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

2023-01-11

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就业形势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手呢?首先要破除旧的就业观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求职竞争中成为强者。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下大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

随着90年代中后期全国高校扩招规模的逐年加大,全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居于高位,2005年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大学生就业模式必然由精英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转变。

在精英教育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增高,被称为“天之骄子”,就业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子”,大学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样,“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前就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毕业去当工人,也有大学生毕业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大学生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

当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一些县市是能提供比城市好的多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认为委屈了自己。实际上,基层的天地广阔,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材的开始,通过了界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大学生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是理性的、现实的。从2004年开始,我们学校相继开展了服务西部、农村资教、选拔选调生等工作,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既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对毕业生就业观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在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资教行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单位的一致好评,我校也涌现了像梁华山、吴天亮等一批优秀的到基层服务的毕业生,他们在基层中展现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为自己、为母校争的了荣誉!

三、从“公有”单位向“非公有”单位转变

在传统的职业观念影响下,人们都希望能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大企业谋职、发展,而不愿意到集体企业或民营企业求职发展。但是,政府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型三资企业由于多种原因(如体制原因、产业结构原因、亏损等),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很难大量接受大学毕业生就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个体企业单位大量增加,随之带来的是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前大学生担心民营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个人没有发展前途;怀疑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福利待遇没保障;还害怕民营企业工作不稳定,办公环境差。而现在的民营企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非常迅速,人才市场薪资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的收入水平甚至已和三资企业不相上下,民企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手段为人才创造了比在其他单位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民企工作也不用担心四金交纳等个人保障问题。

四、从“专业对口”向“通用人才”的转变

很多大学生就业时特别强调要专业对口,认为大学花费了几年时间所学的杂混业是自己生存之本,如果离开了自己所学的专业而选择其他行业,那就白白浪费了大学的时间,专业情节依然影响着求职的心理,实际上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标准是:注重应聘者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至于专业是否完全对口,并不过分计较,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实需要难以吻合,求职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则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毕业生,应看重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勇于进入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职业。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时期,随着结构的调整,必然也会使某些行业迅速发展,如第三产业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社会服务等,就业人数将会明显增加。由于我们的教育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使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大学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会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快更好地融入与适应。

五、从“打工”向“创业”的转变

打工是一种被动的就业行为,而自主创业是给自己“打工”,是一种主动的就业行为。新一代大学生精力旺盛,有着强烈的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激情,并且无负担,没有太多牵挂,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善于接受新知识。

从现阶段的就业形势看,国家宏观政策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广大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创业——这包含机遇与挑战的字眼,已经成为无数大学生心中的梦想。中国也已经诞生了一大批大学生创业者,而且其中不乏许多非常成功的典范。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

2017年毕业的中国大学生数量将达到历史最高的765万,比去年增加16万。据统计,今年的毕业生加上30万海归和之前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预计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岗位。不过,这群“天之骄子”很可能在今年不景气的就业市场中沦为弱势群体。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就业难题会越来越严峻,归咎于两大原因,一是院校专业结构畸形导致大量人才过剩;另一个是毕业生对工作的不认可。

2015年百度和阿里巴巴宣布减少新招人员即说明,对于今年1000万求职的大学生来说,如果他们不放下身段,执意要进入一线城市的外企和名企,估计大部分人要碰一鼻子灰。现在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主要表现即为:

1、内外经济增速趋缓,将对就业产生一定影响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下滑周期中,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和结构的调整,客观上会对劳动者就业结构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就业总体规模产生挤压效应,对劳动者就业产生影响。尤其是传统支柱产业企业改革的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部分行业持续低迷及产能过剩将造成结构性失业和转型性失业,就业难度加大。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仍然不确定,风险和变数依旧较多,欧美主要经济体面临着财政紧缩、主权债务风险上升等诸多问题,新兴经济体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出口下滑等问题,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影响着出口型经济及就业的发展。

