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电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探究

摘 要:纵观历年中考考题,电学知识所占比例大约为40%,可见电学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如何教好物理学,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拓宽学生逻辑思维。本文主要围绕如何提升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的有效性展开探讨。

很多学生认为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电学知识是最不好学的,尤其是在学习电路图时,感觉既枯燥乏味又纷繁复杂,长此以往彻底对电学知识失去兴趣。如何提升电学教学的有效性,以使学生在中考时取得好成绩,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接下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几点拙见,仅供同行商榷。

1.加深概念理解,打实电学基础

电流、电压、电阻是电学的主要概念。我们可以借助水的特点来讲解这些概念:水在水管中流动形成水流;水流动时需要压力也就是水压;水流动时也会受到阻力,依次类比得出: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荷流动时需要压力即电压;电荷流动时也会受到阻力即电阻[1]。这样把抽象性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简单,电流、电压、电阻概念立刻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学习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也就得心应手了。再进行举例说明,水流的干路水量等于支路水量;水流的路线越长受到的阻碍越多;水流通过细水管受的阻力较大,依次类比得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和;同种材料同样粗细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同种材料同样长度的导线越细电阻越大,于是学生很容易理解电学的规律。

2.注重学习方法的转变,提升教学效果

电学知识中有很多复杂的电路图,所以学生读图能力很重要,要教会学生如何分辨串联和并联,我们可以尝试着让学生找一些线头,然后把它们组合成简单的等效图,这样就比较直观具体,学生解题能力自然会提升[2]。另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在头脑中想象电路该如何走,并形成清晰的概念。在电学知识中电学实验的探究也很重要,教师的演示实验尤为重要,但更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得出实验数据,掌握电路连接规律。所以在教授初二电学重要定律时要重视实验探究教学方法,在整个电学中实验探究方法也是非常受用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鼓励学生除参与课堂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外,还要多进行一些自我实验创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组装,把电池、电线、电阻、小灯泡分别进行串联与并联,抽象化的知识变得具体化。总之,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上进心。

3.引入小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学习电学知识时,采用分组教学模式远比传统教学模式效果好,即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形式进行教学。在各小组学习中,小组组长起到组织作用,负责检查组员的作业、笔记等,并统一向老师汇报组员的建议或意见。老师根据各小组的表现打分并表扬表现好的小组。为形成小组间的竞争,设立总成绩排名榜,每两周评比一次。当学生意识到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事关小组排名后,不但自己会好好学,还会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这种竞争意识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合作更加亲密无间。采用分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也会更加轻松容易。

4.善于总结与归类,例题形式统一

在向学生们讲完欧姆定律的相关知识后,老师会布置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去做,以便加深记忆,不过还是会有一些学生出现错误。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总结。通过总结可以看出欧姆定律在物理学科中的重要性,无论是计算电功电热,还是解析电压、电阻,都与欧姆定律息息相关。基于此,每当进行一阶段的学习后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这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所谓归类是指对一些问题进行分类,如此一来就能够看出以前学习电路分析时的电路图同之后学的计算题的电路图所差无几,只是条件和要求不同而已,如果前面电路部分的学习比较扎实,那计算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5.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并完成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如安装日光灯管、自制电动机、连接楼梯电路等。这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还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总之,电学知识是比较繁杂的,但是还是有章可循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条理、有方法、有策略,只有不断摸索才会有所突破,新方法必然有新出路。

总而言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进步,将教法与学法、传授知识与激发兴趣结合起来是最佳教学方法,唯有如此方可优化教学,进而提高电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夏兰霞.浅谈初中物理电学内容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3(08):125―126.

[2]赵启强.如何搞好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的有效教学[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2):101―102.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寨桥中学)

第三篇:浅谈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

摘要: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一所学校声誉的好坏自然取决于其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也是我们教师的本职所系。就如何“面向全体,突出培优,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则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培养学习打造共赢

对于学校来说,尤其是发展中的学校,要想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教学质量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家长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的成绩。同样社会也是这样去评价一所学校的优质与否。那又该从何处入手?怎样入手?入手想达到的阶段目标有哪些?如何循序渐进走出教学质量的瓶颈,即培养学生的能力,有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觉得应该看教师的教学能力、班主任的管理策略、学生的习惯培养、家庭的氛围影响四者之间是否能相互共融、共促,方可共赢、共荣。

