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论文

2022-04-28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乡村小学德育与城镇小学德育根脉一体,没有大的区别,只是由于环境限制、教育条件限制等,会相对较难,但只要持之以恒,不断渗透,也能达到德育目标。小学各学科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和价值,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实现课课育人,事事育人,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能感受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论文 篇1:

浅析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有效策略

摘要:小学教育阶段中,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能够渗透德育的课文,所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从词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课外阅读和活动、班级管理等细节中渗透德育,强化教学中的德育效果,并通过以身作则、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等方式,确保学生身心能够健康发展。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有效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课堂教学

引言:

随着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不断完善,在教学中更加凸显了当代小学的教育目标,也显现出了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社会的发展也要求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促使学生的性格、品德等能够健康成长。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有效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德育的必要性

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认知和道德素质的前提,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想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就需要加大德育力度,将德育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全方位落实德育,为学生将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在传统课程教学中,语文教师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倾入到课本知识中,一味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对字、词、句的讲解,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导致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不相匹配,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道德情操、心理素质以及思想意识方面的能力十分薄弱,最终可能会让学生的人生轨迹出现偏离,因此,学生的德育迫在眉睫。为全面解决这些问题,语文教师在理论知识注入的同时,还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实现德育的渗透和融合,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方位成长。

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有效策略

1.加大对课本中德育素材挖掘,进行道德品质沁润

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德育素材,需要教师深度挖掘,再加以适当的理论知识,两两结合,让这些德育素材得以有效应用。比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会存在一些反映社会前后变化的数据材料,教师可以详细分析这些数据,指出这些数据的背景,让学生明白我国近几十年来的辛酸发展路程,增强学生的社会观念和民族观念,最终实现德育的目的。另外,在此过程中还可以结合一些拓展性资料,让学生认识到在该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做出的巨大贡献,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例如《再见了,亲人》的教学,这篇文章就是德育渗透的绝佳时机,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刻突出中朝两国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共产国际主义情谊,让学生受到这份情谊的感染,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无形中实现对学生的德育。

2.利用文章的关键词,丰富情感体验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找到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和关键词,认真体会这些语句和词汇的内涵,从而激发小学生的情感,达到德育渗透目的。

例如,《走月亮》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找出课文中能够表达情感的句子。比如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对月亮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其中用到了大量的排比句,让文章的表达更加富有特点。教师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词语,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从而唤醒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唤醒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将这种情感内化,从而达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目的,实现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3.利用文章的人物分析,实现德育渗透

小學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和故事性,这些课文不仅能让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还能让小学生在阅读中受到启发。教师需要抓住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特点,对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和品质进行分析,进而实现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在小学语文教材《司马光》一文教学中,学生可以借助课文的注释和插图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分析司马光的人物性格:当小伙伴掉进了装满水的“瓮”中,其他小朋友开始惊慌失措,而司马光却十分冷静,“持石击瓮”的行为不仅智慧,而且果断,体现出了司马光“勇敢”“果断”的性格品质。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人物,让学生感受到了故事人物的精神和思想,从中获得了启示,从而将故事中的人物作为榜样,逐渐提高自身的人格和修养。

4.以人物形象影响学生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很多人物形象,涵盖古今中外,每个人物形象都有其特点,或者说在课文中着重突出了人物形象的某个特点,比如人物高尚的品德、伟岸的形象以及先进事迹等,这些人物形象是渗透德育内容的绝佳素材。

比如在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应带领学生分析詹天佑不惧外国嘲讽,承担建造京张铁路重任的形象,让学生学会主动承担责任;然后带领学生分析詹天佑历经艰辛成功完成铁路建造任务,为国争光的光辉形象,让学生感受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篇课文领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让学生好好学习,树立长大为国争光的信念,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给学生列举一些相关的人物,比如两弹元勋、航天英雄、感动中国人物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人物特点、事迹,通过直观的人物形象受到思想教育。

结论: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会有更多更好的办法,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探索、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谭长浩.“心”的实践 “心”的成果——小学语文立德树人的策略分析[J].家长,2020(35):41-42.

[2]袁静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的实践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89.

[3]王娟丽.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当代教研论丛,2020(12):54.