2、市场预期和企业转型升级对就业的影响依然较大。一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缓慢。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产品结构转型的步伐比较缓慢,受国内外市场竞争、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不得已实施低价竞争策略,部分企业过分控制人工成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待遇偏低,导致员工流失;二是部分企业对近期的生产形势不够乐观,裁员频繁,急于消解成本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三是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比较欠缺,长期沿袭的“需要就招工、不需要就解雇走人”的用工模式伤害了劳动者的感情,让他们没有安全感和稳定感。

3、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中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短缺,社会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呈现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重心上移的趋势。在毕业生就业中研究生已越来越“抢手”,本科生还能基本平衡,专科生则较明显地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高校、科研单位、大机关、大公司已经基本上以接收硕士生博士生为主,甚至连一些中小型单位都开始希望多接收研究生。这种社会现象致使现在不少用人单位存在“人才高消费”的错误观念,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因而对毕业生的需求出现扭曲,人为地制造了就业难。

4、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仍然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难题。毕业生们普遍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而同时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这就反映出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仍较普遍,目前毕业生中间以事业发展为重的并不占多数,而是普遍希望能到那些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企业等大单位工作,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生活待遇好、有出国机会,甚至离家比较近等等。

大多数毕业生想留在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工作,然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却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中小城市、艰苦行业的基层一线中小型单位,这些地区和单位人才奇缺,非常希望能接收到大学毕业生,但年年要人却年年要不到人,没有多少毕业生愿意到这些地方去,分配去的毕业生也容易流失,叫做“要不到、分不来、用不上、留不住”。这样造成毕业生为一个较优越的职位竞争激烈,从而使不少毕业生错过择业良机。

5、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看重“人品”和能力,对专业反而越看越淡。不少单位已经开始对接收毕业生持“宁缺毋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有各种特长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即将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应对此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党和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度重视。

根据不同的就业形势,国家每年都出台了相应的就业政策和措施,为引导、协调、安排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随着社会的迅速进步,知识经济的突起,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愈来愈大,非公有制企业、乡镇企业、广大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更为毕业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用武之地。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就业项目有“预征入伍”、“部队士官招聘”、“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等。另外,国家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大形势,我们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准商机,挥一技之长,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既然大学生的就业形如此势峻,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1. 认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就业准备。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我们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要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做好积极准备。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

2.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力。一些企业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我们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3、转变就业观念。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抛弃“会精英”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二三线城市急需大学生这样的高素质人才,民营中小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我们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西部地区锻炼成才,步树立起“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职业选择策略,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第三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一些文化、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高校中,不少大学生甚至有“毕业即失业”的悲观情绪。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目前,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以前的旧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可以说,观念不能及时更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

二是对毕业生能力的认识存在误区。目前,很多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社会及用人单位错误地认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和能力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2.结构性矛盾

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却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错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出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例如,由于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使得部分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为拿到技能等级证书,不得不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校学习。

3.高等教育本身的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一方面,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比,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另一方面,高校现有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造成课程结构脱离实际。由于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因此,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

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思考

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再次,政府应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时,政府应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发布,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第一,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

第二,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应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政府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确定扩招规模;高校应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第三,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充分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良好就业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

目前我国的专业人才总量比较缺乏,大学生在毕业后本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是由于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比较明显的不足,所以造成了目前这样一个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有:1.大学生需求增长的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中国的普通高校目前才1000多所,而美国2.7亿人口,却拥有高校近4000所。所以中国跟发达国家比较起来,在校大学生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2.大学生预期的收入与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待遇的匹配上的困难。根据调查,我国应届大学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而欧美等国家在10%左右。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环境,许多应届毕业生所应对的办法仅仅是把自己简历的内容写得天花乱坠,然后附上自己所有的证书复印件,然后开始海投,或者拼命的去挤人山人海的大型招聘会„„最后投出的简历还是石沉大海。其实,找工作的首要准备就是要学会如何正确认识自我,看看自己最适合哪方面的工作与岗位,自己面临哪些就业困难,然后根据困难制定好职业规划,在未来的大学三年中 ,充分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职业素质,学习培养技能,克服就业困难 ,为自己找到光明的前途。

