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论文

2022-04-20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医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药科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担负着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文科学素质的重任,在药学专业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可以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药学人才。当前,我国医药事业发展对药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应该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以培养出适应我国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药学人才。

医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论文 篇1:

病原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探索

【摘  要】通过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采用验证性试验与设计性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选取2013级医护专业学生进行研究,以期能提高学生临床专业技能,并具备相应的科研思维能力。结果证明两者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甚好。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方式相比有较显著的差异(P<0.05)。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学  课程改革  实验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职业教育的规划中明确地阐述: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对于医学及护理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技能极其重要,不容出现丝毫的错误。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职业院校为各类课程开设了配套的实验课程,但是笔者发现现有的实验教学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笔者尝试采用验证性试验与设计性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病原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进行授课,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 传统验证性试验授课存在的问题

病原微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与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及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是所有专业课程的基础,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现行实验教学计划是紧密围绕理论教学制定而成的,实验教学强调对理论知识的补充、验证和说明。虽然验证性试验可以作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但是多是机械性、规则性的程序化过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如平时学生们在上医学基础实验课的时候,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大部分都是由实验技术人员事先进行的,同学们不知道其来龙去脉,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墨守成规、不知变通,遇到实际问题往往就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去处理。另外,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但得不到发挥,反而会形成思维定式,甚至会使一些思想活跃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再者,学生无法全程参与实验,缺乏对实验过程的整体认识,导致其在实际工作中,眼高手低,遇到一些医学试验不符合既定结论等状况时,没有相应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更不用提科研创新能力了。

二 病原微生物实验课程改革的内容与方式

设计性实验是指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组间讨论或与教师商讨优化方案,再实施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的探索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给了学生创造的空间、设计的权利,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从而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同时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加强学生对医学基础课基本知识的理解、对基本技能的掌握,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并且为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精神以及为将来形成科研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拟在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尝试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期能达到上述目标。

但是在改革中,我们应该注意到,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的训练仍是微生物学实验课的重点,它可为学生今后面临的综合性设计性大实验以及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采用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相结合,以综合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验证性实验的课堂效率

第一,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利用短暂的课堂时间。病原微生物学四大基本技术包括显微技术、培养技术、无菌技术以及染色技术。这些技术是任何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都必须依靠的技术,因此这些基础技术必须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才能保证后续课程顺利地进行。但是传统的课堂以教师“教”为主,课堂多半时间分配在教师的教学示范上,只有很少的时间留给学生亲自操作;另外由于学生数目众多,实验老师无法顾及每位学生的操作过程;再者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相同,教师的一遍示范未必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过目不忘、不留疑问。因此对于这些基础技术的实验教学,我们采用国内现阶段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提升其学习效果。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如下:第一步,笔者利用现有多媒体设备将这些基本技术制成实验教学视频,在视频中对关键操作技术进行细化、强调;第二步,通过学习群分享给所有学生,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上相应的实验课之前,对视频进行认真、细致的学习;第三步,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与不理解之处通过邮件或在线答疑的方式进行解决;第四步,在实验课堂,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实际操作,老师进行指导与点评。

第二,精选学生的实验结果完善教学课件,贴近实际。比如在学生的染色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可将具有典型错误或典型特征的制片在显微镜下的图片进行拍照,再与其他标准合格图片进行比对,加以点评与强调。这样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起到表扬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强化学生积极操作的想法;而对于操作有失误的学生也能起到加深印象以及正激励作用,利用学生的争强好胜之心优化全班的学习氛围。

第三,学生互相监督,保证学生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良好的操作习惯是保证实验结果正确的必要条件,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操作习惯, 但严格的监督确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学生众多,不能满足人人都操作的需求,另外教师也无法做到一一监督,这时可以利用学生的力量,进行互相监督,既解决了不能人人动手的难题,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2.延伸设计性实验,增强教学对象的软实力

基础性实验技术是实际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但是要想培养出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还需要增加实验课题的自主性、趣味性以及一定范围的难度系数。唯有在学校里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水平。设计性实验的进行分为三个流程:(1)老师提前布置作业,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得出相应的实验方案;(2)经与老师交流谈论,对实验方案进行定稿;(3)学生进行实验,老师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点评。

