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2-04-10

小编精心整理了《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在新模式的课表改动下,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部分的教育模式需要调整,它对小学语文的教育模式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对于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视的,而且也是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探究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由以前观念的教学方式转换为全新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并且还能提高学生的个人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1:

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教育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语文课程作为适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应当主动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有效性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渗透原则;对策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于是与非、美与丑的判断尚不成熟。理性思考的缺失,让小学生极易受到一些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最终影响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强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时下小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原则

(一)潜移默化原则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尚不成熟,他们正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杜绝给学生讲“大道理”,而应当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俗易懂地讲,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当尽可能地避免“说教式”,不能在已经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后,再“教育”学生,而应当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對学生进行很好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好的心理品质。

(二)针对性原则

个体具有差异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应当具有差异性。因为,每个学生的出生背景不同,成长背景也不同,因此,他们所面临的人生困惑也各不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具有针对性。针对班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方能触动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获得好的教育效果。

(三)榜样原则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他们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容易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对于语文教师,他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承载着更多的管理和教育责任,因此,语文教师的一言一行,均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做一名积极、阳光、快乐的语文教师,用快乐的情绪感染和鼓舞学生,无疑也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学生面前树立好榜样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需要的就是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首先,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思想误区,在教学活动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地纳入到教育工作中来,尽可能地避免学生心理走极端的现象出现。其次,语文教师应当通过多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信息技术的便利性,语文教师可以学习到很多优秀的心理健康教学案例,并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开辟心理沟通渠道、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困境,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指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并通过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促进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性健康发展。

(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文教师要想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掌握充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首先,语文教师应当结合自身的工作情况,从自己的工作能力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丰富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并通过巧妙的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优化语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次,语文教师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学习观念,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职培训时间等,不断学习,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用扎实的知识基础武装自己,以便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再次,语文教师应当善于汲取教训,针对自己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时代教育的理念,懂得教育反思,通过不断反思,推动教育改革,促进语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

(三)深入了解个体学生心理需求

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孙子兵法》也告诉我们: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由此可见,充分了解“敌情”,对于工作的开展而言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深入了解个体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方能开展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语文教师应当树立“学生本位”的教育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日常的心理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基础;其次,语文教师应当充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条件,通过建立家长联系群的方式,构建“家—校”联合的心理沟通机制,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日常活动中存在哪些问题等等,这种“家—校”联合的方式,更加有利于语文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为教师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整体的教育体系中。小学阶段是帮助学生打好心理素质基础的阶段,而语文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意义,并积极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将专业的心理学知识逐渐渗透到班级管理中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编辑:龙贤东)

作者:李兴贤

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摘要:在新模式的课表改动下,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部分的教育模式需要调整,它对小学语文的教育模式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对于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视的,而且也是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探究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由以前观念的教学方式转换为全新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并且还能提高学生的个人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小学

引言:在随着教育方面不断的发展,对于学生而言心理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到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并且还能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增强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更好的保证他们能够健康的度过小学时期并且健康的成长。只有将语文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情况下,教师才能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姿态,从而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

1、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

学生的语文水平与其心理健康程度有直接的联系,教师们要善于帮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从而才能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得到帮助,并且还能帮助他们正常的进行小学语文的学习。教师们要培养学生,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价值观。小学语文课堂重视学生们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师会通过对学生文学意识的培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们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师们通常使用语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学生们可以通过主动的参与课堂中的学习探索活动,不断的提高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让学生在不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強对语文的感悟,通过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优势显现在通过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2、心里健康教育和语文教育相似之处

每一阶段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不一样的,语文教育是指除了一些最基本的语文观念和教育水平,并且还有一些生活日常教育水平之外,还包括一些心理的品质和思想上的教育问题。并且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水平才能够提高,而语文教育水平也随之提高。如果想要把语文水平提升到最高,那么就要把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透彻,才能够让学生更有独立人格进行一些心理教育,但是作为青少年学生,如果想要遵守两种教育规则,那么就必须要对学生开展心理和语文相结合的教育,但是对于现在实际情况的工作中,如果我们解决了学生的一些思想问题,那么也就可能会帮助解决学生的某一些心理障碍,从而才能帮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有问题的学生能够解决问题,如果想更好的教育语文,那么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因为不仅仅对于语文教育,而且心理上的教育,更多注重的是学生对待心理健康教育和语文教育的理解,因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不同的教育,所以这些教育是小学生非常有意义的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状况,从而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心理教育水平。如果学生在精神上面思想比较属于高层的一种,那么就可以开展教育学生的心理和政治水平提高,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比较受重视的,因为对于思想工作这一环节学生可能是不能理解的,所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还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最好,从而才能提高学生心理教育的发展水平。