一、班级管理策略有效。

教师,是班级的灵魂。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一个班级是否团结、和睦、充满正能量,在于班主任的管理、引导。对于一个工作经验初浅的班主任来说,如果她不会管理班级,甚至不能以身作则,没有一套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这个班级肯定如一盘散沙,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就不能做到潜移默化、水到渠成。如下课后学生的大叫大嚷、追逐打闹;上课的目无尊长、随心所欲;课堂的左顾右盼、不知所学;活动的没有秩序、杂乱无章;平时的自我膨胀、自私偏狭等,都是班级管理失误导致的结果。

学生不是试验品,他们需要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以爱心去呵护,耐心去陪伴,恒心去培养,细心去关爱,用心去琢磨,为孩子的成长负责,为孩子的终生负责。所以班级管理还是有章可循,有法可借,有路可探。

二、学生习惯培养有方。

所谓优秀班级其实也就是值这个班的班风纯正,学风向上。这与老师的平时培养有非常大的关系。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接手的第一天就会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了解,做到班级管理、学生培养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班规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接着就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从小处抓起,每天的小目标、周目标、月目标递进要求,学生在每天的严格要求下,逐渐养成好的习惯,坐有坐相,站有站姿,而且班级的风貌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学生规矩了,课堂教学就会相应的有效。因为学生的能听课、会听课、想听课才能使得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这样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就成为常态,这样的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属于自然形成的学习状态。这样的状态下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肯定是有效的、高效的,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探究能力、概括表达能力等也就得到训练,逐渐提高。

三、教师驾驭课堂有力。

有人说,有的课如沐春风,听得人心情舒畅;有的课平淡如水,听得人昏昏欲睡;有的课,老师讲的滔滔不绝,学生各忙各的;有的课,老师四两拨千斤,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这样的结果根源在老师的身上。作为老师,自己的职责就是教书。如何教好书,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得是长流水,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其次要深钻教材,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重难点,设计恰当有效的课堂教学;再者自己的教学思路要清,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调整课堂教学,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一课一得,一堂一得,就是如此。

教师的课堂驾驭力越强,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高效的教学奠定基础。

四、家庭氛围影响有度。

当然,家庭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人们经常会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其实也是直白的说明家庭的影响之大。一个家庭,父母爱看书、爱学习,和睦温馨,这样家庭的孩子最起码在学习和属相的氛围中成长,自然多了一份知识的沉淀,也会比一般孩子更知书达理。如果家庭本身没有在意孩子的成长影响,让他在不好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他的人品、本性都会受到影响,比如溺爱、打骂、无视、自私等家庭教育方式带来的后果就是孩子人性的扭曲、心灵的黑暗、自卑冷漠等的出现。

总之,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从各方面努力,方能见到成效。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而教学质量的提升,优质教育的形成,教师的作用是核心,这也是为什么要把教师的培养放在首要,就是因为教师是要与学生心灵对话,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规律、特点,采取有效的管理、教学、培养手段,和家庭、社会达成一致共识,那就是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命运共同体,齐心协力打造优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教育共赢。

第四篇: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摘 要: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基础教育观念发生了改变,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对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

体育游戏是一种以体育项目练习为内容、以游戏为形式的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体育游戏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体育游戏实际上是体育运动与游戏活动的有机结合,既能够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也保留了游戏本身的娱乐性与趣味性。但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是存在于游戏过程与游戏体验之中的,只有将趣味性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得到愉悦的体验,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程不感兴趣,不愿参与到体育游戏中来,体育游戏的作用也就无法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教学时,需要灵活地运用教学策略来带动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游戏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2.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小学体育教学已经开始从“知识学习”转为“核心素养的提升”。体育游戏作为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定位是不变的。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游戏仍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遵循教学方法的指导,而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教学前,需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死纯?展与之相适应的体育游戏。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3.注重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合理的教学评价十分必要。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或体育活动完成后进行教学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多使用赞许、鼓励的话语,肯定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帮助学生建立进行体育活动的自信心。教师还应该通过教学评价,指出学生的不足,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状态,引导其进行自我反思,并加以改进,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给出学习建议,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还可采取学生自评、小组讨论互评等学习方法,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起到帮助。

二、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堂教学组织管理

体育游戏教学虽然形式活泼,能发挥出体育游戏活动的趣味性,但也要保证最基本的课堂行为规范。很多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过于投入,忽视了对学生的组织管理,导致课堂纪律散漫,学生按照自身意愿各行其是,这不仅会影响体育游戏教学的课堂效果,甚至还会因学生游戏行为的不规范而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游戏开始前向学生强调课堂规范,在游戏过程中还要进行密切的监督,从而实现体育游戏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2.保证教学的安全性