第一,简单设计性的实验,熟练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在设计性实验开始的第一个阶段,要求学生对实验室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例如实验室桌面、实验室门把手、实验室自来水、未经清洗的手、头发、皮肤表面等任何能够想象到的环境中的微生物。通过开设简单的综合性实验,既可帮助学生接触完整的微生物实验环节,了解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流程,也能避免学生因为突然转变学习方式而无从适应,在两种教学方式转变之间起一个很好的衔接作用。如果这个环节出现问题,那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因为教学难度的增加而产生畏惧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这个环节,应该注意对学生的鼓励多于批评,指导多于指责,微笑多于严厉。

此实验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通过让学生自己取样、培养环境中的微生物,将基础性实验过程中学到的无菌技术、消毒灭菌技术与培养技术进行巩固;(2)通过培养环境中的微生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自然界中微生物无处不在、无所不存的属性,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并将其内化在工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无菌操作习惯;(3)通过自主选择实验范围,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活力,为后续实验铺垫道路。

第二,应用性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性实验的第二个阶段,我们安排了两个平行实验:腹泻病人粪便样本的检测以及肉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

此次实验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在学生熟练细菌培养技术、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消毒灭菌技术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细菌鉴定技术;(2)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如病人腹泻一般主要与胃肠道发生细菌性感染有关,因此需要采集病人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对疾病进行确诊;(3)将对食品中的致病菌进行检测与对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进行检测作为两个平行实验,让学生意识到临床感染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明白生活中一些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导致病原微生物感染,最终产生疾病,从而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疾病重在预防的意识。另外结合实际,拉近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创新对比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避免思维僵化。

在设计性实验的第三个阶段,我们安排学生做对比实验,对正常人粪便分泌物进行培养,实验组加入适量抗生素,对照组正常培养。最后对比两组粪便培养物的结果。

此实验的教学目标有两个:(1)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清楚抗生素的使用机理;(2)目前国民对抗生素普遍存在滥用的状况,笔者希望能通过此实验让学生意识到抗生素是把双刃剑,从而在思想上引起对抗生素滥用的重视,以期能慢慢改变人们使用抗生素的错误观念。

三 实验课程的实施

此次改革将设计性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对比研究,在2013级三年高职护理及临床医学专业随机选取8个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A组为设计性实验教学组,B组为传统实验教学组。A组采用基本技术训练—设计性实验模式授课,B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授课。实施一学期,学期末采用问卷调查、专题访谈、教学测试(实践操作)等研究方法,评价其实施效果。首先优化实验内容,在前4次实验将基本实验技能传授给学生,在此基础上实验教师设置几项设计性课题,对学生进行更为复杂的训练。在设计性实验实施环节,由学生自愿组合,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4人一组)进行实验。具体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分组讨论各自方案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最终确定实验方案。由实验室老师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学生实施操作,记录每次实验的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实验过程中要求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服从组长的安排,组间与组内要协调得当,做到井然有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实验效果进行测评,测评方式主要有两种: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并辅以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方式的偏好程度。

四 结果

8个班共200人参加了测评考核(见右表)。实验组学生在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过程中,相较对照组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学生专业素养、行业技能培训和适应社会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如实验组学生理论考核平均分为93.5,而对照组则为67.5分,实验组学生操作考核及格率远高于对照组。将数据均以(x±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SPASS12.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出现上述结果,主要原因在于A组的同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需要自己不断利用课本知识去解决实验课题,通过学以致用的过程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对照组同学由于在整个实验课中,实验教师边讲边做,学生处于被动“填鸭式”学习状态,缺乏自主思考、主动选择的锻炼,课本知识也只是表层吸收,很容易被遗忘。另外对照组的同学中,只有个别学生动手操作,多数学生没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这就导致最后眼高手低的结果。

对学生满意度的调查显示,学生对改革后的方法较为喜欢,认为设计性实验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能力的平台,很好地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情绪,从而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吸收基础专业知识。另外新实验教学的综合性、探索性、启发性等特点可以很好地培养和提高他们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 改革中的遇到的问题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以及相应的科学素养。但是由于学生底子差,论文撰写对学生来说有难度,所以教师对学生论文的撰写不能要求太高,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教学效果上较好,但却耗时费力,不仅对于学生,对于教师也是如此,因此一方面需要学生与各科教师之间进行协调,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一方面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准备,不断提高自己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最终才能使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张桂香、王元秀、宋晓妍等.强化五种意识 提升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效果[J].微生物学通报,2010(10)

