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品投资银行论文提纲

2022-09-08

论文题目:金融危机后美国投资银行业务调整研究

摘要: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给美国及世界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受到巨大影响。美国投资银行对金融风险的爆发负有重大责任。投资银行的高杠杆、高风险业务开展方式以及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高度复杂性和风险分散机制是导致次贷危机产生和快速扩散的主要因素。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政府在2010年出台了包括《沃克尔法则》在内的《多德—弗兰克法案》,剥离了美国投资银行的短期自营业务,禁止投资银行拥有对冲基金,同时对投资银行的激励制度进行了严格约束。巴塞尔委员会也于同年出台了《巴塞尔协议Ⅲ》,提高了对投资银行核心资本比例的要求。尽管美国投资银行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业务又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监管,但美国投资银行的盈利水平、市值等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恢复甚至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美国投资银行的快速复苏离不开业务的调整。那么,美国投资银行业务是如何迅速调整的?本文通过大量国内外特别是美国的科研文献、财务报表和其他统计数据,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和西方现代资本市场理论,采用宏观与微观、理论与案例、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金融危机后美国投资银行的业务调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探索其经验及教训,以期能为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在对美国投资银行业务的研究中,本文放弃了传统业务、引申业务和创新业务这种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分类方法,根据美国主要投资银行普遍实行的业务部门划分对投资银行业务进行分类,即:投资银行部门业务、交易部门业务和资产管理部门业务。这种基于经营模式和实际操作中部门的业务分类方法,更符合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趋势,更有利于对投资银行业务间的联系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的从投资银行的工作实际出发来研究各类业务的情况、特点,包括收入来源、风险构成等,可以较好地避免问题研究与实际运营相脱节,便于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重大事件可以将美国投资银行200多年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1)1783年至1929年。美国投资银行从萌芽到第一个发展高峰,从混乱无序的经营到形成较完善的业务体系和经营模式;(2)1929年至1981年。大萧条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实施确立了美国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模式。(3)1982年至今。在美国商业银行不断尝试经营投资银行业务和国际综合性银行的竞争压力下,美国1999年颁布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对商业银行进入投资银行业务领域的限制,美国投资银行业再次进入混业经营。2007年危机爆发后,美国投资银行业务再次进行重大调整。金融危机后美国投资银行业务调整是受内因和外因影响的。外因主要体现在不景气的宏观经济环境、低迷的房地产市场等方面。内因主要是投资银行要扭转大面积亏损局面和降低风险等方面。根据现代资本市场等理论,美国投资银行盲目的扩张背离了实体经济,危机后的业务调整必然加强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注重与实体经济的同轨同速发展。现代资本市场理论中的资产组合理论和有效市场假说推动美国大型投资银行业务均衡发展,减少具有高度复杂性和隐蔽性的资产证券化衍生品业务。降低系统性风险和实现风险与利润的平衡是此次业务调整的主要原则。在对美国投资银行中投资银行部门业务调整的研究中,本文分析了投资银行部门的融资业务和并购业务,并将次贷危机前后的业务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危机后美国大型投资银行在融资业务方面,加强了传统业务,证券承销业务利润占比回升,美国市场证券承销业务行业集中度小幅下降,美国投资银行证券承销业务对美国本土依赖度增加,传统业务和本土业务在美国投资银行的业务结构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并购重组业务进一步细分细化,并购业务的收入及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增加,近年来新的并购潮拉升美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趋势。在对美国投资银行中交易部门业务调整的研究中,本文对交易部门的业务中根据资本所有者划分的客户交易和自营业务两种业务的性质、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对比了交易部门在危机前后的业务构成和收入变化,危机后受短期自营业务被剥离的影响,高盛等大型投资银行的交易部门业务收入和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下降明显,其中投资银行在自营业务方面转向以权益类投资为主。在交易部门业务调整方向的选择上,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摩根几乎完全放弃自营业务,以做市为交易部门的主营业务;高盛在被剥离短期自营业务后依然保持大量的自营业务。在对美国投资银行中资产管理部门业务调整的研究中认为,金融危机后,资产管理部门成为美国投资银行业务调整的主要发展方向,这部分业务在美国大型投资银行总收入中占比明显提高,投资银行管理下的资产业务总量上升明显。美国大型投资银行资产管理部门业务的客户群体也发生明显改变,危机前的主要客户是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个人,危机后美国投资银行开始加强资产管理的零售业务,为更多的个人投资者提供服务。本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美国投资银行业务调整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估与分析。宏观方面的效果主要体现为:有利于股市的稳定;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复苏;降低了金融危机系统爆发的风险。但仍然存在“大而不能倒”、信用违约风险和潜在系统性风险等问题。微观效果主要体现为:能够使美国投资银行迅速摆脱金融危机影响;投资银行的经营风险显著降低。但也存在盈利能力下降、员工激励机制还有待改进、资产周转率下降等问题。研究美国投资银行业务调整的利弊得失,总结其经验和教训,能够为中国投资银行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加强国家金融系统稳定提供重要参考。2020年恰逢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三十周年。俗话说,三十而立。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我国对外金融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与世界大型投资银行同台竞争的格局正在形成。中国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机构应充分挖掘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扩大业务范围,适当发展衍生品及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完善资本市场的分层和业务的差异化,减少同质竞争。同时政府部门应适当引导证券公司间的兼并和收购,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公司,将会更加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美国;投资银行;业务调整;投资银行部门业务;交易部门业务;资产管理部门业务