二、大学生应该培养的素质能力: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作为新的一批大学生的我们,从踏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刻起,我就没有停止过思考自己的大学生活该怎样度过,在大学的时光中如何为自己拼搏一个光明的前途。不停地思索、不停地看书、不停地总结、记录,只为四年之后我可以有可以在社会上竞争的一技之长,可以为自己博得一个广阔的发展天空。

从我自身来看,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应该注重在日常的大学生活中学会培养8中素质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1、承受重压的能力

每一个人要想成长,就该学会承受压力。要学会给自己找压力,只有重压之下,你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掘。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同时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

2、 高效工作的能力

在大学生活中,学习与活动一直是我所无法平衡的两个大头。看着那些非常有能力地人,可以学习与活动兼顾,我每每都会投出羡慕的眼神,所以这正让我觉得培养高效工作的能力,才是王道。

3、计划总结能力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一项工作你“完成”了是不够的,你要善于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项工作中收获了什么,有什么可以值得借鉴的。只有你总结了,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甚至可以提出一些创新的思维。

4、沟通表达能力

沟通表达能力分为: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沟通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你的交际能力,人脉就是钱脉,同样和一个人相处,

5、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产生的影响力绝对是1+1》2的效果。

在学校中很多事情、很多项目、很多工作,都是需要一群人一起去完成的,在团结协作,每个人发挥自己力量的同时,学会协作将力量积聚起来,才会将事情做到最好。

6、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就是主动的意思,要做到主动思考。如果没有独立思考那么这能永远做一个执行者,要知道思想永远比腿走得更远。老师给予什么知识,就学什么知识,给多少就学多少 ,不知道在课后自己拓展、延伸,很难真正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在领域做一个佼佼者。

7、 责任心和执行力

这是一种工作态度,在以后进入企业工作时,遇事要给自己施压,注意保时保质完成。想要比普通人优秀那你就要养成一种习惯,最好提前几天干完工作,这样也可以有时间和机会进行修正改进。

8、领导管理能力

也许,我还只是一个大一的学生,也不是学生会或者社团的领导者。但是我知道,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总会遇到领导的角色,人员或多或少,但是都是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而且企业在用人的时候需要的就是有野心,想要有更大发展的员工,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三、如何规划自己未来三年的大学生活:

在踏入山东财经大学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留在山东,不得不说自己对这个学校、对这个专业,可以说是不了解,没有选上自己热爱的专业,没有考上自己所钟爱的学校,后悔之心一次次涌上心头,总希望可以有再重来的一次机会。但是沉心而论,是自己当初没有勇气坚持自己的理想,是自己找不到 自己兴趣与专业的切合点,所以做个明智的选择,“与其诅咒黑暗,不如执仗前行。”

人生的职业规划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人们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样负责任的规划好自己大学的四年生活,才是对自己以后生活的认真负责。

经过我现阶段的思考:大一自己是可以有时间多参加一些活动,一种是参加自己有兴趣的活动;一种是参加学校或者校外举办的大型活动。学生会尤其是院里的一定要参加,参加一两个有兴趣的大的校级社团,真正在里面找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心一点。有能力可以进辩论队锻炼一下自己的口才和思维能力。我个人觉得小活动只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参加活动之后自己要提高效率,挤出集中的时间来学习,这样才能做到学习、能力两不误。

大二是专业课开始开设,沉心踏实的学习,大一活动参加的已经够了,大二要准备各种考试:四六级、从业资格考试,等等。在这之余,多看书是很必要的,读书要广,专业要精。发展自己的兴趣。