[2]刘鹏.翻转课堂在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1)

[3]李敏.浅谈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素质培养——以水源水中大肠菌群检测为例[J].微生物学通报,2012(10)

[4]申可佳、谭周进、李迎秋等.以技术为主线开设药学类专业微生物学综合实验[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

[5]刘玉强、文敬辉.对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分析及控制抗生素滥用措施的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5(7)

〔责任编辑:林劲、李婷婷〕

作者:韩晓云

医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论文 篇2: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药学人才培养的关系

药科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担负着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文科学素质的重任,在药学专业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可以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药学人才。当前,我国医药事业发展对药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应该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以培养出适应我国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药学人才。

一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药学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实现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分为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三个模块,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是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首先关注的是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塑造,使药学专业学生认识药学职业的基本要素,包括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它要求药学专业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而奋斗;具备人道主义精神,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尊重患者个人信仰;实事求是,树立依法行药的法律观念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药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这就决定了它是培养药学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是实现药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

1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药学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远大的抱负、明确的目标和顽强的毅力是人们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可缺少的精神条件,因为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为其他素质的培养提供动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学校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不仅不排斥学习科学文化,相反,政治觉悟越是高,为革命学习科学文化就应该越加自觉,越加刻苦”[1]。胡锦涛同志也指出:“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2]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也强调:“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3]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通过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2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利于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人文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其内容涵盖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近现代史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重要内容。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学生接触到上述人文社科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弥补专业学习的不足,可使学生成为一个博学多才、有较高文化教养的人。此外,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不断深化,选修课程的不断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更体现出综合性特点,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的作用将更大。

二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药学人才培养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在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高科技和信息化竞争激烈的时代,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学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学人才不但要有宽厚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正确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等。为适应时代和医药企业对药学人才的要求,药科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必须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更多适应我国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级药学人才。

(一)更新教学理念

在教育理念上,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药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培养要求,创造民主、平等及和谐的课堂气氛,确立“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具有个性发展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观念。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相长、师生间双向交流互动,把讲授、学习、实践三方面融为一体,不仅讲授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使药学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就业观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实现知识教育与能力、素质培养相互促进,达到能力强、素质高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调整教学内容

在课堂讲授上,药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依据药学发展趋势以及医药企业对药学人才素质的要求,找准与药学专业教育结合的切入点,结合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施以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药学专业学生所受的专业教育“同舟”、与培养和塑造药学专业学生高尚药德的主旋律“同曲”,与药学发展趋势和医药企业对药学人才的要求“同步”,着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着力培养学生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

1 加强药学专业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思想政治课教育要大力加强药学专业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这既是关系我国药学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也是增强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前提条件。药学专业学生正处在发育成长期,世界观尚未真正形成,普遍缺乏独立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因此,应根据新时期药学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培养他们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教育。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的头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次,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深入开展以“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人生观教育,引导学生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明确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摒弃唯利是图、拜金主义的价值取向,树立既讲物质利益和个人价值体现,又讲“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念。

2 加强药学专业学生药学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药学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药学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义不容辞的责任。吴孟超教授曾指出:“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4]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为医的两个先决条件,前者指德,后者指才。同人的生命和健康直接相关的药学人员同样要求具备这两个先决条件。药学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的职业特点要求药学专业学生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培育,通过系统的药学德育教育和药学道德修养,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药学人才。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育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药学职业道德教育。要以药学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为基准,通过正反案例的比较分析,指导学生辨别假、恶、丑,增强职业道德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振兴我国药学事业,服务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3 加强药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教育

培养药学创新人才是我国药科院校的当务之急。我国制药业长期以仿制为主,严重地制约着医药工业的发展,我国医药工业发展的唯一的途径,是走创新之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这不仅需要资金、设备,更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药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和实践中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道就在于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教学,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意识教育功能,从培养学生潜在创造力入手,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格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互融合。同时,教师坚持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根据社会对药学人才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既具有自我开拓和获得知识的能力,又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组织能力及创新能力,以适应医药科技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需要。