学科专业:世界经济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论文的整体框架和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整体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投资银行业务及相关理论

2.1 投资银行及其业务的相关概念

2.1.1 投资银行的概念

2.1.2 投资银行业务的相关概念

2.1.3 投资银行业务调整的相关概念

2.2 投资银行业务的相关理论

2.2.1 马克思的金融理论

2.2.2 现代资本市场理论

2.2.3 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

本章小结

第3章 美国投资银行及其业务的发展历程

3.1 诞生到第一次发展高峰(1783—1929)

3.1.1 国债、股票业务与投资银行的萌芽(1783—1840)

3.1.2 证券承销业务与投资银行的出现(1840—1880)

3.1.3 托拉斯公司与并购业务的助推(1880—1920)

3.1.4 证券承销、做市与第一次高峰(1920—1929)

3.2 分业经营下的转型(1929—1981)

3.2.1 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1929—1945)

3.2.2 经纪和并购的兴起(1945—1969)

3.2.3 巨变下的波动发展(1969—1981)

3.3 黄金年代和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业务调整(1981年至今)

3.3.1 并购、资产证券化兴起的黄金时期(1981—2007)

3.3.2 业务重大调整(2007年至今)

本章小结

第4章 美国投资银行业务调整的现实动因、理论依据和主要原则

4.1 业务调整的现实动因

4.1.1 业务调整的外因

4.1.2 业务调整的内因

4.2 业务调整的理论依据

4.2.1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理论是业务调整的理论基础

4.2.2 现代资本市场理论是业务调整的操作指针

4.2.3 行为金融学理论是业务调整的市场选择依据

4.3 业务调整的主要原则

4.3.1 降低系统性风险是美国政府的首要目标

4.3.2 风险与利润的平衡是美国投资银行的首要原则

本章小结

第5章 美国投资银行的投资银行部门业务及其调整分析

5.1 投资银行部门融资业务分析

5.1.1 融资业务

5.1.2 投资银行在融资业务中的主要作用

5.2 投资银行部门并购业务分析

5.2.1 并购业务的主要类型

5.2.2 投资银行提供的并购业务相关服务

5.3 投资银行部门业务的调整

5.3.1 融资业务的调整

5.3.2 并购业务的调整

本章小结

第6章 美国投资银行的交易部门业务及其调整分析

6.1 客户交易业务与自营业务

6.1.1 客户交易业务

6.1.2 自营业务

6.2 交易业务部门的主要业务种类

6.2.1 权益交易类业务

6.2.2 固定收益、货币和大宗商品交易

6.3 交易部门业务的调整

6.3.1 削减自营业务

6.3.2 向权益类投资为主的转变

6.3.3 交易类业务的艰难转型

本章小结

第7章 美国投资银行资产管理部门业务及其调整分析

7.1 资产管理部门的主要业务

7.1.1 资产管理业务

7.1.2 财富管理业务

7.2 资产管理部门业务的调整

7.2.1 加大了资产管理业务的力度,收入占比明显增加

7.2.2 资产管理业务增长迅速

本章小结

第8章 美国投资银行业务调整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8.1 业务调整的宏观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8.1.1 业务调整的宏观效果

8.1.2 业务调整在宏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8.2 业务调整的微观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8.2.1 业务调整的微观成效

8.2.2 业务调整在微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9章 美国投资银行业务调整对中国的启示

9.1 中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9.1.1 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历程

9.1.2 中国证券业现状分析

9.1.3 中国证券业的业务结构

9.2 扬长避短,促进中国投资银行业务稳健发展

9.2.1 中国证券业与美国投资银行相关业务的对比分析

9.2.2 对中国投资银行业务稳健发展的启示和对策建议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供应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民间借贷医疗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