学生在体育游戏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强度较大的体育运动,因此在提升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时,首先应保证教学的安全性。学生处于身体发育期,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身体素质有较大的差异,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控制好游戏的运动量。同时,在体育游戏开始前,教师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准备活动,达到热身的效果,而在游戏后,也要留出一段时间进行休息,以免影响之后的学习。此外,很多游戏活动还需要利用教学器材或体育器械,在游戏前教师也要检查器材的情况,以免威胁学生的安全。

3.体育游戏的选择与编排

体育游戏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因此教师对体育游戏的编排与选择也需要格外注意。首先,体育游戏的编排要充分联系实际生活,并尽可能设立现实情境,这样学生能够对体育游戏产生熟悉感,产生更大的兴趣,还可以在学习中产生新的感悟。其次,体育游戏需要保证简约性。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班级人数也比较多,只有在教学中进行简约的体育游戏,才能够使课堂教学的安排更加合理,教学组织管理的有效性也能够得到保证。最后,体育游戏的编排要注意对新知识的运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会传授一些基础性的体育动作或体育知识,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在课上进行多次练习,因此在编排体育游戏时需要将新知识或学过的体育动作融入其中,达到练习的效果。

三、结语

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对教学效果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教师必须掌握体育游戏教学的有效策略,并对教学中的问题加以注意,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盈.如何在体育游戏中渗透核心素养[J].小学生(中旬刊),2017(9):22.

[2]潘小红.“体育核心素养”下体育游戏的优化策略[J].学苑教育,2017(18):28-29.

第五篇:巧用有效性策略 提升有效性教学

巧用有效性策略 提升有效性教学——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本课题通过对教材处理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等进行研究,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本文转自[教育文稿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在课堂内、外加以实践检验,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时在教研中也带动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虽然不排除有符合新课程要求,勇于改革和创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能注重知识建构又能注重人格塑造,既能注重全体发展又能注重个性发展的优质课,总体来讲,课堂教学的成绩不容否定。但是,还有为数不少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方法简单,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率低微。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生学习的效果则表现为低效或无效,从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将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建设以学为本的模式,坚持学为主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让学生发挥潜能,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勇于质疑,善于拓展,大胆创新,切实改变低效或无效教学的状况。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一)研究内容:

1、影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从新课程目标要求来看,影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有:教育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参与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2、探究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基本途径。

(1)教材处理的有效性;(2)教学目标的有效性;(3)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4)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5)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6)课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二)研究目标

立足本校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反思、总结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积累第一手研究素材和成果,为今后的教学实践及其他同伴提供一些可供选择和参考的教学案例。并以建构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为抓手,开展推进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并形成策略体系。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1、教材处理的有效性

在新教材中,编者捕捉小学科学的各类精彩镜头,并从中选取具有特定科学信息的现实背景,再根据班级、教学目的为儿童学习科学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科学情境。如何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利用好这些情境,使得我们的科学教学是有效的呢?

(1)整体把握内容、灵活处理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根据现有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等,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案例1:科教版三年级《我看到了什么》一课,有五个有结构的小活动 :

(1)我看到了什么? ( 图:一棵大树)

(2)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看到过什么?

(3)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4)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

(5)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教材中提到“我们看,我们听,我们摸,我们闻„„”这时就应该让学生与自然界的大树来一次真正的亲密接触。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教材的。要求学生用布将眼睛蒙上,进入树林,用除了眼睛以外的其它任何一个器官去认识它,和它交朋友。孩子在不能用眼睛的情况下,进入到一个从未体验过的境界,发现了许多视觉占主导情况下所不能发现的更细微的情况。小树林变成了一棵棵充满个性的、与众不同的树的集合。

(2)开发课程资源,适当补充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拓展和引伸。开发科学实践资源,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等。 案例2:三上年级中溶解一单元,教师与学生进行《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的探究活动时,从对重量、体积有关——无关——有关——无关的思维过程后,这节课下课了,那到底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这就给学生留下一个生动的问题,学生再后续的研究中就会去找资料、问大人等途径寻找答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大胆想象有理有据地提出问题和推理。我们将有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让教学内容“走近”学生,学生“走进”生活,拓宽视野。

(3)精心设计内容,活化手头教材。树立新的教材观,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及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活用教材,使教材凸显实践性、科学性与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实践。

