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

2022-09-14

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 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 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笔者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 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生会听课, 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每当我接一个新班, 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 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听要入耳, 如果听而不闻, 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 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 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 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 可以组织如下练习: (1) 教师口述题目, 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2) 教师口述应用题, 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这类练习, 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 边听边想边记,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 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 就能掌握的东西, 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会看, 首先是肯注意看, 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 鲜明, 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 到完全独立观察, 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 做出判断, 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

会想:会想, 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 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 还要靠“促”, 促使他动脑子。要求学生, 老师每发一问, 人人都要立即思考, 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 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想到哪儿不会了。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坚持这样做, 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因为全班学生毫无例外人人都得积极动脑思考, 会与不会都有的可想。提问时可让可能不会答的优先做答, 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做答。这样, 教师既可以了解后进生是不是在思考, 思维的障碍是什么, 又可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其思维的灵活性, 深刻性得到锻炼。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 对回答好的, 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会说:听、看、想, 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 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 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 想得出, 想得好, 就得认真听, 细心看。抓好会说, 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口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教学生会阅读, 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 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 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 坚持课前阅读, 课内阅读, 课后阅读, 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

课前阅读, 就是课前预习课本。要求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后要翻开课本, 看看第二天要学的内容。特别是每一单元, 每一小节的开头新课, 阅读时要标出疑问, 以便在老师讲课时, 带着问题有重点地听课。有时也可由教师提出能引起兴趣的题目, 引导学生自己找书去读。如在讲完“差倍”应用题的基本例题后, 提出“差都有哪些表述方法, 看谁找得多”的题目, 要求学生课外完成。同学们起初是自己想, 后来就到课本习题中去找, 也有到处翻看课外书及习题集的。第二天讨论, 同学们归纳出六种“差”的不同提法:甲比乙多几;乙比甲少几;甲减少几等于乙;乙加几等于甲;甲给乙若干后, 甲、乙相等;甲减去几, 乙加上几两数相等。在这样预习的基础上再学较复杂的差倍应用题, 学生学起来很轻松。这样的预习可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课外, 广泛地阅读、主动地学习。

课内阅读, 就是课内学习课本。课上在教师指导下有要求有检查地阅读数学课本, 是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

数学课本, 没有故事情节, 吸引力小, 可读性差。如果只是一般地要求阅读, 必然会出现“读不进去”, “看不出 (什么东西) 来”的现象, 因此阅读课本一定要有要求, 有指导。

开始可由教师带领学生阅读, 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抓住课本中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怎样理解数学概念, 思考问题, 提出问题。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圈点划批, 咬文嚼字, 正确理解数学语言, 掌握数学概念。

指导阅读, 要根据教材内容, 选择不同的方法。有的教材内容, 学生不易看出重点, 可由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寻找答案, 弄清算理, 掌握法则。有的教材内容, 学生已有一定知识基础, 可由学生先做尝试性练习, 再与课本对照、印证, 加深理解。有的教材内容, 学生能独立看懂, 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 然后组织交流所得, 进一步消化理解。

课后阅读, 就是课后复习课本。要指导学生养成做作业前先复习课本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前先看课本, 看老师当天讲的部分书上是怎么写的, 想想老师是怎么讲的, 做题时要注意什么, 然后再做题。

要指导学生养成边看课本边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每学完一个单元, 教师可不留作业, 由学生自己复习课本, 整理已学知识, 归类、编号, 练习写简短的复习提纲或笔记。每隔一段时间, 选择优秀笔记组织传阅, 进行评议, 以调动“自己学”的积极性。

摘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 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 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小学数学教师》杂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分享经济——小猪短租下一篇:浅谈平面设计对我国传统艺术元素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