4 加强药学专业学生沟通、协调和写作教育

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药学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医药企业对药学人才的基本要求。药学专业是一个就业范围较为宽泛的专业,毕业生流向为药厂、医院、药经营及流通、药品检验、药政管理等部门,许多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非常注意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表达能力的药学专业学生在工作中,适应能力强,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与别人合作共事。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教师要注意通过课堂讨论、演讲、辩论、团体活动和撰写论文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现代社会亟需的药学人才是能够进行医院药学管理的开拓型人才、能够进行新药研究开发的创新型人才以及能够推行合理用药的专业人才。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要适应药学人才市场的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药学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增强他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1 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法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培养的药学专业学生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是教师要突破旧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要通过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对教学内容要有独特新颖的见解。笔者的做法是:第一,在教学中善于向学生发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讲课时,教师不要讲得太快,讲得太满,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消化教学内容。第二,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创新,保护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对学生在探讨问题、研究问题时出现的偏差,加以引导和关注,不要挫伤学生的创造性。

2 讨论式教学法

在组织讨论式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充分考虑药学专业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首先,教师要精心选好题目,设计讨论主题,如医药学特色视频观看讨论、医药特色案例讨论、医疗卫生焦点问题讨论和专题讨论等内容,让学生充分准备。其次,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发言,以促进讨论的深入和拓展,提倡不同观点的争论。再次,教师可以做综合性的概括、点评和引导,对于不正确的观点,要明确进行纠正和说明。通过讨论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实践教学的途径有三个方面:一是组织学生参加科研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科研活动,让药学专业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课堂到课外的延伸,使学生在查阅文献、形成研究思路、制定方案、整理数据、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科研能力得到提高。二是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在第二课堂,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当好学生的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做好选题、确定提纲、指导研究方法等工作。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探索能力,以及竞争意识和创新创业的能力。三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当代药学专业学生要健康成长,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学习,自觉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培养药学专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自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加深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思想道德理论的理解和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总之,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师要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思想教育功能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关系,积极推动思想政治课改革,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药学特色教学模式,为培养高素质、受社会欢迎的药学人才做贡献。

(四)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高素质药学专业人才的关键

当今社会要求药科院校培养的药学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而且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药学事业;要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素质是药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当务之急。

提高药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要把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着力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创新团队的建设,着力加强教师培训,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二是教师以身立教。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道德观念的传播者,品德行为的示范者,只有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了,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药学人才。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以身立教”。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还需具备不断探索、创新和进取的科学精神。在业务上,要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有广博的综合知识和敏捷的思维,特别是要掌握一些药学知识。药科院校可以组织和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基础药学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帮助教师拓宽知识视野。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强调:“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5]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具备宽广而深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才能够更贴近药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需要,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意识,知识面广,观察力敏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药学人才,为祖国的药学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

[2]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

报,2010-09-09.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

日报,2014-05-05.

[4]吴孟超.为医重在德,重德贵创新[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6,19(2):3-5.

[5]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北京:人民日报,

2014-09-10.

作者:李益杰 刘冬

医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论文 篇3:

探索高职化学课与医学专业课有效结合新模式

当前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以职业技能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探索高职化学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程有效结合新模式,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全面提升化学课教学质量,满足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能力发展。

医学化学教学模式有效性一、高职化学课与医学专业课有效结合新模式问题的提出

近年随着高校毕业生日益增多,高职生就业形势更严峻。但令人困惑,一方面,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用工荒。原因在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职业技能等方面存在缺失,高职院校对企业所需的职业观念、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缺乏系统性。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置科学,培养更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探索化学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效结合新模式,为专业课打好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共同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为企业培养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有效提高高职生就业能力是解决高职生就业难关键,是本课题研究宗旨。

二、化学课程在医学类专业中的定位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医学教授A.Kornberg提出:“把生命理解成化学。”精辟论述生命是一个复杂化学过程,每一个生命都是无数个生化反应的体现。化学是医学基础,二者互相融合,共同发展,医学与化学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化学就没有医学。

化学课程是高职医学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对后续专业骨干课程起重要作用。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通过专业课与基础课有机融合实现。为学生今后学习提供理论基础,更为今后从事医药学方面工作奠定基础。因此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能力培养、实验教学等方面对该课程改革。

三、探索高职化学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程有效结合新模式

1.改革教学内容,是发展学生职业能力的前提

我们学院设置药学专业和临床专业,药学专业讲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课程;临床专业讲《医用化学》课程。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药学专业把无机、有机、分析化学等重组,临床专业调整《医用化学》课程内容,以必需够用原则,删除陈旧,精简课时,设置与专业联系密切实验,加大实验课时,加强化学课程与专业学科渗透和联系,增添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内容,制定新符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化学课程。