[4]许珍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J].格言(校园版),2021(01):38-39.

作者:蔡谦

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论文 篇2:

乡村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摘要:乡村小学德育与城镇小学德育根脉一体,没有大的区别,只是由于环境限制、教育条件限制等,会相对较难,但只要持之以恒,不断渗透,也能达到德育目标。小学各学科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和价值,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实现课课育人,事事育人,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能感受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鉴于此,本文对乡村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乡村;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开展应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在帮助学生提高文学修养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三观理念,语文教师应整合多种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对传统的语文课堂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小学阶段就帮助学生形成牢固的学习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意义

小学生刚刚步入系统的教学课程中,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基础,这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部分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评判能力,他们面对事情的时候还不能很好地明辨是非,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能够有效改变这种现状,通过升华学生的学习情感来塑造他们良好的价值理念,这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学生不能短时间内良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为了改变这样的教育现状,语文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也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加入一些具有德育教育价值的内容,在语文课堂中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来引导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出语文科目的人文精神,通过在教學各个环节的德育教育渗透,突出情感教育的价值,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让小学语文课堂具有了内涵,在帮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真正在新时期的教学过程中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二、乡村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1、深入剖析教材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进行有效融合,首先就要教师对小学语文书本教材进行深入剖析。教师在准确把握小学阶段教学内容基础上,对书本课文潜藏的德育知识内容进行熟悉和了解。在实际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德育知识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究,并在主动学习探究中实现德育渗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以教学《美丽的小路》为例,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提前了解,并对课文隐藏的“爱护环境、团结协作”等德育知识加以掌握。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探索,并引导学生主动获取这一德育内容的知识,使学生思想行为受到潜移默化影响,从而落实语文教学和德育目标。

2、明确方向引导

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对生活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利用学习到的文化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应从题目入手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和总结,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对他们进行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自主阅读和学习探究,通过在文中寻找答案来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学习。当遇到不懂的学习内容时,也可以在文章中做上标记,向教师寻求帮助或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阅读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读书的价值和意义,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能够让自己变得强大,也能让祖国变得强大。由于中国的近代史发展非常曲折,如果能够强大国家,就能够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这让学生提高了对社会、对国家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爱国情感,这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表现。

3、运用多元教法

伴随着新课改的有序推进,教师应当紧随时代发展步伐以及教育发展进程,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获取更深刻地理解,形成不同地体验。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丰富学生情感,更要渗透德育,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综合知识水平。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可以引入多媒体,首先向学生呈现优美的桂林山水景色,这样就能够为学生带来视觉冲击,也能够建立初步的印象,对大自然形成敬佩热爱之情。还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向学生展现一些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图片,或者呈现一部分与此相关的新闻,通过这种形式的对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寻求有效的保护环境对策,并主动将这种行为链接到自身,只要在校园内看到垃圾就会随手捡起来,既是对思想层面的教育,也有助于塑造正确的环保意识。

4、拓展教育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语文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顺势引导,让学生在完成课本内容学习后,推荐他们关注《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中国成语大会》《最爱中国字》等文化类节目。这些节目曾掀起全民学习传统文化、拯救传统文化的热潮。通过这些内容丰富、德育力量厚重的精彩节目,小学生会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入的了解,若长期积累,学生的思想和道德等素质也会切切实实得到提升。

三、结语

总之,德育的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学习阶段能够充分展现其应有的价值,作为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深度挖掘语文教材,从中发现有利于渗透德育的有效载体,同时也需要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在一起,既是对课堂学习活动的充分利用,也能够将语文学科中的德育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塑造良好的品格,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为日后的深远发展打下扎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谢锦辉. 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研究[J]. 少男少女,2018,2(24):22-23.

[2] 宫永辉. 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的探讨[J]. 中外交流,2018(41):86.