案例3:除了课堂上的观察、实验、小组讨论交流外,对课堂不便充分研究的学习内容可采取现场考察搜集信息、召开信息发布会问题研究、情境模拟、种植饲养、参观访问、社区家庭观察等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如动、植物知识的教学,可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在林园中开辟“种植园地”、“饲养自然角”。在“种植园地”里种上常见的自然课上需要学习的植物,可以是观赏性的花草,也可以是可食用的常见作物等,在“饲养自然角”饲养小鱼、小鸟、蚂蚁等,这样,学习有关知识时可直接到“种植园地”、“饲养自然角”进行观察实验,平时通过让学生给自然角里的小动物喂食、换水、清洁,为植物园里的植物除草、浇水、捉虫、松土、施肥等,既培养了他们的劳动习惯,又培养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美德;既学到了自然知识,又有了情感体验。

2、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要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人人学习有价值的科学”;不仅强调让学生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科学活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改变用 “纯科学”去解决问题的方式,注重让学生从现实世界和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科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科学”;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科学的情感与态度,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让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科学教育的同时,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生科学学习的需要,让 “不同的人在科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案例4:教学《常见的植物》,不必追求学生对植物的知识究竟知道多少,而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体会和领悟什么是“观察”,“观察”和“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确定观察内容和充分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学习如何收集信息,如何交流汇报。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看、闻、摸、听等多种方式全身心地感受和体验;用测量的方式知道植物的粗、细、高、矮等有关信息;用文字、图画、采集标本等方法记录收集到的信息;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向大家描述植

物。

3、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1)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实验教学法、体验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与手段,从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活动入手,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案例5:在教学《磁铁游戏》一课中,为了使学生知道磁铁有磁性和隔着物体能吸铁的性质,在教学中设计了三个步骤:

1、玩“磁铁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识别信封里的各种物品,然后利用磁铁进行分类,最后归纳得出磁铁的性质“磁铁能吸铁”。

2、小节目激趣。设计布娃娃在桌上跳舞的小节目,引起学生质疑后再析疑、解疑。学生动手实验得到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

3、知识应用“巧取试管铁钉”验证上面结论。让学生在玩时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玩中融学,学中有乐,乐中有得。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科学的生活性,学的有趣,学的充实。

(2)运用“探究——发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体验。并把科学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和谐地融合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与体验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案例6: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经历、体验由受热膨胀及遇冷收缩的过程,我首先设计了一个情境讨论: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让热水冷下来?你怎么知道热水变冷了?变冷之后还有什么其他变化?这些问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接着让学生动手做一做,通过实验充分感知由受热膨胀及遇冷收缩的过程。实践中,我发现每个小组都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并且能自觉地做好记录来描述受热膨胀及遇冷收缩的过程。学生的内心是喜悦的,这不仅仅因为他们从经历了“受热膨胀及遇冷收缩”的探究活动,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而且因为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物体的热胀冷缩变化规律”。对于学生来说,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这将让学生体验到些许成功,体验科学知识的形成,并最终促进其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3)进行有效的情感态度渗透。通过分析影响学生科学学习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及个性特征等情感因子,采用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加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等有效的方法渗透情感态度。

案例7:针对学生普遍爱喝饮料的习惯,我们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让学生考察一下饮料市场。结果学生的探究方法各有不同,各有独到的见解,有的甚至写上了自己想要发明的饮料的配方、宣传广告等等。个个都做得很好。在教学中,有时为了创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还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有机整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把科学知识巧妙地隐藏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其他学科练习形式中,以期收到“奇兵”之效。

4、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科学教师应当以评价参与者的角色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强化科学教学的评价意识。在有效教学中进行有效评价,在有效评价中进行有效教学,使教学与评价形成互动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理想教学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理想教学,从而使理想教学与理想评价形成良性互动。

(1)在体现主体性、激励性、多样性与创性的基础上,采用言语表扬、星级比赛、积分换奖、实物奖励等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在科学课堂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案例8:“你能勇敢地提出问题,真了不起!”、“再想一想,肯定能提出更好的问题。”、“你发言的声音真响亮,老师很欣赏”、 “有的像科学家样子,真棒!”等等,在学生提不出问题时,要与学生交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解疑,有时指名学生回答,有时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尝试解答,再全班交流。时间长了,渐渐地形成了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为了鼓励学生发言,每堂课将各小组发言人用“正”字的方法统计,课后,给发言次数多的小组每人加一颗“星”,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发言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

了课堂气氛。

(2)建立多元化评价形式,通过课堂上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评价形式,适时适度地给予学生肯定与认可、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科学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合作能力等,激发并保持学生的科学学习积极性。