(1)《有机化学》内容调整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有烃、卤代烃、醇酚醚、芳香烃、醛酮醌、羧酸及衍生物、取代羧酸、含氮化合物等,这些知识是本课程的难点和重点,是核心部分重点讲解,以后的杂环化合物、糖类及氨基酸蛋白质以这些知识为基础,精选通用。

杂环化合物、糖类及氨基酸蛋白质为专业模块,专业模块了解结构,掌握性质,熟悉用途。脂类、萜类、甾族化合物、医用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作为选修模块简单介绍即可

基础模块知识要求了解各类物质结构,重点强调各类有机物的性质特点,注重各类物质的转化,掌握简单物质合成,对一些反应历程、物质空间结构、有机金属化合物、核酸结构、蛋白质结构、立体异构、波谱等较深的理论直接删除。

(2)《无机及分析化学》内容调整

《无机及分析化学》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酸碱质子理论;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吸光光度法、气相色谱等。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是后续课程有机化学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概念抽象难理解,是本课程难点。作为《无机及分析化学》开篇,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等四大平衡的理论及其对应的滴定分析方法,是化学平衡理论在各类反应中的具体体现需精讲。元素化合物知识略讲或做选修内容。

(3)《医用化学》内容调整

《医用化学》和专业密切相关是有机部分,侧重在有机化学部分。无机化学侧重为溶液、配位化合物、原子结构、化学反应速率、电解质溶液和缓冲溶液;有机化学侧重于烃、烃的衍生物系列,特别是脂类、糖类及氨基酸,针对临床专业,有机化学部分重点强调各类有机化合物性质特点,对一些空间异构、反应历程以及同分异构部分等较深理论直接删除。

(4)化学实验内容调整

化学实验要结合专业设置,加大实验课时,化合物制备和性质验证试验和专业联系很少可略。分析化学中的定量定性试验要熟悉,学生熟悉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使用,掌握常用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集中训练实验操作技能,较好地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调整后的教学发现,学生技能得到锻炼和提升。这样有目的地调整教学内容,能尽量避免知识重复,根据专业需求和职业能力需求重新定位教学内容深度和层次。处理好化学基础技能与职业能力的联系,把握好化学基础和重要实验技能,带领学生解决生产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激发学习兴趣,是发展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

高职学生素质较低,学习兴趣缺失。这样学生更需要教师鼓励,重建学生学习信心。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多么重要!兴趣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心理品质。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

(1)利用引入语,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讲述化学课对医学专业重要性,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化学课,培养学习兴趣。利用引入语新奇,激发学习兴趣。将引入语设计得比较奇妙神秘,关键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内容,就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例日本大规模汞中毒实例,好奇心沉重感和责任感促使学生急于想知其中奥妙,他们会全神贯注投入教学活动。

如讲功能高分子材料时通过录像,介绍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在医学上应用,人造血管、心脏、气管、肺、骨等应用,以此制造悬念,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秘密,他们会热情主动学习。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有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授乙酸乙酯时,做鱼时加点醋和酒?鱼的鲜美香味从何而来?生活中被烫伤如何处理?冬天海水为什么不冻?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分析教材内容相互讨论。结果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学习效果相当好。

(3)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具有直观性、探索性、趣味性,对激发学生兴趣,有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应将与专业需求紧密相连知识设计成实验,让每个学生亲自实验,身临其境,感官的认识,神秘的探索,引发学生的探索体验,促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想学习要学习爱学习。因此学习兴趣是形成职业能力的关键。

利用化学实验的奇妙性引导学生。如钠投入水中溶液会变成红色?玻璃为什么可绘画?学生感到非常奇妙和疑惑不解,思维立刻活跃起来,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探求愿望。

3.改革化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发展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

药学专业学生专升本主干课程为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因此设置升本班和就业班,兼顾升学与就业,实施分层教学,侧重就业,而不是一味追求专升本升学率,偏离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才是根本。明确这一点,化学教学才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高职生经历高考,体验失败,自信心受不足,重建高职生信心尤关键,这要求教师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学习。教师多辅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化学成绩不断提高,看到未来希望。