作者:高慧

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论文 篇3: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策略

摘要:双减背景下,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论是从教学效果的层面,还是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来看,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引导优势,充分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资源,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德育的整体效果,以便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

德育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形成正确的“三观”。而小学生正处于对许多事物有好奇心的阶段,他们没有明确的是非观,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有利于从小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三观”,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2、有利于小学生今后的发展

小学阶段把德育滲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会让学生对许多事物有正确的认知,有基本的是非观。这为他们今后的发展避免了许多误区,避免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让其有了基本的道德观念,有利于小学生今后对各事物有正确的看法与处理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策略

1、深挖德育素材

语文教材与其他教材相比,包含更多的德育素材,十分适合作为德育的基础载体。教师需要在全面研究和把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对其中所蕴藏的丰富德育资源做深度开发,并基于此展开适当延伸、调整及优化,促进语文内容和德育内容的有机融合,为德育的渗透创造基本条件。教师应当整体把握小学教材,从全局上整合其中蕴含的德育素材,并基于每位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实际需求,有效挖掘其中的德育素材,以便德育工作顺利落实。

例如,在教学《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时,就可以从整个单元以及课文本身的主题与内容着手,从中挖掘出热爱大自然的德育素材。不过仅依靠教材本身,难以整理出具有足够深度且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及德育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互联网上搜集的大自然图片与视频,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带领学生领略大自然之美。在此基础上,再借助多媒体展示大自然被破坏的图片以及环境保护相关新闻,在教材内容之外以更为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破坏自然行为的厌恶之情,强化生态环保教育。

2、联系生活实际

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一定要强调实践,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理论层面。只有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优秀的习惯才会跟随学生一辈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在实际操作时,教师应当将课程知识与生活实际关联起来,促使学生从现实情况出发,吸收和内化德育内容,并从具体的行为规范、生活习惯做起,强化德育实践。

例如,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时,教师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以较为简单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再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和拓展课文中的德育内涵,通过创设进入公园和果园的生活情境,组织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在公园中能不能随意摘鲜花?在果园中能不能未经允许随意采摘果实?通过这两个问题情境,课文教学不再单单停留在善于观察和思考上,还体现在不能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随意动他人东西上。同时,教师以小学生行为守则为基础,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尊重他人,不乱动他人物品。

3、革新课后作业

在小学课堂上培养和渗透德育,也可以加深德育与语文作业的深度融合。学生都会有课外作业,课外作业不仅是课堂的延伸,也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训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没有教师的陪同,更多的是考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完成作业,因此,在课后作业中渗透德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甚至在课后作业中利用学生的主动性渗透德育,有的时候会比课堂上的渗透更为深刻,更容易被学生吸纳。

例如,在课后可以布置一个写作课题,让学生做一件积极向上的好事,再将这整个过程转化为故事,写一篇三百字的小作文。学生可以帮父母做家务、坐公交车时给老人让座等,在实际操作和体验后,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在作文中,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加深对学生的德育。除了小作文,语文教师也可以布置纯活动性的课后作业,延伸课堂内容。

以《妈妈睡着了》这篇文章举例,在讲解课文之后,给学生留一个作业,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母亲,不限于睡着时的样子,也可以是平常的样子。在下一次课堂开始前,依次起来回答,看学生能不能具体描述出母亲外貌的特征和细节,以此加深学生对母亲的深入观察,帮助学生理解母亲的伟大和不易。

4、组织多元活动

小学语文教育虽然以课堂教学为主,但也会辅以适当的课外活动教学来丰富课堂,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在课外活动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活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观察和操作,活跃思维,拓展见识,激发对语文课堂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加入德育内容,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将优良的传统美德吸收纳入到自己的潜意识思维中。

例如,在《找春天》的教学中,教师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分组在学校的休闲区活动,观察寻找春天的痕迹。比如草坪里逐渐变绿的小草、树梢上探出头的嫩叶、空气中清新潮湿的泥土芬芳、草地里开出来的小野花……引导学生把课文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生活的美好。在此基础上,将德育内容渗透进去,引导学生不能随意踩踏小花小草,要讲文明。学生通过观察,也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花草树木的生命力,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要树立对花草树木的爱护之心,保持善良和文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进而更深入地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与环保观念。

三、结语

德育对小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关乎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德育的渗透。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才”,更要培育学生“德”,进而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受着正确思想道德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是值得提倡的。

参考文献

[1] 张峰. 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探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43):0057.

[2] 廖锦艳. 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 考试周刊,2019(56):55.

作者:海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语文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保险资金投资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