案例9:在教学《探索纸的秘密》一课时,教师先出示一张手工纸,让学生尝试着用这个现成的材料来进行一个“小小设计师”的比赛活动。由于问题的空间是开放的,又贴近儿童生活,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当黑板上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小纸船、小衣服、剪纸、书法等作品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还为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评价搭建了一个平台。接着教师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本组同学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大家一起研究确定可行的研究问题,并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时,只见各小组同学纷纷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办法,然后由小组长把每个人的意见综合起来设计出一个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方案交流时,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断为别人和自己进行补充、修改,既敢于肯定自己的长处,又汲取了别人的经验,最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设计方案。然后,他们就按照自己的设计开始动手进行实验了。汇报时,教师不但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还注重了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态度和创新方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使评价在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研究表明,在科学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时,他们的学习会更有效率,收获更多。

1、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就要对每个学生的素质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各学生的特性,分组时要考虑每个组成员的组织能力、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要考虑各学生的层次性。教师要使每个学生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能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小组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案例10:《植物的果实》一课的合作学习:

学习目标:

1、了解植物果实的基本构造。

2、初步学会解剖果实的技能。

3、培养根据事物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

学习材料:苹果、梨、甘蔗、芋头、萝卜等实物。

组织形式:每四人一组(甲、乙、丙、丁)自由组合。

分解任务:甲(组长):负责解剖果实和写实验报告。

乙:负责比较剖开的苹果和梨在构造上的共同点。

丙:负责找出所带学习材料中哪些是果实,哪些不是果实。

丁:负责将丙找出的果实分成干果和肉果两大类。

活动过程:全班48人,自由组合成12组。每组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然后每个成员在组内将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汇报、交流,再由组长写成实验报告交给老师。 学习评价:以小组为单位,检查每个小组的实验报告。教师首先给每个学生完成的每个问题打分,然后给出实验报告的总成绩。这样既体现出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又体现出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附件5)

2、在科学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有选择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其项目和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和目标要非常明确,并且是学生合作行为的指南,要给学生留有实验、提问、尝试的机会和空间,让所有学生都能充分

参与进来。

案例11:在进行《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学生各小组有选择地方法不同,教师大胆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地方法,并且让不同的小组向全班学生介绍比较方法。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众多方法中最好地比较方法。很多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中都讲今天最难忘的事就是科学课中比较水地多少。学生提出的各种猜想是课堂生成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这些验证方案同样是鲜活、丰富的教学内容,从而丰富、拓展了学生的科学空间。

6、课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教学反思是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平台,是教师记录自己的教学经历及领悟与发现教学规律的重要载体,能够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实践中自觉调整和改进教学行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学反思除了不足之处,也要包括自己的成功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记下学生的创新,自己的教学机智。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及时记下得失,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案例12:2007年4月,我校一位老师参加了浙江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活动,活动结束后,反思如下:尽管学生对显微镜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步骤相对比较复杂。在试教后,发现学生对于实验方法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因此在实验操作正确规范的前提下,适当地降低难度,将实际要用的步骤对学生进行规范指导,并用概括性的词汇表述实验步骤: “取镜——对光——放片——观察——放镜”。实验中,学生的注意往往会受到实验材料的影响。实验使用的显微镜一般都配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两个物镜,在试教中,尽管强调学生使用低倍镜进行观察,还是有部分学生在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产生光线不够亮,找不到物体等问题,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因此,在试教后对显微镜进行调整,取下高倍镜。同时,对在教学的环节中存在的其他干扰因素进行调控,以此进行有效教学。

四、研究的成效

1、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本课题研究,参与实验的班级的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提高了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表达的能力、质疑创新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等等。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沟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案例13: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的调查。

问题1:你喜欢上科学课吗?上课时,你是喜欢科学教师呢,还是喜欢教师所讲的内容呢?在课上学习过程中你感到高兴吗?如果你回答教师的问题错了受到批评你还喜欢科学吗?问题2:你喜欢科学书吗?你喜欢书上的插图吗?课后业余时间,你看有关科学的书籍吗? 问题3:你喜欢做科学作业吗?你喜欢自己完成还是和同学一起完成呢?自己完成时需要别人帮助吗?当你作业有几次错误时,你还喜欢做科学作业吗?

通过前后测对比,可以发现,研究的前后学生有很大的变化。总体上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已经有了明显的增强。

附表: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统计数据

总人数即使受到批评的情况下仍然喜欢学生喜欢看科学书、业余时间主动看科学书籍喜欢做科学作业,即使有错挨批评也喜欢做作业

原来324174231

现在324272245306

2、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参研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形

成了自己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新认识。

首先,通过学习交流、外出听课等活动,教师对新课程逐步有了自己的认识,能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求。

其次,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许多教师不仅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好课观,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子。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 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教科研氛围。

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也吸引了较多非课题组不同学科的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题的研究行动中来。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精选筑梦中国心得体会下一篇: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