(1)直观教学法

化学知识抽象难懂,在教学中采用直观通俗易懂方法教学。例如,讲原子核外电子分布,通过模型和图片,形象展示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学生学习效果很好。结合专业举例,讲取代酸时举例学生非常熟悉的阿司匹林,相信学生对阿司匹林结构一定印象深刻。

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学生素质较低,教师教学难度很大。教师事先做调查,了解学生知识的薄弱,布置好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预习。这样同学大致了解自己薄弱,上课会更认真听讲。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知识要做必要的衔接,这样才能和学生思路同步,学会知识。

(2)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软件有丰富多彩的图像,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活泼的文本,都是能吸引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的兴奋点,对这些因素综合运用,加上教师及时讲解,能大大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性。注意多媒体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没有必要把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都做成课件,在课堂上,课件列清纲目,板书解释细节,通过教师板书,更有利于老师对学生进行启发,细致讲解,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总之,在教学时一定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起到相得益彰效果。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现今知识更新很快,每人都需不断学习创新。高职学生更需掌握学习方法,对于高职生就业具有很强现实意义。教师向学生讲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未来更多知识需要自己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自信心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积极方面给予肯定表扬,对出错者给予指导鼓励。在这样教学下学生得到重视,自信心越来越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自然强烈。

培养学生坚强意志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教师介绍化学家献身科学的感人事迹,激励学生拼搏,锻炼坚强意志,鼓励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建立课题小组,提供一些企业生产课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与就业对接,在实践中锻炼自主能力,增强自主学习信心与能力。

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不要否定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也许这就是智慧火花。从根本上保护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兴趣,培养兴趣。鼓励学生多思考,让学生课后自己寻求答案,激发探究意识,及时反馈评价,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设计每一节课,从化学知识到专业能力,从知识目标到情感目标,一切要以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中心。教师传授的知识必须和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相连,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重点,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启发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药物,理解其原理和合成方法,熟悉有关计算,掌握酸碱、配合滴定方法,并能拓展到对一般药物的测定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4.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注重学生主体作用,是发展学生职业能力的保障

现代高职教育理念是以生为本,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必须主动参与,亲自查找资料,并与同学积极互动讨论,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锻炼和提升了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学习富有个性化。

教学中应将与专业需求紧密相连知识设计成实验,做实验要做好预习,才能发现、验证、记录问题,懂得研究问题的方法途径,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让学生懂得一个化学实验的设计、操作、评价,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中设置情境和创造性题目,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这样学生才能追本溯源,最终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表扬、引导、激发、思考,激起学生创造欲望,给予积极性评价,学生求知欲更强烈,主动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

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化学课程,找到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把学生熟悉的题材引入课堂中,使学生体验到化学课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课程重要性。真正发挥学生主动性是发展学生职业能力的保障。

5.创造民主平等课堂气氛,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个因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才会尊重你,喜欢听你讲课,学生往往因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他的课。我们有下列做法:

(1)允许学生出错,耐心引导帮助找出原因,不呵斥、责怪。

(2)课外沟通。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课堂是老师,课外是朋友。有了良好师生关系,和谐的学习气氛,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密切结合,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突出学生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这就要求每位化学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展现化学的学科魅力,让学生从心底接受教师,进而接受化学这门学科。

6.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高职生面对现今学习和就业压力很大,感觉前途渺茫,据调查大学生自杀率逐年上升。大学里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珍爱生命。此项工作应是每一个任课教师在做,是每一个教育者责任和义务。

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克服困难。面对成功要谦虚;面对失败要微笑;面对逆境要坚强,面对顺境要自危,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能正确对待人生挫折,学会承担责任,学会扎扎实实工作,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因此心理素质的教育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四、结语

我们实践表明,新教学模式才开始,今后需不断完善。从改革实践效果看,化学课程讲授基本达到了我们预期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大提高。使化学真正成为医学类高职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学科,是我们化学教师的奋斗目标,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积累不断完善,就一定能实现理想。

参考文献:

[1]张欢,杨昕.对提高大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杂志,2008,5(12):66.

[2]徐伟刚.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实践[J].考试周刊,2008,35(2):22-23.

[3]米远祝.大学化学教学与思考[J].广西教育,2011(5):94-95.

[4]侯文华,陈静.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大学化学,2009,24(3):22-26.

作者:宋雪华 陈修成 赵偲雨 李思秋 张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论文下一篇:园林景观工程设计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