大三思考决定自己的方向,考研,最要紧学好专业课,英语的表达能力,电脑高级知识的掌握,书有时间就看,不要搁置。

大四,最后为考研冲刺,然后是论文答辩,毕业拿到学士学位。如果可以在等待高校录取通知书时尝试找个实习工作或考驾照。

在大学的寒暑假的假期中打工,尝试各种不同的工作(最好与专业相关),不仅可以积累经验还可以为以后找工作摆好方向。

我认为,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能更容易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充分利用好自己的大学四年时光,合理规划、未雨绸缪、博学笃行 。然后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也要寻求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不能盲目跟风模仿别人,也不能蒙头瞎撞,即使是最有能力的人,也要用适当的方法才能展示出自己的能力。运用好求职技巧,即使在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相信也不再是难事了。

第五篇: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形势与政策论文[精选]

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

内容摘要:从2009年至今,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变得越来越严峻.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原本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大学生无疑是雪上加霜。本文就中国的就业形势,就业问题展开讨论,并给大学生就业指明前路,让大学生能对形势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尽早准备和提高自己,找到理想的工作。

关键词: 2009年 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

一中国就业形势现状.

从2009年起,中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在09年GDP增长速度保持8%都很难了,这和国家的财富有很大关系,但是此外更重要的是,在超过10%的速度拉动下,中国每年创造出来的工作岗位,才能勉强满足数量庞大的应届毕业生的需求。低1个百分比,就会造成巨大的失业/待业人数。

二、解剖中国就业问题

总结就业难主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 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陷入了低谷,国内中小企业大批外企倒闭、迁移和收缩,从而大幅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就业空间[1]。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海外人员回流,从而使高端竞争出现重心下移,这一情况无疑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带来新挑战。2高校扩招影响

3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4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一些私营企业用工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

5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6 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

三、关于提高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几点建议.

1政府:

⑴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政府可从不同角度如供给,需求等方面发展我国创业

投资金的思路.,可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2],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还有搞好农村改革,农业发展新思路,创农村现代化道路,鼓励更多大学生下基层锻炼

[3]..同时可开展旅游发展战略策划,品牌策划,饭店与旅行社策划,提供更多就业[4] ⑵健全我国职业教育体制政策.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5]。 2学校:

搞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首先,教育理念必须从“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向“素质本位、人格本位”转变,可采取多层次多方面模式如精英模式-团体模式-制度模式-系统模式等去灌溉学生精髓,让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6]。

其次,要变就业教育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 最后,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3用人单位:

⑴ 企业应善于创新,强强联手,延伸优势,吸收更多人才[7].不应过分关注文凭。不应

存在性别歧视和生源地域歧视等[8]。

⑵ 其实在目前的形势下,不少大学生降低了薪酬方面的预期,对企业来说,正好可以

利用这一机会,找到更多优秀毕业生,为未来的发展进行人才储备。战略性的人力资源储备,可以成为企业校园招聘的主要目的。

4大学生:

⑴ 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同时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

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失去信心。

⑵ 应多元化选择就业单位和就业地区。目前,我国农村及一些行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由于大学生都心态高不肯卷高手袖干活,使得一些就业市场白白浪费.

⑶ 放远目光,提早做好市场调查与预测行业的现状[9],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

各种渠道途径[10],了解就业形势,认识自我,搜集就业信息,规代好末来..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11]。

大学生就业虽然严峻,但我们也不用担心,因为社会是不会淘汰有能力的人,只有社会残渣才被社会所遗弃,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法则同样在社会中存在,只要我们是社会的优良品种就不会被社会抛弃。

参考文献:

[1]王林萍 田美玉 国际金融.-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8.

[2]王晓津 美国创业投资金的形成机制及波动特征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5.

[3]陆学艺 "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1.

[4]沈祖祥 世界著名旅游策划实战案例.-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3.

[5]孙绵涛 教育政策论:具有中国特色社人主义教育政策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6]祁型丙 利益表达与整合-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0.

[7]包晓间,刘昆山 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日韩篇-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8]刘苍劲,谈方 形势与政策(学习指导).-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9]陈殿阁 市场调查与预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式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9.

[10]罗宇编 一文钱创天下:全面解析李嘉诚的创富奇迹.-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5.11

[11]谢卫民,李日京 就业指导-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生商业策划书案例下一篇:大学生人格魅力的影响