3、语文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3.1学校加强对与语文教师的培训

为了更好的将小学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学校应该对与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培训教师应该由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来进行。这样可以保证校方的培训专业化,以此来为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年级语文老师也应该积极的配合效方的培训,认真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努力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为培养全面的新型人才而努力教学。

3.2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从而更好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频,这样不仅可以学习到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提升他们对于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才能提高学生在小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水平。

3.3教师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在落实语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工作的同时,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及时的了解到各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如果教师发现某位同学心理存在问题,教师应该及时的对其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问题出在哪里,并且根据学生的情况,给学生提出建议,开导学生,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

结语:

在现代教育发展水平,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思想方面和政治教育的工作开展要不断的创新教育水平。因为语文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教育发展,从而能培养学生的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本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J].考试周刊,2018(76):43.

[2]陈娟.试论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J].课外语文,2018(4):138

[3]李铭勇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J]. 学周刊,2019,(9):94.

[4]陈能书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J].学周刊,2020,(9):171

作者:洛桑

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探略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小学教师应当结合阅读、文本解读以及写作等教学手段,渗透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渗透意义;对策

当前,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加剧了社会矛盾,而社会矛盾的突出引发了不少的心理健康问题。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过度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如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理问题得不到重视和排解,最终引发了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推动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可以说是语文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是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实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让小学生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推进。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应当彻底改变传统应试教育体制,改变过度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教学思想,将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放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上,方能促进当代学生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1. 有利于促進学生健康成长

一直以来,笔者在教学中都秉承一个教学心态:对于学生而言,身心健康才是根本。只有身心健康,方能成长和成才。前不久看到一个新闻:一个十几年前人大毕业的女学生,因沦为精神病人,最终嫁到深山为人妇,终日衣不蔽体,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这个案例无疑让人对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产生了一种质疑。人大,何等优秀的学府,其毕业生最终却沦为精神病人。当然,这只是个例,不能一棍子打死一堆人。只是这个个体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笔者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一直比较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客观、科学地看待一些社会问题,能够冷静地思考和解决社交以及生活中的问题,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的生存实践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改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的创新,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核心。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积极的心理健康渗透对策,有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体制,改变教师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教学现状。各种改变都充分告诉了我们: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是促进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有效途径

结合以上分析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呢?

1. 立足语文阅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有学者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内驱力往往源于学习动机,而且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态度的关键因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渗透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成为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阅读,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阅读成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蓝树叶》这篇文章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懂得在人际交往中宽容和互助,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主人公,你该如何处理这些事情呢?你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是怎么解决和处理的呢?通过这些问题的启发,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文章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 在解读课本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无处不在,只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课本解读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上讲,总的只包含了几个大的板块:如爱祖国、爱人民、爱自己、爱科学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深入挖掘语文教材所蕴含的心理健康因素,渗透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鱼游到纸上》这篇文章时,就应当强化文中聋哑青年的高贵品质,勤奋、专注、不畏艰难和困苦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面对任何的困难和挫折都能够做到不退缩、不放弃,促进学生养成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健康积极心态的形成。

3. 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前面两点,笔者主要是从阅读和文本解读的方面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这两点所体现的都是教师渗透、学生接受的过程,而在语文教学中,在写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所展现的则是学生的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给小学生布置作文题目时,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布置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题目,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为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而努力。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职责和使命。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小学教师应当结合阅读、文本解读以及写作等教学手段,渗透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梁钟钦.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1).

[2]土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策略[J].新西部(理论版),2013,(11).

作者:冯远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法律责任视角下的企业会计论文下一篇:资产核算对企业所得税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